`
- 浏览:
1110264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
http://www.jx.xinhuanet.com/yiwen/2003-03/26/content_334657.htm
公司请来的大牌美国人力资源专家在员工培训班一开始,先问了十几个参加者一个小问题:“你们说,开车的人进了加油站最想完成的事情是什么?”开车的人进加油站还能干什么呢?“加油!”超过一半的人都这样回答。从老师略显失望的眼神里,大家看出这显然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所以又补充了“歇会儿”、“买吃的”等几个答案,甚至“上厕所”都替人家想到了。我对美国人的思考方式略有了解,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一加一”绝对不等于二,但琢磨来琢磨去,还真的想不出什么是标准答案。只见专家做深思状,绕着长长的弯子说:“如果我们今天人数足够多的话,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告诉我,开车人进了加油站,最想早一点离开加油站,继续他或她的旅程,不管是工作还是休闲。”专家见大家茫然,又解释说,每个人做事都会有Objective(具体目的),而这个目的又应该是从属于一个 Goal(远大目标)。
人活得本来就够累的了,又是“目的”又是“目标”,有必要弄得这么复杂吗?专家像是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有针对性地给我们讲了耶鲁大学的一项跟踪调查的研究结果。说起来这项研究其实很简单。在开始的时候,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Do you have goals(你们有目标吗)?”对于这个问题,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然后研究人员又问了学生们第二个问题:“If you have goals, do you have them written down(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否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了呢)?”这次,总共只有4%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20年后,当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们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那些人,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上说,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同龄人。不说别的,这4%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余下96%的人的总和!
专家说,这些人之所以有明确的目标,那是因为他们有Vision。什么是Vision呢?说的玄乎一点,就是一种“洞察力”,说白了就是有“眼光”,人活着,第一要紧的事情就要有眼光。有眼光,工作就会充满机会,生命就会丰富多彩。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有人抱怨:“这日子过得真没意思”,那就是他们失去了眼光。从小失明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经问一位刚散步回来的朋友:“你在树林里看见了什么?”朋友回答说:“没有什么特别的。”这怎么可能呢?失明的海伦凭着触摸,也能在树林中发现数之不尽的有趣事物。她能感到树叶柔嫩而对称,体会白桦光滑的树干或松树粗糙的树皮,顺着树枝摸过去,可以找到春天的新芽,体味大自然从冬眠中醒来的征兆。盲人海伦·凯勒就是凭着她艺术家的眼光,确立了人生目的,最后成为功成名就的作家。视力健全的人,当然应该更不难发现自己可能具有的战略眼光、组织眼光、经济眼光和商业眼光等,并相应确定应该为之努力的目的和目标,这样才有希望最终成为一个事业和生活的成功者。
培训结束时,讲课的专家若有所思,好像是记起了什么事,忽然又把正在纷纷离去的员工们叫了回来,再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在耶鲁大学的那个研究里,那96%没有把人生目标写在纸上的人们一生都在干些什么呢?”有了前面“加油站问题”的经验,大家面面相觑,不愿轻易开口。不过这次,美国专家爽快地告诉了大家答案:“这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帮助那4%有眼光的人们实现他们的奋斗目标。”(青年参考 翟华)
分享到: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
相关推荐
综上所述,《数学家的眼光》这一课件,不仅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普遍性和实用性,还传递了数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最终达到提升数学素养的目的...
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一观念强调了事物发展的动态性和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 5.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通常不是...
不过,根据给定的信息,可以假设这些内容涉及到光学、Matlab编程、傅立叶变换以及人眼光传播模型的数值模拟。以下是对这个主题可能涉及的知识点的详细阐述: 1. 光学基础:在光学领域,研究光的传播、成像、衍射等...
裁缝的眼光不仅仅在于量体裁衣,更在于通过衣物解读和塑造人的形象,这是一种将技艺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的艺术。 总的来说,这篇“初中语文文摘社会裁缝的眼光”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任何行业,无论是传统手艺还是...
总的来说,教育中提倡“换一种眼光”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同时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独特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挑战传统观念,敢于质疑,从而培养出...
本教案主要围绕冯骥才的散文《文化眼光》展开,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理解和培养文化眼光,理解文化素养、文化意识、文化远见和历史远见的重要性。教学目标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理解“文化眼光”的内涵,二是通过实例...
总的来说,以如戏的眼光看待历史和人生,能够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复杂和挑战时保持一份豁达和乐观,明白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每一段经历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样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无论...
- **定义**:“好眼光指南”是一种基于新兴人群、货品场景和生活方式的创新评价标准,旨在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有意义和趣味性的购物选择。 - **标准**:该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将情感需求放在消费决策的首位,从而实现...
5. **文化理解**: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狭义文化可能过于单一或空洞。冯骥才提倡大文化概念,强调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6.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
这篇文章的标题和描述揭示了一个关于欣赏与鼓励的重要主题。标题“深圳满分作文及点评:阳光·朝霞·欣赏者的眼光”...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阳光”,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发现并欣赏他人的优点。
1. 眼光与创新思维:第一个故事中,一位“未受教育”的人看到了贫瘠土地的潜在价值,通过建设木屋、餐厅和加油站,成功地将这块看似无用的土地转变为盈利的资产。他的成功在于他对资源的独特洞察力和创新的商业模式...
此外,对于世界局势动荡地区的同龄人,如伊拉克少年塔拉里的遭遇,教育学生要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不仅表达同情,还要提供帮助。通过了解和谴责战争,倡导和平,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幸福,以及为...
《2022年眼光记叙文参照.pdf》这篇记叙文,以父母亲的目光为载体,细腻地探讨了亲情的复杂情感,以及子女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回应。它不仅是对父母爱的颂歌,也是对成长路上每一个孩子心灵的触动和启发。通过理解父母...
每个国家都有其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价值,我们应当平等对待,友好交流。二是关注世界。全球的和平与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等,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是参与与奉献。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积极...
这篇中学教案主要围绕湘教版九年级政治第一单元的第三节《面向世界的眼光》展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树立全球观念,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以及培养平等、开放和参与的世界观。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面向世界...
- 树立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培养他们具有世界眼光,关注全球发展和人类命运。 - 强调各国人民应该平等交往,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的差异。 教学过程围绕三个情境展开: 1. 情境一:通过讨论全球石油...
基于两个人眼光学质量客观评价标准同心相对瞳孔平面(PFWc)和区域调制传递函数(Marea MTF),研究和分析了波前像差均方根值WRMS处于0.05~1.00μm较大范围内泽尼克各项像差对人眼光学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泽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