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2052900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651)
- ACE (35)
- BAT (9)
- C/C++ (116)
- fast-cgi (14)
- COM (27)
- python (59)
- CGI (4)
- C# (2)
- VC (84)
- DataBase (29)
- Linux (96)
- P2P (6)
- PHP (15)
- Web (6)
- Memcached (7)
- IME输入法 (11)
- 设计模式 (2)
- 搜索引擎 (1)
- 个人情感 (4)
- 笔试/面试 (3)
- 一亩三分地 (33)
- 历史 (2)
- 地理 (1)
- 人物 (3)
- 经济 (0)
- 不仅仅是笑哦 (43)
- 小故事大道理 (2)
- http://www.bjdsmyysjk120.com/ (0)
- http://www.bjdsmyy120.com/ (0)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5)
- 大学生你关注些什么 (28)
- 数据恢复 (1)
最新评论
-
luokaichuang:
这个规范里还是没有让我明白当浏览器上传文件时,STDIN的消息 ...
FastCGI规范 -
effort_fan:
好文章!学习了,谢谢分享!
com技术简介 -
vcell:
有错误os.walk(strPath)返回的已经是全部的文件和 ...
通过python获取目录的大小 -
feifeigd:
feifeigd 写道注意:文章中的CPP示例第二行 #inc ...
ATL入门:利用ATL编写简单的COM组件 -
feifeigd:
注意:文章中的CPP示例第二行 #include " ...
ATL入门:利用ATL编写简单的COM组件
1、COM的实现与操作系统平台密切相关 因为COM最初源于Microsoft Windows平台,所以COM实现部分(即COM库)很多地方直接用到了Windows系统的一些特性,比如系统注册表、动态连接库等等,但实际上 COM是一个与平台无关的组件软件模型。Windows上使用的COM标准只是COM的一个具体实现。 2、COM的实现方法 进程内组件(DLL ,in-process component)。 进程外组件(EXE ,out –of-process component)。 3、DLL程序的创建方法 (1)创建一个DLL工程 (2)创建DLL时,应该使用_stdcall调用习惯引出函数,并使用extern “C”说明符。这样能够保证与其他编译器和编程语言的兼容。 (3)按照传统的编程方法,编写一个DEF文件,用来描述DLL程序的模块信息,即列出所有引出函数,并给每个引出函数分配一个唯一的序号。在Win32平台上,可以不使用DEF文件,而直接在函数说明时使用_declspec(dllexport)说明符,如下: extern “C” _declspec(dllexport) int _stdcall MyFunction(); 4、客户程序操作DLL程序的三个系统函数 LoadLibrary,装载DLL模块函数 GetProcAddess,取引出函数地址的函数 FreeLibrary,释放DLL程序的函数 5、DLL的三点说明 (1)对于进程内组件,因为客户程序与DLL程序在同一个地址空间,所以,DLL程序不仅可以引出函数,也可以引出全局变量。 (2)VC++提供了使用工具DumpBin,通过/EXPORTS选项可以列出DLL程序中的所有被引出的信息。(实际运行中需要LINK.EXE和MSPDB60.DLL的支持) (3)如果客户程序本身也是一个DLL程序,,则它一定要先被装入到进程空间中。 6、进程外组件与客户通信跨跃进程边界协同工作 (1)两个问题 一个进程如何调用另一个进程中的函数。 参数如何从一个进程被传递到另一个进程中。 (2)Windows平台上不同进程间通信的方法 动态数据交换(DDE) 命名管道(named pipe) 共享内存 (3)COM采用的进程间通信的方法 本地过程调用(LPC,local procedure call),用在同一机器的不同进程间的通信。 远过程调用(RPC),用于不同机器间的进程间通信。 跨进程通信是操作系统实现的重要部分,而且,在系统底层实现跨进程操作更为便利,因为在系统一级,它可以控制应用进程的资源分配,包括逻辑内存空间到物理内存的映射、CPU时间的调度等。从控制能力来讲,操作系统可以调用任何一个进程中的函数。 (4)应用程序调用其他进程中系统服务的过程 上图的调用过程中涉及到跨进程操作,实际上也就是用到LPC。应用A实际上调用的是系统模块DLL,其称为存根(stub)模块。 (5)客户程序和进程外组件之间的调用关系 进程外组件较进程内组件的效率要低,但在跨进程的调用中也为客户程序带来了安全性。在代理DLL和存根DLL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列集和散集(对参数和返回值进行翻译和传递)操作来完成的。 如果只考虑客户程序和组件程序,那么事情就简化的多了,客户程序调用接口成员函数就好像是直接进行的,如上图虚线所示。按照这样简化的结构,进程外组件和进程内组件就有了一致的模型了,COM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进程模型的透明特性的。如果组件程序运行在不同的机器上,则代理DLL和存根DLL就通过RPC方式进行网络上的过程调用,从而实现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所有这些特性的实现可以完全建立在操作系统提供的LPC和RPC模块基础上,而不需要应用系统开发人员去考虑这些底层的细节技术问题。 (6)进程外组件的实现 除了实现组件程序外,还应给实现代理DLL和存根DLL两个程序模块,它们只与 COM接口有关,只负责接口成员函数调用过程中的中间处理工作。如果使用自定义的COM接口,则应该建立自己的DLL程序;如果使用COM预定义的标准接口或者OLE接口,则可以直接使用系统提供的DLL,COM库会为我们处理这些细节。 7、通过注册表管理COM对象 通常,组件对象的创建工作由COM来完成,COM库通过系统注册表(systrm registry)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组件的创建工作。 8、COM组件注册信息 注册表结构与COM库是直接相关的,实现COM库时必须同时定义出注册表的结构。在Windows平台上,COM库所要求的注册信息都被放到其注册表中。RegEdit.exe可以用来编辑注册表。 COM组件信息在HKEY_CLASSES_ROOT的CLSID下。若是进程内组件,则组件的CLSID子键下包含了InprocServer32子键;若是进程外组件,则组件的CLSID子键下包含了LocalServer32子键,它们的缺省值为组件程序的全路径文件名。与CLSID同一层上,Interface子键给出了当前系统中一些COM接口的配置信息,TypeLib子键给出了当前系统中类型库的信息。代理DLL和存根DLL的信息分别保存在CLSID下的ProxyStubClsid或ProxyStubClsid32子键下。CLSID下的ProgID(program identifier ,程序标识符)子键记录了组件对象的类标识符,COM提供了两个API函数CLSIDFromProgID和ProgIDFromCLSID,用于在 128位正数值和类标识符之间转换。 COM提供了在注册表中对COM组件进行分类的机制,分类的原理很简单,如果COM组件支持同样的一组接口,则可以把它们分到统一类中,一个组件对象可以被分到多个类中。 类别信息也用一个GUID来描述,称为CATID。类别特性只是COM对象的部分特性,如果COM对象要加入到某个类别中,则它必须实现该类别指定的多有接口。在HKEY_CLASSES_ROOT键下有一个子键“Component Gategories”,包含了当前机器上所有的组件类别,其中列出了每个组件类别的CATID。用VC++提供的OleView.exe工具可以看到类别信息。 9、COM组件的注册操作 当组件程序被安装到机器上之后,必须通过注册才能使客户程序通过注册表使用它。进程内组件不能直接运行,所以必须通过其他进程调用才能获得控制,而进程外组件可以直接运行,可以在执行过程中完成自身的注册操作。Windows系统工具RegSer32.exe,可用于注册进程内组件,大需要进程内组件提供相应的入口函数DllRegisterServer和DllUnregisterServer。 10、客户程序如何使用组件程序 客户程序并不像第二章中那样直接调用组件程序的引出函数CreateObject,而是调用COM库的函数进行组件对象的创建工作,COM库的创建函数根据注册表的信息并调用组件程序的入口函数来创建组件对象。组件程序需要提供一个标准的入口函数DllGetObjectClass,用于提供本组件程序的组件信息。 11、类厂 类厂可称为“对象厂”,因为类厂是COM对象的生产基地,COM库通过类厂创建COM对象。对应每一个COM类,有一个类厂专门用于该COM类的对象创建操作。类厂本身也是一个COM对象,它支持一个特殊的接口:IClassFactory。 接口IClassFactory的成员函数CreateInstance用于创建对应的COM对象,LockServer用于控制组件的生存周期。 12、类厂的使用 因为类厂本身也是一个COM对象,用于其他COM对象的创建过程。它由引出函数DllGetObjectClass创建,DllGetObjectClass函数并不是COM库函数,而是由组件程序实现的引出函数。 COM库在接到对象创建的指令后,它要调用进程内组件的DllGetObjectClass函数,由该函数创建类厂对象,并返回类厂对象的接口指针,COM库或者客户一旦有了类厂的接口指针,它们就可以通过类厂接口IClassFactory的成员函数CreateInstance创建相应的 COM对象。 13、COM库与类厂的交互 在COM库中,有三个API函数可用于对象的创建,它们分别是CoGetClassObject、CoCreateInstance和 CoCreateInstanceEx。通常情况下,客户程序调用其中之一完成对象的创建,并返回对象的初始化接口指针。COM库与类厂也通过这三个函数进行交互。 COM对象是进程内组件对象:CoGetClassObject调用DLL模块的DllGetClassObject引出函数,把参数clsid、iid 和ppv传给DllGetClassObject函数,由DllGetClassObject创建类厂,并返回类厂对象接口指针。 COM对象是进程外组件对象:情形复杂得多。首先CoGetClassObject函数启动组件进程,然后一直等待,直到组件进程把它支持的COM类对象的类厂注册到COM中,于是,CoGetClassObject函数把COM中相应的类厂信息返回。因此,组件外进程被COM库启动时(带命令行参数 “/Embedding”),它必须把所支持的COM类的类厂对象通过CoRegisterClassObject函数注册到COM中,以便COM库创建 COM对象使用。当进程退出时,必须调用CoRevokeClassObject函数以便通知COM它所注册的类厂对象不再有效。组件程序调用 CoRegisterClassObject函数和CoRevokeClassObject函数必须配对,以保证COM信息的一致性。 关于三个创建对象的函数的选择: (1) 如果创建远程对象或者希望一次获得对象的多个接口指针,则选用CoCreateInstanceEx函数。 (2) 如果希望获取类厂对象或者要调用类厂的某些成员函数,则选用CoGetClassObject函数,以便获得类厂对象,并对类厂对象进行操作。 (3) 在其他情况下,使用CoCreateInstance函数创建对象,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14、CoGetClassObject与组件程序的交互过程的例子 用以说明在COM对象创建过程中,客户程序、COM库和进程内组件程序三者之间的顺序关系。 15、类厂对组件生存期的控制 类厂是一个COM对象,但通常只把它当作创建其他组件对象的手段,一般情况下,客户程序或者COM库只是在创建组件对象的时候才使用类厂对象的接口指针,创建完成后就把类厂对象丢弃掉。如果用户希望保留类厂的接口指针继续使用,则在类厂中引入锁计数来控制组件程序的生存周期。 16、COM库 COM库在整个COM对象体系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COM除了定义了组件程序和客户程序交互的规范以外,它也提供了COM的实现部分即COM库,使得这些规范能够被真正地应用起来。并且,COM库也充当了组件程序和客户程序之间的桥梁,尤其是在组件对象的创建过程中,以及在对象管理、内存管理和一些标准化操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客户程序和组件程序建立起协作关系之前,它们之间的通信只能靠COM库来传递,并且组件程序和客户程序都可能要用到COM库提供的各种服务。 17、COM库的初始化与卸载 COM库的初始化函数是CoInitialize,其参数pMalloc用于指定一个内存分配器,它是一个IMalloc指针接口,可由应用程序指定内存分配原则。一般将pMalloc设为NULL,由COM库将使用缺省提供的内存分配器。 一个进程对COM库只需要(也必须)进行一次初始化。在成功初始化并使用完COM库后,必须调用COM库的终止函数CoUninitialize。但有一个函数的调用不需要COM库的初始化与卸载,就是CoBuildVersion,该函数用于获取COM库版本。 18、COM库的内存管理 (1)内存使用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客户程序和组件程序建立协作关系之前,靠COM库进行通信,COM需要申请内存,内存不一定是COM库本身使用, (3)在COM库初始化成功之后,不管是使用缺省内存管理器还是使用自定义的内存管理器,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COM库进行内存分配或释放,为此,COM库提供了两种操作方法: A、直接使用IMalloc接口指针。在客户程序或者组件程序中调用COM库函数CoGetMalloc,通过IMalloc接口指针和CoGetMalloc函数实现内存管理的统一。 B、COM库封装了三个API函数,可用于内存分配和释放:CoTaskMemAlloc、CoTaskMemRealloc、 CoTaskMemFree。这三个函数分别对应于IMalloc的三个成员函数:Alloc、Realloc和Free,参数的定义也完全一致。 (4)COM库的两种内存管理器:CoGetMalloc函数可用来获取COM库的内存管理器。一种是在初始化时指定的内存管理器或者其内部缺省的管理器(即作业管理器,task allocator),这种管理器在本进程内有效;另一种是跨进程的共享分配器,由OLE系统提供,它可在一个进程内分配内存并传给第二个进程,在第二个进程内使用此内存甚至释放掉此内存。 19、组件程序的装载和卸载 COM库对组件程序的装载和卸载进行控制。客户程序是在运行时刻与组件程序建立连接的,而且,一旦连接起来以后,客户程序和组件程序的通信是直接进行的,并不需要COM库的参与,但组件程序的装载是在客户创建第一个组件对象时进行的,组件程序的卸载是在最后一个组件对象被释放之后进行的,这两个动作并不由客户程序直接完成,而是在COM库中完成的。 进程内组件的卸载满足的两个条件:组件中对象数为0,类厂的锁计数器为0。客户程序调用CoFreeUnusedLibraries函数完成卸载工作。 进程外组件的卸载比较简单,因为组件程序运行在单独的进程中,一旦退出的条件满足,它只要从进程额主控函数返回即可。在Windows系统中,进程的主控函数为WinMain。类厂对象的引用计数无法控制进程的生存期,所以引入类厂对象的加锁和减锁操作。 20、COM库的常用函数 21、HRESULT类型 在COM中大多数的函数以及一些接口成员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均为HRESULT类型。HRESULT类型的返回值反映了函数调用过程中的一些情况,而且HRESULT类型定义也有一定的规范。 HRESULT并不是指向结果结构的句柄,而是一个32位整数,通常被定义为DWORD或long类型。HRESULT的32位被分成四个域:类别码(30-31)、自定义标志位(29)、操作码(16-28)、操作结果码(0-15)。 Win32 SDK的头文件WinError.h定义了Win32函数所有的可能返回结果,其中也包括了COM库函数以及OLE函数的返回值的宏定义。Win32 SDK提供的FormatMessage函数可根据结果值获得一个对应于该结果值的标准说明字符串,它也支持COM库函数的返回结果信息。 一般推荐在使用HRESULT类型作为引出函数或者作为接口成员函数的返回值时,尽量使用COM或者Win32提供的标准定义。 22、COM的实现是COM客户程序、COM库和COM组件程序三者之间通过COM制定的规范协同工作来完成的,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3、第二章的字典组件程序是一个模拟组件程序,第三章的字典组件程序是真正的COM组件程序,这样,在运行客户程序之前必须先注册组件程序,命令行为:regsvr32.exe …\DictComp.dll 。
(2)COM库不仅提供了这样的内存管理器,还提供了内存管理器的标准,应用程序可以按照COM规范指定的标准建立自定义内存管理器,以取代COM库的缺省内存管理器。
在COM库中还给出了许多标准接口的定义,例如IUnknown、IClassFactory、IMalloc。
发表评论
-
如何使用BHO定制你的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
2009-08-20 11:26 2201如何使用BHO定制你的In ... -
定制IE浏览器的尖兵利器 - BHO
2009-08-19 18:28 2906作者:peterzb(个人 ... -
ATL入门:利用ATL编写简单的COM组件
2009-08-19 18:26 17809使用ATL编写一个简单的COM服务器文/赵湘宁 ... -
用 ATL ActiveX 绘制任意平面函数的曲线
2009-08-19 18:23 1673用 ATL ActiveX 绘制任意 ... -
COM多线程原理与应用
2009-08-19 18:14 2729COM多线程原理与应用 目录: COM多线程原 ... -
com技术简介
2009-07-28 11:32 2765一、COM是一个更好的C++1、COM 是什么Don Box ... -
COM高手总结的八个经验和教训之一
2009-07-28 11:31 1811在日常工作中,我看到 ... -
COM高手总结的八个经验和教训之二
2009-07-28 11:31 2039STA 线程需要消息循环 ... -
COM基础知识
2009-07-28 11:30 1946(1) COM组件实际上是一个C++类,而接口都是纯虚类。 ... -
COM原理及应用----概述
2009-07-28 11:29 19021、组件设计的原始目的 跨平台、跨网络、积木式搭建程序 2、组 ... -
COM原理及应用----COM对象和接口
2009-07-28 11:29 44561、COM对象的理解 ... -
COM原理及应用----COM特性
2009-07-28 11:28 21341、面向对象系统的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封装性、多态性 ... -
COM原理及应用----用Visual C++开发COM应用
2009-07-28 11:27 37001、MFC和ATL 对于COM应用的开发来说,建 ... -
COM原理及应用----可连接对象
2009-07-28 11:26 23881、COM的高级特性 COM规范中有一些高 ... -
COM原理及应用---- 结构化存储
2009-07-28 11:25 24691、结构化存储 ... -
COM原理及应用----命名和绑定技术
2009-07-28 11:25 33151、COM对象的创建方法 客户程序可以通过 ... -
COM原理及应用----统一数据传输
2009-07-28 11:24 24881、概述 COM提供了应用之间数据交换的标 ... -
COM原理及应用----分布式COM(DCOM)
2009-07-28 11:24 31301、DCOM COM的 ... -
COM原理及应用----自动化(Automation)对象
2009-07-28 11:23 23331、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既以前提到的OL ... -
COM原理及应用----ActiveX控件
2009-07-28 11:22 41391、ActiveX控制 ActiveX控制 ...
相关推荐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模糊故障树(FFTA)在工业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故障树方法无法处理不确定数据的问题。文中介绍了模糊数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式,如三角模糊数和梯形模糊数,并展示了如何用Python实现模糊与门、或门运算以及系统故障率的计算。此外,还详细讲解了最小割集的查找方法、单元重要度的计算,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场景。最后,讨论了模糊运算在处理语言变量方面的优势,强调了在可靠性分析中处理模糊性和优化计算效率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控制系统设计、维护的技术人员,以及对模糊数学和可靠性分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评估复杂系统可靠性的场合,特别是在面对不确定数据时,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风险评估。目标是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系统故障,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方法可用于初步方案验证和技术探索,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还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和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化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流和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细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西门子S7-200 PLC和组态王软件构建的八层电梯控制系统。首先阐述了系统的硬件配置,包括PLC的IO分配策略,如输入输出信号的具体分配及其重要性。接着深入探讨了梯形图编程逻辑,涵盖外呼信号处理、轿厢运动控制以及楼层判断等关键环节。随后讲解了组态王的画面设计,包括动画效果的实现方法,如楼层按钮绑定、轿厢移动动画和门开合效果等。最后分享了一些调试经验和注意事项,如模拟困人场景、防抖逻辑、接线艺术等。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PLC编程和组态软件有一定基础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设计和实施小型电梯控制系统的工程项目。主要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PLC编程技巧、组态画面设计方法以及系统联调经验,从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点。此外,还强调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考量,如急停按钮的正确接入和硬件互锁设计等。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将CarSim的动力学模型与Simulink的智能算法相结合,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实现车辆的智能超车换道。主要内容包括MPC控制器的设计、路径规划算法、联合仿真的配置要点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技术细节,如权重矩阵设置、路径跟踪目标函数、安全超车条件判断等。此外,还强调了仿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参数配置,如仿真步长、插值设置等,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驾驶研究的技术人员、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对联合仿真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自动驾驶车辆行为模拟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旨在提高超车换道的安全性和效率,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验证。 其他说明:随包提供的案例文件已调好所有参数,可以直接导入并运行,帮助用户快速上手。文中提到的具体参数和配置方法对于初学者非常友好,能够显著降低入门门槛。
包括:源程序工程文件、Proteus仿真工程文件、论文材料、配套技术手册等 1、采用51单片机作为主控; 2、采用AD0809(仿真0808)检测"PH、氨、亚硝酸盐、硝酸盐"模拟传感; 3、采用DS18B20检测温度; 4、采用1602液晶显示检测值; 5、检测值同时串口上传,调试助手监看; 6、亦可通过串口指令对加热器、制氧机进行控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双馈永磁风电机组并网仿真模型及其短路故障分析方法。首先构建了一个9MW风电场模型,由6台1.5MW双馈风机构成,通过升压变压器连接到120kV电网。文中探讨了风速模块的设计,包括渐变风、阵风和随疾风的组合形式,并提供了相应的Python和MATLAB代码示例。接着讨论了双闭环控制策略,即功率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具体实现细节,以及MPPT控制用于最大化风能捕获的方法。此外,还涉及了短路故障模块的建模,包括三相电压电流特性和离散模型与phasor模型的应用。最后,强调了永磁同步机并网模型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适合人群:从事风电领域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风电并网仿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风电场并网仿真研究,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和优化风电机组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特别是在短路故障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目标是提高风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具体参数设置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并进行实验验证。同时提醒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离散化步长的选择、初始位置对齐等。
适用于空手道训练和测试场景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金牌音乐作词大师的角色设定、背景经历、偏好特点、创作目标、技能优势以及工作流程。金牌音乐作词大师凭借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创作经验,能够为不同风格的音乐创作歌词,擅长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既富有情感又触动人心的歌词。在创作过程中,会严格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用户需求,提供专业修改建议,确保歌词内容健康向上。; 适合人群:有歌词创作需求的音乐爱好者、歌手或音乐制作人。;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为特定主题或情感创作歌词,如爱情、励志等;②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创作独特风格的歌词;③对已有歌词进行润色和优化。; 阅读建议:阅读时可以重点关注作词大师的创作偏好、技能优势以及工作流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如何创作出高质量的歌词。同时,在提出创作需求时,尽量详细描述自己的情感背景和期望,以便获得更贴合心意的作品。
linux之用户管理教程.md
包括:源程序工程文件、Proteus仿真工程文件、配套技术手册等 1、采用51/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 2、采用1602液晶显示设置及状态; 3、采用L298驱动两个电机,模拟机械臂动力、移动底盘动力; 3、首先按键配置-待搬运物块的高度和宽度(为0不能开始搬运); 4、按下启动键开始搬运,搬运流程如下: 机械臂先把物块抓取到机器车上, 机械臂减速 机器车带着物块前往目的地 机器车减速 机械臂把物块放下来 机械臂减速 机器车回到物块堆积处(此时机器车是空车) 机器车减速 蜂鸣器提醒 按下复位键,结束本次搬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下垂控制的三相逆变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仿真方法及其在MATLAB/Simulink和PLECS中的具体实现。首先解释了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即有功调频和无功调压,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随后讨论了电压环和电流环的设计与参数整定,强调了两者带宽的差异以及PI控制器的参数选择。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调试技巧,如锁相环的响应速度、LC滤波器的谐振点处理、死区时间设置等。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如避免过度滤波、合理设置采样周期和下垂系数等。最后,通过突加负载测试展示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微电网研究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有一定MATLAB/Simulink和PLECS使用经验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三相逆变器下垂控制机制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旨在帮助他们掌握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讲解,还结合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全栈开发资料,涵盖了从硬件设计到控制算法的各个方面。首先,文章深入探讨了功率接口板的设计,包括IGBT缓冲电路、PCB布局以及EMI滤波器的具体参数和设计思路。接着,重点讲解了主控DSP板的核心控制算法,如MPPT算法的实现及其注意事项。此外,还详细描述了驱动扩展板的门极驱动电路设计,特别是光耦隔离和驱动电阻的选择。同时,文章提供了并联仿真的具体实现方法,展示了环流抑制策略的效果。最后,分享了许多宝贵的实战经验和调试技巧,如主变压器绕制、PWM输出滤波、电流探头使用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光伏系统设计的研发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工程师理解和掌握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硬件设计和控制算法;②提供详细的实战经验和调试技巧,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③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光伏并网逆变器全栈开发的技术人员。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电路设计和代码实现,还分享了许多宝贵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与3-5-3多项式相结合的方法,在机器人轨迹规划中的应用。首先解释了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优化轨迹参数方面的作用,随后阐述了3-5-3多项式的数学模型,特别是如何利用不同阶次的多项式确保轨迹的平滑过渡并满足边界条件。文中还提供了具体的Python代码实现,展示了如何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时间分配,使3-5-3多项式生成的轨迹达到时间最优。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如加入惩罚项以避免超速,以及使用随机扰动帮助粒子跳出局部最优。 适合人群:对机器人运动规划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并对优化算法有初步了解的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机器人运动的应用场合,如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无人机导航等。主要目标是在保证轨迹平滑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运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给出了理论讲解,还有详细的代码示例和调试技巧,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强调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系统的建模精度和安全性考量。
KUKA机器人相关资料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光子晶体中的束缚态在连续谱中(BIC)及其与轨道角动量(OAM)激发的关系。首先介绍了光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和BIC的独特性质,随后展示了如何通过Python代码模拟二维光子晶体中的BIC,并解释了BIC在光学器件中的潜在应用。接着讨论了OAM激发与BIC之间的联系,特别是BIC如何增强OAM激发效率。文中还提供了使用有限差分时域(FDTD)方法计算OAM的具体步骤,并介绍了计算本征态和三维Q值的方法。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验中的有趣发现,如特定条件下BIC表现出OAM特征,以及不同参数设置对Q值的影响。 适合人群:对光子晶体、BIC和OAM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从事微纳光子学研究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通过代码模拟深入了解光子晶体中BIC和OAM激发机制的研究人员。目标是掌握BIC和OAM的基础理论,学会使用Python和其他工具进行模拟,并理解这些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验心得和技巧,帮助读者避免常见错误,提高模拟精度。同时,强调了物理离散化方式对数值计算结果的重要影响。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C#和Halcon 17.12构建一个功能全面的工业视觉项目。主要内容涵盖项目配置、Halcon脚本的选择与修改、相机调试、模板匹配、生产履历管理、历史图像保存以及与三菱FX5U PLC的以太网通讯。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还讨论了实际项目中常见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案,如环境配置、相机控制、模板匹配参数调整、PLC通讯细节、生产数据管理和图像存储策略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视觉领域的开发者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C#与Halcon结合使用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开发复杂视觉检测系统的工业应用场景,旨在提高检测精度、自动化程度和数据管理效率。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实现高效的视觉处理流程、确保相机与PLC的无缝协作、优化模板匹配算法、有效管理生产和检测数据。 其他说明:文中强调了框架整合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术提示,如避免不同版本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处理实时图像流的最佳实践、确保线程安全的操作等。此外,还提到了一些常见错误及其规避方法,帮助开发者少走弯路。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分布式电源(DG)接入对9节点配电网节点电压的影响。首先介绍了9节点配电网模型的搭建方法,包括定义节点和线路参数。然后,通过在特定节点接入分布式电源,利用Matlab进行潮流计算,模拟DG对接入点及其周围节点电压的影响。最后,通过绘制电压波形图,直观展示了不同DG容量和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具体影响。此外,还讨论了电压越限问题以及不同线路参数对电压波动的影响。 适合人群:电力系统研究人员、电气工程学生、从事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研究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帮助优化分布式电源的规划和配置,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和图表有助于理解和验证理论分析,同时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在两级电力市场环境中,针对省间交易商的最优购电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了一个双层非线性优化模型,用于处理省内电力市场和省间电力交易的出清问题。该模型采用CVaR(条件风险价值)方法来评估和管理由新能源和负荷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通过KKT条件和对偶理论,将复杂的双层非线性问题转化为更易求解的线性单层问题。此外,还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展示了不同风险偏好设置对购电策略的影响。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运营以及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电力市场机制感兴趣的学者和技术专家。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电力市场运作机制及其风险控制手段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主要目标是为省间交易商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购电策略,以降低风险并提高经济效益。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介绍了理论模型的构建过程,还包括具体的数学公式推导和Python代码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强调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挑战,如数据精度等问题,并指出了未来改进的方向。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套成熟的西门子1200 PLC轴运动控制程序模板,涵盖多轴伺服控制、电缸控制、PLC通讯、气缸报警块、完整电路图、威纶通触摸屏程序和IO表等方面的内容。该模板已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如海康威视的路由器外壳装配机,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战经验和技巧,如参数设置、异常处理机制、通讯优化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需要进行PLC编程和轴运动控制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快速搭建稳定可靠的PLC控制系统的企业和个人开发者。通过学习和应用该模板,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调试时间和错误发生率,从而更好地满足项目需求。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程序模板的实用性,特别是在异常处理和参数配置方面的独特设计,能够有效应对复杂的工业环境挑战。此外,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陷阱和解决方案,帮助读者避开常见错误,顺利实施项目。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微网电池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的方法和技术。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微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受到广泛关注。文中介绍了混合整数规划(MILP)在储能容量优化配置中的应用,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实现了储能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具体而言,模型考虑了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运维成本以及能量平衡、储能容量和充放电功率等约束条件。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如数据获取困难、模型复杂性和求解器性能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微网系统研究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域的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微网储能系统配置的研究和工程项目,旨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intlinprog函数求解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同时,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模型和参数,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