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negu
  • 浏览: 100463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2
  • 来自: 杭州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解读Tomcat(三):请求处理解析Part_1

阅读更多
/**
*作者:annegu
*日期:2009-06-20
*/

在这第三部分里面我们主要看一下tomcat是如何接收客户端请求,并把这个请求一层一层的传递到子容器中,并最后交到应用程序中进行处理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NIO和BIO。
在前面的解读tomcat里面,我们已经说到过了线程池。线程池,顾名思义,里面存放了一定数量的线程,这些线程用来处理用户请求。现在我们要讨论的NIO和BIO就是如何分配线程池中的线程来处理用户请求的方式。

BIO(Block IO):阻塞式IO。在tomcat6之前一直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当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到达的时候,ServerSocket.accept负责接收连接,然后会从线程池中取出一个空闲的线程,在该线程读取InputStream并解析HTTP协议,然后把输入流中的内容封装成Request和Response,在线程中执行这个请求的Servlet ,最后把Response的内容发送到客户端连接并关闭本次连接。这就完成了一个客户端的请求过程。我们要注意的是在阻塞式IO中,tomcat是直接从线程池中取出一个线程来处理客户端请求的,那么如果这些处理线程在执行网络操作期间发生了阻塞的话,那么线程将一直阻塞,导致新的连接一直无法分配到空闲线程,得不到响应。



NIO(Non-blocking IO):tomcat中的非阻塞式IO与阻塞式的不同,它采用了一个主线程来读取InputStream。也就是说当一个客户端请求到达的时候,这个主线程会负责从网络中读取字节流,把读入的字节流放入channel中。然后这个主线程就会到线程池中去找有没有空闲的线程,如果找到了,那么就会由空闲线程来负责从channel中取出字节,然后解析Http,转换成request和response,进行处理。当处理线程把要返回给客户端的内容放在Response之后,处理线程就可以把处理结束的字节流也放入channel中,最后主线程会给这个channel加个标识,表示现在需要操作系统去进行io操作,要把这个channel中的内容返回给客户端。这样的话,线程池中的处理线程的任务就集中在如何处理用户请求上了,而把与网络有交互的操作都交给主线程去处理。



对于这个非阻塞式IO,anne我想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就好像去饭店吃饭点菜一样。餐馆的接待员就好像我们的操作系统,客人来了,他要负责记下客人的点菜,然后传达给厨房,厨房里面有好几位烧菜厨师(处理线程),主厨(主线程)呢比较懒,不下厨,只负责分配厨师的工作。现在来了一个客人,跟接待员说要吃宫宝鸡丁,然后接待员就写了张纸条,上面写了1号桌客人要点宫宝鸡丁,从厨房柜台上的一摞盘子里面拿了一个空的,把点菜单放在盘子里面。然后主厨就时刻关注这这些盘子,看到有盘子里面有点菜单的,就从厨房里面喊一个空闲的厨子说,你来把这菜给烧一下,这个厨子就从这个盘子里面拿出点菜单去烧菜了,好了这下这个盘子又空了,如果这时候还有客人来,那么接待员还可以把点菜单放到这个盘子里面去。等厨师烧好了菜,他就从柜台上找一个空盘子,把菜盛在里面,贴上纸条说这个是1号桌客人点的宫宝鸡丁。然后主厨看看,嗯,烧的还不错,可以上菜了,就在盘子上贴个字条说这盘菜烧好了,上菜去吧。最后接待员就来了,他一直在这候着呢,看到终于有菜可以上了,赶紧端去。嗯,自我感觉挺形象的,你们说呢?

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出tomcat中的阻塞式IO与非阻塞式IO的主要区别就是这个主线程。Tomcat6之前的版本都是只采用的阻塞式IO的方式,服务器接收了客户端连接之后,马上分配处理线程来处理这个连接;tomcat6中既提供了阻塞式的IO,也提供了非阻塞式IO处理方式,非阻塞式IO把接收连接的工作都交给主线程处理,处理线程只关心具体的如何处理请求。


好了,我们现在知道了tomcat是采用非阻塞式IO来分配请求的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从发出一个请求开始看看tomcat是怎么把它传递到我们自己的应用程序中的。

程序员最爱看类图了,所以anne画了个类图,我们来照着类图,一个一个类来看。



我们首先从NioEndPoint开始,这个类是实际处理tcp连接的类,它里面包括一个操作线程池,socket接收线程(acceptorThread),socket轮询线程(pollerThread)。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start()方法,在这个方法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启动了线程池,acceptorThread和pollerThread。然后,在这个类中还定义了一些子类,包括SocketProcessor,Acceptor,Poller,Worker,NioBufferHandler等等。SocketProcessor,Acceptor,Poller和Worker都实现了Runnable接口。
我想还是按照接收请求的调用顺序来讲会比较清楚,所以我们从Acceptor开始。

1、Acceptor负责接收socket,一旦得到一个tcp连接,它就会尝试去从nioChannels中去取出一个空闲的nioChannel,然后把这个连接的socket交给它,接着它会告诉轮询线程poller,我这里有个channel已经准备好了,你注意着点,可能不久之后就要有数据过来啦。下面的事情它就不管了,接着等待下一个tcp连接的到来。
我们可以看一下它是怎么把socket交给channel的:

    protected boolean setSocketOptions(SocketChannel socket) {
        try {
            ... //ignore
			//从nioChannels中取出一个channel
            NioChannel channel = nioChannels.poll();
			//若没有可用的channel,根据不同情况新建一个channel
            if ( channel == null ) {
                if (sslContext != null) {
                    ...//ignore
                    channel = new SecureNioChannel(...);
                } else {
                    ...// normal tcp setup
                    channel = new NioChannel(...);
                }
            } else {                
                channel.setIOChannel(socket);
			   ...//根据channel的类型做相应reset
            }
            getPoller0().register(channel); // 把channel交给poller
        } catch (Throwable t) {
            try {            
            return false;   // 返回false,关闭socket
        }
        return true;
 }


要说明的是,Acceptor这个类在BIO的endpoint类中也是存在的。对于BIO来说acceptor就是用来接收请求,然后给这个请求分配一个空闲的线程来处理它,所以是起到了一个连接请求与处理线程的作用。现在在NIO中,我们可以看到Acceptor.run()里面是把processSocket(socket);给注释掉了(processSocket这个方法就是分配线程来处理socket的方法,这个anne打算在后面讲)。

2、Poller这个类其实就是我们在前面说到的nio的主线程。它里面也有一个run()方法,在这里我们就会轮询channel啦。看下面的代码:

Iterator iterator = keyCount > 0 ? selector.selectedKeys().iterator() : null;
while (iterator != null && iterator.hasNext()) {
    		SelectionKey sk = (SelectionKey) iterator.next();
         KeyAttachment attachment = (KeyAttachment)sk.attachment();
         attachment.access();
         iterator.remove();
         processKey(sk, attachment);
 }


我们可以看到,程序遍历了所有selectedKeys,这个SelectionKey就是一种可以用来读取channel的钥匙。这个KeyAttachment又是个什么类型的对象呢?其实它记录了包括channel信息在内的又与这个channel息息相关的一些附加信息。MS很长的一句话,这么说吧,它里面有channel对象,还有lastAccess(最近一次访问时间),error(错误信息),sendfileData(发送的文件数据)等等。然后在processKey这个方法里面我们就可以把channel里面的字节流交给处理线程去处理了。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这个processKey方法:

protected boolean processKey(SelectionKey sk, KeyAttachment attachment) {
            boolean result = true;
            try {
                if ( close ) {
                    cancelledKey(sk, SocketStatus.STOP, false);
                } else if ( sk.isValid() && attachment != null ) {
                    attachment.access();
                    sk.attach(attachment);
                    NioChannel channel = attachment.getChannel();
            ①        if (sk.isReadable() || sk.isWritable() ) {
            ②            if ( attachment.getSendfileData() != null ) {
                            processSendfile(sk,attachment,true);
                        } else if ( attachment.getComet() ) {
                            if ( isWorkerAvailable() ) {
                                reg(sk, attachment, 0);
                                if (sk.isReadable()) {
                                    if (!processSocket(channel, SocketStatus.OPEN))
                                        processSocket(channel, SocketStatus.DISCONNECT);
                                } else {
                                    if (!processSocket(channel, SocketStatus.OPEN))
                                        processSocket(channel, SocketStatus.DISCONNECT);
                                }
                            } else {
                                result = false;
                            }
                        } else {
                            if ( isWorkerAvailable() ) {
                                unreg(sk, attachment,sk.readyOps());
     ③                           boolean close = (!processSocket(channel));
                                if (close) {
                                    cancelledKey(sk,SocketStatus.DISCONNECT,false);
                                }
                            } else {
                                result = false;
                            }
                        }                      }
                    } 
                } else {
                    //invalid key
                    cancelledKey(sk, SocketStatus.ERROR,false);
                }
            } catch ( CancelledKeyException ckx ) {
                cancelledKey(sk, SocketStatus.ERROR,false);
            } catch (Throwable t) {
                log.error("",t);
            }
            return result;
}


首先是判断一下这个selection key是否可用,没有超时,然后从sk中取出channel备用。然后看一下这个sk的状态是否是可读的,或者可写的,代码①处。代码②处是返回阶段,要往客户端写数据时候的路径,程序会判断是否有要发送的数据,这部分我们后面再看,先往下看request进来的情况。然后我们就可以在下面看到开始进行真正的处理socket的工作了,代码③处,进入processSocket()方法了。

    protected boolean processSocket(NioChannel socket, SocketStatus status, boolean dispatch) {
        try {
            KeyAttachment attachment = (KeyAttachment)socket.getAttachment(false);
            attachment.setCometNotify(false); 
            if (executor == null) {
           ④     getWorkerThread().assign(socket, status);
            } else {
                SocketProcessor sc = processorCache.poll();
                if ( sc == null ) sc = new SocketProcessor(socket,status);
                else sc.reset(socket,status);
                if ( dispatch ) executor.execute(sc);
                else sc.run();
            }
        } catch (Throwable t) {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从④处可以看到明显是取了线程池中的一个线程来操作这个channel,也就是说在这个方法里面我们就开始进入线程池了。那么executor呢?executor可以算是一个配置项,如果使用了executor,那么线程池就使用java自带的线程池,如果不使用executor的话,就使用tomcat的线程池WorkerStack,这个WrokerStack我在后面有专门写它,现在先跳过。我们可以看到在start()方法里面,是这样写的:

           if (getUseExecutor()) {
                if ( executor == null ) {
                    executor = new ThreadPoolExecutor(...);
                }
            } else if ( executor == null ) {
                workers = new WorkerStack(maxThreads);
     }


好了,现在回到processSocket(),我们先来看有executor的情况,就是使用java自己的线程池。首先从processorCache中取出一个线程socketProcessor,然后把channel交给这个线程,启动线程的run方法。于是我们终于脱离主线程,进入了SocketProcessor的run方法啦!
  • 大小: 3.2 KB
  • 大小: 4.9 KB
  • 大小: 99.2 KB
分享到:
评论
4 楼 dicmo 2010-11-17  
楼主图都自己画?
3 楼 genius 2009-11-06  
楼主,您是我的偶像啊,我是tomcat源代码的忠实信徒
2 楼 annegu 2009-07-20  
嗯,我也觉得处理过程少了点图。
我也想再写写bio的,下次专门写一个吧。
1 楼 ixu 2009-07-20  
难得看到这么长的分析型文章,感觉作者(anne)很费了些功夫,再支持一下!
提两个小问题:
1、类图最重要的,是表现类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导航方向、多重性和是否聚合等,但你的类图里却统统画成了虚线引用,因此没有达到应有的信息传递效果
2、剖析处理过程时,试试画时序图,那会比文字描述更直观简明
另,处理点餐的例子蛮形象,最好把bio的方式一起比喻,并对比一下效率,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餐馆其实采用的都是nio的方式,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啊。

相关推荐

    Alibaba_Java_Coding_Guidelines-2.2.3.0x.zip

    Alibaba_Java_Coding_Guidelines-2.2.3.0x

    【ABB机器人】-IRB460机器人维护信息V1.pdf

    【ABB机器人】-IRB460机器人维护信息V1.pdf

    新能源汽车VCU控制器全开源:从代码到硬件设计的全面解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新能源汽车VCU(车辆控制单元)控制器的开源项目,涵盖从应用层代码到底层代码、原理图、PCB设计、通信协议及控制策略等多个方面。应用层代码展示了如何根据电池电量调整车辆行驶模式,底层代码涉及硬件驱动如GPIO控制和ADC采样配置。硬件设计部分包括详细的原理图和PCB布局,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信协议采用CAN网络,确保数据可靠传输,控制策略则涵盖了能量回收、扭矩控制等关键技术。丰富的文档资料和测试用例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开发资源。 适合人群:新能源汽车开发人员、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学生及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开发人员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VCU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加速项目开发进程,降低开发难度。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专业人士,都可以从中受益。 其他说明:该项目不仅提供了完整的源代码和硬件设计文件,还包括详细的测试用例和故障处理方案,使得VCU开发变得更加透明和可复现。

    详解DeepSeek的十个安全问题.pdf

    详解DeepSeek的十个安全问题.pdf

    《网络传播技术与实务》第10章-握在手中的网络——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技术.ppt

    《网络传播技术与实务》第10章-握在手中的网络——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技术.ppt

    《计算机专业英语》chapter9-Communication-by-Avatars.ppt

    《计算机专业英语》chapter9-Communication-by-Avatars.ppt

    Xrunner的使用手册

    性能测试工具Xrunner的使用手册

    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调速系统仿真研究与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仿真方法及其优势。首先介绍了模型搭建,包括DC直流电压源、三相逆变器、永磁同步电机、采样模块、Clark、Park、Ipark以及SVPWM等关键组件。接着详细解析了ADRC在电流环和转速环中的应用,展示了其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实现的高精度扰动观测与补偿机制。文中还提供了部分MATLAB代码示例,如SVPWM模块和ADRC控制器的具体实现。仿真结果显示,ADRC相比传统PI控制器,在突加负载时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快的响应速度,且不存在积分饱和问题。此外,文章讨论了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技术挑战。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和掌握现代先进电机控制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目标是通过仿真平台验证ADRC的有效性,并为实际工程项目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其他说明:尽管ADRC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参数选择和硬件条件限制等问题。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锐捷版)》项目1-配置交换机设备-优化网络传输.pptx

    《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锐捷版)》项目1-配置交换机设备-优化网络传输.pptx

    ABAQUS UMAT/VUMAT子程序二次开发:基于Fortran实现材料损伤断裂弹塑性建模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Fortran语言在ABAQUS中开发UMAT(用户材料子程序)和VUMAT(显式用户材料子程序),以实现材料损伤断裂弹塑性的自定义建模。文章首先阐述了材料损伤断裂弹塑性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强调了自定义材料子程序在处理复杂材料行为方面的优势。接着,分别展示了UMAT和VUMAT的基本代码结构及其核心计算步骤,如材料参数读取、弹性刚度矩阵初始化、塑性应变增量计算以及应力更新等。此外,还讨论了DISP模型的应用,提供了具体的损伤演化和应力折减方法,并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ABAQUS使用经验和Fortran编程基础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从事材料力学、结构工程等领域的工作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特定材料进行精确建模的工程项目,如航空航天、土木建筑等。通过自定义UMAT和VUMAT子程序,能够更好地模拟材料在复杂载荷条件下的损伤演化与断裂过程,提高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的准确性。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帮助开发者避免常见错误并优化性能。同时提醒读者关注材料参数的正确配置、雅可比矩阵的对称性等问题,确保计算稳定可靠。

    V1_3_example.ipynb

    V1_3_example.ipynb

    安川机器人DX100操作要领书 通用-搬运用途-E.0.pdf

    安川机器人DX100操作要领书 通用-搬运用途-E.0.pdf

    【java毕业设计】SpringBoot+Vue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源码+sql脚本+论文 完整版

    这个是完整源码 SpringBoot + vue 实现 【java毕业设计】SpringBoot+Vue图书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源码+sql脚本+论文 完整版 数据库是mysql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优势和普及使得阿博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成为必需。阿博图书馆管理系统主要是借助计算机,通过对图书借阅等信息进行管理。减少管理员的工作,作,同时也方便广大用户对所需图书借阅信息的及时查询以及管理。 阿博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采用B / S架构,主要使用Java技术进行开发,结合最新流行的springboot框架。使用Mysql数据库和Eclipse开发环境。该阿博图书馆馆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采用B / S架构,主要使用Java技术进行开发,结合最新流行的spri管理系统包括用户和管理员。其主要功能包括管理员:首页、个人中心、用户管理、图书分类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图书归还管理、缴纳罚金管理、留言板管理、系同时也方便广大用户对所需图书借阅信息的及时查询以及管理。 阿博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采用B / S架构,主要使用Java技术进行开发,结合最新流行的springboot框架。使用Mysql数据库和Eclipse开发环境。该阿博图书馆管理系统包括用户和管理员。其主要功能包括管理员:首页、个人中心、用户管理、图书分类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图书归还管理、缴纳罚金管理、留言板管理、系统管理,用户:首页、个人中心、图书借阅管理、图书归还管理、缴纳罚金管理、我的收藏管理,前台首页;首页、图书信息、公告信息、留言反馈、个人中心、后台管理等功能。 本论文对阿博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且对系统开发技术进行介绍,然后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对阿博图书馆管理系统业务流程、系统结构以及数据都进行详细说明。用户可根据关键字进行查找自己想要的信息等。

    基于YALMIP与MATLAB的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新手友好型学习教程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个基于YALMIP和MATLAB的微电网优化调度模型,旨在帮助新手理解和应用微电网优化调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模型综合考虑了蓄电池管理、市场购电售电约束以及功率平衡等因素,以实现系统总费用最低为目标。文中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示例,涵盖变量定义、约束条件建立、目标函数设定及优化求解过程,并附带了调试建议和可视化方法。此外,还讨论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及其解决办法,如充放电互斥约束、功率平衡约束等。 适合人群:对微电网优化调度感兴趣的初学者,尤其是有一定MATLAB基础的学生或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快速掌握微电网优化调度基本原理的学习者,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学术研究、课程作业、个人兴趣项目等。 其他说明:该模型不仅有助于理解微电网的工作机制,还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复杂的微电网优化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MATLAB的CNN多输入多输出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搭建卷积神经网络(CNN),用于处理具有10个输入特征和3个输出变量的数据预测任务。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读取、归一化以及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划分。接着设计了一个包含多个卷积层、批量归一化层、ReLU激活函数层和全连接层的网络架构,确保能够有效提取特征并完成多输出预测。训练过程中采用Adam优化算法,并设置了合理的超参数如最大迭代次数、批次大小和初始学习率等。最终通过预测和反归一化步骤得到模型性能评价指标MAE和R²,展示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MATLAB编程基础和技术背景的研究人员或工程师,尤其是那些从事数据分析、机器学习领域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预测问题的实际项目中,比如工业生产过程监控、设备故障诊断等领域。目的是帮助用户掌握使用MATLAB实现CNN的方法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完整的代码片段供读者参考实践,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实用性的建议,如调整批量大小、降低学习率等方法来应对训练不稳定的情况。此外还提到了一些改进方向,例如改变卷积核尺寸或者引入空洞卷积以增强模型表现。

    机器人概要(外形图、目录的阅读方法)20120428.ppt

    机器人概要(外形图、目录的阅读方法)20120428.ppt

    《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第7章-第2节-函数的定义.ppt

    《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第7章-第2节-函数的定义.ppt

    《网络工程设计与项目实训》02-交换机及其基本配置.ppt

    《网络工程设计与项目实训》02-交换机及其基本配置.ppt

    【微服务架构】Nacos Client服务注册与配置管理:Spring Cloud应用服务发现与配置中心集成指南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将服务迁移到Nacos注册与配置中心的具体步骤,包括pom文件中依赖包的更新、启动类注解的添加以及详细的nacos客户端和服务配置文件设置。在pom文件中,需要移除旧的服务发现工具(如Eureka)相关依赖并引入特定版本的nacos-client及相关starter组件,确保springboot版本不低于2.2.3。启动类需添加`@EnableDiscoveryClient`注解以启用服务发现功能。配置文件中,明确指定了服务的基本信息(如端口、应用名称)、nacos服务器地址、命名空间、分组等关键参数,并强调了配置文件格式为YAML的重要性。对于已存在的服务,仅需完成前三个步骤,而对于新的服务,则还需进行配置文件的导入工作。 适合人群:对微服务架构有一定了解,特别是正在考虑或已经决定从其他服务发现工具迁移至Nacos的企业级开发者或运维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团队将现有基于其他服务发现机制的应用程序平滑迁移到Nacos平台;②确保新开发的服务能够正确地注册到Nacos并使用其提供的配置管理功能;③通过合理的配置减少服务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阅读建议:由于涉及到具体的版本号和配置细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文档指导执行,同时关注官方最新动态,确保所使用的版本是最稳定且符合项目需求的。此外,建议在非生产环境中先行测试,验证配置无误后再推广到生产环境。

    java开发程序汇总-JavaEE-Buy

    java开发程序汇总-JavaEE-Buy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