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彊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踰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分享到:
相关推荐
2. 《太史公自序》结构:该文由五部分构成,包括司马氏家族历史、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司马迁的个人经历、创作《史记》的目的以及著书过程和《史记》的特点。课文主要选取了其中关于家族历史、个人经历和写作...
2. 司马谈与《论六家要旨》:《论六家要旨》是西汉时期司马谈的作品,他对道家、儒家、法家等六大学派进行了评论和总结,展现了当时思想的多样性。 3. 五行五事:《洪范》中提出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和五事...
例如,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体现了汉初的学术思想,而苏洵对儒家经典的评述则揭示了宋朝儒家学说的复兴。柳宗元和贾谊的历史判断显示了文人在历史分析中的独特视角,他们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考,锻炼了自身的...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著有《论六家要旨》,对春秋战国至汉初的思想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司马迁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岁时已能诵读古文,后随父至长安,师从伏生、孔安国等...
道家思想在当时流行,司马谈在其著作《论六家要旨》中将其列为六大家之一。 2. **道家的分类**:道家内部可以分为多个派别,如老子学派、庄子学派、黄老学派、杨朱学派和列子学派。这些派别在思想重心上有所不同,...
11. 六家要旨的总结: - 司马谈认为六家(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的共同目标是提供治国策略,尽管他们的方法和理念不同。 总的来说,这些题目涉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概念,如儒家的仁、礼,道家...
2. 先秦思想学派辨析: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提到的“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的思想学派是道家学派的特征,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主张“仁”与“礼”,...
6. 司马迁的游历:为了撰写《史记》,司马迁广泛游历,亲身体验各地风土人情,收集历史资料,这使得他的史书具有丰富的实地考察基础。 7. 网开三面:源自《史记·殷本纪》,讲述了商汤以仁德对待鸟类的故事,后来...
他的父亲司马谈担任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0岁就能诵读古文,20岁时开始广泛的游历,遍历各地,亲身体验不同地方的风俗民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他因替李陵辩护而遭受...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145年,逝世于公元前90年,他的生活和工作深受黄河文化和父亲司马谈的影响。司马谈是汉朝的史官,致力于编写...
1. 司马迁: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他的名字与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紧密相连。司马迁出生于黄河边的龙门,小时候深受黄河壮丽景色和家乡历史故事的熏陶,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史记...
提到的历史人物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的家风家训教育同样具有深远影响。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强调节俭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培养品德的基础。他的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都成为了有教养、有...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创作完成。本篇将探讨《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作者司马迁的个人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1. 客观条件: 《史记》的产生与汉武帝时代紧密相连。...
2. 司马迁:司马迁不仅是西汉的史学家,还是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年轻时广泛游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继承父亲司马谈的职位成为太史令。由于为李陵辩护而遭受腐刑,但司马迁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历经13年完成了...
《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一篇,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在10岁就开始学习古代文献,20岁时开始游历全国,广泛收集历史资料。在创作《史记》的...
《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篇章,作者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司马迁出生于约公元前145年,逝于公元前90年,字子长,是夏阳人。他的父亲司马谈也曾担任汉朝的太史令,掌管国家的...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司马迁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广泛游历,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在父亲去世后接任太史令,着手编写《史记》,但在替李陵辩护后...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篇章,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司马迁字子长,因其父司马谈的影响,自幼深受历史熏陶,后因李陵事件遭受宫刑,出狱后发愤著述,最终在征和初年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历史...
1. **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出生于夏阳(今陕西韩城),父亲司马谈担任汉朝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十岁能诵读古文,后在长安跟随董仲舒学习...
《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一篇,作者为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他是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以其父亲司马谈为汉朝太史令的背景,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十岁即能诵读古文,二十岁开始游历天下,广泛搜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