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880989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最新评论
看了布娃娃发的帖子,然后搜了一些文章来看,原来武术这样博大精深,并非象体操一样是表演性质的。一向很崇拜有力量的人,所以,贴这篇文章过来。
武术训练方法
蛮族勇士
http://www14.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sport&idArticle=64221&flag=1
武术,以及其他任何的运动,核心,就在于学习发力。要么就是更快,要么是更强,要么是更准,核心都在于掌握发力的规律。力量在身体内运行,从一块肌肉传递到另一块肌肉,有浪费力量的路线,也有最佳路线。我的理解,要充分的传递力量,必须循经络的线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上篇帖子(http: //www2.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1229458&Key =930259943&strItem=no05&idArticle=13666&flag=1)。但是要具体使身体习惯循经络的线路发力,却不是说一下这么容易。这篇帖子,就是要跟大家阐述如何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改变身体运动的坏习惯,适应最佳的发力路线。
先讲这篇帖子的规则,大家在看的时候,最好一边看一边做实验,看看自己的运动习惯,与我所讲的有什么不同,这样才能理解。要用语言表述动作,是比较困难的事,我尽量表述,大家尽量理解。
从一个简单的动作讲起,比如走路,一般人大都习惯用脚掌走路,而拳击的训练方式,更是极端的强调脚掌站立和跳跃。而这种运动习惯,就是我为什么鄙视拳击的原因。 大凡常人运动的习惯,是以脚掌着地,前进或者后退,都以脚掌发力。我们且先做个实验。大家手提重物直立,先以脚尖站立,再至脚掌,再到脚心,最后到脚跟着地,脚尖抬起,这整个的过程中,是哪里最舒服?
一般而言,人以脚心受力,最为舒服,全身力道可以贯通,各位只要稍做实验就可以理解。基本上武术中的桩法以及各种马步训练,都是在训练武者以脚心受力的习惯,当然有若干特殊的情况,不以脚心受力,那是因为要发出一些很特殊的力道,不需在这里讨论。
以脚心受力,与以脚掌或脚跟受力的区别在哪里?各位只需要稍微加重一些手中的重物,然后前后摇摆,就可以体会。以脚掌受力者,必定前冲,以脚跟受力者,必定后仰。最佳的站立的力道,大概是从脚心,绕过小腿外侧,从大腿内侧而上直达胸前,与手臂的发力起点相合。各位可以尝试以脚心受力,再来打拳,看看是否还有拳头不是控制的感觉。在这里插一句,拳头不受控制,是很多初学者的苦恼,感觉拳头在打出去之后,就与脚步分离了,一般的解释是缺乏腰马的训练,其实训练腰马的结果,就是习惯以脚心受力,如此而已。
大凡以脚掌受力,不能抗牵力;以脚跟受力,不能抗推力,只有以脚心受力,才能站得稳稳当当,这个道理其实很明显,但是大家可以对照自己,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大概有超过一半的人,习惯以脚掌受力,剩下的基本上就习惯站脚跟,所以大多数人走得时间上就会脚痛,因为不能合理的将重量分布到脚上。
然后再来讲脚趾。我可以这样讲,对大多数人来说,脚趾在行动中是累赘,一点作用也不能发挥。大家可以拿着重物做做原地跳跃,看看自己在提脚跟之后,到了哪里就已经起跳,是不是只到脚掌就已经起跳,有没有用到脚趾的力量。人既然生了这10根脚指头,那么这脚指头,就必然有它的用处,这个道理其实一点就明,在前进时,脚趾做个爬的动作,当然可以增加前进的速度和力量,在后退和跳跃时,脚趾做个推的动作,当然也可以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很可惜,除了少数的跑跳运动员以及武者,还有个别的比较有天资的人,我几乎发现不了大家有意使用自己脚趾的情况。
因此大凡武术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跑步和桩马的训练,等到大家已经可以习惯以脚心受力,站得四平八稳,同时脚趾也有了用处,速度自然有了提高,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训练。
整只脚用力,应该怎么用?感受一下就知道,就是用脚心受力。这样才能最好的保持身体的平衡,分配身体的重量。脚受力,虽然每块肌肉承受的力的方向不同,但必然有一个力的合力点,这个点最好是在脚心。大家手上提提重物做个实验就可以知道。其实无论是用脚掌还是脚心受力,都是整只脚在用力,问题是怎么调整这个合力的交点。
至于脚趾的用处,那就太大了。各位有心,手提重物做个实验,使用脚趾跳跃与不使用,以及用脚趾扣地与不扣地,根本就是两码事。只不过未经训练的人,不习惯脚趾发力而已。
上面讲到大家不习惯以脚心受力与使用脚趾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大多数的人不按最适合发力的方式走路,而是以各种千奇百怪的方式行走,然后抛弃脚趾的使用。我未在农村生长,见的农民也不多,不过我观察到的农民,倒是很实在的在用脚心受力行走,用脚趾抓地,也是规规矩矩。不过这样走路,每一步都很实在,不能蹦跳花俏,可能这也是城市人不会走路的原因之一吧。各位如果真有心学武,请从改变自己的行走习惯开始。
然后再讲看,这里也要作个实验,请大家看着镜中的自己,想象自己要伸出左手,不需要真的伸出去,想象就行,然后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感受一下,自己在用哪只眼睛看着镜中的自己。
一般而言,如果要出左手,就会很习惯的用左眼来看,要出右手,就会自然的用右眼来看。这个实验其实很多配过眼镜或学过医的人都知道结论:人一般只习惯用一只眼睛看物,就是所谓常用眼。在运动的时候,基本上想出哪边的手,就会用哪边的眼,放弃另外一只眼的使用。在格斗的时候,就会造成看不到对方某一边的攻击,或者无法判断距离的后果。因此武术训练的第二步,是训练自己能看,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用两只眼睛看东西。
在这里补充一下生理学知识。人眼能够判断距离,是因为两眼视界重合的结果,对两眼重合的焦距进行分析判断,人脑就可以得出距离多少的结论。但是很不幸,人并不是天生习惯两只眼睛一起看东西的。
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是极难克服的恶习。特别是在自己动手动脚的时候,往往都是用那边的手脚,就用那边的眼睛。在防守的时候,被别人的哪边拳脚进攻,就只用哪边的眼睛看。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有心一点,就可以发觉。
倘若一个人天分奇高,没有所谓常用眼的问题,看运动的物体,很自然就会用两只眼,那么你不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不过很难堪的事情是,我天资愚钝,即使看近处运动的物体,也会只用一个眼睛看,所以判断距离的能力天生很差,必须要通过些训练来弥补。 两只眼睛一起看,形成夹角,才能准确的判断距离。我个人天生没有这种习惯,只能被迫改变自己看东西的习惯。我的方法是看球。将钢球悬挂,正对眼睛摇晃,盯着看,一直看到不再有钢球成线的感觉。在任何时候看过去,钢球都是球,而不是线。这种训练还不敢间断,隔三岔五就要来练一练。根据我个人的观察,看运动的物体,天生就会用两只眼睛来判断距离的人,好象也不太多。
哦对了补充一句,以脚心受力,是保持平衡的一种方法,也是发拳力的基础,当然譬如是要逃命了,拼命奔跑的时候,那肯定是将脚背蹦住,以脚掌受力,不过这不是我在这里阐述的范围了。
武术早期的训练,就是这种惯用眼的情况,必须克服.两只眼都要起到同样的作用。其实不光眼睛,手脚都有同样的惯用边的问题,只是手脚的问题,大家可以自己感觉到,可以自己注意加强训练予以克服,但是眼睛的惯用问题,大家比较难体会,也不是很知道克服的办法,所以我在这里加以强调。仅此而已。
大凡人可以站得稳、看得准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定力。就是不怕输,不恐惧,心里安静的本事。这个本事一个人怎么练,我还没找到办法。找人用石头砸是个好办法,不过非得两个人才能练,而且也很伤。跳蹦极可以练胆量,但是达不到心里安静的效果。有胆量是不够的,更重量的是要安静,要真的去看。譬如有很多人明白在对方前脚虚挂的情况下,就没必要去撩人家的前脚,但是一开始格斗,就不由自主的去撩,因为他心里虽然不恐惧,但是却不安静,没有去观察,没有去理解。这种情况,就叫做“看到,但没发现”。
不过换个角度想一想,武术本来就是格斗的技巧,当然要从格斗中学习,因此当然要两个人一起练。因此这一步,就必须要对练。只防守,让对方进攻,然后换个角色,只进攻,让对方防守。不需要攻防得很好,只需要体会攻守之间的安静的心态。去发现对方的动作。我比较常用的测试方法,是在对战时,故意将手指藏在身后,从身体的另一边露出来摇晃,看看对方能不能发现。
基本上一个人站得稳,看得准,而且看得到之后,就是全身协调发力的训练。这个训练,我比较推崇的方法,是爬绳。越软的绳子越好,手只起固定身体的作用,用脚往上爬。
爬软绳的关键,在于不用手的拉力,只以手固定位置,用腿脚往上爬。练者可以用大腿交叠夹住绳子,也可以用小腿,强人可以只用脚夹住绳子。由于绳子软,要往上爬,必然的动作就是身体拉成一张弓形,而绳子就如同弓弦被拉直。这种将身体拉成弓的动作,要求力从腿部一直贯穿到手部,术语也有叫腰弓的,是可以受用终身的本事。实际中的用途,是在实战中,可以非常协调的将力量从腿步一直传送到手部,而且由于弓的作用,出拳犹如离弦之箭,可以大大的增加出拳的速度。
我的理解,大凡人体不能协调,绝大多数的原因在于身体在不适当的时机,将力量传去了不必要的肌肉,做了多余动作。譬如我单脚跳动,必然要用另一只脚的摆动来保持平衡。在这种情况,我如何正确的将全身的力量分布在承重脚上,并保持另一只脚摆动的频率,就是我是否能够保持平衡的关键。详细来说,我抬起左脚,用右脚来跳,那么在右脚起跳的同时,我的左脚也必然会有抬起的动作。这个道理太过常识化,恐怕会被人笑我罗嗦呵呵。不过从这个道理入手,出拳就必定拧腰沉肩的道理,也应该可以为大家理解了。
不过说来容易做来难,已经是行家的朋友,大可认为以全身为整体发力很简单。但在常人而言,却是千难万难。常人一出拳,必定腰马全失,拳头仿佛要与身体分离,看来好象很猛,其实能发不能收,犯了功夫的大忌,正是因为常人不能懂得协调身体的发力。
因此我将训练协调性,放在了武术训练的第三位。站得稳、看得准、看得到,还要能发得出、收得回。爬绳的方法之所以我觉得特别好,是因为在软绳上,不以手拉,就必须要协调手与脚的力量,就必然训练腰弓。这种强迫式的训练方法,一开始会让练者感觉根本无从开爬,挂在绳上,犹如大笨熊一般,一夹住绳子,身体就不停的打转,从绳上下来,全身都痛。不过我衷心的希望,有可能的朋友,都去试试爬绳,这个方法,比什么跳绳之类的训练,还是要强上那么一点的。
在手脚的力量贯通之后,腰马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身体的协调已经没有问题之后,可以回过头来,看看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以及预防的方法。
除了人为的因素外,有些朋友在自己运动的时候,也会有些损伤发生。譬如腰肌劳损,这个几乎是所有运动员的顽疾。发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千篇一律,都是腿力发到腰之后,没有很好的继续向上传递。大家站起来,稍微俯下身,做个往前冲的动作试试。在起跑的那一瞬间,有没有腰部向后发弓的动作?如果有,那么很好,如果没有,那么恭喜,您很快将迈入腰肌劳损的那一族。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这个腰部反弓的动作简单。根据我的观察,几乎全部的女同胞没有这个运动习惯,而男同胞里面,呵呵,有类似习惯的也不多。
再举一个例子,还是讲走路。超过9成的人,走路的时候,只习惯以一只脚发力,另一脚是被拖着走。各位可以慢慢走,体会一下。在跳远的时候,这个表现更明显,一只脚起跳之后,另一只脚基本上都是被拖起来的。这个被拖着走的后果,比腰肌劳损更严重。由于被拖着走,力从脚而上,到膝盖附近的位置就停止了,长此而往,对膝关节将造成巨大的伤害。喜欢跑步的人,尤其要注意,在跑动的时候,必须要两只脚都发力弹起。很多朋友经常抱怨自己在运动之后,膝关节反而更加痛。你不让它好好发力,当然会痛。中医里面所说的通则不痛,除了经络血气之类的理解之外,用我们现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解说,就是发力不正确,力量不能通过。
扯了这几句之后,再回过头到武术上,讲述怎么样训练看空和打空。换些容易理解的字眼,就是发现对方没有很好防守的部位,然后攻进去。
扯了这几句之后,再回过头到武术上,讲述为什么要训练柔韧性。
人的身体,只能做很有限的动作,发很有限的力量。举例:将手平放在眼前,将肘的位置固定后上下摇晃手臂,上下发力的距离都很难超过45度,超过45度之后,纯粹是惯性的带动,无法发力。如果有人可以在超过45度的情况下发力,就可以防守更大的区域,阻止对方更多的进攻。因此所谓柔韧性的训练,绝不是拉拉脚筋这种东西,而是全身性的训练,让身体可以在更大更广的角度上发力。
呵呵能够看到有一个人看到我的帖子,改变走路的习惯,理解到脚心受力的好处,我已经非常高兴了。我的帖子,如果有人觉得有用,想发到其他地方,都可以整理之后发到其他地方去,没有任何问题。
腰痛,大部分的原因是腰部传递力的习惯不好,原理很简单,但是情况太复杂,不太情况你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不过除了爬绳之外,我这里倒是有个学习腰部发力的简单办法,就是挂在单杠上晃腰。一般的晃法是晃脚,让脚在空中打旋,不能这样,要用腰,手脚保持在一条线上,晃动腰,像个纺锤一样。这个方法可以比较好的学习发挥腰力。
再来讲如何学习柔韧性。我个人十分不提倡劈腿,这个没有多大的意义。在格斗中使用腿的机会本来就比较小,需要使用到高踢的机会更少,踢头部的腿法,除非是为了炫耀,不然我没发现什么实用性。倒是加强手臂、肩和脊椎的柔韧性,不为人重视,却更有实用性。譬如,将手臂直在身前,一般人只习惯向内发力,不过不好意思,任何武术的训练方法,都要求你能够做到向外发力。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柔韧性训练:比常人在更大的角度上能够发力。训练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多做牵引拉伸的动作。我举个例子,双杠曲臂动作,一般人都习惯手指向外来做,那不妨试试把手指向内来做(有一定身体素质才好去试,没有的别强求)可以很有效的加强前臂和肩部的柔韧性。
在训练了柔韧性之后,再来看打空。
打空门是武术根本性的道理。防守,就是守空。攻击,就是打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问题是,怎么认识到自己的空门和别人空门在哪里?譬如一个人采用右手护前胸,左手在耳侧的方式,空门体现在哪里?一般的理解是这个人的右上、左下的部位。常人的攻击,也是选择这些地方直接发动攻击。这个方式没错。不过一般人的问题,就在一出手之后,就不再变了。譬如按上面提到的情势,去攻击对方右边头部,就不理睬对方的右手会随势抬起的情况了。这种情况,就是为什么常人打架打得很难看,往往会手脚纠缠不清的原因。
因此训练打空的基础,就是要学会在运动中看。我举个例子来证明很多人不习惯在运动中看东西。在跳远的时候,有多少人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自己将要落脚的那块沙地?一般的情况是,只要起跳了,即使眼睛睁开着,也不将注意力放眼睛上了,整个人就听天由命了。在快速跑动的时候,容易撞到东西,难以控制身体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安静的时候相比,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去看东西。
以套路来练习格斗时的发力习惯,是个很好的方法。譬如推击要怎么推?手要怎样?胳膊要怎样?腰要怎样?如果完全要靠个人的总结,很难,不如从套路中学习。基本上每一个流传到现在的套路,中间都经过了无数代高人的反复锤炼,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深意。我之所以以为套路的意义不大,是因为学习套路的目的,仅仅在于学习发力。套路是基础,而不是目的。倘若以为把一两套套路,甚至全天下的套路都学会了,打顺了,就是格斗高手了,那就是说梦话。
garden_yu朋友,跑步是运动之王,强烈建议多跑步,以脚心受力来跑。
下面接着讲在运动中的看。人体处于高速运动和肌肉亢奋的状态,很容易发生的情况,就是心里只有自己的动作。即使是久经训练的人,也难免会有这样的情况。譬如高速奔跑的时候,容易撞到突然从旁边冲出来的物体,是因为奔跑者根本没有将注意力放到观察周围环境上去,心里只有自己的奔跑动作。在格斗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凡打出一拳,就只考虑我这一拳是不是出得顺,出得我自己很舒服,动作很优美,很协调,至于对手是个什么状况,不好意思,只是在出拳之前会看一看,至于出去之后,就不关我的事了,听天由命了。对手是格挡也好是后退也好,都是天注定的。如果对手没有防守成功,那是我的运气,如果防守成功了,那就再如法炮制一通。至于利用对手在运动中露出的空门,对不起,没想过。
但是对不起各位,所谓武术中的空门,绝不是静守时的空门,而是动起来的空门。我现在来举例。我将左手竖在胸中,我的胸部没有任何破绽,你无论是袭击我的左胸还是右胸,我都可以防守。但是我现在为你的动作吸引,又或者出于什么别的原因,我的手开始向右压,那么我的左胸就成了空门,因为我的左手正在做右压的动作,对于左胸的防守而言,我的左手很难在撤销右压的动作之后回防。因此我的左手已经相当于死手。但这个破绽,是在我们双方的攻守交换的过程中出现的,是个动的破绽,不是静的。因此,你就必须在打出一拳后,认真的观察我的动作,随时根据我的变化做出判断。
这一段的表述,只是原理,不能穷尽所有的情况,也不能总结出一个一劳永逸的训练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实践。在平时,各位如果有机会参与高速运动,千万记得要睁开眼睛,放点注意力在眼睛上。这个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所以飞车手全世界也就那么几个而已。
运动中的空门,就是指人在做出某个动作之后,不可能即时改变动作,而出现的破绽。道理很简单。人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不可能同时既向左又向右,既向上又向下。所以不怕敌动,就怕敌不为我所动。只要敌能动起来,那就可以有破绽。所以敌防上就可以打下,防左就可以打右。如此而已。说来简单,要领会和施用,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的。
进行一个小总结,上面大致有了三个练法:以脚心受力的桩功,双眼聚焦的看功,以及协调全身力量的腰功。心态的问题,只能在实践中解决。柔韧性的问题,不需要多提。那么讲到现在,关于基本功的部分,已经讲完了。再下来的部分,主要是针对格斗中的一些坏习惯,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更加希望能有人提问和反驳,在交流中才能提高。
最为我个人所反感(也是我对李小龙不抱好感的原因),就是在格斗中跳来跳去的习惯。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人体只要做出一个动作,就必然会露出相反方向的空门,动起来的空门。譬如向前跳,就限制了后退和左右晃动,其他方向的跳动同理。我不能理解是,为什么非要在格斗中将对手当成傻子和弱者。人在前后跳动的时候,不能左右移动,在前跳的时候,如果别人强力直踹,你能有什么办法防守?在左右跳动的时候,无法前进后退,在你左跳的时候,别人强拳横扫你左脸,你凭什么防守?为什么非要将这种运动中的空门让给别人?在电影中,闷闷的压近对手,一两个攻守交换之后,就打完了,的确不太好看,于是从李小龙开始,武术被拍得越来越好看。拳击比赛中为了抢点数用的双脚同时离地,重心基本压在身体中线的跳跃步伐,就这样被龙哥搬到电影中的残酷格斗中,最后居然还为广大武术爱好者视为教规。简直是个国际玩笑。
至于八卦游身的那一类步伐,也是不停的走动,不过那与拳击的步伐是两回事。在国术的步伐中,强调的是不断的转换身体重心,让人无可捉摸自己将如何发力。所以练习这一类步伐的高手,可以在大铁锅沿上跳舞而锅不倾,是因为他们转换身体重心的速度实在太快。与拳击相比较,根本不是一回事。
呵呵,秒K泰森是从格斗原理上讲的。按照他们那种死攻死守的打法,与国术的打法相比,即使只论拳不论脚,那也是找死的打法。某个前拳王(他的个人道德水平极高,我极佩服,所以不指名批评呵呵),发现了在跳动中转换身体重心,可以不用再傻傻的挨打,于是成为了世界瞩目的英雄,还专门给他的这种在国术中被视为基本功的步伐取了名字叫“蝴蝶步法”,在全世界吹。这个吹法,给中国当年的那批国术前辈听到了,不知道是个什么心态。
至于其他的,比如泰森、刘易死之类的东西,道德败坏也就算了,连转换身体重心的步伐都不肯练了,就知道傻乎乎的冲上前去挨打,互相比挨打,看谁能挨打。自己出一拳,然后让别人打一拳,连撤重心避拳头都不会。就靠着别人带了拳套,也不能用腿,没办法攻击自己的颈、肾、眼珠、心脏、肝、下阴之类的地方。喜欢这种打法的人,就不要给我见到,我见一次就给他一次教训。
关于用科学的方法解释武术的问题,这个工作我一直都在做。比如格挡的时候,挡别人肘部的效果就不如挡到后臂上去的效果好,理由是力臂和力矩,更小的力可以造成对方拳头更大的移动。我一直以来,就不是很欣赏将武术神秘化的论点。不过纯粹以物理的观点来论武术,这种武术只不过是技击术。武术之所以可以被人神秘化,是因为它里面有太多的东西,暂时还没有办法用西方科学的观点阐述出来,譬如内气。
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一种思路:不能用西方科学的名词阐述的事物,就归于迷信那一类,连尝试都不肯。大家身边,肯定都有那么一些人,要么练气功,要么练武术,而且都能坚持很多年,特别是老人,更能坚持。我想请问那些怀疑论者大家一句,你们认为他们在练什么?他们都是傻子吗?如果不是真的有些东西让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他们能坚持下去吗?如果你怀疑,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
经常有人,要我显示一下内气给他看。我身高173,体重150,臂围35,不过我卧推随时可以推120公斤。我只能用这个数字来说明一点问题。但是如果让我在空中显白气,在黑暗中冒光,被别人狠打一拳可以一晃就把别人的力量传到地上,隔空发气灭蜡烛,这些东西我不会。
回答一些朋友的疑问:以脚心受力行走,不是脚心先落地。还是一样的脚跟落地方式,只不过是在脚开始受力的时候,用脚心为受力的合力点。将注意力集中的脚心上,就可以很轻易的办到。
拉伤了脚韧带的朋友,太极是很好的养生的手段,关于太极为什么适合养生,我明天再来写吧。
今天决定来搞笑一下,写写两个拳击爱好者的格斗场面,然后再来分析在格斗中经常出现的典型错误。
甲和乙两个拳击爱好者要决斗了,于是他们开始互相绕着对方跳动。不好意思,我刚好路过,发现两个人正跳得欢,于是我给甲发短信,问他一个劲的跳累不累。由于这两个人都在高兴的跳着,互相间根本没有威胁,于是甲居然有时间可以拿出手机来看短信。甲看着短信,停了下来,于是乙突然发现自己一个人跳很没有意思,于是也停了下来,于是这两个人尴尬的站着,面面相觑。估计两个人都想象自己带着拳套,所以他们居然不防守自己的两肋,同时,估计这两个人都想象对方也带着拳套,所以他们的目光从来都不看对方肋部和下阴那如此明显的空门。过了一会,这两个人突然想起来自己是要打架的,于是这两个人就向对方冲了过去。甲的反应明显要快,于是我们发现甲先出拳了,好!但是且慢,为什么乙不撤步晃过这一拳呢?乙居然硬抗这一拳?这也没什么,因为乙不是想象着对方带着拳套吗?所以乙在硬抗这一拳的同时,自己也打了一拳出去。不好,120,120!这里有两个人都昏了!嘿嘿
这里要大力抨击的第一点,就是莫名其妙的跳跃。人在跳动之中,身体的大势已定,根本不可能再有很多的变化,所以在应付对方的进攻时,只能硬抗,根本不可能再做撤身的动作。讲细一点。如果你在适合进攻的距离之外跳动,你跳来跳去根本就是演猴戏,除非你的对手是个傻子,连你在进攻距离之外都看不出来,不过我强烈建议在格斗时不要把你的对手当成傻子,你得把他当成聪明人才行,至少要和你一样聪明。如果你在进攻距离之内跳跃,那么你就自己锁死了自己的势,只要你一做无谓动作,其他方向上动作你就没法再做,那你的身体就必然露空,无法改变,只能等打。就算你是从进攻距离之外跳到进攻距离之内,请注意,你是跳进来的。你现在可以试试,这个跳有什么意义,在你落地的时候,你的身体是不是很听你的使唤?你能够做出一前跳马上就左右移的动作的话,你对身体重心的控制已经登峰造极,可以申请做武学宗师了。为什么非要通过跳动把自己的身体锁死呢?你真以为对方不会攻击你的致命点吗?
loveofme,很高兴我偏颇的言论终于引起了你的争论。在任何带着拳套的格斗模式中,跳动都是可行的,都是分散对方注意力和吸引对方攻击的好办法。因为对方即使攻击,也无法完成致命的攻击,而你就可以利用对方的攻击来反击。这种思路很奇怪:我就是要来吸引你攻击,然后我再反击。似乎这里有个这样的假设:我即使身显险境,身体无法再做动作,也无所谓,因为对手很差,要么他就打不到,要么即使打到了也不能对我造成伤害。而我自己很厉害,只要一出拳就可以打倒他。
关于跳动中的假动作,这个更加让人难以理解。试问你这个假动作能够怎么做?除非你是故意做势要跳,吸引我进攻。不过这又要考虑一个是否在攻击距离之内的问题。如果你是在攻击距离以外,那我还是只会慢慢压近你。如果在攻击距离之内,你做些奇怪的势出来,只是在限制自己的手脚和身体的运动路线,譬如你左倾身体做势,就不能右转,这是常识。当然也有假动作,不过我理解假动作,是指预发的动作,是可以造成效果的真动作的半程,而不是什么即使完成了也毫无效果的动作。
拳击的跳跃动作,我的确无法理解,不过倒不是基于运动学上的不了解,而是不了解为什么这些拳击爱好者不去认真的做些思考,就毫无道理的接受,而且还要用于实战(关于他们是否会在实战中跳跃,请不要和我争,我是看着拳击爱好者在实战中跳跃得太多了,所以才比较愤慨,所以才要在这里予以强调)。如果要说拳击手普遍都缺乏这方面教育吧,也不会,不是也有过“震惊世界”的蝴蝶步伐吗?为什么其他拳手不去学习,硬要坚持那种重心压在身体中线,严重限制身体运动,大肆暴露身体空门的跳跃方式呢?
这些天都没来,因为政府的一些事。这些事必定将在今年年尾或者明年年初的时候成为报纸的头条。我现在只能说,要改变中国社会,靠个人的武术或者文术,是没有可能的。要靠的,还是只能靠政治制度,靠法律。到了今时今日,领导的一个批条,仍然可以值上千万,甚至上亿的钱,这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政治体制改革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使得政府官员突然拥有了巨额财富的操控权,却没有相应的制度对他进行约束,这必将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
在这里插这段话,是想表明我的态度:这不再是一个武者可以救世的时代。有良知的武者,无论抓多少的小偷,都不可能对社会有多大的的贡献。一个好的立法者,强过几万个武者。
下面继续。我在上面关于拳击的跳步无用的观点,所引起的反驳意见,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1、假动作,可以迷惑对方;2、跳动动作可以使身体具有预先的速度,节省出拳的时间,并且增强出拳的力量。这两个观点都让人莫名其妙。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在身体做出某个动作之后,会限制身体做其他的动作,你不能说自己既能向左同时也能向右是吧?如果真的可以跳得很快,那这个假动作的意义也的确是有,不过前提是对方对距离的判断一点认识都没有,无法判断你的跳步在什么时候是有危险的什么时候只是表演猴戏。如果你肯承认身体完成动作的能力有限,不能同时做两个相反方向上的动作,那么就必须承认,跳动是有危险的,特别是在可攻击距离之内(譬如对方进步就可以腿击的距离),随意的跳动,引起的后果就是受先前动作所限,无法对敌的攻击动作做出应当的反应。这就是道理。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见仁见智,我一孔之见,纯粹想让大家看看,在这个小问题上,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那么对于武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流派,大家也可以有一些理解了。
再来的这一段,来讲讲桩马对拳力的影响。一般人的出拳,纯粹讲究一个冲力,盲目的希望将拳头的力量冲到对方身上。我来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怎么打贴身拳?如果你已经和对方靠得很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去冲,必定的发不了力,只能起到个把对方推开的效果,无法把力发到对方身上。打过沙包的朋友可以理解,和沙包靠得越近,越不能发力。但是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敌已经和你贴身了,寸劲姑且不谈,只谈好好的打一拳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打这一拳?
我们来好好的看看我们习惯的出拳手法:一般而言,我们会很自然摆一个前后脚的姿势,同时后手护颌,前手护肋,这个已经成了标准动作了,也是我很喜欢的起手动作之一。那么我们现在出拳了。我希望大家慢慢的做这个动作,体会一下。无论是用前手还是后手,是不是你都会将重心压在前脚?你是不是会有失去平衡的感觉?系统的学习过拳击的朋友,不会有这种现象,他们会很自然的调整身体的重心,在适当的时候,将重心压在后脚。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就是这个适当的时候?以后脚承重出拳,一般可以应对什么样的局面?
基本上,打近身拳,必定是以后脚承重。这其中的好处,稍微找个沙包试试就可以知道,在此不再赘言。这个习惯很难养成。看一些还未成大气的拳击手的比赛,怎么判断他日后是否可以成器?比较准确的判断,就是看他的近身拳有没有以后脚承重的习惯,如果在近身的时候,仍然一味的发泄冲力,那这种纯粹的力量型的选手,在拳击的道路上必定走不长。这个道理,在古今中外的技击界,全部通用。
为什么以前脚受力不能打近身拳?仔细分析可以知道,前脚受力,是为了可以很方便的送腰,在送腰之后,身体取得了初速度,于是拳头可以更加迅猛。但是这个送腰的动作,必定要求足够的距离,因此在近身的情况下,仍然以前脚受力,由于无法送腰,就限制了拳头的力量,同时拳头也没有足够的运行距离,因此让人感觉拳头受到了压制,无法发力。
而以后脚受力,其本质与前脚受力是一样,它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收腰,在出拳的同时,可以很方便的将腰向后收。这个后收的动作,就为拳头增加了距离,可以让拳更加充分的发挥力量。
这里不妨插一句话,我们的拳头大概需要多长的距离才能发力(练过寸劲的除外)?基本上,普通人的拳头要发力,多半需要半臂长的距离,没有这个距离,无法发出可以伤害别人的劲力,即使发出来,也是推力,不是爆发性击打的力量。在近身时以后脚承重,可以很方便的撤腰,这个撤腰的动作,大概就可以为我们争取这半臂长的距离。
各位如果有兴趣,而且经常打沙包的,不妨在打沙包的时候,有意识的贴近沙包站立,以后脚承重,撤腰出拳。在打顺了之后,就可以慢慢开始体会,什么是武术中的阴阳力。这个问题,我放到下一节再来讲。
哦刚认真的看完了上面的回复,我必须要强调一次:我对“蝴蝶步法”是很看重的,这个是真正的靠变换身体重心取得初速度以及骗过对手的步法,与相当多的拳击爱好者的将重心压死了跳的步法不可同日而语。
我不是很明白的是,为什么一定要死抱着这个“初速度”的观念不肯放!?
譬如拳击爱好者喜欢举的弹簧球的例子,不错,在球弹动的时刻的确具有初速度,但是这个初速度是哪个方向上的初速度?如果情势要求球向前的时候,球在向后弹动,这个初速度,到底是阻碍自己的反速度,还是有益自己的初速度???
拳击的步伐之所以难登大雅之堂,最大的障碍,在于其不能合理调整身体的重心,重心基本上锁死在身体中线,不能随时改变身体运动的方向。蝴蝶步法在这方面是个例外,因为它就是一种纯粹的改变身体重心的步法,它每踏一步,重心就变换一次,因此改变身体的运动线路相对而言就比较容易。
关于重心转换的问题,这里扯多两句,以免再给我扣不懂运动原理的大帽子,呵呵。为什么人在向后退时难以前进?因为重心压后的缘故。人要前进,就必须把重心前压。反之同理。要做到随时将重心改变,就必须避免将重心锁死在身体中线的跳步方式。中国武术中学习这个步伐,大多是通过梅花桩或者其他桩法,在桩上不停的运动,要保持平衡,就必须每踏一步,改变一次身体重心,将重心移换到承重脚上,如果将重心锁死在身体中线,或者身体某一侧,必定落桩。
这个问题如果大家再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来。不过说多一句,“蝴蝶步法”倒真是武术的基本功,与拳击的其他步法完全不同。不过一个类似基本功的步法却能获得世界性的赞誉,而武术本身却为很多人看不起,这个我倒是真想不通。呵呵。
在这一节本来要讲述阴阳力的,不过刚看了一个朋友发的信息,对国术与泰拳的优劣提出了强烈的质问,大体的意思是自上世纪以来,泰拳对国术的结果,基本上是以国术败北而告终。这里不妨先放下先前的题目,讲述一下武术的另外一个最容易被人忽视,也的确已经被人忽视的问题:锤炼筋骨。
武术之为格斗术,除了能打到人之外,在另一方面,还是要学习被人打的本事,增强抗击打能力。任何门派,概莫能外。我刚开始学习的方法,是以柳木棒,在身体关节、肌腱以及肌肉中点等处,反复敲击(后来学习了经络知识才知道,这些地方都是穴位)。击打的力度和时间,都有些讲究,打完了之后,还不能马上洗澡,还要先练功活血之后,再休息半天才行。至于为什么如此,我还不是很能理解。譬如为什么要以柳木棒而不是其他的木棒,我只能估计是柳木有一种特殊的韧性,刚好适合身体的强度。不过无论如何,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总之它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抗击打能力。
不过有件事我一直想不通的,就是为什么现在武术的各门各派,都已经绝口不提锤炼筋骨的事情。倘若翻查历史,也不见有各门派的锤筋炼骨术被禁止或销毁的记载。总之,大概是从上世纪前半期开始,武术突然就不讲究锤炼筋骨了,只讲究个拳架的训练。就好象是学了打人,就不用学被打一样。这个过程,甚至在新旧派的武侠小说都有反映。旧派的小说家,譬如还珠楼主,小说中往往都有主人公历尽艰难,锤炼筋骨,终于有所成就的描写,而到了新派,突然之间,主人公可以在一夜之间,通过吃某种东西,练某种神功,而成就绝代高人。这个过程非常耐人寻味。
日本空手道和泰国泰拳,在当今社会,之所以被称为最具实战性的功夫,是因为它们从一开始,就讲究筋骨锤炼。他们的方法,比较我的方法,我只能自叹一句不可思议。以身体反复撞击硬物,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超强的抗击打能力,不过年纪大了,估计会得风湿,呵呵。拥有超强的抗击打能力的高手,和一个只学习拳架,不学习被打的高手对抗,不用说都可以理解谁会赢。
不过按我现在的理解,在当今社会,学习武术,已经没什么必要锤炼筋骨。最好的武器,当然是枪。而武术,已经只是强身健体,健康心智的手段而已。
下午突然有事出去了,说话不算数,对不起。
为了补偿,对上面那段跆拳道对少林的录象,谈谈个人的看法:
先讲少林好汉的防守。我估计是规则所限,不许少林接腿,所以他只用拍打的方式防守,不过很多时候看得出少林很无奈,因为实在是好接,特别是韩国往左下角连攻的那段,少林本来可以很轻松的接他的腿,但是没接,手已经伸出去了,又只能收回来,所以大家的感觉是少林在摸人家的腿。
再讲少林的进攻,
少林往右上角的那段腿法连攻,第2脚直踢对方咽喉,不过临到的时候收了回来,要讲输的话,从这里开始韩国人就已经输了。然后那个旋风腿,很不错,虽然只是炫技的性质,不过可以看到少林那个腰力好得惊人,空中转体360,下地居然可以用攻击脚支撑,把我佩服坏了。这个动作我8年前可以做到,现在做肯定摔断腿,我看这个大师的年纪也不太轻了,估计和我年龄也差不离,他居然还能作到这样动作,可见暴饮暴食是多么的伤害一个人的体力啊。
不过客观的讲,受规则的限制,跆拳道不许以手攻击头部,所以少林那招手刀的动作,是犯规动作。不过这个动作是标准的少林拳以快打快,以攻克攻的动作,南方的拳种,比如洪拳,从中吸取了不少的养分。好在裁判没判犯规,呵呵。这个大师使出来,也只是在对方颈部轻轻擦过,这时候,突然让我有了一种回到童年,师傅教我拳技的感觉。真是怀念啊。
空手道实战能力远不如泰拳,在几十年的空手道和泰拳交流中,空手道几乎是全败。空手道手型拳法较多,遇到了了以踢技膝击肘击为主的泰拳劣势比较明显,所以日本后来又发明了同样以膝击肘击为主的踢拳道来对抗泰拳。
李小龙就算了,更多的是舞台上的表演性质,成名的“李三脚”在实战中没有意义的。
不知这位兄台对李小龙的截拳道有多少了解。一句“算了”就完了。他的功夫就那一拳一脚,表演什么,李小龙表演的通常是效果,比如寸劲把人击飞几米远,一脚把人踢几米开外。都说这是表演的,实战的,怎么就把表演的东西当作是他的真功夫了呢。
武术训练方法
蛮族勇士
http://www14.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sport&idArticle=64221&flag=1
武术,以及其他任何的运动,核心,就在于学习发力。要么就是更快,要么是更强,要么是更准,核心都在于掌握发力的规律。力量在身体内运行,从一块肌肉传递到另一块肌肉,有浪费力量的路线,也有最佳路线。我的理解,要充分的传递力量,必须循经络的线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上篇帖子(http: //www2.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1229458&Key =930259943&strItem=no05&idArticle=13666&flag=1)。但是要具体使身体习惯循经络的线路发力,却不是说一下这么容易。这篇帖子,就是要跟大家阐述如何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改变身体运动的坏习惯,适应最佳的发力路线。
先讲这篇帖子的规则,大家在看的时候,最好一边看一边做实验,看看自己的运动习惯,与我所讲的有什么不同,这样才能理解。要用语言表述动作,是比较困难的事,我尽量表述,大家尽量理解。
从一个简单的动作讲起,比如走路,一般人大都习惯用脚掌走路,而拳击的训练方式,更是极端的强调脚掌站立和跳跃。而这种运动习惯,就是我为什么鄙视拳击的原因。 大凡常人运动的习惯,是以脚掌着地,前进或者后退,都以脚掌发力。我们且先做个实验。大家手提重物直立,先以脚尖站立,再至脚掌,再到脚心,最后到脚跟着地,脚尖抬起,这整个的过程中,是哪里最舒服?
一般而言,人以脚心受力,最为舒服,全身力道可以贯通,各位只要稍做实验就可以理解。基本上武术中的桩法以及各种马步训练,都是在训练武者以脚心受力的习惯,当然有若干特殊的情况,不以脚心受力,那是因为要发出一些很特殊的力道,不需在这里讨论。
以脚心受力,与以脚掌或脚跟受力的区别在哪里?各位只需要稍微加重一些手中的重物,然后前后摇摆,就可以体会。以脚掌受力者,必定前冲,以脚跟受力者,必定后仰。最佳的站立的力道,大概是从脚心,绕过小腿外侧,从大腿内侧而上直达胸前,与手臂的发力起点相合。各位可以尝试以脚心受力,再来打拳,看看是否还有拳头不是控制的感觉。在这里插一句,拳头不受控制,是很多初学者的苦恼,感觉拳头在打出去之后,就与脚步分离了,一般的解释是缺乏腰马的训练,其实训练腰马的结果,就是习惯以脚心受力,如此而已。
大凡以脚掌受力,不能抗牵力;以脚跟受力,不能抗推力,只有以脚心受力,才能站得稳稳当当,这个道理其实很明显,但是大家可以对照自己,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大概有超过一半的人,习惯以脚掌受力,剩下的基本上就习惯站脚跟,所以大多数人走得时间上就会脚痛,因为不能合理的将重量分布到脚上。
然后再来讲脚趾。我可以这样讲,对大多数人来说,脚趾在行动中是累赘,一点作用也不能发挥。大家可以拿着重物做做原地跳跃,看看自己在提脚跟之后,到了哪里就已经起跳,是不是只到脚掌就已经起跳,有没有用到脚趾的力量。人既然生了这10根脚指头,那么这脚指头,就必然有它的用处,这个道理其实一点就明,在前进时,脚趾做个爬的动作,当然可以增加前进的速度和力量,在后退和跳跃时,脚趾做个推的动作,当然也可以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很可惜,除了少数的跑跳运动员以及武者,还有个别的比较有天资的人,我几乎发现不了大家有意使用自己脚趾的情况。
因此大凡武术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跑步和桩马的训练,等到大家已经可以习惯以脚心受力,站得四平八稳,同时脚趾也有了用处,速度自然有了提高,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训练。
整只脚用力,应该怎么用?感受一下就知道,就是用脚心受力。这样才能最好的保持身体的平衡,分配身体的重量。脚受力,虽然每块肌肉承受的力的方向不同,但必然有一个力的合力点,这个点最好是在脚心。大家手上提提重物做个实验就可以知道。其实无论是用脚掌还是脚心受力,都是整只脚在用力,问题是怎么调整这个合力的交点。
至于脚趾的用处,那就太大了。各位有心,手提重物做个实验,使用脚趾跳跃与不使用,以及用脚趾扣地与不扣地,根本就是两码事。只不过未经训练的人,不习惯脚趾发力而已。
上面讲到大家不习惯以脚心受力与使用脚趾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大多数的人不按最适合发力的方式走路,而是以各种千奇百怪的方式行走,然后抛弃脚趾的使用。我未在农村生长,见的农民也不多,不过我观察到的农民,倒是很实在的在用脚心受力行走,用脚趾抓地,也是规规矩矩。不过这样走路,每一步都很实在,不能蹦跳花俏,可能这也是城市人不会走路的原因之一吧。各位如果真有心学武,请从改变自己的行走习惯开始。
然后再讲看,这里也要作个实验,请大家看着镜中的自己,想象自己要伸出左手,不需要真的伸出去,想象就行,然后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感受一下,自己在用哪只眼睛看着镜中的自己。
一般而言,如果要出左手,就会很习惯的用左眼来看,要出右手,就会自然的用右眼来看。这个实验其实很多配过眼镜或学过医的人都知道结论:人一般只习惯用一只眼睛看物,就是所谓常用眼。在运动的时候,基本上想出哪边的手,就会用哪边的眼,放弃另外一只眼的使用。在格斗的时候,就会造成看不到对方某一边的攻击,或者无法判断距离的后果。因此武术训练的第二步,是训练自己能看,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用两只眼睛看东西。
在这里补充一下生理学知识。人眼能够判断距离,是因为两眼视界重合的结果,对两眼重合的焦距进行分析判断,人脑就可以得出距离多少的结论。但是很不幸,人并不是天生习惯两只眼睛一起看东西的。
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是极难克服的恶习。特别是在自己动手动脚的时候,往往都是用那边的手脚,就用那边的眼睛。在防守的时候,被别人的哪边拳脚进攻,就只用哪边的眼睛看。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有心一点,就可以发觉。
倘若一个人天分奇高,没有所谓常用眼的问题,看运动的物体,很自然就会用两只眼,那么你不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不过很难堪的事情是,我天资愚钝,即使看近处运动的物体,也会只用一个眼睛看,所以判断距离的能力天生很差,必须要通过些训练来弥补。 两只眼睛一起看,形成夹角,才能准确的判断距离。我个人天生没有这种习惯,只能被迫改变自己看东西的习惯。我的方法是看球。将钢球悬挂,正对眼睛摇晃,盯着看,一直看到不再有钢球成线的感觉。在任何时候看过去,钢球都是球,而不是线。这种训练还不敢间断,隔三岔五就要来练一练。根据我个人的观察,看运动的物体,天生就会用两只眼睛来判断距离的人,好象也不太多。
哦对了补充一句,以脚心受力,是保持平衡的一种方法,也是发拳力的基础,当然譬如是要逃命了,拼命奔跑的时候,那肯定是将脚背蹦住,以脚掌受力,不过这不是我在这里阐述的范围了。
武术早期的训练,就是这种惯用眼的情况,必须克服.两只眼都要起到同样的作用。其实不光眼睛,手脚都有同样的惯用边的问题,只是手脚的问题,大家可以自己感觉到,可以自己注意加强训练予以克服,但是眼睛的惯用问题,大家比较难体会,也不是很知道克服的办法,所以我在这里加以强调。仅此而已。
大凡人可以站得稳、看得准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定力。就是不怕输,不恐惧,心里安静的本事。这个本事一个人怎么练,我还没找到办法。找人用石头砸是个好办法,不过非得两个人才能练,而且也很伤。跳蹦极可以练胆量,但是达不到心里安静的效果。有胆量是不够的,更重量的是要安静,要真的去看。譬如有很多人明白在对方前脚虚挂的情况下,就没必要去撩人家的前脚,但是一开始格斗,就不由自主的去撩,因为他心里虽然不恐惧,但是却不安静,没有去观察,没有去理解。这种情况,就叫做“看到,但没发现”。
不过换个角度想一想,武术本来就是格斗的技巧,当然要从格斗中学习,因此当然要两个人一起练。因此这一步,就必须要对练。只防守,让对方进攻,然后换个角色,只进攻,让对方防守。不需要攻防得很好,只需要体会攻守之间的安静的心态。去发现对方的动作。我比较常用的测试方法,是在对战时,故意将手指藏在身后,从身体的另一边露出来摇晃,看看对方能不能发现。
基本上一个人站得稳,看得准,而且看得到之后,就是全身协调发力的训练。这个训练,我比较推崇的方法,是爬绳。越软的绳子越好,手只起固定身体的作用,用脚往上爬。
爬软绳的关键,在于不用手的拉力,只以手固定位置,用腿脚往上爬。练者可以用大腿交叠夹住绳子,也可以用小腿,强人可以只用脚夹住绳子。由于绳子软,要往上爬,必然的动作就是身体拉成一张弓形,而绳子就如同弓弦被拉直。这种将身体拉成弓的动作,要求力从腿部一直贯穿到手部,术语也有叫腰弓的,是可以受用终身的本事。实际中的用途,是在实战中,可以非常协调的将力量从腿步一直传送到手部,而且由于弓的作用,出拳犹如离弦之箭,可以大大的增加出拳的速度。
我的理解,大凡人体不能协调,绝大多数的原因在于身体在不适当的时机,将力量传去了不必要的肌肉,做了多余动作。譬如我单脚跳动,必然要用另一只脚的摆动来保持平衡。在这种情况,我如何正确的将全身的力量分布在承重脚上,并保持另一只脚摆动的频率,就是我是否能够保持平衡的关键。详细来说,我抬起左脚,用右脚来跳,那么在右脚起跳的同时,我的左脚也必然会有抬起的动作。这个道理太过常识化,恐怕会被人笑我罗嗦呵呵。不过从这个道理入手,出拳就必定拧腰沉肩的道理,也应该可以为大家理解了。
不过说来容易做来难,已经是行家的朋友,大可认为以全身为整体发力很简单。但在常人而言,却是千难万难。常人一出拳,必定腰马全失,拳头仿佛要与身体分离,看来好象很猛,其实能发不能收,犯了功夫的大忌,正是因为常人不能懂得协调身体的发力。
因此我将训练协调性,放在了武术训练的第三位。站得稳、看得准、看得到,还要能发得出、收得回。爬绳的方法之所以我觉得特别好,是因为在软绳上,不以手拉,就必须要协调手与脚的力量,就必然训练腰弓。这种强迫式的训练方法,一开始会让练者感觉根本无从开爬,挂在绳上,犹如大笨熊一般,一夹住绳子,身体就不停的打转,从绳上下来,全身都痛。不过我衷心的希望,有可能的朋友,都去试试爬绳,这个方法,比什么跳绳之类的训练,还是要强上那么一点的。
在手脚的力量贯通之后,腰马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身体的协调已经没有问题之后,可以回过头来,看看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以及预防的方法。
除了人为的因素外,有些朋友在自己运动的时候,也会有些损伤发生。譬如腰肌劳损,这个几乎是所有运动员的顽疾。发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千篇一律,都是腿力发到腰之后,没有很好的继续向上传递。大家站起来,稍微俯下身,做个往前冲的动作试试。在起跑的那一瞬间,有没有腰部向后发弓的动作?如果有,那么很好,如果没有,那么恭喜,您很快将迈入腰肌劳损的那一族。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这个腰部反弓的动作简单。根据我的观察,几乎全部的女同胞没有这个运动习惯,而男同胞里面,呵呵,有类似习惯的也不多。
再举一个例子,还是讲走路。超过9成的人,走路的时候,只习惯以一只脚发力,另一脚是被拖着走。各位可以慢慢走,体会一下。在跳远的时候,这个表现更明显,一只脚起跳之后,另一只脚基本上都是被拖起来的。这个被拖着走的后果,比腰肌劳损更严重。由于被拖着走,力从脚而上,到膝盖附近的位置就停止了,长此而往,对膝关节将造成巨大的伤害。喜欢跑步的人,尤其要注意,在跑动的时候,必须要两只脚都发力弹起。很多朋友经常抱怨自己在运动之后,膝关节反而更加痛。你不让它好好发力,当然会痛。中医里面所说的通则不痛,除了经络血气之类的理解之外,用我们现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解说,就是发力不正确,力量不能通过。
扯了这几句之后,再回过头到武术上,讲述怎么样训练看空和打空。换些容易理解的字眼,就是发现对方没有很好防守的部位,然后攻进去。
扯了这几句之后,再回过头到武术上,讲述为什么要训练柔韧性。
人的身体,只能做很有限的动作,发很有限的力量。举例:将手平放在眼前,将肘的位置固定后上下摇晃手臂,上下发力的距离都很难超过45度,超过45度之后,纯粹是惯性的带动,无法发力。如果有人可以在超过45度的情况下发力,就可以防守更大的区域,阻止对方更多的进攻。因此所谓柔韧性的训练,绝不是拉拉脚筋这种东西,而是全身性的训练,让身体可以在更大更广的角度上发力。
呵呵能够看到有一个人看到我的帖子,改变走路的习惯,理解到脚心受力的好处,我已经非常高兴了。我的帖子,如果有人觉得有用,想发到其他地方,都可以整理之后发到其他地方去,没有任何问题。
腰痛,大部分的原因是腰部传递力的习惯不好,原理很简单,但是情况太复杂,不太情况你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不过除了爬绳之外,我这里倒是有个学习腰部发力的简单办法,就是挂在单杠上晃腰。一般的晃法是晃脚,让脚在空中打旋,不能这样,要用腰,手脚保持在一条线上,晃动腰,像个纺锤一样。这个方法可以比较好的学习发挥腰力。
再来讲如何学习柔韧性。我个人十分不提倡劈腿,这个没有多大的意义。在格斗中使用腿的机会本来就比较小,需要使用到高踢的机会更少,踢头部的腿法,除非是为了炫耀,不然我没发现什么实用性。倒是加强手臂、肩和脊椎的柔韧性,不为人重视,却更有实用性。譬如,将手臂直在身前,一般人只习惯向内发力,不过不好意思,任何武术的训练方法,都要求你能够做到向外发力。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柔韧性训练:比常人在更大的角度上能够发力。训练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多做牵引拉伸的动作。我举个例子,双杠曲臂动作,一般人都习惯手指向外来做,那不妨试试把手指向内来做(有一定身体素质才好去试,没有的别强求)可以很有效的加强前臂和肩部的柔韧性。
在训练了柔韧性之后,再来看打空。
打空门是武术根本性的道理。防守,就是守空。攻击,就是打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问题是,怎么认识到自己的空门和别人空门在哪里?譬如一个人采用右手护前胸,左手在耳侧的方式,空门体现在哪里?一般的理解是这个人的右上、左下的部位。常人的攻击,也是选择这些地方直接发动攻击。这个方式没错。不过一般人的问题,就在一出手之后,就不再变了。譬如按上面提到的情势,去攻击对方右边头部,就不理睬对方的右手会随势抬起的情况了。这种情况,就是为什么常人打架打得很难看,往往会手脚纠缠不清的原因。
因此训练打空的基础,就是要学会在运动中看。我举个例子来证明很多人不习惯在运动中看东西。在跳远的时候,有多少人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自己将要落脚的那块沙地?一般的情况是,只要起跳了,即使眼睛睁开着,也不将注意力放眼睛上了,整个人就听天由命了。在快速跑动的时候,容易撞到东西,难以控制身体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安静的时候相比,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去看东西。
以套路来练习格斗时的发力习惯,是个很好的方法。譬如推击要怎么推?手要怎样?胳膊要怎样?腰要怎样?如果完全要靠个人的总结,很难,不如从套路中学习。基本上每一个流传到现在的套路,中间都经过了无数代高人的反复锤炼,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深意。我之所以以为套路的意义不大,是因为学习套路的目的,仅仅在于学习发力。套路是基础,而不是目的。倘若以为把一两套套路,甚至全天下的套路都学会了,打顺了,就是格斗高手了,那就是说梦话。
garden_yu朋友,跑步是运动之王,强烈建议多跑步,以脚心受力来跑。
下面接着讲在运动中的看。人体处于高速运动和肌肉亢奋的状态,很容易发生的情况,就是心里只有自己的动作。即使是久经训练的人,也难免会有这样的情况。譬如高速奔跑的时候,容易撞到突然从旁边冲出来的物体,是因为奔跑者根本没有将注意力放到观察周围环境上去,心里只有自己的奔跑动作。在格斗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凡打出一拳,就只考虑我这一拳是不是出得顺,出得我自己很舒服,动作很优美,很协调,至于对手是个什么状况,不好意思,只是在出拳之前会看一看,至于出去之后,就不关我的事了,听天由命了。对手是格挡也好是后退也好,都是天注定的。如果对手没有防守成功,那是我的运气,如果防守成功了,那就再如法炮制一通。至于利用对手在运动中露出的空门,对不起,没想过。
但是对不起各位,所谓武术中的空门,绝不是静守时的空门,而是动起来的空门。我现在来举例。我将左手竖在胸中,我的胸部没有任何破绽,你无论是袭击我的左胸还是右胸,我都可以防守。但是我现在为你的动作吸引,又或者出于什么别的原因,我的手开始向右压,那么我的左胸就成了空门,因为我的左手正在做右压的动作,对于左胸的防守而言,我的左手很难在撤销右压的动作之后回防。因此我的左手已经相当于死手。但这个破绽,是在我们双方的攻守交换的过程中出现的,是个动的破绽,不是静的。因此,你就必须在打出一拳后,认真的观察我的动作,随时根据我的变化做出判断。
这一段的表述,只是原理,不能穷尽所有的情况,也不能总结出一个一劳永逸的训练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实践。在平时,各位如果有机会参与高速运动,千万记得要睁开眼睛,放点注意力在眼睛上。这个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所以飞车手全世界也就那么几个而已。
运动中的空门,就是指人在做出某个动作之后,不可能即时改变动作,而出现的破绽。道理很简单。人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不可能同时既向左又向右,既向上又向下。所以不怕敌动,就怕敌不为我所动。只要敌能动起来,那就可以有破绽。所以敌防上就可以打下,防左就可以打右。如此而已。说来简单,要领会和施用,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的。
进行一个小总结,上面大致有了三个练法:以脚心受力的桩功,双眼聚焦的看功,以及协调全身力量的腰功。心态的问题,只能在实践中解决。柔韧性的问题,不需要多提。那么讲到现在,关于基本功的部分,已经讲完了。再下来的部分,主要是针对格斗中的一些坏习惯,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更加希望能有人提问和反驳,在交流中才能提高。
最为我个人所反感(也是我对李小龙不抱好感的原因),就是在格斗中跳来跳去的习惯。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人体只要做出一个动作,就必然会露出相反方向的空门,动起来的空门。譬如向前跳,就限制了后退和左右晃动,其他方向的跳动同理。我不能理解是,为什么非要在格斗中将对手当成傻子和弱者。人在前后跳动的时候,不能左右移动,在前跳的时候,如果别人强力直踹,你能有什么办法防守?在左右跳动的时候,无法前进后退,在你左跳的时候,别人强拳横扫你左脸,你凭什么防守?为什么非要将这种运动中的空门让给别人?在电影中,闷闷的压近对手,一两个攻守交换之后,就打完了,的确不太好看,于是从李小龙开始,武术被拍得越来越好看。拳击比赛中为了抢点数用的双脚同时离地,重心基本压在身体中线的跳跃步伐,就这样被龙哥搬到电影中的残酷格斗中,最后居然还为广大武术爱好者视为教规。简直是个国际玩笑。
至于八卦游身的那一类步伐,也是不停的走动,不过那与拳击的步伐是两回事。在国术的步伐中,强调的是不断的转换身体重心,让人无可捉摸自己将如何发力。所以练习这一类步伐的高手,可以在大铁锅沿上跳舞而锅不倾,是因为他们转换身体重心的速度实在太快。与拳击相比较,根本不是一回事。
呵呵,秒K泰森是从格斗原理上讲的。按照他们那种死攻死守的打法,与国术的打法相比,即使只论拳不论脚,那也是找死的打法。某个前拳王(他的个人道德水平极高,我极佩服,所以不指名批评呵呵),发现了在跳动中转换身体重心,可以不用再傻傻的挨打,于是成为了世界瞩目的英雄,还专门给他的这种在国术中被视为基本功的步伐取了名字叫“蝴蝶步法”,在全世界吹。这个吹法,给中国当年的那批国术前辈听到了,不知道是个什么心态。
至于其他的,比如泰森、刘易死之类的东西,道德败坏也就算了,连转换身体重心的步伐都不肯练了,就知道傻乎乎的冲上前去挨打,互相比挨打,看谁能挨打。自己出一拳,然后让别人打一拳,连撤重心避拳头都不会。就靠着别人带了拳套,也不能用腿,没办法攻击自己的颈、肾、眼珠、心脏、肝、下阴之类的地方。喜欢这种打法的人,就不要给我见到,我见一次就给他一次教训。
关于用科学的方法解释武术的问题,这个工作我一直都在做。比如格挡的时候,挡别人肘部的效果就不如挡到后臂上去的效果好,理由是力臂和力矩,更小的力可以造成对方拳头更大的移动。我一直以来,就不是很欣赏将武术神秘化的论点。不过纯粹以物理的观点来论武术,这种武术只不过是技击术。武术之所以可以被人神秘化,是因为它里面有太多的东西,暂时还没有办法用西方科学的观点阐述出来,譬如内气。
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一种思路:不能用西方科学的名词阐述的事物,就归于迷信那一类,连尝试都不肯。大家身边,肯定都有那么一些人,要么练气功,要么练武术,而且都能坚持很多年,特别是老人,更能坚持。我想请问那些怀疑论者大家一句,你们认为他们在练什么?他们都是傻子吗?如果不是真的有些东西让他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他们能坚持下去吗?如果你怀疑,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
经常有人,要我显示一下内气给他看。我身高173,体重150,臂围35,不过我卧推随时可以推120公斤。我只能用这个数字来说明一点问题。但是如果让我在空中显白气,在黑暗中冒光,被别人狠打一拳可以一晃就把别人的力量传到地上,隔空发气灭蜡烛,这些东西我不会。
回答一些朋友的疑问:以脚心受力行走,不是脚心先落地。还是一样的脚跟落地方式,只不过是在脚开始受力的时候,用脚心为受力的合力点。将注意力集中的脚心上,就可以很轻易的办到。
拉伤了脚韧带的朋友,太极是很好的养生的手段,关于太极为什么适合养生,我明天再来写吧。
今天决定来搞笑一下,写写两个拳击爱好者的格斗场面,然后再来分析在格斗中经常出现的典型错误。
甲和乙两个拳击爱好者要决斗了,于是他们开始互相绕着对方跳动。不好意思,我刚好路过,发现两个人正跳得欢,于是我给甲发短信,问他一个劲的跳累不累。由于这两个人都在高兴的跳着,互相间根本没有威胁,于是甲居然有时间可以拿出手机来看短信。甲看着短信,停了下来,于是乙突然发现自己一个人跳很没有意思,于是也停了下来,于是这两个人尴尬的站着,面面相觑。估计两个人都想象自己带着拳套,所以他们居然不防守自己的两肋,同时,估计这两个人都想象对方也带着拳套,所以他们的目光从来都不看对方肋部和下阴那如此明显的空门。过了一会,这两个人突然想起来自己是要打架的,于是这两个人就向对方冲了过去。甲的反应明显要快,于是我们发现甲先出拳了,好!但是且慢,为什么乙不撤步晃过这一拳呢?乙居然硬抗这一拳?这也没什么,因为乙不是想象着对方带着拳套吗?所以乙在硬抗这一拳的同时,自己也打了一拳出去。不好,120,120!这里有两个人都昏了!嘿嘿
这里要大力抨击的第一点,就是莫名其妙的跳跃。人在跳动之中,身体的大势已定,根本不可能再有很多的变化,所以在应付对方的进攻时,只能硬抗,根本不可能再做撤身的动作。讲细一点。如果你在适合进攻的距离之外跳动,你跳来跳去根本就是演猴戏,除非你的对手是个傻子,连你在进攻距离之外都看不出来,不过我强烈建议在格斗时不要把你的对手当成傻子,你得把他当成聪明人才行,至少要和你一样聪明。如果你在进攻距离之内跳跃,那么你就自己锁死了自己的势,只要你一做无谓动作,其他方向上动作你就没法再做,那你的身体就必然露空,无法改变,只能等打。就算你是从进攻距离之外跳到进攻距离之内,请注意,你是跳进来的。你现在可以试试,这个跳有什么意义,在你落地的时候,你的身体是不是很听你的使唤?你能够做出一前跳马上就左右移的动作的话,你对身体重心的控制已经登峰造极,可以申请做武学宗师了。为什么非要通过跳动把自己的身体锁死呢?你真以为对方不会攻击你的致命点吗?
loveofme,很高兴我偏颇的言论终于引起了你的争论。在任何带着拳套的格斗模式中,跳动都是可行的,都是分散对方注意力和吸引对方攻击的好办法。因为对方即使攻击,也无法完成致命的攻击,而你就可以利用对方的攻击来反击。这种思路很奇怪:我就是要来吸引你攻击,然后我再反击。似乎这里有个这样的假设:我即使身显险境,身体无法再做动作,也无所谓,因为对手很差,要么他就打不到,要么即使打到了也不能对我造成伤害。而我自己很厉害,只要一出拳就可以打倒他。
关于跳动中的假动作,这个更加让人难以理解。试问你这个假动作能够怎么做?除非你是故意做势要跳,吸引我进攻。不过这又要考虑一个是否在攻击距离之内的问题。如果你是在攻击距离以外,那我还是只会慢慢压近你。如果在攻击距离之内,你做些奇怪的势出来,只是在限制自己的手脚和身体的运动路线,譬如你左倾身体做势,就不能右转,这是常识。当然也有假动作,不过我理解假动作,是指预发的动作,是可以造成效果的真动作的半程,而不是什么即使完成了也毫无效果的动作。
拳击的跳跃动作,我的确无法理解,不过倒不是基于运动学上的不了解,而是不了解为什么这些拳击爱好者不去认真的做些思考,就毫无道理的接受,而且还要用于实战(关于他们是否会在实战中跳跃,请不要和我争,我是看着拳击爱好者在实战中跳跃得太多了,所以才比较愤慨,所以才要在这里予以强调)。如果要说拳击手普遍都缺乏这方面教育吧,也不会,不是也有过“震惊世界”的蝴蝶步伐吗?为什么其他拳手不去学习,硬要坚持那种重心压在身体中线,严重限制身体运动,大肆暴露身体空门的跳跃方式呢?
这些天都没来,因为政府的一些事。这些事必定将在今年年尾或者明年年初的时候成为报纸的头条。我现在只能说,要改变中国社会,靠个人的武术或者文术,是没有可能的。要靠的,还是只能靠政治制度,靠法律。到了今时今日,领导的一个批条,仍然可以值上千万,甚至上亿的钱,这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政治体制改革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使得政府官员突然拥有了巨额财富的操控权,却没有相应的制度对他进行约束,这必将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
在这里插这段话,是想表明我的态度:这不再是一个武者可以救世的时代。有良知的武者,无论抓多少的小偷,都不可能对社会有多大的的贡献。一个好的立法者,强过几万个武者。
下面继续。我在上面关于拳击的跳步无用的观点,所引起的反驳意见,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1、假动作,可以迷惑对方;2、跳动动作可以使身体具有预先的速度,节省出拳的时间,并且增强出拳的力量。这两个观点都让人莫名其妙。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在身体做出某个动作之后,会限制身体做其他的动作,你不能说自己既能向左同时也能向右是吧?如果真的可以跳得很快,那这个假动作的意义也的确是有,不过前提是对方对距离的判断一点认识都没有,无法判断你的跳步在什么时候是有危险的什么时候只是表演猴戏。如果你肯承认身体完成动作的能力有限,不能同时做两个相反方向上的动作,那么就必须承认,跳动是有危险的,特别是在可攻击距离之内(譬如对方进步就可以腿击的距离),随意的跳动,引起的后果就是受先前动作所限,无法对敌的攻击动作做出应当的反应。这就是道理。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见仁见智,我一孔之见,纯粹想让大家看看,在这个小问题上,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那么对于武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流派,大家也可以有一些理解了。
再来的这一段,来讲讲桩马对拳力的影响。一般人的出拳,纯粹讲究一个冲力,盲目的希望将拳头的力量冲到对方身上。我来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怎么打贴身拳?如果你已经和对方靠得很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去冲,必定的发不了力,只能起到个把对方推开的效果,无法把力发到对方身上。打过沙包的朋友可以理解,和沙包靠得越近,越不能发力。但是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敌已经和你贴身了,寸劲姑且不谈,只谈好好的打一拳吧,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打这一拳?
我们来好好的看看我们习惯的出拳手法:一般而言,我们会很自然摆一个前后脚的姿势,同时后手护颌,前手护肋,这个已经成了标准动作了,也是我很喜欢的起手动作之一。那么我们现在出拳了。我希望大家慢慢的做这个动作,体会一下。无论是用前手还是后手,是不是你都会将重心压在前脚?你是不是会有失去平衡的感觉?系统的学习过拳击的朋友,不会有这种现象,他们会很自然的调整身体的重心,在适当的时候,将重心压在后脚。不过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就是这个适当的时候?以后脚承重出拳,一般可以应对什么样的局面?
基本上,打近身拳,必定是以后脚承重。这其中的好处,稍微找个沙包试试就可以知道,在此不再赘言。这个习惯很难养成。看一些还未成大气的拳击手的比赛,怎么判断他日后是否可以成器?比较准确的判断,就是看他的近身拳有没有以后脚承重的习惯,如果在近身的时候,仍然一味的发泄冲力,那这种纯粹的力量型的选手,在拳击的道路上必定走不长。这个道理,在古今中外的技击界,全部通用。
为什么以前脚受力不能打近身拳?仔细分析可以知道,前脚受力,是为了可以很方便的送腰,在送腰之后,身体取得了初速度,于是拳头可以更加迅猛。但是这个送腰的动作,必定要求足够的距离,因此在近身的情况下,仍然以前脚受力,由于无法送腰,就限制了拳头的力量,同时拳头也没有足够的运行距离,因此让人感觉拳头受到了压制,无法发力。
而以后脚受力,其本质与前脚受力是一样,它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收腰,在出拳的同时,可以很方便的将腰向后收。这个后收的动作,就为拳头增加了距离,可以让拳更加充分的发挥力量。
这里不妨插一句话,我们的拳头大概需要多长的距离才能发力(练过寸劲的除外)?基本上,普通人的拳头要发力,多半需要半臂长的距离,没有这个距离,无法发出可以伤害别人的劲力,即使发出来,也是推力,不是爆发性击打的力量。在近身时以后脚承重,可以很方便的撤腰,这个撤腰的动作,大概就可以为我们争取这半臂长的距离。
各位如果有兴趣,而且经常打沙包的,不妨在打沙包的时候,有意识的贴近沙包站立,以后脚承重,撤腰出拳。在打顺了之后,就可以慢慢开始体会,什么是武术中的阴阳力。这个问题,我放到下一节再来讲。
哦刚认真的看完了上面的回复,我必须要强调一次:我对“蝴蝶步法”是很看重的,这个是真正的靠变换身体重心取得初速度以及骗过对手的步法,与相当多的拳击爱好者的将重心压死了跳的步法不可同日而语。
我不是很明白的是,为什么一定要死抱着这个“初速度”的观念不肯放!?
譬如拳击爱好者喜欢举的弹簧球的例子,不错,在球弹动的时刻的确具有初速度,但是这个初速度是哪个方向上的初速度?如果情势要求球向前的时候,球在向后弹动,这个初速度,到底是阻碍自己的反速度,还是有益自己的初速度???
拳击的步伐之所以难登大雅之堂,最大的障碍,在于其不能合理调整身体的重心,重心基本上锁死在身体中线,不能随时改变身体运动的方向。蝴蝶步法在这方面是个例外,因为它就是一种纯粹的改变身体重心的步法,它每踏一步,重心就变换一次,因此改变身体的运动线路相对而言就比较容易。
关于重心转换的问题,这里扯多两句,以免再给我扣不懂运动原理的大帽子,呵呵。为什么人在向后退时难以前进?因为重心压后的缘故。人要前进,就必须把重心前压。反之同理。要做到随时将重心改变,就必须避免将重心锁死在身体中线的跳步方式。中国武术中学习这个步伐,大多是通过梅花桩或者其他桩法,在桩上不停的运动,要保持平衡,就必须每踏一步,改变一次身体重心,将重心移换到承重脚上,如果将重心锁死在身体中线,或者身体某一侧,必定落桩。
这个问题如果大家再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来。不过说多一句,“蝴蝶步法”倒真是武术的基本功,与拳击的其他步法完全不同。不过一个类似基本功的步法却能获得世界性的赞誉,而武术本身却为很多人看不起,这个我倒是真想不通。呵呵。
在这一节本来要讲述阴阳力的,不过刚看了一个朋友发的信息,对国术与泰拳的优劣提出了强烈的质问,大体的意思是自上世纪以来,泰拳对国术的结果,基本上是以国术败北而告终。这里不妨先放下先前的题目,讲述一下武术的另外一个最容易被人忽视,也的确已经被人忽视的问题:锤炼筋骨。
武术之为格斗术,除了能打到人之外,在另一方面,还是要学习被人打的本事,增强抗击打能力。任何门派,概莫能外。我刚开始学习的方法,是以柳木棒,在身体关节、肌腱以及肌肉中点等处,反复敲击(后来学习了经络知识才知道,这些地方都是穴位)。击打的力度和时间,都有些讲究,打完了之后,还不能马上洗澡,还要先练功活血之后,再休息半天才行。至于为什么如此,我还不是很能理解。譬如为什么要以柳木棒而不是其他的木棒,我只能估计是柳木有一种特殊的韧性,刚好适合身体的强度。不过无论如何,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总之它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抗击打能力。
不过有件事我一直想不通的,就是为什么现在武术的各门各派,都已经绝口不提锤炼筋骨的事情。倘若翻查历史,也不见有各门派的锤筋炼骨术被禁止或销毁的记载。总之,大概是从上世纪前半期开始,武术突然就不讲究锤炼筋骨了,只讲究个拳架的训练。就好象是学了打人,就不用学被打一样。这个过程,甚至在新旧派的武侠小说都有反映。旧派的小说家,譬如还珠楼主,小说中往往都有主人公历尽艰难,锤炼筋骨,终于有所成就的描写,而到了新派,突然之间,主人公可以在一夜之间,通过吃某种东西,练某种神功,而成就绝代高人。这个过程非常耐人寻味。
日本空手道和泰国泰拳,在当今社会,之所以被称为最具实战性的功夫,是因为它们从一开始,就讲究筋骨锤炼。他们的方法,比较我的方法,我只能自叹一句不可思议。以身体反复撞击硬物,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超强的抗击打能力,不过年纪大了,估计会得风湿,呵呵。拥有超强的抗击打能力的高手,和一个只学习拳架,不学习被打的高手对抗,不用说都可以理解谁会赢。
不过按我现在的理解,在当今社会,学习武术,已经没什么必要锤炼筋骨。最好的武器,当然是枪。而武术,已经只是强身健体,健康心智的手段而已。
下午突然有事出去了,说话不算数,对不起。
为了补偿,对上面那段跆拳道对少林的录象,谈谈个人的看法:
先讲少林好汉的防守。我估计是规则所限,不许少林接腿,所以他只用拍打的方式防守,不过很多时候看得出少林很无奈,因为实在是好接,特别是韩国往左下角连攻的那段,少林本来可以很轻松的接他的腿,但是没接,手已经伸出去了,又只能收回来,所以大家的感觉是少林在摸人家的腿。
再讲少林的进攻,
少林往右上角的那段腿法连攻,第2脚直踢对方咽喉,不过临到的时候收了回来,要讲输的话,从这里开始韩国人就已经输了。然后那个旋风腿,很不错,虽然只是炫技的性质,不过可以看到少林那个腰力好得惊人,空中转体360,下地居然可以用攻击脚支撑,把我佩服坏了。这个动作我8年前可以做到,现在做肯定摔断腿,我看这个大师的年纪也不太轻了,估计和我年龄也差不离,他居然还能作到这样动作,可见暴饮暴食是多么的伤害一个人的体力啊。
不过客观的讲,受规则的限制,跆拳道不许以手攻击头部,所以少林那招手刀的动作,是犯规动作。不过这个动作是标准的少林拳以快打快,以攻克攻的动作,南方的拳种,比如洪拳,从中吸取了不少的养分。好在裁判没判犯规,呵呵。这个大师使出来,也只是在对方颈部轻轻擦过,这时候,突然让我有了一种回到童年,师傅教我拳技的感觉。真是怀念啊。
评论
7 楼
我想我是海
2006-10-18
你认为成龙的表演成分少吗?哗啦啦一群人涌上来,哗啦啦一群人被打倒了。八十所代的港产工夫片都流行这个了。真正的表演是那个时候才开始的。
楼上的也说成龙的好看吧。。呵。
楼上的也说成龙的好看吧。。呵。
6 楼
Eden
2006-10-18
我从没有否认李小龙有真功夫,他自幼练功,自创截拳道的确是他的本事,我说的是他电影里所展现的功夫,的确是表演的成分大,不说什么招式,就拿电影里的一对多,李小龙周围围着的人都是一个个上的,从没有一起上去过(成龙这点就好的多,所以片子的武打场面也好看的多 )
5 楼
我想我是海
2006-10-17
引用
空手道实战能力远不如泰拳,在几十年的空手道和泰拳交流中,空手道几乎是全败。空手道手型拳法较多,遇到了了以踢技膝击肘击为主的泰拳劣势比较明显,所以日本后来又发明了同样以膝击肘击为主的踢拳道来对抗泰拳。
李小龙就算了,更多的是舞台上的表演性质,成名的“李三脚”在实战中没有意义的。
不知这位兄台对李小龙的截拳道有多少了解。一句“算了”就完了。他的功夫就那一拳一脚,表演什么,李小龙表演的通常是效果,比如寸劲把人击飞几米远,一脚把人踢几米开外。都说这是表演的,实战的,怎么就把表演的东西当作是他的真功夫了呢。
4 楼
tianxinet
2006-10-17
又见“蝴蝶步伐”,阿里!
3 楼
Eden
2006-10-17
空手道实战能力远不如泰拳,在几十年的空手道和泰拳交流中,空手道几乎是全败。空手道手型拳法较多,遇到了了以踢技膝击肘击为主的泰拳劣势比较明显,所以日本后来又发明了同样以膝击肘击为主的踢拳道来对抗泰拳。
李小龙就算了,更多的是舞台上的表演性质,成名的“李三脚”在实战中没有意义的。
李小龙就算了,更多的是舞台上的表演性质,成名的“李三脚”在实战中没有意义的。
2 楼
alang
2006-10-15
good
1 楼
Uranus
2006-10-14
JAVAEYE提供blogspot镜像功能,怎么搞,我怎么搬过来??
相关推荐
研究者建议将运动表象训练法广泛应用于武术教学中,认为该方法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的武术教学指的是以武术套路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表象训练指的是利用意象进行的训练;视觉表象是指通过视觉观察形成的...
通过武术训练,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柔韧性和协调性,同时也能培养毅力、自律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国际上,中国武术也逐渐受到欢迎,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 武术的训练通常...
【运动】标签表明此模板不仅限于理论介绍,还可能包含与身体锻炼和健康相关的部分,比如武术训练的好处、基本功的练习方法,以及如何预防运动伤害。对于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增强公众对武术运动的认知,这样的内容非常...
此外,通过武术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动作速度和连贯性,并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促使他们养成定期通过武术锻炼的习惯。 学情分析显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
其次,活动强调体验,让孩子们在坚持练习中体验到勇敢和坚强的精神,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活动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资源,如PPT和音乐,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模仿武术动作。通过分析动作的规律和顺序,孩子...
在武术训练中,木棍(也称为练功棍或棍术器械)是一种常见的练习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武术流派,如少林、太极等。设计一个专门用于武术训练教学的木棍装置,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降低训练风险,并便于教学演示。...
通过武术训练,人们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培养意志,提升自我修养。与拳击、巴西柔术等其他搏击术相比,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更为深远,甚至在一些方面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较量。 【小学武术课程...
13. 我国学校武术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运用计量学方法,对学校武术教学研究进行文献分析。 14. 常德市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武术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分析常德市高校武术教学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15. 民办武术...
新武术训练计划.pdf
文献综述可能会分析这些哲学思想如何影响武术的实践与理论构建,例如太极拳中的阴阳对立统一原理,以及武术练习中的动静结合、刚柔相济。 在技术体系上,武术包含了招式、套路、功法等多个层次。文献综述会探讨各...
乡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交融是...通过弘扬乡土武术的精神和技艺,结合竞技武术的科学训练和规范化,可以为乡土武术找到新的发展出路,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武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推动中华武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同时,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出现了健身武术、气功等健康养生的练习方式。 四、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武术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任务。一方面,国际间的交流使得武术传播范围扩大,吸引了...
其中包括加强武术理论研究,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推动武术进校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与传播,以及开发武术文化产业,使武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武术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这篇论文全面...
- 自由训练时间设在周五至周日,供会员自行安排练习。 通过这样的培训方案,武术协会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促进会员的技能提升和团队凝聚力。同时,方案强调了制度的完善、人员的责任分工以及活动的多样性,以...
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逐渐从生存技能演变为军事训练,再到后来的体育竞技和文化表现形式。论文中可能详细阐述了武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作用,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以及唐宋时期武术的系统化...
同时,结合神经网络武术动作误差训练方法,改进了机械手的控制系统,减少了动作误差,提高了作业精度和速度。 在【内容】部分,首先指出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动作误差纠正对于提升采摘机械手性能具有借鉴意义。例如,...
《旭日东升武术操-分解动作》是一套结合了中国传统武术元素的健身操,旨在通过系统的动作训练,提升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力量。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解析这套武术操的动作步骤,并探讨其安全执行的重要性。 首先...
而计算机数字模拟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加精确地捕捉动作细节,还能进一步探索动作背后的力学原理,这对于提升武术教学与训练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二、计算机数字模拟技术的重要性 计算机数字模拟技术通过...
长安天龙武术训练基地的表演,则展示了青少年一代对武术的热爱和追求,他们通过艰苦训练,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武术的新星。\n\n武术作文之中华武术魂串词,串联起整个活动,将武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紧密联系在...
- 注重基础训练,如手型(拳、掌、勾)和步型(弓、马、仆、虚、歇步)的练习。 - 解决课堂难题,提升基础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技巧和对武术的热爱。 3.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武术的热爱,鼓励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