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thinks
  • 浏览: 389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阅读更多

本周一,中小学生终于开学了。为了配合中小学生开学,我们看到,各大出版机构也纷纷把自己多年压箱底的东西推出来了。YDMRI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这对于出版机构来说,无疑也是一场大练兵。有评论文章指出,在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比重有可能会从10%上升到20%。

当然,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往往是打脸的。

在线上开学第一天,我们就看到了一幕幕家庭悲喜剧,迅速演变成一场互联网狂欢。在线教育如同网红的照片,远远看上去很美,但实际内容却乏善可陈。本文无意去追踪线上开学的诸多细节,作为一个关注出版行业转型的公众号,我们更希望能够借此一窥出版机构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储备如何。

我们看到,疫情之后,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十家出版机构推出了自己的在线教材资源。YDMRI也对这些在线教育资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除了少数出版机构真的已经具备了立体交叉的在线教育储备之外,大部分出版机构的在线教育产品还停留在公众号,网站的简单层面,甚至有些出版机构,只是临时抓佛脚,将纸质教材扫描成PDF就直接推到线上了事。在这样的观察之后,我们不禁感叹,看上去轰轰烈烈的在线教育,在疫情退潮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这次因疫情而突然到来的在线教育大阅兵,使我们看到,对互联网行业这座冰山,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可能还是仅仅停留在水面之上的部分。而我们热切追求多年的互联网转型,也可能只是复制了水面之上的内容。这样的冰山,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浮在水面上的。

那么,使冰山能够浮在水面之上的下半部分到底是什么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能需要回顾一下互联网发展史。

YDMRI经过梳理,认为20多年来,互联网至少经过了五个阶段的发展。

一、信息互联网1.0——上网冲浪

1994-1998年,以信息浏览为中心,我们可以称之为信息互联网1.0时代

在这个阶段,互联网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信息和内容。海量的线下内容被转化成线上内容之后,整个互联网的信息爆炸了。在这个阶段,人们上网的主要诉求就是获得信息,因此,如何将信息传递给用户,是这个时代互联网公司要解决的问题。雅虎以信息门户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成为这个时代的王者。国内的代表则是曾经的三大门户。

这个时代的用户因为还比较早期,对互联网的需求就是有信息可看。那个时代上网叫冲浪,因为冲到哪里算哪里,冲到什么是什么。因此,网站提供的服务主要就是单向的将信息推送给用户。如果用冰山模型来看一下,冰山之上的部分就是内容信息浏览,冰山之下的部分则是庞大的编辑团队、复杂的CMS系统,以及巨大的数据库和信息存储能力。

二、信息互联网2.0——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1998年-2003年,以信息检索为中心,我们可以称之为信息互联网2.0时代

以google成立为标志,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到第二个时代。经过几年的发展,互联网上的信息已经越来越多,信息的获取不再是难题,如何在海量的信息里边找到自己所需成了用户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2003年之前,已经有不少搜索引擎公司在向用户提供检索服务,但鉴于算法的不科学,没有办法向用户提供真正有效的信息。直到google横空出世,以创造性的PageRank算法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个时代才算真正拉开了序幕。

可以看到,这个时代的用户面目比第一时代清晰多了,他们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推送的接受者,而变成了主动的信息拉取者。但互联网公司聚焦的核心仍然是信息本身。搜索引擎真正在做的事情是把信息分出三六九等,然后把它认为最重要的信息提供给用户。或者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叫给信息打点。在这种模式下,网站并不关心用户是否适合这篇信息。用黄晓明老师的话来说,叫“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一个小学生搜索一篇关于宇宙起源的文章和一个物理学的博士搜索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时代仍然是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站提供的服务,水面之上的部分是一个简单的搜索框,水面之下的部分则是复杂的搜索引擎算法,庞大的检索文件,复杂的分布式存储以及遍布全球的数据网络。

三、人联网1.0——请开始你的表演

2003-2010年,以静态人为中心,我们可以称之为人联网1.0时代。

到了2003年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家不再满足于仅仅通过仅仅通过网络获取单项的信息,更希望能够向外界展示自己。以2003年,myspace网站上线为标志,互联网进入了第三阶段。其后2004年,facebook成立,并在此后的几年内迅速成长,最终超越myspace成为最大的社交网站。在这个时代,展示自己是核心诉求,如何更好的展示自己(通过文章、视频、虚期物品还是社交关系)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不同的网站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但最后都成功了。比如QQ空间、新浪博客、youtube都是这个时代兴起的。宽泛点说,其实淘宝也算这个时代的产物。

在这个时代,我们看到互联网的中心开始从信息向人过渡。但是人的面目还没有那么清晰,仅仅停留在单方面的展示上。所以我们称之为静态人。人就如同互联网上的一幅幅画,形成一个个节点,但这些节点之间还很少发生关系。发生关系也主要是以互相查看信息为主。互联网公司开始关注如何围绕人提供相对统一的服务,于是用户体系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上一个时代的互联网巨头google也通过收购youtube、退出gmail等一系列的动作,建立了自己的用户体系,从而超越了他的时代,没有步雅虎的后尘。百度本来也是有这机会的,想一想百度贴吧,可惜了。

用冰山理论来看,这个时代的网站,冰山之上的部分是面向用户提供的各类服务,让用户开始他的表演。而冰山之下的部分则是统一的用户体系(SSO)、基于用户体系之上的强大存储能力、缓存系统以及对用户行为的埋点、记录和追踪,从那个时候起,基于用户数据的运营就开始在互联网领域发挥强大作用了。

四、人联网2.0——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2010-2016年,以动态人为中心,我们可以称之为人联网2.0时代。

2010年,以iphone4推出为标志,互联网终于彻底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作为终端代替电脑成为用户上网的主要工具。原来相对静态的用户动起来了。这个动不仅仅是指用户在地理位置上开始频繁发生变化,而是指用户因为摆脱了电脑的束缚,开始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中。手机越来越多的成了一个人的电子化身,所以通过记录手机的信息,从而在网上描绘一个数字人成为了可能。同时因为手机的私密性,使人可以更容易在移动互联网上与别人建立更亲密的联系。于是上一个时代就已经出现的社交网络变得更复杂,更常见,更私密,流量开始从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现在所谓的私域流量)转化,而对人的行为的记录也从较平面的网络行为到立体的线下行为扩展。

微信是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这个时代的互联网应用都把重点放在了用户间社交关系的建立和拓展以及对私域流量的掌控。因为信息的流动方式已经不再是从一个个节点向外辐射而是沿着社交网络进行网状的传播。好友、群组、关注变成了这个时代互联网应用的标配,移动APP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主流。所谓“无应用,不社交”,没有人能够忍受只有在电脑前才能与人沟通的社区或网站。论坛日薄西山,论坛时代的王者discuz也逐渐走向谢幕。同样遭遇的还有百度贴吧。百度也因此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快车。

在这个时代,水面之上的冰山是移动app和社交网络,朋友圈、群组、关注、好友等等是标配,而在这水面之下,则是开放平台、去中心化的架构、对社交网络和私域流量的挖掘、云计算以及超大的数据仓库,对用户行为事无巨细的记录使数据驱动的运营已经成为互联网工作的核心。互联网公司不仅关心用户在我这里干了什么,还关心用户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也是在几年里,自媒体开始登上舞台,移动支付深入人心,因此知识付费的条件终于成熟了。介于此,在线学习开始真正的落地。

五、人联网3.0——你是谁?

2016-现在,以人格人为中心,我们可以称之为人联网3.0时代。

201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因为在那一年三月,以深度学习算法加成的alphaGo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这也标志着人工智能成功出圈,开始进入了大众视野。在那一年前后,以深度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算法开始在各大互联网公司流行。一时间,如果你不找一两个人工智能科学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线互联网公司了。从此,ABC(AI,大数据和云计算)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标配。几年沸沸扬扬下来,当年风头正劲的人工智能公司已经逐渐都归于沉积。但是,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与人工智能没什么关系的公司却站到了舞台中央。

比如今日头条(场外观众:不就是一个提供新闻的app吗?)

比如拼多多(场外观众:不就是一个拉着七姑八大姨买便宜货的app吗?)

比如抖音(场外观众:不就是一个看各种奇葩视频的app吗?)

比如瑞幸咖啡(场外观众:不就是一个撸美国人羊毛补贴中国人喝咖啡的爱国咖啡馆吗?)

是的,冰山水面之上,这些应用看起来都没有什么新鲜的,甚至有些奇葩。以至于大家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们能够大行其道。但冰山之下,就没有这么简单了。ABC的发展终于让互联网公司在回答了保安三问的前两个问题之后,开始逼近最终的问题——“你是谁?”

互联网公司对用户的挖掘从行为层开始向动机层深入。他们不仅关心你做了什么,更关心你为什么会这么做,从而预测你下一步的行为,然后提供对应的服务。所以这个阶段,我称之为人格人,这个时代的用户画像,我称之为人格画像。

是的,你在app里的所有行为描绘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就能向你提供真正一对一的服务。这个时代兴起的公司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是各式各样的,但实质上都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给你提供服务的不再是在网站后面的一个个的人,而是神秘莫测的算法。维护用户活跃度的也不再是一个个基于用户数据来运营的人,而是人工智能根据数据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和策略。也正是基于此,字节跳动才能在一个个APP之间成功跳跃,拼多多才能够对阿里形成威胁,而瑞幸咖啡才能够成功的撸美国人羊毛,因为它很快就会等到盈利的那一天。

文章比我预想的要长,因为要把20多年互联网的脉络说清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你一直看到了现在,在开头的那个问题,你可能已经有了答案。

对照这五个阶段的互联网模型,我们来回看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冰山上部的是提供课程和教材,让用户能够网上学习,而深藏在水面之下的部分是什么呢?

是在线内容?是知识图谱?是用户体系?是社交关系?还是用户画像?

这冰山之下的部分,我们走到互联网的哪个时代了呢?下期我们再继续深入讨论。

文章来源:北京雅酷互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