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ApiModel
public class AddUserForm {
@NotBlank(message = "请填写身份证")
@IDCard
@ApiModelProperty(value = "身份证",required = true)
private String idCard;
@NotBlank(message = "请填写本人手机号")
@Phone
@Length(max = 11, min = 11,message = "本人手机号 11位手机号")
@ApiModelProperty(value = "本人手机号",required = true)
private String myPhone;
}
——————————————————————————————————————————————————————————————————————————————————————————————————————————
// 定义手机号校验注解
import org.hibernate.validator.constraints.CompositionType;
import org.hibernate.validator.constraints.ConstraintComposition;
import org.hibernate.validator.constraints.Length;
import javax.validation.Constraint;
import javax.validation.Payload;
import javax.validation.ReportAsSingleViolation;
import javax.validation.constraints.Null;
import javax.validation.constraints.Pattern;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Documented;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Target;
import static java.lang.annotation.ElementType.*;
import static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
* 验证手机号,空和正确的手机号都能验证通过<br/>
* 正确的手机号由11位数字组成,第一位为1
* 第二位为 3、4、5、7、8、9
*/
@ConstraintComposition(CompositionType.OR)
@Pattern(regexp = "1[3|4|5|7|8|9][0-9]\\d{8}")
@Null
@Length(min = 0, max = 0)
@Documented
@Constraint(validatedBy = {})
@Target({ METHOD, FIELD, CONSTRUCTOR, PARAMETER })
@Retention(RUNTIME)
@ReportAsSingleViolation
public @interface Phone {
String message() default "手机号校验错误";
Class<?>[] groups() default {};
Class<? extends Payload>[] payload() default {};
}
——————————————————————————————————————————————————————————————————————————————————————————————————————————————————
// 定义身份证校验注解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
import javax.validation.Constraint;
import javax.validation.Payload;
//身份证校验注解
@Target({ ElementType.FIEL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Constraint(validatedBy = IdCardValidator.class) //校验的逻辑处理类
public @interface IDCard {
String message() default "身份证号校验错误";
Class<?>[] groups() default {};
Class<? extends Payload>[] payload() default {};
}
——————————————————————————————————————————————————————————————————————————————————————————————————————————————
// 身份证校验实现
import com.dccb.common.utils.IdCardUtil;
import javax.validation.ConstraintValidator;
import javax.validation.ConstraintValidatorContext;
//身份证规则校验
public class IdCardValidator implements ConstraintValidator<IDCard, String> {
// 初始化数据,如果有需要初始化的在此操作,没有则不需操作次函数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ialize(IDCard constraintAnnotation) {
}
// 逻辑代码,不符合返回false,否则返回true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Valid(String value, ConstraintValidatorContext context) {
return IdCardUtil.isValidatedAllIdcard(value);
}
}
————————————————————————————————————————————————————————————————————————————————————————————————————————————————————
//身份证校验工具类
import java.text.ParseException;
import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
import java.util.Calendar;
import java.util.Date;
public class IdCardUtil {
/**
* <pre>
* 省、直辖市代码表:
* 11 : 北京 12 : 天津 13 : 河北 14 : 山西 15 : 内蒙古
* 21 : 辽宁 22 : 吉林 23 : 黑龙江 31 : 上海 32 : 江苏
* 33 : 浙江 34 : 安徽 35 : 福建 36 : 江西 37 : 山东
* 41 : 河南 42 : 湖北 43 : 湖南 44 : 广东 45 : 广西 46 : 海南
* 50 : 重庆 51 : 四川 52 : 贵州 53 : 云南 54 : 西藏
* 61 : 陕西 62 : 甘肃 63 : 青海 64 : 宁夏 65 : 新疆
* 71 : 台湾
* 81 : 香港 82 : 澳门
* 91 : 国外
* </pre>
*/
private static String[] cityCode = {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31", "32", "33", "34", "35", "36", "37", "41", "42",
"43", "44", "45", "46", "50", "51", "52", "53", "54", "61", "62",
"63", "64", "65", "71", "81", "82", "91" };
/**
* 每位加权因子
*/
private static int[] power = { 7, 9, 10, 5, 8, 4, 2, 1, 6, 3, 7, 9, 10, 5, 8, 4, 2 };
/**
* 验证所有的身份证的合法性
*
* @param idcard
* 身份证
* @return 合法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ValidatedAllIdcard(String idcard) {
if (idcard == null || "".equals(idcard)) {
return false;
}
int s=15;
if (idcard.length() == s) {
return validate15IDCard(idcard);
}
int s1=18;
if(idcard.length()==s1) {
return validate18IdCard(idcard);
}
return false;
}
/**
* 判断18位身份证的合法性
* 身份号码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组成。
* 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
* 顺序码: 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 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 给女性。
* 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 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 4.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也有的说是个人信息码,一般是随计算机的随机产生,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校检码可以是0~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
* 第十八位数字(校验码)的计算方法为: 1.将前面的身份证号码17位数分别乘以不同的系数。从第一位到第十七位的系数分别为:7 9 10 5 8 4
* 2 1 6 3 7 9 10 5 8 4 2
* 2.将这17位数字和系数相乘的结果相加。
* 3.用加出来和除以11,看余数是多少
* 4.余数只可能有0 1 2 3 4 5 6 7 8 9 10这11个数字。其分别对应的最后一位身份证的号码为1 0 X 9 8 7 6 5 4 3 2。
* 5.通过上面得知如果余数是2,就会在身份证的第18位数字上出现罗马数字的Ⅹ。如果余数是10,身份证的最后一位号码就是2。
* @param idCard
* @retur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validate18IdCard(String idCard) {
if (idCard == null) {
return false;
}
// 非18位为假
int s=18;
if (idCard.length() != s) {
System.out.println("身份证位数不正确!");
return false;
}
// 获取前17位
String idCard17 = idCard.substring(0, 17);
// 前17位全部为数字
if (!isDigital(idCard17)) {
return false;
}
String provinceId = idCard.substring(0, 2);
// 校验省份
if (!checkProvinceid(provinceId)) {
return false;
}
// 校验出生日期
String birthday = idCard.substring(6, 14);
SimpleDateFormat sdf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try {
Date birthDate = sdf.parse(birthday);
String tmpDate = sdf.format(birthDate);
// 出生年月日不正确
if (!tmpDate.equals(birthday)) {
return false;
}
} catch (ParseException e1) {
return false;
}
// 获取第18位
String idcard18Code = idCard.substring(17, 18);
char[] c = idCard17.toCharArray();
int[] bit = converCharToInt(c);
int sum17 = 0;
sum17 = getPowerSum(bit);
// 将和值与11取模得到余数进行校验码判断
String checkCode = getCheckCodeBySum(sum17);
if (null == checkCode) {
return false;
}
// 将身份证的第18位与算出来的校码进行匹配,不相等就为假
if (!idcard18Code.equalsIgnoreCase(checkCode)) {
return false;
}
//正确
return true;
}
/**
* 校验15位身份证
*
* <pre>
* 只校验省份和出生年月日
* </pre>
*
* @param idcard
* @retur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validate15IDCard(String idcard) {
if (idcard == null) {
return false;
}
// 非15位为假
int s=15;
if (idcard.length() != s) {
return false;
}
// 15全部为数字
if (!isDigital(idcard)) {
return false;
}
String provinceid = idcard.substring(0, 2);
// 校验省份
if (!checkProvinceid(provinceid)) {
return false;
}
String birthday = idcard.substring(6, 12);
SimpleDateFormat sdf = new SimpleDateFormat("yyMMdd");
try {
Date birthDate = sdf.parse(birthday);
String tmpDate = sdf.format(birthDate);
// 身份证日期错误
if (!tmpDate.equals(birthday)) {
return false;
}
} catch (ParseException e1) {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
* 将15位的身份证转成18位身份证
*
* @param idcard
* @return
*/
public static String convertIdcarBy15bit(String idcard) {
if (idcard == null) {
return null;
}
// 非15位身份证
int s=15;
if (idcard.length() != s) {
return null;
}
// 15全部为数字
if (!isDigital(idcard)) {
return null;
}
String provinceid = idcard.substring(0, 2);
// 校验省份
if (!checkProvinceid(provinceid)) {
return null;
}
String birthday = idcard.substring(6, 12);
SimpleDateFormat sdf = new SimpleDateFormat("yyMMdd");
Date birthdate = null;
try {
birthdate = sdf.parse(birthday);
String tmpDate = sdf.format(birthdate);
// 身份证日期错误
if (!tmpDate.equals(birthday)) {
return null;
}
} catch (ParseException e1) {
return null;
}
Calendar cday = Calendar.getInstance();
cday.setTime(birthdate);
String year = String.valueOf(cday.get(Calendar.YEAR));
String idcard17 = idcard.substring(0, 6) + year + idcard.substring(8);
char c[] = idcard17.toCharArray();
String checkCode = "";
// 将字符数组转为整型数组
int bit[] = converCharToInt(c);
int sum17 = 0;
sum17 = getPowerSum(bit);
// 获取和值与11取模得到余数进行校验码
checkCode = getCheckCodeBySum(sum17);
// 获取不到校验位
if (null == checkCode) {
return null;
}
// 将前17位与第18位校验码拼接
idcard17 += checkCode;
return idcard17;
}
/**
* 校验省份
*
* @param provinceid
* @return 合法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private static boolean checkProvinceid(String provinceid) {
for (String id : cityCode) {
if (id.equals(provinceid)) {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
* 数字验证
*
* @param str
* @return
*/
private static boolean isDigital(String str) {
return str.matches("^[0-9]*$");
}
/**
* 将身份证的每位和对应位的加权因子相乘之后,再得到和值
*
* @param bit
* @return
*/
private static int getPowerSum(int[] bit) {
int sum = 0;
if (power.length != bit.length) {
return sum;
}
for (int i = 0; i < bit.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power.length; j++) {
if (i == j) {
sum = sum + bit[i] * power[j];
}
}
}
return sum;
}
/**
* 将和值与11取模得到余数进行校验码判断
* @param sum17
* @return 校验位
*/
private static String getCheckCodeBySum(int sum17) {
String checkCode = null;
switch (sum17 % 11) {
case 10:
checkCode = "2";
break;
case 9:
checkCode = "3";
break;
case 8:
checkCode = "4";
break;
case 7:
checkCode = "5";
break;
case 6:
checkCode = "6";
break;
case 5:
checkCode = "7";
break;
case 4:
checkCode = "8";
break;
case 3:
checkCode = "9";
break;
case 2:
checkCode = "x";
break;
case 1:
checkCode = "0";
break;
case 0:
checkCode = "1";
break;
default:
}
return checkCode;
}
/**
* 将字符数组转为整型数组
*
* @param c
* @return
* @throws NumberFormatException
*/
private static int[] converCharToInt(char[] c) throws NumberFormatException {
int[] a = new int[c.length];
int k = 0;
for (char temp : c) {
a[k++] = Integer.parseInt(String.valueOf(temp));
}
return 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idCard15 = "130321860311519";
String idCard18 = "210102198617083023";
String idCard="525089198703011627";
//自己身份证测试
System.out.println(isValidatedAllIdcard(idCard));
// 15位身份证
System.out.println(isValidatedAllIdcard(idCard15));
// 18位身份证
System.out.println(isValidatedAllIdcard(idCard18));
// 15位身份证转18位身份证
System.out.println(convertIdcarBy15bit(idCard15));
}
}
相关推荐
@Check(name = "手机号", mobile = true, required = false) String mobile, @Check(name = "身份证", idCard = true, required = false) String card) { return new Result(); } 说明: * @Check包含@...
@Pattern(regexp = "" ,message = "手机号格式不正确") private String userPhone; private String userAddress; @Pattern(regexp ="" ,message ="身份证号不正确") private String userCardCode; ...
和其他框架差异化特性 - 翻译组件 ... 内置常用验证规则:比如手机号验证,正则验证,ip,邮箱,长度,范围,数字,小数,中国车牌号,身份证,长度, url, 图书ISBN编号,文件后缀,文件大小 等
- **格式验证**:如电话号码、身份证号、日期等特定格式的输入,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匹配。 - **实时反馈**:通过AJAX技术,输入过程中即时反馈验证结果,提高用户体验。 2. **后端验证**: - **安全考虑**:...
拟阵约束下最大化子模函数的模型及其算法的一种熵聚类方法.pdf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在两级电力市场环境中,针对省间交易商的最优购电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了一个双层非线性优化模型,用于处理省内电力市场和省间电力交易的出清问题。该模型采用CVaR(条件风险价值)方法来评估和管理由新能源和负荷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通过KKT条件和对偶理论,将复杂的双层非线性问题转化为更易求解的线性单层问题。此外,还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展示了不同风险偏好设置对购电策略的影响。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运营以及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电力市场机制感兴趣的学者和技术专家。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电力市场运作机制及其风险控制手段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主要目标是为省间交易商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购电策略,以降低风险并提高经济效益。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介绍了理论模型的构建过程,还包括具体的数学公式推导和Python代码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强调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挑战,如数据精度等问题,并指出了未来改进的方向。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针对四机两区系统的风储联合调频技术。首先介绍了四机两区系统作为经典的电力系统模型,在风电渗透率增加的情况下,传统一次调频方式面临挑战。接着阐述了风储联合调频技术的应用,通过引入虚拟惯性控制和下垂控制策略,提高了系统的频率稳定性。文章展示了具体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包括系统参数设置、控制算法实现以及仿真加速方法。最终结果显示,在风电渗透率为25%的情况下,通过风储联合调频,系统频率特性得到显著提升,仿真时间缩短至5秒以内。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研究、仿真建模的技术人员,特别是关注风电接入电网稳定性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风储联合调频机制及其仿真实现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目标是掌握如何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高效的电力系统仿真,尤其是针对含有高比例风电接入的复杂场景。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具体参数配置和控制算法有助于读者快速搭建类似的仿真环境,并进行相关研究。同时强调了参考文献对于理论基础建立的重要性。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感控制技术,特别是高频方波注入与滑膜观测器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解释了高频方波注入法的工作原理,即通过向电机注入高频方波电压信号,利用电机的凸极效应获取转子位置信息。接着讨论了滑膜观测器的作用,它能够根据电机的电压和电流估计转速和位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两者结合可以提高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文中还提供了具体的Python、C语言和Matlab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实现这两种技术。此外,简要提及了正弦波注入的相关论文资料,强调了其在不同工况下的优势。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的研发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对永磁同步电机无感控制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减少传感器依赖、降低成本并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情况,如工业自动化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电机控制。目标是掌握高频方波注入与滑膜观测器结合的具体实现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高频方波注入和滑膜观测器的结合方式,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性能,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同时,附带提供的代码片段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一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MATLAB中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双扩展卡尔曼滤波(DEKF)在电池参数辨识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EKF的基本原理和代码实现,包括状态预测和更新步骤。接着讨论了DEKF的工作机制,即同时估计系统状态和参数,解决了参数和状态耦合估计的问题。文章还详细描述了电池参数辨识的具体应用场景,特别是针对电池管理系统中的荷电状态(SOC)估计。此外,提到了一些实用技巧,如雅可比矩阵的计算、参数初始值的选择、数据预处理方法等,并引用了几篇重要文献作为参考。 适合人群:从事电池管理系统开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状态估计和参数辨识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估计电池参数的实际项目,如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目标是提高电池管理系统的性能,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如数据处理、参数选择和模型优化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同时提醒读者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无电子凸轮功能情况下,利用三菱FX3U系列PLC和威纶通触摸屏实现分切机上下收放卷张力控制的方法。主要内容涵盖硬件连接、程序框架设计、张力检测与读取、PID控制逻辑以及触摸屏交互界面的设计。文中通过具体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初始化寄存器、读取张力传感器数据、计算张力偏差并实施PID控制,最终实现稳定的张力控制。此外,还讨论了卷径计算、速度同步控制等关键技术点,并提供了现场调试经验和优化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生产设备维护和技术支持的专业人士,尤其是熟悉PLC编程和触摸屏应用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分切机进行升级改造的企业,旨在提高分切机的张力控制精度,确保材料切割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本方案可以实现±3%的张力控制精度,满足基本生产需求。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详细的程序代码和硬件配置指南,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调试技巧和经验,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西门子S7-200和S7-300 PLC以及组态王软件的三泵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主要内容涵盖IO分配、接线图原理图、梯形图程序编写和组态画面设计四个方面。通过合理的硬件配置和精确的编程逻辑,确保系统能够在不同负载情况下保持稳定的供水压力,同时实现节能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标。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PLC编程和组态软件使用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稳定供水的各种场合,如住宅小区、工厂等。目标是通过优化控制系统,提升供水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实例代码和调试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该项目。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教训,有助于避免常见的错误和陷阱。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相三线制静止无功发生器(SVG/STATCOM)在Simulink中的仿真模型设计与实现。主要内容涵盖ip-iq检测法用于无功功率检测、dq坐标系下的电流解耦控制、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SVPWM调制技术的应用以及具体的仿真参数设置。文中不仅提供了理论背景,还展示了具体的Matlab代码片段,帮助读者理解各个控制环节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实际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强调了参数调整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专业人士,特别是对SVG/STATCOM仿真感兴趣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SVG/STATCOM工作原理并掌握其仿真方法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目标是在实践中能够正确搭建和优化SVG/STATCOM的仿真模型,提高无功补偿的效果。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丰富的实例代码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文中提及的一些经验和注意事项来源于实际项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基于SIMULINK的风力机发电效率建模探究.pdf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将CarSim的动力学模型与Simulink的智能算法相结合,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实现车辆的智能超车换道。主要内容包括MPC控制器的设计、路径规划算法、联合仿真的配置要点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技术细节,如权重矩阵设置、路径跟踪目标函数、安全超车条件判断等。此外,还强调了仿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参数配置,如仿真步长、插值设置等,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驾驶研究的技术人员、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对联合仿真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自动驾驶车辆行为模拟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旨在提高超车换道的安全性和效率,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验证。 其他说明:随包提供的案例文件已调好所有参数,可以直接导入并运行,帮助用户快速上手。文中提到的具体参数和配置方法对于初学者非常友好,能够显著降低入门门槛。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MATLAB进行信号与系统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首先讲解了常见信号(如方波、sinc函数、正弦波等)的生成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强调了时间轴设置和参数调整的重要性。接着探讨了卷积积分的两种实现方式——符号运算和数值积分,指出了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并特别提醒了数值卷积时的时间轴重构和步长修正问题。随后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频域分析的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的符号计算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并给出了具体的代码实例和常见错误提示。最后阐述了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变换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Z变换将差分方程转化为传递函数以及如何绘制零极点图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适合人群:正在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学生,尤其是需要完成相关实验任务的人群;对MATLAB有一定基础,希望通过实践加深对该领域理解的学习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学生掌握MATLAB环境下信号生成、卷积积分、频域分析和Z变换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常见的编程陷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小技巧,如如何正确保存实验结果图、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实验报告等。同时,作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贯穿全文,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KUKA机器人相关文档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技术,特别是针对低速和中高速的不同控制策略。低速阶段采用I/F控制,通过固定电流幅值和斜坡加速的方式启动电机,确保平稳启动。中高速阶段则引入滑模观测器进行反电动势估算,从而精确控制电机转速。文中还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平滑切换逻辑,强调了参数选择和调试技巧的重要性。此外,提供了具体的伪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这一控制方案。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的研发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降低成本并提高可靠性的应用场景,如家用电器、工业自动化设备等。主要目标是掌握无传感器PMSM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优化方法。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实际案例和测试数据有助于加深理解,同时提醒开发者注意硬件参数准确性以及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智能家居与物联网培训材料.ppt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Matlab解决车辆路径规划问题的四种经典算法:TSP(旅行商问题)、CVRP(带容量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CDVRP(带容量和距离双重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和VRPTW(带时间窗约束的车辆路径问题)。针对每个问题,文中提供了具体的算法实现思路和关键代码片段,如遗传算法用于TSP的基础求解,贪心算法和遗传算法结合用于CVRP的路径分割,以及带有惩罚函数的时间窗约束处理方法。此外,还讨论了性能优化技巧,如矩阵运算替代循环、锦标赛选择、2-opt局部优化等。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编程基础,尤其是对物流调度、路径规划感兴趣的开发者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物流配送系统的路径优化,旨在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外卖配送、快递运输等。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如何利用Matlab实现高效的路径规划算法,解决实际业务中的复杂约束条件。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如参数设置、数据预处理、异常检测等。建议读者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同的算法组合和优化策略,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
软考网络工程师2010-2014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全国计算机软考 适合软考中级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