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板和员工的故事
有一天, 老板郭台铭去工厂视察,有员工大声问他:
为什么累死的是我,受益的却是你?
郭台铭回答,我们之间有三个区别:
第一,在于创业与就业。
我创建公司,赌上了全部家当,而你寄份履历就来上班,不开心随时走人。
第二,在于选择与被选择。
我不断创新,而你只是选择做份内的工作。
第三,在于责任的轻和重。
我每天都在思考公司如何发展,而你只要想什么时候能休息,加班有没有补助。
归根结底,郭台铭和那位员工的区别,在于郭台铭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看未来发展的,而员工是站在个人的角度,看眼前利益的。二者的区别,就是战略思维方式的区别。
员工和老板的差距不只是能力,还有战略思维
这里有两个维度:个人的角色和个人的作用。
就角色来讲,一个人可能即使不工作,也会在家庭承担角色。
就作用来说,一个人可能是从属角色,也可能是主导角色。
普通员工就是在单位处在从属角色,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是“朝九晚五,听话,出活儿”。
像郭台铭一样的企业家在单位处在主导角色,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是要能够“知时局,见终局,揽全局,应变局”的战略思维。
一个人无论在单位是什么位置,在家里都可能是从属地位,也可能是主导地位。
一个人承担的责任决定着TA的收益。同时,一个人是否有战略思维,决定着他能承担多大的责任。
二、每个人都需要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帮你“站得高,看得远”的思维方式。
站得高,你才会有全局观。郭台铭看的是公司的全局,员工看的是自己工作的局部。能看到全局,才能把局部做得更好。
看得远,你才会有终局观。郭台铭创业时看的是制造业的未来,员工看的是自己岗位的现在。能看到终局,才能应对变化。
你可能不是企业家,但你很可能要工作。即使你不工作,也得过好这一生。
人生也需要战略,每个人都应该能“站得高,看得远”。
站得高,你就能理清这一生大体上有多少维度,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需要做好哪些事情。看得远,你就能识别人生的路径,一步一步走好脚下的路。
员工和老板的差距不只是能力,还有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 = 格局 × 视野
所谓格局,就是既要能看到局部,也要能看到总体。所谓视野,就是既要能看到现在,也要能看到未来。
每个人,每个企业,都需要有“知时局,揽全局,见终局,应变局”的战略思维。
所谓“知时局”,就是要能够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所谓“揽全局”,就是要有站在月球看地球的高度。
所谓“见终局”,就是要有站在未来看现在的智慧。
所谓“应变局”,就是要能知机识变,处变不惊。
只有能够揽全局,才能更好地知时局,只有能够见终局,才能更好地应变局。
三、一个“简单”公式,帮你理解“复杂”
“复杂”是最近几年商业界很流行的一个概念。你经常听到的“失控”、“爆裂”、“黑天鹅”、“反脆弱”等这些词儿,都和“复杂”有关。
人们虽然经常把“复杂”挂在嘴边,但在日常生活中,到底什么是“复杂”,之前没有人说得清楚。
《共演战略》中用一个简单公式解释什么是复杂:
复杂 = 不确定性 × 不连续性。
先来看看什么是“不确定性”。
你应该知道蝴蝶效应,蝴蝶效应说的是: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的一场龙卷风。
用一句话总结不确定性,就是在一些复杂系统里,即使初始位置和变化方向有极其微小的不确定,也会导致对其长期预测产生巨大的误差。
员工和老板的差距不只是能力,还有战略思维
再来说说什么是“不连续性”。
如果天气预报说气温将从20度上升到30度,你的理解应该是,在这个气温上升的过程中,气温将在某个时刻到达26度、26.9度、26.99度、26.999度,等等……
总之,一切在20度到30度之间的值,只要能写出来,在某个时刻就会出现。这个想法背后就是连续性的假设,这也是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但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1900年已经发现,自然界能量的传输,一次至少要传输一个确定的量,可以是这个量的整数倍,但不可能是这个量的1/2,更不可能无限地细分下去。
换句话说,我们想当然的连续性在科学上是不成立的。
员工和老板的差距不只是能力,还有战略思维
现实世界之所以“复杂”,一方面是因为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时点,有很多可能性。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未来发展路径的不连续性,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路径而言,很多是走不通的。
你可以把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分为“高”和“低”两种情况,把未来发展路径的不连续性也分为“高”和“低”两种情况。
这样,你就可以在一个四象限的框架里分析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了。
员工和老板的差距不只是能力,还有战略思维
四种基本战略模型
① 当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和未来发展路径的不连续性都低的时候,企业的发展就好比是一条笔直的实线,方向上确定,路径上连续。
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采用计划式战略。
② 当未来发展方向不确定性低,但发展路径不连续性高的时候,企业的发展就好比是一条两端方向确定的线,但线的两个端点之间并不连续,有间断,有曲折。
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采用愿景式战略,换句话说,是咬定目标不松口。
③ 当未来发展方向不确定性高,而发展路径不连续性低的时候,企业的发展就好比是一个分叉的树枝,不同的分叉指向不同的方向。
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和环境充分互动,根据环境不断调整战略方向,这种战略叫涌现式战略。
④ 未来发展方向不确定性和发展路径不连续性都高,这种状态就好像一个中间有很多陷阱的迷宫。走出迷宫的方向不确定,需要一点点摸索。走出迷宫的路上又遍布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深陷其中。
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采用适应式战略,不断调整方向和路径。
从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和未来发展路径的不连续性这两个维度理解复杂的商业,你可以把企业分成创业、成长、成熟和转型四个阶段。
在这四个阶段里,一家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是不一样的,各阶段的企业战略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类似的,“复杂=不确定性×不连续性”这个公式,也能帮你理解复杂的人生。
你可以把人生看作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里,一个人面对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是不一样的,各阶段的人生策略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员工和老板的差距不只是能力,还有战略思维
如果你曾感叹,“听说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肯定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学习战略思维。
对战略思维有了概念之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共演战略。
四、共演战略的框架
共演战略理论框架由三个部分组成: 共演战略四要素、共演战略四阶段和共演战略四路径。
共演战略四要素包括用户、产品、组织、市场四要素;
共演战略四阶段包括:
精益创业阶段(从0到1);
专益成长阶段(从1到N);
增益扩张阶段(从N到N+);
升益转型阶段(从N+到Z)。
共演战略四路径包括用户战略路径、产品战略路径、组织战略路径和市场战略路径。
五、共演战略四要素
《共演战略》从战略的本质出发,然后一层层构建战略思维模型。
战略本质上是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对象无非是“人和事”,企业管理的边界无非是“内和外”。
管理内部和外部的人和事,就是战略的本质。
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外部的人”是用户,最重要的“内部的人”是组织,最重要的“内部的事”是产品,最重要的“外部的事”是市场。
这样,分析企业战略就有了用户、组织、产品和市场这四个战略的基本要素,简称“战略四要素”。
员工和老板的差距不只是能力,还有战略思维
我们看一下罗辑思维的例子。用户、产品、组织、市场四要素构成了罗辑思维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
罗辑思维的基本战略逻辑是:
聚焦粉丝中的重度用户和付费用户对优质内容和节省时间的强需求(用户);
针对这用户需求推出“罗辑思维”公众号和“得到”平台两大业务(产品);
依靠罗振宇的创作能力、脱不花的管理能力和快刀青衣的产品能力建立起支持产品运营和用户服务的组织架构(组织);
逐步获得资本市场的和内容创作大咖的认可,从而在内容创业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市场)。
从中可以了解到,共演战略四要素共同构成一个涵盖企业主要战略要素,并且能够分解形成落地执行工具的指标系统。
员工和老板的差距不只是能力,还有战略思维
共演战略四要素构成企业大厦的四个支柱,而由这四个要素分解而成的要点和指标,是构成这些支柱的钢筋和混凝土。
六、共演战略的四阶段
曾鸣、龚焱和吴军三位在谈到企业发展战略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战略发展阶段的概念,针对不同发展阶段讨论企业战略的特点和重点,这种关注企业发展阶段的做法来自于他们对于企业实践的切身经验和观察。
共演战略四阶段是指企业战略通常经历由四个阶段组成的发展过程。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扩张阶段、转型阶段。共演战略四阶段反映了企业战略的“动态性”特征。
以罗辑思维为例。
最开始,罗辑思维抓住了内容平台爆发的机遇和平台对专业内容的强需求,在优酷、喜马拉雅、微信平台上分别推出了视频、音频和60秒语音等内容,为用户创造了价值(创业阶段);
紧接着,罗辑思维针对粉丝用户群体不断推出会员、电商(书籍、月饼等)等服务,扩大用户群体,完成了用户数量的增长(成长阶段);
接下来,罗辑思维推出了“得到”平台,吸引内容创作大咖加盟,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音频内容和精炼阅读内容,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扩张阶段);
2017年初,罗辑思维发布了“致所有在校的大学生:我们在找你的老师”公开信,希望从大学校园里找到最优秀的教师,将他们的知识通过罗辑思维传递给更多听众,从而使罗辑思维成为中国最好的知识服务商(转型阶段)。
从发出公开信,到2017年6月底,罗辑思维相继推出了由国内知名大学教授主讲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课程。
相关推荐
【知识点详解】 1. **员工思维模式塑造**:企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思维方式。...通过系统性的变革策略和工具,企业可以引导员工转变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战略思维与战略决策】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尤其在财务管理领域,良好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能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讲主要探讨了两个关键概念:战略思维和战略决策。 **战略思维**...
通过这个框架,华为能够从公司层面到各个业务单元和职能体系,统一使用战略语言和思维方式,确保战略的一致性和执行的效率。 在BLM模型中,战略解决的核心问题包括: 1. **业绩差距**:这是企业自身业绩与设定目标...
6. **组织架构重组**:有时,为了适应新的战略和思维模式,可能需要调整组织结构,如宏碁在2000年的案例,将品牌业务与代工业务分开,以简化运营并专注于核心竞争力。 7.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系统必须与企业...
杨国安教授的观点强调了员工的思维模式、能力和治理方式对于组织能力的影响。 首先,能力模型帮助公司明确所需的人才类型。这涉及对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识别。专业能力涵盖与具体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直接...
战略思维能力是指对现状和未来之间差距的深刻理解和填补方法。它要求管理者具备远见,能够预见未来并规划实现愿景的路径。战略思维不仅仅是关于短期的盈利,更关注长期的企业发展和持续竞争优势的建立。 战略主持...
专业能力通常是指与具体工作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核心能力则是指那些支持公司战略的关键素质,如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态度等。例如,家具行业的企业可能需要员工具备设计创新、工艺技术...
《员工胜任能力体系建设》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员工的能力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保持一致,以提升整体组织效能。胜任能力体系是通过对员工所需能力的明确、评估和发展,来驱动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
【战略新思维】是关于企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制定有效战略,以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王昶博士提出的战略新思维主要包括四个核心部分:战略定位、盈利模式设计、管理控制以及对战略形势的深入理解。 ...
5. **重塑员工思维模式的流程**:这涉及厘定理想文化、审核现存文化、制定文化变革战略,以及实施新的战略和组织能力所需的思考模式和行为。例如,可以通过"打中红心"的方法明确阐述和界定价值观,以确保员工理解和...
《员工福利系列模板-素质能力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文档的核心内容是探讨如何通过素质能力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来解决员工与岗位素质能力要求之间的差距问题,从而提升员工的胜任能力和培训效率。这个模型是基于素质能力...
例如,一线员工的培训可能涵盖基础业务知识、沟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等,而管理层则可能侧重于团队领导、决策制定和战略思维。通过分层次、分专业的课程体系,员工可以从初级逐步晋升至高级,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
员工能力模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帮助企业明确对员工的期望,识别和衡量员工的关键能力,从而确保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能力模型不仅涉及技术技能,还涵盖诸如领导力、创新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战略思维包括理解企业战略的本质,即寻求持久竞争优势,通过一系列手段填补愿景与现状之间的差距,选择和创造企业未来的生存空间,并与外界机构和资源提供者建立互动关系。 战略主持能力则体现在选择重点和建立竞争...
【战略新思维】是关于企业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制定和执行有效战略的重要概念。在当前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和谐社会构建、微利时代的应对、新经济的崛起、新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社会...
战略思维强调敬畏客户,关注消费者价值,尊重行业发展规律,以及重视教师的成长和学校整体执行能力的提升。具有战略思维的人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出实现目标的系统性计划,这使得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
在建立员工能力的过程中,企业需关注几个核心方面,以确保技术团队的高效运作和组织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明确所需的人才类型。这包括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与具体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直接影响...
《大象和鼹鼠——老板和员工的职场博弈》这本书通过比喻大象和鼹鼠,揭示了职场中的种种博弈和潜规则。书中的鼹鼠莫尔,象征着职场新人,他在大象公司经历了从求职到创业的过程,反映了员工与老板之间的互动与成长。...
6. 能力提升:企业应识别现有能力与战略需求之间的差距,通过内建和外购的方式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同时简化流程、整合IT系统,优化组织设计,以提高效率。 7. 组织能力诊断:通过分析现状,明确变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