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的反射机制是使其具有动态特性的非常关键的一种机制,也是在JavaBean 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特性。
运用JavaBean 的最常见的问题是:根据指定的类名,类字段名和所对应的数据,得到该类的实例.
Reflection 是 Java 程序开发语言的特征之一,它允许运行中的 Java 程序对自身进行检查,或者说"自审",并能直接操作程序的内部属性。例如,使用它能获得 Java 类中各成员的名称并显示出来。
Java 的这一能力在实际应用中也许用得不是很多,但是在其它的程序设计语言中根本就不存在这一特性。例如,Pascal、C 或者 C++ 中就没有办法在程序中获得函数定义相关的信息。
JavaBean 是 reflection 的实际应用之一,它能让一些工具可视化的操作软件组件。这些工具通过 reflection 动态的载入并取得 Java 组件(类) 的属性。
1. 一个简单的例子
考虑下面这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看看 reflection 是如何工作的。
import java.lang.reflect.*;
public class DumpMethod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Class c = Class.forName(args[0]);
Method m[] = c.getDeclaredMethods();
for (int i = 0; i<m.length;i++){
System.out.println(m[i].toString());
}
} catch (Throwable e) {
System.err.println(e);
}
}
}
按如下语句执行:
java DumpMethods java.util.Stack
它的结果输出为:
public java.lang.Object java.util.Stack.push(java.lang.Object)
public synchronized java.lang.Object java.util.Stack.pop()
public synchronized java.lang.Object java.util.Stack.peek()
public boolean java.util.Stack.empty()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java.util.Stack.search(java.lang.Object)
这样就列出了java.util.Stack 类的各方法名以及它们的限制符和返回类型。
这个程序使用 Class.forName 载入指定的类,然后调用 getDeclaredMethods 来获取这个类中定义了的方法列表。java.lang.reflect.Methods 是用来描述某个类中单个方法的一个类。
2.开始使用 Reflection
用于 reflection 的类,如 Method,可以在 java.lang.relfect 包中找到。使用这些类的时候必须要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获得你想操作的类的 java.lang.Class 对象。在运行中的 Java 程序中,用 java.lang.Class 类来描述类和接口等。
下面就是获得一个 Class 对象的方法之一:
Class c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这条语句得到一个 String 类的类对象。还有另一种方法,如下面的语句:
Class c = int.class;
或者
Class c = Integer.TYPE;
它们可获得基本类型的类信息。其中后一种方法中访问的是基本类型的封装类 (如 Integer) 中预先定义好的 TYPE 字段。
第二步是调用诸如 getDeclaredMethods 的方法,以取得该类中定义的所有方法的列表。
一旦取得这个信息,就可以进行第三步了——使用 reflection API 来操作这些信息,如下面这段代码:
Class c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Method m[] = c.getDeclaredMethods();
System.out.println(m[0].toString());
它将以文本方式打印出 String 中定义的第一个方法的原型。
在下面的例子中,这三个步骤将为使用 reflection 处理特殊应用程序提供例证。
模拟 instanceof 操作符
得到类信息之后,通常下一个步骤就是解决关于 Class 对象的一些基本的问题。例如,Class.isInstance 方法可以用于模拟 instanceof 操作符:
class A {
}
public class instance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Class cls = Class.forName("A");
boolean b1 = cls.isInstance(new Integer(37));
System.out.println(b1);
boolean b2 = cls.isInstance(new A());
System.out.println(b2);
} catch (Throwable e) {
System.err.println(e);
}
}
}
在这个例子中创建了一个 A 类的 Class 对象,然后检查一些对象是否是 A 的实例。Integer(37) 不是,但 new A() 是。
3.找出类的方法
找出一个类中定义了些什么方法,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也非常基础的 reflection 用法。下面的代码就实现了这一用法:
import java.lang.reflect.*;
public class Method1 {
private int f1(Object p, int x) throws NullPointerException {
if (p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return x;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Class cls = Class.forName("Method1″);
Method methlist[] = cls.getDeclaredMethods();
for (int i = 0; i<methlist.length;i++){
Method m = methlist[i];
System.out.println("name = " + m.getName());
System.out.println("decl class = " + m.getDeclaringClass());
Class pvec[] = m.getParameterTypes();
for (int j = 0; j<pvec.length;j++){
System.out.println("param #" + j + " " + pvec[j]);
}
Class evec[] = m.getExceptionTypes();
for (int j = 0; j <evec.length;i++){
System.out.println("exc #" + j + ":" + evec[j]);
System.out.println("return type = " + m.getReturnType());
};
System.out.println("—–");
}
}
} catch (Throwable e) {
System.err.println(e);
}
}
}
这个程序首先取得 method1 类的描述,然后调用 getDeclaredMethods 来获取一系列的 Method 对象,它们分别描述了定义在类中的每一个方法,包括 public 方法、protected 方法、package 方法和 private 方法等。如果你在程序中使用 getMethods 来代替 getDeclaredMethods,你还能获得继承来的各个方法的信息。
取得了 Method 对象列表之后,要显示这些方法的参数类型、异常类型和返回值类型等就不难了。这些类型是基本类型还是类类型,都可以由描述类的对象按顺序给出。
输出的结果如下:
name = f1
decl class = class Method1
param #0 class java.lang.Object
param #1 int
exc #0 class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
return type = int
—–
name = main
decl class = class Method1
param #0 class [Ljava.lang.String;
return type = void
—–
4.获取构造器信息
获取类构造器的用法与上述获取方法的用法类似,如:
import java.lang.reflect.*;
public class Constructor1 {
public Constructor1() {
}
protected constructor1(int i, double d)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Class cls = Class.forName("Constructor1″);
Constructor ctorlist[] = cls.getDeclaredConstructors();
for (int i = 0; i<ctorlist.length;i++){
Constructor ct = ctorlist[i];
System.out.println("name = " + ct.getName());
System.out.println("decl class = " + ct.getDeclaringClass());
Class pvec[] = ct.getParameterTypes();
for (int j = 0; j.pvec.length;j++){
System.out.println("param #" + j + " " + pvec[j]);
}
Class evec[] = ct.getExceptionTypes();
for (int j = 0; j<evec.lenght;j++){
System.out.println("exc #" + j + " " + evec[j]);
}
System.out.println("—–");
}
} catch (Throwable e) {
System.err.println(e);
}
}
}
这个例子中没能获得返回类型的相关信息,那是因为构造器没有返回类型。
这个程序运行的结果是:
name = Constructor1
decl class = class Constructor1
—–
name = Constructor1
decl class = class Constructor1
param #0 int
param #1 double
—–
5.获取类的字段(域)
找出一个类中定义了哪些数据字段也是可能的,下面的代码就在干这个事情:
import java.lang.reflect.*;
public class Field1 {
private double d;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i = 37;
String s = "testing";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Class cls = Class.forName("Field1");
Field fieldlist[] = cls.getDeclaredFields();
for (int i = 0; i<fieldlist.length;i++){
Field fld = fieldlist[i];
System.out.println("name = " + fld.getName());
System.out.println("decl class = " + fld.getDeclaringClass());
System.out.println("type = " + fld.getType());
int mod = fld.getModifiers();
System.out.println("modifiers = " + Modifier.toString(mod));
System.out.println("—–");
}
} catch (Throwable e) {
System.err.println(e);
}
}
}
这个例子和前面那个例子非常相似。例中使用了一个新东西 Modifier,它也是一个 reflection 类,用来描述字段成员的修饰语,如"private int"。这些修饰语自身由整数描述,而且使用 Modifier.toString 来返回以"官方"顺序排列的字符串描述 (如"static"在"final"之前)。这个程序的输出是:
name = d
decl class = class Field1
type = double
modifiers = private
—–
name = i
decl class = class Field1
type = int
modifiers = public static final
—–
name = s
decl class = class field1
type = class java.lang.String
modifiers =
—–
和获取方法的情况一下,获取字段的时候也可以只取得在当前类中申明了的字段信息 (getDeclaredFields),或者也可以取得父类中定义的字段 (getFields) 。
6.根据方法的名称来执行方法
文本到这里,所举的例子无一例外都与如何获取类的信息有关。我们也可以用 reflection 来做一些其它的事情,比如执行一个指定了名称的方法。下面的示例演示了这一操作:
import java.lang.reflect.*;
public class Method2 {
public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Class cls = Class.forName("Method2");
Class partypes[] = new Class[2];
partypes[0] = Integer.TYPE;
partypes[1] = Integer.TYPE;
Method meth = cls.getMethod("add", partypes);
method2 methobj = new method2();
Object arglist[] = new Object[2];
arglist[0] = new Integer(37);
arglist[1] = new Integer(47);
Object retobj = meth.invoke(methobj, arglist);
Integer retval = (Integer) retobj;
System.out.println(retval.intvalue());
} catch (Throwable e) {
System.err.println(e);
}
}
}
假如一个程序在执行的某处的时候才知道需要执行某个方法,这个方法的名称是在程序的运行过程中指定的 (例如,JavaBean 开发环境中就会做这样的事),那么上面的程序演示了如何做到。
上例中,getMethod 用于查找一个具有两个整型参数且名为 add 的方法。找到该方法并创建了相应的 Method 对象之后,在正确的对象实例中执行它。执行该方法的时候,需要提供一个参数列表,这在上例中是分别包装了整数 37 和 47 的两个 Integer 对象。执行方法的返回的同样是一个 Integer 对象,它封装了返回值 84。
7.创建新的对象
对于构造器,则不能像执行方法那样进行,因为执行一个构造器就意味着创建了一个新的对象 (准确的说,创建一个对象的过程包括分配内存和构造对象)。所以,与上例最相似的例子如下:
import java.lang.reflect.*;
public class Constructor2 {
public Constructor2() {
}
public Constructor2(int a, int b) {
System.out.println("a = " + a + " b = " + b);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Class cls = Class.forName("Constructor2");
Class partypes[] = new Class[2];
partypes[0] = Integer.TYPE;
partypes[1] = Integer.TYPE;
Constructor ct = cls.getConstructor(partypes);
Object arglist[] = new Object[2];
arglist[0] = new Integer(37);
arglist[1] = new Integer(47);
Object retobj = ct.newInstance(arglist);
} catch (Throwable e) {
System.err.println(e);
}
}
}
根据指定的参数类型找到相应的构造函数并执行它,以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实例。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在程序运行时动态地创建对象,而不是在编译的时候创建对象,这一点非常有价值。
8.改变字段(域)的值
reflection 的还有一个用处就是改变对象数据字段的值。reflection 可以从正在运行的程序中根据名称找到对象的字段并改变它,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import java.lang.reflect.*;
public class Field2 {
public double 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Class cls = Class.forName("Field2");
Field fld = cls.getField("d");
field2 f2obj = new field2();
System.out.println("d = " + f2obj.d);
fld.setDouble(f2obj, 12.34);
System.out.println("d = " + f2obj.d);
} catch (Throwable e) {
System.err.println(e);
}
}
}
这个例子中,字段 d 的值被变为了 12.34。
9.使用数组
本文介绍的 reflection 的最后一种用法是创建的操作数组。数组在 Java 语言中是一种特殊的类类型,一个数组的引用可以赋给 Object 引用。观察下面的例子看看数组是怎么工作的:
import java.lang.reflect.*;
public class Array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Class cls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Object arr = Array.newInstance(cls, 10);
Array.set(arr, 5, "this is a test");
String s = (String) Array.get(arr, 5);
System.out.println(s);
} catch (Throwable e) {
System.err.println(e);
}
}
}
例中创建了 10 个单位长度的 String 数组,为第 5 个位置的字符串赋了值,最后将这个字符串从数组中取得并打印了出来。
下面这段代码提供了一个更复杂的例子:
import java.lang.reflect.*;
public class Array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dims[] = new int[]{5, 10, 15};
Object arr = Array.newInstance(Integer.TYPE, dims);
Object arrobj = Array.get(arr, 3);
Class cls = arrobj.getClass().getComponentType();
System.out.println(cls);
arrobj = Array.get(arrobj, 5);
Array.setInt(arrobj, 10, 37);
int arrcast[][][] = (int[][][]) arr;
System.out.println(arrcast[3][5][10]);
}
}
例中创建了一个 5 x 10 x 15 的整型数组,并为处于 [3][5][10] 的元素赋了值为 37。注意,多维数组实际上就是数组的数组,例如,第一个 Array.get 之后,arrobj 是一个 10 x 15 的数组。进而取得其中的一个元素,即长度为 15 的数组,并使用 Array.setInt 为它的第 10 个元素赋值。
注意创建数组时的类型是动态的,在编译时并不知道其类型。
Visitor模式的常用之处在于,它将对象集合的结构和对集合所执行的操作分离开来。例如,它可以将一个编译器中的分析逻辑和代码生成逻辑分离开来。有了这样的分离,想使用不同的代码生成器就会很容易。更大的好处还有,其它一些公用程序,如lint,可以在使用分析逻辑的同时免受代码生成逻辑之累。不幸的是,向集合中增加新的对象往往需要修改已经写好的Visitor类。本文提出了一种在Java中实现Visitor模式的更灵活的方法:使用Reflection(反射)。
集合(Collection)普遍应用于面向对象编程中,但它也经常引发一些和代码有关的疑问。例如,"如果一个集合存在不同的对象,该如何对它执行操作?"
一种方法是,对集合中的每个元素进行迭代,然后基于所在的类,对每个元素分别执行对应的操作。这会很难办,特别是,如果你不知道集合中有什么类型的对象。例如,假设想打印集合中的元素,你可以写出如下的一个方法(method):
public void messyPrintCollection(Collection collection) {
Iterator iterator = collection.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toString())
}
这看起来够简单的了。它只不过调用了Object.toString()方法,然后打印出对象,对吗?但如果有一组哈希表怎么办?事情就会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你必须检查从集合中返回的对象的类型:
public void messyPrintCollection(Collection collection) {
Iterator iterator = collection.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Object o = iterator.next();
if (o instanceof Collection)
messyPrintCollection((Collection)o);
else
System.out.println(o.toString());
}
}
不错,现在已经解决了嵌套集合的问题,但它需要对象返回String,如果有其它不返回String的对象存在怎么办?如果想在String对象前后添加引号以及在Float后添加f又该怎么办?代码还是越来越复杂:
public void messyPrintCollection(Collection collection) {
Iterator iterator = collection.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Object o = iterator.next();
if (o instanceof Collection)
messyPrintCollection((Collection)o);
else if (o instanceof String)
System.out.println("""+o.toString()+""");
else if (o instanceof Float)
System.out.println(o.toString()+"f");
else
System.out.println(o.toString());
}
}
可以看到,事情的复杂度会急剧增长。你当然不想让一段代码到处充斥着if-else语句!那怎么避免呢?Visitor模式可以帮你。
要实现Visitor模式,得为访问者建立一个Visitor接口,还要为被访问的集合建立一个Visitable接口。然后,让具体类实现Visitor和Visitable接口。这两个接口如下所示:
public interface Visitor
{
public void visitCollection(Collection collection);
public void visitString(String string);
public void visitFloat(Float float);
}
public interface Visitable
{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对于具体的String,可能是这样:
public class VisitableString implements Visitable
{
private String value;
public VisitableString(String string) {
value = string;
}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visitor.visitString(this);
}
}
在accept方法中,对this类型调用正确的visitor方法:
visitor.visitString(this)
这样,就可以如下实现具体的Visitor:
public class PrintVisitor implements Visitor
{
public void visitCollection(Collection collection) {
Iterator iterator = collection.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Object o = iterator.next();
if (o instanceof Visitable)
((Visitable)o).accept(this);
}
public void visitString(String string) {
System.out.println("""+string+""");
}
public void visitFloat(Float float) {
System.out.println(float.toString()+"f");
}
}
实现VisitableFloat和VisitableCollection类的时候,它们也是各自调用合适的Visitor方法,所得到的效果和前面那个用了if-else的messyPrintCollection方法一样,但这里的手法更干净。在visitCollection()中,调用的是Visitable.accept(this),然后这个调用又返回去调用一个合适的Visitor方法。这被称做 "双分派";即,Visitor先调用了Visitable类中的方法,这个方法又回调到Visitor类中。
虽然通过实现visitor消除了if-else语句,却也增加了很多额外的代码。最初的String和Float对象都要用实现了Visitable接口的对象进行包装。这有点讨厌,但一般说来不是问题,因为你可以让经常被访问的集合只包含那些实现了Visitable接口的对象。
但似乎这还是额外的工作。更糟糕的是,当增加一个新的Visitable类型如VisitableInteger时,会发生什么呢?这是Visitor模式的一个重大缺陷。如果想增加一个新的Visitable对象,就必须修改Visitor接口,然后对每一个Visitor实现类中的相应的方法一一实现。你可以用一个带缺省空操作的Visitor抽象基类来代替接口。那就很象Java GUI中的Adapter类。那个方法的问题在于,它需要占用单继承;而你往往想保留单继承,让它用于其它什么东西,比如继承StringWriter。那个方法还有限制,它只能够成功访问Visitable对象。
幸运的是,Java可以让Visitor模式更灵活,使得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增加Visitable对象。怎么做?答案是,使用Reflection。比如,可以设计这样一个ReflectiveVisitor接口,它只需要一个方法:
public interface ReflectiveVisitor {
public void visit(Object o);
}
就这样,很简单。至于Visitable,还是和前面一样,我过一会儿再说。现在先用Reflection来实现PrintVisitor:
public class PrintVisitor implements ReflectiveVisitor {
public void visitCollection(Collection collection)
{ ... same as above ... }
public void visitString(String string)
{ ... same as above ... }
public void visitFloat(Float float)
{ ... same as above ... }
public void default(Object o)
{
System.out.println(o.toString());
}
public void visit(Object o) {
// Class.getName() returns package information as well.
// This strips off the package information giving us
// just the class name
String methodName = o.getClass().getName();
methodName = "visit"+
methodName.substring(methodName.lastIndexOf(".")+1);
// Now we try to invoke the method visit
try {
// Get the method visitFoo(Foo foo)
Method m = getClass().getMethod(methodName,
new Class[] { o.getClass() });
// Try to invoke visitFoo(Foo foo)
m.invoke(this, new Object[] { o });
} catch (NoSuchMethodException e) {
// No method, so do the default implementation
default(o);
}
}
}
现在不需要Visitable包装类。仅仅只是调用visit(),请求就会分发到正确的方法上。很不错的一点是,只要认为适合,visit()就可以分发。这并非必须使用reflection--它可以使用其它完全不同的机制。
新的PrintVisitor中,有针对Collection,String和Float而写的方法,但然后它又在catch语句中捕捉所有未处理的类型。你要扩展visit()方法,使得它也能够处理所有的父类。首先,得增加一个新方法,称为getMethod(Class c),它返回的是要调用的方法;为了找到这个相匹配的方法,先在类c的所有父类中寻找,然后在类c的所有接口中寻找。
protected Method getMethod(Class c) {
Class newc = c;
Method m = null;
// Try the superclasses
while (m == null && newc != Object.class) {
String method = newc.getName();
method = "visit" + method.substring(method.lastIndexOf(".") + 1);
try {
m = getClass().getMethod(method, new Class[] {newc});
} catch (NoSuchMethodException e) {
newc = newc.getSuperclass();
}
}
// Try the interfaces. If necessary, you
// can sort them first to define "visitable" interface wins
// in case an object implements more than one.
if (newc == Object.class) {
Class[] interfaces = c.getInterfaces();
for (int i = 0; i < interfaces.length; i++) {
String method = interfaces[i].getName();
method = "visit" + method.substring(method.lastIndexOf(".") + 1);
try {
m = getClass().getMethod(method, new Class[] {interfaces[i]});
} catch (NoSuchMethodException e) {}
}
}
if (m == null) {
try {
m = thisclass.getMethod("visitObject", new Class[] {Object.class});
} catch (Exception e) {
// Can"t happen
}
}
return m;
}
看起来有些复杂,其实不然。实际上,它只是根据传进来的类名去寻找相应的方法而已。如果没找到,就在父类中找;还没找到,再到接口中找。最后,就拿visitObject()作为缺省。
注意,为了照顾那些熟悉传统Visitor模式的读者,我对方法的名称采用了传统的命名方式。但正如你们一些人所注意到的,把所有的方法命名为 "visit" 然后让参数类型作为区分会更高效。但这样做的话,你得把主visit(Object o)方法的名字改为dispatch(Object o)之类。否则,就没有一个缺省方法可用了,你就得在调用visit(Object o)时将类型转换为Object,以保证visit采用的是正确的调用方式。
现在可以修改visit()方法,以利用getMethod():
public void visit(Object object) {
try {
Method method = getMethod(getClass(), object.getClass());
method.invoke(this, new Object[] {object});
} catch (Exception e) { }
}
现在,visitor对象的功能强大多了。你可以传进任何对象,并且有某个方法处理它。另外一个好处是,还有一个缺省方法visitObject(Object o),它可以捕捉任何未知的对象。再多花点工夫,你还可以写出一个visitNull()方法。
我在上面对Visitable接口避而不谈自有原因。传统Visitor模式的另一个好处是,它允许Visitable对象来控制对对象结构的访问。例如,假设有一个实现了Visitable的TreeNode对象,你可以让一个accept()方法来遍历它的左右节点: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visitor.visitTreeNode(this);
visitor.visitTreeNode(leftsubtree);
visitor.visitTreeNode(rightsubtree);
}
这样,只用对Visitor类再进行一点修改,就可以进行Visitable控制访问:
public void visit(Object object) throws Exception
{
Method method = getMethod(getClass(), object.getClass());
method.invoke(this, new Object[] {object});
if (object instanceof Visitable)
{
callAccept((Visitable) object);
}
}
public void callAccept(Visitable visitable) {
visitable.accept(this);
}
如果已经实现了一个Visitable对象结构,可以保留callAccept()方法并使用Visitable控制访问。如果想在visitor中访问结构,只需改写callAccept()方法,使之什么也不做。
想让数个不同的访问者对同一个对象集合进行访问时,Visitor模式可以发挥它的强大作用。假设已经有一个解释器,一个中缀写作器,一个后缀写作器,一个XML写作器和一个SQL写作器,它们都作用在同一个对象集合上。那么,也可以很容易地为相同的对象集合写出一个前缀写作器和一个SOAP写作器。另外,这些写作器可以正常地和它们所不知道的对象工作;当然,如果愿意,也可以让它们抛出异常。
结论
通过使用Java Reflection,你可以增强Visitor模式,使之具有操作对象结构的强大功能,并在增加新Visitable类型方面提供灵活性。希望你在以后的程序设计中能够应用这一模式。
相关推荐
Java 反射机制是 Java 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动态地获取类的信息(如类名、属性、方法等)并调用对象的方法,甚至修改对象的状态。这一机制极大地增强了 Java 程序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尤其是在...
### Java反射机制详解 #### 一、反射机制是什么 反射机制是Java编程语言的一个核心特性,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动态地获取类的信息,并且能够动态地创建对象和调用对象的方法。简单来说,反射机制使得Java程序可以...
### JAVA反射机制详解 #### 一、JAVA反射机制概述 反射是Java编程语言的一个核心特性,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获取类的信息,并且可以动态地创建对象和调用方法。这种能力使得Java程序具备了高度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Java 反射机制详解与应用 Java 反射机制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动态相关机制,允许 Java 程序在运行时加载、探知、使用编译期间完全未知的类别。这种机制允许程序在运行时透过 Reflection APIs 取得任何一个已知名称的...
Java 反射机制详解及 Method.invoke 解释 Java 反射机制是 Java 语言中的一种功能,允许程序在运行时访问和修改类、对象、方法、变量等的信息。这种机制提供了许多强大的功能,例如在运行时判断对象所属的类、构造...
Java反射机制是Java编程语言中的一个强大特性,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检查和操作类、接口、对象等的内部信息,甚至可以动态调用方法和访问字段。这为程序员提供了极高的灵活性,使得代码能够在不预先知道具体类型的情况...
Java反射机制是Java语言的一项强大功能,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动态地获取类的信息并操作类的对象。这一特性使得Java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强大的扩展性,尤其是在开发框架和库时,反射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
Java反射机制是Java语言中的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动态地获取类的信息并操作类的对象。以下是对Java反射机制的详细解析: 1. 获取对象建模类的类型: - `getclass()`方法:每个Java对象都有`getclass...
(通过反射获取无参构造方法并使用) (通过反射获取带参构造方法并使用) (通过反射获取私有构造方法并使用) (通过反射获取成员变量并使用) (通过反射获取无参无返回值成员方法并使用) (通过反射获取带参带返回值成员...
JAVA 反射机制详解 JAVA 反射机制是 Java 语言中的一种动态获取信息和动态调用对象方法的功能。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获取类的信息、构造对象、获取成员变量和方法、调用对象的方法等。 Java 反射机制主要提供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