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在实际使用中已经较少适用。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RIP分组分为两种:请求分组和响应分组。
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缩写:RIP)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IGP)。(IGP)是在内部网络上使用的路由协议(在少数情形下,也可以用于连接到因特网的网络),它可以通过不断的交换信息让路由器动态的适应网络连接的变化,这些信息包括每个路由器可以到达哪些网络,这些网络有多远等。 IGP是应用层协议,并使用UDP作为传输协议。
虽然RIP仍然经常被使用,但大多数人认为它将会而且正在被诸如OSPF和IS-IS这样的路由协议所取代。当然,我们也看到EIGRP,一种和RIP属于同一基本协议类(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但更具适应性的路由协议,也得到了一些使用。
RIP的特点
(1)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另外一个路由器,那么这两个路由器是相邻的。RIP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不交换信息。
(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3)按固定时间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也可进行相应配置使其触发更新)
RIP防环机制
1-记数最大值(maximum hop count):定义最大跳数(最大为15跳),当跳数为16跳时,目标为不可达。
2-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从一个接口学习到的路由不会再广播回该接口。cisco可以对每个接口关闭水平分割功能。
3-路由毒化(route posion):当拓扑变化时,路由器会将失效的路由标记为possibly down状态,并分配一个不可达的度量值。
4-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从一个接口学习的路由会发送回该接口,但是已经被毒化,跳数设置为16跳,不可达。
5-触发更新(trigger update):一旦检测到路由崩溃,立即广播路由刷新报文,而不等到下一刷新周期。
6-抑制计时器(holddown timer):防止路由表频繁翻动,增加了网络的稳定性。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基于D-V算法的内部动态路由协议。它是第一个为所有主要厂商支持的标准IP选路协议,网络。对于更复杂的环境,一般不应使用RIP。
RIP工作原理
1 、初始化——RIP初始化时,会从每个参与工作的接口上发送请求数据包。该请求数据包会向所有的RIP路由器请求一份完整的路由表。该请求通过LAN上的广播形式发送LAN或者在点到点链路发送到下一跳地址来完成。这是一个特殊的请求,向相邻设备请求完整的路由更新。
2 、接收请求——RIP有两种类型的消息,响应和接收消息。请求数据包中的每个路由条目都会被处理,从而为路由建立度量以及路径。RIP采用跳数度量,值为1的意为着一个直连的网络,16,为网络不可达。路由器会把整个路由表作为接收消息的应答返回。
3、接收到响应——路由器接收并处理响应,它会通过对路由表项进行添加,删除或者修改作出更新。
4、 常规路由更新和定时——路由器以30秒一次地将整个路由表以应答消息地形式发送到邻居路由器。路由器收到新路由或者现有路由地更新信息时,会设置一个180秒地超时时间。如果180秒没有任何更新信息,路由的跳数设为16。路由器以度量值16宣告该路由,直到刷新计时器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路由。刷新计时器的时间设为240秒,或者比过期计时器时间多60秒。Cisco还用了第三个计时器,称为抑制计时器。接收到一个度量更高的路由之后的180秒时间就是抑制计时器的时间,在此期间,路由器不会用它接收到的新信息对路由表进行更新,这样能够为网路的收敛提供一段额外的时间。
5、 触发路由更新——当某个路由度量发生改变时,路由器只发送与改变有关的路由,并不发送完整的路由表。
相关推荐
华为RIP协议培训胶片,包括RIP协议的介绍、配置、排错。希望对学习RIP协议的童鞋有帮助。
使用C语言进行RIP协议的模拟实现,对学习RIP协议有一定指导意义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理解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并使用Java语言来实现其核心功能。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RIP协议的关键概念及其Java实现。 一、RIP协议基础 1. **跳数限制**:RIP协议规定,路由器最多只能传播15跳的...
RIP 协议配置动态路由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信息。下面是关于 RIP 协议的详细知识点: RIP 协议的特点 1. RIP 协议是基于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的...
以下是关于RIP协议配置的详细解释: RIP V1 配置: RIP V1 是一个早期的版本,它不支持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变长子网掩码)和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无类别域间路由),因此不支持...
### 静态路由与RIP协议详解 #### 一、静态路由 ##### 1.1 基本概念 静态路由是一种手动配置的路由方式,由网络管理员根据网络的实际需求进行设定。这种方式适用于网络规模较小且拓扑结构相对固定的环境。 **优点...
RIP 协议的主要特点和工作原理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 INTERNET 的标准协议。其最大优点就是简单。下面是 RIP 协议的主要特点和工作原理: 一、RIP ...
在介绍RIP协议之前,需要先了解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分类,主要包括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链路状态(Link State)和混合型(Hybrid)。RIP和IGRP属于距离向量协议,而OSPF和IS-IS属于链路状态协议。EIGRP被...
以上是对RIP协议及其相关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包括其基本原理、工作流程、版本差异以及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和局限性。对于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生来说,理解并实现RIP协议代码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路由机制。在...
Network 命令用于指定参与RIP协议的网段信息,Version 命令用于指定RIP协议的版本。 实验结果表明,RIP路由协议可以正确地配置和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实验结果也表明,理解RIP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和原理对于计算机...
**RIP协议详解**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的内部网关协议,主要在小型同类网络中使用。作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基于“跳数”来计算路径的成本,其中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加...
### 基于RIP协议搭建某高校的校园网 ####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机构的快速扩张和发展,多校区办学模式已成为普遍现象。这种办学模式促使校园网络规模不断壮大,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多校区之间网络路由协议一致性、广域网...
RIP协议,即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作为互联网早期重要的路由协议,其简单和易于管理的特点使其在小型网络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RIP的...
**RIP协议综述**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内部网关协议(IGP),主要用于小型、简单的网络环境中的路由信息交换。RIP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网络中的动态路由问题,它允许...
配置RIP协议的具体步骤可能包括为网络中的路由器接口IP地址进行配置,随后使用命令`network <网络地址>`声明该路由器上的哪些网络将运行RIP协议。 在实际操作中,配置静态路由和RIP协议往往需要一定的网络知识和...
RIP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算法,它通过定期交换整个路由表来维护网络拓扑信息。这个教程似乎提供了一个用Java实现RIP协议的实例,这对于理解RIP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编程中实现网络协议非常有帮助。 在Java中实现RIP协议...
静态路由和RIP协议配置实验指导书 静态路由和RIP协议配置实验指导书是关于路由配置的实验指导书,主要用于H3C设备的配置。该指导书涵盖了静态路由和RIP协议的配置步骤、命令行列表、配置流程图、结果验证等内容。 ...
RIP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算法,其工作原理和编程实现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重点。 1.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的核心是Dijkstra的最短路径优先(SPF)算法。这种算法计算每个节点到网络中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依赖于...
下面将详细介绍RIP协议的配置过程。 ### 1. 拓扑结构与接口配置 在配置RIP协议之前,首先需要建立网络的拓扑结构。实验中的拓扑可能包括两台路由器R1和R2,以及两台主机PC1和PC2。R1和R2之间通过串行接口(S0)...
RIP协议基于Bellman-Ford算法,通过定期交换路由信息来维护网络中的路由表。在这个场景中,我们讨论的是如何在路由器R1、R2和R3上配置并加载RIP协议,以便获取它们各自的路由表。 首先,让我们理解RIP协议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