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190168 次
- 性别:
- 来自: 上海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1 什么是redis
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d类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和zset(有序集合)。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在此基础上,redis支持各种不同方式的排序。与memcached一样,为了保证效率,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区别的是redis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master-slave(主从)同步。
2 性能怎么样
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内存数据库。官方性能测试结果:
set操作每秒110000次,get操作每秒81000次。
3 可不可以存对象
和Memcached类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和zset(有序集合)。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
4 Redis与memcache的最大区别
Replication(树形)
data types(String、Lists、Sorted Sets、Hashes)
persistence (snapshot、aof)
很多开发者都认为Redis不可能比Memcached快,Memcached完全基于内存,而Redis具有持久化保存特性,即使是异步的,Redis也不可能比Memcached快。但是测试结果基本是Redis占绝对优势。一直在思考这个原因,目前想到的原因有这几方面。
Libevent。和Memcached不同,Redis并没有选择libevent。Libevent为了迎合通用性造成代码庞大(目前Redis代码还不到libevent的1/3)及牺牲了在特定平台的不少性能。Redis用libevent中两个文件修改实现了自己的epoll event loop(4)。业界不少开发者也建议Redis使用另外一个libevent高性能替代libev,但是作者还是坚持Redis应该小巧并去依赖的思路。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是编译Redis之前并不需要执行./configure。
CAS问题。CAS是Memcached中比较方便的一种防止竞争修改资源的方法。CAS实现需要为每个cache key设置一个隐藏的cas token,cas相当value版本号,每次set会token需要递增,因此带来CPU和内存的双重开销,虽然这些开销很小,但是到单机10G+ cache以及QPS上万之后这些开销就会给双方相对带来一些细微性能差别(5)。
5单台Redis的存放数据必须比物理内存小
Redis的数据全部放在内存带来了高速的性能,但是也带来一些不合理之处。比如一个中型网站有100万注册用户,如果这些资料要用Redis来存储,内存的容量必须能够容纳这100万用户。但是业务实际情况是100万用户只有5万活跃用户,1周来访问过1次的也只有15万用户,因此全部100万用户的数据都放在内存有不合理之处,RAM需要为冷数据买单。
这跟操作系统非常相似,操作系统所有应用访问的数据都在内存,但是如果物理内存容纳不下新的数据,操作系统会智能将部分长期没有访问的数据交换到磁盘,为新的应用留出空间。现代操作系统给应用提供的并不是物理内存,而是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的概念。
基于相同的考虑,Redis 2.0也增加了VM特性。让Redis数据容量突破了物理内存的限制。并实现了数据冷热分离。
6 Redis的VM实现是重复造轮子
Redis的VM依照之前的epoll实现思路依旧是自己实现。但是在前面操作系统的介绍提到OS也可以自动帮程序实现冷热数据分离,Redis只需要OS申请一块大内存,OS会自动将热数据放入物理内存,冷数据交换到硬盘,另外一个知名的“理解了现代操作系统(3)”的Varnish就是这样实现,也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
作者antirez在解释为什么要自己实现VM中提到几个原因(6)。主要OS的VM换入换出是基于Page概念,比如OS VM1个Page是4K, 4K中只要还有一个元素即使只有1个字节被访问,这个页也不会被SWAP, 换入也同样道理,读到一个字节可能会换入4K无用的内存。而Redis自己实现则可以达到控制换入的粒度。另外访问操作系统SWAP内存区域时block进程,也是导致Redis要自己实现VM原因之一。
7 用get/set方式使用Redis
作为一个key value存在,很多开发者自然的使用set/get方式来使用Redis,实际上这并不是最优化的使用方法。尤其在未启用VM情况下,Redis全部数据需要放入内存,节约内存尤其重要。
假如一个key-value单元需要最小占用512字节,即使只存一个字节也占了512字节。这时候就有一个设计模式,可以把key复用,几个key-value放入一个key中,value再作为一个set存入,这样同样512字节就会存放10-100倍的容量。
这就是为了节约内存,建议使用hashset而不是set/get的方式来使用Redis
8使用aof代替snapshot
Redis有两种存储方式,默认是snapshot方式,实现方法是定时将内存的快照(snapshot)持久化到硬盘,这种方法缺点是持久化之后如果出现crash则会丢失一段数据。因此在完美主义者的推动下作者增加了aof方式。aof即append only mode,在写入内存数据的同时将操作命令保存到日志文件,在一个并发更改上万的系统中,命令日志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管理维护成本非常高,恢复重建时间会非常长,这样导致失去aof高可用性本意。另外更重要的是Redis是一个内存数据结构模型,所有的优势都是建立在对内存复杂数据结构高效的原子操作上,这样就看出aof是一个非常不协调的部分。
其实aof目的主要是数据可靠性及高可用性,在Redis中有另外一种方法来达到目的:Replication。由于Redis的高性能,复制基本没有延迟。这样达到了防止单点故障及实现了高可用。
9 Redis是否支持集群
支持
redis主从复制配置和使用都非常简单。通过主从复制可以允许多个slave server拥有和master server相同的数据库副本。下面是关于redis主从复制的一些特点
1.master可以有多个slave
2.除了多个slave连到相同的master外,slave也可以连接其他slave形成图状结构
3.主从复制不会阻塞master。也就是说当一个或多个slave与master进行初次同步数据时,master可以继续处理client发来的请求。相反slave在初次同步数据时则会阻塞不能处理client的请求。
4.主从复制可以用来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我们可以用多个slave 专门用于client的读请求,比如sort操作可以使用slave来处理。也可以用来做简单的数据冗余
5.可以在master禁用数据持久化,只需要注释掉master 配置文件中的所有save配置,然后只在slave上配置数据持久化。
下面介绍下主从复制的过程
当设置好slave服务器后,slave会建立和master的连接,然后发送sync命令。无论是第一次同步建立的连接还是连接断开后的重新连 接,master都会启动一个后台进程,将数据库快照保存到文件中,同时master主进程会开始收集新的写命令并缓存起来。后台进程完成写文件 后,master就发送文件给slave,slave将文件保存到磁盘上,然后加载到内存恢复数据库快照到slave上。接着master就会把缓存的命 令转发给slave。而且后续master收到的写命令都会通过开始建立的连接发送给slave。从master到slave的同步数据的命令和从 client发送的命令使用相同的协议格式。当master和slave的连接断开时slave可以自动重新建立连接。如果master同时收到多个 slave发来的同步连接命令,只会使用启动一个进程来写数据库镜像,然后发送给所有slave。
11 redis事务
redis对事务的支持目前还比较简单。redis只能保证一个client发起的事务中的命令可以连续的执行,而中间不会插入其他client的命令。 由于redis是单线程来处理所有client的请求的所以做到这点是很容易的。一般情况下redis在接受到一个client发来的命令后会立即处理并 返回处理结果,但是当一个client在一个连接中发出multi命令有,这个连接会进入一个事务上下文,该连接后续的命令并不是立即执行,而是先放到一 个队列中。当从此连接受到exec命令后,redis会顺序的执行队列中的所有命令。并将所有命令的运行结果打包到一起返回给client.然后此连接就 结束事务上下文。下面可以看一个例子
redis> multi
OK
redis> incr a
QUEUED
redis> incr b
QUEUED
redis> exec
1. (integer) 1
2. (integer) 1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incr a ,incr b命令发出后并没执行而是被放到了队列中。调用exec后俩个命令被连续的执行,最后返回的是两条命令执行后的结果
我们可以调用discard命令来取消一个事务。接着上面例子
redis> multi
OK
redis> incr a
QUEUED
redis> incr b
QUEUED
redis> discard
OK
redis> get a
“1”
redis> get b
“1”
可以发现这次incr a incr b都没被执行。discard命令其实就是清空事务的命令队列并退出事务上下文。
虽说redis事务在本质上也相当于序列化隔离级别的了。但是由于事务上下文的命令只排队并不立即执行,所以事务中的写操作不能依赖事务中的读操作结果。看下面例子
redis> multi
OK
redis> get a
QUEUED
redis> get b
QUEUED
redis> exec
1. “1”
2. “1”
发现问题了吧。假如我们想用事务实现incr操作怎么办?可以这样做吗?
redis> get a
“1”
redis> multi
OK
redis> set a 2
QUEUED
redis> exec
1. OK
redis> get a,
“2”
结论很明显这样是不行的。这样和 get a 然后直接set a是没区别的。很明显由于get a 和set a并不能保证两个命令是连续执行的(get操作不在事务上下文中)。很可能有两个client同时做这个操作。结果我们期望是加两次a从原来的1变成3. 但是很有可能两个client的get a,取到都是1,造成最终加两次结果却是2。主要问题我们没有对共享资源a的访问进行任何的同步
也就是说redis没提供任何的加锁机制来同步对a的访问。
还好redis 2.1后添加了watch命令,可以用来实现乐观锁。看个正确实现incr命令的例子,只是在前面加了watch a
redis> watch a
OK
redis> get a
“1”
redis> multi
OK
redis> set a 2
QUEUED
redis> exec
1. OK
redis> get a,
“2”
watch 命令会监视给定的key,当exec时候如果监视的key从调用watch后发生过变化,则整个事务会失败。也可以调用watch多次监视多个key.这 样就可以对指定的key加乐观锁了。注意watch的key是对整个连接有效的,事务也一样。如果连接断开,监视和事务都会被自动清除。当然了 exec,discard,unwatch命令都会清除连接中的所有监视.
redis的事务实现是如此简单,当然会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redis只能保证事务的每个命令连续执行,但是如果事务中的一个命令失败了,并不回滚其他命令,比如使用的命令类型不匹配。
redis> set a 5
OK
redis> lpush b 5
(integer) 1
redis> set c 5
OK
redis> multi
OK
redis> incr a
QUEUED
redis> incr b
QUEUED
redis> incr c
QUEUED
redis> exec
1. (integer) 6
2. (error) ERR Operation against a key holding the wrong kind of value
3. (integer) 6
可以看到虽然incr b失败了,但是其他两个命令还是执行了。
最 后一个十分罕见的问题是 当事务的执行过程中,如果redis意外的挂了。很遗憾只有部分命令执行了,后面的也就被丢弃了。当然如果我们使用的append-only file方式持久化,redis会用单个write操作写入整个事务内容。即是是这种方式还是有可能只部分写入了事务到磁盘。发生部分写入事务的情况 下,redis重启时会检测到这种情况,然后失败退出。可以使用redis-check-aof工具进行修复,修复会删除部分写入的事务内容。修复完后就 能够重新启动了。
12 redis的持久化
redis是一个支持持久化的内存数据库,也就是说redis需要经常将内存中的数据同步到磁盘来保证持久化。redis支持两种持久化方式,一种是 Snapshotting(快照)也是默认方式,另一种是Append-only file(缩写aof)的方式。下面分别介绍
Snapshotting
快照是默认的持久化方式。这种方式是就是将内存中数据以快照的方式写入到二进制文件中,默认的文件名为dump.rdb。可以通过配置设置自动做快照持久 化的方式。我们可以配置redis在n秒内如果超过m个key被修改就自动做快照,下面是默认的快照保存配置
save 900 1 #900秒内如果超过1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save 300 10 #300秒内容如超过10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save 60 10000
下面介绍详细的快照保存过程
1.redis调用fork,现在有了子进程和父进程。
2. 父进程继续处理client请求,子进程负责将内存内容写入到临时文件。由于os的写时复制机制(copy on write)父子进程会共享相同的物理页面,当父进程处理写请求时os会为父进程要修改的页面创建副本,而不是写共享的页面。所以子进程的地址空间内的数 据是fork时刻整个数据库的一个快照。
3.当子进程将快照写入临时文件完毕后,用临时文件替换原来的快照文件,然后子进程退出。
client 也可以使用save或者bgsave命令通知redis做一次快照持久化。save操作是在主线程中保存快照的,由于redis是用一个主线程来处理所有 client的请求,这种方式会阻塞所有client请求。所以不推荐使用。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快照持久化都是将内存数据完整写入到磁盘一次,并不 是增量的只同步脏数据。如果数据量大的话,而且写操作比较多,必然会引起大量的磁盘io操作,可能会严重影响性能。
另外由于快照方式是在一定间隔时间做一次的,所以如果redis意外down掉的话,就会丢失最后一次快照后的所有修改。如果应用要求不能丢失任何修改的话,可以采用aof持久化方式。下面介绍
Append-only file
aof 比快照方式有更好的持久化性,是由于在使用aof持久化方式时,redis会将每一个收到的写命令都通过write函数追加到文件中(默认是 appendonly.aof)。当redis重启时会通过重新执行文件中保存的写命令来在内存中重建整个数据库的内容。当然由于os会在内核中缓存 write做的修改,所以可能不是立即写到磁盘上。这样aof方式的持久化也还是有可能会丢失部分修改。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告诉redis我们想要 通过fsync函数强制os写入到磁盘的时机。有三种方式如下(默认是:每秒fsync一次)
appendonly yes //启用aof持久化方式
# appendfsync always //每次收到写命令就立即强制写入磁盘,最慢的,但是保证完全的持久化,不推荐使用
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钟强制写入磁盘一次,在性能和持久化方面做了很好的折中,推荐
# appendfsync no //完全依赖os,性能最好,持久化没保证
aof 的方式也同时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持久化文件会变的越来越大。例如我们调用incr test命令100次,文件中必须保存全部的100条命令,其实有99条都是多余的。因为要恢复数据库的状态其实文件中保存一条set test 100就够了。为了压缩aof的持久化文件。redis提供了bgrewriteaof命令。收到此命令redis将使用与快照类似的方式将内存中的数据 以命令的方式保存到临时文件中,最后替换原来的文件。具体过程如下
1. redis调用fork ,现在有父子两个进程
2. 子进程根据内存中的数据库快照,往临时文件中写入重建数据库状态的命令
3.父进程继续处理client请求,除了把写命令写入到原来的aof文件中。同时把收到的写命令缓存起来。这样就能保证如果子进程重写失败的话并不会出问题。
4.当子进程把快照内容写入已命令方式写到临时文件中后,子进程发信号通知父进程。然后父进程把缓存的写命令也写入到临时文件。
5.现在父进程可以使用临时文件替换老的aof文件,并重命名,后面收到的写命令也开始往新的aof文件中追加。
需要注意到是重写aof文件的操作,并没有读取旧的aof文件,而是将整个内存中的数据库内容用命令的方式重写了一个新的aof文件,这点和快照有点类似。
以上转自 http://www.iigrowing.cn/redis-huan-cun-ji-shu-xue-xi.html
-------------------------------------------------------------------------------------------------------------------
MULTI 、 EXEC 、 DISCARD 和 WATCH 是 Redis 事务的基础。
MULTI,告诉 redis 服务器开启一个事务。注意,只是开启,而不是执行
EXEC,告诉 redis 开始执行事务
DISCARD,告诉 redis 取消事务
WATCH,监视某一个键值对,它的作用是在事务执行之前如果监视的键值被修改,事务会被取消。
事务可以一次执行多个命令, 并且带有以下两个重要的保证:
事务是一个单独的隔离操作:事务中的所有命令都会序列化、按顺序地执行。事务在执行的过程中,不会被其他客户端发送来的命令请求所打断。
事务是一个原子操作:事务中的命令要么全部被执行,要么全部都不执行。
EXEC 命令负责触发并执行事务中的所有命令:
如果客户端在使用 MULTI 开启了一个事务之后,却因为断线而没有成功执行 EXEC ,那么事务中的所有命令都不会被执行。
另一方面,如果客户端成功在开启事务之后执行 EXEC ,那么事务中的所有命令都会被执行。
当使用 AOF 方式做持久化的时候, Redis 会使用单个 write(2) 命令将事务写入到磁盘中。
然而,如果 Redis 服务器因为某些原因被管理员杀死,或者遇上某种硬件故障,那么可能只有部分事务命令会被成功写入到磁盘中。
如果 Redis 在重新启动时发现 AOF 文件出了这样的问题,那么它会退出,并汇报一个错误。
使用 redis-check-aof 程序可以修复这一问题:它会移除 AOF 文件中不完整事务的信息,确保服务器可以顺利启动。
从 2.2 版本开始,Redis 还可以通过乐观锁(optimistic lock)实现 CAS (check-and-set)操作,具体信息请参考文档的后半部分。
用法
MULTI 命令用于开启一个事务,它总是返回 OK 。
MULTI 执行之后, 客户端可以继续向服务器发送任意多条命令, 这些命令不会立即被执行, 而是被放到一个队列中, 当 EXEC 命令被调用时, 所有队列中的命令才会被执行。
另一方面, 通过调用 DISCARD , 客户端可以清空事务队列, 并放弃执行事务。
以下是一个事务例子, 它原子地增加了 foo 和 bar 两个键的值:
> MULTI
OK
> INCR foo
QUEUED
> INCR bar
QUEUED
> EXEC
1) (integer) 1
2) (integer) 1
EXEC 命令的回复是一个数组, 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是执行事务中的命令所产生的回复。 其中, 回复元素的先后顺序和命令发送的先后顺序一致。
当客户端处于事务状态时, 所有传入的命令都会返回一个内容为 QUEUED 的状态回复(status reply), 这些被入队的命令将在 EXEC命令被调用时执行。
事务中的错误
使用事务时可能会遇上以下两种错误:
事务在执行 EXEC 之前,入队的命令可能会出错。比如说,命令可能会产生语法错误(参数数量错误,参数名错误,等等),或者其他更严重的错误,比如内存不足(如果服务器使用 maxmemory 设置了最大内存限制的话)。
命令可能在 EXEC 调用之后失败。举个例子,事务中的命令可能处理了错误类型的键,比如将列表命令用在了字符串键上面,诸如此类。
对于发生在 EXEC 执行之前的错误,客户端以前的做法是检查命令入队所得的返回值:如果命令入队时返回 QUEUED ,那么入队成功;否则,就是入队失败。如果有命令在入队时失败,那么大部分客户端都会停止并取消这个事务。
不过,从 Redis 2.6.5 开始,服务器会对命令入队失败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在客户端调用 EXEC 命令时,拒绝执行并自动放弃这个事务。
在 Redis 2.6.5 以前, Redis 只执行事务中那些入队成功的命令,而忽略那些入队失败的命令。 而新的处理方式则使得在流水线(pipeline)中包含事务变得简单,因为发送事务和读取事务的回复都只需要和服务器进行一次通讯。
至于那些在 EXEC 命令执行之后所产生的错误, 并没有对它们进行特别处理: 即使事务中有某个/某些命令在执行时产生了错误, 事务中的其他命令仍然会继续执行。
从协议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以下例子中, LPOP 命令的执行将出错, 尽管调用它的语法是正确的:
Trying 127.0.0.1...
Connected to localhost.
Escape character is '^]'.
MULTI
+OK
SET a 3
abc
+QUEUED
LPOP a
+QUEUED
EXEC
*2
+OK
-ERR Operation against a key holding the wrong kind of value
EXEC 返回两条批量回复(bulk reply): 第一条是 OK ,而第二条是 -ERR 。 至于怎样用合适的方法来表示事务中的错误, 则是由客户端自己决定的。
最重要的是记住这样一条, 即使事务中有某条/某些命令执行失败了, 事务队列中的其他命令仍然会继续执行 —— Redis 不会停止执行事务中的命令。
以下例子展示的是另一种情况, 当命令在入队时产生错误, 错误会立即被返回给客户端:
MULTI
+OK
INCR a b c
-ERR wrong number of arguments for 'incr' command
因为调用 INCR 命令的参数格式不正确, 所以这个 INCR 命令入队失败。
为什么 Redis 不支持回滚(roll back)
如果你有使用关系式数据库的经验, 那么 “Redis 在事务失败时不进行回滚,而是继续执行余下的命令”这种做法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奇怪。
以下是这种做法的优点:
Redis 命令只会因为错误的语法而失败(并且这些问题不能在入队时发现),或是命令用在了错误类型的键上面:这也就是说,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失败的命令是由编程错误造成的,而这些错误应该在开发的过程中被发现,而不应该出现在生产环境中。
因为不需要对回滚进行支持,所以 Redis 的内部可以保持简单且快速。
有种观点认为 Redis 处理事务的做法会产生 bug ,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在通常情况下, 回滚并不能解决编程错误带来的问题。 举个例子, 如果你本来想通过 INCR 命令将键的值加上 1 , 却不小心加上了 2 , 又或者对错误类型的键执行了 INCR , 回滚是没有办法处理这些情况的。
鉴于没有任何机制能避免程序员自己造成的错误, 并且这类错误通常不会在生产环境中出现, 所以 Redis 选择了更简单、更快速的无回滚方式来处理事务。
放弃事务
当执行 DISCARD 命令时, 事务会被放弃, 事务队列会被清空, 并且客户端会从事务状态中退出:
redis> SET foo 1
OK
redis> MULTI
OK
redis> INCR foo
QUEUED
redis> DISCARD
OK
redis> GET foo
"1"
使用 check-and-set 操作实现乐观锁
WATCH 命令可以为 Redis 事务提供 check-and-set (CAS)行为。
被 WATCH 的键会被监视,并会发觉这些键是否被改动过了。 如果有至少一个被监视的键在 EXEC 执行之前被修改了, 那么整个事务都会被取消, EXEC 返回空多条批量回复(null multi-bulk reply)来表示事务已经失败。
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需要原子性地为某个值进行增 1 操作(假设 INCR 不存在)。
首先我们可能会这样做:
val = GET mykey
val = val + 1
SET mykey $val
上面的这个实现在只有一个客户端的时候可以执行得很好。 但是, 当多个客户端同时对同一个键进行这样的操作时, 就会产生竞争条件。
举个例子, 如果客户端 A 和 B 都读取了键原来的值, 比如 10 , 那么两个客户端都会将键的值设为 11 , 但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12才对。
有了 WATCH , 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类问题了:
WATCH mykey
val = GET mykey
val = val + 1
MULTI
SET mykey $val
EXEC
使用上面的代码, 如果在 WATCH 执行之后, EXEC 执行之前, 有其他客户端修改了 mykey 的值, 那么当前客户端的事务就会失败。 程序需要做的, 就是不断重试这个操作, 直到没有发生碰撞为止。
这种形式的锁被称作乐观锁, 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锁机制。 并且因为大多数情况下, 不同的客户端会访问不同的键, 碰撞的情况一般都很少, 所以通常并不需要进行重试。
了解 WATCH
WATCH 使得 EXEC 命令需要有条件地执行: 事务只能在所有被监视键都没有被修改的前提下执行, 如果这个前提不能满足的话,事务就不会被执行。
如果你使用 WATCH 监视了一个带过期时间的键, 那么即使这个键过期了, 事务仍然可以正常执行, 关于这方面的详细情况,请看这个帖子: http://code.google.com/p/redis/issues/detail?id=270
WATCH 命令可以被调用多次。 对键的监视从 WATCH 执行之后开始生效, 直到调用 EXEC 为止。
用户还可以在单个 WATCH 命令中监视任意多个键, 就像这样:
redis> WATCH key1 key2 key3
OK
当 EXEC 被调用时, 不管事务是否成功执行, 对所有键的监视都会被取消。
另外, 当客户端断开连接时, 该客户端对键的监视也会被取消。
使用无参数的 UNWATCH 命令可以手动取消对所有键的监视。 对于一些需要改动多个键的事务, 有时候程序需要同时对多个键进行加锁, 然后检查这些键的当前值是否符合程序的要求。 当值达不到要求时, 就可以使用 UNWATCH 命令来取消目前对键的监视, 中途放弃这个事务, 并等待事务的下次尝试。
使用 WATCH 实现 ZPOP
WATCH 可以用于创建 Redis 没有内置的原子操作。
举个例子, 以下代码实现了原创的 ZPOP 命令, 它可以原子地弹出有序集合中分值(score)最小的元素:
WATCH zset
element = ZRANGE zset 0 0
MULTI
ZREM zset element
EXEC
程序只要重复执行这段代码, 直到 EXEC 的返回值不是空多条回复(null multi-bulk reply)即可。
Redis 脚本和事务
从定义上来说, Redis 中的脚本本身就是一种事务, 所以任何在事务里可以完成的事, 在脚本里面也能完成。 并且一般来说, 使用脚本要来得更简单,并且速度更快。
因为脚本功能是 Redis 2.6 才引入的, 而事务功能则更早之前就存在了, 所以 Redis 才会同时存在两种处理事务的方法。
不过我们并不打算在短时间内就移除事务功能, 因为事务提供了一种即使不使用脚本, 也可以避免竞争条件的方法, 而且事务本身的实现并不复杂。
不过在不远的将来, 可能所有用户都会只使用脚本来实现事务也说不定。 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的话, 那么我们将废弃并最终移除事务功能。
----------------------------------------------------------------------------------
使用Redis的 SETNX 命令可以实现分布式锁,下文介绍其实现方法。
SETNX命令简介
命令格式
SETNX key value
将 key 的值设为 value,当且仅当 key 不存在。
若给定的 key 已经存在,则 SETNX 不做任何动作。
SETNX 是SET if Not eXists的简写。
返回值
返回整数,具体为
- 1,当 key 的值被设置
- 0,当 key 的值没被设置
例子
redis> SETNX mykey “hello”
(integer) 1
redis> SETNX mykey “hello”
(integer) 0
redis> GET mykey
“hello”
redis>
使用SETNX实现分布式锁
多个进程执行以下Redis命令:
SETNX lock.foo <current Unix time + lock timeout + 1>
如果 SETNX 返回1,说明该进程获得锁,SETNX将键 lock.foo 的值设置为锁的超时时间(当前时间 + 锁的有效时间)。
如果 SETNX 返回0,说明其他进程已经获得了锁,进程不能进入临界区。进程可以在一个循环中不断地尝试 SETNX 操作,以获得锁。
解决死锁
考虑一种情况,如果进程获得锁后,断开了与 Redis 的连接(可能是进程挂掉,或者网络中断),如果没有有效的释放锁的机制,那么其他进程都会处于一直等待的状态,即出现“死锁”。
上面在使用 SETNX 获得锁时,我们将键 lock.foo 的值设置为锁的有效时间,进程获得锁后,其他进程还会不断的检测锁是否已超时,如果超时,那么等待的进程也将有机会获得锁。
然而,锁超时时,我们不能简单地使用 DEL 命令删除键 lock.foo 以释放锁。考虑以下情况,进程P1已经首先获得了锁 lock.foo,然后进程P1挂掉了。进程P2,P3正在不断地检测锁是否已释放或者已超时,执行流程如下:
P2和P3进程读取键 lock.foo 的值,检测锁是否已超时(通过比较当前时间和键 lock.foo 的值来判断是否超时)
P2和P3进程发现锁 lock.foo 已超时
P2执行 DEL lock.foo命令
P2执行 SETNX lock.foo命令,并返回1,即P2获得锁
P3执行 DEL lock.foo命令将P2刚刚设置的键 lock.foo 删除(这步是由于P3刚才已检测到锁已超时)
P3执行 SETNX lock.foo命令,并返回1,即P3获得锁
P2和P3同时获得了锁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得知,在检测到锁超时后,进程不能直接简单地执行 DEL 删除键的操作以获得锁。
为了解决上述算法可能出现的多个进程同时获得锁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以下的算法。
我们同样假设进程P1已经首先获得了锁 lock.foo,然后进程P1挂掉了。接下来的情况:
进程P4执行 SETNX lock.foo 以尝试获取锁
由于进程P1已获得了锁,所以P4执行 SETNX lock.foo 返回0,即获取锁失败
P4执行 GET lock.foo 来检测锁是否已超时,如果没超时,则等待一段时间,再次检测
如果P4检测到锁已超时,即当前的时间大于键 lock.foo 的值,P4会执行以下操作
GETSET lock.foo <current Unix timestamp + lock timeout + 1>
由于 GETSET 操作在设置键的值的同时,还会返回键的旧值,通过比较键 lock.foo 的旧值是否小于当前时间,可以判断进程是否已获得锁
假如另一个进程P5也检测到锁已超时,并在P4之前执行了 GETSET 操作,那么P4的 GETSET 操作返回的是一个大于当前时间的时间戳,这样P4就不会获得锁而继续等待。注意到,即使P4接下来将键 lock.foo 的值设置了比P5设置的更大的值也没影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进程释放锁,即执行 DEL lock.foo 操作前,需要先判断锁是否已超时。如果锁已超时,那么锁可能已由其他进程获得,这时直接执行 DEL lock.foo 操作会导致把其他进程已获得的锁释放掉。
程序代码
用以下python代码来实现上述的使用 SETNX 命令作分布式锁的算法。
LOCK_TIMEOUT = 3
lock = 0
lock_timeout = 0
lock_key = 'lock.foo'
# 获取锁
while lock != 1:
now = int(time.time())
lock_timeout = now + LOCK_TIMEOUT + 1
lock = redis_client.setnx(lock_key, lock_timeout)
if lock == 1 or (now > int(redis_client.get(lock_key))) and now > int(redis_client.getset(lock_key, lock_timeout)):
break
else:
time.sleep(0.001)
# 已获得锁
do_job()
# 释放锁
now = int(time.time())
if now < lock_timeout:
redis_client.delete(lock_key)
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d类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和zset(有序集合)。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在此基础上,redis支持各种不同方式的排序。与memcached一样,为了保证效率,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区别的是redis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master-slave(主从)同步。
2 性能怎么样
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内存数据库。官方性能测试结果:
set操作每秒110000次,get操作每秒81000次。
3 可不可以存对象
和Memcached类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和zset(有序集合)。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
4 Redis与memcache的最大区别
Replication(树形)
data types(String、Lists、Sorted Sets、Hashes)
persistence (snapshot、aof)
很多开发者都认为Redis不可能比Memcached快,Memcached完全基于内存,而Redis具有持久化保存特性,即使是异步的,Redis也不可能比Memcached快。但是测试结果基本是Redis占绝对优势。一直在思考这个原因,目前想到的原因有这几方面。
Libevent。和Memcached不同,Redis并没有选择libevent。Libevent为了迎合通用性造成代码庞大(目前Redis代码还不到libevent的1/3)及牺牲了在特定平台的不少性能。Redis用libevent中两个文件修改实现了自己的epoll event loop(4)。业界不少开发者也建议Redis使用另外一个libevent高性能替代libev,但是作者还是坚持Redis应该小巧并去依赖的思路。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是编译Redis之前并不需要执行./configure。
CAS问题。CAS是Memcached中比较方便的一种防止竞争修改资源的方法。CAS实现需要为每个cache key设置一个隐藏的cas token,cas相当value版本号,每次set会token需要递增,因此带来CPU和内存的双重开销,虽然这些开销很小,但是到单机10G+ cache以及QPS上万之后这些开销就会给双方相对带来一些细微性能差别(5)。
5单台Redis的存放数据必须比物理内存小
Redis的数据全部放在内存带来了高速的性能,但是也带来一些不合理之处。比如一个中型网站有100万注册用户,如果这些资料要用Redis来存储,内存的容量必须能够容纳这100万用户。但是业务实际情况是100万用户只有5万活跃用户,1周来访问过1次的也只有15万用户,因此全部100万用户的数据都放在内存有不合理之处,RAM需要为冷数据买单。
这跟操作系统非常相似,操作系统所有应用访问的数据都在内存,但是如果物理内存容纳不下新的数据,操作系统会智能将部分长期没有访问的数据交换到磁盘,为新的应用留出空间。现代操作系统给应用提供的并不是物理内存,而是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的概念。
基于相同的考虑,Redis 2.0也增加了VM特性。让Redis数据容量突破了物理内存的限制。并实现了数据冷热分离。
6 Redis的VM实现是重复造轮子
Redis的VM依照之前的epoll实现思路依旧是自己实现。但是在前面操作系统的介绍提到OS也可以自动帮程序实现冷热数据分离,Redis只需要OS申请一块大内存,OS会自动将热数据放入物理内存,冷数据交换到硬盘,另外一个知名的“理解了现代操作系统(3)”的Varnish就是这样实现,也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
作者antirez在解释为什么要自己实现VM中提到几个原因(6)。主要OS的VM换入换出是基于Page概念,比如OS VM1个Page是4K, 4K中只要还有一个元素即使只有1个字节被访问,这个页也不会被SWAP, 换入也同样道理,读到一个字节可能会换入4K无用的内存。而Redis自己实现则可以达到控制换入的粒度。另外访问操作系统SWAP内存区域时block进程,也是导致Redis要自己实现VM原因之一。
7 用get/set方式使用Redis
作为一个key value存在,很多开发者自然的使用set/get方式来使用Redis,实际上这并不是最优化的使用方法。尤其在未启用VM情况下,Redis全部数据需要放入内存,节约内存尤其重要。
假如一个key-value单元需要最小占用512字节,即使只存一个字节也占了512字节。这时候就有一个设计模式,可以把key复用,几个key-value放入一个key中,value再作为一个set存入,这样同样512字节就会存放10-100倍的容量。
这就是为了节约内存,建议使用hashset而不是set/get的方式来使用Redis
8使用aof代替snapshot
Redis有两种存储方式,默认是snapshot方式,实现方法是定时将内存的快照(snapshot)持久化到硬盘,这种方法缺点是持久化之后如果出现crash则会丢失一段数据。因此在完美主义者的推动下作者增加了aof方式。aof即append only mode,在写入内存数据的同时将操作命令保存到日志文件,在一个并发更改上万的系统中,命令日志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管理维护成本非常高,恢复重建时间会非常长,这样导致失去aof高可用性本意。另外更重要的是Redis是一个内存数据结构模型,所有的优势都是建立在对内存复杂数据结构高效的原子操作上,这样就看出aof是一个非常不协调的部分。
其实aof目的主要是数据可靠性及高可用性,在Redis中有另外一种方法来达到目的:Replication。由于Redis的高性能,复制基本没有延迟。这样达到了防止单点故障及实现了高可用。
9 Redis是否支持集群
支持
redis主从复制配置和使用都非常简单。通过主从复制可以允许多个slave server拥有和master server相同的数据库副本。下面是关于redis主从复制的一些特点
1.master可以有多个slave
2.除了多个slave连到相同的master外,slave也可以连接其他slave形成图状结构
3.主从复制不会阻塞master。也就是说当一个或多个slave与master进行初次同步数据时,master可以继续处理client发来的请求。相反slave在初次同步数据时则会阻塞不能处理client的请求。
4.主从复制可以用来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我们可以用多个slave 专门用于client的读请求,比如sort操作可以使用slave来处理。也可以用来做简单的数据冗余
5.可以在master禁用数据持久化,只需要注释掉master 配置文件中的所有save配置,然后只在slave上配置数据持久化。
下面介绍下主从复制的过程
当设置好slave服务器后,slave会建立和master的连接,然后发送sync命令。无论是第一次同步建立的连接还是连接断开后的重新连 接,master都会启动一个后台进程,将数据库快照保存到文件中,同时master主进程会开始收集新的写命令并缓存起来。后台进程完成写文件 后,master就发送文件给slave,slave将文件保存到磁盘上,然后加载到内存恢复数据库快照到slave上。接着master就会把缓存的命 令转发给slave。而且后续master收到的写命令都会通过开始建立的连接发送给slave。从master到slave的同步数据的命令和从 client发送的命令使用相同的协议格式。当master和slave的连接断开时slave可以自动重新建立连接。如果master同时收到多个 slave发来的同步连接命令,只会使用启动一个进程来写数据库镜像,然后发送给所有slave。
11 redis事务
redis对事务的支持目前还比较简单。redis只能保证一个client发起的事务中的命令可以连续的执行,而中间不会插入其他client的命令。 由于redis是单线程来处理所有client的请求的所以做到这点是很容易的。一般情况下redis在接受到一个client发来的命令后会立即处理并 返回处理结果,但是当一个client在一个连接中发出multi命令有,这个连接会进入一个事务上下文,该连接后续的命令并不是立即执行,而是先放到一 个队列中。当从此连接受到exec命令后,redis会顺序的执行队列中的所有命令。并将所有命令的运行结果打包到一起返回给client.然后此连接就 结束事务上下文。下面可以看一个例子
redis> multi
OK
redis> incr a
QUEUED
redis> incr b
QUEUED
redis> exec
1. (integer) 1
2. (integer) 1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incr a ,incr b命令发出后并没执行而是被放到了队列中。调用exec后俩个命令被连续的执行,最后返回的是两条命令执行后的结果
我们可以调用discard命令来取消一个事务。接着上面例子
redis> multi
OK
redis> incr a
QUEUED
redis> incr b
QUEUED
redis> discard
OK
redis> get a
“1”
redis> get b
“1”
可以发现这次incr a incr b都没被执行。discard命令其实就是清空事务的命令队列并退出事务上下文。
虽说redis事务在本质上也相当于序列化隔离级别的了。但是由于事务上下文的命令只排队并不立即执行,所以事务中的写操作不能依赖事务中的读操作结果。看下面例子
redis> multi
OK
redis> get a
QUEUED
redis> get b
QUEUED
redis> exec
1. “1”
2. “1”
发现问题了吧。假如我们想用事务实现incr操作怎么办?可以这样做吗?
redis> get a
“1”
redis> multi
OK
redis> set a 2
QUEUED
redis> exec
1. OK
redis> get a,
“2”
结论很明显这样是不行的。这样和 get a 然后直接set a是没区别的。很明显由于get a 和set a并不能保证两个命令是连续执行的(get操作不在事务上下文中)。很可能有两个client同时做这个操作。结果我们期望是加两次a从原来的1变成3. 但是很有可能两个client的get a,取到都是1,造成最终加两次结果却是2。主要问题我们没有对共享资源a的访问进行任何的同步
也就是说redis没提供任何的加锁机制来同步对a的访问。
还好redis 2.1后添加了watch命令,可以用来实现乐观锁。看个正确实现incr命令的例子,只是在前面加了watch a
redis> watch a
OK
redis> get a
“1”
redis> multi
OK
redis> set a 2
QUEUED
redis> exec
1. OK
redis> get a,
“2”
watch 命令会监视给定的key,当exec时候如果监视的key从调用watch后发生过变化,则整个事务会失败。也可以调用watch多次监视多个key.这 样就可以对指定的key加乐观锁了。注意watch的key是对整个连接有效的,事务也一样。如果连接断开,监视和事务都会被自动清除。当然了 exec,discard,unwatch命令都会清除连接中的所有监视.
redis的事务实现是如此简单,当然会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redis只能保证事务的每个命令连续执行,但是如果事务中的一个命令失败了,并不回滚其他命令,比如使用的命令类型不匹配。
redis> set a 5
OK
redis> lpush b 5
(integer) 1
redis> set c 5
OK
redis> multi
OK
redis> incr a
QUEUED
redis> incr b
QUEUED
redis> incr c
QUEUED
redis> exec
1. (integer) 6
2. (error) ERR Operation against a key holding the wrong kind of value
3. (integer) 6
可以看到虽然incr b失败了,但是其他两个命令还是执行了。
最 后一个十分罕见的问题是 当事务的执行过程中,如果redis意外的挂了。很遗憾只有部分命令执行了,后面的也就被丢弃了。当然如果我们使用的append-only file方式持久化,redis会用单个write操作写入整个事务内容。即是是这种方式还是有可能只部分写入了事务到磁盘。发生部分写入事务的情况 下,redis重启时会检测到这种情况,然后失败退出。可以使用redis-check-aof工具进行修复,修复会删除部分写入的事务内容。修复完后就 能够重新启动了。
12 redis的持久化
redis是一个支持持久化的内存数据库,也就是说redis需要经常将内存中的数据同步到磁盘来保证持久化。redis支持两种持久化方式,一种是 Snapshotting(快照)也是默认方式,另一种是Append-only file(缩写aof)的方式。下面分别介绍
Snapshotting
快照是默认的持久化方式。这种方式是就是将内存中数据以快照的方式写入到二进制文件中,默认的文件名为dump.rdb。可以通过配置设置自动做快照持久 化的方式。我们可以配置redis在n秒内如果超过m个key被修改就自动做快照,下面是默认的快照保存配置
save 900 1 #900秒内如果超过1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save 300 10 #300秒内容如超过10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save 60 10000
下面介绍详细的快照保存过程
1.redis调用fork,现在有了子进程和父进程。
2. 父进程继续处理client请求,子进程负责将内存内容写入到临时文件。由于os的写时复制机制(copy on write)父子进程会共享相同的物理页面,当父进程处理写请求时os会为父进程要修改的页面创建副本,而不是写共享的页面。所以子进程的地址空间内的数 据是fork时刻整个数据库的一个快照。
3.当子进程将快照写入临时文件完毕后,用临时文件替换原来的快照文件,然后子进程退出。
client 也可以使用save或者bgsave命令通知redis做一次快照持久化。save操作是在主线程中保存快照的,由于redis是用一个主线程来处理所有 client的请求,这种方式会阻塞所有client请求。所以不推荐使用。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快照持久化都是将内存数据完整写入到磁盘一次,并不 是增量的只同步脏数据。如果数据量大的话,而且写操作比较多,必然会引起大量的磁盘io操作,可能会严重影响性能。
另外由于快照方式是在一定间隔时间做一次的,所以如果redis意外down掉的话,就会丢失最后一次快照后的所有修改。如果应用要求不能丢失任何修改的话,可以采用aof持久化方式。下面介绍
Append-only file
aof 比快照方式有更好的持久化性,是由于在使用aof持久化方式时,redis会将每一个收到的写命令都通过write函数追加到文件中(默认是 appendonly.aof)。当redis重启时会通过重新执行文件中保存的写命令来在内存中重建整个数据库的内容。当然由于os会在内核中缓存 write做的修改,所以可能不是立即写到磁盘上。这样aof方式的持久化也还是有可能会丢失部分修改。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告诉redis我们想要 通过fsync函数强制os写入到磁盘的时机。有三种方式如下(默认是:每秒fsync一次)
appendonly yes //启用aof持久化方式
# appendfsync always //每次收到写命令就立即强制写入磁盘,最慢的,但是保证完全的持久化,不推荐使用
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钟强制写入磁盘一次,在性能和持久化方面做了很好的折中,推荐
# appendfsync no //完全依赖os,性能最好,持久化没保证
aof 的方式也同时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持久化文件会变的越来越大。例如我们调用incr test命令100次,文件中必须保存全部的100条命令,其实有99条都是多余的。因为要恢复数据库的状态其实文件中保存一条set test 100就够了。为了压缩aof的持久化文件。redis提供了bgrewriteaof命令。收到此命令redis将使用与快照类似的方式将内存中的数据 以命令的方式保存到临时文件中,最后替换原来的文件。具体过程如下
1. redis调用fork ,现在有父子两个进程
2. 子进程根据内存中的数据库快照,往临时文件中写入重建数据库状态的命令
3.父进程继续处理client请求,除了把写命令写入到原来的aof文件中。同时把收到的写命令缓存起来。这样就能保证如果子进程重写失败的话并不会出问题。
4.当子进程把快照内容写入已命令方式写到临时文件中后,子进程发信号通知父进程。然后父进程把缓存的写命令也写入到临时文件。
5.现在父进程可以使用临时文件替换老的aof文件,并重命名,后面收到的写命令也开始往新的aof文件中追加。
需要注意到是重写aof文件的操作,并没有读取旧的aof文件,而是将整个内存中的数据库内容用命令的方式重写了一个新的aof文件,这点和快照有点类似。
以上转自 http://www.iigrowing.cn/redis-huan-cun-ji-shu-xue-xi.html
-------------------------------------------------------------------------------------------------------------------
MULTI 、 EXEC 、 DISCARD 和 WATCH 是 Redis 事务的基础。
MULTI,告诉 redis 服务器开启一个事务。注意,只是开启,而不是执行
EXEC,告诉 redis 开始执行事务
DISCARD,告诉 redis 取消事务
WATCH,监视某一个键值对,它的作用是在事务执行之前如果监视的键值被修改,事务会被取消。
事务可以一次执行多个命令, 并且带有以下两个重要的保证:
事务是一个单独的隔离操作:事务中的所有命令都会序列化、按顺序地执行。事务在执行的过程中,不会被其他客户端发送来的命令请求所打断。
事务是一个原子操作:事务中的命令要么全部被执行,要么全部都不执行。
EXEC 命令负责触发并执行事务中的所有命令:
如果客户端在使用 MULTI 开启了一个事务之后,却因为断线而没有成功执行 EXEC ,那么事务中的所有命令都不会被执行。
另一方面,如果客户端成功在开启事务之后执行 EXEC ,那么事务中的所有命令都会被执行。
当使用 AOF 方式做持久化的时候, Redis 会使用单个 write(2) 命令将事务写入到磁盘中。
然而,如果 Redis 服务器因为某些原因被管理员杀死,或者遇上某种硬件故障,那么可能只有部分事务命令会被成功写入到磁盘中。
如果 Redis 在重新启动时发现 AOF 文件出了这样的问题,那么它会退出,并汇报一个错误。
使用 redis-check-aof 程序可以修复这一问题:它会移除 AOF 文件中不完整事务的信息,确保服务器可以顺利启动。
从 2.2 版本开始,Redis 还可以通过乐观锁(optimistic lock)实现 CAS (check-and-set)操作,具体信息请参考文档的后半部分。
用法
MULTI 命令用于开启一个事务,它总是返回 OK 。
MULTI 执行之后, 客户端可以继续向服务器发送任意多条命令, 这些命令不会立即被执行, 而是被放到一个队列中, 当 EXEC 命令被调用时, 所有队列中的命令才会被执行。
另一方面, 通过调用 DISCARD , 客户端可以清空事务队列, 并放弃执行事务。
以下是一个事务例子, 它原子地增加了 foo 和 bar 两个键的值:
> MULTI
OK
> INCR foo
QUEUED
> INCR bar
QUEUED
> EXEC
1) (integer) 1
2) (integer) 1
EXEC 命令的回复是一个数组, 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是执行事务中的命令所产生的回复。 其中, 回复元素的先后顺序和命令发送的先后顺序一致。
当客户端处于事务状态时, 所有传入的命令都会返回一个内容为 QUEUED 的状态回复(status reply), 这些被入队的命令将在 EXEC命令被调用时执行。
事务中的错误
使用事务时可能会遇上以下两种错误:
事务在执行 EXEC 之前,入队的命令可能会出错。比如说,命令可能会产生语法错误(参数数量错误,参数名错误,等等),或者其他更严重的错误,比如内存不足(如果服务器使用 maxmemory 设置了最大内存限制的话)。
命令可能在 EXEC 调用之后失败。举个例子,事务中的命令可能处理了错误类型的键,比如将列表命令用在了字符串键上面,诸如此类。
对于发生在 EXEC 执行之前的错误,客户端以前的做法是检查命令入队所得的返回值:如果命令入队时返回 QUEUED ,那么入队成功;否则,就是入队失败。如果有命令在入队时失败,那么大部分客户端都会停止并取消这个事务。
不过,从 Redis 2.6.5 开始,服务器会对命令入队失败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在客户端调用 EXEC 命令时,拒绝执行并自动放弃这个事务。
在 Redis 2.6.5 以前, Redis 只执行事务中那些入队成功的命令,而忽略那些入队失败的命令。 而新的处理方式则使得在流水线(pipeline)中包含事务变得简单,因为发送事务和读取事务的回复都只需要和服务器进行一次通讯。
至于那些在 EXEC 命令执行之后所产生的错误, 并没有对它们进行特别处理: 即使事务中有某个/某些命令在执行时产生了错误, 事务中的其他命令仍然会继续执行。
从协议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以下例子中, LPOP 命令的执行将出错, 尽管调用它的语法是正确的:
Trying 127.0.0.1...
Connected to localhost.
Escape character is '^]'.
MULTI
+OK
SET a 3
abc
+QUEUED
LPOP a
+QUEUED
EXEC
*2
+OK
-ERR Operation against a key holding the wrong kind of value
EXEC 返回两条批量回复(bulk reply): 第一条是 OK ,而第二条是 -ERR 。 至于怎样用合适的方法来表示事务中的错误, 则是由客户端自己决定的。
最重要的是记住这样一条, 即使事务中有某条/某些命令执行失败了, 事务队列中的其他命令仍然会继续执行 —— Redis 不会停止执行事务中的命令。
以下例子展示的是另一种情况, 当命令在入队时产生错误, 错误会立即被返回给客户端:
MULTI
+OK
INCR a b c
-ERR wrong number of arguments for 'incr' command
因为调用 INCR 命令的参数格式不正确, 所以这个 INCR 命令入队失败。
为什么 Redis 不支持回滚(roll back)
如果你有使用关系式数据库的经验, 那么 “Redis 在事务失败时不进行回滚,而是继续执行余下的命令”这种做法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奇怪。
以下是这种做法的优点:
Redis 命令只会因为错误的语法而失败(并且这些问题不能在入队时发现),或是命令用在了错误类型的键上面:这也就是说,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失败的命令是由编程错误造成的,而这些错误应该在开发的过程中被发现,而不应该出现在生产环境中。
因为不需要对回滚进行支持,所以 Redis 的内部可以保持简单且快速。
有种观点认为 Redis 处理事务的做法会产生 bug ,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在通常情况下, 回滚并不能解决编程错误带来的问题。 举个例子, 如果你本来想通过 INCR 命令将键的值加上 1 , 却不小心加上了 2 , 又或者对错误类型的键执行了 INCR , 回滚是没有办法处理这些情况的。
鉴于没有任何机制能避免程序员自己造成的错误, 并且这类错误通常不会在生产环境中出现, 所以 Redis 选择了更简单、更快速的无回滚方式来处理事务。
放弃事务
当执行 DISCARD 命令时, 事务会被放弃, 事务队列会被清空, 并且客户端会从事务状态中退出:
redis> SET foo 1
OK
redis> MULTI
OK
redis> INCR foo
QUEUED
redis> DISCARD
OK
redis> GET foo
"1"
使用 check-and-set 操作实现乐观锁
WATCH 命令可以为 Redis 事务提供 check-and-set (CAS)行为。
被 WATCH 的键会被监视,并会发觉这些键是否被改动过了。 如果有至少一个被监视的键在 EXEC 执行之前被修改了, 那么整个事务都会被取消, EXEC 返回空多条批量回复(null multi-bulk reply)来表示事务已经失败。
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需要原子性地为某个值进行增 1 操作(假设 INCR 不存在)。
首先我们可能会这样做:
val = GET mykey
val = val + 1
SET mykey $val
上面的这个实现在只有一个客户端的时候可以执行得很好。 但是, 当多个客户端同时对同一个键进行这样的操作时, 就会产生竞争条件。
举个例子, 如果客户端 A 和 B 都读取了键原来的值, 比如 10 , 那么两个客户端都会将键的值设为 11 , 但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12才对。
有了 WATCH , 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类问题了:
WATCH mykey
val = GET mykey
val = val + 1
MULTI
SET mykey $val
EXEC
使用上面的代码, 如果在 WATCH 执行之后, EXEC 执行之前, 有其他客户端修改了 mykey 的值, 那么当前客户端的事务就会失败。 程序需要做的, 就是不断重试这个操作, 直到没有发生碰撞为止。
这种形式的锁被称作乐观锁, 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锁机制。 并且因为大多数情况下, 不同的客户端会访问不同的键, 碰撞的情况一般都很少, 所以通常并不需要进行重试。
了解 WATCH
WATCH 使得 EXEC 命令需要有条件地执行: 事务只能在所有被监视键都没有被修改的前提下执行, 如果这个前提不能满足的话,事务就不会被执行。
如果你使用 WATCH 监视了一个带过期时间的键, 那么即使这个键过期了, 事务仍然可以正常执行, 关于这方面的详细情况,请看这个帖子: http://code.google.com/p/redis/issues/detail?id=270
WATCH 命令可以被调用多次。 对键的监视从 WATCH 执行之后开始生效, 直到调用 EXEC 为止。
用户还可以在单个 WATCH 命令中监视任意多个键, 就像这样:
redis> WATCH key1 key2 key3
OK
当 EXEC 被调用时, 不管事务是否成功执行, 对所有键的监视都会被取消。
另外, 当客户端断开连接时, 该客户端对键的监视也会被取消。
使用无参数的 UNWATCH 命令可以手动取消对所有键的监视。 对于一些需要改动多个键的事务, 有时候程序需要同时对多个键进行加锁, 然后检查这些键的当前值是否符合程序的要求。 当值达不到要求时, 就可以使用 UNWATCH 命令来取消目前对键的监视, 中途放弃这个事务, 并等待事务的下次尝试。
使用 WATCH 实现 ZPOP
WATCH 可以用于创建 Redis 没有内置的原子操作。
举个例子, 以下代码实现了原创的 ZPOP 命令, 它可以原子地弹出有序集合中分值(score)最小的元素:
WATCH zset
element = ZRANGE zset 0 0
MULTI
ZREM zset element
EXEC
程序只要重复执行这段代码, 直到 EXEC 的返回值不是空多条回复(null multi-bulk reply)即可。
Redis 脚本和事务
从定义上来说, Redis 中的脚本本身就是一种事务, 所以任何在事务里可以完成的事, 在脚本里面也能完成。 并且一般来说, 使用脚本要来得更简单,并且速度更快。
因为脚本功能是 Redis 2.6 才引入的, 而事务功能则更早之前就存在了, 所以 Redis 才会同时存在两种处理事务的方法。
不过我们并不打算在短时间内就移除事务功能, 因为事务提供了一种即使不使用脚本, 也可以避免竞争条件的方法, 而且事务本身的实现并不复杂。
不过在不远的将来, 可能所有用户都会只使用脚本来实现事务也说不定。 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的话, 那么我们将废弃并最终移除事务功能。
----------------------------------------------------------------------------------
使用Redis的 SETNX 命令可以实现分布式锁,下文介绍其实现方法。
SETNX命令简介
命令格式
SETNX key value
将 key 的值设为 value,当且仅当 key 不存在。
若给定的 key 已经存在,则 SETNX 不做任何动作。
SETNX 是SET if Not eXists的简写。
返回值
返回整数,具体为
- 1,当 key 的值被设置
- 0,当 key 的值没被设置
例子
redis> SETNX mykey “hello”
(integer) 1
redis> SETNX mykey “hello”
(integer) 0
redis> GET mykey
“hello”
redis>
使用SETNX实现分布式锁
多个进程执行以下Redis命令:
SETNX lock.foo <current Unix time + lock timeout + 1>
如果 SETNX 返回1,说明该进程获得锁,SETNX将键 lock.foo 的值设置为锁的超时时间(当前时间 + 锁的有效时间)。
如果 SETNX 返回0,说明其他进程已经获得了锁,进程不能进入临界区。进程可以在一个循环中不断地尝试 SETNX 操作,以获得锁。
解决死锁
考虑一种情况,如果进程获得锁后,断开了与 Redis 的连接(可能是进程挂掉,或者网络中断),如果没有有效的释放锁的机制,那么其他进程都会处于一直等待的状态,即出现“死锁”。
上面在使用 SETNX 获得锁时,我们将键 lock.foo 的值设置为锁的有效时间,进程获得锁后,其他进程还会不断的检测锁是否已超时,如果超时,那么等待的进程也将有机会获得锁。
然而,锁超时时,我们不能简单地使用 DEL 命令删除键 lock.foo 以释放锁。考虑以下情况,进程P1已经首先获得了锁 lock.foo,然后进程P1挂掉了。进程P2,P3正在不断地检测锁是否已释放或者已超时,执行流程如下:
P2和P3进程读取键 lock.foo 的值,检测锁是否已超时(通过比较当前时间和键 lock.foo 的值来判断是否超时)
P2和P3进程发现锁 lock.foo 已超时
P2执行 DEL lock.foo命令
P2执行 SETNX lock.foo命令,并返回1,即P2获得锁
P3执行 DEL lock.foo命令将P2刚刚设置的键 lock.foo 删除(这步是由于P3刚才已检测到锁已超时)
P3执行 SETNX lock.foo命令,并返回1,即P3获得锁
P2和P3同时获得了锁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得知,在检测到锁超时后,进程不能直接简单地执行 DEL 删除键的操作以获得锁。
为了解决上述算法可能出现的多个进程同时获得锁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以下的算法。
我们同样假设进程P1已经首先获得了锁 lock.foo,然后进程P1挂掉了。接下来的情况:
进程P4执行 SETNX lock.foo 以尝试获取锁
由于进程P1已获得了锁,所以P4执行 SETNX lock.foo 返回0,即获取锁失败
P4执行 GET lock.foo 来检测锁是否已超时,如果没超时,则等待一段时间,再次检测
如果P4检测到锁已超时,即当前的时间大于键 lock.foo 的值,P4会执行以下操作
GETSET lock.foo <current Unix timestamp + lock timeout + 1>
由于 GETSET 操作在设置键的值的同时,还会返回键的旧值,通过比较键 lock.foo 的旧值是否小于当前时间,可以判断进程是否已获得锁
假如另一个进程P5也检测到锁已超时,并在P4之前执行了 GETSET 操作,那么P4的 GETSET 操作返回的是一个大于当前时间的时间戳,这样P4就不会获得锁而继续等待。注意到,即使P4接下来将键 lock.foo 的值设置了比P5设置的更大的值也没影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进程释放锁,即执行 DEL lock.foo 操作前,需要先判断锁是否已超时。如果锁已超时,那么锁可能已由其他进程获得,这时直接执行 DEL lock.foo 操作会导致把其他进程已获得的锁释放掉。
程序代码
用以下python代码来实现上述的使用 SETNX 命令作分布式锁的算法。
LOCK_TIMEOUT = 3
lock = 0
lock_timeout = 0
lock_key = 'lock.foo'
# 获取锁
while lock != 1:
now = int(time.time())
lock_timeout = now + LOCK_TIMEOUT + 1
lock = redis_client.setnx(lock_key, lock_timeout)
if lock == 1 or (now > int(redis_client.get(lock_key))) and now > int(redis_client.getset(lock_key, lock_timeout)):
break
else:
time.sleep(0.001)
# 已获得锁
do_job()
# 释放锁
now = int(time.time())
if now < lock_timeout:
redis_client.delete(lock_key)
发表评论
-
Tomcat的四种基于HTTP协议的Connector性能比较
2017-11-28 10:39 538今天在osc上看到对Tomcat的四种基于HTTP协议的Con ... -
Jetty项目简介
2016-11-07 11:28 448jetty是一个开源、基于标准、全功能实现的Java服务器。它 ... -
windows7 64位下git和tortoisegit的安装和使用
2016-09-08 11:35 1561git https://github.com/git-for- ... -
ActiveMQ的集群多种部署方式
2016-08-15 16:56 680ActiveMQ的多种部署方式 ... -
待查看
2016-08-02 09:41 4071tair 2 tddl 3hsf 4 分库分表 pmd ... -
mybatis 帮助文档
2016-04-22 11:01 512http://www.mybatis.org/mybatis- ... -
Zabbix 监控
2016-04-11 09:54 428 -
jvm实时监控工具
2016-04-09 09:35 470 -
redis学习(java调用方式)
2016-04-07 17:56 489【redis数据结构 – 简介 ... -
SonarQube代码质量管理平台安装与使用
2016-03-21 16:13 514代码质量管理工具 http://blog.csdn.net/h ... -
jboss web服务器
2016-03-17 14:15 447 -
cat监控
2016-03-16 15:22 489 -
activeMq分发策略,请求应答
2016-02-16 10:41 700 -
Eclipse下使用TODO的方法
2016-01-22 13:48 803下面是在Eclipse下使用TODO的方法。 ------- ... -
zookeeper
2015-12-07 20:29 432zookeeper -
Xshell会话共享实现多台服务器同步操作
2015-11-30 17:50 25281. 打开终端Xshell, 菜单栏View -> 勾 ... -
Tomcat出现 PermGen space解决方案
2015-06-10 16:06 343PermGen space的全称是Permanent Gene ... -
eclipse 代码注释项
2015-06-09 09:03 486comments files:新建文件时候的文件注释,在pac ... -
跨数据库事务研究
2015-05-12 11:16 873两种方案: 1、分布式 ... -
nginx
2015-04-22 11:03 471一、Nginx反向代理 正向 ...
相关推荐
### Redis原理与使用教程 #### 一、Redis简介 ##### 1.1 Redis概述 Redis是一种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具有开源特性。它不仅能够存储字符串类型的数据,还支持链表、集合、有序集合以及哈希等多种数据结构。这些...
Redis原理学习笔记
【Redis原理及应用】 Redis,全称为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种基于键值对的NoSQL数据库。NoSQL,即非关系型数据库,它不遵循传统的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原则,而是注重高可用性、水平扩展...
Redis教程Redis原理与实战全面讲解
redis应用居多,尤其是线上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面试官经常问到的问题和解答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解析了Redis的各项核心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场景。首先介绍了Redis的基本概念,包括核心数据结构(如dict)、常用的数据类型(如zset)以及内部实现方式。接着探讨了Redis的持久化机制(如RDB和AOF)...
2-1.Redis原理 — 线程安全模型 2-2.Redis原理 — 通信协议 2-3.Redis原理 — 持久化 2-4.Redis原理 — 管道 2-5.Redis原理 — 事务 2-6.Redis原理 — PubSub 2-7.Redis原理 — 小对象压缩 集群 3-1.Redis集群 — ...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Redis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预防和模拟测试缓存中的异常情况,如缓存穿透、击穿和雪崩。 首先,我们来理解Redis的基本原理。Redis基于内存存储,数据读取速度远超传统的磁盘存储。它支持多种数据...
Redis原理分析 过期时间设置 过期删除的原理 发布订阅 数据持久化 内存回收策略 单线程高性能原理 在Redis中使用Lua脚本 原子性问题 效率问题 Lua Redis与Lua Redis集群 主从复制 主从复制原理 哨兵机制 Redis-...
Redis原理分析 过期时间设置 过期删除的原理 发布订阅 数据持久化 内存回收策略 单线程高性能原理 在Redis中使用Lua脚本 原子性问题 效率问题 Lua Redis与Lua Redis集群 主从复制 主从复制原理 哨兵机制 Redis-...
《Redis深度历险:核心原理和应用实践》这本书是一本深入了解Redis数据库的宝贵资源,尤其在C++开发环境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dis是一款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广泛应用于缓存、消息队列、计数器等多个场景。下面...
Redis核心原理与应用实践 Redis 作为互联网技术架构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中间件,它在存储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型互联网公司中,Redis 是面试官最喜欢问的工程技能之一,这也反映了 Redis 在行业中的...
Redis原理 17 1.数据结构 17 2.存储结构和存储格式 19 3.性能 20 4.网络IO模型 20 5.内存管理方面 20 6.数据一致性问题 20 7.存储方式及其它方面 20 8.关于不同语言的客户端支持 21 9.关于Redis的一些周边功能 21
《Redis深度历险:核心原理和应用实践》是一本由钱文品老师编著的专业书籍,旨在深入探讨Redis这一流行的数据存储系统的核心机制和实际应用场景。这本书不仅涵盖了Redis的基础知识,还深入到其高级特性和最佳实践,...
Redis底层知识分享,参考书籍:Redis5.0.0源码和《Redis原理与设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聚焦于“基于稀疏矩阵存储的状态表压缩算法设计与研究”,这是一个针对网络数据包检测的重要课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检测和防止恶意行为成为网络防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