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373160 次
- 性别:
- 来自: 苏州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335)
- C++ (190)
- 设计模式 (43)
- 数据库技术 (5)
- 网络编程 (11)
- 自动化测试 (6)
- Linux (13)
- OpenSSL (10)
- MS Crypt API (5)
- SCM (2)
- English (4)
- Android (10)
- EMV规范 (1)
- Saturn Platform (0)
- C (10)
- SQL (2)
- ASP.NET (3)
- 英语口语学习 (3)
- 调试工具 (21)
- 编译技术 (5)
- UML (1)
- 项目管理 (5)
- 敏捷开发 (2)
- Http Server (6)
- 代码审查、代码分析 (5)
- 面试基础 (10)
- 重点知识 (16)
- STL (6)
- Efficient C++资料 (8)
- 数据结构和算法 (7)
- 读书笔记 (0)
- 开源项目 (4)
- 多线程 (2)
- Console App (6)
- 个人开源项目 (4)
- IBM DevelopWorks (4)
- Java (16)
- 内存泄漏相关调试和检测 (13)
- 软件测试相关技术 (2)
- C# (11)
- Apple Related (1)
- 软件测试和管理 (2)
- EMV (1)
- Python (1)
- Node.js (6)
- JavaScript (5)
- VUE (1)
- Frontend (1)
- Backend (4)
- RESTful API (3)
- Firebase (3)
最新评论
-
u013189503:
来个密码吧
[C++][Logging] 项目中写日志模块的实现 -
wyf_vc:
来个密码啊!!
[C++][Logging] 项目中写日志模块的实现
转自
http://www.cnblogs.com/fanzhidongyzby/p/3187912.html
红黑树是计算机科学内比较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它使得对数据的搜索,插入和删除操作都能保持在O(lgn)的时间复杂度。然而,相比于一般的数据结构,红黑树的实现的难度有所增加。网络上关于红黑树的实现资料汗牛充栋,但是乏于系统介绍红黑树实现的资料。本文通过一个自己实现的红黑树数据结构以及必要的搜索,插入和删除操作算法,为大家更系统地剖析红黑树数据结构的实现。
对于大部分数据结构,一般都会使用抽象数据类型的方式实现,C++提供的模板机制可以做到数据结构与具体数据类型无关,就像STL实现的那样。不过本文并非去实现STL中的红黑树,更重要的是透过红黑树的实现学习相关的算法和思想。当然,我们还是会借鉴STL中关于红黑树实现部分有价值内容。
一、基本概念
在具体实现红黑树之前,必须弄清它的基本含义。红黑树本质上是一颗二叉搜索树,它满足二叉搜索树的基本性质——即树中的任何节点的值大于它的左子节点,且小于它的右子节点。
图1 二叉搜索树
按照二叉搜索树组织数据,使得对元素的查找非常快捷。比如图1中的二叉搜索树,如果查询值为48的节点,只需要遍历4个节点即可完成。理论上,一颗平衡的二叉搜索树的任意节点平均查找效率为树的高度h,即O(lgn)。但是如果二叉搜索树的失去平衡(元素全在一侧),搜索效率就退化为O(n),因此二叉搜索树的平衡是搜索效率的关键所在。为了维护树的平衡性,数据结构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树,比如AVL树通过维持任何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大于1保持树的平衡,而红黑树使用颜色的概念维持树的平衡,使二叉搜索树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保持在固定的范围。相比于其他二叉搜索树树,红黑树对二叉搜索树的平衡性维持有着自身的优势。
顾名思义,红黑树的节点是有颜色概念的,即非红即黑。通过颜色的约束,红黑树维持着二叉搜索树的平衡性。一颗红黑树必须满足以下几点条件:
规则1、根节点必须是黑色。
规则2、任意从根到叶子的路径不包含连续的红色节点。
规则3、任意从根到叶子的路径的黑色节点总数相同。
如图2所示,为一颗合法的红黑树,可以发现红黑树在维持二叉搜索树的基本性质的前提下,并满足了红黑树的颜色条件,整体上保持了二叉搜索树的平衡性。(构造如下红黑树的数据序列为:(50,35,78,27,56,90,45,40,48),读者可以自行验证。)
图2 红黑树
二、数据结构设计
和一般的数据结构设计类似,我们用抽象数据类型表示红黑树的节点,使用指针保存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为红黑树节点,其基本属性有:节点的颜色、左子节点指针、右子节点指针、父节点指针、节点的值。
图3 红黑树节点基本属性
为了方便红黑树关键算法的实现,还定义了一些简单的操作(都是内联函数)。
为了表示红黑树节点的颜色,我们定义一个简单的枚举类型。
有了节点,剩下的就是实现红黑树的构造、插入、搜索、删除等关键算法了。
在红黑树类中,定义了树根(root)和节点数(count),其中还记录红黑树在插入删除操作时执行的旋转次数rotate_times。其中核心操作有插入操作(insert),搜索操作(find),删除操作(remove),递减操作(prev)——寻找比当前节点较小的节点,递增操作(next)——寻找比当前节点较大的节点,最大值(maximum)和最小值(minimum)操作等。其中验证操作(__ validate)通过递归操作红黑树,验证红黑树的三个基本颜色约束,用于操纵红黑树后验证红黑树是否保持平衡。
由于插入和删除操作是红黑树的关键所在,下边重点介绍这两个操作。其他的操作一般通过对树进行递归操作都可以轻松的完成,这里不再赘述。
三、红黑树的插入操作
红黑树的插入操作和查询操作有些类似,它按照二分搜索的方式递归寻找插入点。不过这里需要考虑边界条件——当树为空时需要特殊处理(这里未采用STL对树根节点实现的特殊技巧)。如果插入第一个节点,我们直接用树根记录这个节点,并设置为黑色,否则作递归查找插入(__insert操作)。
默认插入的节点颜色都是红色,因为插入黑色节点会破坏根路径上的黑色节点总数,但即使如此,也会出现连续红色节点的情况。因此在一般的插入操作之后,出现红黑树约束条件不满足的情况(称为失去平衡)时,就必须要根据当前的红黑树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__rebalance操作)。和AVL树的平衡调整通过旋转操作的实现类似,红黑树的调整操作一般都是通过旋转结合节点的变色操作来完成的。
红黑树插入节点操作产生的不平衡来源于当前插入点和父节点的颜色冲突导致的(都是红色,违反规则2)。
图4 插入冲突
如图4所示,由于节点插入之前红黑树是平衡的,因此可以断定祖父节点g必存在(规则1:根节点必须是黑色),且是黑色(规则2:不会有连续的红色节点),而叔父节点u颜色不确定,因此可以把问题分为两大类:
1、叔父节点是黑色(若是空节点则默认为黑色)
这种情况下通过旋转和变色操作可以使红黑树恢复平衡。但是考虑当前节点n和父节点p的位置又分为四种情况:
A、n是p左子节点,p是g的左子节点。
B、n是p右子节点,p是g的右子节点。
C、n是p左子节点,p是g的右子节点。
D、n是p右子节点,p是g的左子节点。
情况A,B统一称为外侧插入,C,D统一称为内侧插入。之所以这样分类是因为同类的插入方式的解决方式是对称的,可以通过镜像的方法相似完成。
首先考虑情况A:n是p左子节点,p是g的左子节点。针对该情况可以通过一次右旋转操作,并将p设为黑色,g设为红色完成重新平衡。
图5 左外侧插入调整
右旋操作的步骤是:将p挂接在g节点原来的位置(如果g原是根节点,需要考虑边界条件),将p的右子树x挂到g的左子节点,再把g挂在p的右子节点上,完成右旋操作。这里将最终旋转结果的子树的根节点作为旋转轴(p节点),也就是说旋转轴在旋转结束后称为新子树的根节点!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和STL的旋转操作的区别,STL的右旋操作的旋转轴视为旋转之前的子树根节点(g节点),不过这并不影响旋转操作的效果。
类比之下,情况B则需要使用左单旋操作来解决平衡问题,方法和情况A类似。
图6 右外侧插入
接下来,考虑情况C:n是p左子节点,p是g的右子节点。针对该情况通过一次左旋,一次右旋操作(旋转轴都是n,注意不是p),并将n设为黑色,g设为红色完成重新平衡。
图7 左内侧插入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时新插入的节点是n,它的左右子树x,y都是空节点,但即使如此,旋转操作的结果需要将x,y新的位置设置正确(如果不把p和g的对应分支设置为空节点的话,就会破坏树的结构)。在之后的其他操作中,待旋转的节点n的左右子树可能就不是空节点了。
类比之下,情况D则需要使用一次右单旋,一次左单旋操作来解决平衡问题,方法和情况C类似。
图8 右内侧插入
2、叔父节点是红色
当叔父节点是红色时,则不能直接通过上述方式处理了(把前边的所有情况的u节点看作红色,会发现节点u和g是红色冲突的)。但是我们可以交换g与p,u节点的颜色完成当前冲突的解决。
图9 叔父节点为红的插入
但是仅仅这样做颜色交换是不够的,因为祖父节点g的父节点(记作gp)如果也是红色的话仍然会有冲突(g和gp是连续的红色,违反规则2)。为了解决这样的冲突,我们需要从当前插入点n向根节点root回溯两次。
第一次回溯时处理所有拥有两个红色节点的节点,并按照图9中的方式交换父节点g与子节点p,u的颜色,并暂时忽略gp和p的颜色冲突。如果根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也是这种情况,则在颜色交换完毕后重新将根节点设置为黑色。
第二次回溯专门处理连续的红色节点冲突。由于经过第一遍的处理,在新插入点n的路径上一定不存在同为红色的兄弟节点了。而仍出现gp和p的红色冲突时,gp的兄弟节点(gu)可以断定为黑色,这样就回归前边讨论的叔父节点为黑色时的情况处理。
图10 消除连续红色节点
由于发生冲突的两个红色节点位置可能是任意的,因此会出现上述的四种旋转情况。不过我们把靠近叶子的红色节点(g)看作新插入的节点,这样面对A,B情况则把p的父节点gp作为旋转轴,旋转后gp会是新子树的根,而面对C,D情况时把p作为旋转轴即可,旋转后p为新子树的根(因此可以把四种旋转方式封装起来)。
在第二次回溯时,虽然每次遇到红色冲突旋转后都会提升g和gp节点的位置(与根节点的距离减少),但是无论g和gp谁是新子树的根都不会影响新插入节点n到根节点root路径的回溯,而且一旦新子树的根到达根节点(parent指针为空)就可以停止回溯了。
通过以上的树重新平衡策略可以完美地解决红黑树插入节点的平衡问题。
四、红黑树的删除操作
相比于插入操作,红黑树的删除操作显得更加复杂。很多资料都没有将红黑树的删除解释清楚,清华的数据结构教材对红黑树删除的描述也十分混乱,《STL源码剖析》中侯sir对红黑树的删除更是闭口不谈。这里参考了STL对红黑树删除操作的实现方式,并做了适当的修改(红黑树使用哨兵节点表示空节点,而这里使用空指针的方式,因此要杜绝空指针的引用问题)。
由于红黑树就是二叉搜索树,因此节点的删除方式和二叉搜索树相同。不过红黑树删除操作的难点不在于节点的删除,而在于删除节点后的调整操作。因此红黑树的删除操作分为两步,首先确定被删除节点的位置,然后调整红黑树的平衡性。
先考虑删除节点的位置,如果待删除节点拥有唯一子节点或没有子节点,则将该节点删除,并将其子节点(或空节点)代替自身的位置。如果待删除节点有两个子节点,则不能将该节点直接删除。而是从其右子树中选取最小值节点(或左子树的最大值节点)作为删除节点(该节点一定没有两个子节点了,否则还能取更小的值)。当然在删除被选取的节点之前,需要将被选取的节点的数据拷贝到原本需要删除的节点中。选定删除节点位置的情况如图11所示,这和二叉搜索树的节点删除完全相同。
图11 删除点的选定
图11中用红色标记的节点表示被选定的真正删除的节点(节点y)。其中绿色节点(yold)表示原本需要删除的节点,而由于它有两个子节点,因此删除y代替它,并且删除y之前需要将y的值拷贝到yold,注意这里如果是红黑树也不会改变yold的颜色!通过上述的方式,将所有的节点删除问题简化为独立后继(或者无后继)的节点删除问题。然后再考虑删除y后的红黑树平衡调整问题。由于删除y节点后,y的后继节点n会作为y的父节点p的孩子。因此在进行红黑树平衡调整时,n是p的子节点。
下边考虑平衡性调整问题,首先考虑被删除节点y的颜色。如果y为红色,删除y后不会影响红黑树的平衡性,因此不需要做任何调整。如果y为黑色,则y所在的路径上的黑色节点总数减少1,红黑树失去平衡,需要调整。
y为黑色时,再考虑节点n的颜色。如果n为红色,因为n是y的唯一后继,如果把n的颜色设置为黑色,那么就能恢复y之前所在路径的黑色节点的总数,调整完成。如果n也是黑色,则需要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考虑。
设p是n的父节点,w为n节点的兄弟节点。假定n是p的左子节点,n是p的右子节点情况可以镜像对称考虑。
步骤1:若w为红色,则断定w的子节点(如果存在的话或者为空节点)和节点p必是黑色(规则2)。此时将w与p的颜色交换,并以w为旋转轴进行左旋转操作,最后将w设定为n的新兄弟节点(原来w的左子树x)。
通过这样的转换,将原本红色的w节点情况转换为黑色w节点情况。若w原本就是黑色(或者空节点),则直接进入步骤2。
图12 节点删除情况1
步骤2:无论步骤1是否得到处理,步骤2处理的总是黑色的w节点,此时再考虑w的两个子节点x,y的颜色的情况。如果x,y都是黑色节点(或者是空节点,如果父节点w为空节点,认为x,y也都是空节点),此时将w的颜色设置为红色,并将n设定为n的父节点p。此时,如果n为红色,则直接设定n为黑色,调整结束。否则再次回到步骤1做相似的处理。注意节点n发生变化后需要重新设定节点w和p。
考虑由于之前黑色节点删除导致n的路径上黑色节点数减1,因此可以把节点n看作拥有双重黑色的节点。通过此步骤将n节点上移,使得n与根节点距离减少,更极端的情况是当n成为根节点时,树就能恢复平衡了(因为根节点不在乎多一重黑色)。另外,在n的上移过程中可能通过后续的转换已经让树恢复平衡了。
图13 节点删除情况2
步骤3:如果步骤2中的w的子节点不是全黑色,而是左红(x红)右黑(y黑)的话,将x设置为黑色,w设置为红色,并以节点x为旋转轴右旋转,最后将w设定为n的新兄弟(原来的x节点)。
通过这样的转换,让原本w子节点左红右黑的情况转化为左黑右红的情况。若w的右子节点原本就是红色(左子节点颜色可黑可红),则直接进入步骤4。
图14 节点删除情况3
步骤4:该步骤处理w右子节点y为红色的情况,此时w的左子节点x可黑可红。这时将w的右子节点y设置为黑色,并交换w与父节点p的颜色(w原为黑色,p颜色可黑可红),再以w为旋转轴左旋转,红黑树调整算法结束。
通过该步骤的转换,可以彻底解决红黑树的平衡问题!该步骤的实质是利用左旋恢复节点n上的黑色节点总数,虽然p和w虽然交换了颜色,但它们都是n的祖先,因此n路径上的黑色节点数增加1。同时由于左旋,使得y路径上的黑色节点数减1,恰巧的是y的颜色为红,将y设置为黑便能恢复y节点路径上黑色节点的总数。
图15 节点删除情况4
总结以上步骤,对红黑树节点删除的平衡性调整归纳为如下流程。
图16 节点删除调整流程
通过上述的调整策略,可以完美解决红黑树节点删除时平衡性问题。
五、随机测试
对数据结构准确性的测试主要考察以下操作:插入,删除,查询,遍历和验证。插入和删除操作前边做了充分的介绍,由inset和remove实现,查询操作在插入和删除操作时会间接调用,由find实现,遍历操作分为正序(由minimum和next实现)和逆序遍历(由maximim和prev实现),验证操作主要是验证插入和删除后红黑树的合法性(规则1、2、3),由validate实现。至于其他和红黑树统计特性相关的操作,比如获取树高、节点数和累计的旋转次数等可以很容易实现。
我们使用随机数产生器随机产生一批数据插入到红黑树内,然后再随机产生一批数据作为删除操作的参数。其中每次插入和删除时都会对树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并且在插入后删除数据结束后以正序和逆序的方式输出红黑树的节点以及其他统计信息。测试代码如下:
经过大量的循环随机测试,可以验证红黑树数据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平衡性调整算法的正确性,下边是测试结果的部分截图。
本文构造的红黑树数据结构源代码下载地址为: https://github.com/fanzhidongyzby/RBTree
读者感兴趣的话可以下载验证。
图17 测试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对红黑树数据结构有了更充分地了解,尤其是复杂的红黑树的插入删除平衡性调整算法,最后进行的测试验证了红黑树的核心算法的正确性。通过对红黑树数据结构的详尽剖析,相信大家对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学科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地认识,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http://www.cnblogs.com/fanzhidongyzby/p/3187912.html
红黑树数据结构剖析
红黑树是计算机科学内比较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它使得对数据的搜索,插入和删除操作都能保持在O(lgn)的时间复杂度。然而,相比于一般的数据结构,红黑树的实现的难度有所增加。网络上关于红黑树的实现资料汗牛充栋,但是乏于系统介绍红黑树实现的资料。本文通过一个自己实现的红黑树数据结构以及必要的搜索,插入和删除操作算法,为大家更系统地剖析红黑树数据结构的实现。
对于大部分数据结构,一般都会使用抽象数据类型的方式实现,C++提供的模板机制可以做到数据结构与具体数据类型无关,就像STL实现的那样。不过本文并非去实现STL中的红黑树,更重要的是透过红黑树的实现学习相关的算法和思想。当然,我们还是会借鉴STL中关于红黑树实现部分有价值内容。
一、基本概念
在具体实现红黑树之前,必须弄清它的基本含义。红黑树本质上是一颗二叉搜索树,它满足二叉搜索树的基本性质——即树中的任何节点的值大于它的左子节点,且小于它的右子节点。
图1 二叉搜索树
按照二叉搜索树组织数据,使得对元素的查找非常快捷。比如图1中的二叉搜索树,如果查询值为48的节点,只需要遍历4个节点即可完成。理论上,一颗平衡的二叉搜索树的任意节点平均查找效率为树的高度h,即O(lgn)。但是如果二叉搜索树的失去平衡(元素全在一侧),搜索效率就退化为O(n),因此二叉搜索树的平衡是搜索效率的关键所在。为了维护树的平衡性,数据结构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树,比如AVL树通过维持任何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大于1保持树的平衡,而红黑树使用颜色的概念维持树的平衡,使二叉搜索树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保持在固定的范围。相比于其他二叉搜索树树,红黑树对二叉搜索树的平衡性维持有着自身的优势。
顾名思义,红黑树的节点是有颜色概念的,即非红即黑。通过颜色的约束,红黑树维持着二叉搜索树的平衡性。一颗红黑树必须满足以下几点条件:
规则1、根节点必须是黑色。
规则2、任意从根到叶子的路径不包含连续的红色节点。
规则3、任意从根到叶子的路径的黑色节点总数相同。
如图2所示,为一颗合法的红黑树,可以发现红黑树在维持二叉搜索树的基本性质的前提下,并满足了红黑树的颜色条件,整体上保持了二叉搜索树的平衡性。(构造如下红黑树的数据序列为:(50,35,78,27,56,90,45,40,48),读者可以自行验证。)
图2 红黑树
二、数据结构设计
和一般的数据结构设计类似,我们用抽象数据类型表示红黑树的节点,使用指针保存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为红黑树节点,其基本属性有:节点的颜色、左子节点指针、右子节点指针、父节点指针、节点的值。
图3 红黑树节点基本属性
为了方便红黑树关键算法的实现,还定义了一些简单的操作(都是内联函数)。
//红黑树节点 template<class T> class rb_tree_node { typedef rb_tree_node_color node_color; typedef rb_tree_node<T> node_type; public: node_color color;//颜色 node_type*parent;//父节点 node_type*left;//左子节点 node_type*right;//右子节点 T value;//值 rb_tree_node(T&v);//构造函数 inline node_type*brother();//获取兄弟节点 inline bool on_left();//自身是左子节点 inline bool on_right();//自身是右子节点 inline void set_left(node_type*node);//设置左子节点 inline void set_right(node_type*node);//设置左子节点 };
为了表示红黑树节点的颜色,我们定义一个简单的枚举类型。
//红黑树节点颜色 enum rb_tree_node_color { red=false, black=true };
有了节点,剩下的就是实现红黑树的构造、插入、搜索、删除等关键算法了。
//红黑树 template<class T> class rb_tree { public: typedef rb_tree_node<T> node_type; rb_tree(); ~rb_tree(); void clear(); void insert(T v);//添加节点 bool insert_unique(T v);//添加唯一节点 node_type* find(T v);//查询节点 bool remove(T v);//删除节点 inline node_type* maximum();//最大值 inline node_type* minimum();//最小值 inline node_type* next(node_type*node);//下一个节点 inline node_type* prev(node_type*node);//上一个节点 void print();//输出 int height();//高度 unsigned count();//节点数 bool validate();//验证 unsigned get_rotate_times();//获取旋转次数 private: node_type*root;//树根 unsigned rotate_times;//旋转的次数 unsigned node_count;//节点数 void __clear(node_type*sub_root);//清除函数 void __insert(node_type*&sub_root,node_type*parent,node_type*node);//内部节点插入函数 node_type* __find(node_type*sub_root,T v);//查询 inline node_type* __maximum(node_type*sub_root);//最大值 inline node_type* __minimum(node_type*sub_root);//最小值 void __rebalance(node_type*node);//新插入节点调整平衡 void __fix(node_type*node,node_type*parent,bool direct);//删除节点调整平衡 void __rotate(node_type*node);//自动判断类型旋转 void __rotate_left(node_type*node);//左旋转 void __rotate_right(node_type*node);//右旋转 void __print(node_type*sub_root);//输出 int __height(node_type*&sub_root);//高度 bool __validate(node_type*&sub_root,int& count);//验证红黑树的合法性 };
template<class T> rb_tree_node<T>::rb_tree_node(T&v) :value(v) ,parent(NULL),left(NULL),right(NULL) ,color(red)//默认节点为红色——规则3:任意路径黑色节点数相同 {} template<class T> inline typename rb_tree_node<T>::node_type* rb_tree_node<T>::brother() { if(!parent)//根节点没有兄弟 return NULL; else return this==parent->left?parent->right:parent->left; } template<class T> inline bool rb_tree_node<T>::on_left() { return parent&&this==parent->left; } template<class T> inline bool rb_tree_node<T>::on_right() { return parent&&this==parent->right; } template<class T> inline void rb_tree_node<T>::set_left(node_type*node) { left=node; if(node)node->parent=this; } template<class T> inline void rb_tree_node<T>::set_right(node_type*node) { right=node; if(node)node->parent=this; } template<class T> rb_tree<T>::rb_tree():root(NULL),rotate_times(0),node_count(0) { } template<class T> unsigned rb_tree<T>::get_rotate_times() { return rotate_times; } template<class T> unsigned rb_tree<T>::count() { return node_count; } template<class T> rb_tree<T>::~rb_tree() { clear(); } template<class T> void rb_tree<T>::clear() { __clear(root); root=NULL; rotate_times=0; node_count=0; } template<class T> void rb_tree<T>::__clear(node_type*sub_root) { if(!sub_root)return ; __clear(sub_root->left); __clear(sub_root->right); delete sub_root; } template<class T> bool rb_tree<T>::insert_unique(T v) { if(find(v)) return false;//已经存在节点 insert(v); return true; } template<class T> void rb_tree<T>::insert(T v) { node_type*newNode=new node_type(v);//创建节点 if(!root)//第一个节点 { root=newNode;//记录根节点 root->color=black;//根节点为黑色——规则1:根节点必须为黑色 } else { __insert(root,root,newNode);//尝试插入节点 __rebalance(newNode);//尝试调整 } node_count++;//累计节点数 } template<class T> void rb_tree<T>::__insert(node_type*& sub_root,node_type*parent,node_type*node) { if(!sub_root)//子树空 { sub_root=node; node->parent=parent; } else if(node->value>=sub_root->value)//插入右子树 { __insert(sub_root->right,sub_root,node); } else//插入左子树 { __insert(sub_root->left,sub_root,node); } } template<class T> typename rb_tree<T>::node_type* rb_tree<T>::find(T v) { return __find(root,v); } template<class T> bool rb_tree<T>::remove(T v) { //查找节点 node_type*node=find(v),*x,*y; if(!node)return false; //确定删除点y if(node->left&&node->right) { y=__minimum(node->right);//两个后继,删除右子树的最小值 node->value=y->value;//覆盖原节点值 } else y=node; //记录唯一后继x if(y->left) { x=y->left; } else x=y->right; //移动x到y的父节点或root node_type*parent=y->parent; bool direct=false;//默认为右方位 if(y->parent) { if(direct=y->on_left())y->parent->set_left(x); else y->parent->set_right(x); } else { root=x; if(x)x->parent=NULL; parent=NULL; } //颜色修正与重新平衡 if(y->color==black) __fix(x,parent,direct); delete y; node_count--;//减少节点数 return true; } template<class T> void rb_tree<T>::__fix(node_type*node,node_type*parent,bool direct) { while(!node||node->color==black) { if(node)parent=node->parent;//重新定父亲 if(!parent)break;//到了根节点,结束 if(node)direct=node==node->parent->left;//node存在重新定方向 if(direct)//删除了左边 { node_type*w=parent->right;//记录兄弟节点 if(w&&w->color==red)//兄弟红 { w->color=black; parent->color=red; __rotate_left(parent->right); w=parent->right; } //侄子全黑,这里兄弟必黑 if(!w||(!w->left||w->left->color==black)&&(!w->right||w->right->color==black)) { if(w)w->color=red; node=parent; } else { if(!w->right||w->right->color==black)//右侄子黑,左侄子红 { w->left->color=black; w->color=red; __rotate_right(w->left); w=parent->right; } //左侄子黑,右侄子红 或者 侄子全红 w->color=parent->color; parent->color=black; w->right->color=black; __rotate_left(parent->right); break; } } else//删除了右边 { node_type*w=parent->left;//记录兄弟节点 if(w&&w->color==red)//兄弟红 { w->color=black; parent->color=red; __rotate_right(parent->left); w=parent->left; } //侄子全黑,这里兄弟必黑 if(!w||(!w->left||w->left->color==black)&&(!w->right||w->right->color==black)) { if(w)w->color=red; node=parent; } else { if(!w->left||w->left->color==black)//左侄子黑,右侄子红 { w->right->color=black; w->color=red; __rotate_left(w->right); w=parent->left; } //右侄子黑,左侄子红 或者 侄子全红 w->color=parent->color; parent->color=black; w->left->color=black; __rotate_right(parent->left); break; } } } if(node)node->color=black;//当前节点强制为黑 } template<class T> typename rb_tree<T>::node_type* rb_tree<T>::__find(node_type*sub_root,T v) { if(!sub_root)return NULL; if(v>sub_root->value)//查找右子树 { return __find(sub_root->right,v); } else if(v<sub_root->value)//查找左子树 { return __find(sub_root->left,v); } else return sub_root;//找到结果 } template<class T> inline typename rb_tree<T>::node_type* rb_tree<T>::maximum() { return __maximum(root); } template<class T> inline typename rb_tree<T>::node_type* rb_tree<T>::minimum() { return __minimum(root); } template<class T> inline typename rb_tree<T>::node_type* rb_tree<T>::__maximum(node_type*sub_root) { while(sub_root&&sub_root->right) sub_root=sub_root->right; return sub_root; } template<class T> inline typename rb_tree<T>::node_type* rb_tree<T>::__minimum(node_type*sub_root) { while(sub_root&&sub_root->left) sub_root=sub_root->left; return sub_root; } template<class T> inline typename rb_tree<T>::node_type* rb_tree<T>::next(node_type*node) { if(!node)return NULL; if(node->right) return __minimum(node->right);//从右子节点开始找最小值 else { while(node->on_right()) node=node->parent;//向上回溯 if(node==root) return NULL; else return node->parent; } } template<class T> inline typename rb_tree<T>::node_type* rb_tree<T>::prev(node_type*node) { if(!node)return NULL; if(node->left) return __maximum(node->left);//从左子节点开始找最大值 else { while(node->on_left()) node=node->parent; if(node==root) return NULL; else return node->parent; } } template<class T> void rb_tree<T>::__rebalance(node_type*node) { if(node->parent->color==black)//父节点为黑色,平衡——规则2:没有连续的红色节点 return ; //父节点为红色(肯定不是root),看叔父节点的颜色 node_type* uncle=node->parent->brother();//获取父节点的兄弟节点 if(uncle&&uncle->color==red)//叔父节点存在且为红色 { //遍历到根节点,处理拥有两个红色子节点的节点 for(node_type*prev=node->parent;prev!=root;prev=prev->parent) { if(prev->color==red&&prev->brother()->color==red)//遇到同为红色的兄弟 { prev->parent->color=red;//设置父节点为红 prev->color=black;//将自己和兄弟设为黑 prev->brother()->color=black; } } root->color=black;//强制根节点为黑色 //再次遍历,处理连续红色节点的情况,直接判断prev是否NULL,防止旋转后出现空指针 for(node_type*prev=node->parent;prev;prev=prev->parent) { if(prev->color==red&&prev->parent->color==red)//连续的红色节点 { __rotate(prev); } } } else//叔父节点为NULL(视为黑色)或者为黑色 { __rotate(node); } } template<class T> void rb_tree<T>::__rotate(node_type*node) { //根据外侧和内侧插入方式做旋转操作 if(node->on_left()&&node->parent->on_left()) { //左外侧插入,右旋转 __rotate_right(node->parent); //交换父节点与右兄弟的颜色 node->parent->color=black; node->parent->right->color=red; } else if(node->on_right()&&node->parent->on_right()) { //右外侧插入,左旋转 __rotate_left(node->parent); //交换父节点与左兄弟的颜色 node->parent->color=black; node->parent->left->color=red; } else if(node->on_right()&&node->parent->on_left()) { //左内侧插入,先左转,后右转 __rotate_left(node); __rotate_right(node); //交换插入节点与右子节点的颜色 node->color=black; node->right->color=red; } else { //右内侧插入,先右转,后左转 __rotate_right(node); __rotate_left(node); //交换插入节点与左子节点的颜色 node->color=black; node->left->color=red; } } template<class T> void rb_tree<T>::__rotate_left(node_type*node) { rotate_times++; node_type*parent=node->parent;//父节点 node_type*grand=parent->parent;//祖父节点 //处理旋转节点 if(parent->on_left())grand->set_left(node); else if(parent->on_right())grand->set_right(node); else//祖父节点为根 { root=node; node->parent=NULL; node->color=black; } //处理旋转节点的左子节点,作为原父节点的右子节点 parent->set_right(node->left); //处理原父节点,作为旋转节点的左子节点 node->set_left(parent); } template<class T> void rb_tree<T>::__rotate_right(node_type*node) { rotate_times++; node_type*parent=node->parent;//父节点 node_type*grand=parent->parent;//祖父节点 //处理旋转节点 if(parent->on_left())grand->set_left(node); else if(parent->on_right())grand->set_right(node); else//祖父节点为根 { root=node; node->parent=NULL; node->color=black; } //处理旋转节点的右子节点,作为原父节点的左子节点 parent->set_left(node->right); //处理原父节点,作为旋转节点的右子节点 node->set_right(parent); } template<class T> void rb_tree<T>::print() { __print(root); cout<<endl; } template<class T> void rb_tree<T>::__print(node_type*sub_root) { if(!sub_root)return; __print(sub_root->left); cout<<sub_root->value<<" "; __print(sub_root->right); } template<class T> int rb_tree<T>::height() { return __height(root); } template<class T> int rb_tree<T>::__height(node_type*&sub_root) { if(!sub_root)return 0; int lh=__height(sub_root->left); int rh=__height(sub_root->right); int max=lh>rh?lh:rh; return max+1; } template<class T> bool rb_tree<T>::validate() { if(root&&root->color==red) return false; int count=0; return __validate(root,count); } template<class T> bool rb_tree<T>::__validate(node_type*&sub_root,int& count) { if(!sub_root) { count=0;//黑色节点计数 return true; } if(sub_root->color==red&& ((sub_root->left&&sub_root->left->color==red) ||(sub_root->left&&sub_root->left->color==red))) { //cout<<"连续红色"<<endl; return false;//出现连续的红色节点,此情况在平衡后不会出现 } int lc,rc; bool lf=__validate(sub_root->left,lc); bool rf=__validate(sub_root->right,rc); if(lf&&rf)//子树都合法,且黑高相等 { if(sub_root->left&&sub_root->right&&lc!=rc)//左右子树都存在才比较高度 { //cout<<"子树黑高度不同"<<endl; return false; } //验证通过 count=lc>rc?lc:rc;//最大值作为黑高 if(sub_root->color==black) count++; return true; } else return false; }
在红黑树类中,定义了树根(root)和节点数(count),其中还记录红黑树在插入删除操作时执行的旋转次数rotate_times。其中核心操作有插入操作(insert),搜索操作(find),删除操作(remove),递减操作(prev)——寻找比当前节点较小的节点,递增操作(next)——寻找比当前节点较大的节点,最大值(maximum)和最小值(minimum)操作等。其中验证操作(__ validate)通过递归操作红黑树,验证红黑树的三个基本颜色约束,用于操纵红黑树后验证红黑树是否保持平衡。
由于插入和删除操作是红黑树的关键所在,下边重点介绍这两个操作。其他的操作一般通过对树进行递归操作都可以轻松的完成,这里不再赘述。
三、红黑树的插入操作
红黑树的插入操作和查询操作有些类似,它按照二分搜索的方式递归寻找插入点。不过这里需要考虑边界条件——当树为空时需要特殊处理(这里未采用STL对树根节点实现的特殊技巧)。如果插入第一个节点,我们直接用树根记录这个节点,并设置为黑色,否则作递归查找插入(__insert操作)。
默认插入的节点颜色都是红色,因为插入黑色节点会破坏根路径上的黑色节点总数,但即使如此,也会出现连续红色节点的情况。因此在一般的插入操作之后,出现红黑树约束条件不满足的情况(称为失去平衡)时,就必须要根据当前的红黑树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__rebalance操作)。和AVL树的平衡调整通过旋转操作的实现类似,红黑树的调整操作一般都是通过旋转结合节点的变色操作来完成的。
红黑树插入节点操作产生的不平衡来源于当前插入点和父节点的颜色冲突导致的(都是红色,违反规则2)。
图4 插入冲突
如图4所示,由于节点插入之前红黑树是平衡的,因此可以断定祖父节点g必存在(规则1:根节点必须是黑色),且是黑色(规则2:不会有连续的红色节点),而叔父节点u颜色不确定,因此可以把问题分为两大类:
1、叔父节点是黑色(若是空节点则默认为黑色)
这种情况下通过旋转和变色操作可以使红黑树恢复平衡。但是考虑当前节点n和父节点p的位置又分为四种情况:
A、n是p左子节点,p是g的左子节点。
B、n是p右子节点,p是g的右子节点。
C、n是p左子节点,p是g的右子节点。
D、n是p右子节点,p是g的左子节点。
情况A,B统一称为外侧插入,C,D统一称为内侧插入。之所以这样分类是因为同类的插入方式的解决方式是对称的,可以通过镜像的方法相似完成。
首先考虑情况A:n是p左子节点,p是g的左子节点。针对该情况可以通过一次右旋转操作,并将p设为黑色,g设为红色完成重新平衡。
图5 左外侧插入调整
右旋操作的步骤是:将p挂接在g节点原来的位置(如果g原是根节点,需要考虑边界条件),将p的右子树x挂到g的左子节点,再把g挂在p的右子节点上,完成右旋操作。这里将最终旋转结果的子树的根节点作为旋转轴(p节点),也就是说旋转轴在旋转结束后称为新子树的根节点!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和STL的旋转操作的区别,STL的右旋操作的旋转轴视为旋转之前的子树根节点(g节点),不过这并不影响旋转操作的效果。
类比之下,情况B则需要使用左单旋操作来解决平衡问题,方法和情况A类似。
图6 右外侧插入
接下来,考虑情况C:n是p左子节点,p是g的右子节点。针对该情况通过一次左旋,一次右旋操作(旋转轴都是n,注意不是p),并将n设为黑色,g设为红色完成重新平衡。
图7 左内侧插入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时新插入的节点是n,它的左右子树x,y都是空节点,但即使如此,旋转操作的结果需要将x,y新的位置设置正确(如果不把p和g的对应分支设置为空节点的话,就会破坏树的结构)。在之后的其他操作中,待旋转的节点n的左右子树可能就不是空节点了。
类比之下,情况D则需要使用一次右单旋,一次左单旋操作来解决平衡问题,方法和情况C类似。
图8 右内侧插入
2、叔父节点是红色
当叔父节点是红色时,则不能直接通过上述方式处理了(把前边的所有情况的u节点看作红色,会发现节点u和g是红色冲突的)。但是我们可以交换g与p,u节点的颜色完成当前冲突的解决。
图9 叔父节点为红的插入
但是仅仅这样做颜色交换是不够的,因为祖父节点g的父节点(记作gp)如果也是红色的话仍然会有冲突(g和gp是连续的红色,违反规则2)。为了解决这样的冲突,我们需要从当前插入点n向根节点root回溯两次。
第一次回溯时处理所有拥有两个红色节点的节点,并按照图9中的方式交换父节点g与子节点p,u的颜色,并暂时忽略gp和p的颜色冲突。如果根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也是这种情况,则在颜色交换完毕后重新将根节点设置为黑色。
第二次回溯专门处理连续的红色节点冲突。由于经过第一遍的处理,在新插入点n的路径上一定不存在同为红色的兄弟节点了。而仍出现gp和p的红色冲突时,gp的兄弟节点(gu)可以断定为黑色,这样就回归前边讨论的叔父节点为黑色时的情况处理。
图10 消除连续红色节点
由于发生冲突的两个红色节点位置可能是任意的,因此会出现上述的四种旋转情况。不过我们把靠近叶子的红色节点(g)看作新插入的节点,这样面对A,B情况则把p的父节点gp作为旋转轴,旋转后gp会是新子树的根,而面对C,D情况时把p作为旋转轴即可,旋转后p为新子树的根(因此可以把四种旋转方式封装起来)。
在第二次回溯时,虽然每次遇到红色冲突旋转后都会提升g和gp节点的位置(与根节点的距离减少),但是无论g和gp谁是新子树的根都不会影响新插入节点n到根节点root路径的回溯,而且一旦新子树的根到达根节点(parent指针为空)就可以停止回溯了。
通过以上的树重新平衡策略可以完美地解决红黑树插入节点的平衡问题。
四、红黑树的删除操作
相比于插入操作,红黑树的删除操作显得更加复杂。很多资料都没有将红黑树的删除解释清楚,清华的数据结构教材对红黑树删除的描述也十分混乱,《STL源码剖析》中侯sir对红黑树的删除更是闭口不谈。这里参考了STL对红黑树删除操作的实现方式,并做了适当的修改(红黑树使用哨兵节点表示空节点,而这里使用空指针的方式,因此要杜绝空指针的引用问题)。
由于红黑树就是二叉搜索树,因此节点的删除方式和二叉搜索树相同。不过红黑树删除操作的难点不在于节点的删除,而在于删除节点后的调整操作。因此红黑树的删除操作分为两步,首先确定被删除节点的位置,然后调整红黑树的平衡性。
先考虑删除节点的位置,如果待删除节点拥有唯一子节点或没有子节点,则将该节点删除,并将其子节点(或空节点)代替自身的位置。如果待删除节点有两个子节点,则不能将该节点直接删除。而是从其右子树中选取最小值节点(或左子树的最大值节点)作为删除节点(该节点一定没有两个子节点了,否则还能取更小的值)。当然在删除被选取的节点之前,需要将被选取的节点的数据拷贝到原本需要删除的节点中。选定删除节点位置的情况如图11所示,这和二叉搜索树的节点删除完全相同。
图11 删除点的选定
图11中用红色标记的节点表示被选定的真正删除的节点(节点y)。其中绿色节点(yold)表示原本需要删除的节点,而由于它有两个子节点,因此删除y代替它,并且删除y之前需要将y的值拷贝到yold,注意这里如果是红黑树也不会改变yold的颜色!通过上述的方式,将所有的节点删除问题简化为独立后继(或者无后继)的节点删除问题。然后再考虑删除y后的红黑树平衡调整问题。由于删除y节点后,y的后继节点n会作为y的父节点p的孩子。因此在进行红黑树平衡调整时,n是p的子节点。
下边考虑平衡性调整问题,首先考虑被删除节点y的颜色。如果y为红色,删除y后不会影响红黑树的平衡性,因此不需要做任何调整。如果y为黑色,则y所在的路径上的黑色节点总数减少1,红黑树失去平衡,需要调整。
y为黑色时,再考虑节点n的颜色。如果n为红色,因为n是y的唯一后继,如果把n的颜色设置为黑色,那么就能恢复y之前所在路径的黑色节点的总数,调整完成。如果n也是黑色,则需要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考虑。
设p是n的父节点,w为n节点的兄弟节点。假定n是p的左子节点,n是p的右子节点情况可以镜像对称考虑。
步骤1:若w为红色,则断定w的子节点(如果存在的话或者为空节点)和节点p必是黑色(规则2)。此时将w与p的颜色交换,并以w为旋转轴进行左旋转操作,最后将w设定为n的新兄弟节点(原来w的左子树x)。
通过这样的转换,将原本红色的w节点情况转换为黑色w节点情况。若w原本就是黑色(或者空节点),则直接进入步骤2。
图12 节点删除情况1
步骤2:无论步骤1是否得到处理,步骤2处理的总是黑色的w节点,此时再考虑w的两个子节点x,y的颜色的情况。如果x,y都是黑色节点(或者是空节点,如果父节点w为空节点,认为x,y也都是空节点),此时将w的颜色设置为红色,并将n设定为n的父节点p。此时,如果n为红色,则直接设定n为黑色,调整结束。否则再次回到步骤1做相似的处理。注意节点n发生变化后需要重新设定节点w和p。
考虑由于之前黑色节点删除导致n的路径上黑色节点数减1,因此可以把节点n看作拥有双重黑色的节点。通过此步骤将n节点上移,使得n与根节点距离减少,更极端的情况是当n成为根节点时,树就能恢复平衡了(因为根节点不在乎多一重黑色)。另外,在n的上移过程中可能通过后续的转换已经让树恢复平衡了。
图13 节点删除情况2
步骤3:如果步骤2中的w的子节点不是全黑色,而是左红(x红)右黑(y黑)的话,将x设置为黑色,w设置为红色,并以节点x为旋转轴右旋转,最后将w设定为n的新兄弟(原来的x节点)。
通过这样的转换,让原本w子节点左红右黑的情况转化为左黑右红的情况。若w的右子节点原本就是红色(左子节点颜色可黑可红),则直接进入步骤4。
图14 节点删除情况3
步骤4:该步骤处理w右子节点y为红色的情况,此时w的左子节点x可黑可红。这时将w的右子节点y设置为黑色,并交换w与父节点p的颜色(w原为黑色,p颜色可黑可红),再以w为旋转轴左旋转,红黑树调整算法结束。
通过该步骤的转换,可以彻底解决红黑树的平衡问题!该步骤的实质是利用左旋恢复节点n上的黑色节点总数,虽然p和w虽然交换了颜色,但它们都是n的祖先,因此n路径上的黑色节点数增加1。同时由于左旋,使得y路径上的黑色节点数减1,恰巧的是y的颜色为红,将y设置为黑便能恢复y节点路径上黑色节点的总数。
图15 节点删除情况4
总结以上步骤,对红黑树节点删除的平衡性调整归纳为如下流程。
图16 节点删除调整流程
通过上述的调整策略,可以完美解决红黑树节点删除时平衡性问题。
五、随机测试
对数据结构准确性的测试主要考察以下操作:插入,删除,查询,遍历和验证。插入和删除操作前边做了充分的介绍,由inset和remove实现,查询操作在插入和删除操作时会间接调用,由find实现,遍历操作分为正序(由minimum和next实现)和逆序遍历(由maximim和prev实现),验证操作主要是验证插入和删除后红黑树的合法性(规则1、2、3),由validate实现。至于其他和红黑树统计特性相关的操作,比如获取树高、节点数和累计的旋转次数等可以很容易实现。
我们使用随机数产生器随机产生一批数据插入到红黑树内,然后再随机产生一批数据作为删除操作的参数。其中每次插入和删除时都会对树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并且在插入后删除数据结束后以正序和逆序的方式输出红黑树的节点以及其他统计信息。测试代码如下:
#include"rb_tree.h" #include <time.h> #include <windows.h> int main() { srand((unsigned)GetCurrentTime()); int times=10,len=30; while(times--) { rb_tree<int> tree; for(int i=0;i<len;i++) { int num=rand()%len; tree.insert_unique(num); if(!tree.validate())cout<<"插入时失去平衡"<<endl; } cout<<"正序:"; for(rb_tree<int>::node_type*node=tree.minimum();node;node=tree.next(node)) { cout<<node->value<<" "; } cout<<"\n旋转次数-黑高-节点数:"<<tree.get_rotate_times() <<" "<<tree.height()<<" "<<tree.count()<<endl; cout<<"删除:"; for(int i=0;i<len;i++) { int num=rand()%len; if(tree.remove(num))cout<<num<<" "; if(!tree.validate())cout<<"删除时失去平衡"<<endl; } cout<<endl; cout<<"逆序:"; for(rb_tree<int>::node_type*node=tree.maximum();node;node=tree.prev(node)) { cout<<node->value<<" "; } cout<<"\n旋转次数-黑高-节点数:"<<tree.get_rotate_times() <<" "<<tree.height()<<" "<<tree.count()<<endl; cou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l; } return 0; }
经过大量的循环随机测试,可以验证红黑树数据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平衡性调整算法的正确性,下边是测试结果的部分截图。
本文构造的红黑树数据结构源代码下载地址为: https://github.com/fanzhidongyzby/RBTree
读者感兴趣的话可以下载验证。
图17 测试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对红黑树数据结构有了更充分地了解,尤其是复杂的红黑树的插入删除平衡性调整算法,最后进行的测试验证了红黑树的核心算法的正确性。通过对红黑树数据结构的详尽剖析,相信大家对数据结构在计算机学科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地认识,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 RBTree-master.zip (10.1 KB)
- 下载次数: 0
- 红黑树数据结构剖析.zip (682.6 KB)
- 下载次数: 0
发表评论
-
FreeRTOS
2022-03-05 16:31 253Ref https://blog.csdn.net/weix ... -
串口通讯相关
2018-11-02 13:44 417https://bbs.csdn.net/wap/topics ... -
[转]C++验证IP是否可以PING通
2018-10-30 17:54 1346https://www.cnblogs.com/guoyz13 ... -
C++/MFC 換皮膚
2018-10-20 11:05 481https://blog.csdn.net/u01123991 ... -
WinCE 截屏 - C++ 代碼
2018-08-31 09:45 580// this function create a bmp ... -
Android NDK搭建環境
2017-11-27 13:25 593https://www.cnblogs.com/ut2016- ... -
8583协议相关
2017-10-17 13:38 5818583相关资料,整理中... -
Java高级应用之JNI
2017-06-19 09:00 609参考link http://www.cnblogs.com/l ... -
C++实现ping功能
2017-04-18 11:21 2176基础知识 ping的过程是向目的IP发送一个type=8的I ... -
OpenSSL 编译环境搭建
2017-03-27 15:01 9161 安裝VS2008到 c:\Program Files (x ... -
最优非对称加密填充(OAEP)
2017-03-25 14:53 1596OpenSSL命令---rsautl http://blog. ... -
[Platform Builder] 设置SVM OS build Env
2016-11-10 11:39 01 copy one OSDesign Project to ... -
[Windows] System Error Codes(GetLastError )0-----5999
2016-10-26 13:28 1886ERROR_SUCCESS 0 (0x0) T ... -
开源Windows驱动程序框架
2016-09-17 21:35 878转自 http://code.csdn.net/news/28 ... -
c/c++代码中执行cmd命令
2016-09-14 14:50 1926转自 http://blog.csdn.net/slixinx ... -
C#使用C++标准DLL实例(包含callback)
2016-09-11 19:44 1095C++编写标准Win32DLL如下 头文件 /***** ... -
C#调用C++的DLL搜集整理的所有数据类型转换方式
2016-09-09 16:07 974转自 http://www.cnblogs.com/zeroo ... -
WinCE CPU使用率计算 测试工具
2016-09-08 16:14 1005转自 http://blog.csdn.net/jan ... -
switch在C++与C#中的一些差异
2016-09-08 15:19 819参考链接 http://blog.csdn.net/weiwe ... -
C++ 鼠标模拟程序
2016-09-04 12:09 1623转自 http://blog.csdn.net/weixinh ...
相关推荐
总的来说,这个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的红黑树源码是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好材料,特别是对于C++和MFC使用者,它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的数据结构与实际编程结合,提供了实用的图形化界面展示,有助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红黑树这...
在Java中,红黑树主要体现在`java.util.TreeMap`和`java.util.TreeSet`这两个类中,它们的底层数据结构就是红黑树。 红黑树有以下特性: 1. 每个节点要么是红色,要么是黑色。 2. 根节点是黑色。 3. 所有叶子节点...
红黑树(Red-Black Tree)是一种自平衡二叉查找树,它的每个节点都带有颜色属性,可以是红色或黑色。这种数据结构被广泛应用...通过分析和实践提供的源码,你可以深入了解红黑树的内部工作机制,并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
在Linux内核中,红黑树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中,如内存管理、VFS(虚拟文件系统)、进程调度等,以提供高效的数据检索和管理。 红黑树的关键特性有以下五条: 1. 每个节点要么是红色,要么是黑色。 2. 根...
红黑树的c实现源码与剖析 原作者:那谁 源码剖析作者:July ===================== July说明: 由于原来的程序没有任何一行注释,我把它深入剖析,并一行一行的添加了注释, 详情请参见此文: 教你彻底实现红黑树:...
树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二叉搜索树能快速进行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平衡树如AVL树和红黑树则通过保持树的高度平衡来确保操作的高效性。图数据结构用于表示复杂的关联关系,如社交网络、网页...
红黑树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中,如Java中的`java.util.TreeMap`和`java.util.TreeSet`,C++标准模板库(STL)中的`std::set`和`std::map`等。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红黑树对于提升软件性能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需要...
2. **高级数据结构**:如树(二叉树、平衡树如AVL和红黑树)、图、哈希表等。二叉树在查找、排序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平衡树保持了树的平衡,确保了操作的高效性;图用于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路由网络;哈希表提供了...
理解红黑树的源码不仅有助于深入掌握其工作原理,还能帮助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更有效地利用这种数据结构,优化我们的代码。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效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是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像红黑树这样的...
红黑树(Red-Black Tree)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查找树,它的设计目标是确保在最坏的...通过分析和实现红黑树,你可以学习到如何设计和维护一个复杂的、自平衡的数据结构,这对任何软件开发者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
源码是学习和理解数据结构的关键辅助工具,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掌握每种数据结构的工作原理。在这个压缩包中,包含的应该是与书中的章节相对应的C++源代码,使读者可以动手实践,提升编程技能。 1. **链表**:数据...
5. **树**:树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的数据结构,包括二叉树、平衡树(如AVL树、红黑树)、堆等。它们在搜索、排序和组织数据等方面有广泛应用。例如,二叉搜索树用于快速查找,而堆常用于优先队列。 6. **图**:图是由...
在这个源码中,你可能会找到关于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平衡二叉树(如AVL树和红黑树)的实现,这些都是理解和优化搜索性能的关键。 接下来是队列(Queue),它是一种先进先出...
树数据结构,尤其是二叉树,是数据结构的重点。二叉树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常见的二叉树操作有插入、删除、查找等。平衡树如AVL树通过保持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确保了搜索、...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源码,可以深入理解数据结构的内部实现,提高编程技能,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此外,了解C++的头文件包(Header Files)也很重要。在C++中,头文件通常包含函数声明、类定义和其他编译时...
《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与分析高一凡(第二版)是一本深入探讨数据...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源码,读者可以提高编程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和软件工程师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源码,你可以深入理解每种数据结构的内部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们。例如,二分查找算法、哈希表的冲突解决策略、图的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等。 演示系统是与...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的理论部分,逐步分析和调试源码,加深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理解。同时,实践是检验理解的最佳途径,可以尝试修改和扩展源码,实现自己的数据结构,以此提升编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