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369909 次
- 性别:
- 来自: 苏州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335)
- C++ (190)
- 设计模式 (43)
- 数据库技术 (5)
- 网络编程 (11)
- 自动化测试 (6)
- Linux (13)
- OpenSSL (10)
- MS Crypt API (5)
- SCM (2)
- English (4)
- Android (10)
- EMV规范 (1)
- Saturn Platform (0)
- C (10)
- SQL (2)
- ASP.NET (3)
- 英语口语学习 (3)
- 调试工具 (21)
- 编译技术 (5)
- UML (1)
- 项目管理 (5)
- 敏捷开发 (2)
- Http Server (6)
- 代码审查、代码分析 (5)
- 面试基础 (10)
- 重点知识 (16)
- STL (6)
- Efficient C++资料 (8)
- 数据结构和算法 (7)
- 读书笔记 (0)
- 开源项目 (4)
- 多线程 (2)
- Console App (6)
- 个人开源项目 (4)
- IBM DevelopWorks (4)
- Java (16)
- 内存泄漏相关调试和检测 (13)
- 软件测试相关技术 (2)
- C# (11)
- Apple Related (1)
- 软件测试和管理 (2)
- EMV (1)
- Python (1)
- Node.js (6)
- JavaScript (5)
- VUE (1)
- Frontend (1)
- Backend (4)
- RESTful API (3)
- Firebase (3)
最新评论
-
u013189503:
来个密码吧
[C++][Logging] 项目中写日志模块的实现 -
wyf_vc:
来个密码啊!!
[C++][Logging] 项目中写日志模块的实现
转自
http://blog.csdn.net/zhengzhb/article/details/7296921
定义: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问题由来:类A通过接口I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B来说不是最小接口,则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
解决方案:将臃肿的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
举例来说明接口隔离原则:
(图1 未遵循接口隔离原则的设计)
这个图的意思是:类A依赖接口I中的方法1、方法2、方法3,类B是对类A依赖的实现。类C依赖接口I中的方法1、方法4、方法5,类D是对类C依赖的实现。对于类B和类D来说,虽然他们都存在着用不到的方法(也就是图中红色字体标记的方法),但由于实现了接口I,所以也必须要实现这些用不到的方法。对类图不熟悉的可以参照程序代码来理解,代码如下:
可以看到,如果接口过于臃肿,只要接口中出现的方法,不管对依赖于它的类有没有用处,实现类中都必须去实现这些方法,这显然不是好的设计。如果将这个设计修改为符合接口隔离原则,就必须对接口I进行拆分。在这里我们将原有的接口I拆分为三个接口,拆分后的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遵循接口隔离原则的设计)
照例贴出程序的代码,供不熟悉类图的朋友参考:
接口隔离原则的含义是:建立单一接口,不要建立庞大臃肿的接口,尽量细化接口,接口中的方法尽量少。也就是说,我们要为各个类建立专用的接口,而不要试图去建立一个很庞大的接口供所有依赖它的类去调用。本文例子中,将一个庞大的接口变更为3个专用的接口所采用的就是接口隔离原则。在程序设计中,依赖几个专用的接口要比依赖一个综合的接口更灵活。接口是设计时对外部设定的“契约”,通过分散定义多个接口,可以预防外来变更的扩散,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觉的接口隔离原则跟之前的单一职责原则很相似,其实不然。其一,单一职责原则原注重的是职责;而接口隔离原则注重对接口依赖的隔离。其二,单一职责原则主要是约束类,其次才是接口和方法,它针对的是程序中的实现和细节;而接口隔离原则主要约束接口接口,主要针对抽象,针对程序整体框架的构建。
采用接口隔离原则对接口进行约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 接口尽量小,但是要有限度。对接口进行细化可以提高程序设计灵活性是不挣的事实,但是如果过小,则会造成接口数量过多,使设计复杂化。所以一定要适度。
- - 为依赖接口的类定制服务,只暴露给调用的类它需要的方法,它不需要的方法则隐藏起来。只有专注地为一个模块提供定制服务,才能建立最小的依赖关系。
- - 提高内聚,减少对外交互。使接口用最少的方法去完成最多的事情。
运用接口隔离原则,一定要适度,接口设计的过大或过小都不好。设计接口的时候,只有多花些时间去思考和筹划,才能准确地实践这一原则。
http://blog.csdn.net/zhengzhb/article/details/7296921
定义: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问题由来:类A通过接口I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B来说不是最小接口,则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
解决方案:将臃肿的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
举例来说明接口隔离原则:
(图1 未遵循接口隔离原则的设计)
这个图的意思是:类A依赖接口I中的方法1、方法2、方法3,类B是对类A依赖的实现。类C依赖接口I中的方法1、方法4、方法5,类D是对类C依赖的实现。对于类B和类D来说,虽然他们都存在着用不到的方法(也就是图中红色字体标记的方法),但由于实现了接口I,所以也必须要实现这些用不到的方法。对类图不熟悉的可以参照程序代码来理解,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Iterface { public: virtual void method1() = 0; virtual void method2() = 0; virtual void method3() = 0; virtual void method4() = 0; virtual void method5() = 0; }; class A { public: virtual void depend1(Iterface& i) { i.method1(); } virtual void depend2(Iterface& i) { i.method2(); } virtual void depend3(Iterface& i) { i.method3(); } }; class B : public Iterface { public: virtual void method1() { cout << "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1\n"; } virtual void method2() { cout << "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2\n"; } virtual void method3() { cout << "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3\n"; } //对于类B来说,method4和method5不是必需的,但是由于接口A中有这两个方法, //所以在实现过程中即使这两个方法的方法体为空,也要将这两个没有作用的方法进行实现。 virtual void method4() {} virtual void method5() {} }; class C { public: void depend1(Iterface& i) { i.method1(); } void depend2(Iterface& i) { i.method4(); } void depend3(Iterface& i) { i.method5(); } }; class D : public Iterface { public: virtual void method1() { cout << "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1\n"; } //对于类D来说,method2和method3不是必需的,但是由于接口A中有这两个方法, //所以在实现过程中即使这两个方法的方法体为空,也要将这两个没有作用的方法进行实现。 virtual void method2() {} virtual void method3() {} virtual void method4() { cout << "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4\n"; } virtual void method5() { cout << "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5\n"; } }; void main() { A a; B b; a.depend1(b); a.depend2(b); a.depend3(b); C c; D d; c.depend1(d); c.depend2(d); c.depend3(d); }
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1 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2 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3 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1 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4 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5
可以看到,如果接口过于臃肿,只要接口中出现的方法,不管对依赖于它的类有没有用处,实现类中都必须去实现这些方法,这显然不是好的设计。如果将这个设计修改为符合接口隔离原则,就必须对接口I进行拆分。在这里我们将原有的接口I拆分为三个接口,拆分后的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遵循接口隔离原则的设计)
照例贴出程序的代码,供不熟悉类图的朋友参考: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Iterface1 { public: virtual void method1() = 0; }; class Iterface2 { public: virtual void method2() = 0; virtual void method3() = 0; }; class Iterface3 { public: virtual void method4() = 0; virtual void method5() = 0; }; class A { public: void depend1(Iterface1* ptr) { ptr->method1(); } void depend2(Iterface2* ptr) { ptr->method2(); } void depend3(Iterface2* ptr) { ptr->method3(); } }; class B : public Iterface1, public Iterface2 { public: virtual void method1() { cout << "类B实现接口I1的方法1\n"; } virtual void method2() { cout << "类B实现接口I2的方法2\n"; } virtual void method3() { cout << "类B实现接口I2的方法3\n"; } }; class C { public: void depend1(Iterface1* ptr) { ptr->method1(); } void depend2(Iterface3* ptr) { ptr->method4(); } void depend3(Iterface3* ptr) { ptr->method5(); } }; class D : public Iterface1, public Iterface3 { public: virtual void method1() { cout << "类D实现接口I1的方法1\n"; } virtual void method4() { cout << "类D实现接口I3的方法4\n"; } virtual void method5() { cout << "类D实现接口I3的方法5\n"; } }; void main() { A a; B* ptrb = new B(); a.depend1(dynamic_cast<Iterface1*>(ptrb)); a.depend2(dynamic_cast<Iterface2*>(ptrb)); a.depend3(dynamic_cast<Iterface2*>(ptrb)); C c; D* ptrd = new D(); c.depend1(dynamic_cast<Iterface1*>(ptrd)); c.depend2(dynamic_cast<Iterface3*>(ptrd)); c.depend3(dynamic_cast<Iterface3*>(ptrd)); }
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1 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2 类B实现接口I的方法3 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1 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4 类D实现接口I的方法5
接口隔离原则的含义是:建立单一接口,不要建立庞大臃肿的接口,尽量细化接口,接口中的方法尽量少。也就是说,我们要为各个类建立专用的接口,而不要试图去建立一个很庞大的接口供所有依赖它的类去调用。本文例子中,将一个庞大的接口变更为3个专用的接口所采用的就是接口隔离原则。在程序设计中,依赖几个专用的接口要比依赖一个综合的接口更灵活。接口是设计时对外部设定的“契约”,通过分散定义多个接口,可以预防外来变更的扩散,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觉的接口隔离原则跟之前的单一职责原则很相似,其实不然。其一,单一职责原则原注重的是职责;而接口隔离原则注重对接口依赖的隔离。其二,单一职责原则主要是约束类,其次才是接口和方法,它针对的是程序中的实现和细节;而接口隔离原则主要约束接口接口,主要针对抽象,针对程序整体框架的构建。
采用接口隔离原则对接口进行约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 接口尽量小,但是要有限度。对接口进行细化可以提高程序设计灵活性是不挣的事实,但是如果过小,则会造成接口数量过多,使设计复杂化。所以一定要适度。
- - 为依赖接口的类定制服务,只暴露给调用的类它需要的方法,它不需要的方法则隐藏起来。只有专注地为一个模块提供定制服务,才能建立最小的依赖关系。
- - 提高内聚,减少对外交互。使接口用最少的方法去完成最多的事情。
运用接口隔离原则,一定要适度,接口设计的过大或过小都不好。设计接口的时候,只有多花些时间去思考和筹划,才能准确地实践这一原则。
发表评论
-
应用 Command 模式进行流水号管理的最佳实践
2016-07-10 18:02 614转自 http://www.ibm.com/devel ... -
[行为型模式] 访问者模式的理解
2016-07-04 14:25 0[img][/img] [img][/img] 头文件 ... -
[行为型模式] 策略模式的理解
2016-07-04 14:24 0[img][/img] [img][/img] 头文件 ... -
[行为型模式] 状态模式的理解
2016-07-04 14:23 0[img][/img] [img][/img] 头文件 ... -
[行为型模式] 观察者模式的理解
2016-07-04 14:47 645头文件 //ObserverPattern.h ... -
[行为型模式] 备忘录模式的理解
2016-07-04 14:45 379头文件 //MementoPattern.h ... -
[行为型模式] 中介者模式的理解
2016-07-04 14:46 515头文件 //MediatorPattern.h ... -
[行为型模式] 责任链模式的理解
2016-06-24 11:19 590头文件 //ChainOfResponsibili ...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6):开闭原则
2016-06-24 09:04 458转自 http://blog.csdn.net/zhengzh ...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5):迪米特法则
2016-06-24 09:01 511转自 http://blog.csdn.net/zhengzh ...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3):依赖倒置原则
2016-06-23 15:30 406转自 http://blog.csdn.net/zhengzh ...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2):里氏替换原则
2016-06-23 15:24 473转自 http://blog.csdn.net/zhengzh ...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
2016-06-23 15:09 441转自 http://blog.csdn.net/zhengzh ... -
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原则
2016-06-23 14:26 550参考 http://www.cnblogs.com/c ... -
[行为型模式]迭代器模式的理解
2016-06-22 17:23 500头文件 //IteratorPattern.h ... -
[行为型模式]命令模式的理解
2016-06-22 13:00 446头文件 //CommandPattern.h ... -
[行为型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的理解
2016-06-14 15:03 565头文件 //TemplateMethodPatter ... -
[行为型模式] 解释器模式的理解
2016-06-13 17:05 623头文件 //InterpreterPattern.h ... -
[结构型模式] 享元模式的理解
2016-06-03 14:10 608头文件 //FlyweightPattern.h ... -
[结构型模式] 外观模式的理解
2016-05-20 15:50 606头文件 //FacadePattern.h # ...
相关推荐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4):接口隔离原则 定义:一个客户端不应该被迫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即接口设计应该关注接口的粒度,每个接口只包含客户需要的方法。 问题由来:过大的接口使得客户端不得不去实现或依赖一些不...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与类的六种关系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是软件设计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目的是为了使软件设计更加灵活、可维护和可扩展。六大原则分别是:单一职责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
详细介绍了设计模式六大原则,配有示例代码和图片,有开闭原则,单一职责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迪米特法则等等。
php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 接口隔离原则 迪米特法则 开闭原则 word版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基石,为代码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复用性提供了指导。本文将深入探讨这六大原则中的第一个——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SRP),并结合AcountYear.java这...
4.接口隔离原则: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5.迪米特法则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定义: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其中,我们称出现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是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指导方针,它们旨在提升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以下是对这些原则的详细解释: 1.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SRP): 这个原则强调一个...
二、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1、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开闭原则就是说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使程序...
由孙玉山主编的“设计模式+六大原则”PDF,无疑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的宝贵资源。这本书不仅涵盖了全部的设计模式,还结合了软件体系结构的题目案例,以及源码分析,帮助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我们来...
4.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它们不用的方法,即应该通过多个专门的接口来降低耦合度。 5.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 LoD)或最少知识原则:一个对象应当对...
4.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不应该强迫客户端依赖于它们不需要的方法。将大的接口拆分为小的、更具体的接口,使得客户端只需关注所需的部分。 5.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单一职责模式、开闭原则、接口隔离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迪米特法则
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1. **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意味着在保持软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方便地扩展新功能。 2. **里氏代换原则**:子类必须能够替换掉它们的基类,保证软件组件的可替换性,确保...
4.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它们不用的方法。换句话说,接口应该被分割成更小的、更具体的接口。 5. 迪米特法则(Law of Demeter, LoD):也称作最少知识原则...
4. **接口隔离原则**:客户端不应该被迫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应该将接口拆分为更小的、更具体的接口。 5. **迪米特法则**:也称为最少知道原则,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最少的了解,减少对象间的交互,降低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