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zhu424
  • 浏览: 5822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常州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JavaScript动画漫谈

 
阅读更多

JavaScript动画漫谈

动画现在基本是web站点必备项,各大JS框架都封装了相应的代码。QWrap也内置了一个实现,支持常见的动画效果和算子及队列播放,这里有示例。JS动画的实现有多种方式,各自有哪些区别,QWrap使用的哪一种?本文闲聊这个话题。

一、使用浏览器的定时器(setInterval/setTimeout)。这种动画实现方式很早就被大家广泛使用,原理简单,兼容性好。最核心的原理就是利用定时器,在一定时间内(duration),以一定的间隔(frameTime)执行动画函数(callback)。在动画函数里可以改变元素大小、位置(css属性值);可以改变元素滚动条位置(scrollTop/scrollLeft);甚至用来改变文本内容(倒计时)。

动画间隔决定了动画的每秒帧数(FPS),一般的,FPS越高,动画就表现得越流畅,FPS偏低,动画就会不流畅、卡顿。JQuery中,动画间隔默认为13ms,也就是说理想状态下,动画的每秒帧数是70多。实际上,由于JS定时器精度问题,间隔不可能太小;在计算机资源占用比较大时,这个间隔也没办法得到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新一点的浏览器在页面不可见时(例如切换到其他tab,浏览器被最小化),会自动提高定时器执行间隔,firefox5开始,setInterval的间隔在浏览器最小化之后至少被提高到1000ms。

动画时长 = 播放总帧数 * 帧间隔平均值。由于帧间隔不可控,可能被提高到1000ms甚至更高,那么实现动画时面临两个选择:要保证播放总帧数,动画时长就会增加;要保证动画时长,就必须牺牲掉总帧数。实际上我们一般采用第二种方式,也就是丢帧保时的策略来实现动画,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HTML<script>
var timerId, startTime, frameTime = 13, dur = 3 * 1000;

function animFun(time) {
    var per = Math.min(1.0, (new Date - startTime) / dur);
    if(per >= 1) {
        clearTimeout(timerI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nimated").style.left = Math.round(500 * per) + "px";
    }
}

function start() {
    startTime = new Date;
    timerId = setInterval(animFun, frameTime);
}
</script>
<div id="animated" onclick="start()" style="position: absolute; left: 0px; padding: 50px;background: crimson; color: white">Click Me</div>

在动画开始时记录一个初始时间,动画函数里用当前时间减去初始时间,得到的时间差除以总时长,可以得到动画执行进度(per)。再根据per去改变元素的css属性值,就实现了一个最简单的动画。

上面例子中,方块运动是匀速的,平淡无奇。想要运动轨迹更有趣,就需要引入动画算子。动画算子是一个函数,把动画进度per转换为另外一个值,在上面例子基础上改进下:

HTML<script>
var timerId, startTime, frameTime = 13, dur = 3 * 1000;

function bounceOut(p) {
    if (p < (1 / 2.75)) {
        return (7.5625 * p * p);
    } else if (p < (2 / 2.75)) {
        return (7.5625 * (p -= (1.5 / 2.75)) * p + 0.75);
    } else if (p < (2.5 / 2.75)) {
        return (7.5625 * (p -= (2.25 / 2.75)) * p + 0.9375);
    }
    return (7.5625 * (p -= (2.625 / 2.75)) * p + 0.984375);
}

function animFun(time) {
    var per = Math.min(1.0, (new Date - startTime) / dur);
    if(per >= 1) {
        clearTimeout(timerI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nimated").style.left = Math.round(500 * bounceOut(per)) + "px";
    }
}

function start() {
    startTime = new Date;
    timerId = setInterval(animFun, frameTime);
}
</script>
<div id="animated" onclick="start()" style="position: absolute; left: 0px; padding: 50px;background: crimson; color: white">Click Me</div>

这下方块运动就有趣多了,上面例子中的bounceOut就是一个算子。有些动画组件算子可能会接受更多参数(运动距离、时间等),但是QWrap中,算子都只需要传per。这里有QWrap内置算子的演示

二、W3C有一份WindowAnimationTiming interface规范,也可以用来实现动画。它的核心方法是requestAnimactionFrame和cancelRequestAnimationFrame。各大浏览器新版都有实现,这部分内容我之前介绍过,不了解的同学可以点过去看,看完记得再回来。

可以看到,W3C这份规范提供的动画没有帧间隔时间这个概念,也就是何时触发下一帧完全由浏览器控制。其它方面跟setInterval动画几乎一样,上面的算子也可以直接拿来用。下面说下我遇到的几个坑:

首先是firefox:在11之前的某个版本开始,firefox实现了mozRequestAnimationFrame,却没有提供对应的mozCancelRequestAnimationFrame,那时网上有文章会提到通过“注册、移除moz私有的beforepaint事件”来模拟这个事件。坑爹的是,firefox11开始有了mozCancelRequestAnimationFrame,但老方案直接抛异常。

webkit下也有坑:某个诡异的webKit版本下,webkitRequestAnimationFrame没有给回调函数传time参数,更神奇的是一些webkit居然传递错误格式的time。为此,在webkit下我们通常不用参数里的time,改为自己new Date。

综上,由于各浏览器对标准实现的不一致和bug,最终我们在QWrap中并没有使用基于原生动画函数的版本。不过也可以像下面这样变通使用,来绕过那些坑:

HTML<script>
var timerId, startTime, dur = 3 * 1000,
    requestAnimationFrame = window.webkitRequestAnimationFrame ||
            window.mozRequestAnimationFrame ||
            window.msRequestAnimationFrame ||
            window.oRequestAnimationFrame;

if(!requestAnimationFrame) { alert('你的浏览器不支持requestAnimationFrame!'); }

function animFun(time) {
    if(!timerId) return false;
    var per = Math.min(1.0, (new Date - startTime) / dur);
    if(per >= 1) {
        timerId = null;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nimated").style.left = Math.round(500 * per) + "px";
        requestAnimationFrame(animFun);
    }
}

function start() {
    startTime = new Date;
    timerId = 1;
    requestAnimationFrame(animFun);
}
</script>
<div id="animated" onclick="start()" style="position: absolute; left: 0px; padding: 50px;background: crimson; color: white">Click Me</div>

三、CSS3动画。css3中的Transition可以用来平滑改变css属性值。简而言之,给元素设置下面这样的css样式后,再改变transition-property指定属性的值,浏览器会自动处理剩下的事情:

transition-property : //需要动画的css属性,如height,all表示全部属性 transition-duration://持续时间,duration,单位s transition-delay: //延迟时间,单位s transition-timing-function://动画算子,有ease | linear | ease-in | ease-out | ease-in-out | cubic-bezier

通常,我们在css里写好transition规则,再改变元素class就可以拥有css3动画了。但是为了使用更方便,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封装成为js组件。监听动画执行结束,也需要依赖js。

具体的代码就不贴了,后面例子里都有,这里说一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本来,检测浏览器是否支持css3动画可以通过创建临时元素,判断'transitionProperty' in el.style是否为true就可以了;但是,万恶的浏览器厂商前缀(就是那些-webkit-、 -moz-、-o-、-ms-),使这个过程变得复杂多了。最坑爹的是IE,css里可以用“-ms-transition-property”,js中对应的style,却是“el.style.msTransitionProperty”。QWrap在设置css的函数中,会先调用StringH.camelize函数处理属性名,会把“-ms-xxx-ooo”变成“MsXxxOoo”,IE不认!其他浏览器则无论首字母是否大小都支持。

要监听动画结束,webkit需要给动画元素绑定webkitTransitionEnd事件,firefox是transitionend,opera是oTransitionEnd,IE是MSTransitionEnd。firefox支持标准事件名,其他浏览器都是“小写前缀+TransitionEnd”,唯独IE的ms全都要大写!

好在,随着浏览器的发展,大家逐渐开始支持标准写法,慢慢不再需要写前缀了。我这边测试,最新的IE10 for Win7 Pre Release版也支持了标准写法,所以js需要优先尝试无前缀的用法。详细的情况可以去CanIUse看。

--- 分割线 ---

几种动画实现都大概介绍了下,都可以封装成JS组件,有一致的接口方便调用。那么实际项目中该如何选择呢?

从浏览器支持度来看,除了第一种方案,其余方案都是没办法在低版本IE使用的。如果需要支持更多浏览器,可以采用方案一(QWrap);或者优先使用方案二,方案一作为降级(JQuery)。如果是面向移动平台,可以使用方案三(Zepto)。

移动平台上能用css3动画就不要用requestAnimationFrame,因为iOS6才开始支持它。使用css3的transition+transform,渲染效率比动画callback里改变css属性值高很多。另外,iOS上移动或缩放页面时,操作的是touch开始时的截屏,页面是静止不动的。那么松开手指,只有css3动画能连续播放,其他两种方案因为都是根据时间差计算进度,会明显的跳跃到某帧。

css3动画有一些功能上的缺失,它不支持在播放每一帧时触发callback,也就是没办法监控播放进度,也没办法暂停和恢复动画。但是css3动画组件可以把Transform封装进去,提供一些很赞的新功能:DEMO。更复杂的动画,或者有暂停播放的需求,通过CSS3 Animation可以实现,不过我们暂时很少用到,所以没做封装。

而setInterval和requestAnimationFrame实现的动画,在改变css属性时需要额外做更多事情,例如backgroundColor需要转化为R、G、B三个数值来分别变换;其它有单位的属性值,如height:100px,也需要转化为{value:100, unit:'px'}这样的形式,再对value进行变换。但是,由于每个属性都可以应用不同的算子,可以组合出独特的运动轨迹,DEMO

前面说到在页面不可见时,浏览器会自动提高setInterval的间隔。那对于requestAnimationFrame和css3动画,浏览器会怎么处理呢?

(chrome23)

(firefox16)

这个测试页面引入了三个iframe,对应本文三种动画实现,duration都是2s。16s的时间内,动画应该执行8个周期。页面处于不可见时:chrome下,用requestAnimationFrame实现的动画完全被停止播放;其他动画执行周期都有一定程度下降。测试地址在这里,大家可以自己试试~

本文链接:https://imququ.com/post/js-animation.html参与评论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客户端软件GUI开发技术漫谈:原生与跨平台解决方案分析.docx

    ### 客户端软件GUI开发技术漫谈:原生与跨平台解决方案分析 #### 原生开发技术 ##### Microsoft阵营 **WinForm** - **简介**:WinForm是.NET框架的一部分,用于创建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它是.NET ...

    漫谈Java FX.pdf

    在用户体验方面,Java FX不仅支持传统GUI组件,还提供了丰富的图形、动画和多媒体处理能力,使得开发者可以创建视觉上引人入胜的应用,同时保持了流畅的用户交互体验。 Java FX的技术架构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Java ...

    flash网页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

    Flash 网页设计技术漫谈 本文将围绕 Flash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的技术背景、设计理念、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最后效果展示等方面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旨在为读者提供 Flash 网页设计的技术背景、设计理念、设计思路...

    jquery 放大镜

    jQuery库为Web开发者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来处理JavaScript事件、动画和Ajax交互。在电商网站或产品展示页面中,为了增强用户体验,常常会使用到放大镜效果。这种效果允许用户在不离开主页面的情况下,通过...

    基于西门子S7-200 PLC和组态王的八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西门子S7-200 PLC和组态王软件构建的八层电梯控制系统。首先阐述了系统的硬件配置,包括PLC的IO分配策略,如输入输出信号的具体分配及其重要性。接着深入探讨了梯形图编程逻辑,涵盖外呼信号处理、轿厢运动控制以及楼层判断等关键环节。随后讲解了组态王的画面设计,包括动画效果的实现方法,如楼层按钮绑定、轿厢移动动画和门开合效果等。最后分享了一些调试经验和注意事项,如模拟困人场景、防抖逻辑、接线艺术等。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PLC编程和组态软件有一定基础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设计和实施小型电梯控制系统的工程项目。主要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PLC编程技巧、组态画面设计方法以及系统联调经验,从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点。此外,还强调了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考量,如急停按钮的正确接入和硬件互锁设计等。

    无人驾驶领域中动力学MPC算法实现蛇形线路径跟踪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无人驾驶车辆使用动力学MPC(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进行蛇形线路径跟踪的技术细节。首先介绍了蛇形线的特点及其对无人驾驶车辆带来的挑战,随后详细讲解了动力学MPC算法的基础理论,包括车辆状态表示、运动方程建模以及控制输入的选择。接着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定义合适的目标函数并加入适当的约束条件来优化MPC算法,使其能够高效地完成蛇形线路径跟踪任务。此外,文中还讨论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做法和技术改进措施,如引入航向角误差补偿项、采用松弛变量处理约束条件等。最后,作者分享了多个实用的小技巧,例如预测时域内的速度适配和平滑处理、适当降低控制频率以提高跟踪精度等。 适合人群:对无人驾驶技术和控制算法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及高校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无人驾驶车辆路径规划与控制领域的项目开发,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动力学MPC算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和代码实现,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充分的实验验证,确保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BYVIN电动四轮车控制器代码详解:STM32F4硬件与软件设计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BYVIN(比德文)电动四轮车控制器的技术细节,涵盖了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两大部分。硬件方面,提供了PCB文件和PDF原理图,展示了电路板布局、元件位置及电路连接关系。软件方面,代码结构清晰,模块化设计良好,包括初始化、速度数据处理、PWM配置、故障保护机制等功能模块。文中还提到了一些独特的设计细节,如PWM死区补偿、故障分级处理、卡尔曼滤波估算电池电量等。此外,代码仓库中还包括了详细的注释和调试技巧,如CAN总线实时数据传输、硬件级关断+软件状态机联动等。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嵌入式开发基础的研发人员,尤其是对STM32F4系列单片机和电动车辆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电动四轮车控制器设计原理和技术实现的研究人员和开发者。目标是掌握电动四轮车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方法和软件编程技巧,提升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代码和技术细节,还分享了许多实战经验和设计思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基于S7 300 PLC与组态王的车门包边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7 300 PLC和组态王的车门包边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内容涵盖I/O分配、梯形图编程、接线图设计以及组态王的画面构建。文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PLC实现车门包边机的精确控制,包括启动逻辑、电机与气缸控制逻辑等。此外,还讨论了接线图中的防干扰措施、梯形图中的特殊逻辑设计以及组态王中的动态效果实现方法。最终,通过合理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实现了高效、稳定且直观的车门包边机控制系统。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PLC编程和组态软件使用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汽车制造生产线中的车门包边机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目标是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人工干预,提升生产效率。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讲解,还包括了许多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基于C#实现的照片自动分拣程序+源码+项目文档(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项目开发)

    基于C#实现的照片自动分拣程序+源码+项目文档,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源码已经过严格测试,可以放心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延申使用,详情见md文档 简单易用的照片自动分类工具,它能够自动读取照片的拍摄日期信息,并按照年月结构将照片整理到对应的文件夹中,帮助用户轻松管理大量照片文件。 主要功能 自动分类:根据照片的拍摄时间,自动将照片分类到对应的年月文件夹中 多格式支持:支持 JPG、JPEG、PNG、GIF 等常见图片格式 智能处理: 自动读取照片 EXIF 信息获取拍摄日期 当无法读取 EXIF 信息时,自动使用文件创建时间 智能处理文件重名冲突 高效处理: 采用并行处理技术,提高大量照片的处理速度 优化文件读取和移动操作,减少系统资源占用 自动调整并行任务数量,平衡系统负载

    KUKA系统软件安装手册.pdf

    KUKA机器人相关文档

    Tripple Farm:Match 3 Combination Game Complete Project 合成小镇三消Unity合成消除游戏项目游戏插件模版C#

    Tripple Farm:Match 3 Combination Game Complete Project 合成小镇三消Unity合成消除游戏项目游戏插件模版C# 支持Unity2020.3.4或更高 您知道像三合镇这样的著名益智游戏,并且您想制作一个自己的游戏。就是这样。这个包正好适合您。 这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您可以在零分钟内将其上传到 appstore 或 googleplay 商店。 基本规则: 3个或以上相同的道具可以匹配升级为新的道具。动物如果被困住,也可以合并。 羽毛: -移动(android/ios)就绪。 - 包含所有源代码。 -超过 12 座建筑/军团需要升级。 -三种特殊物品可以提供帮助。 - 三个不同的主题(场景和动物) -unity iap 支持 -Unity UI -广告位已准备好 -包含详细文档

    基于下垂控制的三相逆变器电压电流双闭环仿真及MATLAB/Simulink/PLECS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下垂控制的三相逆变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仿真方法及其在MATLAB/Simulink和PLECS中的具体实现。首先解释了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即有功调频和无功调压,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随后讨论了电压环和电流环的设计与参数整定,强调了两者带宽的差异以及PI控制器的参数选择。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调试技巧,如锁相环的响应速度、LC滤波器的谐振点处理、死区时间设置等。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如避免过度滤波、合理设置采样周期和下垂系数等。最后,通过突加负载测试展示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微电网研究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有一定MATLAB/Simulink和PLECS使用经验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三相逆变器下垂控制机制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旨在帮助他们掌握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讲解,还结合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EP100伺服驱动器C源代码优化与硬件改进:从Bug修复到性能增强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记录了作者对EP100伺服驱动器进行的一系列优化和改进。主要内容包括:修复原厂代码中的多个致命Bug,如定时器配置冲突、PWM信号不触发、电流采样误差等问题;优化电机启动、增量编码器找零、串口通信、相序反转等功能;并对硬件进行了改进,如调整MOS管布局、优化滤波电容位置等。通过这些改动,显著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精度和可靠性。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嵌入式系统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尤其是熟悉STM32单片机和伺服控制系统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现有伺服驱动器进行性能优化和技术改造的项目。主要目标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解决原厂代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伺服驱动器能够在高负载条件下正常工作。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硬件改进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同时,作者分享了许多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技巧,对于从事类似项目的工程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光储直流微电网中基于Simulink的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协同仿真实现及MPPT控制优化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光储直流微电网中利用Simulink进行仿真建模的方法,重点探讨了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以及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功率分配策略。文中提供了具体的MATLAB代码实现,包括MPPT控制算法和低通滤波器(LPF)用于功率分配的具体参数设置。此外,还讨论了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避免系统震荡、优化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新能源发电、微电网研究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尤其适用于有一定Simulink使用经验和MATLAB编程基础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和掌握光储直流微电网的工作原理;②学习如何使用Simulink搭建完整的光储并网系统仿真模型;③优化MPPT控制算法和功率分配策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参数整定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许多实用的经验和技术细节,对于希望深入研究光储直流微电网仿真的读者非常有价值。

    stm32 PWM学习专题

    stm32 PWM学习专题附代码

    2898702486frft2d.m

    2898702486frft2d.m

    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温度循检汇编设计(51+SEG1x5+18B20x8+74h595x4)#0073

    包括:源程序工程文件、Proteus仿真工程文件、配套技术手册等 1、采用51/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 2、采用汇编语言编程; 3、采用8个DS18B20传感器检测8路温度; 4、采用数码管循环显示通道号及温度值; 5、采用74HC595驱动显示;

    MATLAB图像处理GUI应用:基于Matlab的图像处理程序设计与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MATLAB GUI构建一个功能丰富的图像处理工具箱。该工具箱涵盖了图像的基本操作如灰度化、边缘检测、直方图均衡化等功能,并提供了实时对比和多种算法选择。文中不仅展示了具体的代码实现,还深入探讨了每种算法背后的原理和技术细节。例如,灰度化采用NTSC标准权重进行RGB到灰度的转换,边缘检测使用Sobel和Canny算子,直方图均衡化则强调了在HSV空间处理V通道的重要性。此外,作者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包括性能优化技巧、异常处理以及不同算法在特定场景下的表现。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MATLAB基础的开发者、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人员及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学习MATLAB GUI编程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② 掌握常见的图像处理算法及其优化方法;③ 构建自己的图像处理工具箱,用于科研或工程项目。 其他说明:文章配有详细的代码示例和理论解释,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文中提到的一些优化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程序性能和稳定性非常有用。

    基于Simulink的BLDC无刷直流电机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仿真设计与优化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Simulink搭建BLDC无刷直流电机的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首先,文章解释了电流环和转速环的设计要点,包括PI控制器参数的选择、电流采样的频率设置以及PWM生成模块的配置。接着,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的仿真技巧,如使用简化版卡尔曼滤波代替传统测速发电机、加入PWM载波频率的随机抖动以减少谐振噪声、以及针对常见错误的解决方案。此外,文中还提供了具体的MATLAB代码片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最后,文章强调了仿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如参数整定、故障注入模块的应用和仿真加速方法。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研究的技术人员、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及对BLDC电机仿真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BLDC电机控制算法开发和测试的研究项目,旨在提高仿真效率并确保最终控制效果的稳定性。通过学习本文,读者能够掌握双闭环控制系统的搭建方法及其优化技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和技巧均经过实际验证,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建议读者在实践中结合自身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微电网并离网下垂控制Simulink模型在MATLAB2018中的实现与优化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微电网并离网下垂控制Simulink模型的设计与实现,特别针对MATLAB 2018版本。模型涵盖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模块,通过下垂控制实现微电网在并网和离网模式间的平稳切换与稳定运行。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解释了下垂控制的关键参数设定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并离网切换逻辑、锁相环设计、滤波器参数选择等问题,并给出了仿真技巧和性能评估方法。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研究、微电网控制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士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微电网并离网控制策略;②验证下垂控制算法的有效性;③优化微电网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④测试不同工况下的系统性能。 其他说明:该模型在MATLAB 2018中表现出色,能够作为可靠的研究工具,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并离网下垂控制的原理与应用。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