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NG____
  • 浏览: 2250583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Redis Cluster实践

 
阅读更多

    Redis Cluster提供了在多个redis实例间数据自动分片(sharded)的特性,同时在partitions之间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可用性保障,比如一些nodes失效时集群仍可以继续读写操作;不过当集群中较大规模的节点失效会导致集群停止服务,比如多数master失效(majority of masters)。在实用性方面,Redis Cluster能够做到:

    1)在多个nodes间自动切分数据的能力(split)

    2)当部分nodes失效时(或者nodes无法与其他nodes通信时),集群仍然可以继续操作

 

     此外,我们已知Redis Sentinal模块已经支持在Master-Slave架构下自动Failover,当集群规模增大、数据需要sharding时,我们需要采用Cluster架构。

    Redis Cluster在3.0+版本才正式发布,宣称可以支持1000个节点;当然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集群可能在10~20个节点左右,毕竟节点越多其复杂度越大,维护成本越高。Redis Cluster中涉及到节点自动发现、failover、slave自动迁移等机制,基于gossip协议和普通的选举算法,并没有使用额外的服务协调组件,不过Cluster中所有的节点都需要彼此建立连接(full mesh)。

 

    对于客户端应用而言,只需要声明集群的部分节点即可,客户端即可与其中一个节点建立连接,即可通过指令获取集群的所有状态信息,所以客户端实现也是非常轻量级的;此后客户端将会缓存集群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nodes与slots的映射关系,那么当客户端需要提交请求时,它能够在客户端(单边)计算此操作应该转发给哪个节点,此后直接与相应的node建立连接并提交请求。所以Redis Cluster机制中,并不存在Proxy层。

  

一、集群TCP端口

    每个redis实例都需要2个TCP端口,其一为服务于客户端的port,通常为6379;另外一个为“Redis Cluster bus”端口,此值为客户端port + 10000,假如客户端port为6379,那么bus端口即为16379,此端口我们无法通过配置来设定。(因为server的最大端口号为65535,所以客户端port不要设置的太大)

    “Cluster bus”端口,用于nodes间通讯,比如“节点失效检测(failure detection)”、配置信息更新(备注:cluster内部的配置信息交换)、failover授权等等。bus端口上采用了封闭的二进制协议,通常客户端无法与bus口交互,同时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需要使用防火墙机制,让此端口只对nodes集群有效。

 

二、集群与Docker

    当前Cluster尚不支持NATted环境,在一般环境中IP地址或者port会重新映射(remapped)。Docker使用了一种称为“port mapping”技术:在Docker容器内运行的程序使用的端口,将以另一个端口的方式暴露出去(Docket的宿主环境)。这可以允许一个Server(物理环境)上允许多个Docker容器,而且每个容器内的程序可以使用相同的端口。为了让Redis Cluster与Docker机制兼容,Docker需要使用“host networking mode”,具体信息请参考Dorcker文档

 

三、集群数据分片机制

    Redis Cluster并没有使用一致性hash机制,但是使用了一种不同的sharding方式:hash slot(哈希槽);Cluster将会分配16384个slot(此值不可修改),对于指定的key,将会对key使用CRC16算法计算出long数值,然后对16384取模,即可得出此key所属的slot。那么集群中每个node都负责一部分slots,比如集群由A、B、C三个节点构成(3个masters):

    1)A中的slots区间为:0~5500

    2)B中的slots区间为:5501~11000

    3)C中的slots区间为:11001~16383

 

    hash slot机制很像存储层面的block,所以在集群中新增、移除nodes将变得简单。比如,我想添加一个新的node D,我只需要将A、B、C中的部分slots迁移到D上即可(而不是对集群中所有的数据重新resharding);同理,如果想移除节点A,只需要将A上的slots迁移到其他节点,此后即可将A从集群中移除。(言外之意,不需要resharding,而且对客户端透明)

    由此可见,hash slots从一个node迁移到另一个node,或者增删节点,都不需要中断用户操作,集群仍可以正常服务。

 

    我们知道Redis支持“multiple key”操作(即多个key的数据在一次调用中返回),那么Cluster也支持此特性,但是要求所有的keys需要在一个hash slot上(即在同一个node上),为了确保多个keys所属与同一个slot,则要求使用“hash tags”。

 

    “hash tags”:Redis Cluster支持的特性,在key字符串中如果包含"{}",那么“{}”之间的字符串即为“hash tags”,客户端(包括Server端)将根据“hash tags”来计算此key所属的slots,而不是key完整的字符串,当然存储仍使用key。所以,有了“hash tags”,我们可以强制某些keys被保存在相同的slots:比如,“foo”和“{foo}.another”将会保存同一个slot上。这对“multiple key”操作非常有帮助。

 

四、集群节点的主备模式

    当部分masters节点失效或者无法与大多数节点通讯时,为了能够保持集群的有效性,Redis Cluster通常使用Master-Slave模式,即一个Master节点通常需要一个或者多个slaves,通过replicas方式来提高可用性。

    比如上例中的三个节点,如果B失效,那么集群将无法继续提供服务,因为“5501~11000”区间的slots完全“丢失”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通常需要为每个Master增加至少一个slave。比如A1、B1、C1分别为A、B、C的slave节点,那么当B失效时,B1可以被提升为master,接管B的服务,从而集群仍然可以继续操作。(不过,此后如果B1也失效,集群将不可用)

    从集群的整体架构拓扑可知,Cluster并没有统一的Primary节点,也不存在所谓的集群单点问题。

 

  

五、数据一致性

    Redis Cluster不能保证“强一致性”(strong consistency),即在实际使用中,某些情况下已经writes成功的数据(已经向客户端确认成功的)可能会丢失。

    第一个原因就是Master与slaves之间采用异步复制的方式,这意味着那些在master上写入成功但尚未replicas到slave时,如果master失效,也意味着这些writes数据丢失了。

    1)Client向A提交write操作

    2)A写入成功且向Client返回“OK”。(此时客户端逻辑则认为write操作成功)

    3)A将操作通过异步的方式replication到slave A1上。

    上述过程中可见,A不会等到slave A1复制成功后才向Client返回确认消息;所以在2)过程之后如果A失效了,A1将会被提升为Master,那么A1上尚未复制的writes操作意味着丢失了。。。

 

    Redis Cluster支持“同步复制”,即使用“WAIT”指令(即在write操作之后紧跟一个WAIT指令,表示此客户端等待,直到Master将write被同步给slave之后才返回确认消息),它可以降低数据丢失的可能性,但这仍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强一致性”(通常是二阶段提交)。

 

    还有另一种情况会导致writes丢失:网络分区,network partition。比如有6个节点A、B、C,以及其对应的slaves A1、B1、C1,以及Client端为Z1;此时网络分区导致“A,C,A1,B1,C1”、“B、Z1”,其中Z1与“B”在一个分区,且与第一个分区完全隔离,即客户端被隔离在一个小分区中。因为Z1认为B是Master,所以它将继续writes;集群中故障检测、判定以及failover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量,在此时间内,Z1仍将writes操作发送给B,但是failover结束后,B1被提升为Master(B也在隔离指定时间后,切换为read only状态),但是因为网络分区导致B无法将数据同步给B1,所以在failover期间发生的writes将丢失。

    这里引入一个“node timeout”配置参数,当node将链接中断超过timeout后,master将被认为失效,此后将有其中一个slave来替代。当然,如果在timeout超时后,没有master接管,那么整个集群将处于error状态,中断所有的write请求。

 

六、集群配置参数

    我们稍后会尝试搭建一个Cluster环境,在此之前先了解一下Cluster的几个配置参数,它们需要在redis.conf中声明:

    1)cluster-enabled <yes/no>:首要参数,表示此redis实例是否支持cluster,“yes”表示开启,此后此redis实例可以被添加到集群中,“no”表示此redis为单实例运行。

    2)cluster-config-file <filename>:cluster配置文件的名称,当集群信息发生变更时,node将会自动把这些信息持久化到此配置文件中,以便在启动时重新读取它。对于用户而言,通常不应该认为修改此文件内容。文件中会包含:集群中其他nodes信息、以及他们的状态,还有一些持久性的变量等。

    3)cluster-node-timeout <毫秒数>:node在被认为失效之前,允许不可用的最长时间。如果Master处于“不可达”的时间超过此值,将会被failover。当然,每个node在此时间内不能与“多数派”nodes通讯,它也将终止接收writes请求,切换到read only模式。这个参数很重要,选择合适的值,对集群的有效性、数据一致性有极大影响。

    4)cluster-slave-validity-factor <factor>:用于限定slave于master的失联时长的倍数;如果设置为0,slave总是尝试failover,不管master与slave之间的链接断开多久(即只要slave无法与master通讯,都会尝试进行failover;Cluster有选举机制,有可能会被否决);如果此值为正值,则失联的最大时长为:factor * node timeout,当失联时长超过此值后,slave触发failover。比如node timeout为5秒,factor为10,那么当slave与master失联超过50秒时,slave将会尽力尝试failover。此值需要合理设置,也会对集群有效性、数据一致性产生影响。

    5)cluster-migration-barrier <count>:适用于“migration”架构场景(稍后介绍);master需要保留的slaves的最少个数;如果一个master拥有比此值更多的slaves,那么Cluster将会使用“migration”机制,将多余的slaves迁移到其他master上,这些master持有的slaves的数量低于此值。最终Cluster希望做到,slaves能够按需迁移,在failover期间,确保每个master都有一定量的slaves,以提高集群整体的可用性。(比如A有三个slaves:A1、A2、A3,而B只有一个slave B1,当B失效后,B1提升为master,但是B1没有任何slave,所以存在风险,那么migration机制,可以将A下的某个slave迁移到B1下,成为B1的slave。)

    6)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 <yes/no>:“集群是否需要全量覆盖”,如果设置为yes(默认值),当集群中有slots没有被任何node覆盖(通常是由于某个master失效,但是它也没有slave接管时),集群将会终止接收writes请求;如果设置为no,集群中那些服务正常的nodes(slots)仍然可以继续服务。

 

七、创建和使用集群

    创建集群之前,需要准备一些空的redis实例,且它们支持集群模式,接下来我们在单机模拟一个Cluster测试环境,6个节点分别为三个masters和三个slaves,客户端port依次为:7000、7001、7002、7003、7004、7005,每个节点使用单独的redis.conf文件,它们使用不同的datadir,以避免存储时冲突。

redis-7000.conf
redis-7001.conf
redis-7002.conf
redis-7003.conf
redis-7004.conf
redis-7005.conf
##在redis的根目录创建上述配置文件
##适当修改每个文件中的数据目录和端口即可
##redis需要首先执行make

 

    redis-7000.conf配置样例:

daemonize yes
pidfile /var/run/redis-7000.pid
port 7000
bind 127.0.0.1
dir /data/redis/7000
cluster-enabled yes
##默认保存在dir下
cluster-config-file nodes.conf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appendonly yes

 

    nodes.conf这个文件,用于保存Cluster信息的,通常不要人为的去修改它,以免带来错误;支持集群模式的redis实例,在启动时会初始化nodes.conf信息,同时当它加入集群后,如果收到集群信息的变更时,将会修改此文件内容。因为masters需要“多数派”,所以最小Cluster的构建规模,至少包含3个master节点,本文为了展示Cluster的最小完整拓扑结构,还为每个master增加了一个slave。

 

    我们依次启动上述redis实例!在启动日志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redis实例都会创建一个node ID的字符串,当然此信息也可以在各自的nodes.conf中查看。集群中,所有的node都会持有唯一的ID,Cluster并没有使用IP + Port方式来标记一个实例,因为IP +Port可能会随时改变,这会影响集群中节点的判断,所以它使用了node ID,任何节点的ID一旦生成将会写入到nodes.conf中,且此后不会被修改。

 

    此后我们需要将这些孤立的redis node构建成Cluster环境,我们可以使用Redis提供了帮助脚本redis-trib来完成,这个脚本使用ruby开发,所以我们需要安装ruby相关依赖:

 

#任意目录
> gem install redis
 

 

    因为国内网络问题可能导致无法安装,错误提示如下:

 

ERROR:  Could not find a valid gem 'redis' (>= 0), here is why:
          Unable to download data from https://rubygems.org/ - Errno::ECONNRESET: Connection reset by peer - SSL_connect (https://rubygems.org/latest_specs.4.8.gz)
 

 

    建议先增加一个国内的ruby镜像地址,然后再执行gem指令:

 

> gem sources -a https://ruby.taobao.org/
 

 

    安装成后,我们即可以使用redis-trib构建集群了:

 

> cd src
> ./redis-trib.rb create --replicas 1 127.0.0.1:7000 127.0.0.1:7001 127.0.0.1:7002 127.0.0.1:7003 127.0.0.1:7004 127.0.0.1:7005

 

  

    redis-trib脚本位于src下,“create”指令就是用来构建集群,“replicas 1”表示每个master只有一个slave,将会根据此规则解析此后的IP:Port地址列表,6个地址,前三个是master,后三个是slave:

 

Using 3 masters:
127.0.0.1:7000
127.0.0.1:7001
127.0.0.1:7002
Adding replica 127.0.0.1:7003 to 127.0.0.1:7000
Adding replica 127.0.0.1:7004 to 127.0.0.1:7001
Adding replica 127.0.0.1:7005 to 127.0.0.1:7002
M: 545d7cfe420163529962911fe244d356140e3756 127.0.0.1:7000
   slots:0-5460 (5461 slots) master
M: e24bbe4a46eb20f3a87d496c5451a7a7d81f2ff8 127.0.0.1:7001
   slots:5461-10922 (5462 slots) master
M: db73a3954ccbbae1817bc7c74c7e6f14b66aa3c3 127.0.0.1:7002
   slots:10923-16383 (5461 slots) master
S: 48abc812431cf7b1e20830bcb73fa2e15169a970 127.0.0.1:7003
   replicates 545d7cfe420163529962911fe244d356140e3756
S: a6c9e20808c34ffac40e3fb2d0938b52359ec54f 127.0.0.1:7004
   replicates e24bbe4a46eb20f3a87d496c5451a7a7d81f2ff8
S: a91205008a4f0b5a1c0aff5d08f9d903f1d72182 127.0.0.1:7005
   replicates db73a3954ccbbae1817bc7c74c7e6f14b66aa3c3
 

 

 

Can I set the above configuration? (type 'yes' to accept): yes
>>> Nodes configuration updated
>>> Assign a different config epoch to each node
>>> Sending CLUSTER MEET messages to join the cluster
Waiting for the cluster to join..
>>> Performing Cluster Check (using node 127.0.0.1:7000)
M: 545d7cfe420163529962911fe244d356140e3756 127.0.0.1:7000
   slots:0-5460 (5461 slots) master
M: e24bbe4a46eb20f3a87d496c5451a7a7d81f2ff8 127.0.0.1:7001
   slots:5461-10922 (5462 slots) master
M: db73a3954ccbbae1817bc7c74c7e6f14b66aa3c3 127.0.0.1:7002
   slots:10923-16383 (5461 slots) master
M: 48abc812431cf7b1e20830bcb73fa2e15169a970 127.0.0.1:7003
   slots: (0 slots) master
   replicates 545d7cfe420163529962911fe244d356140e3756
M: a6c9e20808c34ffac40e3fb2d0938b52359ec54f 127.0.0.1:7004
   slots: (0 slots) master
   replicates e24bbe4a46eb20f3a87d496c5451a7a7d81f2ff8
M: a91205008a4f0b5a1c0aff5d08f9d903f1d72182 127.0.0.1:7005
   slots: (0 slots) master
   replicates db73a3954ccbbae1817bc7c74c7e6f14b66aa3c3
[OK] All nodes agree about slots configuration.
>>> Check for open slots...
>>> Check slots coverage...
[OK] All 16384 slots covered.
 

 

    非常简单,到此为止简单的集群已经构建完成,16384个slots也全部分配。接下来我们使用jedis客户端对集群数据进行几次操作:

 

<dependency>
  <groupId>redis.clients</groupId>
  <artifactId>jedis</artifactId>
  <version>2.8.1</version>
</dependency>
 

 

 

Set<HostAndPort> hosts = new HashSet<>();
//添加任意多个redis实例的地址
//不需要将集群中所有的地址都穷举
hosts.add(new HostAndPort("127.0.0.1",7000));
hosts.add(new HostAndPort("127.0.0.1",7001));
hosts.add(new HostAndPort("127.0.0.1",7002));
JedisPoolConfig poolConfig = new JedisPoolConfig();
poolConfig.setBlockWhenExhausted(true);
poolConfig.setMaxTotal(32);
poolConfig.setMaxIdle(2);
JedisCluster jedisCluster = new JedisCluster(hosts,poolConfig);
jedisCluster.set("test001","test001");
System.out.println(jedisCluster.get("test001"));
jedisCluster.close();
 

 

    我们也可以通过redis-cli中断来操作集群数据,比如:

 

#任何一个节点均可
#必须需要使用-c参数,表示开启集群模式,
#可以提示“ASK”、“MOVED”等slots转移信息
> ./redis-cli -c -p 7000
127.0.0.1:7000> set test002 test002
-> Redirected to slot [13391] located at 127.0.0.1:7002
OK
-> set test002 test002
OK
 

 

    redis-cli和我们的Jedis客户端在功能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在集群模式下,向节点写入key时,当前node将会告知client将key转发到合适的node上,比如我们在7000这个实例上写入“test002”(首次写入,Client此时还没有nodes与slots的映射关系),此时返回“Redirected”信息,告知Client此key应该被写入在7002节点,那么Client将会在7002节点上重试,写入成功并返回“OK”。每当Client收到“Redirected”反馈信息时,它都会重新获取集群中nodes与slots的映射关系(任何node都可以交付映射信息),并在本地缓存,此后再次写入时,Client将直接与相应的node交互即可,比如第二次写入“test002”时,直接返回了“OK”。

 

    Resharding

    Resharding就是将数据重新分片,意味着我们可以将nodes上的部分slots迁移到其他nodes上,redis-trib辅助工具仍然可以帮助我们:

##注意,7000只是trib登陆的实例
> ./redis-trib.rb reshard 127.0.0.1:7000
....
How many slots do you want to move (from 1 to 16384)? 1000
What is the receiving node ID?
....
Please enter all the source node IDs.
  Type 'all' to use all the nodes as source nodes for the hash slots.
  Type 'done' once you entered all the source nodes IDs.
Source node #1:545d7cfe420163529962911fe244d356140e3756
Source node #2:done

 

    在slots重新分配的过程中,

    1)需要输入允许迁移的slots数量,最终将有指定数量的slots被迁移到目标node上。

    2)需要输入“Receiving”端的node ID,表示集群中哪个node接收slots,通常是新的node或者负载较小的node。

    3)需要输入“Source”端的node ID,表示“指定数量的slots”将从哪些nodes上迁出;允许依次输入多个ID,输入“all”表示从所有nodes上(不包括Receiving端),“done”表示输入结束,开始执行reshard。

 

    之所以“reshard”,原因就是Redis Cluster目前还没有提供“rebalance”机制,它不能自动平衡集群中每个节点上的slots分布,不过此特性将来会添加进去。

 

    自动Failover

    我们可以通过“cluster nodes”指令来查看集群中节点的状态和拓扑关系:

#登陆到任意节点
> ./redis-cli -c -p 7000
127.0.0.1:7000> cluster nodes
db73a3954ccbbae1817bc7c74c7e6f14b66aa3c3 127.0.0.1:7002 master - 0 1458555571985 3 connected 10923-16383
a91205008a4f0b5a1c0aff5d08f9d903f1d72182 127.0.0.1:7005 slave db73a3954ccbbae1817bc7c74c7e6f14b66aa3c3 0 1458555572489 6 connected
545d7cfe420163529962911fe244d356140e3756 127.0.0.1:7000 myself,master - 0 0 1 connected 0-5460
e24bbe4a46eb20f3a87d496c5451a7a7d81f2ff8 127.0.0.1:7001 master - 0 1458555571480 2 connected 5461-10922
48abc812431cf7b1e20830bcb73fa2e15169a970 127.0.0.1:7003 slave 545d7cfe420163529962911fe244d356140e3756 0 1458555571480 4 connected
a6c9e20808c34ffac40e3fb2d0938b52359ec54f 127.0.0.1:7004 slave e24bbe4a46eb20f3a87d496c5451a7a7d81f2ff8 0 1458555570474 5 connected

 

    由此可见,7000、7001、7002是master,其中7005是7002的slave节点,我们尝试将7002关闭,看看7005是否能够正常failover并提升为master:

#关闭7002
>./redis-cli -p 7002 shutdown

##然后在其他任何节点使用“cluster nodes”指令查看即可
##发现7005已经被提升为master

 

    我们可以再次启动7002,会返现此时7002自动转换为7005的slave。从简单测试来看,Cluster的failover机制符合预期的。

 

    如果需要人为的Failover,比如希望将某个Slave提升为Master,我们可以在指定的slave上使用“CLUSTER FAILOVER”指令即可。

 

    新增节点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运维操作,我们将一个新的node添加到集群中,如果它是一个master节点,还可以将其他nodes上的部分slots迁移到此node上;当然也可以为现有的master新增slave节点。

    假如我们新增一个节点7006,它将作为一个新的master加入集群,换个其他节点一下,我们为其准备配置文件和数据目录,并启动:

> ./redis-server ../redis-7006.conf 
> ./redis-trib.rb add-node 127.0.0.1:7006 127.0.0.1:7000
##等同于:CLUSTER MEET

 

    “add-node”指令第一个参数为新node的地址,第二个参数为任意现存的节点作为登陆节点。执行后,我们可以通过“cluster nodes”指令查看集群节点的状态,会发现7006加入集群正常,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其上没有分布任何slots;像这种没有任何slots的节点,也不会参与集群选举,它的失效也不会影响集群可用性,所以,我们可以使用上述的“reshard”指令将其他节点的部分slots迁移到新节点。

 

    我们也可以通过如下命令为集群添加一个slave:

> ./redis-trib.rb add-node --slave 127.0.0.1:7006 127.0.0.1:7000

 

    通过“--slave”选项表示添加的新节点是一个slave,Cluster将这个新节点分配给某个没有slave或者slaves个数最少的master;如果希望为指定的master新增slave节点,则指令中应该指定master节点的ID:

> ./redis-trib.rb add-node --slave --master-id 545d7cfe420163529962911fe244d356140e3756 127.0.0.1:7006 127.0.0.1:7000
##等同于:CLUSTER REPLICATE

 

    移除节点

> ./redis-trib del-node 127.0.0.1:7000 26f047b573ed2bb37aa6dd46f6e444d3a8e26f50

 

    “del-node”指令可以将一个空的node移除集群,所谓空node就是此node上没有覆盖任何slots。如果你要移除一个master,那么首先需要将此节点上的所有slots迁移到其他nodes上(reshard指令),否则移除节点将会抛出错误。

 

    副本迁移(migration)

    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需求,将某个master的其中一个slave迁移到其他master,即重新配置slave从属:

#登陆到相应的slave节点
CLUSTER REPLICATE <master-node-id>

 

    不过对于集群而言,有时候我们希望slave能够自动迁移到合适的master下,不需要人工干预,这种机制称为“副本迁移”(replicas migration)。

    1)集群总是将slaves数量最多的master下的某个slave,迁移到slave个数最小的master下。即平衡每个master持有的slaves数量。

    2)通常我们可以将多个slave随意加入集群,而不需要关注它们究竟归属哪个master;因为副本迁移机制,可以动态平衡它们。

    3)配置参数“cluster-migration-barrier”用于限定每个master下应该保留的最少slaves个数,那么在副本迁移时,集群应该首先保证当前master下的slaves个数不低于此值。

 

八、Cluster常用指令

    1、CLUSTER NODES

    在集群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均可以使用此指令查看集群节点的状态和拓扑结构,同时也能查看每个节点分配的slots等。

db73a3954ccbbae1817bc7c74c7e6f14b66aa3c3 127.0.0.1:7002 slave a91205008a4f0b5a1c0aff5d08f9d903f1d72182 0 1458565075747 7 connected
a91205008a4f0b5a1c0aff5d08f9d903f1d72182 127.0.0.1:7005 master - 0 1458565075245 7 connected 10923-16383

 

    每条记录的组成:

    1)node ID:40个字符的随机字符串,全局唯一。

    2)ip:port:节点的地址

    3)flags:一个有“,”分割的列表:myself,master,slave,fail?,fail等;master:表示当前node为master,通常其后跟一个“-”;myself表示此node为当前登陆节点;slave表示其节点为slave,此后紧跟master的node ID;fail?:表示节点处于PFAIL状态;fail:此节点处于FAIL状态,多数节点已不可达。

    4)ping-sent:此节点最近一次ping发送的时间戳。

    5)pong-recv:此节点最近一次pong的接收时间。

    6)config-epoch:此节点的epoch值,每次failover,都会导致epoch值的增加。同一个master的多个slaves,在failover时,epoch值最大者被提升为新的master。

    7)link-state:链接状态

    8)slot:此节点上持有的sltos的区间,如果只持有一个slot,此时将会是一个数字。

 

    2、CLUSTER SLAVES <node-id>:列出指定node的slaves列表。

    3、CLUSTER SLOTS:展示出slots与nodes的对应关系

1) 1) (integer) 10923    ----start slot range
   2) (integer) 16383    ----end slot range
   3) 1) "127.0.0.1"    ----master
      2) (integer) 7005
   4) 1) "127.0.0.1"    --slave
      2) (integer) 7002
2) 1) (integer) 0
   2) (integer) 5460
   3) 1) "127.0.0.1"
      2) (integer) 7000
   4) 1) "127.0.0.1"
      2) (integer) 7003

 

    4、CLUSTER KEYSLOT <key>:计算此key所属的slot。

    5、CLUSTER MEET <ip> <port>:将指定的redis实例加入集群,当前登陆节点会将此新node的信息通过gossip协议广播给集群中其他的节点。

    6、CLUSTER REPLICATE <node-id>:将当前节点转换为指定node的slave。

    7、CLUSTER FAILOVER [force | takeover]:将当前节点提升为master。

 

    其他更多指令请参见:CLUSTER

 

参考文档:

http://redis.io/topics/cluster-tutorial

http://redis.io/topics/cluster-spec

    

  • 大小: 67.9 KB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Redis Cluster集群的搭建与实践

    "Redis Cluster集群的搭建与实践" Redis Cluster集群是Redis的一个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它可以在多个Redis节点之间分配数据和状态,提供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数据存储服务。下面是Redis Cluster集群的主要知识点: 1. ...

    redis_cluster实战栗子.rar

    在压缩包中的HTML和PDF教程中,详细地讲解了这些步骤和操作,同时包含了一些示例代码,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实践Redis Cluster。通过这些实战经验,你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Redis Cluster的搭建和管理,为你的项目提供更...

    基于Spring支持的redis线程池,(redis Cluster,主从Redis,sentenl)

    redis命令实践,基于Spring支持的redis线程池,(redis Cluster,主从Redis,sentenl)。适用人群:计算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大学生课程设计、期末大作业或毕业设计,作为“参考资料...

    完整搭建redis-cluster

    **Redis Cluster 搭建全攻略**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而 Redis Cluster 是它的分布式解决方案,提供数据的自动分片、故障转移和高可用性。本指南将详细讲解如何完整地搭建一个 Redis Cluster,同时...

    rediscluster集群demo

    Redis Cluster是Redis官方提供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它允许用户在多个节点之间分发数据,提供高可用性和可...通过实践这个“rediscluster集群demo”,你将更好地理解如何管理和操作Redis Cluster,以便在未来项目中应用。

    Redis-Cluster 分布式集群.docx

    Redis Cluster 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它允许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以实现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在Redis Cluster中,每个...通过实践和熟悉这些操作,你将能够构建和维护一个可靠的Redis Cluster环境。

    RedisCluster.rar

    RedisCluster是Redis分布式数据库的一种集群模式,它通过分片(Sharding)技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以实现高...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示例代码,你可以深入理解如何在Java环境中高效地利用RedisCluster的特性。

    redis cluster介绍.rar

    下面将详细介绍Redis Cluster的核心概念、配置、数据分片、槽移动、故障检测与恢复以及最佳实践。 一、核心概念 1. 节点(Node):Redis Cluster由多个运行Redis实例的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可以是主节点或从节点。...

    Linux-CentOS中redisCluster部署指南(redis-5.0.3)

    以下是对"Linux-CentOS中redisCluster部署指南(redis-5.0.3)"的详细解释和相关知识点: 一、Redis Cluster简介 Redis Cluster是Redis官方提供的分布式解决方案,通过数据分片技术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分发和容灾,支持...

    03-Redis Cluster集群运维与核心原理剖析.zip

    本资料包包含了对Redis Cluster的运维实践和核心原理的深入剖析,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如何有效地部署、管理和优化Redis Cluster。 1. **Redis Cluster的分片机制** Redis Cluster采用一致性哈希(Consistent ...

    Redis Cluster集群部署搭建详解附件

    以上是关于Redis Cluster集群部署的详细步骤和知识点,通过学习和实践,您可以掌握如何搭建和管理自己的Redis分布式环境。请确保在实际环境中根据具体需求调整配置,并做好数据备份,以防万一。

    redis sentinel与redis cluster 集群配置

    Redis Sentinel和Redis Cluster是两种常见的Redis集群解决方案,用于提高Redis数据库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个系统的工作原理、配置步骤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

    redis cluster 集群配置.conf简约版.zip

    Redis Cluster是Redis官方提供的分布式集群解决方案,它支持数据的分片(sharding)以及自动故障转移,从而在大型系统中实现高性能、高可用性。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Redis Cluster的基本概念、配置要点以及如何...

    tomcat8 Redis Cluster Session同步需要的jar

    整合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在Tomcat8环境下,利用Redis Cluster进行session存储和同步的实践案例。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包括: 1. 安装并配置Redis及Sentinel实例。 2. 在Tomcat8的`context.xml`或`web...

    rediscluster高可用.zip

    在本压缩包中,"rediscluster高可用.zip"包含了关于如何搭建和管理Redis Cluster的重要资料,主要包含两个文件:`redis.pdf`应该是一个详细的指南,涵盖了集群的搭建步骤和最佳实践;`redis.conf`则是Redis服务器的...

    Redis Admin一个Redis管理平台,主要用于方便查看Key信息 目前支持单机Redis和Redis Cluster模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Redis Admin的功能特性以及如何在单机Redis和Redis Cluster模式下使用。 1. **Redis Admin简介** Redis Admin是一款针对Redis的图形化管理工具,它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便捷的Key信息查看功能。这包括...

    redis-cluster-5.0.7.tar.gz

    Redis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内存数据存储系统之一,常用于缓存、数据库和消息中间件等场景。...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你将能够充分利用Redis Cluster的强大功能,为你的应用提供高效、可靠的内存数据存储。

    redis cluster集群

    在部署过程中,可以参考Redis官方文档,以及其他相关的技术博客和论坛,以获取更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1.3 词汇表 - Redis:一种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常用于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 - 集群:由多个节点...

    RedisCluster-with-Monitoring-Setup:Redis Cluster与Prometheus的这种组合启用了Prometheus监视|| 全自动|| 地形|| AWS || Ansible

    带监控设置的RedisCluster 使用:首先运行TF以提供基础架构,然后可以配置REDIS集群 cd terraform /资源/ aws / us-west-2 / prod / 地形初始化 地形图 terraform适用 重点说明 角色扮演: 集群设置 关于Redis设置...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