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amzhongyong
  • 浏览: 804459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杭州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2015qcon大会点滴记录

阅读更多

前言

三天的QCon大会过得挺快的,感受到了技术的热情,总体开拓了视野,对于大会中的一些印象比较深的TOPIC做一个记录,分享出来。

 

  • 针对失效或者异常部分进行系统设计,在设计层面来规避问题的产生
    • 《针对失效的设计-Uber》这一块是他们首席架构师讲的,片子内容不是很饱满,基本每个片子一个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来进行演讲。总体感觉Uber的业务发展比较快,最开始的时候系统都是外包出去做到;
    • 针对失效的设计,这一块回归目前的工作内容看,平时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极端异常流程考虑的比较少,例如一个订单100个子订单,正常情况下不会超时,但是如果一个订单2000个子订单,这时候,会引发很多超时,带来的直接就是咨询以及占用技术的时间来进行问题排查,当然这个仅仅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最起码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是100%的,否则实现起来,务必有折扣,针对失效或者说针对异常,来梳理整体的架构,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改善;
  • 业务监控,在系统构建之初就考虑
    • 《大众点评的CAT监控》这个TOPIC刚开始没打算听,因为看演讲者工作5年,可能经验不是很丰富,不过看介绍,在过去5年的时间中,差不多一直在业务监控领域,于是听了一下,整体的架构在听之前也猜得差不多,在架构这一块没有惊喜,但是对于系统运行过程中,对于内存、CPU的几个问题案例,印象比较深刻;
    • 其实对于每位开发同学来说,在代码编写的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的考虑监控怎么做,是简单的写日志,然后基于日志来做,还是基于业务数据来进行定时分析,需要考虑细致,这样健壮性自然就提升上来,最起码在有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到;
  • 针对证券交易系统的高性能、易扩展、高可用的分布式系统的模式介绍,目前看抽象相似问题,然后提供模式解决方案,设计模式在java 编码层面,细细想的话,想性能优化、系统稳定、架构高可用,其实够可以列举模式出来
    • 组播,分组的策略,基于组播的服务发现和消息路由,总体来看,服务A和服务B之间进行调用或者发送消息,如果服务B是一个集群,那个A到B之间,怎么个调用或者投递,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RPC的调用策略、消息投递、storm bolt节点的grouping都有体现;
    • 使用消息总线来进行系统的异步化改造,在异步的同时能够解耦业务系统;
    • Event Sourcesing,针对数据强一致的情况下的高可用架构,保留事件本身,使其可以追溯到,之后基于事件做业务逻辑或者数据分析;
    • 分层架构,这个比较经典了,就不展开细说了;
    • 线程池,队列模式,这一块在平时的代码中用的比较多,总体来看还是比较经典的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 消息中间件,目前对于互联网系统架构,已经必不可少了,业务异步执行来追求最终一致性,解耦业务逻辑
    • 携程这个架构师讲解了他们的消息中间件,目前已经开源(Hermes),总体的存储是kafaka和mysql来可选;
    • 系统核心概念,和公司的metaq、社区的Kafaka比较相近 ;
    • 中间几个环节讲解了系统的优化,性能优化,一个繁琐细致的工作,需要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不遗余力的耐心找突破点,对于Hermes的数据库写入,索引优化、消息buffer、polling机制等等展开介绍;
  • 听云科技基于Java Instrumentation来构建系统监控,APM领域这一次公司挺多,还有云智慧,他们都是专注一个环节,就是系统性能优化,针对系统层、网络、存储、业务系统层收集数据,进行分析,诊断性能瓶颈,总体都是若侵入的思路
    • 基于JDK5的这个特性,很早公司也有做过,不过后来没有推广起来,弊端就是需要运维同学在每台机器上面安装java agent 从而注入字节码来获取性能分析所需要的数据;
    • 除了通过instrumentation的方式,还可以采用spring aop的方式,对于性能数据的采集,能够针对URL、spring、SQL等收集,这种方式的注入是业务系统需要埋点代码(不过大部分是配置文件),好处是业务系统在build起来的时候,就可以有性能的数据,无需增加运维同学部署agent了;
  • 高德,快速转型期的稳定性实践,目前的稳定性,对于经验丰富的同学来说,可以摸索出一套模式出来其实,例如限流、隔离、降级、依赖梳理、容量评估、性能优化、预案开关、性能压测、系统监控、异步化、并发执行、容量评估、系统扩容等
    • 高德的这个片子大体听了一下,不过在听的过程中稍微深入想了目前大家做稳定性的方法,总体比较相似,相似指的是抽象层面的描述;
    • 系统稳定性,保证高可用,虽然有成熟的思路可以参考,但是实施起来,说实话是个细活,需要持之以恒的深入挖掘;
  • twitter的Heron 替代storm的流式计算系统,在设计的概念上保留了之前storm的大部分概念,但是在开发语言上,替换为C++、java、python来进行,目前在twitter已经全面替换掉storm了
    • 这个说来比较有意思,twitter开源storm之后,很多公司使用,在很多公司使用的大好局面下,他们自己废掉了,根据演讲者的说明,主要是storm的开发语言比较小众,还有就是拓扑反向控制方面比较弱,同时对于topology的隔离,以及worker task的易于理解等方面有痛点,在是否在sotrm的基础上升级还是重写上,最终选择了重写;
    • 替换中间件,说实话比较难得一件事情,尤其是类似storm在内部已经使用的非常广泛了,Heron采取的策略是兼容之前所有的API,这样业务系统在替换的时候,能够非常容易的切换;
    • 新版的Heron的stream manager是核心的组件;
  • 大型分布式系统的黄金原则,听上去很高大上的TOPIC,不过演讲这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了几个比较关键的事情,有点标题党,不过内容还算可以
    • 深入反思,什么是好的监控,好吧,再一次提到了监控;
    • 对于测试环境和线上环境的差别,要能够比较深入的认识;
    • 系统可用性99.9%是不可以的;
  • Sensors Data 核心成员来自百度的大数据部门,总体提供的还是数据分析的产品,可以SAAS访问,也可以独立部署,比较感兴趣的是,对于数据分析的场景做了抽象
    • 事件分析,抽象事件模型,进行筛选、聚合、分组分析
    • 漏斗分析,分析一个多步骤的过程每一步的转化情况和流失情况
    • 留存分析,关注用户参与情况和活跃情况的分析模型
    • 回访频率
  • 技术管理之巅的作者,之前在一号店,现在去海尔了,讲了用数字来衡量软件开发的过程,总体感觉不错
    • 虽然听了之后觉得不错,但是反思软件开发,并不像工业级作业,能够非常精确的计算出工时,毕竟,软件开发其实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
    • 量化可以量化的一切,部分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记录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数字,例如过去三个月做了多少需求,多少项目,对于业务带来的价值,是否满足了业务的期望,同时业务对于技术的承诺是否兑现,等等;
  • 关于Docker,目前很多公司的虚拟化采用docker来实现,再一次感受到了docker的火热
    • docker是系统虚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会议期间总体的看了一下,没有十分深入;
    • 使用docker来进行虚拟化,比较关心的是对于业务系统开发的影响,目前按看之前大多数JVM是跑在VM上的,现在JVM是跑在docker里面,总体感觉应该不会对于日常的开发对带来很大影响;
    • 没有搞明白的是,为啥docker火起来了,空了深入研究一下;
  • 写在最后
    • infoq的活动组织的比较给力,考虑的比较周全,例如邮件多次提醒形成,现场的日程材料,吃饭的安排,会场的布置,演讲者的时间控制,都非常专业,对了,还有同声翻译也不错(不错翻译的妹子专业性有待提高)。
    • 对于监控、性能分析、云端存储、Docker容器、消息服务、BAAS开发模式、移动数据分析、企业统计分析等等专业领域,感觉创业公司的热情十足,在专有领域深入,对于业务开发的同学提供选择,非常不错。
    • 总体缺了啥,目前看在特定领域的介绍挺多,不过部分有做广告的嫌疑,对于平时做业务系统开发的我们来说,如何开发高可用、高扩展、高伸缩、高性能,以及低耦合、易维护的业务 系统,以及对于复杂业务系统的架构经验,少了一些介绍。
0
1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