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协议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是网络层协议,用在因特网上,TCP,UDP,ICMP,IGMP数据都是按照IP数据格式发送得。IP协议提供的是不可靠无连接得服务。IP数据包由一个头部和一个正文部分构成。正文主要是传输的数据,我们主要来理解头部数据,可以从其理解到IP协议。
IP数据包头部格式(RFC791)
Example Internet Datagram Header
上面的就是IP数据的头部格式,这里大概地介绍一下。
IP头部由20字节的固定长度和一个可选任意长度部分构成,以大段点机次序传送,从左到 右。
TCP协议
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传输层协议,为应用层提供服务,和UDP不同的是,TCP协议提供的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在RFC793中是基本的TCP描述。关于TCP协议的头部格式内容的说明:
TCP Header FORMat
TCP Header FORMat
跟IP头部差不多,基本的长度也是20字节。TCP数据包是包含在一个IP数据报文中的。
好了,简单介绍到此为止。来看看我捕获的例子吧。这是一次FTP的连接,呵呵,是cuteftp默认的cuteftp的FTP站点,IP地址是:216.3.226.21。我的IP地址假设为:192.168.1.1。下面的数据就是TCO/IP连接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我们可以分析TCP/IP协议数据格式以及TCP/IP连接的三次握手(ThreeWay-Handshake)情况。下面的这些十六进制数据只是TCP/IP协议的数据,不是完整的网络通讯数据。
第一次,我向FTP站点发送连接请求(我把TCP数据的可选部分去掉了)
192.168.1.1->216.3.226.21
IP头部: 45 00 00 30 52 52 40 00 80 06 2c 23 c0 a8 01 01 d8 03 e2 15
TCP头部:0d 28 00 15 50 5f a9 06 00 00 00 00 70 02 40 00 c0 29 00 00
来看看IP头部的数据是些什么。
第一字节,“45”,其中“4”是IP协议的版本(Version),说明是IP4。“5”是IHL位,表示IP头部的长度,是一个4bit字段,最大就是1111了,值为12,IP头部的最大长度就是60字节。而这里为“5”,说明是20字节,这是标准的IP头部长度,头部报文中没有发送可选部分数据。
接下来的一个字节“00”是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这个8bit字段由3bit的优先权子字段(现在已经被忽略),4 bit的TOS子字段以及1 bit的未用字段(现在为0)构成.4 bit的TOS子字段包含:最小延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以及最小费用构成,这四个1bit位最多只能有一个为1,本例中都为0,表示是一般服务。
接着的两个字节“00 30”是IP数据报文总长,包含头部以及数据,这里表示48字节。这48字节由20字节的IP头部以及28字节的TCP头构成(本来截取的TCP头应该是28字节的,其中8字节为可选部分,被我省去了)。因此目前最大的IP数据包长度是65535字节。
再是两个字节的标志位(Identification):“5252”,转换为十进制就是21074。这个是让目的主机来判断新来的分段属于哪个分组。
下一个字节“40”,转换为二进制就是“0100 0000”,其中第一位是IP协议目前没有用上的,为0。接着的是两个标志DF和MF。DF为1表示不要分段,MF为1表示还有进一步的分段(本例为0)。然后的“0 0000”是分段便移(Fragment Offset)。
“80”这个字节就是TTL(Time To Live)了,表示一个IP数据流的生命周期,用Ping显示的结果,能得到TTL的值,很多文章就说通过TTL位来判别主机类型。因为一般主机都有默认的TTL值,不同系统的默认值不一样。比如WINDOWS为128。不过,一般Ping得到的都不是默认值,这是因为每次IP数据包经过一个路由器的时候TTL就减一,当减到0时,这个数据包就消亡了。这也时Tracert的原理。本例中为“80”,转换为十进制就是128了,我用的WIN2000。
继续下来的是“06”,这个字节表示传输层的协议类型(Protocol)。在RFC790中有定义,6表示传输层是TCP协议。
“2c 23”这个16bit是头校验和(Header Checksum)。
接下来“c0 a8 01 01”,这个就是源地址(Source Address)了,也就是我的IP地址。
转换为十进制的IP地址就是:192.168.1.1,同样,继续下来的32位“d8 03 e2 15”是目标地址,216.3.226.21
好了,真累啊,终于看完基本的20字节的IP数据报头了。继续看TCP的头部吧,这个是作为IP数据包的数据部分传输的。
TCP头部:0d 28 00 15 50 5f a9 06 00 00 00 00 70 02 40 00 c0 29 00 00
一来就是一个两字节段“0d 28”,表示本地端口号,转换为十进制就是3368。第二个两字节段“00 15”表示目标端口,因为我是连接FTP站点,所以,这个就是21啦,十六进制当然就是“00 15”。
接下来的四个字节“50 5f a9 06”是顺序号(Sequence Number),简写为SEQ,SEQ=1348446470下面的四个字节“00 00 00 00”是确认号(Acknowledgment Number),简写为ACKNUM。
继续两个字节,“70 02”,转换为二进制吧,“0111 0000 0000 0010”。这两个字节,总共16bit,有好多东西呢。第一个4bit“0111”,是TCP头长,十进制为7,表示28个字节(刚才说了,我省略了8字节的option数据,所以你只看见了20字节)。接着的6bit现在TCP协议没有用上,都为0。最后的6bit“00 0010”是六个重要的标志。这是两个计算机数据交流的信息标志。接收和发送断根据这些标志来确定信息流的种类。下面是一些介绍:
URG:(Urgent Pointer field significant)紧急指针。用到的时候值为1,用来处理避免TCP数据流中断
ACK:(Acknowledgment fieldsignificant)置1时表示确认号(AcknowledgmentNumber)为合法,为0的时候表示数据段不包含确认信息,确认号被忽略。
PSH:(Push Function),PUSH标志的数据,置1时请求的数据段在接收方得到后就可直接送到应用程序,而不必等到缓冲区满时才传送。
RST:(Reset the connection)用于复位因某种原因引起出现的错误连接,也用来拒绝非法数据和请求。如果接收到RST位时候,通常发生了某些错误。
SYN:(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用来建立连接,在连接请求中,SYN=1,ACK=0,连接响应时,SYN=1,ACK=1。即,SYN和ACK来区分Connection Request和Connection Accepted。
FIN:(No more data from sender)用来释放连接,表明发送方已经没有数据发送了。
这6个标志位,你们自己对号入座吧。本例中SYN=1,ACK=0,当然就是表示连接请求了。我们可以注意下面两个过程的这两位的变换。
后面的“40 00 c0 29 00 00”不讲了,呵呵,偷懒了。后面两次通讯的数据,自己分开看吧。我们看看连接的过程,一些重要地方的变化。
第二次,FTP站点返回一个可以连接的信号。
216.3.226.21->192.168.1.1
IP头部: 45 00 00 2c c6 be 40 00 6a 06 cd ba d8 03 e2 15 c0 a8 01 01
TCP头部:00 15 0d 28 4b 4f 45 c1 50 5f a9 07 60 12 20 58 64 07 00 00
第三次,我确认连接。TCP连接建立起来。
192.168.1.1->216.3.226.21
IP头部: 45 00 00 28 52 53 40 00 80 06 2c 2a c0 a8 01 01 d8 03 e2 15
TCP头部:0d 28 00 15 50 5f a9 07 4b 4f 45 c2 50 10 40 b0 5b 1c 00 00
好,我们看看整个Threeway_handshake过程。
第一步,我发出连接请求,TCP数据为:SEQ=50 5f a9 06,ACKNUM=00 00 00 00,SYN=1,ACK=0。
第二步,对方确认可以连接,TCP数据为:SEQ=4b 4f 45 c1,ACKNUM=50 5f a9 07,SYN=1,ACK=1。
第三步,我确认建立连接。SEQ=50 5f a9 07, ACKNUM=4b 4f45c2,SYN=0,ACK=1。
可以看出什么变化么?正式建立连接了呢,这些东西是什么值?
我接收从216.3.226.21->192.168.1.1的下一个数据包中:
SEQ=4b 4f 45 c2,ACKNUM=50 5f a9 07,SYN=0,ACK=1这些都是很基础的东西,对于编写sniffer这样的东西是必须非常熟悉的。这里只讲解了TCP/IP协议的一点点东西,主要是头部数据的格式。(T002)
===============================================================================
附加图片,直观具体,帮助理解
http://blog.csdn.net/ithomer/article/details/5662383
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NRnI3e
相关推荐
综上所述,这个项目提供了DM642 DSP上的完整TCP/IP协议栈实现,包括网络接口层、链路层(ARP)、网络层(IP)、传输层(TCP/UDP)以及一些辅助功能。对于熟悉嵌入式系统、DSP编程和网络协议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宝贵的...
- **protoinfo.h头文件**:该文件中定义了TCP/IP协议栈中各个协议的头部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太帧头部、ARP报文头部、IP报文头部、TCP报文头部、UDP报文头部和ICMP报文头部。 - **以太帧头部类型及指针**:`...
它内置了完整的硬件TCP/IP协议栈,支持TCP、UDP、IP、ICMP、ARP、PPPoE等多种网络协议,可以实现高速、低功耗的网络连接。W5100的核心特点是无需主控器进行复杂的TCP/IP协议处理,极大地减轻了主控处理器的负担,...
LWIP,全称Light Weight Internet Protocol,是一个开源的TCP/IP协议栈,设计用于嵌入式系统中。本文将深入解析LWIP的核心模块和功能,帮助读者理解其内部工作原理。 1. 配置模块: 配置模块位于`opt.h`文件中,...
uIP是一个轻量级的TCP/IP协议栈,设计用于资源有限的嵌入式系统。它支持TCP、UDP、ICMP和ARP等基本网络协议,适合在STM32这样的MCU上运行。uIP的内存占用小,代码简洁,使得在低功耗微控制器上实现网络功能成为可能...
3. **结构体定义**:`structure.h` 文件中包含了用于解析网络协议的自定义结构体,这些结构体通常会包含网络协议的各种字段,例如以太网头部、IP头部、TCP/UDP头部等。 4. **协议分析**:`analyse.h` 文件声明了...
- TCP/IP协议栈中,TCP由`tcp_input.c`和`tcp_output.c`等文件实现,负责可靠的数据传输。 5. **网络接口**: - `net_device`结构体代表网络设备,它定义了设备的接口函数,如`ndo_start_xmit`用于发送数据包。 ...
LwIP(Lightweight 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轻量级的TCP/IP协议栈,专为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它以体积小、运行效率高著称,非常适合应用于物联网(IoT)、微控制器(MCU)等设备上。本文旨在深入剖析LwIP...
- **Libnet数据结构**:主要包括用于描述数据包各部分的结构体,如IP头部、TCP头部等。 - **核心函数**:包括`libnet_init()`用于初始化、`libnet_build_*`系列函数用于构建不同的数据包部分、`libnet_write()`用于...
5. **协议解析**:在存储空间中定义各个协议的结构体,如以太网、ARP、IP、UDP、TCP和ICMP,然后编写相应的解析函数,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逐层解码。例如,以太网头部解析后,根据以太网类型字段来识别下一层协议,...
5. **VxWorks网络栈**:VxWorks提供了完整的TCP/IP协议栈,包括IP、ARP、ICMP、TCP、UDP等协议,这些协议栈与驱动配合,使得应用程序能够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6. **学习与调试**:对于开发人员来说,通过阅读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