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nshyfangtian
  • 浏览: 246493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惠州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为什么你要关心咖喱国的创业圈?

阅读更多

为什么你要关心咖喱国的创业圈?(转)

文/黑太一

 

你生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国,你参加论坛和创投会,谈论股市,关心消费市场和经济下行压力,偶尔也为王菲恋爱、或电梯吞人的新闻吃惊。这个熙熙攘攘的国家,如果为它制作一张日历,每一天都会有打着红点的事件。这时候,你有什么理由要去关心隔壁那个成天做瑜伽、吃咖喱的邻国印度?

 

与你的生活时空平行,在印度有个17岁的小男生Ritesh Agarwal,攒了钱,正把全印度的小旅馆挨个住一遍。起初,他创立了一个叫Oravel的网站,想要山寨成印度版的Airbnb。但住过100多家旅馆以后,“有wifi,有早餐,床褥干净”这几个基本需求像标语一样定在他的脑袋里,把他引向了新的商业模式——在印度不菲的传统酒店,和鱼龙混杂的家庭旅馆之间,为年轻人提供了第三种投宿方案,实惠、标准化、能在手机上决定的品牌经济酒店。

 

这个模式大受欢迎,现在这个小男生Ritesh Agarwal刚满21岁,已经拥有印度最大的经济酒店网络平台OYO Rooms,签约酒店遍及70多个城市。三天前,OYO Rooms获得了由软银领投的1亿美金B轮融资。

 

相对中国的创业者来说,Agarwal最幸运的地方,无疑是他生活在一个“前快捷酒店时代”的国家,而智能手机的使用却一点不落后。身在隔壁的中国人,当时早对网络预定酒店习以为常,快捷连锁品牌也已开遍全国,本来我们可以比Agarwal更直接敏锐地察觉到机遇——如果我们那时候注意过印度市场的话。

 

把时间拉回当下,两国的投资者和创业者纷纷开始“越界”了。小米、支付宝相继进军印度,而印度资本也投向中国企业。未来中印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还会更加紧密热烈。印度创业环境有哪些特性,值得我们留意?

 

1. 印度社会分化严重,拥有智能手机的2亿中产阶级是市场的一块“肥肉”。

 

作为准人口第一大国,印度各邦分化严重。南部、西海岸沿岸的居民健康、富裕、接受良好教育、人口增长缓慢。以果阿邦为例,去年的人均GDP为4200多美元。拥有首都的德里邦为3300多美元。而北部内陆人口密集,生活贫困,社会、环境问题不断。以北方邦为例,去年的人均GDP为670多美元,只达到果阿1/6的水平,面积却是果阿的66倍。你可以把这种对比的情形粗略地想象成:一个上海,一个西藏——

 

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拥有西藏人口密度的上海,和一个拥有上海人口密度的西藏。

 

就科技创业来说,这么复杂的人口结构里谁是最有潜力的消费者:穿金戴银的土豪,还是乌泱泱的劳苦大众?

 

印度Accel的合伙人Prashanth Prakash给出了这个答案:“印度其实是三个印度:第一个印度是顶层的一千万人,收入高达2-3万美元,日子过得像在旧金山。第二个印度是中上水平的中产阶层,涉及5千万户家庭,到2020年大约有1亿户家庭,差不多是2亿人。一个中产家庭的年收入约在1-1.5万美元,并且都有智能手机,这部分人群值得我们留意。最后第三个印度,是十亿级的大众。要把他们当作科技的受众,有点难。所以我认为现在市场的一块‘肥肉’,就是那2亿有智能手机也有相当收入的人群。”

 

印度电商Snapdeal的推广策略也例证了本土市场的多样性。总裁Kunal Bahl自嘲:“我们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倒退到要做电视购物频道的电商了。但是没办法,那些中产、中年的家庭主妇把持着财政大权呀。我们得在她们看的屏幕上露脸,也得在22岁人看的手机屏上露脸,还得在35岁人看的电脑屏上露脸。”

 

2. “肥肉”还会“增肥”,印度的手机互联网用户将暴增。

 

印度在过去的五年里经济发展飞速,智能手机普及,流量价格降低,资本涌入创业圈,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发展空间。随着印度未来的高铁建设,城市化向内陆推进,经济趋向均衡发展,更大地域的市场将会被开发。

 

根据麦肯锡的数据统计和预测,印度目前的手机上网用户为1-1.3亿 ,到2025年会激翻7倍,达到7-9亿人。中小企业中使用互联网平台的比例,也会从不足10%上升到50-55%。接受电子支付的商户从60万上升到600万。在这个急速上升的势头里,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崛地而起,是预期之中的。

倒退十年,印度迥然是另一番情形,资本紧缩,导致很多新兴行业无力扩展。直到六七年前,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放得长远,种子投资逐渐流行。到今天,每月都可以听到上亿美金的投融资案例,和中国一样。

 

3. 应对未来的互联网发展需求,配套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两国的另一个同步之处是,在中国政府致力建设更快速的网络,提供更便宜的数据流量时,印度政府和企业也意识到基础设施、硬件配套还是大片的空白。昨天,电子生产巨头富-士-康宣布将在印度投资,不仅仅是设立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工厂,还要建起印度本地的完整供应链,拓展更多业务。

 

电子通讯以外,作为电商等产业壮大的前提保障,物流、能源也得到了政府的关注,铁道首当其冲。身在中国,我们大步跨进了高铁时代,但印象里的印度火车似乎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永远拥挤缓慢。事实也确实如此。从90年代至今,我国的铁路公里数增长超过一半,而印度几乎原封不动。铁路投资在人均GDP上占到的比重,中国更比印度高了11倍。

 

现在莫迪政府力争要把印度火车更新为地面上最快的交通模式,子弹头列车。同时,大量增建铁路公里数,包括到2019年开放德里-孟买的重要货运线路。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印度通过新型交通方式连接的城市数量将从现在的小于5座增长到至少50座。

 

4. 本土以外的印度人最有可能为创投圈注入新血。

 

在印度创业者们摩拳擦掌、欲显身手的时候,未来投资印度的钱又在哪里呢?

 

《经济学人》认为印度最大的潜力资本是海外的印度裔。在中国过去四十年来的发展中,华侨从海外带回了人脉资源、技术、经验、标准和资本。推此及彼,印度数量更大的0.27亿侨胞,每年从海外汇回印度的财富占到印度GDP的3.5%,无疑蕴含着值得注意的潜能。

 

更重要的是,过去印度侨胞的典型是在国外开间小店,现在的典型则是IT专业人才。1997-2013年间美国发放的H-1B工作签证,印度人占了一半。除了科技公司,华尔街、政府机构都有壮大的印度班底。

 

今天的你看见中国资本在世界各地收购企业,海外投资人深入中国的创业圈。是否想过,未来我们也会同样地在饭桌上吃着咖喱,和我们的印度伙伴聊聊投融资?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