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读史记的二十三和二十四章,礼书和乐书。
因为看得比较明白,因此,我感到很欣慰。
礼乐刑政是司马迁认为的执政的四个方面。
乐自心生,礼从外来,这样的意思也表达了好多遍。
礼树立起了规矩方圆;乐用于教化和感染民众;刑用于惩罚使人不敢逾越;政各种方针策略而。
这几个方面在现代来讲也是适用的。
皇权的时代,帝王都自称天子,本意也只不过是愚弄百姓而。
为什么他可以为所欲为呢?为什么他高高在上?天子一词,简单的给出了答案。
我们现在可以忽略天子的存在,假设有一个机构来制定政策和管理国家,那么所能采取的手段也不过是礼乐刑政,如此而已。
什么是礼仪,无他,也是禁止欲望,规范行为,是大众的欲念和期望,达到不侵犯人,不伤害人。知礼仪则不会犯法律。这是说什么应该做。
刑律则进一步规范了什么不能做。这是底线,违反了就严重伤害了别人,要付出代价。
乐则在精神上给人以影响,而统治者以此作为工具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足球赛要球迷都要唱歌以壮士气,战争时都要擂鼓,士兵都大声的呼喊,在声音上压制对手,在气势上形成优势。
礼的最初形成可能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比如,要穿衣服,如此能禁止淫欲;行走坐卧要有讲究以表示尊重,如此可减少斗争;而夫妇父子长幼之间的排序,则进一步明确了行为之间的合理和不合理。古人十分重视礼,而现代人则差了很多。即使是强调个性的时代,也好守基本的礼仪。不懂礼仪是无知和无德,无教养,这当然是很糟糕的。
礼仪这种行为规范不是强制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他基本是人的天性的体现,而形式化。
顺着昌,逆者亡,事事如此。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极为重要的历史著作,由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编撰。...司马迁的坚韧不拔和卓越才能,使得《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魅力的传世之作。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详实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包括帝王、贵族、名人、事件等多个方面。其中,“世家”是《史记》五体之一...
2. 《史记》的五种体例:“书”是其中之一,专门记载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制度,反映社会变迁。《史记》中的“八书”包括《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
7. 历史的道德教化作用:司马迁认识到修史不仅是为了记录历史,更是为了规范社会道德,正如他父亲的遗愿,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希望通过《史记》兴礼乐、正王道。 8. 效法《春秋》的忧虑:壶遂提醒司马迁,效仿...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和书五个部分,内容涵盖历代帝王的政绩、诸侯国和重要人物的兴亡、重大历史事件的大事年表、典章制度、礼乐、天文、历法等。 在《鸿门宴》一文中,司马迁通过...
6. **历史资料的运用**:《史记》等历史文献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其中记载的事件如商汤的仁德之举,反映了古人对道德品质和仁政的崇尚,也展示了古代政治思想的特色。 7. **考古发现**:考古发现如河南辉县...
其中,本纪主要记录帝王事迹,世家则涉及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则包含各种人物传记,书部分记载了历法、礼乐等制度的发展,而表则是用表格形式整理历史事件的简要纪年。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文章通过“完璧归赵...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删去了重复和不适合作为礼仪教育的诗歌,保留了三百五篇,并配以音乐,以此来符合《韶》《武》《雅》《颂》的音乐风格,这也成为了礼乐教育的一部分。学者们通过对《史记》和其他文献...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核心政治制度之一,通过分封同姓亲族,巩固了王权,同时也确立了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隶属关系。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但他们必须对周王尽忠,并参与军事、经济等...
1. 司马迁在《史记》的《孔子世家》中表达了对先秦君子的崇敬之情,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比喻来形容君子的高尚品质,虽然难以企及,但人们内心充满向往。 2.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关雎》是...
2. 孔子的治国理念:孔子的“富之”和“教之”言论反映了其重视物质富裕与精神教化的治国思想,主张先富民,再进行道德教化,这体现了儒家对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重视。 3. 礼乐制度与儒家思想:孔子的“庶、富、教...
试卷的试题结构清晰,第一部分是基础积累,如题目1,涉及到文言文中字词的意思,如"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的"明"指视力,"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俟"是等待的意思。题目2则考察了词类活用,如"善刀而藏之"的"善"在这里是...
9. 礼乐制度:天子的餐具数量反映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这是西周礼乐制度的一部分。 10.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中,燔诗书而明法令、重农抑商、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织都是措施,但“家给人足”与焚书无关。 11. 社会...
4. **《礼运》(《礼记》)**:《礼记》的一部分,论述了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强调礼乐教化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5. 其余篇目未给出具体内容,但可以推测是古代散文、诗词等,旨在深化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
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的文言文阅读为例,文章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讲述了贾谊的一生及其在汉文帝时期的经历。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对诸如“诸子百家”、“诏令”、“礼乐”、“就国”等文化概念有清晰...
《史记》采用纪传体,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1.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纂的笔记体小说,展现了魏晋时期的风度与人物风貌。魏晋名士如阮籍和嵇康,他们的人生哲学反映了超然与忧愤的交织,...
列国纷争使得诸侯争霸,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局面,这种变化客观上促进了士阶层的崛起,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 2. **变法运动**: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增强国力,...
2. 礼仪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西周早期的墓葬差异体现了贵族等级的存在,但不同类型的墓葬中铜器数量和组合的不固定,反映出当时礼仪制度尚未完全制度化,礼乐规范还在逐步形成过程中。 3. 选官制度的变迁:春秋时期的...
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诗歌的整理,也是对礼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王道提供了理论基础,完善了六艺的教育体系。 对于“诗三百”的解释,有人认为孔子提及此词表明当时存在一个大约三百篇的诗集文本,但也有学者指出“三...
2. 古代政治思想:孔子主张“礼治”,即以礼乐来治理国家,重视道德教化和秩序稳定。他在弟子们的回答中,看到了他们对治国理念的不同理解和实践,反映出古代儒家对国家治理的理想追求。 3. 人物性格分析:通过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