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Guava 是 Java 开发者的好朋友。虽然我在开发中使用 Guava 很长时间了,Guava API 的身影遍及我写的生产代码的每个角落,但是我用到的功能只是 Guava 的功能集中一个少的可怜的真子集,更别说我一直没有时间认真的去挖掘 Guava 的功能,没有时间去学习 Guava 的实现。直到最近,我开始阅读 Getting Started with Google Guava,感觉有必要将我学习和使用 Guava 的一些东西记录下来。
Joiner
我们经常需要将几个字符串,或者字符串数组、列表之类的东西,拼接成一个以指定符号分隔各个元素的字符串,比如把 [1, 2, 3] 拼接成 “1 2 3”。
在 Python 中我只需要简单的调用 str.join 函数,就可以了,就像这样。
1
' '.join(map(str, [1, 2, 3]))
到了 Java 中,如果你不知道 Guava 的存在,基本上就得手写循环去实现这个功能,代码瞬间变得丑陋起来。
Guava 为我们提供了一套优雅的 API,让我们能够轻而易举的完成字符串拼接这一简单任务。还是上面的例子,借助 Guava 的 Joiner 类,代码瞬间变得优雅起来。
1
Joiner.on(' ').join(1, 2, 3);
被拼接的对象集,可以是硬编码的少数几个对象,可以是实现了 Iterable 接口的集合,也可以是迭代器对象。
除了返回一个拼接过的字符串,Joiner 还可以在实现了 Appendable 接口的对象所维护的内容的末尾,追加字符串拼接的结果。
1
2
3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result:");
Joiner.on(" ").appendTo(sb, 1, 2, 3);
System.out.println(sb);//result:1 2 3
Guava 对空指针有着严格的限制,如果传入的对象中包含空指针,Joiner 会直接抛出 NPE。与此同时,Joiner 提供了两个方法,让我们能够优雅的处理待拼接集合中的空指针。
如果我们希望忽略空指针,那么可以调用 skipNulls 方法,得到一个会跳过空指针的 Joiner 实例。如果希望将空指针变为某个指定的值,那么可以调用 useForNull 方法,指定用来替换空指针的字符串。
1
2
Joiner.on(' ').skipNulls().join(1, null, 3);//1 3
Joiner.on(' ').useForNull("None").join(1, null, 3);//1 None 3
需要注意的是,Joiner 实例是不可变的,skipNulls 和 useForNull 都不是在原实例上修改某个成员变量,而是生成一个新的 Joiner 实例。
Joiner.MapJoiner
MapJoiner 是 Joiner 的内部静态类,用于帮助将 Map 对象拼接成字符串。
1
Joiner.on("#").withKeyValueSeparator("=").join(ImmutableMap.of(1, 2, 3, 4));//1=2#3=4
withKeyValueSeparator 方法指定了键与值的分隔符,同时返回一个 MapJoiner 实例。有些家伙会往 Map 里插入键或值为空指针的键值对,如果我们要拼接这种 Map,千万记得要用 useForNull 对 MapJoiner 做保护,不然 NPE 妥妥的。
源码分析
源码来自 Guava 18.0。Joiner 类的源码约 450 行,其中大部分是注释、函数重载,常用手法是先实现一个包含完整功能的函数,然后通过各种封装,把不常用的功能隐藏起来,提供优雅简介的接口。这样子的好处显而易见,用户可以使用简单接口解决 80% 的问题,那些罕见而复杂的需求,交给全功能函数去支持。
初始化方法
由于构造函数被设置成了私有,Joiner 只能通过 Joiner#on 函数来初始化。最基础的 Joiner#on 接受一个字符串入参作为分隔符,而接受字符入参的 Joiner#on 方法是前者的重载,内部使用 String#valueOf 函数将字符变成字符串后调用前者完成初始化。或许这是一个利于字符串内存回收的优化。
追加拼接结果
整个 Joiner 类最核心的函数莫过于 <A extends Appendable> Joiner#appendTo(A, Iterator<?>),一切的字符串拼接操作,最后都会调用到这个函数。这就是所谓的全功能函数,其他的一切 appendTo 只不过是它的重载,一切的 join 不过是它和它的重载的封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public <A extends Appendable> A appendTo(A appendable, Iterator<?> parts) throws IOException {
checkNotNull(appendable);
if (parts.hasNext()) {
appendable.append(toString(parts.next()));
while (parts.hasNext()) {
appendable.append(separator);
appendable.append(toString(parts.next()));
}
}
return appendable;
}
这段代码的第一个技巧是使用 if 和 while 来实现了比较优雅的分隔符拼接,避免了在末尾插入分隔符的尴尬;第二个技巧是使用了自定义的 toString 方法而不是 Object#toString 来将对象序列化成字符串,为后续的各种空指针保护开了方便之门。
注意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 appendTo 重载。
1
2
3
4
5
6
7
8
public final StringBuilder appendTo(StringBuilder builder, Iterator<?> parts) {
try {
appendTo((Appendable) builder, parts);
} catch (IOException impossible) {
throw new AssertionError(impossible);
}
return builder;
}
在 Appendable 接口中,append 方法是会抛出 IOException 的。然而 StringBuilder 虽然实现了 Appendable,但是它覆盖实现的 append 方法却是不抛出 IOException 的。于是就出现了明知不可能抛异常,却又不得不去捕获异常的尴尬。
这里的异常处理手法十分机智,异常变量命名为 impossible,我们一看就明白这里是不会抛出 IOException 的。但是如果 catch 块里面什么都不做又好像不合适,于是抛出一个 AssertionError,表示对于这里不抛异常的断言失败了。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 appendTo 重载是关于可变长参数。
1
2
3
4
5
public final <A extends Appendable> A appendTo(
A appendable, @Nullable Object first, @Nullable Object second, Object... rest)
throws IOException {
return appendTo(appendable, iterable(first, second, rest));
}
注意到这里的 iterable 方法,它把两个变量和一个数组变成了一个实现了 Iterable 接口的集合,手法精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rivate static Iterable<Object> iterable(
final Object first, final Object second, final Object[] rest) {
checkNotNull(rest);
return new AbstractList<Object>() {
@Override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rest.length + 2;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get(int index) {
switch (index) {
case 0:
return first;
case 1:
return second;
default:
return rest[index - 2];
}
}
};
}
如果是我来实现,可能是简单粗暴的创建一个 ArrayList 的实例,然后把这两个变量一个数组的全部元素放到 ArrayList 里面然后返回。这样子代码虽然短了,但是代价却不小:为了一个小小的重载调用而产生了 O(n) 的时空复杂度。
看看人家 G 社的做法。要想写出这样的代码,需要熟悉顺序表迭代器的实现。迭代器内部维护着一个游标,cursor。迭代器的两大关键操作,hasNext 判断是否还有没遍历的元素,next 获取下一个元素,它们的实现是这样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cursor != size();
}
public E next()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try {
int i = cursor;
E next = get(i);
lastRet = i;
cursor = i + 1;
return next;
} catch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
}
hasNext 中关键的函数调用是 size,获取集合的大小。next 方法中关键的函数调用是 get,获取第 i 个元素。Guava 的实现返回了一个被覆盖了 size 和 get 方法的 AbstractList,巧妙的复用了由编译器生成的数组,避免了新建列表和增加元素的开销。
空指针处理
当待拼接列表中可能包含空指针时,我们用 useForNull 将空指针替换为我们指定的字符串。它是通过返回一个覆盖了方法的 Joiner 实例来实现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public Joiner useForNull(final String nullText) {
checkNotNull(nullText);
return new Joiner(this) {
@Override CharSequence toString(@Nullable Object part) {
return (part == null) ? nullText : Joiner.this.toString(part);
}
@Override public Joiner useForNull(String nullText)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already specified useForNull");
}
@Override public Joiner skipNulls()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already specified useForNull");
}
};
}
首先是使用复制构造函数保留先前初始化时候设置的分隔符,然后覆盖了之前提到的 toString 方法。为了防止重复调用 useForNull 和 skipNulls,还特意覆盖了这两个方法,一旦调用就抛出运行时异常。为什么不能重复调用 useForNull ?因为覆盖了 toString 方法,而覆盖实现中需要调用覆盖前的 toString。
在不支持的操作中抛出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是 Guava 的常见做法,可以在第一时间纠正不科学的调用方式。
skipNulls 的实现就相对要复杂一些,覆盖了原先全功能 appendTo 中使用 if 和 while 的优雅实现,变成了 2 个 while 先后执行。第一个 while 找到 第一个不为空指针的元素,起到之前的 if 的功能,第二个 while 功能和之前的一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public Joiner skipNulls() {
return new Joiner(this) {
@Override public <A extends Appendable> A appendTo(A appendable, Iterator<?> parts)
throws IOException {
checkNotNull(appendable, "appendable");
checkNotNull(parts, "parts");
while (parts.hasNext()) {
Object part = parts.next();
if (part != null) {
appendable.append(Joiner.this.toString(part));
break;
}
}
while (parts.hasNext()) {
Object part = parts.next();
if (part != null) {
appendable.append(separator);
appendable.append(Joiner.this.toString(part));
}
}
return appendable;
}
@Override public Joiner useForNull(String nullText)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already specified skipNulls");
}
@Override public MapJoiner withKeyValueSeparator(String kvs)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can't use .skipNulls() with maps");
}
};
}
拼接键值对
MapJoiner 实现为 Joiner 的一个静态内部类,它的构造函数和 Joiner 一样也是私有,只能通过 Joiner#withKeyValueSeparator 来生成实例。类似地,MapJoiner 也实现了 appendTo 方法和一系列的重载,还用 join 方法对 appendTo 做了封装。MapJoiner 整个实现和 Joiner 大同小异,在实现中大量使用 Joiner 的 toString 方法来保证空指针保护行为和初始化时的语义一致。
MapJoiner 也实现了一个 useForNull 方法,这样的好处是,在获取 MapJoiner 之后再去设置空指针保护,和获取 MapJoiner 之前就设置空指针保护,是等价的,用户无需去关心顺序问题。
分享到:
相关推荐
《Guava是个风火轮之基础工具(3)Java开发Java经》这篇文档,作为Java开发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深入探讨了Google Guava库的基础工具在Java开发中的应用与实践。Guava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开源库,提供了许多高效且实用的...
在这个文档"Guava是个风火轮之基础工具(1)Java开发Java经验技巧共7页.pdf.zip"中,我们有望深入学习到Guava的核心特性以及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技巧。 首先,Guava的集合框架提供了许多扩展和增强的集合类型,如...
介绍 人类预期寿命是指在特定年龄出生的人群,按照当前的死亡率水平,预期平均能够存活的年数。预期寿命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健康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的重要参数 数据来源为世界银行、第四-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 一、人类预期寿命趋势 2022年,全球人类预期平均寿命为72岁。其中女性为74.5岁,男性为69.6岁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60-2022年期间,人类预期寿命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公共卫生的改善、营养条件的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这62年间,人类平均预期寿命提升了21岁。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1年,预期寿命有所下降,但在2022年有所回升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光伏超级电容与蓄电池混合储能系统在能量管理方面的仿真研究。主要内容涵盖光伏Boost模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实现、蓄电池与超级电容的分工及其控制策略、仿真工况的设计与分析。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还展示了具体的仿真案例,如200Hz投切负载和光照突降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和稳定性。此外,文章强调了仿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和参数设置,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适合人群:从事新能源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士、高校师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光伏储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旨在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和稳定性,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工况时的表现。通过仿真研究,可以优化系统设计,降低成本,提升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仿真模型仅供参考,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建议参考更多相关领域的权威文献,以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FPGA和Verilog实现的一个能够实时切换六种波形并进行频率调节的DDS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文中首先阐述了波形切换机制,通过ROM查表法实现不同波形的数据存储与读取;接着讲解了按键交互设计,确保用户可以通过三个按键轻松地控制设备的功能;然后讨论了频率调节方法,采用相位累加器实现精确的频率控制;此外,还探讨了ASK和FSK调制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一些优化技巧如PWM替代DAC等。最终经过测试验证,该发生器可以在1kHz到10MHz范围内平稳运行,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 适合人群:对FPGA开发有一定了解的技术爱好者、电子工程专业学生或者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生成多种标准波形并且可以灵活调整输出频率的应用场合,例如实验室环境下的教学演示、科研实验或是产品原型开发阶段。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具体的Verilog代码片段作为参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整个项目。同时提到了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有助于初学者避开潜在陷阱。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 ABAQUS 有限元软件构建刀盘切削竹材模型的方法。首先,设定了刀具的工作参数,如转速和进给速度。接着,通过创建部件、定义材料属性、装配部件、设置分析步和划分网格等步骤完成了整个模型的建立。文中还强调了材料定义的关键性,特别是竹材作为复合材料层时使用的 Hashin 准则。此外,讨论了刀具运动的设置方法,包括旋转和平移动态的组合。对于接触设置部分,则探讨了摩擦系数和损伤耦合的影响。最后,提供了模型验证的一些技巧,确保仿真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适合人群:从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有限元分析有一定基础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研究刀具切削竹材过程的工程项目,旨在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切削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包括了大量的代码片段和实践经验,有助于读者快速掌握相关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
光电材料仿真,电子仿真等;从入门到精通教程;含代码案例解析。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图像修复算法,旨在通过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修复图像中的缺陷和损坏区域。算法中包括两个主要组件:一个生成器(Generator)和一个判别器(Discriminator)。生成器使用的是无注意力机制的全卷积架构UNet,而判别器采用的是PatchGAN架构。预处理过程中,加载图像和掩码文件并调整大小,进行随机掩码应用,准备模型输入。生成器根据对抗损失、感知损失和结构一致性损失调整其参数,以改善生成图像的质量和真实性。判别器评估两类图像:真实的未损坏图像和生成器产生的修复图像。通过设计生成器和判别器,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和修复图像中的缺陷。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西门子TIA Portal V15.1和Factory IO构建虚拟工厂仿真的全过程。首先讲述了环境搭建,包括选择合适的PLC型号(如S7-1200)、正确配置通信参数(如IP地址)以及启用必要的通信权限。接着深入探讨了Factory IO场景的创建,强调了合理的信号映射和物理属性设置对于仿真效果的影响。随后展示了PLC程序的设计思路,特别是状态机的应用和关键逻辑的实现方法。文中还记录了一些常见的调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例如因变量映射错误导致的传送带异常加速现象。最后分享了作者在联机调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如使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连通性和调整定时器参数避免误触发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对PLC编程和虚拟仿真感兴趣的初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掌握如何使用TIA Portal和Factory IO进行虚拟工厂仿真系统的搭建与调试,提高编程技能并减少实际项目中的试错成本。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技术细节和实战案例,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应用。同时提醒读者注意一些容易忽视的小问题,如IP地址配置、变量映射等,这些都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Comsol进行金属贴片建模及其多极子展开分析,特别关注于透反射计算。首先,文章讲解了金属贴片建模的具体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物理场、绘制几何图形、设定材料属性等。接着,探讨了多极子展开的基础理论及其在Comsol中的实现方式,解释了多极子如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如何影响电磁波的散射行为。随后,讨论了透反射计算的方法,强调了边界条件和求解器设置的重要性,并展示了如何通过多极子分解来分析透反射系数的变化。最后,文章还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参数化扫描、网格优化和多极子分解的实际操作方法。 适合人群:从事电磁学研究的专业人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研究人员、对电磁仿真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科研项目中涉及金属贴片结构的设计与分析,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预测金属贴片在不同电磁环境下的表现,尤其是透反射特性和多极子效应的应用。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建模步骤和代码片段,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并加深理解。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确保仿真的准确性。
郑予彬-生成式AI提升开发者效能.pdf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的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以及利用容积卡尔曼滤波(CKF)进行车辆质心侧偏角估计的方法。首先,文章解释了三自由度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状态方程的构建和线性轮胎模型的应用。接着,深入探讨了CKF算法的具体实现,包括容积点生成、预测和更新步骤,并展示了其相对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优势。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与CarSim软件的联合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时钟同步和参数调试技巧。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CKF在车辆状态估计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适合人群:从事车辆动力学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士,尤其是有一定MATLAB编程基础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估计车辆状态(如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等)的场合,旨在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和控制精度。目标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CKF算法,优化车辆控制系统的设计。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调试经验分享,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强调了在特定工况下(如低附着力路面)采用自适应CKF的重要性。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一维CNN结合MMD(最大均值差异)和Coral(协方差对齐)进行轴承故障诊断的迁移学习方法。主要内容涵盖数据预处理、网络模型设计、域适应技术以及训练技巧等方面。文中使用西储大学CWRU数据集进行实验,通过滑动窗口切片、归一化等手段处理振动信号,并构建了一维CNN模型,利用MMD和Coral实现源域和目标域的特征对齐。最终模型取得了99%的准确率,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适合人群:对机器学习特别是迁移学习感兴趣的初学者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解决不同工况下轴承故障诊断问题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主要目标是通过迁移学习提高模型在新环境下的泛化能力。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包括具体的代码实现和可视化工具的应用,如损失曲线图、准确率曲线图、混淆矩阵和t-SNE图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模型性能。此外,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技巧,例如如何设置超参数、选择合适的学习率调度器等。
打包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B级测试低通滤波器设计,属于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包含电路仿真、报告、matlab仿真,适合初学者以及西电学生作参考使用。
光电材料仿真,电子仿真等;从入门到精通教程;含代码案例解析。
该资源为natsort-6.0.0-py2.py3-none-any.whl,欢迎下载使用哦!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积分时滞模型(ID Model)的渠道水位预测控制算法,主要聚焦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框架下的实现。文章首先概述了论文的核心内容,即通过MPC结合渠道仿真模型和简化预测模型来实现水位控制。接着,通过详细的代码实现展示了从环境准备、渠道参数设置、SWMM模型构建、简化预测模型、MPC控制器实现到最后的完整仿真流程。文中还深入解析了积分时滞模型的数学原理及其参数辨识方法,并通过状态空间模型构建和滚动优化策略,实现了多渠段渠道水位的精准控制。此外,文章还提供了完整的性能评估和可视化展示,确保算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尤其是熟悉Python编程语言的研发人员,以及从事水利、自动化控制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利用SWMM模型和MPC算法实现渠道水位控制;②掌握积分时滞模型的数学原理及其在预测控制中的应用;③学习如何通过Python代码实现从模型构建到性能评估的完整流程;④提供实际案例,便于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和改进该算法。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和理论解析,还强调了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读者可以通过跟随代码逐步实践,深入理解MPC在渠道水位控制中的应用,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扩展和优化。
espidf启动流程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利用COMSOL与Matlab接口编程生成三维随机裂隙网络模型的方法和技术细节。首先阐述了裂隙网络模拟的重要性和传统方法的局限性,然后详细讲解了从二维到三维裂隙网络的数字化重构过程,强调了三维模型在捕捉地质结构复杂空间关系方面的优势。接着讨论了裂隙的随机性与多样性,通过Matlab中的随机数生成函数模拟裂隙的各种特性。随后介绍了多组裂隙的联合模拟以及模型的可扩展性和实用性,展示了该模型在地下水污染研究、油气资源开发和地质碳封存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最后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避免裂隙交叉、优化网格剖分等。 适合人群:从事地质学、水文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并掌握三维裂隙网络建模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模拟地下裂隙系统的研究项目,旨在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下水流动、污染物迁移、油气开采效率等问题。同时,也为相关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示例和操作指南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实践,附带的示范视频和详细的注释使学习更加便捷高效。此外,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坑点及解决方案,确保模型生成过程顺利进行。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滑模观测器(SMO)的设计与仿真实现。首先阐述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速度环和电流环的工作机制。接着深入探讨了滑模观测器的关键实现步骤,如滑模增益选择、符号函数的应用以及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文中还涉及了坐标变换(Clarke变换和Park变换)、PI参数整定、SVPWM调制等重要环节的具体实现方法和技术难点。此外,作者分享了多个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如波形抖振、电流采样延时、扇区判断错误等。最后展示了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并掌握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目标是帮助读者理解滑模观测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设计与调试技巧,从而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片段和实践经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同时提醒读者注意离散化步长的选择和滑模增益的调整,这些都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