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2683168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80后的童年2:
深入浅出MongoDB应用实战开发网盘地址:https://p ...
MongoDB入门教程 -
shliujing:
楼主在不是精通java和php的前提下,请不要妄下结论。
PHP、CakePHP哪凉快哪呆着去 -
安静听歌:
希望可以一给一点点注释
MySQL存储过程之代码块、条件控制、迭代 -
qq287767957:
PHP是全宇宙最强的语言!
PHP、CakePHP哪凉快哪呆着去 -
rryymmoK:
深入浅出MongoDB应用实战开发百度网盘下载:链接:http ...
MongoDB入门教程
来自 http://www.beyondrails.com/blogs/18
1, OSI七层模型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在OSI出现之前,计算机网络中存在众多的体系结构,其中以IBM公司的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和DEC公司的 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数字网络体系结构最为著名。为了解决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的互联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注意不要与OSI搞混)于1981 年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 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第一层到第三层属于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负责创建网络通信连接的链路;第四层到第七层为OSI参考模型的高四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而网络通信则可以自上而下(在发送端)或者自下而上(在接收端)双向进行。当然并不是每一通信都需要经过OSI的全部七层,有的甚至只需要双方对应的某一层即可。物理接口之间的转接,以及中继器与中继器之间的连接就只需在物理层中进行即可;而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则只需经过网络层以下的三层即可。总的来说,双方的通信是在对等层次上进行的,不能在不对称层次上进行通信。
OSI 标准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办法。在OSI中,采用了三级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
应用层: 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界面,以便使用提供的边网功能
表示层: 完成数据的格式化
会话层: 控制两个主机间的通信链路(开放、操作、关闭)
传输层: 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可靠或不可靠)
网络层: 在两个主机间提供一套定址、寻址机制,同时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
数据链路层: 控制两个主机间的物理通信链路,同时还要对数据进行整形,以便在物理媒体上传输
物理层: 物理媒体负责心一系列电子信号的形式传出数据
2, TCP/IP四层模型
TCP/IP分层模型(TCP/IP Layening Model)被称作因特网分层模型(Internet Layering Model)、因特网参考模型(Internet Reference Model)
3, IP地址
IP地址 = 网络号+主机号
整个Internet网堪称单一的网络,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在Internet网的主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标示符,Internet管理委员会定义了A、B、C、D、E五类地址,在每类地址中,还规定了网络编号和主机编号。在 TCP/IP协议中,IP地址是以二进制数字形式出现的,共32bit,1bit就是二进制中的1位,但这种形式非常不适用于人阅读和记忆。因此 Internet管理委员会决定采用一种"点分十进制表示法"表示IP地址:面向用户的文档中,由四段构成的32 比特的IP地址被直观地表示为四个以圆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其中,每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字节(8个比特为一个字节称为一段)。其中A、B、C类最常用。
* A类地址: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第一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 A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0"。不难算出,A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00000001,最后一个地址是01111111,换算成十进制就是127,其中127留作保留地址,A类地址的第一段范围是:1~126,A类地址允许有27 -2=126个网段(减2是因为0不用,127留作它用),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224-2=16777216台主机(减 2是因为全0地址为网络地址,全1为广播地址,这两个地址一般不分配给主机)。通常分配给拥有大量主机的网络。
* 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两组8位二进制数,B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两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0"。 B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10000000,最后一个地址是10111111,换算成十进制B类地址第一段范围就是128~191,B类地址允许有214 =16384个网段,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2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216-2=65533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
* C类地址:C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3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C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3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10"。C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11000000,最后一个地址是11011111,换算成十进制C类地址第一段范围就是 192~223,C类地址允许有221 =2097152个网段,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28-2= 254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少的网络。
上面所说的都是IPv4协议,它使用32位(4字节),所以地址分配最大限额为4,294,967,296 (232)。IPv6是下一代IP协议,它使用128位(16字节),可以拥有大约2128(3.403 × 1038)个唯一的地址。
4, DNS域名系统
由于IP太长很难记,所以用DNS来给主机起一个名字。
在TCP/IP领域中,域名系统(DNS)是一个分布的数据库,由它来提供I P地址和主机名之间的映射信息。
5, 封装
当应用程序用TCP传送数据时,数据被送入协议栈中,然后逐个通过每一层直到被当作一串比特流送入网络。其中每一层对收到的数据都要增加一些首部信息(有时还要增加尾部信息)。
TCP传给IP的数据单元称作TCP报文段或简称为TCP段(TCP segment)。IP传给网络接口层的数据单元称作IP数据报(IP datagram)。通过以太网传输的比特流称作帧(Frame)。
6, 分用
当目的主机收到一个以太网数据帧时,数据就开始从协议栈中由底向上升,同时去掉各层协议加上的报文首部。每层协议盒都要去检查报文首部中的协议标识,以确定接收数据的上层协议,这个过程称作分用(Demultiplexing)。
7, 客户-服务器模型
大部分网络应用程序在编写时都假设一端是客户,另一端是服务器,其目的是为了让服务器为客户提供一些特定的服务。可以将这种服务分为两种类型:重复型或并发型。
重复型服务器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交互:
I1. 等待一个客户请求的到来。
I2. 处理客户请求。
I3. 发送响应给发送请求的客户。
I4. 返回I 1步。
重复型服务器主要的问题发生在I 2状态。在这个时候,它不能为其他客户机提供服务。
并发型服务器采用以下步骤:
C1. 等待一个客户请求的到来。
C2. 启动一个新的服务器来处理这个客户的请求。在这期间可能生成一个新的进程、任务或线程,并依赖底层操作系统的支持。这个步骤如何进行取决于操作系统。生成的新进程对客户的全部请求进行处理。处理结束后,终止这个新进程。
C3. 返回C 1步。
并发服务器的优点在于它是利用生成其他服务器的方法来处理客户的请求。也就是说,每个客户都有它自己对应的服务器。如果操作系统允许多任务,那么就可以同时为多个客户服务。
对服务器,而不是对客户进行分类的原因是因为对于一个客户来说,它通常并不能够辨别自己是与一个重复型服务器或并发型服务器进行对话。
一般来说, TCP服务器是并发的,而UDP服务器是重复的。
8, 端口号
TCP和UDP采用16 bit的端口号来识别应用程序。
服务器一般都是通过知名端口号来识别的。例如,对于每个TCP/IP实现来说, FTP服务器的TCP端口号都是21,每个Telnet服务器的TCP端口号都是2 3,每个TFTP(简单文件传送协议)服务器的UDP端口号都是6 9。任何TCP/IP实现所提供的服务都用知名的1~1023之间的端口号。这些知名端口号由Internet号分配机构(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ANA)来管理。
客户端通常对它所使用的端口号并不关心,只需保证该端口号在本机上是唯一的就可以了。客户端口号又称作临时端口号(即存在时间很短暂)。这是因为它通常只是在用户运行该客户程序时才存在,而服务器则只要主机开着的,其服务就运行。大多数TCP/IP实现给临时端口分配1234~5000之间的端口号。
Unix系统有保留端口号的概念。只有具有超级用户特权的进程才允许给它自己分配一个保留端口号。
9, 标准化过程
有四个小组在负责Internet标准:
1) Internet协会(ISOC,Internet Society)是一个推动、支持和促进Internet不断增长和发展的专业组织,它把Internet作为全球研究通信的基础设施。
2) 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是一个技术监督和协调的机构。它由国际上来自不同专业的15个志愿者组成,其职能是负责Internet标准的最后编辑和技术审核。IAB隶属于ISOC。
3) Internet工程专门小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是一个面向近期标准的组织,它分为9个领域(应用、寻径和寻址、安全等等)。IETF开发成为Internet标准的规范。为帮助IETF主席,又成立了Internet工程指导小组(IESG, 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
4) Internet研究专门小组(IRTF,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主要对长远的项目进行研究。
IRTF和IETF都隶属于IAB。
10, RFC
所有关于Internet的正式标准都以RFC(Request for Comment)文档出版。另外,大量的RFC并不是正式的标准,出版的目的只是为了提供信息。RFC的篇幅从1页到200页不等。每一项都用一个数字来标识,如RFC1122,数字越大说明RFC的内容越新。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RFC文档:
1 ) 赋值RFC(Assigned Numbers RFC)列出了所有Internet协议中使用的数字和常数。到目前为止,最新RFC的编号是1340 [Reynolds 和Postel 1992] 。所有著名的Internet端口号都列在这里。
2) Internet正式协议标准,目前是RFC 1600[Postel 1994]。这个RFC描述了各种Internet协议的标准化现状。每种协议都处于下面几种标准化状态之一:标准、草案标准、提议标准、实验标准、信息标准和历史标准。另外,对每种协议都有一个要求的层次、必需的、建议的、可选择的、限制使用的或者不推荐的。
3 ) 主机需求RFC,1122和1123[Braden 1989a, 1989b]。RFC1122针对链路层、网络层和运输层;RFC1123针对应用层。这两个RFC对早期重要的RFC文档作了大量的纠正和解释。
4) 路由器需求RFC,目前正式版是RFC 1009[Braden and Postel 1987],但一个新版已接近完成[Almquist 1993]。它与主机需求RFC类似,但是只单独描述了路由器的需求。
一些标准的简单服务:
从该图可以看出,当使用TCP和UDP提供相同的服务时,一般选择相同的端口号。
11, 互联网
internet这个词第一个字母是否大写决定了它具有不同的含义。internet意思是用一个共同的协议族把多个网络连接在一起。而Internet指的是世界范围内通过TCP/IP互相通信的所有主机集合(其中包括1万多个网络和超过100万台主机)。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Internet是一个internet,但internet不等于Internet。
12, 实现
TCP/IP的第一个软件实现来自于位于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计算机系统研究小组,随同4.x BSD系统(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的网络版一起发布的。
13, 应用编程接口
使用TCP/IP协议的应用程序通常采用两种应用编程接口(API):socket和TLI(运输层接口:Transport Layer Interface)。
前者有时称作“ Berkeley socket”,表明它是从伯克利版发展而来的。后者起初是由AT & T开发的,有时称作XTI(X/Open运输层接口),以承认X/Open这个自己定义标准的国际计算机生产商所做的工作。XTI实际上是TLI的一个超集。
1, OSI七层模型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在OSI出现之前,计算机网络中存在众多的体系结构,其中以IBM公司的SNA(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和DEC公司的 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数字网络体系结构最为著名。为了解决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的互联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注意不要与OSI搞混)于1981 年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 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第一层到第三层属于OSI参考模型的低三层,负责创建网络通信连接的链路;第四层到第七层为OSI参考模型的高四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而网络通信则可以自上而下(在发送端)或者自下而上(在接收端)双向进行。当然并不是每一通信都需要经过OSI的全部七层,有的甚至只需要双方对应的某一层即可。物理接口之间的转接,以及中继器与中继器之间的连接就只需在物理层中进行即可;而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则只需经过网络层以下的三层即可。总的来说,双方的通信是在对等层次上进行的,不能在不对称层次上进行通信。
OSI 标准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办法。在OSI中,采用了三级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
┌───────────┐ │ 应用层 │←第七层 ├───────────┤ │ 表示层 │ ├───────────┤ │ 会话层 │ ├───────────┤ │ 传输层 │ ├───────────┤ │ 网络层 │ ├───────────┤ │ 数据链路层 │ ├───────────┤ │ 物理层 │←第一层 └───────────┘ OSI七层参考模型
应用层: 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界面,以便使用提供的边网功能
表示层: 完成数据的格式化
会话层: 控制两个主机间的通信链路(开放、操作、关闭)
传输层: 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可靠或不可靠)
网络层: 在两个主机间提供一套定址、寻址机制,同时负责数据包的路由选择
数据链路层: 控制两个主机间的物理通信链路,同时还要对数据进行整形,以便在物理媒体上传输
物理层: 物理媒体负责心一系列电子信号的形式传出数据
2, TCP/IP四层模型
TCP/IP分层模型(TCP/IP Layening Model)被称作因特网分层模型(Internet Layering Model)、因特网参考模型(Internet Reference Model)
┌────────────┐ ┌─┬─┬─┬─┬─┬─┬─┬─┬─┬─┬─┐ │ │ │D│F│W│F│H│G│T│I│S│U│ │ │ │ │N│I│H│T│T│O│E│R│M│S│其│ │第四层,应用层│ │S│N│O│P│T│P│L│C│T│E│ │ │ │ │ │G│I│ │P│H│N│ │P│N│ │ │ │ │ │E│S│ │ │E│E│ │ │E│它│ │ │ │ │R│ │ │ │R│T│ │ │T│ │ └────────────┘ └─┴─┴─┴─┴─┴─┴─┴─┴─┴─┴─┘ ┌────────────┐ ┌──────────┬───────────┐ │第三层,传输层│ │ TCP │ UDP │ └────────────┘ └──────────┴───────────┘ ┌────────────┐ ┌──────┬───────┬───────┐ │ │ │ │ICMP│ │ │第二层,网间层│ │ └───────┘ │ │ │ │ IP │ └────────────┘ └──────────────────────┘ ┌──────────────┐ ┌───────────────┬─────────────┐ │第一层,网络接口│ │ARP/RARP │ 其它 │ └──────────────┘ └───────────────┴─────────────┘
3, IP地址
IP地址 = 网络号+主机号
整个Internet网堪称单一的网络,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在Internet网的主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标示符,Internet管理委员会定义了A、B、C、D、E五类地址,在每类地址中,还规定了网络编号和主机编号。在 TCP/IP协议中,IP地址是以二进制数字形式出现的,共32bit,1bit就是二进制中的1位,但这种形式非常不适用于人阅读和记忆。因此 Internet管理委员会决定采用一种"点分十进制表示法"表示IP地址:面向用户的文档中,由四段构成的32 比特的IP地址被直观地表示为四个以圆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其中,每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字节(8个比特为一个字节称为一段)。其中A、B、C类最常用。
* A类地址: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第一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 A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0"。不难算出,A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00000001,最后一个地址是01111111,换算成十进制就是127,其中127留作保留地址,A类地址的第一段范围是:1~126,A类地址允许有27 -2=126个网段(减2是因为0不用,127留作它用),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224-2=16777216台主机(减 2是因为全0地址为网络地址,全1为广播地址,这两个地址一般不分配给主机)。通常分配给拥有大量主机的网络。
* 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两组8位二进制数,B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两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0"。 B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10000000,最后一个地址是10111111,换算成十进制B类地址第一段范围就是128~191,B类地址允许有214 =16384个网段,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2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216-2=65533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
* C类地址:C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3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C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3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10"。C类地址第一个地址为11000000,最后一个地址是11011111,换算成十进制C类地址第一段范围就是 192~223,C类地址允许有221 =2097152个网段,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每个网络允许有28-2= 254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少的网络。
上面所说的都是IPv4协议,它使用32位(4字节),所以地址分配最大限额为4,294,967,296 (232)。IPv6是下一代IP协议,它使用128位(16字节),可以拥有大约2128(3.403 × 1038)个唯一的地址。
4, DNS域名系统
由于IP太长很难记,所以用DNS来给主机起一个名字。
在TCP/IP领域中,域名系统(DNS)是一个分布的数据库,由它来提供I P地址和主机名之间的映射信息。
5, 封装
当应用程序用TCP传送数据时,数据被送入协议栈中,然后逐个通过每一层直到被当作一串比特流送入网络。其中每一层对收到的数据都要增加一些首部信息(有时还要增加尾部信息)。
TCP传给IP的数据单元称作TCP报文段或简称为TCP段(TCP segment)。IP传给网络接口层的数据单元称作IP数据报(IP datagram)。通过以太网传输的比特流称作帧(Frame)。
6, 分用
当目的主机收到一个以太网数据帧时,数据就开始从协议栈中由底向上升,同时去掉各层协议加上的报文首部。每层协议盒都要去检查报文首部中的协议标识,以确定接收数据的上层协议,这个过程称作分用(Demultiplexing)。
7, 客户-服务器模型
大部分网络应用程序在编写时都假设一端是客户,另一端是服务器,其目的是为了让服务器为客户提供一些特定的服务。可以将这种服务分为两种类型:重复型或并发型。
重复型服务器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交互:
I1. 等待一个客户请求的到来。
I2. 处理客户请求。
I3. 发送响应给发送请求的客户。
I4. 返回I 1步。
重复型服务器主要的问题发生在I 2状态。在这个时候,它不能为其他客户机提供服务。
并发型服务器采用以下步骤:
C1. 等待一个客户请求的到来。
C2. 启动一个新的服务器来处理这个客户的请求。在这期间可能生成一个新的进程、任务或线程,并依赖底层操作系统的支持。这个步骤如何进行取决于操作系统。生成的新进程对客户的全部请求进行处理。处理结束后,终止这个新进程。
C3. 返回C 1步。
并发服务器的优点在于它是利用生成其他服务器的方法来处理客户的请求。也就是说,每个客户都有它自己对应的服务器。如果操作系统允许多任务,那么就可以同时为多个客户服务。
对服务器,而不是对客户进行分类的原因是因为对于一个客户来说,它通常并不能够辨别自己是与一个重复型服务器或并发型服务器进行对话。
一般来说, TCP服务器是并发的,而UDP服务器是重复的。
8, 端口号
TCP和UDP采用16 bit的端口号来识别应用程序。
服务器一般都是通过知名端口号来识别的。例如,对于每个TCP/IP实现来说, FTP服务器的TCP端口号都是21,每个Telnet服务器的TCP端口号都是2 3,每个TFTP(简单文件传送协议)服务器的UDP端口号都是6 9。任何TCP/IP实现所提供的服务都用知名的1~1023之间的端口号。这些知名端口号由Internet号分配机构(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ANA)来管理。
客户端通常对它所使用的端口号并不关心,只需保证该端口号在本机上是唯一的就可以了。客户端口号又称作临时端口号(即存在时间很短暂)。这是因为它通常只是在用户运行该客户程序时才存在,而服务器则只要主机开着的,其服务就运行。大多数TCP/IP实现给临时端口分配1234~5000之间的端口号。
Unix系统有保留端口号的概念。只有具有超级用户特权的进程才允许给它自己分配一个保留端口号。
9, 标准化过程
有四个小组在负责Internet标准:
1) Internet协会(ISOC,Internet Society)是一个推动、支持和促进Internet不断增长和发展的专业组织,它把Internet作为全球研究通信的基础设施。
2) 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是一个技术监督和协调的机构。它由国际上来自不同专业的15个志愿者组成,其职能是负责Internet标准的最后编辑和技术审核。IAB隶属于ISOC。
3) Internet工程专门小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是一个面向近期标准的组织,它分为9个领域(应用、寻径和寻址、安全等等)。IETF开发成为Internet标准的规范。为帮助IETF主席,又成立了Internet工程指导小组(IESG, 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
4) Internet研究专门小组(IRTF,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主要对长远的项目进行研究。
IRTF和IETF都隶属于IAB。
10, RFC
所有关于Internet的正式标准都以RFC(Request for Comment)文档出版。另外,大量的RFC并不是正式的标准,出版的目的只是为了提供信息。RFC的篇幅从1页到200页不等。每一项都用一个数字来标识,如RFC1122,数字越大说明RFC的内容越新。
下面是一些重要的RFC文档:
1 ) 赋值RFC(Assigned Numbers RFC)列出了所有Internet协议中使用的数字和常数。到目前为止,最新RFC的编号是1340 [Reynolds 和Postel 1992] 。所有著名的Internet端口号都列在这里。
2) Internet正式协议标准,目前是RFC 1600[Postel 1994]。这个RFC描述了各种Internet协议的标准化现状。每种协议都处于下面几种标准化状态之一:标准、草案标准、提议标准、实验标准、信息标准和历史标准。另外,对每种协议都有一个要求的层次、必需的、建议的、可选择的、限制使用的或者不推荐的。
3 ) 主机需求RFC,1122和1123[Braden 1989a, 1989b]。RFC1122针对链路层、网络层和运输层;RFC1123针对应用层。这两个RFC对早期重要的RFC文档作了大量的纠正和解释。
4) 路由器需求RFC,目前正式版是RFC 1009[Braden and Postel 1987],但一个新版已接近完成[Almquist 1993]。它与主机需求RFC类似,但是只单独描述了路由器的需求。
一些标准的简单服务:
从该图可以看出,当使用TCP和UDP提供相同的服务时,一般选择相同的端口号。
11, 互联网
internet这个词第一个字母是否大写决定了它具有不同的含义。internet意思是用一个共同的协议族把多个网络连接在一起。而Internet指的是世界范围内通过TCP/IP互相通信的所有主机集合(其中包括1万多个网络和超过100万台主机)。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Internet是一个internet,但internet不等于Internet。
12, 实现
TCP/IP的第一个软件实现来自于位于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计算机系统研究小组,随同4.x BSD系统(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的网络版一起发布的。
13, 应用编程接口
使用TCP/IP协议的应用程序通常采用两种应用编程接口(API):socket和TLI(运输层接口:Transport Layer Interface)。
前者有时称作“ Berkeley socket”,表明它是从伯克利版发展而来的。后者起初是由AT & T开发的,有时称作XTI(X/Open运输层接口),以承认X/Open这个自己定义标准的国际计算机生产商所做的工作。XTI实际上是TLI的一个超集。
发表评论
-
leveldb资料整理
2011-12-28 19:50 10847leveldb介绍 http://code.google.co ... -
HTTP Basic/Digest Authentication、OAuth
2009-01-09 14:01 9617HTTP Authentication au ... -
HTTP1.1 Notes 8, Header Field Definitions
2008-12-31 13:13 4452http://www.w3.org/Protocols/rfc ... -
HTTP1.1 Notes 7, Status Code Definitions
2008-12-30 15:01 3304Informational 1xx This class of ... -
HTTP1.1 Notes 6, Method Definitions
2008-12-30 12:30 2507Safe and Idempotent Methods In ... -
HTTP1.1 Notes 5, Connections
2008-12-29 13:25 2733Persistent Connections advantag ... -
HTTP1.1 Notes 4, Request & Response & Entity
2008-12-26 13:25 4198Request Request = ... -
HTTP1.1 Notes 3, HTTP Message
2008-12-26 10:57 4217Message Types HTTP-mess ... -
HTTP1.1 Notes 2, Protocol Parameters
2008-12-24 13:12 2716HTTP Version HTTP-Versio ... -
HTTP1.1 Notes 1, Terminology & ABNF
2008-12-23 17:03 2838http://www.w3.org/Protocols/rfc ... -
以后都用MindManager做年度总结和年度计划
2008-12-19 19:54 60212008总结如下: 2009计划如下: 希望自己能够戒骄 ... -
Skip List 跳表
2008-12-19 15:54 5557跳表是个概率性的的数据结构,由William Pugh在199 ... -
数据仓库toolkit笔记1,Dimensional Modeling Primer
2008-12-15 18:49 2429数据仓库管理员的主要职责: 1,通过业务领域、工作职责和计算机 ... -
CLRS笔记15,动态规划
2008-12-10 18:14 1888动态规划算法的实质是分治思想和解决冗余,因此,动态规划是一种将 ... -
Web搜索引擎原理和技术
2008-12-08 12:06 4862主要的三个功能模块: ... -
CLRS笔记12,二叉查找树/红黑树
2008-12-04 17:32 2829二叉查找树 二叉查找树是一颗二叉树,并且每个节点x的左子树中所 ... -
CLRS笔记11,Hash Table
2008-12-03 15:02 2021Hash Table是实现动态集合在O(1)时间内的INSER ... -
CLRS笔记10、基本数据结构
2008-11-28 14:28 1911数学中的集合是不变的 ... -
CLRS笔记8,线性时间排序(counting、radix、bucket sort)
2008-11-27 11:13 3497线性时间排序即时间复杂度为Θ(n)的排序,主要有计数排序、基数 ... -
How to be Computer Game Developer?
2008-07-21 13:35 1269http://www.beyondrails.com/blog ...
相关推荐
《TCP/IP详解卷三:TCP事务协议,HTTP,NNTP和UNIX域协议》是一本深入解析网络通信协议的专业书籍,其内容涵盖了TCP/IP协议栈中关键的几个层面。以下是其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 1. **TCP事务协议(TCP Transaction ...
- IP地址:192.168.1.1 - 子网掩码:255.255.255.0 - 默认网关:192.168.1.1 - 首选DNS服务器:8.8.8.8 - 备用DNS服务器:8.8.4.4 - 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注意**:这些设置可能因系统版本和个人需求而...
- `-M <bytes>`:设置TCP MSS值(MTU减去IP头部和TCP头部的大小)。 - `-N`:禁用Nagle算法。 - `-D`:后台运行。 - `-R`:停止后台运行的服务。 - `-C`:启用压缩。 #### 五、案例分析 假设链路理论带宽为100Mbps...
### Elasticsearch自学笔记知识点详解 #### 一、环境搭建与配置 **1.1 系统环境** - **背景说明:** 由于特定系统的限制(如ngtos2.6禁止新增非root用户),需要采取特殊措施确保Elasticsearch能在非root用户下...
### 西电分布式计算课程(PPT总结版)笔记知识点详解 #### 一、通信技术 **1.1 分布式计算基础** - **通信技术的重要性:** 在分布式计算领域,节点之间的高效通信是实现高性能计算的核心。文档重点介绍了几种...
例如,如果路由器的IP地址是“192.168.1.1”,则可以将虚拟WiFi网络的IP地址设置为“192.168.X.1”(X为不同于1的任意数字),子网掩码设置为“255.255.255.0”,默认网关设置为路由器的IP地址。 #### 四、总结 ...
- `r6(config-if)#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0`: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show version`:显示设备的软件版本信息。 - `show running-config`:显示当前运行的配置信息。 - `show interface ethernet 0/1`...
### LVS集群环境搭建详解 #### 一、LVS简介及应用场景 **LVS**(Linux Virtual Server)是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虚拟服务器集群系统,它能够实现高效的负载均衡和服务高可用性。对于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连接和高流量的...
1. **基本概念**: - **有线网络**:通常指通过网线连接到路由器或交换机的网络。 - **无线网络**:指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到无线路由器或热点的网络。 - **网络共享**:指的是在一个网络内共享Internet连接或其他...
3. **服务器发送响应**:服务器将响应通过TCP/IP返回给客户端。 4. **客户端接收并显示响应**:客户端解析响应,并呈现给用户。 综上所述,HTTP协议作为计算机网络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规定了客户端与服务器...
- 在“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中设置以下参数: - IP地址:192.168.1.x(x范围为2-255,避免与路由器的默认地址冲突) - 子网掩码:255.255.255.0 - 默认网关:192.168.1.1 **3. 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 ...
- 在“无线网络连接”属性中,选择“TCP/IP协议”,并手动设置IP地址为192.168.2.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 在“无线网络配置”选项中,启用“使用Windows配置我的无线网络设置”功能,并选择“仅计算机到...
### DOS基础知识及命令详解 #### 一、目录与文件管理 **1.1 查看目录内容** - **`dir`**:默认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 - **`dir /s`**:递归显示指定目录及其所有子目录下的文件列表。 - **`dir /p`*...
###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详解 ####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网络连接方式** 计算机网络中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两种:有线连接与无线连接。 - **有线连接**:通过电缆(如双绞线、光纤等)进行数据传输,特点是...
### CoreJava核心知识点详解 #### 一、Java的特点与运行原理 **1.1 Java特点** - **简单性**:Java的设计目标之一是使语言尽可能简单直观。 - **面向对象**:Java是一种纯面向对象的语言,支持封装、继承、多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