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学,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 不及别人。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告诉富和尚:“我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着什么去呀?”穷和尚说:“我有一个盛水的瓶子和一个盛饭的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雇船沿着长江往下游走,还没去成呢。你凭着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事情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西边的蜀地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啊。有钱的和尚不能到,没有钱的和尚却可以到达。人们要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所以聪明和才能,既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自己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就会失败。昏昧和平庸,可以限制人又不可以限制人;不被自己的昏昧和平庸限制,而不知疲倦、努力学习的人,会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分享到:
相关推荐
-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困难,引入课题《为学》,并介绍作者彭端淑及其背景。 - **讲授**:分为朗读课文、疏通大意、讨论交流等环节。学生需在自主阅读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 《为学》选自《白鹤堂文集》,作者彭端淑。此文的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目的在于激励子侄们要勤奋好学。 - “富者有资”“贫者无力”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 - 富者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表现了他...
清代文人彭端淑所作的《为学一首示子侄》便是其中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篇传承智慧的家训,更是一盏照亮求学之路的明灯,给予我们无尽的启示与思考。 《为学一首示子侄》的核心在于传达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学习,是...
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中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告诉我们,行动胜过一切。对于学习编程而言,这意味着应该尽早开始动手编写代码,即使是在基础知识还不完全扎实的情况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更...
《为学》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写给子侄的一篇散文,旨在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这篇课文通过两个四川边远地区僧人的故事,阐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强调了无论贫富,只要有决心和毅力,都能取得成就。 文章首先介绍了...
1. 文言文基础知识:《为学》这篇课文出自清代文学家彭端淑的《白鹤堂文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这是一篇鼓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文章,通过讲述两个和尚的故事,揭示了无论条件如何,只要有决心和...
《为学》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的一篇著名文章,收录在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这篇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通过对比两位和尚的行动,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旨在教导学生理解“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1. 《为学》是清代学者彭端淑所著,他在文中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蜀鄙二僧的故事,强调了主观努力在求学中的决定性作用。 2. 文章中的"为学"指的是进行学问研究,原题为《蜀鄙之僧》,旨在说明无论贫富,只要...
以上是对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学》练习中涉及的语文知识点的详细解析,包括字音、词汇、句式、翻译、断句、文化常识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学习古文的基础,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
- 彭端淑《为学》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 辛弃疾《西江月》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展示了早春的生机。 - 陶渊明《桃花源记》勾画了一个...
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中提到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样适用于编程学习,需要不断实践以提高能力。 此外,【软件开发之路】充满挑战,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编程语言间的共通性意味着一旦掌握了...
4. **文学常识**:彭端淑是清代丹棱人,《为学》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文集》,体裁为散文。 5. **整体感知**:“示子侄”意为展示或教导给子侄们看,中心论点是“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
《为学》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的一篇名作,文章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刻地阐释了做学问的道理,尤为后人所称道。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六年级学生在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中学习这篇课文,旨在通过...
彭端淑的故事提醒我们,不要等待准备完全,而是应该立即行动,边学边做,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5. 不断学习与扩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框架、库和工具层出不穷。持续学习是必要的,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 2017秋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为学》知识点解析 #### 一、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 - **彭端淑**:清代著名文学家,曾担任吏部郎中,晚年在锦江书院讲学。其作品集名为《白鹤堂文集》。 - **《为学》**:原名...
此外,文章还引用了清代学者彭端淑《为学》中的观点,强调学习的难易取决于是否愿意投入和是否有正确的方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大众积极参与,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信念和智慧内化,从而推动文化...
这篇《中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6 为学学案2》主要探讨的是《为学》这篇文章,作者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这篇文章通过对比两个和尚的故事,阐述了关于学习和立志的道理。 1.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这句话的...
在阅读理解环节,试题选用了彭端淑的《为学》,通过对贫富二僧前往南海的故事的阅读,让学生领悟行动的重要性。学生不仅要理解文言文中的词汇含义,还要能够翻译句子,并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考察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