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lianwang2014
  • 浏览: 735552 次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 bcworld: 排版成这样,一点看的欲望都没有了
    jfinal

互联网即将活过来--论互联网的神经反射弧现象

 
阅读更多
我们在学术论文中反复强调,互联网正在形成一个虚拟大脑结构,这个结构到底是一个死结构,还是一个会对外界刺激进行反应的智慧结构,将是一个有趣的讨论话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以下内容除了那个笑话,其他部分已发布到最新论文“互联网与神经学的交叉对比研究”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笑话,那就是一位医生坐在病人的前面,低头用锤子测试病人的膝跳反射,结果可想而知,医生的鼻子受伤了,膝跳反射就是一个标准的神经反射弧现象。接受刺激,作出反应。那么互联网有没有同样的机制呢?这是一个关于互联网能不能活过来的问题。


我们知道神经系统中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活动是各种各样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活动,反射弧的结构也有简有繁,复杂的反射弧有许多中间神经元。在最简单的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直接在中枢内接触,称为单突触反射。

膝跳反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反射类型,它仅包含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输入)和运动神经元(输出)。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5]

膝跳反射示意图

从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也同样存在神经反射现象。例如,当互联网中的传感器通过测量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经过预制程序的运算,发现达到符合下雨的条件参数,于是传感器向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信号,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经过简单运算,向该地区联网的野外机械设备发出指令,打开防雨设备,实现互联网的防雨神经反射弧功能(图12)。互联网除了这种简单的反射现象之外,和人类神经系统一样,也同样存在复杂的神经反射现象,这个问题将在未来的论文中专门进行阐述。

互联网神经反射弧现象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