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yx同学送我这本书...这书我很久以前在哪里看过了,这次又重新读了一遍
是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对19世纪末代中国社会的描述...
现在回过头,用一个大体上接受过现代教育中国人的眼光来看这本100多年前的书
对当时中西方两方面的想法心态都挺理解的...
原文叫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说是中国人德性这个翻译有点不妥
应该是中国人特性,民族性之类的...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作者既不了解存天理灭人性的朱熹流派,也不懂仁义礼智信...
他只是作为一个录像机,保存了当时大量的行为,对话,现象...谈不上德性
据说鲁迅很推崇这本书,“虽然错误亦多”,但“似尚值得译给中国人一看”
希望有人将这本书译出来,以结束“安于自欺、并以欺人”的局面...
...
清王朝是没啥文化的朝代...
不过当时中国人还有些品质很不错,可惜没了
比如讲信誉,一个外国银行经理说"...我更信任中国人...我们从未遇到中国商人不履行合同或不守信用的情况"
比如勤奋学习,这点倒还留有古风...不过现在大城市里面的90后有点乱,
当初留美学生勤奋学习..."...以最优异的成绩和最显耀的荣誉毕业"
除了少数的几个闪光点,大部分是挺囧的行为心态...称得上腐朽
迷信风水,这个现在还有,文章追求烦冗的辞藻,这个在现代的变形有梨花体^_^
婚姻包办,这个是争议的,据说门当户对更幸福,西方追求爱情反而不长久...诶,这个看情况...
生活方式抱残守缺...
功利主义的信仰...
官本位...
繁文缛节...
100多年了,还有当初的影子
--------------
chenjinlai
2008-05-22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首先,从词源学角度看,古希腊的"aretê"和中国古代的"惪"这两个词都揭示了德性既有内在的优秀品质,又有对外的实践意义。它们暗示德性不仅是个人的内在美德,还体现在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会互动中。其次,传统德性...
在深入探讨《弟子规》这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时,我们应当首先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意义。《弟子规》的原名《训蒙文》,作者为清代的李毓秀。之后,贾存仁对作品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弟子规》,使其成为流传至今的启蒙...
《数据回归:应用伦理学回归德性》这篇文章探讨了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应用伦理学如何在面临诸多道德困境时回归德性伦理的理论基础。德性伦理,源于古希腊哲学,强调个人品格、意志和情感的统一,是指导个体进行道德...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是一本古希腊政治理论的经典著作,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创始者,是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
德性对人的社会生活有本质规定,公共管理和社交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德性的支撑,尤其在公共管理中,管理者德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治理的合作互动机制。 德性对个人也有积极意义,它不仅是社会认可的体现,也是个人利益...
关于善良之人的德性与良好公民的德行是否相同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即使不具备一个善良之人应具有的德行,也可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这一观点反映了他对公民角色多样性的认识。 ### 五、政体的...
在这个状态下,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安于本分,遵循自然的秩序,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大学》要求人们在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中都追求至善,这不仅仅是“有所为”,更多的是“有所不为”,以此来平衡...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本质取决于其公民,公民的品质和德性决定了城邦的性质。 在政体的研究中,亚里士多德区分了正宗政体与变态政体。正宗政体包括君主政体(由道德高尚的单一统治者领导)、贵族政体(权力掌握在...
论文的核心贡献在于,它明确了建立在规范伦理学基础上的道德教育容易导致道德的工具化和人的主体性丧失,而转向德性伦理学则有助于恢复道德教育的真正意义,即培养有德性的人。德性伦理学不仅提供了一种更深层次的...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勇气与德性
古典“德性”政府理论.docx
数字艺术传播的德性研究.doc
麦金太尔的理论体系将西方社会的道德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复数的德性、单数的德性和德性之后。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道德行为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善,道德具有明确的目的导向,体现出一种内在的价值追求。那时的社会背景...
论制度德性的内涵及其意义.CAJ
托克维尔论民主时代的公民德性.docx
儒家德性观对现代政治的积极意义.docx
规范—德性—德行动态逻辑关系中的“心理体认.pdf
其中,道家与儒家的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两种哲学思想,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求真"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及其如何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质。 道家哲学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提出了"道法...
自然与德性_任崇彬_2.2_对起源的思考:卢梭与现代派_83_88.caj
- 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分别代表传统的代际传递、同辈间互相学习和年轻人向长辈学习的文化现象。 4. **平行教育理论**: - 同伴文化价值观和群体社会化理论:指出同伴关系对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