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传,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相关推荐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木兰辞》以其独特的女性英雄形象,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作。而花木兰这一名字,更是成为了孝道和勇敢的代名词。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将《木兰辞》这样的文学经典纳入课程,旨在使学生们不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中,《木兰辞》无疑是璀璨的一颗星,它不仅以其细腻的叙述与深刻的主题征服了无数读者,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文学教育的经典。本文将结合《木兰辞》中的片段,对这首传世...
本文将对特色数据库的定义及其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以商丘学院图书馆的木兰辞多层剪纸数据库为例,探讨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应用价值。 特色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针对特定学科或专题,...
在教学《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时,首先应当通过背诵《木兰辞》的部分内容来引起学生对木兰故事的兴趣。《木兰辞》作为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其雄浑的诗句,朗朗上口的韵律,能够在学生心中激起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 通过对《木兰辞》的解读,强调了主题的重心在于木兰的爱国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非其英勇善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11. **叙事技巧**: -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部分,分析了雪后捕鸟的情节,...
” —— 出自《木兰辞》 2.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也是《木兰辞》中的诗句 3.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同样出自《木兰辞》 4.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还是《木兰辞》 5. ...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属于《乐府诗集》中的一首叙事诗,也被称为《木兰辞》。这首诗讲述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十二载,最终凯旋归家的故事。通过木兰的形象,展现了忠孝、勇敢、智慧和...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属于北朝民歌,也被称为《木兰辞》。这首诗讲述了女性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功成归乡的故事,展现了木兰的孝顺、勇敢与智慧。在朗诵《木兰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通过背诵《木兰辞》中的诗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木兰故事的兴趣,更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时空。《木兰辞》的朗朗上口与深刻内涵,为新课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紧接着,在了解木兰故事的文化...
4. **《木兰辞》**:介绍了《木兰辞》的故事,它是北朝时期的一首著名乐府诗,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古代女子的独立与勇敢精神。 5. **《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长诗,更是华夏文化中传颂千古的女性英雄赞歌。自南北朝时期流传至今,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妙笔生花,成功塑造了一位以孝顺为...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由宋代学者郭茂倩编辑,其正式名称为《木兰辞》,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这首诗以其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木兰的孝顺、勇敢和智慧,成为了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女性象征。 ...
1. 文化背景知识: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源自古代的《木兰辞》,这首诗讲述了她在父亲年迈无法服役的情况下,代替父亲从军十二载,保家卫国的故事。花木兰的事迹体现了孝顺、勇敢和智慧,是中国...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属于《乐府诗集》中的一首叙事诗,也被称为《木兰辞》。这首诗讲述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最终凯旋归家的故事。以下是对这首诗中蕴含的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
- 探究:深入讨论木兰辞官的动机,不仅仅局限于不贪图荣华富贵。 4. 语言修辞分析: - 第三段采用排比句式强化了木兰准备出征的忙碌,既显得生动,又强调了木兰的决心。 - 第5段运用夸张手法,揭示了木兰的高尚...
古文翻译部分,通过对《木兰辞》和《吕氏春秋·不韦编》中的句子翻译,检验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木兰辞》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反映的是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的悲壮;《吕氏春秋》则通过对朱文公的提问,引出...
在学习了木兰的英雄事迹后,PPT教案鼓励孩子们深入阅读《木兰辞》的原文,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的魅力,进一步理解木兰精神的深层含义。同时,教案建议孩子们在课后可以寻找其他女英雄的故事,如穆桂英、梁红玉等,...
木兰辞中所体现的女性英雄形象和她的孝道精神,不仅是传统美德的体现,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让他们了解一个故事那么简单,更是一次情感教育、价值观塑造和语言...
- 南北朝时期民歌繁荣,其中《木兰辞》代表北朝民歌的高峰,具有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7. 楚辞与骚体 - 屈原创立的楚辞体,又称骚体,因《离骚》而得名,特色在于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忧虑。 8. 陆游的...
该作品以其对中国古典文学《木兰辞》的现代诠释,创新地融合了交响乐、歌剧与情景剧的元素,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新,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从艺术特征来看,《木兰诗篇》首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