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状态,水人人,这样的日子几乎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一脱离的大学环境,人人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由于大学生的钢需,人人网不会死,但又因为其局限性,人人网正在慢慢凋零。
from:http://www.tmtpost.com/49010.html
看过太多吐槽人人和陈一舟的文章,不是正在沉默中的巨轮,就是离死不远的恐龙,但至少直到今天,人人依旧在唾沫声中活得还算可以。刷状态,水人人,这样的日子几乎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仿佛没有了人人(校内)的大学时光是不完整的。倘若它真如众位朋友所说的是行将就木,那我们这些习惯于怀旧的8090后,岂不又多了一个感怀青春逝去的对象。到时候是不是应该为陈总拍个《中国投资人》呢?
今天就换个角度来看看陈一舟和它的人人吧,来说说它为什么还能生,但又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它会死。
一、哥水得不是人人,是寂寞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而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社会化属性愈发强烈的时代,人的社会关系网其实也随之延伸了。我们可以用微信摇一摇,也可以用陌陌约一约,可以在论坛里聊天打屁,也可以在游戏里吵个天翻。但问题是,虚拟的世界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满足,现实越热闹,内心越空虚。
调戏siri娘变得流行,以及之前人人上那只小黄鸡带来的热潮,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内心的空虚寂寞冷。大家很少坐下来聊上很久,但却可以和一个机器人扯上一大通。当然,话又说回来,摆个真人在我面前,我也不敢像对siri娘似的那般调戏啊。
人人其实更像一种线下社交关系的线上化,人人好友大多会是自己同学,外加学长学姐、学弟学妹,反正总有一个“学”字,这其实也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它的发展,不过这个后面再说。
对于广大白领上班族来说,每天还有繁重的工作和拥堵的交通,既让自己疲于应付,又是居家必备之吐槽对象。但对于人人的主要用户群体大学生们来说却不是这样,他们需要很多东西才能全方位的填充他们除考试周外的其他时间。
人人某种程度上就是这样一个打发无聊时间的工具,于是我们看到刷人人成为广大学子们上课时的必备功课,正如那句话,老师讲课吸引度和手机流量使用度是成反比的。很多人都在拿人人的alexa排名说事,确实人人最近的排名已经掉到了全球132位,中文排名24位,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人人在无线端的流量增量是多少,或许这很难统计,但是随便找一个学生的手机看一下它一个月有多少流量是花在人人上就好了。当然,或许去课堂上偷看一下大家在干什么可能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可问题是无聊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打发吗?屌丝们宅宿舍打游戏,高富帅们约软妹子出来玩,但是有的需求目前来看只有人人可以满足。尽管需求这个词已经被说烂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人人满足了学生群体一定的刚性需求,这也成为了其不会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们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刷人人这个词非常形象地表现了用户对于人人的使用情况,大多数人往往不停地往下刷新,直到看完所有没有看过的状态,同时也会不停地刷新页面,以免自己遗漏下新的状态,这多少有点人人焦虑症的感觉。
但这并不是焦虑,而是一种恐惧,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他们害怕失去对周围信息的了解,尽管他们宁愿宅在宿舍里。他们通过在人人上发状态和图片,回复与评论来维持着自己现实的社交关系网。他们害怕自己一旦错过什么,或者离开人人,自己和很多人的联系就会就此断掉,当然事实上或许也确实如此。
而那些在人人上不停地更新状态的用户,又何尝不是出于一种恐惧,恐惧于失去外界对自己的关注,恐惧于自己失去了在整个群体当中的存在感。
更何况,每个人心中多少总会有点窥私欲,能够看到别人的动态,然后在自己的大脑中YY一下,有时候可比看上一部日本文艺片舒爽得多。看到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冲着自己笑了一下,然后发现女神在人人上发了两句意味深长的诗句,于是便开始自行脑补,尽管事实上她只是看到她的高富帅男友捧着玫瑰花恰好走在后面而已。
但也正如罗斯福的那句话,我们所恐惧的只不过是恐惧本身,当人的心智更加成熟时,这种恐惧所给人人网带来的效应就降低了。于是我们看到,人人用户的活跃度往往是在大一时达到顶峰,往后便是递减的了。
一方面,大家发现了这种虚拟社交给自己所带来的实际价值实在是不多,更多地只是在浪费时间,而随着大学新鲜劲的过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未来有了规划与思考,大家并不是那么无聊了,也并不是那么害怕与周围的人缺乏联系了。
另一方面,恐惧有的时候是会变异的,如果说最初不停地发状态,然后各种回复、评论、转发是因为害怕被外界遗忘。那么随着用户的日益成熟,用户很久不发一条状态正是因为怕被外界注意。问及这个问题时,不少人都说随着大学生活的不断深入,每发一条状态所经过的思考会越来越多,害怕其可能引发一些不好的后果,以至于最后就懒得考虑了,索性一条不发,只是看看别人的状态。但问题是大家渐渐都这样之后,人人对于用户的黏度也就越来越弱了。
三、用户惯性,一个美丽的错误
之前也有文章说用户还没有使用人人就已经开始逃离,因为新浪微博、QQ空间提前把用户劫走了。后者我同意,前者我个人坚决反对。
QQ空间是高中以下青少年最常用的SNS网站这个毫无疑问,我曾经也做过这样一个小的调查。因为他们一般都有QQ号,自然而然地就开通了QQ空间。再加之腾讯各种钻、各种装饰、各种特权对于中国青少年的强大杀伤力,QQ空间劫走这些用户再正常不过。而对于一二线城市的青少年来讲,微博也是他们很常用的工具,只不过社交功能对于他们来说弱一些罢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用户会逃离人人,因为随着他们进入校园,他们会发现,QQ空间只能和高中之前的同学互动,而这个校园中的大多数人都在用一个叫“人人”的东西。布劳曾提出过一条重要的社交原则——接近性法则,我们往往会和那些与我们处在相同的社会位置、有着共同社会经验和角色的人进行交往。随着进入大学,我们与周围的大学同学所建立的连接越来越强,而与过去的高中,甚至是初中、小学的同学联系越来越稀疏。此消彼长间,用户还是会转移到人人上,而逐步减少对QQ空间的使用。这样一来,线下社交关系并没有能够转移到QQ空间上,而依旧留在了人人上。
如此循环往复,一级又一级,人人在这样一种强大的用户惯性支撑下不断运转着,但是这股惯性却没能将人人推出校园走向社会,而是成为了人人最美丽的错误。
正如当初那些用QQ空间的人踏入大学时发现这里是人人的天下一样,当这些用着人人的大学生踏上社会时也会发现,原来外面是微博的世界。
四、熟人社交的悖论
吴军在《浪潮之巅》中不断地再强调企业基因对于企业的影响,或许人人便是受困于这样一种熟人社交的基因吧。
熟人和社交,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别扭,既然是熟人了,还谈什么社交啊。但人人正是这样的一个产品,我前面也曾说过,它其实是把线下的现实社交关系移植到了线上,再加之其实名制的特点,使得其用户联系缺乏扩张性,因而不能将其庞大用户群所带来的网络效应最大化。
我们看到人人更多地是依赖于游戏、广告、会员这样基于对个人用户挖掘所带来的利润,却不能通过用户之间的联系产生效益。尽管人人也有送礼物这样的功能,但是人人礼物的页面访问比例只有0.39%,这个就很说明问题了。基于个人用户去挖掘利润,太慢了挣不到钱,太快了又有可能透支用户,以至于人人弄得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关于这方面的分析之前诸多朋友也都写文谈过,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熟人社交并不意味着它完全只是巩固已有社交网的工具,而不具备延伸人脉的功能。但是不知道大家听过这样的对话么?
A:你认识她啊?
B:不不不,我只是加了她人人。
人人就是这么悲剧,从线下到线上容易,从线上到线下却缺乏连接,或许这也与中国人的性格、以及很多更深层次的因素有关,因而即便是亦步亦趋地跟着Facebook,也可能一不小心就“非死不可”了。
人人有一个好友推荐的功能,但大概是以共同好友数为推荐标准,于是有人便把那些推荐的好友都给加上了,再然后悲剧就发生了。当他打开人人的时候,发现被一群不认识的人给刷屏了,真正自己想看的那些好友状态却不是那么容易找到了。当然要是这其中再有一两个是那种转发广告的账号,那可就真算中头彩了。
由于存在这种信息过载的可能,所以很多人在新加好友时往往会考虑一下,或者是慢慢地不堪忍受而逃离人人(人人删较多的好友还需要验证)。至于那些能够有一堆不认识的好友,依旧怡然自得刷着人人的高人,流光默默膜拜。
而人人在陌生人社交的领域和陌陌、微信相比,更是没什么竞争力,有人会拿实名制(虽然不严格)的人人约炮么?即便是从人人上找到白富美,难道就靠互相留言沟通吗?
人人貌似只能成为寻找女神照片的利器啊。
五、社交的命做不了内容
在微博上,或许你可以和本人有着很大不同,发各种图片、文字,而在人人上,所表现出来的那个你,却往往就是那个呈现在朋友面前的你。
因为微博上除了少数关系不错的朋友之外,很多人可能仅仅是因为你发的图片不错而关注你,但在人人上,别人关注你的原因却是你这个人本身。微博是基于内容的产品,而人人却是基于社交的。
大学生们有着充足的时间和认知盈余,但是却少了隐私性这个互联网内容生产的最大保护伞。人人用户所生产的内容就是给自己社交圈子内的人看的,这些内容就是他本人的人格特质的投射,因而发布时往往会经过各种考虑,大大降低了用户自主创造内容的热情。
从人人首页与人人分享77.74%对21.65%的网站访问比例来看,用户使用人人更多地还是在看好友状态,而非那些在上面分享的内容。而不能依靠众包生产的力量创造优质内容,只是依靠像卢思浩这样的青春励志写手,如何能让用户乐于分享呢。
人人这样一个带着社交基因出生的产品,天生就没有做内容的命,又怎么能苛责它做不出好的内容呢?
尽管质疑不断,但我想人人并不会真的死去,除非有重大的技术变革产生,因为现在有太多支撑着它活下去的理由。只是,一个产品并不怕没有现在,却绝不能看不到未来。
或许人人不死,只是凋零。
相关推荐
在IT行业中,开发者的代码不只是简单的数字和字符组合,它们背后承载的是用户的需求、期望,甚至可能是他们的安全和财产。因此,我们必须对代码负责,对用户负责,对我们的产品负责。这种责任感促使我们在工作中保持...
《银行行业专题研究:凋零的P2P》 P2P(Person-to-Person)借贷,也称为点对点借贷或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种创新模式,它通过在线平台连接借款人与投资者,去除传统银行作为中介的角色,降低了融资成本并...
这篇文章《初中语文文摘情感永不凋零的亲情》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亲情的深远意义和它在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文章伊始,描绘了一对父子在路上的温馨场景。当孩子在街上不慎受伤时,父亲立刻...
在这个名为"Android应用源码完美的樱花凋零动态壁纸项目.zip"的压缩包中,我们可以预见到一个关于Android应用开发的实例,特别是一个动态壁纸项目,它以樱花凋零为主题。这个项目不仅展示了Android开发的基本技术,...
大学生演讲稿:诚信,一朵永不凋零的花.docx
微博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更像是一种媒体,而社交网站则侧重于熟人间的互动和内容分享,提供如相册、博客等更复杂的复合型应用。 尽管如此,社交网站仍有其独特优势。它们能提供更加紧密的用户关联,...
《凋零在车轮下的花季》这部影片通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交通事故案例,向观众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交通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在观看这部影片后,我深刻感受到了...
【Android应用源码完美的樱花凋零动态壁纸项目】是一个典型的Android开发实例,它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动态壁纸应用。在这个项目中,开发者利用Android SDK提供的功能,结合Java编程语言,为用户呈现...
女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态度而已,所以!我们男孩子要发挥自己的理性脑瓜来准备一份特殊的玫瑰何乐而不为呢! so!接下来让我们用代码的方式亲手送出自己的那一份爱! “我将玫瑰藏于身后,期盼与你赴约” “玫瑰即使...
总的来说,诚信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它的芬芳持久,影响深远。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应当意识到诚信的价值,积极践行诚信原则,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以诚信为本,让诚信之花在每个人心中绽放,...
综上所述,诚信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它的芬芳和美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们每个人都应珍视并实践诚信,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面对何种情况。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更应树立诚信榜样,让诚信之花在心中常开不败。让...
P2P(Peer-to-Peer lending,人人贷)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模式,指的是借贷双方直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借贷交易的金融行为。P2P在中国起步之初是作为信息中介,连接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和有理财需求的投资者,理论上不...
【知识点】 1. 亲情与陪伴:文章讲述了作者陪伴年迈的母亲首次乘坐飞机的经历,体现了亲情的深厚和陪伴的重要性。作者关注母亲的情绪,照顾她的需求,尽力让她感到安心和快乐。 2. 变化与适应:母亲对于现代化设施...
【知识点】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作者陪伴母亲首次乘坐飞机前往西宁的经历,揭示了母子之间深沉的爱与关怀。以下是一些相关知识点: 1. **亲情的珍贵**:故事展现了作者对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从机场的陪伴到旅行中...
凋零(Wither)是基于Rust语言的一个ODM实现,它利用了MongoDB官方提供的Rust驱动程序,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数据操作接口。 在Rust中,凋零允许开发者定义结构体来表示数据模型,并自动处理与MongoDB文档之间...
在需要放大含有直流分量信号的应用场合,BUL128A集成运算放大器必须进行凋零,即对运放本身(主要是差分输入级)的失调进行补偿,以保证运放闭环工作后,输入为O时,输出也为O。有的运放已经引出有补偿端,只需按照...
课堂上,老师引入了“永不凋零的花”这一素材,通过生动的事例,向学生展示了责任的深远意义,旨在启发他们理解并尊重责任,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职责,如同人生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
【C++制作玫瑰花图形程序】 这是一篇关于使用C++编程语言创建一个玫瑰花图形的示例。代码利用了二维图形库EasyX,并在VC6.0或VC2010环境下编译。程序的原始版本由西班牙程序员Roman Cortes用JavaScript编写,后由...
在中国金融市场中,P2P借贷(个人对个人借贷)平台曾被寄予厚望,旨在为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借款人提供服务。但近年来,由于种种问题,P2P行业在国内经历了急剧的衰退。本报告从P2P行业的发展历程、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