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完maven,解压后发现有4个目录,bin,boot,conf,lib
bin目录:
该目录包含了mvn运行的脚本,这些脚本用来配置java命令,准备好classpath和相关的java系统属性,然后执行java命令。其中mvn是基于UNIX平台的shell脚本,mvn.bat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bat脚本。在命令行输入任何一条mvn命令时,实际上就是在调用这些脚本。该目录还包含了mvnDebug和mvnDebug.bat两个文件,同样,前者是UNIX平台的脚本,后者是windows平台的脚本。那么mvn和mvnDebug有什么区别和关系呢?打开文件我们就可以看到,两者基本是一样的,只是mvnDebug多了一条MAVEN_DEBUG_OPTS配置,其作用就是在运行Maven时开启debug,以便调试Maven本身。此外,该目录还包含m2.conf文件,这是classworlds的配置文件,后面会介绍classworlds。
boot目录:
该目录只包含一个文件,以maven3为例,该文件为plexus-classworlds-xxx.jar。plexus-classworlds是一个类加载器框架,相对于默认的java类加载器,它提供了更丰富的语法以方便配置,maven使用该框架加载自己的类库。
conf目录:
该目录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settings.xml。直接修改该文件,就能在机器上全局地定制maven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偏向于复制该文件至~/.m2/目录下(~表示用户目录),然后修改该文件,在用户范围定制maven的行为。后面将会多次提到settings.xml,并分析其中的各个元素。
lib目录:
该目录包含了所有maven运行时需要的java类库,maven本身是分模块开发的,因此用户能看到诸如maven-core-3.0.jar,maven-model-3.0.jar之类的文件。此外,这里还包含一些maven用到的第三方依赖,如common-cli-1.2.jar,google-collection-1.0.jar等。可以说,lib目录就是真正的maven。
如果你之前运行过mvn命令,那么会在用户目录下发现一个.m2文件
win7用户目录在:C:\Users\xx\.m2
XP用户目录在:C:\Document and Settings\xx\.m2
然后在.m2目录下有个repository目录,这个目录是存放下载下来的jar
由于下载jar文件的增多,会给C盘造成负担,因此可以把repository目录转移到其他盘符
具体做法是:
1.剪切repository目录到其它盘符,如D:盘
2.复制maven\conf\中的settings.xml文件到.m2目录下,打开找到如下内容
<localRepository>....</localRepository>
去掉这部分的注释,改成:
<localRepository>D:\repository\</localRepository>
保存.完成.
相关推荐
**正文** Maven3是一个强大的Java项目管理工具,由Apache软件基金会开发,它极大地简化了...通过"apache-maven-3.0.4"的使用和"Maven3实战笔记"的学习,开发者可以全面掌握Maven的精髓,更好地服务于软件开发工作。
- **学习笔记_7[1].4__Spring_MVC提供的更多功能**: 这部分可能会介绍Spring MVC的高级特性,比如视图解析器、拦截器、异常处理以及自定义转换器和格式化器。 - **Spring_MVC_3[1].0.5+Spring_3.0.5+MyBatis3.0.4全...
在开始之前,请确保已经安装了Java开发环境,并且项目结构支持Struts2。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配置: 1. **添加DWR依赖** 2. **创建并配置`dwr.xml`** 3. **编写暴露的Java类** 4. **配置`web.xml`** 5. *...
电磁领域系列仿真模拟教程,每个包10几个教程,从基础到精通,案例多多。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将西门子SMART系列PLC与得利捷GD4430扫码枪进行通讯连接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要点。首先阐述了硬件连接部分,强调了232转485模块作为关键中介的作用以及正确的接线方式。接着深入探讨了PLC端口初始化配置,包括波特率、数据位等重要参数设定,并提供了具体的初始化代码示例。对于数据接收处理方面,则采用中断驱动的方式,利用循环队列避免数据冲突,同时加入了超时机制和数据校验措施以提高可靠性。此外,还提到了触摸屏上的数据显示逻辑及其优化技巧。最后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教训,如扫码枪供电稳定性、抗电磁干扰措施等。 适用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特别是那些需要解决PLC与外部设备(如扫码枪)通讯问题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各类制造业生产环境中,旨在帮助技术人员建立稳定可靠的扫码系统,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仓库管理、产品追溯等领域。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指导,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故障排查建议,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支持。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技术,从基本原理到具体实现进行了全面介绍。ISAR成像通过雷达回波信号生成高分辨率的目标图像,涉及信号生成、回波模拟、信号处理(如匹配滤波、距离压缩、方位压缩)以及图像生成等多个步骤。文中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各个阶段的具体实现。此外,文章还讨论了ISAR成像面临的挑战,如运动补偿、噪声处理和高分辨率成像。 适合人群:对雷达技术和信号处理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及高校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ISAR成像技术及其应用场景的研究人员和技术爱好者。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可以掌握ISAR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介绍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具体的代码实例展示了ISAR成像的实际操作过程,使读者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COMSOL进行边坡降雨入渗数值模拟的方法,特别是针对流量-压力混合边界条件的应用。首先讨论了几何建模的最佳实践,如使用AutoCAD绘制并导入DXF文件,确保边坡角度和高度符合实际工程场景。接着深入探讨了混合边界条件的核心控制方程及其在COMSOL中的具体实现方式,强调了根据降雨强度动态切换边界类型的必要性和实现细节。文中还提供了关于计算收敛性的宝贵经验和技巧,包括初始条件的选择、时间步长的设定以及网格划分策略。此外,作者分享了后处理阶段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展示了不同降雨强度下边坡渗流场的变化特性,并解释了一些反直觉的现象,如特大暴雨时边坡底部可能出现负压区。 适合人群:从事岩土工程、环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边坡稳定性分析和数值模拟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评估边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稳定性的项目,帮助预测潜在滑坡风险,优化防灾减灾措施的设计。通过掌握混合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提高模拟精度,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边坡行为。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实践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价值,能够显著减少建模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和技术难题。同时,所介绍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COMSOL软件,相关理念也可应用于其他类似的数值模拟工具。
链排工作台组装(sw23可编辑+工程图)_三维3D设计图纸_三维3D设计图纸.zip
法西测试机sw20可编辑_三维3D设计图纸_三维3D设计图纸.zip
电磁领域系列仿真模拟教程,每个包10几个教程,从基础到精通,案例多多。
《土木工程地质》作业与思考题.docx
小阀体自动平面机机sw18可编辑_三维3D设计图纸_三维3D设计图纸.zip
使用sdl3 播放pcm文件
卷料回转库sw20可编辑_三维3D设计图纸_三维3D设计图纸.zip
校园无线一体化方案 -黑龙江大学全光校园网络建设方案.docx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半车悬架模型的不同控制策略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仿真研究。首先介绍了半车悬架模型的基本构成及其动力学方程,随后比较了PID控制、反步控制和模糊控制三种方法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表现。PID控制虽然简单易实现但在复杂路况下效果不佳;反步控制理论上更为严谨,但计算量较大;模糊控制则表现出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灵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在随机路面条件下,模糊控制在2-4Hz频段的抑制效果比PID提升了约40%,而在高频段反步控制仍存在小幅震荡。此外,文中还讨论了主动悬架作动器的最佳响应频率范围以及控制策略对俯仰角加速度的影响。 适合人群:汽车工程专业学生、从事车辆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车辆悬挂系统性能的设计阶段,旨在提高车辆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通过对不同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帮助工程师选择最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控制方法。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数学模型和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理解和复现相关实验。同时强调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传感器噪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等。
电磁领域系列仿真模拟教程,每个包10几个教程,从基础到精通,案例多多。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在离网状态下,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风光储系统的容量配置。通过引入蓄电池与超级电容的混合储能方式,以全生命周期费用最小化为目标,确保缺电功率低于负荷的5%。文中详细介绍了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的分工合作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动态调整惯性权重提高算法收敛速度。此外,还讨论了目标函数的设计,包括成本模型和约束条件的处理方法,并展示了实验结果及其经济效益。 适用人群:从事新能源系统设计、优化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关注离网风光储系统的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离网风光储系统容量配置的实际工程项目,旨在降低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并确保供电稳定性。具体目标包括减少缺电率、优化储能设备配置比例、提高系统经济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技术细节如动态惯性权重调整、非线性递减曲线的应用等,对于理解和改进粒子群算法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提供的代码片段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
R300-点锡设备sw16可编辑_包括零件图_机械3D图可修改打包下载_三维3D设计图纸.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