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史记-伯夷叔齐列传》

 
阅读更多

 

 

记得早年读南怀瑾老先生的一本书,提到《史记-伯夷叔齐列传》大有深意,当时特意翻出来看了两遍,还是没啥感觉,哈哈,后来工作之后,人海沉浮,返回投来再翻,忽然一下子明白了好多,也不知是否合老先生之意,特意罗列,不知有无知音之人探讨?

 

 

1、史记之中,《本纪》写帝王,也只能从三皇五帝,写到秦、汉,没啥可依个人褒贬变动的,《世家》写诸侯,也只有按照周分封的大致顺序写,没什么可商量的,除此之外,列传就是写自商周使,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将相有之,达官有之,奇人异士有之,在伯夷叔齐之前有之,之后也有之,但司马迁以伯夷叔齐列传列为第一,是无意?有意?

 

以在下看来,司马迁是对伯夷叔齐推重,推重他们的精神,排在列传第一是摆明自己的历史观念,从这一排序,我们应当明确看出司马迁的历史社会观。司马迁写史,的确不仅是记下来历史的事件和人物给你看,所有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围绕着一个历史社会观来的,而这个历史社会观,又是和孔夫子春秋的精神一脉相承的。

 

2、初本篇列传外,基本的形式都是前边大篇幅记事,后边两三句“太史公曰”,给个评价,而独有这篇伯夷叔齐列传,后面大篇幅给予评“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云云,分明是借伯夷叔齐这篇列传,明确表述出自己的历史观念,“传天下”之难。

 

3、再往后,从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评价,到“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我们能感觉到司马迁引领着我们愤懑地情绪,这个问题几乎困惑过我们所有人,真的是这样吗?司马迁提出了一个人类历史上大大的问题,画了个大问号。这也是他这本史记,想让所有的读者,从历史的记述中,自己寻找答案吧。

 

4、后面一段,我认为是司马迁对上面问题的一个答案,不知是否。因为你求自己心之所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什么样算是“善”和“善人”?他们所求的又是什么?

 

就写这些吧,以后再整理。没有经过很好的构思,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还请读者见谅。

 

 

 

 

 

 

 

 

 

 

 

 

0
0
分享到:
评论
4 楼 windshome 2013-03-06  
对《伯夷叔齐列传》最好的注脚是《论语•述而》中的一段: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3 楼 windshome 2013-02-04  
[size=large][size=xx-large][size=xx-large][size=large][size=medium]
    欢迎就我的观点大家讨论,即便观点山南海北大相径庭也没有关系。我觉得问题不在于是否忠心,这里有个价值观的问题,在我个人看来,我很难嘲弄别人的价值观,或者看低看轻别人一辈子追求、一辈子在意的东西,也很难用一两句简单的评语来给别人定性。

   从一个比较宽广的角度来说,谁对?谁错?怎么过这辈子才值得?有人认为,自由就是一切;有人却认为,用生命捍卫自己额度理想信念才对,没有理想,浑浑噩噩,是虚度此生;而有人,追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羁之舟”。

   现代是一个只追求利益和现实的社会,忠诚于自己的理想、敢于在滚滚流俗中坚持自己的人格和理想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为什么红楼梦读到现在,刘姥姥成立最被推崇的人,因为她懂得形式,判断清楚怎样从贾府获得自己最大的利益,为此,不惜插科打诨,因而成了“成功学”里的典型人物;而“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黛玉,反而成了反面教材!真是令人叹息啊!我不是非要说刘姥姥这么坐有什么不对,也不是提倡什么,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处事方法。但是社会上如果大多数人都是没有自己的原则的那种人,可以想象,不寒而栗啊!

  
   至于说到伯夷叔齐们的政治理想,说到他们的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更是各有各自的评判。政治是人类历史上最最难以下定论的一件事,伯夷叔齐看到从尧舜禹三代到商代夏、周伐纣中间潜藏的危机(这个危机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乱局),他们并非忠于商纣,而是坚持一种原则“人类社会如果也实行弱肉强食,有武力者治天下的丛林规则,是一种退步”罢了!从他们自己的认知,提出他们自己的打算而已,即便这个打算即便真的施行,也不好说有没有效果。
   至于他们所坚持的原则是否有道理,是否可行,我看也只能在历史长河中去检验了,历史没有如果,人类所选择的道路,只能说“存在即合理”,但是是否最好的方式,既无从考证,也无法推断。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根据以往所知道的,形成一个临时的结论,然后用以后的事实印证或反证,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


[/size][/size][/size][/size][/size]
2 楼 ray_linn 2013-02-01  
科学研究表明越忠心的狗智商越低,看来人也一样
1 楼 dicmo 2013-02-01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南怀瑾逸事

    南怀瑾跟随袁焕仙研读《史记·伯夷叔齐列传》,通过反复阅读和深入思考,对文本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批判性阅读要求我们不仅仅阅读文字表面的含义,而是要深入文本背后,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上下文的联系。在当今信息...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开学测试试卷(答案不全)

    《伯夷列传》出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文章讲述了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他们是孤竹国君主的两个儿子。当他们的父亲去世,叔齐让位给伯夷,但伯夷拒绝并逃走。最后,两人一起逃到西伯昌(即周文王)那里,后来周武王...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中华文化精神》94.pdf

    6. 教学重难点:辨析苏武的“愚忠”问题,解析伯夷叔齐“傻子精神”的深层含义,以及分析《汉家寨》中人物坚守的象征意义,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7. 教学策略:采用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结合导学案,鼓励学生自学、互...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史记选读第四专题测试题[精选].doc

    伯夷、叔齐的故事是《史记》中反映儒家道德观念的经典案例。他们的故事体现了忠诚、孝道和道德坚守,这对于学生理解儒家思想、认识古代中国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文言文段落,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透过文字...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第5课六国年表练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蚜20200502261

    在《六国年表》的学习中,提及了伯夷、叔齐的故事,这不仅反映了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还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道德原则的坚守。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综上...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苏轼讲故事巧拒求官者

    他向这位朋友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有个盗墓者,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墓穴,里面躺着两位古人的尸体,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伯夷和叔齐。在盗墓者准备将他们身上的财物一并带走时,两位贤人突然睁开眼睛说道:“我们宁愿饿死...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名句理解整理郭.docx

    “采薇”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指隐居不仕。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对偶句,通过描绘树叶皆染秋色、山峰尽映落日余晖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秋意浓厚、宁静和谐的山野景色。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

    2020_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2文言句式含解析新人教版

    本文将对文言句式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伯夷、叔齐以及李承之的故事情节,探讨如何在高考语文复习中有效地提升文言句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首先,对于文言实词的掌握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正如标题中所...

    河北秦皇岛概况导游词.doc

    伯夷和叔齐,这两位在《史记》中被记载的贤人,就来自孤竹国。他们的故事在秦皇岛的卢龙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伯夷和叔齐的故事,是忠义的象征,他们的精神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到了公元前7世纪,...

    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一古代诗文阅读课时检测“高频文言实词”分组练一

    《史记·伯夷列传》中有言:“至诚高节,堙没无闻”,其中“诚”便是用来形容人的品性。这种用法在古文中非常常见,是评价一个人品德的重要词汇,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应特别注意。 而“非”在文言文中多用于否定判断...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1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三含解析202103021104

    例如,“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译为“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同时,还要关注词类活用,如“耻”是意动用法,表示“以……为耻”。 此外,这段...

    湖南省浏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段考试题新人教版 试题.doc

    7.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复庵记》讲述了范君从京城逃到华山成为道士的故事,涉及历史人物如伯夷、叔齐、介子推,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感慨。 8. 古今异义词:第四题中的“徒步入华山”在古代指步行上山,现代语境中可能...

    2013-201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0 秋水每课一练(pdf) 语文版.pdf

    - 轻伯夷之义: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 5. 成语出处: -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意指听了很多道理,就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出自《秋水》篇,常用来形容人自大。 - “望洋兴叹...

    初中语文常用文学典故100道一

    6.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他们坚持忠诚于故国,表现了眷恋故园和忠贞不渝的气节。 7. 周文王礼遇姜子牙:周文王尊重并启用姜子牙,体现了礼贤下士和重视人才的领导智慧。 8. 周公吐哺:周公心系天下,急切延揽贤才...

    孟子智慧.pdf

    历史上,诸如屈原、伯夷、叔齐、司马迁等人被认为符合大丈夫的标准,他们在不同领域展现了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而在现代社会,无论性别,只要具备大丈夫的品质,都可以被视为榜样。例如,秋瑾这位女性革命家,她...

    备战2016年高考语文晨读晚练第36周高贵与卑微1

    文中借由地理环境的描述,寓言历史人物的精神象征,如伯夷、叔齐、介子推,来反映范君的志向和未竟之事。文章末尾,顾炎武提醒读者记住范君的志向,寓意深远,旨在激发后人不忘历史,坚持信念。 备考高考语文,不仅...

    八年级语文_上学期期末考点清单.docx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引用了伯夷、叔齐采薇的典故,表达对仕途的失望。 2.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名篇,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七言律诗。诗中提到的鹦鹉洲位于湖北...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东坡曾反驳将梅花与桃李等同的观点,强调了梅花的独特性,而陆游则在其咏梅诗中,将梅花与伯夷、叔齐这样的历史隐士相提并论,赋予梅花更为高尚的道德与人格象征。这些文人对梅花的倾情吟咏,不仅丰富了梅花的文化...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

    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是一个典型代表,通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山野的故事,展现了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并利用枫树和松树的形象,强化了这种坚韧的精神。 高士图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不仅是艺术家情感的寄托,更...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借鉴.docx

    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 2. 题目解析 #### 题目11 - **知识点**:“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对旧生活的回忆与哀悼,代表着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 - **正确答案**:B.美好希望的破灭...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