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391058 次
- 性别:
- 来自: 深圳
-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Nabulio:
写的详细,特殊语法学习到了
jdk1.5-1.9新特性 -
wooddawn:
您好,最近在做个足球数据库系统,用到了betbrain的数据表 ...
javascript深入理解js闭包 -
lwpan:
很受启发 update也可以
mysql 的delete from 子查询限制 -
wuliaolll:
不错,总算找到原因了
mysql 的delete from 子查询限制
前言:
其实一直很犹豫要不要写这个系列文章,因为所处的位置不高,接触公司的高层也有限,经历也只是限于市场,特别海外市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全面,横看成岭,侧看成峰,并且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完美的,请大家不要太苛求。
但是我想我一是个喜欢思考的人,也是喜欢总结的人,在华为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贪一时快乐,慢慢在华为已经超过十五载了。
所有写的东西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 不代表任何组织和单位。
其实外面的人一直很好奇华为是怎么做开海外市场的,是不是把国内的一套的吃喝嫖赌玩的方式给搬到海外去了,所以就成功了,我想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很多,但是实际上是在电信这行业里面,单个项目投资巨大,如果你不能取得运营商的信任,估计你想请客户吃喝嫖赌玩,客户也不敢; 而且,能提供的公司又不在少数,为什么找一个不出名华为呢,还担很大的风险。
其实华为做海外市场用两个字来形容的话:改进,五个字来形容:不停地改进。
华为是如何通过不停地改进来做市场呢?
我记得:98年到2000年的时候,是我们小徐总主管海外市场,他当初对第一批人说去海外第一步是解决生存问题,这个生存问题不是指公司在海外的生存,是指你个人在海外先扎下脚再说;再具体的说:前六个月做三件事情:
1、找一个宾馆先住下来;
2、在当地开一个帐号;
3、租一套房子常驻;
曾经和别人提起六个月三件事的时候,别人很惊讶,这也太简单了;其实在1999-2000年不是太简单的事情,当时的环境,没有互联网,住在什么地方真不知道,宾馆也不清楚;没有信用卡(或是很少),出国只能带2000美元,所带的钱可能只付20天的宾馆费用,以后的生活找钱就是一个麻烦事情; 也不可能有工作签,这个意味着在大部分国家就不能开帐号,也不租到房子住;开不了帐号,公司没有办法给你汇钱;我也没有统计过当初大家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反正第一批的海外人员扎下来根。这个是到2000年左右,非常艰难的一段时光;公司考核你的指标就是:生存下来就有奖金,看着好玩吧。
解决生存问题的时候,公司就开始想下一步的事情了,生存下来就不能再拿奖金了,要求是见到客户算数,这个时间的要求也是6个月以上的时间,当时海外对于中国的认只是:一个张艺谋的电影,一个是劣质产品; 不要说华为可以生产电信产品,就连中国有没有公司可以生产高科技产品,都不会有人信;所以这个时间,想见到客户真是难上加难,内部开玩笑说:见到门卫就不错了。我后来统计了一下,有以下几个办法去见客户的,找中餐馆,特别是好的中餐馆有时候会有一个达官显贵出没,有一些老板可以认识他们;找大使馆,通过大使馆来找,其实找到大使馆帮助的事情本身就不容易,因为华为在国内也没有名气,远不如国企,再加上当时的大使馆的使命还不完全是为经济服务的;找当地华人华侨; 在展会收集名片,回来打电话,发邮件,发传真求约见的;还有一个是看报纸找招标信息的。
后面两个就是我们主要的渠道,结果因为语言不好,我们几乎到了有项目就投标的地步,也闹出了很多笑话,如投卫星标的,有把土建当电信;通过大量的投标,和大量的求约见的方式,终于闯过了门卫这一关,可以见到客户了;但是面临问题又出现了,我们能见到的客户:一个是非常有限,而且层次也很低,二个别人总是对你另眼相看,怀疑你是不是真的可以做成电信设备;如:华为的交换机可以提供7号信令吗;你们的光网络设备是OEM朗讯的,怎么可能价格比朗讯价格还低,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时候公司对于大家的考核,就是统计一下你一年之内见到了多少客户,客户的层次是什么。如果你做到了,年底就可以有奖金拿了。
接下来,公司就开始要求海外的人员是:请进来,看看华为公司的实力;刚好2000年的时候,有一个香港展,公司就发动所有人来请客户到香港参加展会,下的指标是2000人来香港参展;其实当时能请来的客户的高层是少之又少的,很多客户经理就是为充数:把工程师,以及客户的客属,甚至更过分的客户的司机也请来了,不管怎么说,当时应该有2000个人了,只是素质参齐不齐而已,搞得当时香港所有的出租车都说大陆有一家SB公司花钱如流水,包光了香港所有奔驰车。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香港展给华为带来了不估量的影响:客户一看这么多人来华为参展,看来华为还是靠谱的公司,二是,看到了深圳,华为的总部,以及部分人来到了北京,上海,发现中国远不是他们想像那样,产生几个高科技的公司是应该的;这些人回去以后,又通过自身的感受中国和华为,又吸引更多人对中国和华为的兴趣,这个以后再请客户回国,就相对容易很多。
这个时候,公司才开始考虑怎么去销售了,这个阶段是一直到2003年。因为深刻记得老板要求2003年的海外的销售指标为10亿美元,所有的人都觉和是疯了,不可能完成的。老板说:我在全球看了一下,我们一共在全球突破,开实验局的,已经有200个客户了,平均每个客户能带来5M的销售就是10亿美元,到年底时候,我们真的达到了10亿的销售的时候,公司在海外的增长,就进入了一个快轨道了。
但是当时开实验局的时候, 也是艰辛无比;虽然客户也来中国和总部看到了, 也被震惊了一下, 但是真要把设备拿到他们网上实战的时候,别人心里还是在打鼓的,所以当时大部分找的是:二类T,三类T,甚至是四类T,先有一个突破再说,或是爱立信,阿尔卡特等公司非常不关注的运营商来突破;当时最高的奖金是:能卖出一台设备值500万美元的话,公司奖励150万人民币(记不清楚了,反正很高),免费开一个实验局,公司奖励40万。所以大家当时在海外干劲实足,一口气就开了200个实验局加上突破的项目。
同时这200个实验局和突破的项目,基本上把华为海外的适配就完成了,如:电源插头,电压要求, 当地的环境要求,准入要求等,为后面的10亿美元的销售,趟出一条羊肠小路。
而且这个过程当中,公司把大量的国内优秀的销售,会英语的和不会英语的,愿意去的和不愿意去的,往海外扔,而且从不妥协,只有去和不去降级的两条路。
到了2003年以后,公司的销售就有很大的改进,重大的标志:阿酋联电信的3G中标和香港的3G中标,就基本上意味着华为在实验局这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公司的考核的已经不再是实验局的数量了,是销售和山头目标。
销售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反正就是你东西给卖出去,把钱收回来;山头目标实际上是牵引公司多产品进入,或是公司的战略产品进入运营商的网络;先不再乎进入多少,但是要先挤进去; 如:当年我们进入阿联酋电信的3G,公司下达一个指标就是把我们的软交换也要打入阿联酋电信;当我们把软交换突破并且规模销售的阿联酋电信的时候,公司又下达了把光网络,接入网也突破和规模销售到阿联酋电信;相比爱立信,华为当时最大的优势就是捆绑销售或是交叉销售;我在卖软交换的时候,送一些光网络和接入让他们试用;这个是爱立信当时如何也做不到了。就这样,华为一旦进入一个运营商,很快就会全面开花,把大量的产品销售给了运营商;
当销售不是问题的时候,公司就在思考格局的问题了;原因爱立信在2004年的时候,嘲笑华为全球所谓11个3G网络的基站数量不如爱立一个3G网络多,因为当时,华为的3G网络就是一些小国家开的,如毛球等;公司也意识到以华为当时的市场地位,这样的格局非常危险,一个并购,就把华为扫地出门,所以当时就是立下进入主流国家,进入当地所在国家的注流运营商,如:孟加拉一定要进入第一大运营商,要进入欧洲主流运营商,攻坚战,炸碉堡成为当时的流行词;在这个目标的牵引下,欧洲的市场逐渐打开,如英国电信,VDF等公司,亚太的马电,新电信等市场渐渐地打开了。
格局也有了, 主流国家,主流的运营商也进入了,公司思考就是网络的格局了,如:和中国移动的合作,华为一直很难进入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在国外也一样,华为设备基本上是在政治首都和经济首都之外的地方用,公司的市场目标就改为:进首都,同时要把核心网络进入客户的网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建立和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当然这几年公司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要求有质量的销售和增长,同时要求有现金流和利润。
所有的这些华为在市场拓展的过程当中,几乎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往前走;不论是对公司内部管理,研发,和人员要求来看,都越来越高,如同一辆高速的战车,跟得上的销售,就可以上升,跟不上的销售,只有下降。
有一次和NSN主管聊天,他说:他们可以挡1年,2年甚至3年华为的进攻,而且大部分公司在3年还不成功的话,基本上就放弃了,但是真挡不住华为7年换人轮番进攻,德国市场就是从2001开始到2007打开,这本是西门子,后来NSN的本土市场。
其实华为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就是一个不停地改进和优化的过程,这当然也包括公司管理,人员结构,研发,供应链所有体系的改进。依赖这些点滴的改进形成一个大突破。
其实一直很犹豫要不要写这个系列文章,因为所处的位置不高,接触公司的高层也有限,经历也只是限于市场,特别海外市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全面,横看成岭,侧看成峰,并且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完美的,请大家不要太苛求。
但是我想我一是个喜欢思考的人,也是喜欢总结的人,在华为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贪一时快乐,慢慢在华为已经超过十五载了。
所有写的东西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 不代表任何组织和单位。
其实外面的人一直很好奇华为是怎么做开海外市场的,是不是把国内的一套的吃喝嫖赌玩的方式给搬到海外去了,所以就成功了,我想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很多,但是实际上是在电信这行业里面,单个项目投资巨大,如果你不能取得运营商的信任,估计你想请客户吃喝嫖赌玩,客户也不敢; 而且,能提供的公司又不在少数,为什么找一个不出名华为呢,还担很大的风险。
其实华为做海外市场用两个字来形容的话:改进,五个字来形容:不停地改进。
华为是如何通过不停地改进来做市场呢?
我记得:98年到2000年的时候,是我们小徐总主管海外市场,他当初对第一批人说去海外第一步是解决生存问题,这个生存问题不是指公司在海外的生存,是指你个人在海外先扎下脚再说;再具体的说:前六个月做三件事情:
1、找一个宾馆先住下来;
2、在当地开一个帐号;
3、租一套房子常驻;
曾经和别人提起六个月三件事的时候,别人很惊讶,这也太简单了;其实在1999-2000年不是太简单的事情,当时的环境,没有互联网,住在什么地方真不知道,宾馆也不清楚;没有信用卡(或是很少),出国只能带2000美元,所带的钱可能只付20天的宾馆费用,以后的生活找钱就是一个麻烦事情; 也不可能有工作签,这个意味着在大部分国家就不能开帐号,也不租到房子住;开不了帐号,公司没有办法给你汇钱;我也没有统计过当初大家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反正第一批的海外人员扎下来根。这个是到2000年左右,非常艰难的一段时光;公司考核你的指标就是:生存下来就有奖金,看着好玩吧。
解决生存问题的时候,公司就开始想下一步的事情了,生存下来就不能再拿奖金了,要求是见到客户算数,这个时间的要求也是6个月以上的时间,当时海外对于中国的认只是:一个张艺谋的电影,一个是劣质产品; 不要说华为可以生产电信产品,就连中国有没有公司可以生产高科技产品,都不会有人信;所以这个时间,想见到客户真是难上加难,内部开玩笑说:见到门卫就不错了。我后来统计了一下,有以下几个办法去见客户的,找中餐馆,特别是好的中餐馆有时候会有一个达官显贵出没,有一些老板可以认识他们;找大使馆,通过大使馆来找,其实找到大使馆帮助的事情本身就不容易,因为华为在国内也没有名气,远不如国企,再加上当时的大使馆的使命还不完全是为经济服务的;找当地华人华侨; 在展会收集名片,回来打电话,发邮件,发传真求约见的;还有一个是看报纸找招标信息的。
后面两个就是我们主要的渠道,结果因为语言不好,我们几乎到了有项目就投标的地步,也闹出了很多笑话,如投卫星标的,有把土建当电信;通过大量的投标,和大量的求约见的方式,终于闯过了门卫这一关,可以见到客户了;但是面临问题又出现了,我们能见到的客户:一个是非常有限,而且层次也很低,二个别人总是对你另眼相看,怀疑你是不是真的可以做成电信设备;如:华为的交换机可以提供7号信令吗;你们的光网络设备是OEM朗讯的,怎么可能价格比朗讯价格还低,这是不可能的。
这个时候公司对于大家的考核,就是统计一下你一年之内见到了多少客户,客户的层次是什么。如果你做到了,年底就可以有奖金拿了。
接下来,公司就开始要求海外的人员是:请进来,看看华为公司的实力;刚好2000年的时候,有一个香港展,公司就发动所有人来请客户到香港参加展会,下的指标是2000人来香港参展;其实当时能请来的客户的高层是少之又少的,很多客户经理就是为充数:把工程师,以及客户的客属,甚至更过分的客户的司机也请来了,不管怎么说,当时应该有2000个人了,只是素质参齐不齐而已,搞得当时香港所有的出租车都说大陆有一家SB公司花钱如流水,包光了香港所有奔驰车。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香港展给华为带来了不估量的影响:客户一看这么多人来华为参展,看来华为还是靠谱的公司,二是,看到了深圳,华为的总部,以及部分人来到了北京,上海,发现中国远不是他们想像那样,产生几个高科技的公司是应该的;这些人回去以后,又通过自身的感受中国和华为,又吸引更多人对中国和华为的兴趣,这个以后再请客户回国,就相对容易很多。
这个时候,公司才开始考虑怎么去销售了,这个阶段是一直到2003年。因为深刻记得老板要求2003年的海外的销售指标为10亿美元,所有的人都觉和是疯了,不可能完成的。老板说:我在全球看了一下,我们一共在全球突破,开实验局的,已经有200个客户了,平均每个客户能带来5M的销售就是10亿美元,到年底时候,我们真的达到了10亿的销售的时候,公司在海外的增长,就进入了一个快轨道了。
但是当时开实验局的时候, 也是艰辛无比;虽然客户也来中国和总部看到了, 也被震惊了一下, 但是真要把设备拿到他们网上实战的时候,别人心里还是在打鼓的,所以当时大部分找的是:二类T,三类T,甚至是四类T,先有一个突破再说,或是爱立信,阿尔卡特等公司非常不关注的运营商来突破;当时最高的奖金是:能卖出一台设备值500万美元的话,公司奖励150万人民币(记不清楚了,反正很高),免费开一个实验局,公司奖励40万。所以大家当时在海外干劲实足,一口气就开了200个实验局加上突破的项目。
同时这200个实验局和突破的项目,基本上把华为海外的适配就完成了,如:电源插头,电压要求, 当地的环境要求,准入要求等,为后面的10亿美元的销售,趟出一条羊肠小路。
而且这个过程当中,公司把大量的国内优秀的销售,会英语的和不会英语的,愿意去的和不愿意去的,往海外扔,而且从不妥协,只有去和不去降级的两条路。
到了2003年以后,公司的销售就有很大的改进,重大的标志:阿酋联电信的3G中标和香港的3G中标,就基本上意味着华为在实验局这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公司的考核的已经不再是实验局的数量了,是销售和山头目标。
销售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反正就是你东西给卖出去,把钱收回来;山头目标实际上是牵引公司多产品进入,或是公司的战略产品进入运营商的网络;先不再乎进入多少,但是要先挤进去; 如:当年我们进入阿联酋电信的3G,公司下达一个指标就是把我们的软交换也要打入阿联酋电信;当我们把软交换突破并且规模销售的阿联酋电信的时候,公司又下达了把光网络,接入网也突破和规模销售到阿联酋电信;相比爱立信,华为当时最大的优势就是捆绑销售或是交叉销售;我在卖软交换的时候,送一些光网络和接入让他们试用;这个是爱立信当时如何也做不到了。就这样,华为一旦进入一个运营商,很快就会全面开花,把大量的产品销售给了运营商;
当销售不是问题的时候,公司就在思考格局的问题了;原因爱立信在2004年的时候,嘲笑华为全球所谓11个3G网络的基站数量不如爱立一个3G网络多,因为当时,华为的3G网络就是一些小国家开的,如毛球等;公司也意识到以华为当时的市场地位,这样的格局非常危险,一个并购,就把华为扫地出门,所以当时就是立下进入主流国家,进入当地所在国家的注流运营商,如:孟加拉一定要进入第一大运营商,要进入欧洲主流运营商,攻坚战,炸碉堡成为当时的流行词;在这个目标的牵引下,欧洲的市场逐渐打开,如英国电信,VDF等公司,亚太的马电,新电信等市场渐渐地打开了。
格局也有了, 主流国家,主流的运营商也进入了,公司思考就是网络的格局了,如:和中国移动的合作,华为一直很难进入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在国外也一样,华为设备基本上是在政治首都和经济首都之外的地方用,公司的市场目标就改为:进首都,同时要把核心网络进入客户的网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建立和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当然这几年公司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要求有质量的销售和增长,同时要求有现金流和利润。
所有的这些华为在市场拓展的过程当中,几乎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往前走;不论是对公司内部管理,研发,和人员要求来看,都越来越高,如同一辆高速的战车,跟得上的销售,就可以上升,跟不上的销售,只有下降。
有一次和NSN主管聊天,他说:他们可以挡1年,2年甚至3年华为的进攻,而且大部分公司在3年还不成功的话,基本上就放弃了,但是真挡不住华为7年换人轮番进攻,德国市场就是从2001开始到2007打开,这本是西门子,后来NSN的本土市场。
其实华为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就是一个不停地改进和优化的过程,这当然也包括公司管理,人员结构,研发,供应链所有体系的改进。依赖这些点滴的改进形成一个大突破。
发表评论
-
不把信息当作知识
2015-06-24 17:17 645不把信息当作知识,不把收藏当作学习,不把阅读当作思考,不把储存 ... -
一定要大道至简,分层分级授权
2015-04-08 09:13 650变革的目的就是要多产粮食(销售收入、利润、优质交付、提升效率、 ... -
低价会摧毁战略进攻力量 冲上上甘岭多吃1碗面
2015-04-08 09:12 508我们公司就像赛跑冠军一样,终于跑到世界的边缘线上。大江大河、大 ... -
致新员工书
2015-02-10 08:31 498您有幸加入了华为公司 ... -
雷军在联想演讲:全场无言,除了掌声
2015-01-12 08:38 714尊敬的朱立南总裁,尊敬的各位CEO: 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么一 ... -
看看国外牛B程序员如何每天只编程4小时
2015-01-06 19:27 604每个人都熟悉这种作息规律:早上9点去上班,坐在电脑前面,编一天 ... -
要让桃子树上结出西瓜
2014-12-25 12:33 571华为公司未来的胜利保障,主要是三点要素:第一,要形成一个坚强、 ... -
请不要高估你的人脉关系
2014-10-14 18:57 556作者:杨奇函 在 ... -
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2014-08-28 23:34 789“思想”一词是指人 ... -
胜负无定数,敢搏成七分
2014-08-20 08:16 754一、胜负无定数,敢搏成七分,要向命运挑战 1、重在参 ... -
任正非:华为需要一批思想家和战略家
2014-07-29 12:43 523一、现代化作战要训战 ... -
2013年至今百余家P2P网站跑路
2014-07-28 12:32 251这些天来,刘雯几乎所 ... -
狼商全文
2014-07-15 16:51 3013序言一 (我将和大家一 ... -
狼商:中国顶尖企业间最残酷的销售厮杀
2014-07-15 16:21 9013 狼商:中国顶尖企业间最残酷的销售厮杀 作者:新朝 ... -
任正非:若爆发金融危机 华为现金可吃3个月
2014-07-13 08:55 591首先要感谢大家!这两年世界经济在衰退,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坐 ... -
我是如何打败拖延症的
2014-07-02 16:07 712关于拖延症的话题我在Hacker News上不断的看到有人提 ... -
任正非谈消费者BG战略
2014-04-22 12:48 702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我们要有战略耐性。 消费 ... -
6个习惯让你立刻远离拖延
2014-04-01 08:29 9376个习惯让你立刻远离拖延 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写项目总结 ... -
超越美国,潇洒走一回
2014-02-18 22:47 747----徐直军在公司2013年年度干部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我们 ... -
一些大佬的创业之初
2014-02-17 08:59 692马云 一个偶然的机会 ...
相关推荐
他邀请彭老师的团队帮助华为改进市场部的激励制度,这是华为变革的起点。1997年,任正非访问美国贝尔实验室,被其创新成果所震撼,从而确立了华为的发展方向:学习美国的创新精神、印度的软件能力、德国的质量标准和...
6. **市场多元化**:华为不断拓宽产品线,从最初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发展为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涵盖移动、宽带、IP、光网络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市场和客户群体的需求。 尽管华为在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0年,华为的销售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各业务领域的均衡发展。同时,华为重视公司治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以民营公司的身份建立了稳健的公司治理结构。 在研发投入方面,华为坚持需求...
3. **市场策略**: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拓展市场,不仅在中国本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与各国电信运营商合作,华为成功打入了全球500强企业之列。 4. **社会责任**:华为在发展...
尽管华为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仍需不断调整和完善战略。比如,加强在新兴市场的布局,适应不同地区的法规和消费者需求;在技术创新上,既要保持技术领先,也要注重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6. **...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宣布其Model 3和Y的标准续航车型将全面转向磷酸铁锂电池,这一举措进一步提升了磷酸铁锂电池在海外市场的接受度。磷酸铁锂电池之所以能够在成本和安全性能上获得青睐,主要得益于其在国内外...
5. **服务和交付能力的提升**:面对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华为加强了服务和交付管理,从初期的短板转变为竞争优势,成为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6. **IFS(Integrated Finance Service)变革**:华为构建了全球化...
6. **战略决策**:华为在战略决策上表现出高瞻远瞩,早期就预见到了通信行业的全球化趋势,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影响力。 7. **社会责任**:华为不仅关注商业成功,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例如,在3G技术的研发过程中,由于国内市场的限制,华为不得不转向海外市场,面对国外运营商的质疑,通过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华为的成功在于不断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组织架构,强化...
与IBM等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的合作,使华为得以不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改进和优化自身管理流程,形成了强大的组织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结而言,华为矩阵组织架构的成功在于其能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需求的变化,...
其次,华为追求服务的领先地位,不断改进服务内容,专业化、标准化和多元化是其服务发展的方向。主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结合,塑造了华为优质的服务品牌,使其在业界保持领先。 再者,华为关注客户的网络效能,通过...
- **国际化战略**:明确全球化发展目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 **本地化运营**: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市场特点,实施本地化策略。 - **技术创新与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寻求与国际伙伴的合作机会。 - **品牌...
- **成果展示**:这些措施不仅规范了海外销售行为,还为华为在全球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九、从To B到To C业务的转变 - **挑战与对策**:华为在转向消费者业务时,面临了管理模式上的巨大差异。为了...
### 专业化的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 一、引言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华为将继续探索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技术,以保持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本周的计算机行业周报聚焦了华为的重大举措——向开发者全面开放其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这一举动对整个...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鸿蒙OS才能真正实现其潜力,推动中国计算机行业迈向更高水平。
华为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通讯技术企业,其卓越的业绩和稳健的发展与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密不可分。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架构、政策...通过持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华为能够在全球市场中不断突破,创造商业奇迹。
- **提升持久竞争力**:持续改进和优化战略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地位。 - **找准市场定位**:精准的市场定位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服务于目标客户群体。 - **优化资源利用**:合理分配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效益。 -...
- **成长期(1993-1998):** 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实现了从国内向国际市场的跨越。 - **快速发展期(1999-2008):** 加快技术创新与产品线扩展,进一步巩固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 **成熟期(2009-至今):** 进一步优化内部...
【知识点详解】 ...任正非强调了全球化视野下的团队融合,以及企业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同时,他还提出要赋予项目经理更大的决策权力,以提升项目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然而,随着我国服务器制造商的技术提升和自主研发投入,国内品牌如浪潮、华为和联想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加,2017年,国内品牌服务器份额达到70%,在全球市场中,浪潮、联想和华为也取得显著地位。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