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篇博文,是一位原网易的产品总监辞职进行创业。他针对如果大公司抄袭自己的话如何来应对。
整篇文章通过分析大公司中的各种弊端,来确定创业型公司的优点和长处。通过这篇文章一些想要创业的同学会获得一些信心和动力。
不过我个人感觉,如果以前在大公司里遇到的问题的根源是自身的毛病话,即使换个环境也不会自动消失的。
很多人总是会抱怨环境不好,时机不好,境遇不好。而实际很多困境或难题是自己造成的。希望大家共勉。
原文如下:
腾讯抄你肿么办
2012-06-10 23:13:04| 分类: 行业 |字号 订阅
对不住腾讯的同行,我标题党了。
其实,这篇文章是打算写“大公司抄你肿么办?”很明显腾讯最典型嘛,以至于我还在网易的时候,Boss也问我,腾讯抄你怎么办?此时屡屡有一股邪火在胸口燃烧着,想大吼一声:腾讯抄我怎么办?老子跳槽去腾讯!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创业。
我在网易5年,一直带业务部门,从内容总监转职产品总监,算得上资深中层吧。网易做产品的环境,放在业内大约是中等偏上,它的好处别家未必有,弊端则是寰球同此凉热。年初跟VC谈天使融资的时候,对方大统领换了一个问法:如果网易抄你怎么办?我很吃惊地回答,如果留在网易就能把这个项目做出来,我还创什么业?难道你以为我创业是为了发财、专权,或者给自己戴上SB风格的CEO头衔?
那么大公司到底是真老虎还是纸老虎?我得从大公司业务运作的常识说起。
▎部门背景
大公司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由若干个事业部>大部门>中小部门>项目组构成。其中战斗力过硬的项目组是少数,王牌军不足十分之一,而水货项目组的占比至少超过一半。
我们品头论足说XX公司的产品做得很好,其实是某几个项目组实力非凡。如果不与他们正面对抗,其他组做产品也就是60出头的平均分。难道你连产品70分都没有自信?没这自信你还做个屁啊。
所以在忌惮大公司之前,先摸摸底,和你竞争的大公司项目组归属在哪个部门下面,它又是什么背景。正如我以前对某大公司很是好奇,为什么一部分业务很烂,另一部分很赞?内部人士答:因为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事业部,一队落魄边沿化,另一队则是常胜王牌军。
▎业务关联
有些时候,你发现某大公司和你进入了同一个竞争领域。别着急,先看看做这个项目的部门,主营业务是否和该项目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由于野心的驱动,部门主管常常会批准一些和主营业务关系不大的,想象空间又很大的项目,妄想别错过金矿。然而这只是投石问路,买张彩票,主要的资源仍然在主营业务线集中,更不可能忍受平缓的增长曲线(掘金心态嘛,哪怕掘到铜矿也会断然放弃)。外界看见“XX公司悍然进入XX领域”……屁嘞,只有做这个项目的团队甘苦自知,时间紧/期待高/投入少/管理制度别手,不挂基本上不可能。
紧接着上一条,对大公司对手的部门背景作详细调查,或许能解除你对那个庞然大物的恐惧心。如我以前在网易门户做摄影分享社区,第一年里,有8个月分到了1位工程师的工时;接下来一年总算有3位工程师了,其中2位又是实习生。我熬了整整3年,3年呐,才熬到基本够用的技术人员配置,那时市场机遇早已消失不见。
▎公共资源
大公司的公共资源往往包括如下部分:UED、QA、推广位,集中调度以提高利用率。有时候运营人员也是公共资源,有时候更惨一点,连程序员都是公共资源。虽然家底殷实,公共资源摊薄到每个项目上便很寒碜,所谓僧多粥少。项目经理可能把自己有招聘权的人给凑齐了,但他还得腆着脸找各个公共部门老大要资源,有时是恳求,有时是苦苦哀求。
跪下来舔鞋都提不上工单的时候,我以前还使过一茅招,搞点部门经费,请前端组的同事私底下帮忙切图……当作付费外包来对待。那时视觉稿已经堆了个把月,没法推进一步。类似的木桶效应多如牛毛,几乎每个大公司项目都会遇到,偏偏使不上力,被短板卡得上气不接下气。
即便抢到了(勉强够用的)公共资源,你还得面对分配资源的随机性问题。比如说小清新风格的产品,能分到擅长此风格的设计师吗?不能,谁空下来分派谁。擅长小清新的设计师当然也有,人家正在别的项目组,即便那个项目恶俗,设计师也很不开心,做到一半怎可能中途离场。所以我以前跟PM说:有人帮你做就快去烧香还愿,有推广位到手就感恩热泪盈眶,你还挑啥子挑喃?十几个部门几十个项目都闹着要最好的最合适的,你让UED情何以堪喃?
由于公共部门采用派单制,大部分人员缺乏项目归属感,荣誉感,他既无法全程参与,也很难真正融入项目组里边。座位经常隔了几百米,一周只能碰头两三面,甚至因为参与时间短暂,就连对产品的理解也比较浅,应付完这个应付那个,“应付了事”的心态极为常见。往往只有项目经理把产品当儿子看,别人都当成牵到自己家里来串门的邻居小孩儿。
更能理解的是,公共部门这个月做A项目的单,下个月做B的单,这个月A项目组请饭请求加班,下个月B请饭请求加班。项目上线你们倒是领功/打赏/休假,下一个项目组又声泪俱下说这单子特别重要,非得拉兄弟一把不可。这岂不是“无穷无尽的加班”“无穷无尽的拼这一仗”?你们少来诳老子……
曾见以前合作的设计师,私底下为自己做了款玩票的APP,比当初花两三个月为我们部门设计的APP,起码高出两个等级。当真刮目相看。
▎KPI
KPI是万恶的,没有KPI又是万万不能的。
所谓KPI,属于体制的一部分,也是大企业病的一部分。这个世界上不靠谱的人和项目占多数,衡量创业团队是否靠谱的标准很简单——剩者为王。这是一款生存游戏。
随着公司活下来并且膨胀起来,自然淘汰的筛选法很快失了效。创业意味着高风险和高收益,当创业团队成长为中型公司,大公司,则个人的风险降低(收入增加,薪资职位稳定),收益也降低(期权减少甚至没有),容易滋生更多轻浮的冒险,拿公司的钱去玩自己的票,修筑各种烂尾楼。如果不用KPI来制衡,十八般瞎折腾便掏空公司资源。人家旱涝保收底薪很高的,人家从折腾中赚到了经验值,就算引咎辞职,下一份工作还能拿到更高薪水的,而你老板呢,资产耗光只能去摆地摊了。
鉴定和约束各种瞎折腾的管理手段之一,我们称之为项目KPI,即阶段性的项目考核。在这个过程中证明自己靠谱,项目有戏,公司才会继续支持你。以我所见,虽有不少被KPI整死的好项目,但95%以上被涮掉的,确为次品,事后一齐流泪控诉KPI之恶贯满盈,觉得失败原因是“公司不给支持”。问题是怎么证明你和这个项目值得更多的支持?怎么证明你是有可能成功那5%,而不是注定失败的95%?
老板毕竟不是天网,他不可能什么都懂,尤其对新拓展的业务,一旦超出了高层的成功经验领域,只能靠KPI来判断项目前景。这同时意味着[要命的]公司对项目缺乏耐心和远见。若不能看到短期数据利好,则支持度快速下降,资源供给减少,方向盘立刻打到一条名为“黄泉”的路上。预见到灭顶之灾又会干扰项目经理的判断,往往使些目光短浅,饮鸩止渴的茅招出来,苟且保得眼前性命。
▎高层干预
刚才提到大公司对新业务缺乏耐心和远见,这根子还在公司高层身上。所谓高层,最低也是管辖几百人的方面大员,通常从VP起计。能做到大公司高层必有过人之能,不幸人过30岁后对新领域的学习能力直线下降,再加上行政事务缠身,无法专注于业务。故而对于市场拓展,大部分高层混合了视野狭窄与刚愎自用这两种特质,必然大量依赖KPI管理。
反过来看,如果高层瞄准了某个项目,下决心赌上一把呢,它就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宽容,初期KPI有可能压根不设,所有公共部门都围着你打转。高层力挺可以解决掉60%的大企业病,作为创业团队,遇到这样的对手是件挺可怕的事情,还好它们只是极少数,占比不足5%。而你会因为大晴天也有可能下雨沾湿鞋,就畏畏缩缩不敢出门吗?
何况高层的支持是一把双刃剑,他会给你喂足粮草,钉好蹄铁,同时也给你戴上嚼子,圈定方向甚至策略。那么高层指定的方向策略出错呢?恭喜,贵项目挂了。长官意志令如山,最怕长官是外行。
另一些情况下,大公司项目因为资源不足,资源错位而做砸,其实还是高层的决策影响。他认为给这些支持已经足够看清前景,若是败局,又何必豪赌下去。毕竟主营业务还赚钱嘛,还有得选择,反倒是“没得选择”转化为创业团队背水一战的韧性所在。
▎齐心协力
说句听上去挺刺耳的话,大公司里很难谈真正的齐心协力。按我的理解,齐心协力的基石不是个人素质,而是成员都适合这个项目,喜欢这个项目,自然努力团结。可你加入某一家大公司,往往受其光环/福利/资历的吸引,有个坑就猛往里跳,其后转岗不易。做什么项目亦受到部门限制,自主权有限得很。
换句话说,参与大公司项目组的,并不是最适合,最喜欢这个项目的人,而是项目经理目前能搞到的人(调动、招聘以及公共部门派单)。甚至项目经理本人也是奉命而为,或无奈抓阄。驱动工作的动力是职业道德,季度考核,奖金与功名,却非你对这款产品的爱。老实承认,我自己即是一例。哪怕在网易加班极多,直到辞职出来做有爱的产品,方才觉得过去皆是行尸走肉。
而我目前的创业团队只有6个人,来自5家大公司(上市或即将上市)。你说大家放弃了高薪福利,稳定工作,来上海做一款前途未卜的产品是为什么?当然不是服了我的三尸脑神丸……
于是我现在的项目速度比之前在网易快3倍,工作进展有规划,无管理,队员的主动性之强,内部合作的愉快与默契是过去从未经历过的。两个字:“开心”。换回大公司,那得打多少鸡血开多少动员大会啊,最后有人还在会上睡着了。
▎人多嘴杂
小团队凭什么跟大公司竞争呢?有人说是“专注”,有人说是“耐心”,有人说是“远见”。这些都对,我还要补充一点,小团队一定要比大公司犯更少的错。
这句话听上去挺莫名其妙的,大公司人才济济,小团队凭什么跟人家比正确率?回答很简单:人才济济,同时也人多嘴杂。给项目提意见的人越多,执行效率越低,这是铁一般的定律。尤其当建议者中包括各级领导的时候,决断就更加飘忽不定。你非得考虑上司的立场,部门的立场,微妙的公司政治环境,固然不乏真知灼见,合拢在一起便成噪音干扰。大量时间花费在报审/修改/开会/争吵/写文档/走流程上面,行动迟缓举棋难定,更增加误入歧途的概率。
相比之下,小团队的快速决策,快速行动,正好击中了大公司的软肋。一款新产品出来,大公司实权派发现它起码得2个月,看懂它2个月,立项组好队还得花2个月。再加上市场前景不明朗,在创新者大红大紫之前,大公司愿意投入(冒险)的资源是极少的,试水而已,复制抄袭多于革新改良,保守跟随多于锐意开拓。结果一两年过去了,创新者勇猛精进已成气候,大公司才回过神来,欲与之全力一搏。人家的前期积累已领跑市场,后来者未必追赶得上。
类似案例,多不胜数。创业者眼里唯一的好机会,大公司看来却只是1000个模糊不清的机会之一,拿捏不定。由此逆向思维的话,创业团队最好不要插入大公司的主营业务去虎口夺食。人家苦心经营多年,凭借对这块市场的理解力和戒备心,会更快发现你,重视你,然后高层吹响号角击溃你。但你去开辟新战场呢,大公司跟还是不跟,用多大力跟,往哪个方向走,它就很难统一内部意见。
▎基因转移
人都艳羡大公司“资源多”,所谓资源,一半是人才资源,一半是海量用户,即推广资源。然而不常被提及的是,大平台的团队基因/用户构成/用户习惯,与新项目是否吻合。或者笼统点说,大平台的资源优势是否能向新项目平滑过渡。
我一直是“基因论”的支持者,公司实权派的个人偏好,决定了团队构成与文化,进而决定了主场优势与劣势。正如APPLE在社交网络几战皆败,伟大如Google也被Facebook压得抬不起头来。只是受到野心蛊惑,即便八字不合,大公司也会悍然进入新领域(凭什么我不行),随后又惨然退出(原来我真不行)。
比团队基因更令人恼火的,是用户基因,即当前用户群的构成与使用习惯。做产品经常遇到“跨域”这个问题,借势推广也一样。新项目的产品诉求,用户构成,如果和母体在同一个域内,则资源优势平滑过渡,对竞争者是致命的杀伤力。但其实……平滑过渡又是一件特别不多见的事情。有时新项目整个的跨域,比如腾讯做拍拍,做朋友,导入损耗率惊人;有时大平台向垂直市场细分,无法精准过滤推广目标,导入用户良莠不齐得厉害,对于重视“气质、氛围”的垂直市场则是拔苗助长。
以我之前做网易摄影为例,不推吧,在大公司做产品跟创业有多大区别,生怕浪费了资源。推吧,不搭边的人路过都来踩一脚,各种低端用户、自拍用户、审美低下热情万丈的中老年用户蜂拥而入,氛围混乱,运营成本指数级上升,最终受困多过受益。反倒是独立摄影产品如图虫,用户气味相投而来,自然增长营造的社区气质远胜从大平台引流,气质恰恰又是社区的核心竞争力。
做产品,鲜有一夜暴富,尤其UGC,口碑带动增长才是最稳健的方法。道理固然大路货,KPI压力下却容易急于求成。母体供血一旦大量掺水,相当于修炼邪道武功,起步快而后力不济,很快会触碰到天花板。这时大平台所谓海量用户,反倒成为盛满鲜花的陷阱,涂抹蜜糖的慢性毒药。好似小时候四环素治病,长大后灿然一笑露出满口黄牙。
——————————我是总结分割线——————————
总之,在大公司里做产品的雷区多多。与内部环境作战所使的力气,往往占到血槽的2/3强,只留下不足1/3去对付市场。它抄你,不见得就打得过你。它是个大家伙,但也喜欢把两个脚拇指绑起来走路。在多数情况下,大公司的新项目只是全身挂满钻石镣铐的,虚弱的巨人,被活活抄死抄残多半说明你太逊色,而不是大家伙太凶恶。
不过,这个行业的主流论调并不这么看。
最近几个月,各式各样的人纷纷来问我,既然立志“不走寻常路”,大公司抄你怎么办?
对这个问题,我有各种具体的回答,但都不是真心话。只是面对某些人,比如投资人的时候,你跟他讲虚的,会被当成喷子,得表示我有明确的对策……其实对策易变,反倒是“产品哲学”这类虚的东西更加恒定。
我真心的态度可以用三次自问自答来概括。
1、我的产品质量能不能打败跟随者,至少是与跟随者各擅其长?
如果做不到,这不是我被抄的问题,是我技不如人,我认栽。竞争会刺激我提高产品质量,未必是一件坏事。
2、假定产品通过创新,打开一个新的细分市场,这个市场是否足够大,大到可以容纳下多个竞争者同时生存?
如此则对手亦是队友,我们一边互相作战,一边共同开垦荒地,联手培育市场。即便最后我只拿到第三、第四的份额,也不错啊,谁规定创新者就非得独吞整个市场不可——初夜权不等于占有权,市场又不是从一而终的贞洁牌坊。
3、除了用户口碑之外,产品是否有具象化的的价值沉淀?
比如黏性强的用户关系,比如用户留存的他看重的内容,比如有忠诚度的优质内容发布者,比如含金量与时效性较长的信息。这些沉淀即防御壁垒,从产品架构阶段就应该提前考虑,决定了防守反击的难度。
所以别人来不来抄这种事情,我从来都是不大关心的,偶尔想想,从不忧虑。周鸿祎有句话说得很好,少盯着对手,多研究用户。一天到晚担心“腾讯抄我怎么办”?担心有屁用啊,万一产品做得不好,腾讯抄都不屑于抄,那得白白浪费多少脑能量。我只管埋头做自己的产品,洪兴罩我去战斗~
换个角度看,哪怕比较倒霉,很快被大公司看得起并临幸了,对手在高层力挺下全力以赴地复制并改良,它的基因刚好又平滑过渡……那么,我挂了。但产品创新若是如我所愿地打开某个细分市场,改善某类用户体验,作为始作俑者,老子倾家荡产,虽败犹荣。“小小改变世界”比“赚到三千万退休”更值得追求。
正如我在微博里所说:阻挡你创新的是“无能”而不是“抄袭”,鼓舞你创新的是内心骄傲而不是永远独占鳌头。
——————————我是后记分割线——————————
4月张罗着创业以来,写IT文章的频度锐减。一方面是忙不过来,另外,创业相关的经验虽然多(招聘/产品设计/内部协作),却不适合大嗓门讲,毕竟八字还没一撇呢。有些话说得太早,难免被人等着看笑话。还是等产品落地生根之后再写比较稳当。
所以,亲们,祝福我接下来走得顺利吧,汇集正能量。创业历程中可写的东西,比我在网易时多太多了。萌叔有宝不轻弹,只是未到话痨时。
转载随意,但请带上我的微博地址……
http://weibo.com/cicada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在东三省市场,经济波动、政策变化、行业竞争等因素对公司影响显著,如2008年经济危机带来的市场冲击。消防器材行业因关乎公共安全,受政府高度关注,法规监管严格。因此,公司在制定战略时需考虑这些因素,寻找市场...
**赛赛软件有限公司创业规划书** 一、执行总结 赛赛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中小企业软件设计、开发和销售。公司提供高效、易用、安全且可扩展的产品,尤其在APP软件开发领域,针对电子商务、地方门户、...
为应对这一情况,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并提供了一些支持措施,如增加公务员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名额,但这些仍无法满足所有毕业生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转变就业观念,愿意接受技能培训...
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或创业时需具备更强的能力和适应性。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通过分析互联网的优势、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揭示大学生在这...
### 2020-2021中国新经济创业与投资分析报告 #### 新经济创业与投资背景 2020年至2021年间,中国的新经济领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对于创业者和投资者来说,把握趋势、灵活应对将是关键所在。
此外,应当设立股权池,预留一部分股份用于未来的融资、人才引进和员工激励,这部分股份通常由创始人代持,以减少股权变动对公司造成的冲击。 在实际操作中,合伙人股权代持策略常常在公司初创阶段被采用。这样做...
【深度分销理论】是HJCY创业公司提出的市场营销策略,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化和有组织的方式掌控市场终端,提升客户关系价值,从而在区域内取得市场综合竞争优势并力争成为市场第一。这一理论模型包含了四个核心要点:...
自1999年至2001年,全球创业投资经历了泡沫破裂的冲击,尤其是在NASDAQ市场,导致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的投资额和投资企业数量大幅下降。2002年的情况尤为艰难,投资额度和投资企业分别下降了24%和26%,反映...
### 女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知识点总结 #### 一、创业前的心态与素质准备 - **积极心态**:创业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克服障碍的关键。 - **抗压能力**: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能够快速调整...
综上所述,通过《创业策划书:宠物店》的指导,创业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市场、完善商业模式、优化运营策略、控制财务风险、制定营销计划,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并为将来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有志于加入...
特别是在欧美市场的路演中,一份充满视觉冲击和内容深度的幻灯片,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专业形象,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因此,对于准备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企业来说,认真准备一份高水平的商业创业计划书无疑是迈向...
- **地理位置**:选择人流量大、交通便利或者与目标顾客群匹配的区域。 - **店铺设计**:店面布局应考虑舒适度和展示效果,以吸引顾客停留和购买。 4. **营销与推广**: - **品牌建设**:设定书店的品牌形象和...
财务规划部分还将涉及到项目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确保在面对不可预见的市场变动或外部冲击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 最后,风险管理、法规遵从性、合作伙伴关系和团队建设同样是计划书中不可或缺的...
特别关注了数字化、网络化趋势对传统有线电视业务的冲击,以及新兴市场如流媒体服务、高清视频传输等技术的崛起。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包括技术升级、服务模式创新、市场营销战略等,以...
危机导致信用紧缩、消费保守、工业产出减少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创业环境造成重大冲击。创业者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审慎评估市场状况,确保自身的财务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其次,企业面对环境的变迁,市场需求、...
竞争观念则要求创业者保持对市场动态的高度敏感,并通过强化财务管理来应对市场的各种冲击。 创业者的另一项关键技能是对财务关系的管理。良好的财务关系管理能够确保企业与各方关系的顺畅,包括与投资者、债权人、...
创新创业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在2020年这样的特殊时期,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创新与创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心态、能力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
识别可能的风险,如市场竞争加剧、线上购物冲击、租金上涨等,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八、发展计划 设定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如扩大规模、开设分店、拓展在线业务等。 通过“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之书店.pptx”,...
为此,创业者需要制定应对策略,如多元化经营、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关系、定期评估和调整业务模式等。 总结,《书店创业计划书》是创业者进入图书行业的蓝图,它帮助创业者从各个角度审视项目,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
4. **加强风险投资环境**:香港应提升风险投资市场的活力,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经理投资初创企业,为初创公司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应对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 5. **推动初创企业与大企业合作**:报告提倡建立初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