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ank-liu
  • 浏览: 1684774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Young tableaus(杨氏矩阵)的分析

 
阅读更多

简介

    杨氏矩阵是在很多面试和讨论中用到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它本身独特的构造使得它的一些增删查改的操作和堆排序以及二分搜索的思想很类似。它本身问题不难,实际操作的时候会稍微有点繁琐。

问题

    假定我们有一个mxn的矩阵,它的每一行以及每一列都是排好序的。我们可以称这个矩阵为Young tableaus(杨氏矩阵)。在这个矩阵里,可以有某些元素不存在的情况,也就是说,这些位置的值被设置为无穷大(∞)。我们以元素按照非递减的顺序为例,假设我们有这么一组数字{9, 16, 3, 2, 4, 8, 5, 14, 12},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如下的杨氏矩阵:

     由前面的基本定义,我们发现几个很直观的特性:

一、对于每个元素,如果不是值为∞的,它的右边和下面的元素都大于或者等于它。那么,对于整个矩阵来说,它最小的元素肯定在最左上角,也就是元素a[0][0]。

 二、由于整个矩阵可以有空缺的元素,我们用∞来表示。那么,如果它最右下角的元素a[m][n]不是∞的话,我们可以推断这个矩阵是满的矩阵,也就是说不存在∞的元素。

     ok,有了前面的这部分定义,我们来看看矩阵的几个常见操作吧。

增(insert)

    insert元素的过程就是我要新增加一个元素到矩阵中,保证我插入的这个元素最后要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以满足杨氏矩阵的特性。这里最关键的就是有两个点:1. 找到一个初始插入的点。 2. 调整,将元素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放元素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到,只要这个矩阵不是满的,那么他最后的那个放置元素的点应该是最右下角的那个。我们可以考虑先把元素放到这个点。然后再来调整。以前面给出的矩阵为例,假设我们要插入一个元素7,我们插入元素后的矩阵结果如下:

    调整的话,我们考虑,假设它左边的元素和上面的元素都存在,而且比自己大的话,我们就需要取中间最大的那个元素,和当前元素交换位置。对于两边元素一样大的情况,先比较同行的或者同列的都可以。假定我们先比较同一列的,然后比较同一行的,则位置调整的步骤如下:

    1. 7 和上面的∞比较,因为7小于∞,根据先和同列元素比较的方式,则先将7与它上面的元素交换。这样一直将7交换到了最右上角。如下图:

 

 

 2. 现在,我们再来比较。7已经到了最右上角,它往上没有元素了,往左有一个9。所以在往左或者往上的方向上比它大的最大元素为9。它需要和9交换。如下图:

    前面不断比较交换的过程终止条件是要么元素已经遍历到了矩阵的边角了,要么就是它所有左边和上面的元素都比它要小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nt[][] a, int k) throws Exception
{
	int i = a.length - 1;
	int j = a[0].length - 1;
	decreaseKeyRec(a, i, j, k);
}

public static void decreaseKeyRec(int[][] a, int i, int j, int k) throws Exception
{
	if(a[i][j] < k)
		throw new Exception("Invalid key");
	a[i][j] = k;
	int largesti = i;
	int largestj = j;
	if(i - 1 >= 0 && a[i - 1][j] > a[i][j])
	{
		largesti = i - 1;
		largestj = j;
	}
	if(j - 1 >= 0 && a[i][j - 1] > a[largesti][largestj])
	{
		largesti = i;
		largestj = j - 1;
	}
	if(i != largesti || j != largestj)
	{
		swap(a, i, j, largesti, largestj);
		decreaseKeyRec(a, largesti, largestj, k);
	}
}

    这里代码实现的一个要点就是比较a[i][j]和a[i-1][j]以及a[i][j-1],找到他们中间最大的那个,然后再将a[i][j]和最大的元素交换。前面decreaseKeyRec()方法用了递归的方式实现。我们也可以写出一个非递归的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decreaseKey(int[][] a, int i, int j, int k) throws Exception
{
	if(a[i][j] <= k)
		throw new Exception("Invalid key");
	a[i][j] = k;
	int largesti = i;
	int largestj = j;
	while(true)
	{
		if(i - 1 >= 0 && a[i - 1][j] > a[i][j])
		{
			largesti = i -1;
			largestj = j;
		}
		if(j - 1 >= 0 && a[i][j - 1] > a[largesti][largestj])
		{
			largesti = i;
			largestj = j - 1;
		}
		if(largesti == i && largestj == j)
			break;
		swap(a, i, j, largesti, largestj);
		i = largesti;
		j = largestj;
	}
}

     这个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n)。我们在实现中还要考虑的一个点就是,既然我们用∞来表示空缺的元素,在实际实现中该用什么值呢?很多版本的实现用一个特殊的数值。这里假定所有值都在int范围,用Integer.MAX_VALUE来表示这个∞的特殊值。

删(delete)

    删除一个元素的过程也可以类似的考虑如下。假定我们要把矩阵中指定的一个元素去掉,那么,我们就需要将它右边或者下面的元素进行调整,来填补原来的位置以保证后续的矩阵符合杨氏矩阵的特性。那么这里就有这么一种思路:

1. 将要删除的元素设置为∞。

2. 再通过将∞的这个元素向友和向下调整,最终移到矩阵满足条件为止。

 以下图为例,假设我们删除a[0][0]这个点的元素。

 

     在将a[0][0]删除后我们要比较它右边和下面的元素,如果哪个小就交换它和这个最小元素的位置。在这个问题中,a[0][1]为4,a[1][0]为3.所以交换a[0][0]和a[1][0]的位置,如下图:

 

     根据前面的推导,先后交换的元素为5, 12.最终得到如下图的结果:

    我们调整的过程称为youngify,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youngify(int[][] a, int i, int j)
{
	int minI = i;
	int minJ = j;

	if(i + 1 < a.length && a[i + 1][j] < a[i][j])
	{
		minI = i + 1;
		minJ = j;
	}
	if(j + 1 < a[0].length && a[i][j + 1] < a[minI][minJ])
	{
		minI = i;
		minJ = j + 1;
	}
	if(minI != i || minJ != j)
	{
		swap(a, i, j, minI, minJ);
		youngify(a, minI, minJ);
	}
}
 要写一个非递归版的也很容易:

 

 

public static void youngifyIter(int[][] a, int i, int j)
{
	int minI = i;
	int minJ = j;

	while(true)
	{
		if(i + 1 < a.length && a[i + 1][j] < a[i][j])
		{
			minI = i + 1;
			minJ = j;
		}
		if(j + 1 < a[0].length && a[i][j + 1] < a[minI][minJ])
		{
			minI = i;
			minJ = j + 1;
		}

		if(i == minI && j == minJ)
			break;
		swap(a, i, j, minI, minJ);
		i = minI;
		j = minJ;
	}
}
     如果我们还记得heapsort里面的heapify,会觉得他们的思想简直是太像了。没错,这就相当于一个heapify的过程。我们进行youngify的时间复杂度为O(m+n)。

 

查(find)

     查找元素有几种办法。一个比较直接的办法就是逐行逐列的去查找,找到之后就返回。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xn)。

    还有一种就是利用了矩阵的一个性质,他的每行每列都是排序的。那么我们可以用二分查找的办法来做。这样查找的话就需要逐行的去查,时间复杂度大致为O(mlogn)。在这里,前面两种办法就不再详细实现了。

    我们来考虑第三种方法。我们的矩阵小的元素在左上方向,大的元素在右下方向。如果我们考虑矩阵的左下角或者右上角的话,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他们的一个方向的元素大于等于自己而另外一个方向的元素小于等于自己。假定我们从右上角开始来查找,目的元素比当前元素大则向下查,比当前元素小则向左查。这样最终可以找到元素或者遍历到元素的对角位置。以下图为例,假设我们要找元素5,则起始点是在元素9,比较发现5小于9,则找9左边的元素。

   我们再依次比较下去,5<7,则比较7左边的元素4,5>4,则再比较4下面的元素8,这样依次下去,形成一个如下图的比较过程:

     很显然,有了这么一番分析,我们查找的代码也就出来了:

public static boolean find(int[][] a, int k)
{
	int j = a[0].length - 1;
	int i = 0;
	while(i < a.length && j >= 0)
	{
		if(a[i][j] > k)
			j--;
		else if(a[i][j] < k)
			i++;
		else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这里也可以返回找到元素的坐标。为了偷个懒就直接用有没有查到来作为结果了。 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find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n)。

改(modify)

     modify的过程基于前面的讨论其实已经很明了了。我们看,如果我们修改的值比当前值大,就相当于一个youngify的过程,进行调整就可以了。如果修改的值比当前的值小,则利用insert里面的decreaseKey方法,向左上角调整。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个过程该怎么做,你懂的。

总结

     关于杨氏矩阵本身的问题不多,很多都是通过它的一些应用来讨论。比如说一个这样的矩阵里,有正整数和负整数,那么有多少个正整数呢?这一类的问题挺多的,无非是一些常用特性的变体。大家可以私底下去考虑考虑。

参考材料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http://blog.csdn.net/michealmeng555/article/details/2489923

  • 大小: 10.8 KB
  • 大小: 10.9 KB
  • 大小: 10.6 KB
  • 大小: 11 KB
  • 大小: 10.8 KB
  • 大小: 10.4 KB
  • 大小: 11.1 KB
  • 大小: 11.8 KB
  • 大小: 12.9 KB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python实现杨氏矩阵查找

    杨氏矩阵(Young tableau)是一种特殊的二维数组,其中每一行都是按升序排列,同时每一列也是按升序排列。这种排列方式使得在矩阵中查找元素变得更加高效,因为它允许我们通过比较某些边界元素来快速排除大量可能的...

    杨氏young's双缝干涉代码(含动画)

    杨氏young's双缝干涉matlab代码(含动画示意)

    算法导论思考题 6-3young氏矩阵生成,提取最小,插入,查询

    算法导论思考题 6-3 young氏矩阵生成,提取最小,插入,查询实现c语言代码,作者亲测,运行效果良好。

    基于Matlab的数值分析实验的设计——以矩阵的奇异值分解为例.pdf

    任意复长方矩阵的奇异值分解定理(Autonne-Eckart-Young定理)表明,对于一个实数矩阵A(m≥n),可以找到两个正交矩阵V和U,以及一个对角矩阵∑(diag(σ1,σ2,⋯,σr)),使得A可以表示为A=V∑UT的形式,其中σ1≥...

    实验报告3:杨氏模量1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这个概念在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衡量固体材料刚性的物理量,定义为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它反映了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在实验室中,杨氏模量的...

    矩阵Young不等式的改进 (2010年)

    Kittaneh和Manasrah近期对经典的Young不等式进行改进,包括矩阵迹不等式和矩阵行列式两种形式。根据他们已有的结论,利用相似的证明方法,改进了Young不等式,并分别对半正定矩阵的迹与行列式改进Young不等式,获得了一些...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zip

    在物理学中,杨氏弹性模量(Young's modulus)是衡量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重要物理量,它反映了材料在弹性阶段时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拉伸法来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这是一项基础...

    静态拉伸法测定金属丝杨氏模量实验的最佳条件与数据处理

    静态拉伸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用于测定材料的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即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的刚度。杨氏模量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关键参数,表示在单位面积上的力与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之间的比值...

    拉伸法测金属丝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抵抗拉伸或压缩的能力。对于金属丝而言,杨氏模量可以通过拉伸法来测定。根据胡克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会发生...

    杨氏双缝干涉MATLAB代码(Young's Interference MATLAB Code)

    (2)运行即可得到杨氏双缝干涉条纹。 在量子力学里,双缝实验(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种演示光子或电子等等微观物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实验。双缝实验是一种“双路径实验”。在这种更广义的实验里,微观...

    杨氏双缝干涉仿真软件

    在光学领域,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由英国科学家扬(Thomas Young)于1801年首次实施的。实验中,一束单色光通过有两个微小缝隙的屏幕,两个缝隙就像是两个独立的光源,光线会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图案,这些条纹...

    Young_s inequality for products - Wikipedia.pdf

    杨氏不等式,又称Young不等式,是一种在数学分析领域中广泛运用的不等式。Young不等式是加权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的一种特殊情况,它在证明Holder不等式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加权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是...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E是一个与材料性质相关的常数,定义为应力(σ)与应变(ε)的比值,即 E = σ/ε。在拉伸实验中,通过测量金属丝在受力作用下的伸长量,可以计算其杨氏模量。实验通常遵循胡克定律,即...

    基于MATLAB的最小二乘法处理杨氏模量测量数据的研究.pdf

    在研究固体材料力学属性的过程中,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的测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杨氏模量是描述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具体指的是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材料的正应力与相应的正应变的比值。对材料进行...

    偏振片对杨氏双缝干涉的影响分析.pdf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由托马斯·杨(Thomas Young)首次提出并进行实验的,通过这一实验,他证明了光的波动性。实验装置一般由一个单色光源、两个非常靠近的平行狭缝(即双缝)和一个接收屏组成。当单色光通过双缝时,...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数据及其数据处理讲课讲稿.pdf

    首先,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E)是材料的一种物理属性,它定义为材料在弹性阶段内,应力与应变的比例常数,单位是N/m²或Pa。在拉伸法实验中,金属丝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形变,通过测量形变量来推算其杨氏模量。 ...

    基于MATLAB的最小二乘法处理杨氏模量测量数据的研究.zip

    在材料科学中,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是衡量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一个关键参数。对于杨氏模量的测量,通常涉及到复杂的实验过程和大量的数据采集。在这种背景下,利用MATLAB(Matrix Laboratory)这种强大的...

    大学物理实验: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杨氏弹性模量(Young's Modulus),通常标记为\(Y\),是衡量材料在承受拉伸或压缩应力时发生弹性形变程度的物理量。在工程和技术领域,了解材料的杨氏模量对于选择合适的材料至关重要。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工程师...

    2021-22款天琴YOUNG 光小新S400L400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示图解详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YOUNG光小新汽车手册用户操作图示图解详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标题解释:该手册的标题指的是YOUNG光小新汽车的使用手册,涵盖了用户操作图示、图解、详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等内容,为用户提供...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