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1860873 次
- 性别:
- 来自: 深圳
-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665)
- 闲话 (17)
- ruby (1)
- javascript (40)
- linux (7)
- android (22)
- 开发过程 (11)
- 哥也读读源代码 (13)
- JVM (1)
- ant (2)
- Hibernate (3)
- jboss (3)
- web service (17)
- https (4)
- java基础 (17)
- spring (7)
- servlet (3)
- 杂记 (39)
- struts2 (10)
- logback (4)
- 多线程 (2)
- 系统诊断 (9)
- UI (4)
- json (2)
- Java EE (7)
- eclipse相关 (4)
- JMS (1)
- maven (19)
- 版本管理 (7)
- sso (1)
- ci (1)
- 设计 (18)
- 戒烟 (4)
- http (9)
- 计划 (4)
- HTML5 (3)
- chrome extensions (5)
- tomcat源码阅读 (4)
- httpd (5)
- MongoDB (3)
- node (2)
最新评论
-
levin_china:
勾选了,还是找不到
用spring annotation声明的bean,当打包在jar中时,无法被扫描到 -
GGGGeek:
我用的maven-3.5.0,还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使用jar ...
用spring annotation声明的bean,当打包在jar中时,无法被扫描到 -
GGGGeek:
受益匪浅,从组织项目结构,到技术细节,讲的很到位,只是博主不再 ...
一个多maven项目聚合的实例 -
Aaron-Joe-William:
<?xml version="1.0" ...
hibernate逆向工程 -
li272355201:
http://archive.apache.org/dist/ ...
tomcat源码阅读(一)——环境搭建
这篇文章写得好,转载一下:
————————————————————————————————————————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人,他们决定用8个可以开合的晶体管来组合成不同的状态,以表示世界上的万物。他们看到8个开关状态是好的,于是他们把这称为"字节"。 再后来,他们又做了一些可以处理这些字节的机器,机器开动了,可以用字节来组合出很多状态,状态开始变来变去。他们看到这样是好的,于是它们就这机器称为"计算机"
开始计算机只在美国用。八位的字节一共可以组合出256(2的8次方)种不同的状态。 他们把其中的编号从0开始的32种状态分别规定了特殊的用途,一但终端、打印机遇上约定好的这些字节被传过来时,就要做一些约定的动作。遇上00x10, 终端就换行,遇上0x07, 终端就向人们嘟嘟叫,例好遇上0x1b, 打印机就打印反白的字,或者终端就用彩色显示字母。他们看到这样很好,于是就把这些0x20以下的字节状态称为"控制码"
他们又把所有的空格、标点符号、数字、大小写字母分别用连续的字节状态表示,一直编到了第127号,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用不同字节来存储英语的文字了。大家看到这样,都感觉很好,于是大家都把这个方案叫做 ANSI 的"Ascii"编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当时世界上所有的计算机都用同样的ASCII方案来保存英文文字
后来,就像建造巴比伦塔一样,世界各地的都开始使用计算机,但是很多国家用的不是英文,他们的字母里有许多是ASCII里没有的,为了可以在计算机保存他们的文字,他们决定采用127号之后的空位来表示这些新的字母、符号,还加入了很多画表格时需要用下到的横线、竖线、交叉等形状,一直把序号编到了最后一个状态255。从128到255这一页的字符集被称"扩展字符集"。从此之后,贪婪的人类再没有新的状态可以用了,美帝国主义可能没有想到还有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也希望可以用到计算机吧
等中国人们得到计算机时,已经没有可以利用的字节状态来表示汉字,况且有6000多个常用汉字需要保存呢。但是这难不倒智慧的中国人民,我们不客气地把那些127号之后的奇异符号们直接取消掉, 规定:一个小于127的字符的意义与原来相同,但两个大于127的字符连在一起时,就表示一个汉字,前面的一个字节(他称之为高字节)从0xA1用到0xF7,后面一个字节(低字节)从0xA1到0xFE,这样我们就可以组合出大约7000多个简体汉字了。在这些编码里,我们还把数学符号、罗马希腊的字母、日文的假名们都编进去了,连在 ASCII 里本来就有的数字、标点、字母都统统重新编了两个字节长的编码,这就是常说的"全角"字符,而原来在127号以下的那些就叫"半角"字符了。 中国人民看到这样很不错,于是就把这种汉字方案叫做 "GB2312"。GB2312 是对 ASCII 的中文扩展
但是中国的汉字太多了,我们很快就就发现有许多人的人名没有办法在这里打出来,特别是某些很会麻烦别人的国家领导人。于是我们不得不继续把 GB2312 没有用到的码位找出来老实不客气地用上。 后来还是不够用,于是干脆不再要求低字节一定是127号之后的内码,只要第一个字节是大于127就固定表示这是一个汉字的开始,不管后面跟的是不是扩展字符集里的内容。结果扩展之后的编码方案被称为 GBK 标准,GBK 包括了 GB2312 的所有内容,同时又增加了近20000个新的汉字(包括繁体字)和符号。 后来少数民族也要用电脑了,于是我们再扩展,又加了几千个新的少数民族的字,GBK 扩成了 GB18030。从此之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可以在计算机时代中传承了
中国的程序员们看到这一系列汉字编码的标准是好的,于是通称他们叫做 "DBCS"(Double Byte Charecter Set 双字节字符集)。在DBCS系列标准里,最大的特点是两字节长的汉字字符和一字节长的英文字符并存于同一套编码方案里,因此他们写的程序为了支持中文处理,必须要注意字串里的每一个字节的值,如果这个值是大于127的,那么就认为一个双字节字符集里的字符出现了
因为当时各个国家都像中国这样搞出一套自己的编码标准,结果互相之间谁也不懂谁的编码,谁也不支持别人的编码,连大陆和台湾这样只相隔了150海里,使用着同一种语言的兄弟地区,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 DBCS 编码方案。当时的中国人想让电脑显示汉字,就必须装上一个"汉字系统",专门用来处理汉字的显示、输入的问题,但是那个台湾的愚昧封建人士写的算命程序就必须加装另一套支持 BIG5 编码的什么"倚天汉字系统"才可以用,装错了字符系统,显示就会乱了套!这怎么办?而且世界民族之林中还有那些一时用不上电脑的穷苦人民,他们的文字又怎么办? 真是计算机的巴比伦塔命题啊
正在这时,大天使加百列及时出现了:一个叫 ISO (国际标谁化组织)的国际组织决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用的方法很简单:废了所有的地区性编码方案,重新搞一个包括了地球上所有文化、所有字母和符号的编码!他们打算叫它"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简称 UCS, 俗称 "UNICODE"
UNICODE 开始制订时,计算机的存储器容量极大地发展了,空间再也不成为问题了。于是 ISO 就直接规定必须用两个字节,也就是16位来统一表示所有的字符,对于ascii里的那些"半角"字符,UNICODE 包持其原编码不变,只是将其长度由原来的8位扩展为16位,而其他文化和语言的字符则全部重新统一编码。由于"半角"英文符号只需要用到低8位,所以其高8位永远是0,因此这种大气的方案在保存英文文本时会多浪费一倍的空间
从前多种字符集存在时,那些做多语言软件的公司遇上过很大麻烦,他们为了在不同的国家销售同一套软件,就不得不在区域化软件时也加持那个双字节字符集咒语,不仅要处处小心不要搞错,还要把软件中的文字在不同的字符集中转来转去。UNICODE 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于是从 Windows NT 开始,MS 趁机把它们的操作系统改了一遍,把所有的核心代码都改成了用 UNICODE 方式工作的版本,从这时开始,WINDOWS 系统终于无需要加装各种本土语言系统,就可以显示全世界上所有文化的字符了
但是,UNICODE 在制订时没有考虑与任何一种现有的编码方案保持兼容,这使得 GBK 与UNICODE 在汉字的内码编排上完全是不一样的,没有一种简单的算术方法可以把文本内容从UNICODE编码和另一种编码进行转换,这种转换必须通过查表来进行
如前所述,UNICODE 是用两个字节来表示为一个字符,他总共可以组合出65535不同的字符,这大概已经可以覆盖世界上所有文化的符号。如果还不够也没有关系,ISO已经准备了UCS-4方案,说简单了就是四个字节来表示一个字符,这样我们就可以组合出21亿个不同的字符出来(最高位有其他用途),这大概可以用到银河联邦成立那一天吧
UNICODE 来到时,一起到来的还有计算机网络的兴起,UNICODE 如何在网络上传输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面向传输的众多 UTF(UCS Transfer Format)标准出现了,顾名思义,UTF8就是每次8个位传输数据,而UTF16就是每次16个位,只不过为了传输时的可靠性,从UNICODE到UTF时并不是直接的对应,而是要过一些算法和规则来转换
受到过网络编程加持的计算机僧侣们都知道,在网络里传递信息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于数据高低位的解读方式,一些计算机是采用低位先发送的方法,例如我们PC机采用的 INTEL 架构,而另一些是采用高位先发送的方式,在网络中交换数据时,为了核对双方对于高低位的认识是否是一致的,采用了一种很简便的方法,就是在文本流的开始时向对方发送一个标志符。如果之后的文本是高位在位,那就发送"FEFF",反之,则发送"FFFE"。不信你可以用二进制方式打开一个UTF-X格式的文件,看看开头两个字节是不是这两个字节
讲到这里,我们再顺便说说一个很著名的奇怪现象:当你在 windows 的记事本里新建一个文件,输入"联通"两个字之后,保存,关闭,然后再次打开,你会发现这两个字已经消失了,代之的是几个乱码!呵呵,有人说这就是联通之所以拼不过移动的原因
————————————————————————————————————————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人,他们决定用8个可以开合的晶体管来组合成不同的状态,以表示世界上的万物。他们看到8个开关状态是好的,于是他们把这称为"字节"。 再后来,他们又做了一些可以处理这些字节的机器,机器开动了,可以用字节来组合出很多状态,状态开始变来变去。他们看到这样是好的,于是它们就这机器称为"计算机"
开始计算机只在美国用。八位的字节一共可以组合出256(2的8次方)种不同的状态。 他们把其中的编号从0开始的32种状态分别规定了特殊的用途,一但终端、打印机遇上约定好的这些字节被传过来时,就要做一些约定的动作。遇上00x10, 终端就换行,遇上0x07, 终端就向人们嘟嘟叫,例好遇上0x1b, 打印机就打印反白的字,或者终端就用彩色显示字母。他们看到这样很好,于是就把这些0x20以下的字节状态称为"控制码"
他们又把所有的空格、标点符号、数字、大小写字母分别用连续的字节状态表示,一直编到了第127号,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用不同字节来存储英语的文字了。大家看到这样,都感觉很好,于是大家都把这个方案叫做 ANSI 的"Ascii"编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当时世界上所有的计算机都用同样的ASCII方案来保存英文文字
后来,就像建造巴比伦塔一样,世界各地的都开始使用计算机,但是很多国家用的不是英文,他们的字母里有许多是ASCII里没有的,为了可以在计算机保存他们的文字,他们决定采用127号之后的空位来表示这些新的字母、符号,还加入了很多画表格时需要用下到的横线、竖线、交叉等形状,一直把序号编到了最后一个状态255。从128到255这一页的字符集被称"扩展字符集"。从此之后,贪婪的人类再没有新的状态可以用了,美帝国主义可能没有想到还有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也希望可以用到计算机吧
等中国人们得到计算机时,已经没有可以利用的字节状态来表示汉字,况且有6000多个常用汉字需要保存呢。但是这难不倒智慧的中国人民,我们不客气地把那些127号之后的奇异符号们直接取消掉, 规定:一个小于127的字符的意义与原来相同,但两个大于127的字符连在一起时,就表示一个汉字,前面的一个字节(他称之为高字节)从0xA1用到0xF7,后面一个字节(低字节)从0xA1到0xFE,这样我们就可以组合出大约7000多个简体汉字了。在这些编码里,我们还把数学符号、罗马希腊的字母、日文的假名们都编进去了,连在 ASCII 里本来就有的数字、标点、字母都统统重新编了两个字节长的编码,这就是常说的"全角"字符,而原来在127号以下的那些就叫"半角"字符了。 中国人民看到这样很不错,于是就把这种汉字方案叫做 "GB2312"。GB2312 是对 ASCII 的中文扩展
但是中国的汉字太多了,我们很快就就发现有许多人的人名没有办法在这里打出来,特别是某些很会麻烦别人的国家领导人。于是我们不得不继续把 GB2312 没有用到的码位找出来老实不客气地用上。 后来还是不够用,于是干脆不再要求低字节一定是127号之后的内码,只要第一个字节是大于127就固定表示这是一个汉字的开始,不管后面跟的是不是扩展字符集里的内容。结果扩展之后的编码方案被称为 GBK 标准,GBK 包括了 GB2312 的所有内容,同时又增加了近20000个新的汉字(包括繁体字)和符号。 后来少数民族也要用电脑了,于是我们再扩展,又加了几千个新的少数民族的字,GBK 扩成了 GB18030。从此之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可以在计算机时代中传承了
中国的程序员们看到这一系列汉字编码的标准是好的,于是通称他们叫做 "DBCS"(Double Byte Charecter Set 双字节字符集)。在DBCS系列标准里,最大的特点是两字节长的汉字字符和一字节长的英文字符并存于同一套编码方案里,因此他们写的程序为了支持中文处理,必须要注意字串里的每一个字节的值,如果这个值是大于127的,那么就认为一个双字节字符集里的字符出现了
因为当时各个国家都像中国这样搞出一套自己的编码标准,结果互相之间谁也不懂谁的编码,谁也不支持别人的编码,连大陆和台湾这样只相隔了150海里,使用着同一种语言的兄弟地区,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 DBCS 编码方案。当时的中国人想让电脑显示汉字,就必须装上一个"汉字系统",专门用来处理汉字的显示、输入的问题,但是那个台湾的愚昧封建人士写的算命程序就必须加装另一套支持 BIG5 编码的什么"倚天汉字系统"才可以用,装错了字符系统,显示就会乱了套!这怎么办?而且世界民族之林中还有那些一时用不上电脑的穷苦人民,他们的文字又怎么办? 真是计算机的巴比伦塔命题啊
正在这时,大天使加百列及时出现了:一个叫 ISO (国际标谁化组织)的国际组织决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用的方法很简单:废了所有的地区性编码方案,重新搞一个包括了地球上所有文化、所有字母和符号的编码!他们打算叫它"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简称 UCS, 俗称 "UNICODE"
UNICODE 开始制订时,计算机的存储器容量极大地发展了,空间再也不成为问题了。于是 ISO 就直接规定必须用两个字节,也就是16位来统一表示所有的字符,对于ascii里的那些"半角"字符,UNICODE 包持其原编码不变,只是将其长度由原来的8位扩展为16位,而其他文化和语言的字符则全部重新统一编码。由于"半角"英文符号只需要用到低8位,所以其高8位永远是0,因此这种大气的方案在保存英文文本时会多浪费一倍的空间
从前多种字符集存在时,那些做多语言软件的公司遇上过很大麻烦,他们为了在不同的国家销售同一套软件,就不得不在区域化软件时也加持那个双字节字符集咒语,不仅要处处小心不要搞错,还要把软件中的文字在不同的字符集中转来转去。UNICODE 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于是从 Windows NT 开始,MS 趁机把它们的操作系统改了一遍,把所有的核心代码都改成了用 UNICODE 方式工作的版本,从这时开始,WINDOWS 系统终于无需要加装各种本土语言系统,就可以显示全世界上所有文化的字符了
但是,UNICODE 在制订时没有考虑与任何一种现有的编码方案保持兼容,这使得 GBK 与UNICODE 在汉字的内码编排上完全是不一样的,没有一种简单的算术方法可以把文本内容从UNICODE编码和另一种编码进行转换,这种转换必须通过查表来进行
如前所述,UNICODE 是用两个字节来表示为一个字符,他总共可以组合出65535不同的字符,这大概已经可以覆盖世界上所有文化的符号。如果还不够也没有关系,ISO已经准备了UCS-4方案,说简单了就是四个字节来表示一个字符,这样我们就可以组合出21亿个不同的字符出来(最高位有其他用途),这大概可以用到银河联邦成立那一天吧
UNICODE 来到时,一起到来的还有计算机网络的兴起,UNICODE 如何在网络上传输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面向传输的众多 UTF(UCS Transfer Format)标准出现了,顾名思义,UTF8就是每次8个位传输数据,而UTF16就是每次16个位,只不过为了传输时的可靠性,从UNICODE到UTF时并不是直接的对应,而是要过一些算法和规则来转换
受到过网络编程加持的计算机僧侣们都知道,在网络里传递信息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于数据高低位的解读方式,一些计算机是采用低位先发送的方法,例如我们PC机采用的 INTEL 架构,而另一些是采用高位先发送的方式,在网络中交换数据时,为了核对双方对于高低位的认识是否是一致的,采用了一种很简便的方法,就是在文本流的开始时向对方发送一个标志符。如果之后的文本是高位在位,那就发送"FEFF",反之,则发送"FFFE"。不信你可以用二进制方式打开一个UTF-X格式的文件,看看开头两个字节是不是这两个字节
讲到这里,我们再顺便说说一个很著名的奇怪现象:当你在 windows 的记事本里新建一个文件,输入"联通"两个字之后,保存,关闭,然后再次打开,你会发现这两个字已经消失了,代之的是几个乱码!呵呵,有人说这就是联通之所以拼不过移动的原因
发表评论
-
classloader举个例子
2013-09-23 22:13 1247今天下午被一个同事问起,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ContextCla ... -
存储配置
2013-09-05 03:31 1772以前主要都在搞应用开 ... -
关于网络分层,和网络安全的一些总结
2013-08-03 22:25 1389最近半个月,把《计算机网络》看完了 看完主要有一个疑问,就是 ... -
虚拟化的价值
2013-07-26 02:53 1157虚拟化技术的萌芽非常早。在大型机时代,一台硬件只能同时运行一个 ... -
Base64
2013-07-16 00:07 1673Base64是一种编码的算法 ... -
域名与主机名
2013-07-08 00:55 1333域名是domain name 主机名是hostname qq ... -
oracle实例、schema,以及多租户方案
2013-06-28 22:15 5308写这篇博客的起源,是 ... -
好帖转载
2013-06-27 14:37 1105公式引擎重写:http://damienkatz.net/20 ... -
关于分布式和集群,再补充2句
2013-06-18 00:31 1484一、分布式定义 今晚翻论坛,想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一路把20 ... -
为什么要用多线程
2013-06-17 22:01 6700以前我认为多线程的作 ... -
集群、分布式、性能
2013-06-15 14:41 1316性能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结果,遵循短板理论。系统中任何一个部分成 ... -
在浏览器里启动本地应用
2013-03-04 17:15 3272受限于javascript的安全问题,一般来说在浏览器里是不允 ... -
什么是SPI
2013-02-02 06:39 1674我理解SPI就是一种“服务发现机制” 很多规范里,都既包括A ... -
设置与查询事务隔离级别
2013-01-23 23:46 1582详情见:http://xm-king.iteye.com/bl ... -
事务小结
2013-01-23 22:01 1235最近在看jdbc specification,昨天刚看到cha ... -
api和spi,oracle的jdbc驱动为什么不开源
2013-01-22 06:03 2234今天下班后在看jdbc的规范,一不小心又走神,胡思乱想起来 ... -
系统集成的2种方式
2013-01-22 05:44 1512我以前是不是写过一篇类似的东西,说系统集成的 今天做一个别的 ... -
关于JCP
2013-01-22 05:04 1416今天上JCP去下载jdbc的规 ... -
JAVA平台几个主要的开源组织
2012-12-29 08:03 1400apache基金会,这个最有名,应该谁都知道了 eclips ... -
我对协议的理解
2012-12-05 07:12 1181今天工作进展不佳~~回来路上还在胡思乱想,突然想到一个对“协议 ...
相关推荐
# 压缩文件中包含: 中文-英文对照文档 jar包下载地址 Maven依赖 Gradle依赖 源代码下载地址 # 本文件关键字: jar中文-英文对照文档.zip,java,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中文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 使用方法: 解压最外层zip,再解压其中的zip包,双击 【index.html】 文件,即可用浏览器打开、进行查看。 # 特殊说明: ·本文档为人性化翻译,精心制作,请放心使用。 ·只翻译了该翻译的内容,如:注释、说明、描述、用法讲解 等; ·不该翻译的内容保持原样,如:类名、方法名、包名、类型、关键字、代码 等。 # 温馨提示: (1)为了防止解压后路径太长导致浏览器无法打开,推荐在解压时选择“解压到当前文件夹”(放心,自带文件夹,文件不会散落一地); (2)有时,一套Java组件会有多个jar,所以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本篇描述,以确保这就是你需要的文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微网共享储能优化调度技术,分为日前优化和日内滚动MPC跟踪两大部分。日前优化部分通过分析居民用电需求,制定储能充放电策略,确保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日内滚动MPC跟踪部分则通过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动态调整储能状态,保持系统稳定。文中提供了多个Python和MATLAB代码片段,展示了具体的技术实现细节,如K-means聚类、CVXPY建模、LSTM+ARIMA混合预测等。 适合人群:从事微网系统设计、储能优化调度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以及对模型预测控制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微网系统的储能管理,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确保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主要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储能调度,实现削峰填谷和平抑负荷波动。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介绍了理论背景,还分享了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教训,如处理光伏出力预测误差、优化求解器性能等问题。同时,文中提到的一些关键技术点,如充放电互斥约束、终端约束等,有助于深入理解MPC的应用挑战和解决方案。
本书由Bernard Marr撰写,探讨了互联网的第三次演变——未来互联网,即Web 3.0和元宇宙的概念。作者详细分析了元宇宙技术、Web3和区块链如何共同作用,推动互联网向更沉浸式和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书中指出,这一变革不仅将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方式,还将深刻影响教育、金融、医疗保健以及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同时,作者也探讨了政府和公共服务如何利用未来互联网提高效率,以及企业如何在这一变革中重新思考产品、服务和业务运营。书中还强调了未来互联网对技能需求的影响,以及如何在企业中建立适应未来互联网的成功文化,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 压缩文件中包含: 中文-英文对照文档 jar包下载地址 Maven依赖 Gradle依赖 源代码下载地址 # 本文件关键字: jar中文-英文对照文档.zip,java,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中文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 使用方法: 解压最外层zip,再解压其中的zip包,双击 【index.html】 文件,即可用浏览器打开、进行查看。 # 特殊说明: ·本文档为人性化翻译,精心制作,请放心使用。 ·只翻译了该翻译的内容,如:注释、说明、描述、用法讲解 等; ·不该翻译的内容保持原样,如:类名、方法名、包名、类型、关键字、代码 等。 # 温馨提示: (1)为了防止解压后路径太长导致浏览器无法打开,推荐在解压时选择“解压到当前文件夹”(放心,自带文件夹,文件不会散落一地); (2)有时,一套Java组件会有多个jar,所以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本篇描述,以确保这就是你需要的文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VHDL语言在FPGA上实现16阶FIR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首先,文中给出了滤波器的基本参数设定,如采样率为50MHz,截止频率为3MHz,并采用汉明窗进行设计。接着,展示了顶层实体声明及其内部逻辑结构,包括移位寄存器作为延迟线以及乘累加操作的具体实现方法。同时提供了完整的VHDL代码片段,涵盖了从顶层实体定义到具体的功能模块,如系数生成、数据移位寄存器和乘累加模块。此外,还讨论了ModelSim仿真的配置与测试激励生成方式,确保仿真结果能够正确反映滤波器性能。最后,针对硬件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提示,如时钟约束、资源优化等。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FPGA开发经验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VHDL编程有一定了解并希望深入研究FIR滤波器实现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在FPGA平台上快速搭建并验证FIR低通滤波器的应用场合。主要目标是帮助开发者掌握FIR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FPGA上的高效实现方法。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包括了许多实用的经验分享和技术要点提醒,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并减少常见错误的发生。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车辆紧急防避撞AEB控制系统的构建与实现。首先,文章阐述了驾驶员制动模型,通过模拟人类驾驶者的制动行为,使车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制动反应。其次,引入了模糊控制方法用于计算期望减速度,使得车辆能够在面对不确定性环境时作出智能化决策。再次,建立了纵向发动机逆动力学模型,以确定合适的节气门开度,确保车辆的动力输出满足制动需求。此外,还探讨了制动压力与减速度的关系以及风阻和滚动阻力的影响,并展示了具体的代码实现。最后,文章描述了仿真的步骤,强调了验证模型有效性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士、对车辆控制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和开发先进的车辆安全辅助系统,旨在提高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避撞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理解和应用文中提供的模型和代码,可以为实际工程项目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包括了大量的代码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实际开发中的经验和技巧,有助于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优化系统性能。
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个人经导师指导并认可通过的高分设计项目,评审分99分,代码完整确保可以运行,小白也可以亲自搞定,主要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正在做大作业的学生和需要项目实战练习的学习者,可作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期末大作业,代码资料完整,下载可用。 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码Python基于Mapreduce批处理的某招聘网站爬虫及可视化展示项目源
脚本功能: 自动打开浏览器。 进入指定的登录页面。 输入预设的用户名和密码。 点击登录按钮。 登录成功后获取用户信息并打印。 点击退出按钮并退出登录。 关闭浏览器。 注意事项: 确保已安装适用于您浏览器的驱动程序,例如 ChromeDriver,并正确设置其路径。 在实际应用中,您需要根据目标网站的结构和元素修改选择器(如 By.NAME、By.ID 等)和相应的值。 此脚本仅为示例,实际使用时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场景,例如异常处理、验证码处理、动态元素加载等。 遵守目标网站的使用条款和法律法规,不要用于非法或未经授权的操作。
# 压缩文件中包含: 中文文档 jar包下载地址 Maven依赖 Gradle依赖 源代码下载地址 # 本文件关键字: jar中文文档.zip,java,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中文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 使用方法: 解压最外层zip,再解压其中的zip包,双击 【index.html】 文件,即可用浏览器打开、进行查看。 # 特殊说明: ·本文档为人性化翻译,精心制作,请放心使用。 ·只翻译了该翻译的内容,如:注释、说明、描述、用法讲解 等; ·不该翻译的内容保持原样,如:类名、方法名、包名、类型、关键字、代码 等。 # 温馨提示: (1)为了防止解压后路径太长导致浏览器无法打开,推荐在解压时选择“解压到当前文件夹”(放心,自带文件夹,文件不会散落一地); (2)有时,一套Java组件会有多个jar,所以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本篇描述,以确保这就是你需要的文件;
【信息安全领域实战项目】
# 压缩文件中包含: 中文文档 jar包下载地址 Maven依赖 Gradle依赖 源代码下载地址 # 本文件关键字: jar中文文档.zip,java,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中文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 使用方法: 解压最外层zip,再解压其中的zip包,双击 【index.html】 文件,即可用浏览器打开、进行查看。 # 特殊说明: ·本文档为人性化翻译,精心制作,请放心使用。 ·只翻译了该翻译的内容,如:注释、说明、描述、用法讲解 等; ·不该翻译的内容保持原样,如:类名、方法名、包名、类型、关键字、代码 等。 # 温馨提示: (1)为了防止解压后路径太长导致浏览器无法打开,推荐在解压时选择“解压到当前文件夹”(放心,自带文件夹,文件不会散落一地); (2)有时,一套Java组件会有多个jar,所以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本篇描述,以确保这就是你需要的文件;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基于滑膜控制的五辆车编队实现自适应协同巡航控制(ACC)的研究。通过carsim/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采用分层控制结构,上层滑膜控制器根据前车的距离和速度误差计算期望加速度,下层则通过控制节气门开度和制动压力来实现车速控制。文中展示了详细的算法架构、关键代码片段以及丰富的仿真结果图,验证了滑膜控制在车辆编队中的优越性能,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反应并保持稳定的跟车距离。 适合人群:对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辆控制系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及高校相关专业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和开发多车编队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旨在提高车队行驶的安全性和效率。具体目标包括减少车速跟踪误差、优化节气门和制动控制、提升紧急情况下的响应速度。 其他说明:提供了详细的滑膜控制理论讲解和技术实现细节,附带完整的仿真数据和工程落地指导,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 压缩文件中包含: 中文-英文对照文档 jar包下载地址 Maven依赖 Gradle依赖 源代码下载地址 # 本文件关键字: jar中文-英文对照文档.zip,java,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中文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 使用方法: 解压最外层zip,再解压其中的zip包,双击 【index.html】 文件,即可用浏览器打开、进行查看。 # 特殊说明: ·本文档为人性化翻译,精心制作,请放心使用。 ·只翻译了该翻译的内容,如:注释、说明、描述、用法讲解 等; ·不该翻译的内容保持原样,如:类名、方法名、包名、类型、关键字、代码 等。 # 温馨提示: (1)为了防止解压后路径太长导致浏览器无法打开,推荐在解压时选择“解压到当前文件夹”(放心,自带文件夹,文件不会散落一地); (2)有时,一套Java组件会有多个jar,所以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本篇描述,以确保这就是你需要的文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相桥式整流电路采用双闭环控制(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的方法及其在MATLAB中的仿真实现。首先阐述了为何需要引入电流内环来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特别是在负载突变情况下。接着描述了硬件配置,包括六个晶闸管的工作方式以及触发脉冲的生成机制。文中给出了具体的双PI控制器参数设置方法,并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电流环和电压环的比例和积分系数来优化系统性能。此外,还讨论了常见的调试问题及解决方案,如同步触发信号的相位补偿、PI参数的选择、采样时间的影响等。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数据对比,证明了双闭环控制相比单环控制在稳定性和抗干扰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双闭环控制原理并进行仿真实践的学习者;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双闭环控制系统的参数选择、调试技巧及应用实例。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MATLAB代码片段用于辅助理解和实施具体控制策略,同时分享了许多来自实际项目的经验教训,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飞蛾扑火优化算法(Moth Flame Optimization, MFO)的原理和实现方法。首先解释了MFO的基本概念,即通过模仿飞蛾绕光飞行的行为来构建优化算法。接着展示了MFO的关键公式和Matlab代码实现,特别是飞蛾位置更新公式的具体形式。文中提供了23个经典的测试函数用于评估MFO性能,并给出了具体的调用方式。此外,还讨论了算法运行效果以及一些重要的调参经验和技巧,如种群数量、迭代次数、边界设定等。最后分享了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MFO在光伏电池板排布优化中的成功应用。 适合人群:对优化算法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学生以及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效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的研究项目,尤其是涉及多峰函数优化的情况。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MFO的工作原理并能够独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讲解和技术细节,还包括完整的代码实现和丰富的实验数据,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实践MFO算法。
DBeaver 是一个通用的数据库管理工具和 SQL 客户端,具有许多功能,包括元数据编辑器、SQL 编辑器、富数据编辑器、ERD、数据导出/导入/迁移、SQL 执行计划等。支持 MySQL, PostgreSQL, Oracle, DB2, MSSQL, Sybase, Mimer, HSQLDB、Derby、Teradata、Vertica、Netezza、Informix 等。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中采用降阶负载转矩观测器进行转矩估计的方法,并介绍了将估计得到的负载转矩用于前馈补偿的技术。首先,文章指出传统全阶观测器存在模型复杂、参数调整困难的问题,提出利用降阶观测器简化模型并提高参数调整效率。接着,通过具体的数学推导和MATLAB/Simulink代码展示了降阶观测器的设计过程,强调了关键参数如观测器增益的选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讨论了前馈补偿的具体实现方式,即在速度环输出中加入负载转矩估计值,从而有效减小突加负载引起的转速波动。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尤其是在应对突加负载时的表现更为突出。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关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优化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的应用场合,如电梯、电动汽车等。目标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减少突加负载导致的转速波动。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MATLAB和C语言代码示例以及仿真模型构建指南,有助于读者理解和实践所介绍的技术。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工程经验和调试技巧,如参数设置范围、注意事项等。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西门子1200 PLC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重点讲解了SCL编程实现的关键功能块,包括模拟量换算、滤波、时间换算以及Modbus TCP通讯程序。每个功能块都有详细的代码示例和应用场景说明,展示了如何将模拟量信号转换为数字量、去除信号噪声、进行时间单位换算以及实现设备间的高效通信。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实用技巧,如仿真环境搭建、电气原理图解读、HMI界面设计等。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PLC编程基础的技术人员,尤其是从事水处理行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学习如何利用SCL语言编写高效的PLC功能块;② 掌握水处理系统中常见的信号处理方法;③ 实现PLC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可靠通信;④ 提升对复杂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分享了许多实际项目中的经验和优化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和直流无刷电机无感FOC(磁场定向控制)的源码及其关键技术。首先探讨了速度与位置估算代码的设计,展示了如何使用实际值单位使代码更加直观。接着介绍了基于TI FOC框架的磁链观测器,强调了其开源性质和详细的注释,便于理解和扩展。此外,文章还提到了雅特力AT32平台的工程源码,以及电流环PI参数自动计算功能,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最后,讨论了优秀的启动性能,如静止闭环启动、快速角度收敛、PLL锁相环的速度角度跟踪和鲁棒性强的特点。 适合人群:电机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无感FOC控制机制并应用于实际项目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效、稳定的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无感FOC控制的核心技术和实现方法,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示例和解释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无感FOC的工作原理,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开发方式,减少了调试时间和成本。
# 压缩文件中包含: 中文文档 jar包下载地址 Maven依赖 Gradle依赖 源代码下载地址 # 本文件关键字: jar中文文档.zip,java,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中文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 使用方法: 解压最外层zip,再解压其中的zip包,双击 【index.html】 文件,即可用浏览器打开、进行查看。 # 特殊说明: ·本文档为人性化翻译,精心制作,请放心使用。 ·只翻译了该翻译的内容,如:注释、说明、描述、用法讲解 等; ·不该翻译的内容保持原样,如:类名、方法名、包名、类型、关键字、代码 等。 # 温馨提示: (1)为了防止解压后路径太长导致浏览器无法打开,推荐在解压时选择“解压到当前文件夹”(放心,自带文件夹,文件不会散落一地); (2)有时,一套Java组件会有多个jar,所以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本篇描述,以确保这就是你需要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