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以来做的测试执行较多(这里主要是从角色上和项目管理分开,包含测试设计测试分析),现在就谈谈作为一个测试执行人员对如何做好pdca的看法。
我们的团队,软件测试的终极目标是“快速发布高质量的版本”,那我就从进度和效率方面谈谈如何做好pdca。
效率:假如你拿到一份任务是满足smart原则,那么做好pdca的关键就是让项目经理及时了解你的进度,避免进度方面出现风险。做法:a.每天评估自己的工作进度,并知会项目经理(方式可通过日报或者更新projectserver等) b.当负责的任务进度有风险时要及时提出。必须要保证及时!举一个例子,假如你拿到一份任务,需要3天完成,1天下来你才完成了5%~10%,进度其实已经有很大的风险了,这时候就要提出来,不能到2天后发现自己才完成40%无非完成任务才提出,这时候就晚了,PM一般允许工作有风险,但是必须让PM及时的了解风险便于做出相应的对策。
质量:质量和进度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味地赶进度,质量不能保证,后续项目出现返工,项目周期还是会被拉长的。我们负责一个模块的测试,就要保证质量,但是PM审计和外部PMO审计还是会有问题,为什么?主要有2方面:a.我们的例行工作没有做到位 2.我们的风险识别,闭环意识不好。
例行工作:这主要是流程方面的一些工作,如failed案例标注bug id,bug属性标注正确,bug 回归通过后要passed相应案例等,这些工作是无需项目经理再去提醒的,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制定一份例行工作checklist,经常去关注并确认。这里也有一个技巧,PM和PMO经常做的检视工作也可以加到我们自己的checklist中,如bug审核,缺陷预防库检视等。
风险识别,闭环:闭环是因为当前发现了问题,所以要针对当前的风险做闭环处理。。举一个例子,我们发现了一个回归不充分导致的bug,原因是bug没有审核。那么我们要分析是否还有其他bug存在此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先自检下是否存在类似的共性问题 并知会项目经理对bug做2次审核。我在某个版本发现了测试策略漏测(测试策略是让开发保证质量)的bug,那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测试策略问题,那么要分析是否有其他模块是否采用类似的测试策略。简而言之,就是点到面的分析。点到面的分析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分析出问题的点(确认出问题的对象,如某个案例,bug,测试策略,测试方法等)--->确认点的最终原因(如案例没有做checklist自检,bug没有审核等)--->确认是否是共性问题--->分析other类似对象是否存在此问题--->落实。通过反复的点到面的分析,确认风险最终落地。
上面说的是确保自己发现的问题的最终闭环,但是很可能可能会存在其他自己不能识别的风险,那该如何办?
我的想法是,我们最终负责的东西需要经过PM和PMO的审核,那我们可以采用利用他们的经验帮助我们。如现在PMO用的项目缺陷预防检视库,我们可以在确保负责的模块点到面分析自检完成后,利用缺陷预防检视库 检视自己的模块是否存在风险库的问题。这个也是工作的1个基本的思想,因为PM和PMO是我们负责模块质量的干系人,我们负责的东西肯定需要满足干系人的标准。
综合上面分析,做好pdca需要做好基本例行工作,问题的点到面分析,借助干系人的经验等。做好pdca既保证了自己负责工作到位,也实现了测试人员的自由(否则项目经理经常会找你,工作会返工的 呵呵)
附录上我发现的pdca的不好的情况及自己的改进建议。
1.例行工作不到位:产出自己的例行工作checklist
2.工作标准不明确:有时候PM安排一份任务没有明确标准,有时候会发生PM向你要某份分析文档你却没有。建议PM和项目成员对每一份任务要明确相应的产出标准,尤其是对新员工(刚入职或者刚接触某个新工作的员工,即便是老员工)。
3.文档思路不到位:这个其实和第2点一样,不过这个很常见且很重要(我自己身上也发生过)。其实负责的模块质量分析一般包含你的测试策略 已测试点 测试结论,pdca无非是确保当前的风险被消除,所以你的数据已经要支持风险消除的结论。分析文档最好按照测试策略(测试分析),已测试点,点到面分析,测试结论思路来写。
4.pdca过度:有时候PM可能分析某个问题有点过度,本来可能是个性问题但是分析成了共性问题,其实这往往是问题的根本原因没有分析到位。这时候如果你想懒一点(不想测试太多内容),就要给出有力的数据支持说明这个只是个性问题。
5.不能尽早识别风险:这个取决于部分的经验,但是风险意识必须有。不过可以学习下风险库,学习下其他项目遇到的问题等
我们的团队,软件测试的终极目标是“快速发布高质量的版本”,那我就从进度和效率方面谈谈如何做好pdca。
效率:假如你拿到一份任务是满足smart原则,那么做好pdca的关键就是让项目经理及时了解你的进度,避免进度方面出现风险。做法:a.每天评估自己的工作进度,并知会项目经理(方式可通过日报或者更新projectserver等) b.当负责的任务进度有风险时要及时提出。必须要保证及时!举一个例子,假如你拿到一份任务,需要3天完成,1天下来你才完成了5%~10%,进度其实已经有很大的风险了,这时候就要提出来,不能到2天后发现自己才完成40%无非完成任务才提出,这时候就晚了,PM一般允许工作有风险,但是必须让PM及时的了解风险便于做出相应的对策。
质量:质量和进度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味地赶进度,质量不能保证,后续项目出现返工,项目周期还是会被拉长的。我们负责一个模块的测试,就要保证质量,但是PM审计和外部PMO审计还是会有问题,为什么?主要有2方面:a.我们的例行工作没有做到位 2.我们的风险识别,闭环意识不好。
例行工作:这主要是流程方面的一些工作,如failed案例标注bug id,bug属性标注正确,bug 回归通过后要passed相应案例等,这些工作是无需项目经理再去提醒的,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制定一份例行工作checklist,经常去关注并确认。这里也有一个技巧,PM和PMO经常做的检视工作也可以加到我们自己的checklist中,如bug审核,缺陷预防库检视等。
风险识别,闭环:闭环是因为当前发现了问题,所以要针对当前的风险做闭环处理。。举一个例子,我们发现了一个回归不充分导致的bug,原因是bug没有审核。那么我们要分析是否还有其他bug存在此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先自检下是否存在类似的共性问题 并知会项目经理对bug做2次审核。我在某个版本发现了测试策略漏测(测试策略是让开发保证质量)的bug,那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测试策略问题,那么要分析是否有其他模块是否采用类似的测试策略。简而言之,就是点到面的分析。点到面的分析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分析出问题的点(确认出问题的对象,如某个案例,bug,测试策略,测试方法等)--->确认点的最终原因(如案例没有做checklist自检,bug没有审核等)--->确认是否是共性问题--->分析other类似对象是否存在此问题--->落实。通过反复的点到面的分析,确认风险最终落地。
上面说的是确保自己发现的问题的最终闭环,但是很可能可能会存在其他自己不能识别的风险,那该如何办?
我的想法是,我们最终负责的东西需要经过PM和PMO的审核,那我们可以采用利用他们的经验帮助我们。如现在PMO用的项目缺陷预防检视库,我们可以在确保负责的模块点到面分析自检完成后,利用缺陷预防检视库 检视自己的模块是否存在风险库的问题。这个也是工作的1个基本的思想,因为PM和PMO是我们负责模块质量的干系人,我们负责的东西肯定需要满足干系人的标准。
综合上面分析,做好pdca需要做好基本例行工作,问题的点到面分析,借助干系人的经验等。做好pdca既保证了自己负责工作到位,也实现了测试人员的自由(否则项目经理经常会找你,工作会返工的 呵呵)
附录上我发现的pdca的不好的情况及自己的改进建议。
1.例行工作不到位:产出自己的例行工作checklist
2.工作标准不明确:有时候PM安排一份任务没有明确标准,有时候会发生PM向你要某份分析文档你却没有。建议PM和项目成员对每一份任务要明确相应的产出标准,尤其是对新员工(刚入职或者刚接触某个新工作的员工,即便是老员工)。
3.文档思路不到位:这个其实和第2点一样,不过这个很常见且很重要(我自己身上也发生过)。其实负责的模块质量分析一般包含你的测试策略 已测试点 测试结论,pdca无非是确保当前的风险被消除,所以你的数据已经要支持风险消除的结论。分析文档最好按照测试策略(测试分析),已测试点,点到面分析,测试结论思路来写。
4.pdca过度:有时候PM可能分析某个问题有点过度,本来可能是个性问题但是分析成了共性问题,其实这往往是问题的根本原因没有分析到位。这时候如果你想懒一点(不想测试太多内容),就要给出有力的数据支持说明这个只是个性问题。
5.不能尽早识别风险:这个取决于部分的经验,但是风险意识必须有。不过可以学习下风险库,学习下其他项目遇到的问题等
发表评论
-
结对测试
2013-01-20 16:38 773其实很早就接触了 ... -
启发式测试策略建模
2012-09-27 10:42 685最近再学习测试建模方 ... -
测试用例小解
2012-09-23 18:22 800目标管理贯穿各个 ... -
5W1H分析法
2012-09-22 18:52 13665W1H分析法在软件测试中的运用,小小总结了一下 具体可以看 ... -
探索性测试需求思路
2012-08-01 22:42 1195卖点测试法: 新需求必 ... -
性能测试新手上路-20120722
2012-07-22 20:16 704入职一年后,经历了测试执行,测试设计,现在开始走向了性 ... -
测试意识之主动思考
2012-07-22 16:02 685软件测试中如何主 ... -
小谈敏捷
2012-07-03 00:06 927公司一直采用瀑布模式开发,也通过了CMMI 3级认证, ... -
谈谈测试中的探索性思维
2012-06-30 16:35 719不知大家是否有看过《探索性测试》这本书,里面讲的是 ... -
开发参与案例评审改进
2012-06-29 15:32 628前言: 不管是cmmi思想 还是敏捷思想,都要求开发和测试打破 ... -
以开放的心态学习
2012-06-18 12:27 670质量是测试人员的自尊 ... -
【转】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测试
2012-06-05 20:33 638http://qa.blog.163.com/blog/sta ... -
制定模块测试计划
2012-06-05 20:21 852如何制定模块测试计划?谈谈个人的看法 1.确认模块的输入输 ...
相关推荐
测试人员绩效评价标准是对测试人员工作绩效和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依据。本文档涵盖了测试人员的多方面能力,包括测试技能、测试文档质量、测试技能以外的综合能力等。以下是从标题、描述、标签和部分内容中生成的相关...
这是做好测试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一个基本功。 在实际工作中,软件测试人员需要能够编写测试代码, debug测试程序,了解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等知识。掌握编程语言基础知识可以帮助软件...
软件测试人员绩效考核标准
至少掌握一门如Java、C#或C++的语言,并了解相应的开发工具,有助于测试人员更好地设计和实现测试脚本,确保测试的有效性和效率。 - 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知识:测试人员需要广泛的知识,包括基本的网络...
如果遇到意见分歧,例如程序员认为不是BUG的情况,测试人员需要能够冷静地重现问题,并与开发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必要时借助领导或管理者的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测试人员可以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得到保证。 ...
同时,对于敏捷开发环境,测试人员还需要适应快速迭代和反馈循环,进行有效的测试计划和优先级排序。 此外,测试人员的沟通技巧不容忽视。他们需要与开发团队、项目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有效交流,解释测试结果,...
PDCA 循环考试题是对 PDCA 循环管理的知识点进行测试和检测的文档。PDCA 循环管理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来实现连续改进和质量改善。下面是对该文档的详细解析和知识点总结: PDCA...
测试人员应尽早介入项目以了解业务需求,这不仅能够帮助测试团队更好地理解产品的业务逻辑,还能使测试人员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从而更有效地发现潜在问题。 保持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也是提高测试效率的...
- 测试并选择; - 提出行动计划和相应的资源。 - **步骤5:实施行动计划** - 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 - 收集数据。 - **步骤6:评估结果(分析数据)** - 结果同目标是否相符? - 每项措施的有效性如何? -...
测试过程按4个步骤进行,即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有效性测试是在模拟的环境 (可能就是开发的环境) 下,运用黑盒测试的方法,验证被测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列出的需求。更多详细测试策略请下载来看
团队中设置测试人员是因为软件产品可能存在各种错误,专业的测试人员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并修复这些问题,提高软件质量。 4. **测试阶段**: 测试通常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每个...
团队中需要测试人员是因为软件错误难以避免,专业测试能有效发现和预防问题。在学习和工作中,测试人员能理解自己在项目组中的定位,明白与开发人员的协作关系。 测试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活,还包括协调、沟通等软技能...
《软件测试计划测试人员必看》是一份详细指导软件测试人员进行系统测试的文档,主要涵盖了测试计划的各个方面,旨在确保网上购书系统的功能性和性能得到有效验证。 首先,文档的编写目的是为了对网上购书系统进行...
仿真实验显示,该复合计算模型能有效地在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减少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通过综合考量不同指标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了众包测试人员的信誉度,从而保证了测试结果的质量。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它不仅...
如何有效的对测试人员进行业绩考核? 软件测试 测试人员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整体工作效率。第二,工作结果。第三,过程控制。(针对测试主管或组长) 1.整体工作效率 1.1有效工作时间 主要check指标是...
《有效软件测试》是一本深入探讨软件测试策略与实践的著作,它提供了50条具体的建议,旨在帮助软件测试人员提升测试效率,确保产品质量。这50条建议涵盖了测试的各个方面,包括测试计划、设计、执行、自动化以及缺陷...
该循环强调在过程中不断进行测试和评估,然后根据结果调整计划,从而实现改进和优化。PDCA最初由W. Edwards Deming提出,经常用于质量控制和管理,但其应用范围已经超越了生产和制造,广泛应用于各种业务和管理流程...
- 测试人员应尽量回想并记录出现Bug时的操作步骤,以帮助开发人员复现Bug。 以上就是软件测试面试题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涵盖了测试的基本目的、原则、任务、缺陷报告的编写、测试模型以及性能测试的关键指标等。...
理解源码有助于测试人员更有效地定位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调试。通过阅读源码,他们可以了解程序的工作原理,发现潜在的缺陷,尤其是在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阶段。同时,源码审查是预防性测试的一种形式,可以在代码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