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例模式是限制了一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对象池模式则是限制一个类实例的个数。对象池类就像是一个对象管理员,它以Static列表(也就是装对象的池子)的形式存存储某个实例数受限的类的实例,每一个实例还要加一个标记,标记该实例是否被占用。当类初始化的时候,这个对象池就被初始化了,实例就被创建出来。然后,用户可以向这个类索取实例,如果池中所有的实例都已经被占用了,那么抛出异常。用户用完以后,还要把实例“还”回来,即释放占用。对象池类的成员应该都是静态的。用户也不应该能访问池子里装着的对象的构造函数,以防用户绕开对象池创建实例。书上说这个模式会用在数据库连接的管理上。比如,每个用户的连接数是有限的,这样每个连接就是一个池子里的一个对象,“连接池”类就可以控制连接数了。
Java对象的生命周期分析
Java对象的生命周期大致包括三个阶段:对象的创建,对象的使用,对象的清除。因此,对象的生命周期长度可用如下的表达式表示:T = T1 + T2 +T3。其中T1表示对象的创建时间,T2表示对象的使用时间,而T3则表示其清除时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T2是真正有效的时间,而T1、T3则是对象本身的开销。下面再看看T1、T3在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占的比例。
我们知道,Java对象是通过构造函数来创建的,在这一过程中,该构造函数链中的所有构造函数也都会被自动调用。另外,默认情况下,调用类的构造函数时,Java会把变量初始化成确定的值:所有的对象被设置成null,整数变量(byte、short、int、long)设置成0,float和double变量设置成0.0,逻辑值设置成false。所以用new关键字来新建一个对象的时间开销是很大的,如表1所示。
表1 一些操作所耗费时间的对照表
运算操作
|
示例
|
标准化时间
|
本地赋值
|
i = n
|
1.0
|
实例赋值
|
this.i = n
|
1.2
|
方法调用
|
Funct()
|
5.9
|
新建对象
|
New Object()
|
980
|
新建数组
|
New int[10]
|
3100
|
从表1可以看出,新建一个对象需要980个单位的时间,是本地赋值时间的980倍,是方法调用时间的166倍,而若新建一个数组所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了。
再看清除对象的过程。我们知道,Java语言的一个优势,就是Java程序员勿需再像C/C++程序员那样,显式地释放对象,而由称为垃圾收集器(Garbage Collector)的自动内存管理系统,定时或在内存凸现出不足时,自动回收垃圾对象所占的内存。凡事有利总也有弊,这虽然为Java程序设计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它也带来了较大的性能开销。这种开销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对象管理开销,GC为了能够正确释放对象,它必须监控每一个对象的运行状态,包括对象的申请、引用、被引用、赋值等。其次,在GC开始回收“垃圾”对象时,系统会暂停应用程序的执行,而独自占用CPU。
因此,如果要改善应用程序的性能,一方面应尽量减少创建新对象的次数;同时,还应尽量减少T1、T3的时间,而这些均可以通过对象池技术来实现。
对象池技术的基本原理
对象池技术基本原理的核心有两点:缓存和共享,即对于那些被频繁使用的对象,在使用完后,不立即将它们释放,而是将它们缓存起来,以供后续的应用程序重复使用,从而减少创建对象和释放对象的次数,进而改善应用程序的性能。事实上,由于对象池技术将对象限制在一定的数量,也有效地减少了应用程序内存上的开销。
对象池使用的基本思路是:
将用过的对象保存起来,等下一次需要这种对象的时候,再拿出来重复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频繁创建对象所造成的开销。并非所有对象都适合拿来池化――因为维护对象池也要造成一定开销。对生成时开销不大的对象进行池化,反而可能会出现“维护对象池的开销”大于“生成新对象的开销”,从而使性能降低的情况。但是对于生成时开销可观的对象,池化技术就是提高性能的有效策略了。下面是构建对象池的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ObjectPool {
private int numObjects = 10; // 对象池的大小
private int maxObjects = 50; // 对象池最大的大小
private Vector objects = null; //存放对象池中对象的向量( PooledObject类型)
public ObjectPool() {
}
/*** 创建一个对象池***/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createPool(){
// 确保对象池没有创建。如果创建了,保存对象的向量 objects 不会为空
if (objects != null) {
return; // 如果己经创建,则返回
}
// 创建保存对象的向量 , 初始时有 0 个元素
objects = new Vector();
// 根据 numObjects 中设置的值,循环创建指定数目的对象
for (int x = 0; x < numObjects; x++) {
if ((objects.size() == 0)&&this.objects.size() <this.maxObjects) {
Object obj = new Obj();
objects.addElement(new PooledObject(obj));
}
}
}
public synchronized Object getObject(){
// 确保对象池己被创建
if (objects == null) {
return null; // 对象池还没创建,则返回 null
}
Object conn = getFreeObject(); // 获得一个可用的对象
// 如果目前没有可以使用的对象,即所有的对象都在使用中
while (conn == null) {
wait(250);
conn = getFreeObject(); // 重新再试,直到获得可用的对象,如果
// getFreeObject() 返回的为 null,则表明创建一批对象后也不可获得可用对象
}
return conn;// 返回获得的可用的对象
}
/**
* 本函数从对象池对象 objects 中返回一个可用的的对象,如果
* 当前没有可用的对象,则创建几个对象,并放入对象池中。
* 如果创建后,所有的对象都在使用中,则返回 null
*/
private Object getFreeObject(){
// 从对象池中获得一个可用的对象
Object obj = findFreeObject();
if (obj == null) {
createObjects(incrementalObjects); //如果目前对象池中没有可用的对象,创建一些对象
// 重新从池中查找是否有可用对象
obj = findFreeObject();
// 如果创建对象后仍获得不到可用的对象,则返回 null
if (obj == null) {
return null;
}
}
return obj;
}
/**
* 查找对象池中所有的对象,查找一个可用的对象,
* 如果没有可用的对象,返回 null
*/
private Object findFreeObject(){
Object obj = null;
PooledObject pObj = null;
// 获得对象池向量中所有的对象
Enumeration enumerate = objects.elements();
// 遍历所有的对象,看是否有可用的对象
while (enumerate.hasMoreElements()) {
pObj = (PooledObject) enumerate.nextElement();
// 如果此对象不忙,则获得它的对象并把它设为忙
if (!pObj.isBusy()) {
obj = pObj.getObject();
pObj.setBusy(true);
}
return obj;// 返回找到到的可用对象
}
/**
* 此函数返回一个对象到对象池中,并把此对象置为空闲。
* 所有使用对象池获得的对象均应在不使用此对象时返回它。
*/
public void returnObject(Object obj) {
// 确保对象池存在,如果对象没有创建(不存在),直接返回
if (objects == null) {
return;
}
PooledObject pObj = null;
Enumeration enumerate = objects.elements();
// 遍历对象池中的所有对象,找到这个要返回的对象对象
while (enumerate.hasMoreElements()) {
pObj = (PooledObject) enumerate.nextElement();
// 先找到对象池中的要返回的对象对象
if (obj == pObj.getObject()) {
// 找到了 , 设置此对象为空闲状态
pObj.setBusy(false);
break;
}
}
}
/**
* 关闭对象池中所有的对象,并清空对象池。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closeObjectPool() {
// 确保对象池存在,如果不存在,返回
if (objects == null) {
return;
}
PooledObject pObj = null;
Enumeration enumerate = objects.elements();
while (enumerate.hasMoreElements()) {
pObj = (PooledObject) enumerate.nextElement();
// 如果忙,等 5 秒
if (pObj.isBusy()) {
wait(5000); // 等 5 秒
}
// 从对象池向量中删除它
objects.removeElement(pObj);
}
// 置对象池为空
objects = null;
}
/**
* 使程序等待给定的毫秒数
*/
private void wait(int mSeconds) {
try {
Thread.sleep(mSeconds);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
* 内部使用的用于保存对象池中对象的类。
* 此类中有两个成员,一个是对象,另一个是指示此对象是否正在使用的标志 。
*/
class PooledObject {
Object objection = null;// 对象
boolean busy = false; // 此对象是否正在使用的标志,默认没有正在使用
// 构造函数,根据一个 Object 构告一个 PooledObject 对象
public PooledObject(Object objection) {
this.objection = objection;
}
// 返回此对象中的对象
public Object getObject() {
return objection;
}
// 设置此对象的,对象
public void setObject(Object objection) {
this.objection = objection;
}
// 获得对象对象是否忙
public boolean isBusy() {
return busy;
}
// 设置对象的对象正在忙
public void setBusy(boolean busy) {
this.busy = busy;
}
}
}
测试类:
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ObjectPoo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ObjectPool objPool = new ObjectPool();
objPool.createPool();
Object obj = objPool.getObject();
returnObject(obj);
objPool.closeObjectPool();
}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Java对象池的实现原理,以及如何借鉴"Jakarta Commons Pool"组件来设计一个轻量级的对象池。 一、对象池的基本概念 对象池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预创建一定数量的对象并...
### Java对象池技术的原理 在Java开发领域中,对象池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用于管理可重用的对象集合,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并减少资源消耗。本文将详细探讨Java对象池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实现方式。 #### ...
Java对象池是一种优化资源管理的技术,它通过复用已经创建并初始化过的对象,避免了频繁地创建和销毁对象带来的性能开销。在Java中,对象池通常用于数据库连接、线程、Socket等昂贵资源的管理。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
### Java对象池技术的原理及其实现 ####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对象池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式,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利用对象池优化Java应用程序的性能。通过对对象池技术核心概念——缓存与共享的阐述,本文...
基于Java的对象池管理系统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一个基于Java的对象池管理系统,旨在通过对象池技术减少频繁创建和销毁对象所带来的开销,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和资源利用率。对象池技术允许在需要时从池中获取已存在的...
在计算机科学和编程领域,对象池是一种内存管理策略,它预先创建并维护一组对象,以供重复使用,而不是每次需要时都创建新对象。这种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程序性能,特别是对于那些生命周期短暂但创建成本较高的对象。...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实现啦对象池与线程池的融合,方法的主要参数,线程池大小、对象池大小、对象的创建工厂(继承接口自己实现),执行时传入方面名称即可。(invoke方法第一个为参数为方法名,第二是可变参数(及方法...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个基本的Java对象池。然而,这只是一个简化的示例,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对象的公平分配、超时回收、对象状态检查等。例如,Apache Commons Pool2库提供了一套完整的...
本资源包含两部分:工厂设计模式和对象池的设计与实现,主要面向Java开发者。 首先,我们来深入理解工厂设计模式。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而无需暴露创建逻辑,同时允许...
在Java中,`commons-pool`库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对象池框架,它可以用于构建各种类型的连接池,包括FTP连接池。`commons-pool`提供了基础的池化机制,开发者需要根据FTP协议实现具体的FTP连接对象和管理策略。 在实际...
Java Socket连接池是一种优化网络通信性能的技术,它允许应用程序复用已经建立的Socket连接,从而减少因频繁创建和销毁Socket连接而产生的开销。在高并发的服务器环境中,Socket连接池能够有效地提升系统效率和响应...
本文将详细探讨Java对象在JVM中的创建过程以及其内存布局,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Java对象是如何在内存中产生的。 #### 二、对象的创建 Java对象是由类实例化的结果,当我们使用`new`关键字创建一个对象时,实际上...
"Java对象池策略及其性能的研究" Java对象池策略是指当对象池内的对象数量已经达到上限,但有新的对象要加入时,需按照某种算法从对象池选择一个删除,以便添加新的对象。常用的策略有LRU策略、轮询策略和随机策略...
这个压缩包包含三个文件:`ObjectPool.java`、`Test.java`和`TestObject.java`,分别代表了对象池的实现、测试类以及一个用于测试的对象类。 `ObjectPool.java` 文件很可能实现了对象池的基本逻辑。它可能包括以下...
Java JDBC 数据库连接池总结 Java 语言中,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on)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沟通的桥梁。在 Web 应用开发的早期,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CGIASPPHP 等。之后,Sun 公司推出了基于 Java 语言的 ...
在Java中,`java.util.concurrent`包下的`ObjectPool`接口就是用于定义对象池的行为。通过对象池,可以避免频繁的实例化和垃圾回收,提高程序运行速度。例如,JDBC的`Statement`和`PreparedStatement`对象池,可以...
【Java自定义连接池类】是Java编程中用于优化数据库操作的一种技术,它实现了数据库连接的管理和复用,提高了系统性能。以下是对标题和描述中所述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连接池基本概念和原理**: - 连接池是一...
在Java环境中,Apache Commons Pool库是实现对象池的常见工具,它提供了多种对象池实现,适用于不同场景的需求。 Apache Commons Pool库是一个通用的对象池服务,它提供了一个框架,使得开发者可以方便地为任何可...
在描述中提到的“双击run.cmd运行”,表明这是一个可以直接执行的命令行程序,可能是用某种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或C#)编写的,并且包含了一个启动脚本run.cmd,用户可以通过这个脚本来运行该对象池工厂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