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呈现流程
在讨论页面重绘、回流之前。需要对页面的呈现流程有些了解,页面是怎么把html结合css等显示到浏览器上的,下面的流程图显示了浏览器对页面的呈现的处理流程。可能不同的浏览器略微会有些不同。但基本上都是类似的。
1. 浏览器把获取到的html代码解析成1个Dom树,html中的每个tag都是Dom树中的1个节点,根节点就是我们常用的document对象(<html> tag)。dom树就是我们用firebug或者IE Developer Toolbar等工具看到的html结构,里面包含了所有的html tag,包括display:none隐藏,还有用JS动态添加的元素等。
2. 浏览器把所有样式(主要包括css和浏览器的样式设置)解析成样式结构体,在解析的过程中会去掉浏览器不能识别的样式,比如IE会去掉-moz开头的样式,而firefox会去掉_开头的样式。
3、dom tree和样式结构体结合后构建呈现树(render tree),render tree有点类似于dom tree,但其实区别有很大,render tree能识别样式,render tree中每个node都有自己的style,而且render tree不包含隐藏的节点(比如display:none的节点,还有head节点),因为这些节点不会用于呈现,而且不会影响呈现的,所以就不会包含到render tree中。注意 visibility:hidden隐藏的元素还是会包含到render tree中的,因为visibility:hidden 会影响布局(layout),会占有空间。根据css2的标准,render tree中的每个节点都称为box(Box dimensions),box所有属性:width,height,margin,padding,left,top,border等。
4. 一旦render tree构建完毕后,浏览器就可以根据render tree来绘制页面了。
回流与重绘
1. 当render tree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因为元素的规模尺寸,布局,隐藏等改变而需要重新构建。这就称为回流(其实我觉得叫重新布局更简单明了些)。每个页面至少需要一次回流,就是在页面第一次加载的时候。
2. 当render tree中的一些元素需要更新属性,而这些属性只是影响元素的外观,风格,而不会影响布局的,比如background-color。则就叫称为重绘。
注:从上面可以看出,回流必将引起重绘,而重绘不一定会引起回流。
什么操作会引起重绘、回流
其实任何对render tree中元素的操作都会引起回流或者重绘,比如:
1. 添加、删除元素(回流+重绘)
2. 隐藏元素,display:none(回流+重绘),visibility:hidden(只重绘,不回流)
3. 移动元素,比如改变top,left(jquery的animate方法就是,改变top,left不一定会影响回流),或者移动元素到另外1个父元素中。(重绘+回流)
4. 对style的操作(对不同的属性操作,影响不一样)
5. 还有一种是用户的操作,比如改变浏览器大小,改变浏览器的字体大小等(回流+重绘)
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代码是如何影响回流和重绘的: 2px"; // 回流+重绘
s.border = "1px solid red"; // 再一次 回流+重绘
s.color = "blue"; // 再一次重绘
s.backgroundColor = "#ccc"; // 再一次 重绘
s.fontSize = "14px"; // 再一次 回流+重绘
// 添加node,再一次 回流+重绘
document.body.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abc!'));
请注意我上面用了多少个再一次。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回流比重绘的代价要更高,回流的花销跟render tree有多少节点需要重新构建有关系,假设你直接操作body,比如在body最前面插入1个元素,会导致整个render tree回流,这样代价当然会比较高,但如果是指body后面插入1个元素,则不会影响前面元素的回流。
聪明的浏览器
从上个实例代码中可以看到几行简单的JS代码就引起了6次左右的回流、重绘。而且我们也知道回流的花销也不小,如果每句JS操作都去回流重绘的话,浏览器可能就会受不了。所以很多浏览器都会优化这些操作,浏览器会维护1个队列,把所有会引起回流、重绘的操作放入这个队列,等队列中的操作到了一定的数量或者到了一定的时间间隔,浏览器就会把flush队列,进行一个批处理。这样就会让多次的回流、重绘变成一次回流重绘。
虽然有了浏览器的优化,但有时候我们写的一些代码可能会强制浏览器提前flush队列,这样浏览器的优化可能就起不到作用了。当你请求向浏览器请求一些style信息的时候,就会让浏览器flush队列,比如:
1. offsetTop, offsetLeft, offsetWidth, offsetHeight
2. scrollTop/Left/Width/Height
3. clientTop/Left/Width/Height
4. width,height
5. 请求了getComputedStyle(), 或者 ie的 currentStyle
当你请求上面的一些属性的时候,浏览器为了给你最精确的值,需要flush队列,因为队列中可能会有影响到这些值的操作。
如何减少回流、重绘
减少回流、重绘其实就是需要减少对render tree的操作,并减少对一些style信息的请求,尽量利用好浏览器的优化策略。具体方法有:
1. 不要1个1个改变元素的样式属性,最好直接改变className,但className是预先定义好的样式,不是动态的,如果你要动态改变一些样式,则使用cssText来改变,见下面代码:
px";
el.style.top = top + "px";
// 比较好的写法
el.className += " className1";
// 比较好的写法
el.style.cssText += "; left: " + left + "px; top: " + top + "px;";
2. 让要操作的元素进行"离线处理",处理完后一起更新,这里所谓的"离线处理"即让元素不存在于render tree中,比如:
a) 使用documentFragment或div等元素进行缓存操作,这个主要用于添加元素的时候,大家应该都用过,就是先把所有要添加到元素添加到1个div(这个div也是新加的),
最后才把这个div append到body中。
b) 先display:none 隐藏元素,然后对该元素进行所有的操作,最后再显示该元素。因对display:none的元素进行操作不会引起回流、重绘。所以只要操作只会有2次回流。
3 不要经常访问会引起浏览器flush队列的属性,如果你确实要访问,就先读取到变量中进行缓存,以后用的时候直接读取变量就可以了,见下面代码:
px";
el.style.top = el.offsetTop + 5 + "px";
{color:#000000}}
// 这样写好点
var left = el.offsetLeft,top = el.offsetTop,s = el.style;
for(循环) {
left += 10;
top += 10;
s.left = left + "px";
s.top = top + "px";
{color:#000000}}
4. 考虑你的操作会影响到render tree中的多少节点以及影响的方式,影响越多,花费肯定就越多。比如现在很多人使用jquery的animate方法移动元素来展示一些动画效果,想想下面2种移动的方法:
// block1是position:absolute 定位的元素,它移动会影响到它父元素下的所有子元素。// 因为在它移动过程中,所有子元素需要判断block1的z-index是否在自己的上面,
// 如果是在自己的上面,则需要重绘,这里不会引起回流
$("#block1").animate(
Unknown macro: {left}
);
// block2是相对定位的元素,这个影响的元素与block1一样,但是因为block2非绝对定位
// 而且改变的是marginLeft属性,所以这里每次改变不但会影响重绘,
// 还会引起父元素及其下元素的回流
$("#block2").animate(
Unknown macro: {marginLeft}
);
实例测试
最后用2个工具对上面的理论进行一些测试,这2个工具是在我 "web 性能测试工具推荐" 文章中推荐过的工具,分别是:dynaTrace(测试ie),Speed Tracer(测试Chrome)。
第一个测试代码不改变元素的规则,大小,位置。只改变颜色,所以不存在回流,仅测试重绘,代码如下:
>
var s = document.body.style;
var computed;
if (document.body.currentStyle) {
computed = document.body.currentStyle;
} else {
computed = document.defaultView.getComputedStyle(document.body, '');
}
function testOneByOne(){
s.color = 'red';;
tmp = computed.backgroundColor;
s.color = 'white';
tmp = computed.backgroundImage;
s.color = 'green';
tmp = computed.backgroundAttachment;
}
function testAll() {
s.color = 'yellow';
s.color = 'pink';
s.color = 'blue';
tmp = computed.backgroundColor;
tmp = computed.backgroundImage;
tmp = computed.backgroundAttachment;
}
</script>
color test <br />
<button onclick="testOneByOne()">Test One by One</button>
<button onclick="testAll()">Test All</button>
</body>
testOneByOne 函数改变3次color,其中每次改变后调用getComputedStyle,读取属性值(按我们上面的讨论,这里会引起队列的flush),testAll 同样是改变3次color,但是每次改变后并不马上调用getComputedStyle。
我们先点击Test One by One按钮,然后点击 Test All,用dynaTrace监控如下:
上图可以看到我们执行了2次button的click事件,每次click后都跟一次rendering(页面重绘),2次click函数执行的时间都差不多,0.25ms,0.26ms,但其后的rendering时间就相差一倍多。(这里也可以看出,其实很多时候前端的性能瓶颈并不在于JS的执行,而是在于页面的呈现,这种情况在用JS做到富客户端中更为突出)。我们再看图的下面部分,这是第一次rendering的详细信息,可以看到里面有2行是 Scheduleing layout task,这个就是我们前面讨论过的浏览器优化过的队列,可以看出我们引发2次的flush。
再看第二次rendering的详细信息,可以看出并没有Scheduleing layout task,所以这次rendering的时间也比较短。
测试代码2:这个测试跟第一次测试的代码很类似,但加上了对layout的改变,为的是测试回流。
>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head>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s = document.body.style;
var computed;
if (document.body.currentStyle) {
computed = document.body.currentStyle;
} else {
computed = document.defaultView.getComputedStyle(document.body, '');
}
function testOneByOne(){
s.color = 'red';
s.padding = '1px';
tmp = computed.backgroundColor;
s.color = 'white';
s.padding = '2px';
tmp = computed.backgroundImage;
s.color = 'green';
s.padding = '3px';
tmp = computed.backgroundAttachment;
}
function testAll() {
s.color = 'yellow';
s.padding = '4px';
s.color = 'pink';
s.padding = '5px';
s.color = 'blue';
s.padding = '6px';
tmp = computed.backgroundColor;
tmp = computed.backgroundImage;
tmp = computed.backgroundAttachment;
}
</script>
color test <br />
<button onclick="testOneByOne()">Test One by One</button>
<button onclick="testAll()">Test All</button>
</body>
用dynaTrace监控如下:
相信这图不用多说大家都能看懂了吧,可以看出有了回流后,rendering的时间相比之前的只重绘,时间翻了3倍了,可见回流的高成本性啊。
大家看到时候注意明细处相比之前的多了个 Calcalating flow layout。
最后再使用Speed Tracer测试一下,其实结果是一样的,只是让大家了解下2个测试工具:
测试1:
图上第一次点击执行2ms(其中有50% 用于style Recalculation), 第二次1ms,而且第一次click后面也跟了2次style Recalculation,而第二次点击却没有style Recalculation。
但是这次测试发现paint重绘的时间竟然是一样的,都是3ms,这可能就是chrome比IE强的地方吧。
测试2:
从图中竟然发现第二次的测试结果在时间上跟第一次的完全一样,这可能是因为操作太少,而chrome又比较强大,所以没能测试明显结果出来,
但注意图中多了1个紫色部分,就是layout的部分。也就是我们说的回流。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内容概要:本文主要探讨了SNS单模无芯光纤的仿真分析及其在通信和传感领域的应用潜力。首先介绍了模间干涉仿真的重要性,利用Rsoft beamprop模块模拟不同模式光在光纤中的传播情况,进而分析光纤的传输性能和模式特性。接着讨论了光纤传输特性的仿真,包括损耗、色散和模式耦合等参数的评估。随后,文章分析了光纤的结构特性,如折射率分布、包层和纤芯直径对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镀膜技术对光纤性能的提升作用。最后,进行了变形仿真分析,研究外部因素导致的光纤变形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这些分析,为优化光纤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适合人群:从事光纤通信、光学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SNS单模无芯光纤特性和优化设计的研究项目,旨在提高光纤性能并拓展其应用场景。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仿真方法和技术细节,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SNS单模无芯光纤在未来通信和传感领域的重要地位。
发那科USM通讯程序socket-set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WIFI.zip
源码与image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物流行业中路径规划与车辆路径优化(VRP)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冷链物流、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优化(VRPTW)、考虑充电桩的车辆路径优化(EVRP)以及多配送中心情况下的路径优化。文中不仅介绍了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多种优化算法的理论背景,还提供了完整的MATLAB代码及注释,帮助读者理解这些算法的具体实现。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如何通过MATLAB处理大量数据和复杂计算,以得出最优的路径方案。 适合人群:从事物流行业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路径优化感兴趣的开发者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车辆路径的企业和个人,旨在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确保按时交付货物。通过学习本文提供的算法和代码,读者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些优化方法,提升物流系统的性能。 其他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算法,建议读者参考相关文献和教程进行深入学习。同时,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C and C++ normal interview_8.doc.zip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的城市路径规划优化问题(TSP),并通过Matlab实现了该算法。文章详细解释了GWO算法的工作原理,包括寻找猎物、围捕猎物和攻击猎物三个阶段,并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通过不断迭代优化路径,最终得到最优的城市路径规划方案。与传统TSP求解方法相比,GWO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较快的收敛速度,适用于复杂的城市环境。尽管如此,算法在面对大量城市节点时仍面临运算时间和参数设置的挑战。 适合人群:对路径规划、优化算法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学生以及从事交通规划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和开发高效的路径规划算法;②优化城市交通系统,提升出行效率;③探索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代码可以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但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算法参数和优化策略。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Intel3.zip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2019京东C++.zip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北京光桥科技有限公司面试题.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十字形声子晶体的能带结构和传输特性。首先介绍了声子晶体作为新型周期性结构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十字形声子晶体的独特结构特点。接着从散射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周期等方面分析了其对能带结构的影响,并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获得了能带图。随后讨论了十字形声子晶体的传输特性,即它对声波的调控能力,包括传播速度、模式和能量分布的变化。最后通过大量实验和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得出结论指出散射体的材料、形状和排列方式对其性能有重大影响。 适合人群:从事物理学、材料科学、声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声子晶体尤其是十字形声子晶体能带与传输特性的科研工作者,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其他说明:文中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声子晶体在未来多个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嵌入式系统开发_USB主机控制器_Arduino兼容开源硬件_基于Mega32U4和MAX3421E芯片的USB设备扩展开发板_支持多种USB外设接入与控制的通用型嵌入式开发平台_
e2b8a-main.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火柴人跑酷(2).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HarmonyOS分布式远程启动子系统,该系统作为HarmonyOS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打破设备间的界限,实现跨设备无缝启动、智能设备选择和数据同步与连续性等功能。通过分布式软总线和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它能够快速、稳定地实现设备间的通信和数据同步,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操作体验。文章还探讨了该系统在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展示了其在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最后,文章展望了该系统的未来发展,强调其在技术优化和应用场景拓展上的无限可能性。 适合人群:对HarmonyOS及其分布式技术感兴趣的用户、开发者和行业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HarmonyOS分布式远程启动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②探索该系统在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和教育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③了解该系统为开发者提供的开发优势和实践要点。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介绍了HarmonyOS分布式远程启动子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还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阅读本文,用户可以全面了解该系统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设备间的协同能力和用户体验,为智能生活带来新的变革。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C and C++ normal interview_1.zip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激光反弹.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COMSOL相控阵检测技术在有机玻璃斜楔上放置16阵元进行工件内部缺陷检测的方法。首先阐述了相控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特别是通过控制各阵元的激发时间和相位来实现声波的聚焦和扫描。接着,重点解析了横孔缺陷的反射接收波,解释了波的折射现象及其背后的物理原因。最后,通过实例展示了COMSOL模拟声波传播过程的成功应用,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适合人群:从事固体力学、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相控阵检测技术和COMSOL仿真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检测工件内部缺陷的研究和工业应用场景,旨在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声速匹配现象有助于理解波在不同介质间的传播特性,这对优化检测参数设置有重要意义。
少儿编程scratch项目源代码文件案例素材-极速奔跑者.zip
嵌入式八股文面试题库资料知识宝典-微软_interview.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