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zwchen 文章 。
原文地址:http://www.iteye.com/topic/1062120
=====================================================
创业,对于刚工作的人,会比较兴奋,因为创业充满想象力;对于工作几年的人,会比较向往,因为压抑得太久。其实,创业和就业一样,只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两种方式,关键是心态问题。大多数就业的人,一般都把工作叫打工,这是一种对自己不太负责人的态度,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个人还没有完全独立: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因为没有谁要求你必须很乏味地工作,没有人要求你必须朝九晚五,你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甚至住在山林里。虽然我们可以找出很多被迫的理由,但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不能放弃,比如诱人的薪水、优越的身份。
谈到创业,就会谈到失败。但如何来定义呢?也许人生本来就没有成败,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过程。我对成功的唯一定义,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它只决定于你自己,自己的心态,而不是和他人争输赢。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很浅薄、无奈的庸人心态。也许是因为曾经12年的疾病梦魇(主要还是心理上),伴随我从初二到研三毕业。我对生活有一个底线,那就是只要不得癌症,一切都可以重来。因为这种心态,在别人眼中的工作、经济压力,我看的谈很多,自然也过得洒脱些。
说到心态,就从价值观谈起。
价值观
我认为合作的最理想状态,就是默契,而默契最核心的,就是价值观一致。虽然说核心成员最好是专业互补,但这更多是技术层面,价值观比专业技能更基础,更决定创业成败。你觉得你的人生幸福,是决定于你的价值观还是你的职业?没有默契的团队,沟通效率、执行力都大打折扣,很难形成信任的合作关系,成大事的几率也很低。
如果你认为创业就是发家致富,那么估计去人才市场招人,和到电脑城买电脑没啥那样,经济实惠。如果你在心里就认为别人是给你打工,你怎么能够期待别人以创业的心态给你做事呢?
做生意和做企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会在企业管理的各种行为中体现出来。我们做每一个决策的背后,几乎都有价值观的支撑。
打个比方,如果做一个电子商务网站,是成都市二环内,还是成都市区一律免费送货上门;退换货是7天还是60天,是否无条件。这不只是一个策略问题,而是对生意和服务的理解。当然,你可能会说,企业生存不下去,还谈什么服务。
公司的价值观,就是老板的价值观,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就像一个人在成年期和儿童期,性格不会有太大差别。当公司不断发展,老板会不断引进和他价值观类似的人,那些相处不来的,是不可能长久呆下去的,干得不爽、也很难被重用(重用决定于被信任)。
这也暗含了一个信息,资深人士求职时,最好了解一下公司创始人的人品和做事方式。生意人背景发家的公司,进里面的研发部门最好掂量一下(用生意的思维来做研发管理)。
时势
我理解的时势,就是时机+趋势。时势本质上属于环境的范畴,人都是生活在环境中。个人的聪明和勤奋在时势面前不堪一击。不过你可能会说,你这么聪明和勤奋,怎么会抓不住时势呢?我反驳一下:02年你能预测03年的非典吗? 再比如,02年前后做电子商务是很难成功的,不光是个人PC价格、带宽导致的上网普及,最核心是没有物流、在线支付做支撑。
成功者,一定是有时势做支撑。大家应该都知道06、07年炒股基本上只赚不赔吧?很多人还以为自己是炒股高手呢。
业务需求
也许是在IT行业,总是听别人说想创业。我觉得IT人士是非常不适合创业的,如果一位学会计的说要创业,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离谱?IT和会计一样,都是一种工具型、横向职业(什么公司都需要),它是实现业务目标的手段,也就是说,需要业务做支撑,业务才是其核心价值。当然了,也有很多做行业软件的IT公司,但业务精通程度、业务抽象能力,绝对是生存的根基。
比如,即使是一个纯沟通工具,如在线咨询,也是应该深入行业的,比如大的旅游企业,是肯定不会用在线咨询的,因为旅游的个性化、复杂性,在线咨询人工成本非常高(如果平均20分钟的沟通时间,你要养多少客服?)。
再比如,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首页一般喜欢用一个flash自动翻页的促销广告,但如果你只是做一次性客人,如张家界旅游网,这种翻页广告就很难有效果,因为大型网站很多是重复性购买客人,他们来看看是否有自己喜欢的,属于被动型消费;而像张家界旅游网的客人目的性很强,直奔主题,是主动消费,不会有耐心看完你的翻页广告。像会员系统、购物车、积分、团购等功能设计都有陷阱,我们往往不客观评估自己网站的位置、客人来自己网站的期望值,而盲目模仿行业标杆。
我们肯定是为客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客人才会买单。而这种价值,就是满足其需求。
在这儿,我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一般人理解为网站界面设计的范畴,这是比较粗浅的。比如电子商务网站,最核心的用户体验是送货速度快、支付便捷、价格便宜等。用户体验=用户关注的价值。
权衡
我觉得,这应该是创业成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之一。我们所做的任何决策,都会有正/负两面。比如家里买张摇椅,你考虑到它的享受性,一定要考虑到它还会占空间,特别是小户型。公司强制性加班,一定会对团队凝聚力和员工热情有负面影响。
创业一般是资源受限下的行为,如果资源有限,就一定会考虑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地发挥价值,也就是时间管理上说的轻重/缓急。轻重,即是否为核心需求;缓急,即优先级、顺序。
我记得自己工作那几年,从来不考虑这种问题,领导让做啥就做啥,被动式积极(有任务就全力以赴,没任务就自学、不闻不问),那时候我只是一位执行者。
其实,任何事情都可以分成两阶段:先分配,再执行(日常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先在脑子里分配好了)。而在公司,这两件事往往是分离的:领导做分配,下属做执行。分配任务的核心原则,就是先分清轻重缓急,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将它养成习惯。
比如,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初期上线,你可以将用户点评、后台订单变更等需求放在后面,因为上线第一步是争取订单,而用户点评是用户购买、消费后的行为。这时候,你也不用太关注网站性能/做集群,因为负载还没有影响到用户体验。
再比如,该网站的后台,你可以只开发简易的财务系统,因为这都是人力、时间成本,它在订单量不大时,并不会形成业务处理效率的瓶颈;这时候也不用出统计报表,那至少是几个月后的事情。
判断轻重缓急,是基于对行业、业务、资源的了解深度,我们必须修炼自己的内功。
管理
应该说,这几年我的业余时间大部分花在商业、管理的学习,特别是后者,书都买了上百本。不因为什么,只是兴趣。最终我悟出了三个道理:
1、管理是一种是实践活动,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绩效。适合、有效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谈管理方法的优劣都是胡扯。
2、创业期精力本身就是稀缺资源,花太多时间学管理很不值。创业初期太了解管理,往往思维会被僵化/教条,而且这个时期,管理不会形成瓶颈。管理本质解决的是秩序。无序才需要被管理,公司只有几个人还谈不上什么混乱。
3、MBA上的管理基本上是对成熟大企业的归纳、总结,对处于婴儿期的创业型企业,基本不具可操作性,比如余世维的《职业经理人》系列。
管理决定于人的做事、做人风格。创业时,你的做事方式肯定还是延续以前的,做人呢,基本从管理书中学不到,至少非常难以转化为行为(比如教练型领导,有多少人能够做好?)。那么学它又有什么用呢?你知道,开车时最怕的就是遇到刚刚拿驾照的新手,不小心就会和你的车kiss一下。如果在创业初期,你能够骑车到达目的地,就不用先花两个月拿驾照,再花三个月熟练吧?
上面我也说到,我花了很多时间了解商业。现在想想,商业是一件很朴素的事情:如何挖掘你的目标客户群的需求,为他们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而获得回报。知道要满足什么需求,剩下的都是手段,用我们IT行业的术语,就是“技术实现”,技术实现一般是一种比较低级的活吧?
因为这个感悟,看商业杂志,也就理性多了。中国的很多成功人士,或者说有钱人吧,发家一般都是早期抓住了某种用户需求,并不是因为发家初期,管理水平如何。其实,管理一定程度上,也是实现业务需求的手段。
看商业杂志,扩大自己的视野倒是可以,但如果寄希望它找点子,从而开创事业,基本上不靠谱。现在创业,基本上不可能靠一个点子就成功,特别是不熟悉的行业。即使是一个好点子,要几个月不折不扣地执行,也是非常考验人。
那些我们看起来很诱人的行业,水更深,比如SNS、团购,光营销费用都是以百万计,都需要规模优势,1000家做团购的,可能最后生存下来的不到20家,你有这么幸运?这些成功根本不是技术问题。江南春的分众传媒,就是在每家楼宇里面挂上若干电子相框,有技术含量吗?
所有有人说,失败是必然,成功才是偶然。我们看到的机会,往往都是陷阱,但不尝试又怎么知道。当然了,这说的都是大机会。做点电子商务,赚点小钱,门槛倒不高。
奖惩 大多数企业对员工激励的方式,基本上就等同于奖惩了。我估计大多数人对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很适应,那是否也暗示,自己也愿意做那只兔子?没有任何人喜欢被控制,那么,如果你是管理者,你是否还偏好这种对待动物的方法? 我觉得,与其说是奖惩,不如用规则这个词更合适:制定一个能够达成共识的规则或制度,让每个人都在这个规则的平台上展现自己,而不是由某个高高在上的领导给每个人或萝卜或大棒。
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建立一个企业生态 系统。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最近几年谈得最火的。企业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是基于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很多企业喜欢鼓吹自己的企业文化,说他们是文化领导,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文化控制。我觉得,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根本不现实,特别是企业这种盈利单位。不过,我们每个人都认同一些普世原则:尊重、信任、双赢、公平等。与其大费周折让员工接受某人的价值观,还不如去唤醒或强化那种流淌于每个人血液中的人性光辉。
小企业谈不上文化,因为文化需要一种势,一种集体的势(氛围),通过大多数人的行为来影响少数人。
职业化 职业化大概是余世维04年左右,在《职业经理人》中开始普及的,我曾经也是高度颂扬和推行职业化,但无疾而终。职业化在整个中国都处于启蒙阶段,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从这些词就可以看出来,如忠诚、面子。忠诚是一种人身依附,面子是一种人情为上。职业化需要规则的土壤,中国目前不具备,某些行业的着装和举止很职业化,但行为或意识还没有跟上,而且职业化似乎主要针对对基层服务人员,如职业化开始比较早的航空公司、银行、酒店。
创业型公司,谈职业化为时尚早,因为这个阶段,往往是因为领导者的魅力或人品,大家一起干,而不是因为公司公司雇佣我,所以我必须按某某规矩做,靠契约来形成内心动力和责任。
战略 创业型公司,最好不要大谈战略,因为还处于摸索阶级,做战略决策一般是凭感觉/直觉。有过几年的感觉,慢慢会凭经验。也许等到公司足够强大,对行业和本企业有很深的理解后,方可凭方法做事了。MBA里面的战略,一般都是基于方法学,比如SWOT分析、BCG矩阵;对初创公司,往往只有有限的参考价值。
什么叫战略,在企业初期,就是投入钱和人,尽快拿回订单;战略更多是一种策略,而不是定义上的的方向性指导。
企业生命周期
因为对企业生命周期的不敏感(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估计让很多人走过弯路。就像你在25岁吃六味地黄丸,这种中老年人吃的补药,对身体往往是负面影响的。很多企业领导,因为看到某企业用某管理方法,业绩大增,于是也想试试。比如GE的末位淘汰(每年淘汰10%),你觉得可以采用吗?GE的企业品牌、规模、薪酬待遇均有行业领先性,你具备吗?确实,大多数优秀的公司都具有末位淘汰,比如阿里巴巴,但这也是它们变得优秀后的强势作风。GE的6Sigma,那就更别学了,因为这种质量控制流程和标准你既做不出来,成本也太高。
有句话说,一流的公司卖标准,二流的公司卖品牌,三流的公司卖产品。不是有mp3和mp4格式吗?你来一个mp5格式,看市场要多少年才会接纳你?那些制造标准的公司,一开始也不是以标准出现的,只是自己的方案太普遍,于是就形成标准了,就像曾经席梦思是床垫的代名词。所以,要认清自己所处的阶段后,再考虑做相应事情。一上来就想做平台,一般最后都是一个空壳。
创业需要把握节奏,比如做电子商务网站,一般是先上产品、再上会员系统,再上社区。而我们模仿时,往往三个同时上,最后的结局是,一年下来,论坛只有10个帖子,除了告诉别人你们网站没有人气、不值得信赖,仅此而已。
说到这里,又想到一句创业口号:创新。没有经历模仿和改进阶段,创新是否有支撑?就像我们读书那十几年,其实都是学死知识,也就是模仿,比如学习议论文的三段论。我不是不鼓励创新,只是觉得,创业的成本和风险非常高,时间和资金一般公司撑不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苹果公司那些没有面市的产品模型。
也经常听人说到精细化和粗放型,如果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看,初期偏粗放,然后再慢慢精细化运作,比如质量控制流程
企业很小的时候,人少,一般靠信任式管理。信任,本身就是一种约束。这体现在上下班考勤、权限分配、绩效考核等等。
说说绩效考核吧,绩效考核的本意是为了提升绩效(提醒你哪儿需要改进),但实际上,一般都成为发放薪酬和辞退员工的手段(员工一般都这么理解)。这在无形中就暗示了一种雇用关系,助长员工的打工心态,还导致上下级间的隔阂、增强了彼此间的不信任。我觉得小企业对于某些岗位,完全可以放弃绩效考核,特别是研发型团队。
暗示这个词很微妙,就像你不会给你的上司送礼物,而上司可以给你送小礼物,这暗示了一种等级关系:我认可你的成绩(反之,你不会用认可这种词对上司吧)。这谈不上什么办公室政_治,我只是觉得,作为管理者,一定要留意自己行为的侧面影响。影响力,往往不是纸上或口头上,而是在我们的行为中。
流程化,是一个很美妙的词语,因为优秀的大企业一般都是这么做的。流程化带来效率的同时,必然要求分工明确,而分工明确往往就意味着组织要加人,而在企业创立初期加人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流程化的制定,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优化过程,而且,不同的业务、人员规模,往往业务流程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说流程的制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呢?就像你开车上班,你要设计出一条最佳线路,也是需要不断尝试的。我的意思是,创业型企业,不要一开始就上严格的流程,等到业务处理出现效率瓶颈时,再一步步优化。渐进式改革,一般都比革_命好。
好了,先写这儿。感悟往往都是一点一滴,所以写得也比较零碎。
最后,推荐几本好书:
《从命令到参与》:人性化,可操作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普适的书,虽然是外国人写的。
《西方管理思想史》:了解各种管理模式的起源,会更深懂得管理的适用性,比如泰勒主义。
《中国企业批判》:一位管理咨询师写的,很冷静、深刻,创业者一定要看。国人能够写出这种书,佩服佩服。
《管理咨询的神话》:对管理大师的深刻剖析和批判。还有一本是《企业巫医》,但比较浅薄,有点哗众取宠。
《重塑管理》:很实用、深刻。
《真实情景中的管理学》:可以系统了解管理框架。毕竟叫管理“学”,不是实战型,比起其它几本知名教程,这个有趣得多。
以上推荐的都比较有思想,不会让你对管理形成呆板的认识,就当消遣吧。像《战略管理》这类书,要慎读,高瞻远瞩往会一脚踏空。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创业素质的提高意味着需要系统学习企业管理、融资策略等知识。市场调研是避免盲目投资、增加成功几率的重要步骤。了解并利用相关的创业优惠政策可以节省成本,助力创业初期的发展。此外,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是创业...
1. 提升创业素质:大学生需要系统学习企业运营、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创业挑战。 2. 市场调研: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选择有潜力的行业,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3. 了解政策:充分利用政府对...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华版)》是一本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总的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具备创业意识、勇气和能力,组建合适的团队,明确创业动机,有效管理团队冲突,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成功的路径。
【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 创业团队的构成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正如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所述,领军人物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如同阿拉伯数字的1,能够带领团队实现从1到10,100,甚至1000的飞跃。创业团队不仅仅...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公共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解决。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不足是首要问题。这体现在大学生对创业的...
2. 对创业的看法:大学生普遍认为创业是实现个人理想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意识到创业需要理性思考,因为它伴随着风险和挑战。 3. 创业兴趣: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有一定的兴趣,这种兴趣可能在大学不同阶段...
5. **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识的缺乏:**当代大学生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有限,且对创业抱有理想化的看法,缺乏对创业风险和挑战的足够认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这份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针对的是大一学生群体,主要目的是探究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意识和认知程度,以便为学校提供创业教育和意识培养的参考。调查结果显示,尽管74%的受访者支持大学生创业,但实际有创业意愿...
15. 国家观念与创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创业的看法各异,反映出文化因素对创业环境的影响。 总结起来,这些语录描绘了创业的艰辛、风险、心理压力以及个人成长的复杂性,提醒创业者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敏锐的...
统计表最后提供了补充描述的空白,让学生自由表达对在校创业的看法,这能够捕捉到个体的个性和独特见解。此外,表格还列出了联系方式,方便学生与孵化园管理办公室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咨询。 总的来说,这份统计表是...
以下是从该系列中提炼出的关键知识点,旨在帮助创业者更好地理解马云对于创业的看法。 --- #### 一、明确目标与价值观 **“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 -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目标的重要...
本篇文章是关于创业问题的讨论,作者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验和看法,讨论了创业的风险和挑战,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经验。 创业需要勇敢和魄力 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有勇敢和魄力的精神。有些人可能会因为风险和...
因此,对自主创业的看法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资源进行理性评估。 创业过程通常分为十个步骤,包括自我评价、企业设想、市场研究、制定商业计划等,每一步都需要深入理解和实践。通过这些步骤,创业者...
2. **创业态度**:问卷调查了大学生对创业的看法,包括认同创业作为理想途径、理性看待创业等,表明大学生对创业有着不同程度的积极与理性态度。 3. **创业兴趣**: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程度,以及兴趣产生的...
【标题】:“投资中国创业女性的影响力报告”是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的,这份报告深入探讨了女性创业者在中国的现状、挑战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作为一份行业报告,它旨在揭示女性在创业领域的贡献,同时也...
本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情况、团队构成、创业认知以及对创业环境的看法,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一、创业项目基本情况 1. 创业地点分布广泛,包括校内、成都市内、省内其他地区、西部地区、...
1. 大学生创业态度:调查问卷中提到了大学生对于创业的不同看法,包括特不认同、比较认同、认同但不立刻行动、无所谓和不建议等,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对创业的多元化认知。 2. 创业动机:大学生创业的目标多样,包括...
* 你对自主创业有何看法?你有创业的打算吗? * 你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创业知识和经验? 本资源摘要信息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系统的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创业的...
【创业计划书-创新创业计划申请书】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制定一份详尽而有说服力的创业计划书是启动任何创新项目的关键步骤...记住,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他人对你的创业项目的看法和评价。
这些数据揭示了公众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和期望。 综合来看,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但实际操作中面临着资金、经验、知识等多重挑战。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提供更多的支持,包括资金援助、创业教育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