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488285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turingbooks:
本书预计下个月左右出版。
一本名副其实的 Web架构“圣经”——关于《HTTP权威指南》 -
superonion:
什么时候出版?
一本名副其实的 Web架构“圣经”——关于《HTTP权威指南》 -
yoyo837:
第11章是不是可以跳过不看哟...
《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第2版)上市 -
zsjg13:
对于“第二,技术要好,有开发经验,熟练掌握书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 ...
为什么翻译类计算机图书的质量这样差 -
lzxz1234:
[b]方案五[/b]
选出您心目中理想的封面——《Spring揭秘》
张良是位儒生,手无缚鸡之力。他找来一个大力士,做了一个百余斤重的大铁椎去刺杀秦始皇。结果因为力士无法分出秦始皇坐在哪辆车中,把铁椎扔到副车上,失败了。后来力士被缉杀,张良逃到下邳,得了侠士之名。再后来,张良追随了刘邦,成了一代名相和谋臣。
张良活着,这很重要。
先求活而不是志死,是面临工程失败的第一选择。无论工程做得怎样,人还在,团队还在,就总还是有机会的。即使力士死了,再找一个,又死了,还可以再找;即使团队散了,再建,再散了,还可以再建。只要工程还在,就还可以有张良,也还可做张良。做张良的第一要素不是聪明,而是活得长,活得长就有机会;做工程的第一要素,也不是做得多好多漂亮多有成就,而是这个项目还在,这个产品还活着。
所以张良的目标一直都在。只要有这个目标在,今天可以找力士去刺秦以推翻暴政,明天可以随刘邦夺天下以立汉朝。总而言之,只要目标在,做什么事、用谁来做以及怎么做,都是方法问题。工程中也是如此,不要以为只有“程序员写代码”能做出产品,买来的也一样是产品,抄袭的也一样是产品,挖了人家的整个团队来,也一样拥有了产品。这些事例,在我们这个行业中全都是有的,是真实的成功案例。所以具体到一件工程决策,只要不违道德,就没有可耻;只要不违法律,就不算错误。
工程的目标明确,做事的法子就有权变;目标不明确,做得再多,力量再大,团队再好,也一样是把大铁椎扔错了地方。
出主意的是张良,做事的是力士;主意出错了,力士死了,张良活着。
力士为什么死?
不是笨死的。你周围没有一个人是笨人,大家都聪明。力士大概是肌肉发达许多,但这并不代表他头脑简单。也就是说,力士可以选择跳楼摔死,但绝不是因为他笨才跳楼。力士这样选择,总是因为他“认为这种选择正确”。正确与错误——亦即是非观,是一个人的基本性格组成。若一个人是非不分,那么,大概他也不会成为公司一员、坐在你旁边或进入你的团队。
你看起来“是非不分”的那个人,可能只是他判断“正确与否”的依据与你不同。
程序员所认为的正确,总是一个问题的最优解——这与程序员接受的职业训练有关。若程序员认为系统“有了”一个目标,就必将认为这是“唯一的一个目标”。若不是这样,他就会再努力寻找、一直寻找,因为他认为若不唯一,则必不是“最终”目标,而追求最终目标而不是阶段目标才是程序员的兴趣之所在。这一点倒是很像当年一挥手,便让三千童男童女入了海的秦始皇。对于秦始皇来说,唯一正确的解就是长生不死。
秦始皇很一根筋啊。这没有不好,这反过来其实也很像程序员:程序员总是在刻意的追求中“无意间”创建了一片新大陆。如果没有这样的刻意追求,程序员可能过不了今晚就决心改做市场人员、管理人员或是产品经理了;如果没有这种无意间的收获,那么我们也就看不到Ajax或者Linux这样的东西了。
有些东西是从无意间开始的,只是努力的追寻让它变得有了意义。有些东西,则是还没有开始追寻就夭亡了的,例如力士的刺秦。
力士相信刺秦是正确的。这是张良唯一能让力士相信的事情。张良设立了一个目标,并成功地让力士相信了这一目标是唯一并最终正确的,这也是力士志以赴死而非跳楼的原因。而力士,在这个问题上并不聪明:需知“刺秦≠灭秦”,这两件事所指的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秦”的抽象啊。所以这至少证明他缺乏一个好程序员的核心素质:抽象概念都分不清,当然做不好程序员。
不过,也许“刺秦”的确是力士的目标也说不定——力士嘛,怎么会想着灭秦呢?没必要的事情嘛。
力士死了,没有名字;秦灭了,不是因为刺秦。
灭秦是一项工程。若只以结果论,这项工程的总监是张良,老板是刘邦。
张良刺秦王,是用错了法子;张良找力士,是用错了人;张良用力士刺秦王,是设计错了产品。总之,张良最初是错得一塌糊涂的。他比其他的糊涂人要好——至少运气要好一点:他活了下来。
所以成功还是多少要有点运气的。
不过接下来就不仅是运气了。当“灭秦”成为了产品目标时,天地就宽阔了。比如说,秦始皇死不死其实是不要紧的,只要秦国灭了就好;又比如说,秦国灭不灭其实也不要紧,只要不是秦国统治就好。前者是西汉之所以建了朝代,后者是南宋之所以亡国的原因——所谓一个工程的成败,于当时而言,就是定义的不同;于长期而言,就是一个收效的问题。
当然,张良还得跟对了人。据说张良见刘邦之前,是打算追随楚王景驹的,但正巧路上遇见了刘邦。但仅仅“巧遇”还是不够的——就好像说你在公司里被“碰巧”分到了某个项目团队,这样的偶然事件其实是不能决定你能否成功的。
张良之所以追随了刘邦,成了“刘邦的张良”,是因为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首先,对于一个团队——哪怕是仅仅两个人的团队——来说,“听别人说话”是第一等级的待遇。我发现许多项目经理失去了威信,倒不是因为他多笨多傻,或者太聪明掩盖了别人的光芒,反倒是他太过刚愎自用,不听别人的意见。于是团队里的声音就渐渐少了,腹诽渐渐多了,隔阂也就渐渐出来了。所以,“听别人说话”倒是学做刘邦的第一要务。
其次,张良是谋臣,谋臣的“谋”是他的生存之本,所以“计从”是他愿意呆在刘邦身边的根本原因。若刘邦只听他说话,而不采信他的计谋,那么张良也呆不久,因为这样的张良便只是一个言官而不是一个谋臣。但是,“计从”这件事情有很大的风险,谁能做到“算无遗策”呢?
所以做好刘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刘邦的手边大概有两类人,一类是张良、韩信这样的谋臣与将帅,第二类则是许多的力士。谋臣与将帅大多都留有名字,当然刘邦也留下了。力士却没有——这一点算是遗憾,不过整体上不要紧,毕竟力士很多,做个大一些的纪念碑,能写多少名字就写下多少,这就好了。
力士们要用得好,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一个目标,例如刺秦;而且要给他们一个靠得住的理由,比如刺了秦大家就有饭吃。当然,仅仅给个理由是不足够的,比如“有饭吃”这个理由就并不充分,因为别家“刺秦公司”或“刺X公司”也可能给饭吃。所以当有很多家公司用这个理由时,“目标”就不紧要了:目标因为理由而存在,如果理由不充分,则目标就不是那么必要,这是一个力士们都可以推论得出来的逻辑。
所以有两种公司层面的选择,一种是给出更多的理由,比如更高的薪酬待遇;另一种呢,则是改变他们的目标。后一种选择涉及到两个关键问题:其一,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其二,人是先利己的还是先利他的。本质上来说,这是对人性的质问——无论是程序员,还是力士。马斯洛提出的“需求五层次”理论对于这一问题的回应很简单:人是既利己也利他的,但总的来说是先利己后利他的,终究来说还是利己的。
简单地说,要吃饭、要活命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这是薪酬待遇可以解决的。接下来是在此二者之上的社会需求,这是一个社会角色——首先是职业角色的需求,所以在公司层面的选择就是职务的提升,以及给出职业发展空间,等等。其四,职业上的尊重感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专业性和必要性,亦即是说,公司强调职业价值与专业价值是对大家的一种基本肯定,这与“言听计从”是等效的。最后,大家——整个公司、团队中的所有人——都追求的、自我的、发自利己性的需求,便是剩下的成就感了。
无论力士之路,抑或张良之道,其实都是如此。力士将成就感定位在刺秦的成败,张良将成就感定位在灭秦的成败,这仅是目标的不同,其背后的需要——成就感——其实是一样的。当然,张良的道路走得慎重得多:藏身下邳,是求生存;得刘邦重用,是求尊重;灭秦兴汉,是谓成就。
力士连生存问题也考虑得不甚了了,所以刺秦一失,便身亡了。
刘邦毕竟是用“灭秦”统一了力士们的目标,无论如何,他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谋臣与将帅,对于刘邦来说,就不是设定“一个目标”就可以的了。这其实也是许多公司留不住中层的真实原因:目标若只是一事一物,那么该事物被替代之日,便是去留取舍之时。大公司死的产品多,那中层也就换得勤:要么换产品线,要么就换公司。总之,如果将“一个产品”作为目标,那么中层就总在失望中煎熬:熬得住的像油条一样在不同的产品线上翻滚,熬不住的换一家公司继续翻滚。大体如此。
反过来说,刘邦若是大公司的老板,就决不会将“一个产品的生死”作为中层的目标。更多的情况下,这样的产品只是老板权衡属下的砝码。这便是所谓“重结果也重过程”的管理思路。从公司层面上来说,中层所必须确保的是对“企业目标”的认可,其次才是“做好当下”的态度与方法。有了这一前提,不因一时一事之得失而奖惩——这样的管理行为才是可以理解的。
这是“有趣的”公司管理制度:成功了十次的人,可能比不上对公司“一贯忠诚”的人。正确吗?答案是:正确。
因为在中层管理以上,最大的成本其实不是一两个产品的得失,而是信任成本。比如说:刘邦为什么信任张良的一个“计谋”?如果刘邦需要花许多许多的方法去考察,又花许多许多的战役去评估,再花许多许多的时间去推演张良的“计谋”,那么张良对刘邦也就失去了价值。张良之于刘邦,大多数时候的核心价值在于“军师是可以信赖的”。只有有了这一信任基础,高层的决策才能迅速而卓有成效,其结果才能显著,其实施方才可行。
一个扯皮会议的背后,不是所谓的缺乏决策,本质上是缺乏信任。
你能说清楚你在会议上的一个建议的所有“企图”吗?
解释很累、很花成本。
所以,做好张良与韩信的诀窍在于:取得信任。
很多中层天天要授权,但却没有反过来想想:我真的能放心让老板授权吗?嗯,大多数中层要是反思一下这个问题,大概就得脸红,就得吃不下饭,就得挂靴退场。反过来说呢,大多数没有挂靴的人,主要还是吃得下饭、脸不会红,以及或者不会反过来想。
建立信任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亲近感。我第一次为“亲近”二字感到恐惧的,大概是来自一次淘宝交易——当我打开“旺旺”与卖家初次交谈时,对方的一句“亲,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立时就让我惊愣当场。多么廉价、直白而又脆弱的亲近感啊!你千万不能指望如此亲昵而又随意的称呼会给你带来何种信任。如同今晚请你吃饭的老板或同事拍着你的肩膀说“兄弟,我们就这么干了”——这一类的亲近大抵都是靠不住的。
用利益构成的信任也靠不住,例如薪酬。但有种情况是一个特例,即是说“如果某种利益是特有的”,那么这时信任可能要强得多。诸葛亮之所以跟随了刘备而不是曹操,更可能的原因是刘备能给的“利益”更为特有一些:曹操帐下人才济济,相比之下刘备更需倚重诸葛先生。比较来看,薪酬这种利益就没什么“特殊性”。因此你开出再高的薪水,员工该辞职的还是要辞职,对手能挖角的还是照样挖。靠利益构筑起来的团队关系,要多薄弱就有多薄弱——但是老实说,这也比“亲近感”带来的信任要好一些。
薪酬解决的是人的第一、二类需求,即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在一个成熟公司的人力结构中,这是应当被基本满足的——也就是说,它应当不成为主要问题。但是如果它被有意地“放大”成为主要问题,比如说公司就非得宣称“我们具有业界一流的薪酬”,那么无异于把信任建筑在利益之上,这一利益崩溃之日,便是信任瓦解之时。
许多公司在第一、二类需要能基本被满足时,将信任关系“转移”到其他方面,例如认同感。譬如认同公司的目标前景、认同公司的价值观,以及认同“这群
人”——这些的确相对明智得多。但是,这事实上正好是违背人性的——我的意思是人的利己性。人的自利性决定了“被认同才是需求”,而此时所谓“认同”却是付出。当一个信任关系建筑于个人的付出时,它也不是那么牢靠的。例如让员工“认同公司的目标前景”,那么授予期权股票吧,而当上市无望或股票贬值时,这种认同就不存在了;又例如“认同公司的价值观”,那么当个人利益与公司价值观冲突时,这种认同就被质疑了。
所以作为中层,你向老板表示亲近,或表示对薪酬的满意,或对他们认为正确的东西表示认同等,都不足以取得他们的信任。作为你的老板,他比你更清楚:将信任构筑在这些东西之上,是靠不住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因为这些而向你表示信任,那么你也要小心了:无论老板真是猪头,还是他们别有所图,你都得快点换个东家。
战国。魏国。一天,一个战士身上长了脓疮,吴起将军前来探病,亲自用嘴为他吸出了脓血。这个战士的母亲听说后,伤心地哭了起来。邻人问她说:“吴将军关心你的儿子,你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要哭呢?”战士的母亲说:“过去,吴将军曾为他父亲吸脓血。他父亲感动不已,打仗时拼命冲杀,死在战场上。如今吴将军又为他吸脓血,我真不知道他又会死在哪里!”
战士死没死,我不知道。
吴起的法子偶尔用用是可以的,但想想伤病士兵的数量,就知道这个法子没有普适性。所以如果士兵也这样来想问题,就知道“等着吴将军来为我吸脓血”大概无异于等天上掉馅饼。这个法子,之所以“偶尔地有用,却又被常常地提及”,是因为这是用人术的典型示例。但这并不具有团队价值,简单地说:无法推及到整个团队的方法,都只是技术技巧而已。
吴起要爱兵,好的法子是爱部下,并让部下爱兵;吴起要用兵,好的法子也是用部下,并让部下用兵。“吴起→部下→兵卒”是一个组织结构,找到让这个组织结构活起来的法子,才是将帅之本。若非如此,脓血是可以一个个地吸过去,但临到战场上,却还是只会让当兵的送命。
兵之于将,在于求活;将之于兵,在于求胜。常胜,大家才有活路,队伍才不会散了。所以会不会做产品,会不会让项目活下去,会不会让工程或产品线成为公司关注的焦点,才是兄弟们跟着你的缘由,才是他们求活的普遍法子。
吴起爱兵,并不是他成为将军的原因。
这一点许多人误读了。
信任要么来自口碑,要么就来自于实事;所谓口碑,追究起来,也是实事的效应。所以总的来说,所谓信任,是做人的境界,亦是做事的效应。于一个职业角色而言,做到“信任”并不复杂:其一,取得老板的信任,关键在于“做该做的”;其二,取得下属的信任,关键在于“该做的都做得成”。
我常常说要“专业”,便是这个意思。
我必须先摒弃一种所谓“人浮于事”的组织。在这种组织中,“求做事”并不是第一位的,其第一位的是在于“求利”,第二位的则在于“求活”。所谓求利,就是大多数组织角色都在谋求自己的利益,而非组织整体目标的利益;所谓求活,就是大多数组织角色都在为自己能呆在这个组织里的、组织角色上的时间长短而担忧——其一,呆得更长则获利更多,所以求活也是求利的一部分;其二,组织的,以及组织整体目标的价值与“我”是无关的,因为我的目标便是从组织中牟利,或与组织谋利。
总的来看,在这样的组织中,“做事,或不做事”都是次之又次的事情。“专业”在其中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没有事可做;即使有事要做,也只是为了延续组织角色的时间;即使要做好,也只是为了“做好这件事本身”之外的利益。所以,人浮于事,因而不求事业之专。若再换言之,便是“人浮于利”。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便是选一个组织以容身的事情。要么你可以改变组织,要么你可以容身于组织,要么你可以远离组织,这些都是你的选择。你的“专业性”本身,同组织的形态与既定构成是无关的。但你选择了怎样的组织,决定了你的“专业”是否适用于它,这也进一步的决定了你的、团队的、项目的前途与未来。
——摘自《大道至易:实践者的思想》
发表评论
-
《你不可不知的50个建筑学知识》之哥特式建筑
2013-08-16 09:49 766[+]查看原图 你不可不知的50个建筑学知识 一听到哥特 ... -
精益创业实战
2013-02-25 09:10 1066要想用好一套系统的方法,你必须先透彻地理解这套方法的“道”和 ... -
用编程工具实现数据可视化的几个选择
2012-11-29 11:55 819本文摘自《鲜活的数 ... -
程序员生活智慧集——卓越程序员密码
2012-10-26 09:57 615这本小书名叫《卓越程序员密码》,但大部分内容讲的不是具体的技 ... -
C语言与C++不得不说的那点事
2012-09-25 10:17 548说到C语言, ... -
不是告诉你新闻,而是告诉你怎样拥有远大前程
2012-09-06 09:56 944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曾是Google ... -
不能跳过的《程序员的职业素养(The Clean Coder)》中的一个章节
2012-08-27 15:08 429我猜,你之所以拿起这本书,因为你是程序员,“职业素养”这个 ... -
《iOS应用开发攻略》试读样章
2012-08-21 09:48 757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了应用开发及构建优雅解决方案的必备 ... -
《30天自制操作系统》样章 多任务(1)——挑战任务切换(harib12a)
2012-08-02 14:04 1065多任务(1) --挑战任务 ... -
《30天自制操作系统》试读
2012-08-01 13:33 1203只需30天从零开始编写一个五脏俱全的图形操作系统,肯坚持,你一 ... -
60秒学脑科学常识——《科学美国人》专栏文集
2012-07-16 16:42 786------------------------------ ... -
程序员世界中的真金白银——Erlang的容错架构
2012-07-02 15:21 641在现实世界中容 ... -
跨平台次世代游戏引擎Unity 3D
2012-06-15 10:06 10711.Unity简介 Unity是一款标准的商业游戏引擎 ... -
软件从业人员如何激发敏捷团队?
2012-06-14 17:26 610集中办公 怎样才能极大地提高团队的生产效率呢?答案 ... -
Android攻略之入门
2012-06-14 15:36 8721.Android简介 Android Dev ... -
步入正轨——以客户的视角审视软件交付
2012-06-14 11:26 613暂时忘记一会儿敏捷,假设你就是客户。资金和项目可都是你自 ... -
CSS的核心选择器
2012-06-14 10:32 722我们能真切地感觉到,选择器是CSS的核心部分。如果没有 ... -
使用和学习PHP有多难
2012-06-13 17:55 657PHP不是什么复杂高深的技术,但同时,你也不要期望能够在 ... -
消费者承担消费税真的吃亏了吗?
2012-06-13 17:16 589像小老鼠一样享受,才不管消费税呢 其实 ... -
Web应用程序安全与风险
2012-06-13 16:36 614Web应用程序安全无疑是当务之急,也是值得关注的话题。对 ...
相关推荐
电视剧《荆轲刺秦传奇》的制作团队包括导演李惠民,编剧于正,以及一系列知名制片人,他们在创作中力求还原历史背景,同时赋予故事现代的情感深度。通过该剧,观众不仅能了解到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也能感受到人物...
【现当代文学中的荆轲刺秦论】 荆轲刺秦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事迹,它在现当代文学中被广泛讨论,不仅因为荆轲的英勇无畏,还因为这一事件背后蕴含的深刻历史教训和人性探讨。荆轲,这位战国时期的武林高手...
2. **屈原的告别之美**——在汨罗江畔,屈原告别了他热爱的国家,他的告别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他的投江象征着“上下求索”的忠诚与无奈,这种告别之美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深度关切和...
8. 详略得当:太子丹求匕首和秦武阳的安排等细节被略写,是为了突出主线故事——荆轲刺秦,展现了作者在叙述中的剪裁艺术。 9. 刺秦准备不足:荆轲在没有等到朋友的情况下提前出发,且秦武阳年纪轻缺乏经验,这为...
名优专供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荆轲刺秦王学案pdf无答案
9. 历史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了抵抗强秦的侵略和报“见陵”之仇,派遣荆轲执行刺杀秦王的任务,这一行动最终导致了秦对燕的进一步攻击和燕国的灭亡。 10. 主要人物分析:荆轲,作为四大刺客之一,...
8.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应认识到秦的统一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应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复杂性,如荆轲刺秦的悲剧性和秦始皇的双重影响。 9. **课后检测**:通过填空题和简答题...
唐雎的机智与沉稳与秦王的傲慢与色厉内荏形成鲜明对比,荆轲的勇猛与决绝与秦武阳的恐惧与无助也形成了对比。这些对比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加深了故事的戏剧性。 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士人的...
故事中的六个人分别引用了与六国相关的典故,而苏轼则以“嬴政并吞六国”的酒令,将所有菜肴归于自己,寓意着秦国通过兼并六国而强大。这一故事揭示了文章的核心观点——六国因自身的策略失误导致了灭亡。 在语言...
- **刺秦王过程**: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前往秦国。在咸阳宫中献图时,图穷匕见,行刺未遂,最终被秦王侍卫所杀。 ### 4. 背景链接与历史意义 - **历史背景**:公元前228年,秦国攻破...
通过《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关系、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以及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同时,它也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忠诚、勇气和智谋的崇尚,以及对于生死与国家大义的...
4. 勇气与担当:文章鼓励青少年要有面对挑战的勇气,即使面临未知的未来也不应畏惧,即使失败也要坚持前行,体现了青少年的责任感与坚韧精神。 5. 科幻与探索:通过2040年的时空旅行故事,展示了对恐龙时代的想象与...
这些故事不仅讲述了历史事件,如秦晋争霸、荆轲刺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如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和各国之间的矛盾。 10. 文言文的学习价值: 这些文言文是学习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语言的重要材料...
3. 齐国灭亡的原因,苏洵认为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即齐国亲近秦国,却没有帮助其他五国共同对抗秦。 4. 燕国灭亡的原因则是因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燕太子丹派遣荆轲刺杀秦王,结果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7. 古代社会价值观:荆轲的刺秦行为代表了忠义与牺牲,项羽的愤怒则体现出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残酷现实。同时,文中的人物关系如项伯与张良的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际交往原则。 8. 文言文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
再者,荆轲的音乐才华和他对刺秦任务的无感,反映出个人志向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荆轲并不愿意成为刺客,而是对音乐充满热情,这与他最终的使命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命运的戏剧性和个人选择的复杂性。 最后,...
这篇文档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事件——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其中包含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对话。荆轲计划刺杀秦王以解救燕国的危机,这个计划在太子丹的请求下得以实施。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历史...
7. **教育价值**:荆轲的故事在教育领域被用来讨论决策的重要性、勇气与理智的平衡,以及个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抉择,启示人们思考如何在复杂的情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8. **演讲稿构思**:撰写关于荆轲刺秦的演讲稿...
5. 荆轲刺秦的事件,不仅是一个刺客的行为,更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揭示了个人勇气与国家命运的交织,以及英雄主义在历史中的地位。 6. 《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形象,展现了他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动机,这使他在历史人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