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今天发现一个bug:在测试redis并发读写的时候(jedis作为客户端,并使用了连接池),总是报 java.lang.ClassCastException: java.util.ArrayList cannot be cast to java.lang.Long
at redis.clients.jedis.Connection.getIntegerReply(Connection.java:161)
at redis.clients.jedis.Jedis.del(Jedis.java:108)
类似的错误,就是返回值类型和文档上的返回值类型不相符,感觉很不应该;开始怀疑是jedis实现的一个bug,后来发现一个现象,当抛一个超时异常的时候,后面就连续的出现一个类似上面的错误,最后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先的代码是这样的:
Java代码 复制代码 收藏代码
public long del(String key) {
long rt = 0L;
Jedis jedis = null;
try {
jedis = getJedis();
rt = jedis.del(key);
}
finally
{
releaseJedisInstance(jedis);
}
return rt;
}
[java] view plaincopy
public long del(String key) {
long rt = 0L;
Jedis jedis = null;
try {
jedis = getJedis();
rt = jedis.del(key);
}
finally
{
releaseJedisInstance(jedis);
}
return rt;
}
这样写貌似OK,但实际上有问题,假设jedis在执行这个命令的时候,因为redis超负荷,jedis可能返回超时的异常,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没有处理这个异常,直接将这个jedis的链接返回到了连接池,这样有没有问题呢?
查看jedis源码发现他的connection中对网络输出流做了一个封装,其中自建了一个buffer,所以当发生异常的时候,这个buffer里还残存着上次没有发送或者发送不完整的命令,这个时候没有做处理,直接将该连接返回到连接池,那么重用该连接执行下次命令的时候,就会将上次没有发送的命令一起发送过去,所以才会出现上面的错误“返回值类型不对”;
所以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在发送异常的时候,销毁这个连接,不能再重用!
正确的写法如下:
Java代码 复制代码 收藏代码
public long del(String key) {
long rt = 0L;
Jedis jedis = null;
try {
jedis = getJedis();
rt = jedis.del(key);
} catch (Exception e) {
returnBrokenResource(jedis);
}
finally
{
releaseJedisInstance(jedis);
}
return rt;
}
[java] view plaincopy
public long del(String key) {
long rt = 0L;
Jedis jedis = null;
try {
jedis = getJedis();
rt = jedis.del(key);
} catch (Exception e) {
returnBrokenResource(jedis);
}
finally
{
releaseJedisInstance(jedis);
}
return rt;
}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更认为是jedis实现的一个bug,当连接出现异常的时候,应该对该连接的buffer进行清空的,你认为呢?
分享到:
相关推荐
**Redis与LabVIEW的整合:RedisinLabVIEW和LabVIEWRedis工具包** 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数据库,常用于数据缓存和消息队列。它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包括字符串、哈希表、列表、集合和有序集合。在LabVIEW...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常被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代理。在Windows环境下,Redis 的安装和使用与在Linux系统中有所不同。这里我们将详细讨论Windows版Redis 5.0.14的相关知识点。 1. **Redis ...
最近需要在C#中使用Redis,在Redis的官网找到了ServiceStack.Redis,最后在测试的时候发现这是个坑,4.0已上已经收费,后面只好找到3系列的最终版本,最后测试发现还是有BUG或者是我不会用。没有办法,最好找到了...
在Linux系统中安装Redis是一个常见的任务,特别是在搭建服务器或开发基于Redis的数据缓存应用时。Redis是一个开源的、高性能的键值对存储系统,适用于数据缓存、消息队列等多种场景。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Linux上...
Redis,全称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款开源的、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广泛应用于缓存、消息队列、数据持久化等多种场景。它以其高效、轻量级的特性,在IT行业中备受青睐,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在Windows环境...
Redis,全称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款开源的、高性能的键值对存储系统,常被用作数据缓存、消息队列以及数据库等角色。它的设计目标是速度和数据持久化,支持多种数据结构,如字符串、哈希表、列表、集合、...
redis部署6.2.6最新稳定版文档和程序redis部署6.2.6最新稳定版文档和程序redis部署6.2.6最新稳定版文档和程序redis部署6.2.6最新稳定版文档和程序redis部署6.2.6最新稳定版文档和程序redis部署6.2.6最新稳定版文档和...
Redis是一款高性能的键值对数据库,常用于缓存、消息队列等场景。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Redis,通常需要借助一些额外的工具。标题提到的"redis在win上的运行脚本redis.bat"就是一个帮助用户在Windows环境下启动...
Redis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开源内存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它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代理。在Windows 64位环境下,Redis的安装和卸载过程是很多开发者和系统管理员需要了解的重要技能。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Redis Desktop Manager是一款强大的开源图形化界面工具,专为管理和操作Redis键值存储系统而设计。它为用户提供了直观且高效的界面,使得在处理Redis数据库时能够更加便捷。这个压缩包包含的就是这款工具的安装文件...
Redis是一款高性能的键值对内存数据库,被广泛应用于缓存、数据存储等领域。在这个Windows 64位版本的Redis 7.0.5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系列关键组件和配置文件,这使得它能够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以下是关于Redis ...
Redis7.0.4.zip,解压缩到D盘根目录后,安装后启动为Windows服务 注意是windows 64位系统才可使用,不支持windows 32位系统使用 已经在Win10,Win11,Windows server 2012系统测试运行可用 使用步骤注意事项: ...
基于前后端分离的应用,无论是否使用Redis,都需要考虑如何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缓存。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基于Redis和无Redis的两种版本的特点。 基于Redis的版本 特点 缓存处理:Redis作为内存数据库可以用来缓存频繁访问...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键值数据库,它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储数据,广泛应用于缓存、消息中间件、实时分析等领域。在 Windows 环境下,通常需要通过安装过程来设置 Redis 服务,但这里提供的资源是“redis 免安装”,意味...
在Windows上安装Redis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包括启用必要的Windows功能、安装WSL2(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2)、设置默认WSL版本以及在Linux环境中安装Redis。以下是对这些步骤的详细说明: 1. **启用...
Redis,全称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款高性能的键值存储数据库,常用于缓存、消息队列等场景。本文将深入探讨Redis的可视化工具及其免安装绿色版的使用,帮助你更好地管理和操作Redis服务器。 首先,了解...
Redis 使用教程详解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 NoSQL 键值存储数据库,广泛应用于缓存、任务列表、网站访问统计数据、过期处理、应用排行榜、分布式集群架构中的 session 分离等领域。下面是 Redis 的详细使用教程。 ...
(1)支持Lua脚本:Redis 3.0支持Lua脚本,可以在Redis中执行脚本,大大提高了Redis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可插拔模块化:Redis 3.0提供了可插拔的模块化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定义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
Redis是一款高性能的键值存储系统,常用于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代理等场景。它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如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和有序集合。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Redis,通常需要通过编译源码或者寻找预编译的二进制...
"Redis++使用说明,windows下编译Redis-Plus-Plus"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在Windows平台下编译Redis++,包括编译hiredis.lib和Win32_Interop.lib静态库文件的过程,然后安装Cmake并编译Redis++,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