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239706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kitleer:
据我所知,国内有款ETL调度监控工具TaskCTL,支持ket ...
kettle \data-integration\spoon\pantaho 启动问题 -
herextinct:
按照楼主写的操作的,最后出现这个错误: "fail ...
oracle提示TNS:无监听程序的解决思路 -
vinceall:
看不懂啊。。。
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 -
西铁城:
有点高考作文的感觉...
IT励志【成功者大多拥有专注精神 】 -
housheng33:
敏捷,灵活利用~
多学,用时头脑清晰些~
正在边使用边学 ...
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
http://juliazhou.bokee.com/1032249.html
在"吾诗已成"的博客里看到一篇"到底读博士干啥"(ZZ)的文章,觉得自己也有话要说。可能有些徘徊在读与不读之间的人,以及戴着有色眼镜看博士这群人的人,很想知道一些局内人的真实感受,特此贡献一点个人之见。
首先,谈谈为什么要读博?
1、如果你压根就没想好这个问题,完全是随波逐流,或者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认为考博可以带来生活的翻天复地的变化,或者认为读博就是混个学位,为了以后好提升,那么,请你谨慎考虑。
首先,博士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收入更多的是与行业与职位相关,而不是与学位相关的。
其次,既便为了想进高校而读博,也要事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能否接受那种清苦?能不能坐冷板凳?不然,高校的日子也不好过,竞争一样激烈。而考博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个环节。等你博士毕业之后,不继续自己的科研,可是又已经付出那么多青春、热情和心血,放弃是否舍得?如果继续从事科研,就要考虑自己是否热爱这种寂寞的无人喝彩的工作,并且身边都是精英,你能否承受那种压力?要知道,真正的名专家名学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要默默无闻、平平淡淡过一生的。你也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但那意味着加倍的付出和努力。
2、如果已经想好了,比如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仅仅是体验一下这种生活,或者证明一下自己,或者临时没有更好的出路,想过渡一下,或者干脆就是喜欢从事科研,那么,无论任何理由,只要是坚定的,能说服自己的,那么你就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祝贺你,你就可以尝试。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读博士可能需要什么?
1、高智商就不要说了,还要有高的情商。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高处能胜寒,或者寂寞的时候依然美丽着。
但凡读到博士的人,总是一些人群中的佼佼者。要么是绝顶聪明,要么是极端有毅力,要么就是非常灵活,总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在读博期间的感受之一就是,周围的人的确不简单,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一面,可能再"混"日子的人,跟一般人相比也有一份自律和坚持。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相互约束、相互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高智商基本是读博的第一要素。
但是不要以为光有高智商就有好的生活。高情商也很重要,比如你要经常想一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过和适合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怎样让自己在纷繁的乱世中保持一份清醒,远离物质诱惑?你怎样让自己保持快乐?因为,的确是有一些人没想好就进来了,所以学得很累,日子过得很牵强,时不时可能还觉得"活着没劲"。如果这样的话,倒不如及早融入社会洪流更让你能安静下来。既能出世也能入世是最好的,如果压根做不到出世,就绝对入世一些,让自己实际"生活"起来,也就运转自如了。
因为如果没有高情商,那么读博不但可能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而且会带来很多负累。因为你可能会跟社会上的人比物质,跟潜心做学问的人比成果,跟那些滋润的"小家庭"比幸福,等等。那就比较麻烦。因为老天爷毕竟不会把所有的好事都给一个人。你得到了一些,就要坦然面对可能因此失去的。
2、读博需要有点毅力,沉得住气,至少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读博可不是说着玩的。如果只是想混混,也不是那么好混的。现在的毕业论文盲审制度,还是能卡住不少没下功夫或者功夫下得不到,或者下了功夫但没下到当处的人的。而且,平时博士还有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档次的要求,动不动就是国家核心期刊几篇,理工科的可能还需要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虽然大多数博士都完成任务,拿到了学位,但那是付出了很多焦虑、睡不着觉、掉头发等等代价的。当然,视个人天资和基础不同,可能各有差异,但不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还真没听说过。
平时上课、读书的要求就不要说了。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在那样一个氛围中,为了自己至少像个博士,理工科的人要无数次地做实验,甚至通宵达旦,而文科的学生则要天天泡在书堆里,基本上3年下来,看小说的时间是没有的。大家都比较训练有素,就是自己浪费了时间会自责。所以为了逃避自责的痛苦和外在的压力,大家一般还是要选择一点点的去面对和积累。没有点做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博士同学中已经是硕导的,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形容枯槁,也有老师们形容"做完博士论文就像扒层皮",毕竟抛却客观要求不说,就自身而言,大家也知道专心在学校搞点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何况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可是会把人折磨坏的。结果是,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减肥"。一个抱着侥幸心理,本来以为混混就可以过关的同学,在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
接下来看一下读博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1、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
说这个好象是废话。但是我们可以算笔账,一个人中间一直不停地读书,等博士毕业也是接近30的人了。这时候的社会工作经验还可能是零。如果不是足够幸运地在读书期间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已经成家的话,那么就要在毕业之后不但面临找工作,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要面对建立一个小家,适应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干出点成绩还是抓紧要孩子的问题。这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阶级,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又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要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的前途之间的不调和,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有时候,有所选择是痛苦的。所以有很多人说,早知如此,宁愿不要选择的机会。可是时光是无法倒流的。校园里有不少带着孩子读书的母亲,有的将孩子放在周边的幼儿园或者学校里,自己面对多重压力,孩子也跟着受苦。精力、财力和爱心、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有的时候,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得兼,这是事实。所以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尴尬,来自情感的、家庭的、工作的,等等。
2、读博可能会加重取舍之间的难度。
有人认为,读完博士,工作等等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博士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它不是一个通才教育,只会将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读博可能多多少少还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是你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经多多少少对这些研究产生兴趣。明知继续研究可能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却着实可惜,那时该怎么办?其实周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选择的未必是最初想选择的生活道路。我学的是文科,我的很多同学,本来想进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机关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是真正抉择的时候,却又割舍不下对专业培养起来的感情,最终继续选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也有的虽然进了新闻出版,却做的并不开心,有点后悔的意思。不得不搞学术的时候不觉得热爱,反倒是真正离开了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喜欢学术的。这是一种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对自己的了解,还需要决断能力。一旦上了这贼船就必须面对,由不得你了。
说了这些,有人可能退缩了,觉得后脊梁骨嗖嗖发凉。其实,运用最简单的逻辑想想,如果真的读博就像地狱,哪还有现在的趋之若骛呢?不否认有一些头脑发昏,没想明白就混进来的人,但是一定也是有人是真正考虑好了并认可这种方式的。权且说其一二:
1、读博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很奢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
相比于钱来说,读博的机会显得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机会读博的人可能不觉得,但是有很多人是压根没有机会考虑和尝试的,他们的羡慕和憧憬可能不是你读博的理由,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可以体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体验是非常奢侈的,有限的,难得的,所以自然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如果说有人选择冒险、挑战生命极限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读博也是。读博完成和实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享受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经历、一种财富、一种收获。
有一个同事,我在博客中提到过的,海归,放弃了原来在外企的高薪工作,跑到国外读博士,最后回到高校。就是因为她觉得在外企的工作,使人变得没有时间思考,人像机器。所以为了进高校,她选择了读博并为这个目标奋斗了10几年。她说,人是要有点追求的。斯夫!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精神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而读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本身的一种方式。
2、读博可以有机会接近和聆听大师的声音,并与最聪明的人相处。想不提高都难!
有博士点的地方,大都是师资力量相当强的地方,各种资源也很多。读博士可以使人轻而易举地就接近原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一些大家,聆听他们在学术、做人等等方面的一些感受和教诲。这将是受益终生的。这种视界的打开和融合对一个人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学者的点拨,可能会使人少走很多弯路,并在一些领域迅速接近国内或国外同行。某种意义上,这有"鲤鱼跳龙门"之效。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名牌大学,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用原来硕导的话说:"就像从省队进了国家队"。各种讲座、交流以及图书等等资源,使人进步飞快。
再说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各地的人中龙凤。依我的经验,每个读到博士的人,都是有一些品质可能是一般的老百姓没有的,比如那种悟性、那种天资、那种刻苦、那种执着、那种毅力,等等。所以,与这样的一群聪明人交往,无论别人是不是有一些很难容忍的缺点,但也总是有一些优点是值得学习的,在这样的一种碰撞和交流中,无论是对学术的,还是对生活的看法,都会让人获益匪浅。真的是想不提高都难!
3、读博可以积累一些资源。
博士期间会遇到很多名师,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资源。就算日后你的同学里出不了王侯将相,但至少以他们的起点,在各行各业上都会是不错的骨干。至少就我而言,很多同学遍布在很多城市的很多高校,无论对搞研究,还是作为了解风土人情的交流,都是颇有助益的。博士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
毕业之后,如果选择一个中等城市或者发展中的学校或单位,那么可能意味着你会瞬间拥有别人奋斗10几年才能拥有的东西,比如各种津贴补助、比如房子,或者配偶的工作,都能得到解决。生活会有明显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用原来同事的话说,读博就是赚钱。或者,读博还极有可能在毕业后进入一个博士成群的工作团体。这样,你就有可能使自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状态。与智者的交流毕竟是令人愉快的。对此我受益良多。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也是一个老教授曾经说过的,做研究工作,所有的科研成果的发表,名利都是自己的,不象在机关等单位工作,在年轻的时候多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到了退休,往往是人一走茶就凉。而现在看来,读博直接地与以后是否有机会搞科研密切相关。
4、读博可以愉悦身心,是难得的生命体验。
因为博士不象本科生那样有天天上不完的课程,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约束,有各种检查和评比,所以基本上属于比较天马行空的、自由的一群。而高校大都有优美的环境和小资的气氛,博士生里面,大家基本上要么是有收入的,要么是可以自己赚些外快的,思想相对比较成熟了,各方面处于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带,并可以暂时脱离家庭的束缚,做一些自由自在的个性的事情,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放松、调整和休憩,而对于从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也从别人那里直接间接得到一些启迪。
我的博士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一帮朋友,大家经常轮流坐庄,出去吃饭、喝茶、野餐,或者就在校园里散散步、打打球,或者在学校的食堂里进行"学术午餐"和"学术晚餐",关于学术的、人生的、社会的,无所不谈。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同学和朋友都颇为留恋那段时光。我们都曾说过这样的类似"痴人说梦"之类的话,"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真想一辈子当学生,一辈子在校园里待下去。让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
我想说了这么多,不知那些想了解些什么的人是更清醒了还是更晕乎了?其实,大家都是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这都正常。关键是,主要问题想明白了就行,小事不妨糊涂一点。某一时间和地点,我们只能有一次选择人生的机会。是否读博?这本身就是一个考卷。想好了再下笔,一旦下笔就坚持下去。相信,你会看到传说中的彩虹!
在"吾诗已成"的博客里看到一篇"到底读博士干啥"(ZZ)的文章,觉得自己也有话要说。可能有些徘徊在读与不读之间的人,以及戴着有色眼镜看博士这群人的人,很想知道一些局内人的真实感受,特此贡献一点个人之见。
首先,谈谈为什么要读博?
1、如果你压根就没想好这个问题,完全是随波逐流,或者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认为考博可以带来生活的翻天复地的变化,或者认为读博就是混个学位,为了以后好提升,那么,请你谨慎考虑。
首先,博士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收入更多的是与行业与职位相关,而不是与学位相关的。
其次,既便为了想进高校而读博,也要事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能否接受那种清苦?能不能坐冷板凳?不然,高校的日子也不好过,竞争一样激烈。而考博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个环节。等你博士毕业之后,不继续自己的科研,可是又已经付出那么多青春、热情和心血,放弃是否舍得?如果继续从事科研,就要考虑自己是否热爱这种寂寞的无人喝彩的工作,并且身边都是精英,你能否承受那种压力?要知道,真正的名专家名学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要默默无闻、平平淡淡过一生的。你也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但那意味着加倍的付出和努力。
2、如果已经想好了,比如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仅仅是体验一下这种生活,或者证明一下自己,或者临时没有更好的出路,想过渡一下,或者干脆就是喜欢从事科研,那么,无论任何理由,只要是坚定的,能说服自己的,那么你就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祝贺你,你就可以尝试。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读博士可能需要什么?
1、高智商就不要说了,还要有高的情商。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高处能胜寒,或者寂寞的时候依然美丽着。
但凡读到博士的人,总是一些人群中的佼佼者。要么是绝顶聪明,要么是极端有毅力,要么就是非常灵活,总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在读博期间的感受之一就是,周围的人的确不简单,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一面,可能再"混"日子的人,跟一般人相比也有一份自律和坚持。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相互约束、相互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高智商基本是读博的第一要素。
但是不要以为光有高智商就有好的生活。高情商也很重要,比如你要经常想一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过和适合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怎样让自己在纷繁的乱世中保持一份清醒,远离物质诱惑?你怎样让自己保持快乐?因为,的确是有一些人没想好就进来了,所以学得很累,日子过得很牵强,时不时可能还觉得"活着没劲"。如果这样的话,倒不如及早融入社会洪流更让你能安静下来。既能出世也能入世是最好的,如果压根做不到出世,就绝对入世一些,让自己实际"生活"起来,也就运转自如了。
因为如果没有高情商,那么读博不但可能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而且会带来很多负累。因为你可能会跟社会上的人比物质,跟潜心做学问的人比成果,跟那些滋润的"小家庭"比幸福,等等。那就比较麻烦。因为老天爷毕竟不会把所有的好事都给一个人。你得到了一些,就要坦然面对可能因此失去的。
2、读博需要有点毅力,沉得住气,至少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读博可不是说着玩的。如果只是想混混,也不是那么好混的。现在的毕业论文盲审制度,还是能卡住不少没下功夫或者功夫下得不到,或者下了功夫但没下到当处的人的。而且,平时博士还有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档次的要求,动不动就是国家核心期刊几篇,理工科的可能还需要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虽然大多数博士都完成任务,拿到了学位,但那是付出了很多焦虑、睡不着觉、掉头发等等代价的。当然,视个人天资和基础不同,可能各有差异,但不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还真没听说过。
平时上课、读书的要求就不要说了。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在那样一个氛围中,为了自己至少像个博士,理工科的人要无数次地做实验,甚至通宵达旦,而文科的学生则要天天泡在书堆里,基本上3年下来,看小说的时间是没有的。大家都比较训练有素,就是自己浪费了时间会自责。所以为了逃避自责的痛苦和外在的压力,大家一般还是要选择一点点的去面对和积累。没有点做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博士同学中已经是硕导的,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形容枯槁,也有老师们形容"做完博士论文就像扒层皮",毕竟抛却客观要求不说,就自身而言,大家也知道专心在学校搞点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何况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可是会把人折磨坏的。结果是,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减肥"。一个抱着侥幸心理,本来以为混混就可以过关的同学,在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
接下来看一下读博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1、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
说这个好象是废话。但是我们可以算笔账,一个人中间一直不停地读书,等博士毕业也是接近30的人了。这时候的社会工作经验还可能是零。如果不是足够幸运地在读书期间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已经成家的话,那么就要在毕业之后不但面临找工作,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要面对建立一个小家,适应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干出点成绩还是抓紧要孩子的问题。这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阶级,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又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要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的前途之间的不调和,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有时候,有所选择是痛苦的。所以有很多人说,早知如此,宁愿不要选择的机会。可是时光是无法倒流的。校园里有不少带着孩子读书的母亲,有的将孩子放在周边的幼儿园或者学校里,自己面对多重压力,孩子也跟着受苦。精力、财力和爱心、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有的时候,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得兼,这是事实。所以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尴尬,来自情感的、家庭的、工作的,等等。
2、读博可能会加重取舍之间的难度。
有人认为,读完博士,工作等等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博士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它不是一个通才教育,只会将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读博可能多多少少还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是你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经多多少少对这些研究产生兴趣。明知继续研究可能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却着实可惜,那时该怎么办?其实周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选择的未必是最初想选择的生活道路。我学的是文科,我的很多同学,本来想进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机关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是真正抉择的时候,却又割舍不下对专业培养起来的感情,最终继续选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也有的虽然进了新闻出版,却做的并不开心,有点后悔的意思。不得不搞学术的时候不觉得热爱,反倒是真正离开了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喜欢学术的。这是一种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对自己的了解,还需要决断能力。一旦上了这贼船就必须面对,由不得你了。
说了这些,有人可能退缩了,觉得后脊梁骨嗖嗖发凉。其实,运用最简单的逻辑想想,如果真的读博就像地狱,哪还有现在的趋之若骛呢?不否认有一些头脑发昏,没想明白就混进来的人,但是一定也是有人是真正考虑好了并认可这种方式的。权且说其一二:
1、读博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很奢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
相比于钱来说,读博的机会显得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机会读博的人可能不觉得,但是有很多人是压根没有机会考虑和尝试的,他们的羡慕和憧憬可能不是你读博的理由,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可以体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体验是非常奢侈的,有限的,难得的,所以自然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如果说有人选择冒险、挑战生命极限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读博也是。读博完成和实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享受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经历、一种财富、一种收获。
有一个同事,我在博客中提到过的,海归,放弃了原来在外企的高薪工作,跑到国外读博士,最后回到高校。就是因为她觉得在外企的工作,使人变得没有时间思考,人像机器。所以为了进高校,她选择了读博并为这个目标奋斗了10几年。她说,人是要有点追求的。斯夫!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精神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而读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本身的一种方式。
2、读博可以有机会接近和聆听大师的声音,并与最聪明的人相处。想不提高都难!
有博士点的地方,大都是师资力量相当强的地方,各种资源也很多。读博士可以使人轻而易举地就接近原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一些大家,聆听他们在学术、做人等等方面的一些感受和教诲。这将是受益终生的。这种视界的打开和融合对一个人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学者的点拨,可能会使人少走很多弯路,并在一些领域迅速接近国内或国外同行。某种意义上,这有"鲤鱼跳龙门"之效。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名牌大学,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用原来硕导的话说:"就像从省队进了国家队"。各种讲座、交流以及图书等等资源,使人进步飞快。
再说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各地的人中龙凤。依我的经验,每个读到博士的人,都是有一些品质可能是一般的老百姓没有的,比如那种悟性、那种天资、那种刻苦、那种执着、那种毅力,等等。所以,与这样的一群聪明人交往,无论别人是不是有一些很难容忍的缺点,但也总是有一些优点是值得学习的,在这样的一种碰撞和交流中,无论是对学术的,还是对生活的看法,都会让人获益匪浅。真的是想不提高都难!
3、读博可以积累一些资源。
博士期间会遇到很多名师,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资源。就算日后你的同学里出不了王侯将相,但至少以他们的起点,在各行各业上都会是不错的骨干。至少就我而言,很多同学遍布在很多城市的很多高校,无论对搞研究,还是作为了解风土人情的交流,都是颇有助益的。博士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
毕业之后,如果选择一个中等城市或者发展中的学校或单位,那么可能意味着你会瞬间拥有别人奋斗10几年才能拥有的东西,比如各种津贴补助、比如房子,或者配偶的工作,都能得到解决。生活会有明显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用原来同事的话说,读博就是赚钱。或者,读博还极有可能在毕业后进入一个博士成群的工作团体。这样,你就有可能使自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状态。与智者的交流毕竟是令人愉快的。对此我受益良多。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也是一个老教授曾经说过的,做研究工作,所有的科研成果的发表,名利都是自己的,不象在机关等单位工作,在年轻的时候多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到了退休,往往是人一走茶就凉。而现在看来,读博直接地与以后是否有机会搞科研密切相关。
4、读博可以愉悦身心,是难得的生命体验。
因为博士不象本科生那样有天天上不完的课程,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约束,有各种检查和评比,所以基本上属于比较天马行空的、自由的一群。而高校大都有优美的环境和小资的气氛,博士生里面,大家基本上要么是有收入的,要么是可以自己赚些外快的,思想相对比较成熟了,各方面处于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带,并可以暂时脱离家庭的束缚,做一些自由自在的个性的事情,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放松、调整和休憩,而对于从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也从别人那里直接间接得到一些启迪。
我的博士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一帮朋友,大家经常轮流坐庄,出去吃饭、喝茶、野餐,或者就在校园里散散步、打打球,或者在学校的食堂里进行"学术午餐"和"学术晚餐",关于学术的、人生的、社会的,无所不谈。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同学和朋友都颇为留恋那段时光。我们都曾说过这样的类似"痴人说梦"之类的话,"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真想一辈子当学生,一辈子在校园里待下去。让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
我想说了这么多,不知那些想了解些什么的人是更清醒了还是更晕乎了?其实,大家都是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这都正常。关键是,主要问题想明白了就行,小事不妨糊涂一点。某一时间和地点,我们只能有一次选择人生的机会。是否读博?这本身就是一个考卷。想好了再下笔,一旦下笔就坚持下去。相信,你会看到传说中的彩虹!
发表评论
-
银行核心系统-贷款系统【信贷系统】
2013-05-22 08:27 2477一、 贷款业务 贷款按期限分为短期、中期与 ... -
市场(Market)
2013-05-16 11:26 1050什么是市场 狭义上的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 ... -
库存控制系统(inventory control system)
2013-05-14 16:11 1364库存控制系统简介 库存控制系统是以控制库存为共同目的的相 ... -
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
2013-05-14 09:04 843(《麻省理工科技创业》) 我有时候看《非诚勿扰》,感觉好 ... -
财务决策支持系统FDSS
2013-05-13 16:16 979财务决策支持系统(financial decision su ... -
地图报表展现-------餐饮行业【湘菜销售额】分析
2013-05-13 12:48 881地图报表展现-------餐饮行业【湘菜销售额】分析 -
市场营销学【最精典】案例分析
2013-05-13 09:24 1344一个美国鞋业公司派它的财务主管到一个非洲国家,去了解公司的鞋 ... -
经济学基础
2013-05-13 08:52 993经济学就是教人们如何进行科学的选择,会科学选择的人就是经济 ... -
成本核算系统
2013-05-10 00:02 1458简介: 成本核算是个 ... -
消费券/优惠券
2013-05-09 20:00 1005消费券是专用券的一种 ... -
IT励志【成功者大多拥有专注精神 】
2013-04-28 10:51 1093“世上看起来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够抓住的却很少。一生专注一 ... -
WBS工作分解结构
2013-04-28 08:48 3278WBS: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 ... -
金融行业
2013-04-28 00:09 1405金融学现在是个很热门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 ... -
全国各大小著名IT公司待遇一览(2013年最新版)
2013-04-27 17:36 1166各IT公司的春季校招又 ... -
逻辑思维能力
2013-04-27 13:09 1575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 ... -
世界知名IT公司名字有趣的由来…
2013-04-27 12:40 1476微软、雅虎、苹果、Goo ... -
数据深度利用
2013-04-26 09:17 947提高数据利用水平就目前来说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 ... -
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
2013-04-26 08:40 8257什么是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是指从使用零散数据变为使用统一主数 ... -
沟通能力培训
2013-04-25 23:56 1135时间管理:{ABC法则} 1、建任务清单{月计划、周计划、 ... -
信息化战略规划
2013-04-24 16:36 993信息化战略规划概述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指为满足企业经 ...
相关推荐
博士“申请-考核制”面试英文提问问题/答案模板 在博士“申请-考核制”面试中,英文提问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面试,我们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和答案,以供大家参考。 1.Tell us more about ...
许瓦兹引理:从一道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博士生试题谈起 作 者: 佩捷 著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数学中的小问题大定理》丛书 内容简介 《许瓦兹引理:从一道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博士生...
它背后是有强大的高质量数据支撑的”,在近日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财联社鲸平台协办、悦悦图书承办的《ChatGPT:读懂人工智能新纪元》新书发布会上,该书作者、科技作家陈根博士发表如上观点。 ChatGPT,毋庸置疑...
matlab代码转java 自我介绍 Self-introduction 生平 My life 朋友们大家好啊,这是我的第一条blog,不谈技术不谈编程,就谈谈我自己吧。 Hi friends ...我在广州某不知名211学校...众所周知,每个不想读博士的研究生都需要
再谈“三读法”阅读策略,这是一种系统化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包括初读、再读和三读三个步骤。初读阶段,考生应圈点勾画关键词汇,如人名、时间、地点和官职等,初步把握文章大意。再读阶段,考生需要倒吃甘蔗,即从文...
如何变得有思想mobi是 阮一峰博客选集,囊括了作者对各种问题的思考,以及如何变得有思想mobi围绕的主题是试图理解...这个blog从只谈文学,变成了只谈技术。时代的变迁,就这样投射在阮一峰的如何变得有思想的人生上。
浅谈无线通信数字调制技术 通信调制技术:AM-FM-PSK-FSK 无线的调制解调技术(无线篇) 无线模块中的信号调制是什么? 无线通信中的IQ调制,BPSK调制,QPSK调制,16QAM调制的理解 信号调制的三种方法 振幅调制的传输...
作者从事了八年的软件开发工作,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完成之际写下了这本“心之所感”。虽然它探讨的是软件工程最常见的内容,但他将亲身所历的感悟写成活泼生动的文字,将软件工程的很多原则和方法融于笑谈之中,让...
作者从事了八年的软件开发工作,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完成之际写下了这本“心之所感”。虽然它探讨的是软件工程最常见的内容,但他将亲身所历的感悟写成活泼生动的文字,将软件工程的很多原则和方法融于笑谈之中,让人...
作者从事了八年的软件开发工作,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完成之际写下了这本“心之所感”。虽然它探讨的是软件工程最常见的内容,但他将亲身所历的感悟写成活泼生动的文字,将软件工程的很多原则和方法融于笑谈之中,让人...
作者从事了八年的软件开发工作,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完成之际写下了这本“心之所感”。虽然它探讨的是软件工程最常见的内容,但他将亲身所历的感悟写成活泼生动的文字,将软件工程的很多原则和方法融于笑谈之中,让人...
作者从事了八年的软件开发工作,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完成之际写下了这本“心之所感”。虽然它探讨的是软件工程最常见的内容,但他将亲身所历的感悟写成活泼生动的文字,将软件工程的很多原则和方法融于笑谈之中,让人...
作者从事了八年的软件开发工作,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完成之际写下了这本“心之所感”。虽然它探讨的是软件工程最常见的内容,但他将亲身所历的感悟写成活泼生动的文字,将软件工程的很多原则和方法融于笑谈之中,让人...
作者从事了八年的软件开发工作,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完成之际写下了这本“心之所感”。虽然它探讨的是软件工程最常见的内容,但他将亲身所历的感悟写成活泼生动的文字,将软件工程的很多原则和方法融于笑谈之中...
作者从事了八年的软件开发工作,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完成之际写下了这本“心之所感”。虽然它探讨的是软件工程最常见的内容,但他将亲身所历的感悟写成活泼生动的文字,将软件工程的很多原则和方法融于笑谈之中,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