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指针和堆的内存分配
先来介绍一下指针: 指针一种类型,理论上来说它包含其他变量的地址,因此有的书上也叫它:地址变量。既然指针是一个类型,是类型就有大小,在达内的服务器上或者普通的PC机上,都是4个字节大小,里边只是存储了一个变量的地址而已。不管什么类型的指针,char * ,int * ,int (*) ,string * ,float * ,都是说明了本指针所指向的地址空间是什么类型而已,了解了这个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好象都变的合理了。
在C++中,申请和释放堆中分配的存贮空间,分别使用new和delete的两个运算符来完成:
指针类型 指针变量名 = new 指针类型 (初始化);
delete 指针名;
例如:
1、 int *p = new int(0);
它与下列代码序列大体等价:
2、int tmp = 0, *p = &tmp;
区别:p所指向的变量是由库操作符new()分配的,位于内存的堆区中,并且该对象未命名。
下面是关于new 操作的说明 : 部分引自《C++面向对象开发》
1、new运算符返回的是一个指向所分配类型变量(对象)的指针。对所创建的变量或对象,都是通过该指针来间接操作的,而动态创建的对象本身没有名字。
2、一般定义变量和对象时要用标识符命名,称命名对象,而动态的称无名对象(请注意与栈区中的临时对象的区别,两者完全不同:生命期不同,操作方法不同,临时变量对程序员是透明的)。
3、堆区是不会在分配时做自动初始化的(包括清零),所以必须用初始化式(initializer)来显式初始化。new表达式的操作序列如下:从堆区分配对象,然后用括号中的值初始化该对象。
下面是从堆中申请数组
1、申请数组空间:
指针变量名=new 类型名[下标表达式];
注意:“下标表达式”不是常量表达式,即它的值不必在编译时确定,可以在运行时确定。这就是堆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有的时候程序员本身都不知道要申请能够多少内存的时候,堆就变的格外有用。
2、释放数组空间:
delete [ ]指向该数组的指针变量名;
注意:方括号非常重要的,如果delete语句中少了方括号,因编译器认为该指针是指向数组第一个元素的,会产生回收不彻底的问题(只回收了第一个元素所占空间),我们通常叫它“内存泄露”,加了方括号后就转化为指向数组的指针,回收整个数组。delete [ ]的方括号中不需要填数组元素数,系统自知。即使写了,编译器也忽略。<<Think in c++>>上说过以前的delete []方括号中是必须添加个数的,后来由于很容易出错,所以后来的版本就改进了这个缺陷。
下面是个例子,VC上编译通过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iostream.h> //for VC
#include <string.h>
void main(){
int n;
char *p;
cout<<"请输入动态数组的元素个数"<<endl;
cin>>n; //n在运行时确定,可输入17
p=new char[n]; //申请17个字符(可装8个汉字和一个结束符)的内存空间strcpy(pc,“堆内存的动态分配”);//
cout<<p<<endl;
delete []p;//释放pc所指向的n个字符的内存空间return ;
}
通过指针使堆空间,编程中的几个可能问题
1.动态分配失败。返回一个空指针(NULL),表示发生了异常,堆资源不足,分配失败。
data = new double [m]; //申请空间
if ((data ) == 0)…… //或者==NULL
2.指针删除与堆空间释放。删除一个指针p(delete p;)实际意思是删除了p所指的目标(变量或对象等),释放了它所占的堆空间,而不是删除p本身,释放堆空间后,p成了空悬指针,不能再通过p使用该空间,在重新给p赋值前,也不能再直接使用p。
3.内存泄漏(memory leak)和重复释放。new与delete 是配对使用的, delete只能释放堆空间。如果new返回的指针值丢失,则所分配的堆空间无法回收,称内存泄漏,同一空间重复释放也是危险的,因为该空间可能已另分配,而这个时候又去释放的话,会导致一个很难查出来的运行时错误。所以必须妥善保存new返回的指针,以保证不发生内存泄漏,也必须保证不会重复释放堆内存空间。
4.动态分配的变量或对象的生命期。无名变量的生命期并不依赖于建立它的作用域,比如在函数中建立的动态对象在函数返回后仍可使用。我们也称堆空间为自由空间(free store)就是这个原因。但必须记住释放该对象所占堆空间,并只能释放一次,在函数内建立,而在函数外释放是一件很容易失控的事,往往会出错,所以永远不要在函数体内申请空间,让调用者释放,这是一个很差的做法。你再怎么小心翼翼也可能会带来错误。
类在堆中申请内存 :
通过new建立的对象要调用构造函数,通过deletee删除对象要调用析构函数。
CGoods *pc;
pc=new CGoods; //分配堆空间,并构造一个无名对象
//的CGoods对象;
…….
delete pc; //先析构,然后将内存空间返回给堆; 堆对象的生命期并不依赖于建立它的作用域,所以除非程序结束,堆对象(无名对象)的生命期不会到期,并且需要显式地用delete语句析构堆对象,上面的堆对象在执行delete语句时,C++自动调用其析构函数。
正因为构造函数可以有参数,所以new后面类(class)类型也可以有参数。这些参数即构造函数的参数。
但对创建数组,则无参数,并只调用缺省的构造函数。见下例类说明:
class CGoods{
char Name[21];
int Amount;
float Price;
float Total_value;
public:
CGoods(){}; //缺省构造函数。因已有其他构造函数,系统不会再自动生成缺省构造,必须显式声明。
CGoods(char* name,int amount ,float price){
strcpy(Name,name);
Amount=amount;
Price=price;
Totalvalue=price*amount; }
……};//类声明结束
下面是调用机制 :
void main(){
int n;
CGoods *pc,*pc1,*pc2;
pc=new CGoods(“hello”,10,118000);
//调用三参数构造函数 pc1=new CGoods(); //调用缺省构造函数 cout<<”输入商品类数组元素数”<<endl;
cin>>n;
pc2 = new CGoods[n];
//动态建立数组,不能初始化,调用n次缺省构造函数
……
delete pc;
delete pc1;
delete []pc2;
}
申请堆空间之后构造函数运行;
释放堆空间之前析构函数运行;
再次强调:由堆区创建对象数组,只能调用缺省的构造函数,不能调用其他任何构造函数。如果没有缺省的构造函数,则不能创建对象数组。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指针数组和数组指针―――――――――――――
如果你想了解指针最好理解以下的公式 :
(1)int*ptr;//指针所指向的类型是int
(2)char*ptr;//指针所指向的的类型是char
(3)int**ptr;//指针所指向的的类型是int* (也就是一个int * 型指针)
(4)int(*ptr)[3];//指针所指向的的类型是int()[3] //二维指针的声明
(1)指针数组:一个数组里存放的都是同一个类型的指针,通常我们把他叫做指针数组。
比如 int * a[10];它里边放了10个int * 型变量,由于它是一个数组,已经在栈区分配了10个(int * )的空间,也就是32位机上是40个byte,每个空间都可以存放一个int型变量的地址,这个时候你可以为这个数组的每一个元素初始化,在,或者单独做个循环去初始化它。
例子:
int * a[2]={ new int(3),new int(4) }; //在栈区里声明一个int * 数组,它的每一个元素都在堆区里申请了一个无名变量,并初始化他们为3和4,注意此种声明方式具有缺陷,VC下会报错
例如 :
int * a[2]={new int[3],new int[3]};
delete a[0];
delet a[10];
但是我不建议达内的学生这么写,可能会造成歧义,不是好的风格,并且在VC中会报错,应该写成如下 :
int * a[2];
a[0]= new int[3];
a[1]=new int[3];
delete a[0];
delet a[10];
这样申请内存的风格感觉比较符合大家的习惯;由于是数组,所以就不可以delete a;编译会出警告.delete a[1];
注意这里 是一个数组,不能delete [] ;
( 2 ) 数组指针 : 一个指向一维或者多维数组的指针;
int * b=new int[10]; 指向一维数组的指针b ;
注意,这个时候释放空间一定要delete [] ,否则会造成内存泄露, b 就成为了空悬指针.
int (*b2)[10]=new int[10][10]; 注意,这里的b2指向了一个二维int型数组的首地址.
注意:在这里,b2等效于二维数组名,但没有指出其边界,即最高维的元素数量,但是它的最低维数的元素数量必须要指定!就像指向字符的指针,即等效一个字符串,不要把指向字符的指针说成指向字符串的指针。这与数组的嵌套定义相一致。
int(*b3) [30] [20]; //三级指针――>指向三维数组的指针;
int (*b2) [20]; //二级指针;
b3=new int [1] [20] [30];
b2=new int [30] [20];
两个数组都是由600个整数组成,前者是只有一个元素的三维数组,每个元素为30行20列的二维数组,而另一个是有30个元素的二维数组,每个元素为20个元素的一维数组。
删除这两个动态数组可用下式:
delete [] b3; //删除(释放)三维数组;
delete [] b2; //删除(释放)二维数组;
再次重申:这里的b2的类型是int (*) ,这样表示一个指向二维数组的指针。
b3表示一个指向(指向二维数组的指针)的指针,也就是三级指针.
( 3 ) 二级指针的指针
看下例 :
int (**p)[2]=new (int(*)[3])[2];
p[0]=new int[2][2];
p[1]=new int[2][2];
p[2]=new int[2][2];
delete [] p[0];
delete [] p[1];
delete [] p[2];
delete [] p;
注意此地方的指针类型为int (*),碰到这种问题就把外边的[2]先去掉,然后回头先把int ** p=new int(*)[n]申请出来,然后再把外边的[2]附加上去;
p代表了一个指向二级指针的指针,在它申请空间的时候要注意指针的类型,那就是int (*)代表二级指针,而int (**)顾名思义就是代表指向二级指针的指针了。既然是指针要在堆里申请空间,那首先要定义它的范围:(int(*)[n])[2],n 个这样的二级指针,其中的每一个二级指针的最低维是2个元素.(因为要确定一个二级指针的话,它的最低维数是必须指定的,上边已经提到)。然后我们又分别为p[0],p[1],p[2]…在堆里分配了空间,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释放内存的时候一定要为p[0],p[1],p[2],单独delete[] ,否则又会造成内存泄露,在delete[]p 的时候一定先delete p[0]; delete p[1],然后再把给p申请的空间释放掉 delete [] p ……这样会防止内存泄露。
(3)指针的指针;
int ** cc=new (int*)[10]; 声明一个10个元素的数组,数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int *指针,每个元素还可以单独申请空间,因为cc的类型是int*型的指针,所以你要在堆里申请的话就要用int *来申请;
看下边的例子 (vc & GNU编译器都已经通过);
int ** a= new int * [2]; //申请两个int * 型的空间
a[1]=new int[3]; //为a的第二个元素又申请了3个int 型空间,a[1]指向了此空间首地址处
a[0]=new int[4]; ////为a的第一个元素又申请了4个int 型空间,a[0] 指向了此空间的首地址处
int * b;
a[0][0]=0;
a[0][1]=1;
b=a[0];
delete [] a[0] //一定要先释放a[0],a[1]的空间,否则会造成内存泄露.;
delete [] a[1];
delete [] a;
b++;
cout<<*b<<endl; //随机数
注意 :因为a 是在堆里申请的无名变量数组,所以在delete 的时候要用delete [] 来释放内存,但是a的每一个元素又单独申请了空间,所以在delete [] a之前要先delete [] 掉 a[0],a[1],否则又会造成内存泄露.
(4) 指针数组 :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 :二维指针数组
int *(*c)[3]=new int *[3][2];
如果你对上边的介绍的个种指针类型很熟悉的话,你一眼就能看出来c是个二级指针,只不过指向了一个二维int * 型的数组而已,也就是二维指针数组。
例子 :
int *(*b)[10]=new int*[2][10];//
b[0][0]=new int[100];
b[0][1]=new int[100];
*b[0][0]=1;
cout <<*b[0][0]<<endl; //打印结果为1
delete [] b[0][0];
delete [] b[0][1];
delete [] b;
cout<<*b[0][0]<<endl; //打印随机数
这里只为大家还是要注意内存泄露的问题,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如果看了上边的文章,大家估计就会很熟悉,这个b是一个二维指针,它指向了一个指针数组
第二种 :
int **d[2];表示一个拥有两个元素数组,每一个元素都是int ** 型,这个指向指针的指针:)
d不管怎样变终究也是个数组,呵呵,
如果你读懂了上边的,那下边的声明就很简单了:
d[0]=new int *[10];
d[1]=new int * [10];
delete [] d[0];
delete [] d[1];
具体的就不再多说了 :)
二 : 函数指针
关于函数指针,我想在我们可能需要写个函数,这个函数体内要调用另一个函数,可是由于项目的进度有限,我们不知道要调用什么样的函数,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一个函数指针;
int a();这个一个函数的声明;
ing (*b)();这是一个函数指针的声明;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左边圆括弧中的星号是函数指针声明的关键。另外两个元素是函数的返回类型(void)和由边圆括弧中的入口参数(本例中参数是空)。注意本例中还没有创建指针变量-只是声明了变量类型。目前可以用这个变量类型来创建类型定义名及用sizeof表达式获得函数指针的大小:
unsigned psize = sizeof (int (*) ()); 获得函数指针的大小
// 为函数指针声明类型定义
typedef int (*PFUNC) ();
PFUNC是一个函数指针,它指向的函数没有输入参数,返回int。使用这个类型定义名可以隐藏复杂的函数指针语法,就我本人强烈建议我们大内弟子使用这种方式来定义;
下面是一个例子,一个简单函数指针的回调(在GNU编译器上通过,在VC上需要改变一个头文件就OK了)
#include<iostream> //GNU 编译器 g++ 实现
using namespace std;
/* //vc 的实现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ostream.h>
*/
#define DF(F) int F(){ cout<<"this is in function "<<#F<<endl;\
return 0; \
}
//声明定义DF(F)替代 int F();函数;
DF(a); DF(b); DF(c); DF(d); DF(e); DF(f); DF(g); DF(h); DF(i); //声明定义函数 a b c d e f g h i
// int (*pfunc)(); //一个简单函数指针的声明
typedef int(*FUNC)(); //一个函数指针类型的声明
FUNC ff[] = {a,b,c,d,e,f,g,h,i}; //声明一个函数指针数组,并初始化为以上声明的a,b,c,d,e,f,g,h,i函数
FUNC func3(FUNC vv){ //定义函数func3,传入一个函数指针,并且返回一个同样类型的函数指针
vv();
return vv;
}
/*FUNC func4(int (*vv)()){ //func3的另一种实现
vv();
return vv;
}*/
int main(){
for(int i=0;i<sizeof(ff)/sizeof (FUNC);i++){ //循环调用函数指针
FUNC r=func3(ff[ i ]);
cout<<r()<<endl; //输出返回值,只是返回了0
}
return 0;
}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讨论了函数指针及回调而没有去注意ANSI C/C++的编译器规范。许多编译器有几种调用规范。如在Visual C++中,可以在函数类型前加_cdecl,_stdcall或者_pascal来表示其调用规范(默认为_cdecl)。C++ Builder也支持_fastcall调用规范。调用规范影响编译器产生的给定函数名,参数传递的顺序(从右到左或从左到右),堆栈清理责任(调用者或者被调用者)以及参数传递机制(堆栈,CPU寄存器等)。
好了,先到此为止吧,写这篇文章耗费了基本上快半天的时间了,很多事情还没有做,等改天有时间再回来整理,所有的源程序都放在openlab3服务器上我的目录下lib/cpp下,大家可以去拿。不知道的登陆openlab3 然后cd ~chengx/lib/cpp就可以看到了。
还有很复杂的声明可能也是一种挑战 比如<<Think in c++>>里的
int (*(*f4())[10]();的声明,f4是一个返回指针的函数,该指针指向了含有10个函数指针的数组,这些函数返回整形值;不是这个函数有特别之处,而是Bruce Eckel 说的“从右到左的辨认规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感谢他:)
最后我想应该跟大家说一下,写程序应该就象JERRY所说的:简单就是美;我们应该遵循一个原则 : KISS (Keep It Simple,Stupid ,尽量保持程序简单 出自 :《Practical C programming》),把自己的程序尽量的简单明了,这是个非常非常好的习惯。
发表评论
-
set容器的反向迭代器
2013-05-02 16:56 3767#include <iostream> #in ... -
对于CRITICAL_SECTION用法的介绍和理解[转]
2013-04-08 11:50 2206很多人对CRITICAL_SECTION ... -
二维数组知识
2012-09-15 17:20 839二维数组和指针⑴ 用 ... -
Realloc的使用
2012-08-14 11:04 847realloc 用过很多次了。 ... -
extern C的由来
2012-08-09 10:14 718时常在cpp的代码之中看到这样的代码: #ifdef ... -
C++类对象的创建过程
2012-07-26 16:02 954分配空间(Allocation) ... -
静态数据成员和静态成员函数
2012-07-26 15:04 3132静态类成员包括静态数据成员和静态函数成员两部分。 与 ... -
复制构造函数(拷贝构造函数)以及深浅拷贝
2012-07-25 22:39 1450对于普通对象而言复制是很简单的,一般是将变量或者常量赋值给某 ... -
cin、cin.get、cin.getline()、getline()、gets()的用法【转】
2012-07-24 20:05 846学C++的时候,这几个输入函数弄的有点迷糊;这里做个小结,为了 ... -
编程笔记(07-24)
2012-07-24 15:15 6861 #include < stdio.h ... -
堆、栈解疑
2012-07-12 21:53 600一、预备知识—程序的内存分配 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 ... -
数组指针和指针数组
2012-07-12 18:56 1200先看一下基本的形式,我们从这里起步! ----------- ... -
const指针和指向const的指针
2012-07-12 10:30 2138指向const对象的指针 ... -
typedef的学习
2012-07-11 15:03 758typedef,顾名思义,为“类型定义”,可以解释为:将一种数 ... -
函数指针和指针函数
2012-07-11 11:21 613【函数指针】 ... -
Define学习
2012-07-11 10:12 1090宏替换是C/C++系列语言的技术特色,C/C++语言提 ... -
sizeof 深研
2012-07-11 09:39 6871、什么是sizeof 首先看一下sizeof ... -
内存对齐问题
2012-07-10 22:35 11151.内存数据对齐的原因: 无论如何,为了提高程序的性 ... -
指针深究
2012-07-09 21:55 611在说指向指针的指针之前,不得不说指向变量的指针。先看如下示例: ... -
C语言文件使用方式详解
2012-07-04 10:23 782文件的打开(fopen函数) f ...
相关推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pringBoot和Vue开发的养老院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细节。该系统采用前后端不分离的架构,旨在快速迭代并满足中小项目的开发需求。文中涵盖了多个关键技术点,如数据库设计(组合唯一约束、触发器)、定时任务(@Scheduled、@Async)、前端数据绑定(Vue的条件渲染和动态class绑定)、权限控制(RBAC模型、自定义注解)以及报表导出(SXSSFWorkbook流式导出)。此外,还讨论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CSRF防护、静态资源配置、表单提交冲突等。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Java和前端开发经验的研发人员,尤其是对SpringBoot和Vue有一定了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快速开发中小型管理系统的团队,帮助他们理解如何利用SpringBoot和Vue进行全栈开发,掌握前后端不分离架构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技术要点,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小技巧和避坑指南,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稳定性。
家族企业如何应对人才流失问题?
员工关怀制度.doc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对传统蚁群算法进行改进的方法,特别是在路径规划领域的应用。主要改进措施包括:采用排序搜索机制,即在每轮迭代后对所有路径按长度排序并只强化前20%的优质路径;调整信息素更新规则,如引入动态蒸发系数和分级强化策略;优化路径选择策略,增加排序权重因子;以及实现动态地图调整,使算法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算法在收敛速度上有显著提升,在复杂地形中的表现更加稳健。 适合人群:从事路径规划研究的技术人员、算法工程师、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效路径规划的应用场景,如物流配送、机器人导航、自动驾驶等领域。目标是提高路径规划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迂回路径,确保在动态环境中快速响应变化。 其他说明:改进后的蚁群算法不仅提高了收敛速度,还增强了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建议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可视化工具进行调参,以便更好地观察和优化蚂蚁的探索轨迹。此外,还需注意避免过度依赖排序机制而导致的过拟合问题。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解决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系统的选址与定容问题的方法。首先阐述了问题背景,即在复杂的配电网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光伏安装位置和确定合理的装机容量,以降低网损、减小电压偏差并提高光伏消纳效率。接着展示了具体的PSO算法实现流程,包括粒子初始化、适应度函数构建、粒子位置更新规则以及越界处理机制等关键技术细节。文中还讨论了目标函数的设计思路,将多个相互制约的目标如网损、电压偏差和光伏消纳通过加权方式整合为单一评价标准。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例如采用前推回代法进行快速潮流计算,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调整权重系数,以及引入随机波动模型模拟光伏出力特性。最终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优化后的方案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适用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专业人士,尤其是那些需要处理分布式能源集成问题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如何运用智能优化算法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人士;旨在帮助读者掌握PSO算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系统的选址定容挑战。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完整的Matlab源代码片段,便于读者理解和复现研究结果;同时也提到了一些潜在改进方向,鼓励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丰田Prius2004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流程,涵盖从初始参数计算到最终温升仿真的各个环节。首先利用Excel进行基本参数计算,如铁芯叠厚、定子外径等,确保设计符合预期性能。接着使用Maxwell进行参数化仿真,通过Python脚本自动化调整磁钢尺寸和其他关键参数,优化电机性能并减少齿槽转矩。随后借助橡树岭实验室提供的实测数据验证仿真结果,确保模型准确性。最后采用MotorCAD进行温升仿真,优化冷却系统设计,确保电机运行安全可靠。文中还分享了许多实用技巧,如如何正确设置材料参数、避免常见的仿真错误等。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设计的专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永磁同步电机设计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全过程的技术人员,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解决常见问题,优化设计方案。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提醒读者注意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如材料参数的选择和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DSP28335的单相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涵盖了多个关键技术模块。首先,ADC采样模块用于获取输入电压和电流的数据,确保后续控制的准确性。接着,PWM控制模块负责生成精确的脉宽调制信号,控制逆变器的工作状态。液晶显示模块则用于实时展示电压、电流等重要参数。单相锁相环电路实现了电网电压的频率和相位同步,确保逆变器输出的稳定性。最后,电路保护程序提供了过流保护等功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每个模块都有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技术要点解析。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嵌入式系统和电力电子基础知识的研发人员,尤其是对DSP28335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单相逆变器项目的开发,帮助开发者理解和掌握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代码实现,还分享了许多调试经验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SecureCRT安装包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C#、WPF和MVVM模式构建一个大屏看板3D可视化系统。主要内容涵盖WPF编程设计、自定义工业控件、数据库设计、MVVM架构应用以及典型的三层架构设计。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代码实例,还讨论了数据库连接配置、3D模型绑定、依赖属性注册等关键技术细节。此外,文章强调了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3D坐标系换算、MVVM中命令传递、数据库连接字符串加密等。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C#编程基础,对WPF和MVVM模式有一定了解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WPF和MVVM模式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的开发者,特别是那些从事工业控制系统、数据可视化平台开发的专业人士。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可以掌握如何构建高效、稳定的大屏看板3D可视化系统。 其他说明:本文提供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实现方式,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WPF和MVVM模式,同时也能为相关领域的项目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基于ssm的系统设计,包含sql文件(Spring+SpringMVC+MyBatis)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COMSOL进行非厄米超表面双参数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首先,通过构建超表面单元并引入虚部折射率,实现了PT对称系统的增益-损耗交替分布。接着,通过频域扫描和参数化扫描,捕捉到了复频率空间中的能级劈裂现象,并找到了奇异点(Exceptional Point),从而显著提高了传感器对微小扰动的敏感度。此外,文章探讨了双参数检测的独特优势,如解耦温度和折射率变化的能力,并展示了其在病毒检测、工业流程监控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适合人群:从事光学传感器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非厄米系统和COMSOL仿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多参数检测的应用场合,如生物医学检测、环境监测等。目标是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解决传统传感器中存在的参数交叉敏感问题。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建模步骤和代码片段,帮助读者理解和重现实验结果。同时,强调了在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和常见问题,如网格划分、参数设置等。
怎样健全员工福利体系.docx
离职证明范本.doc
6538b79724855900a9c930904a302920.part6
员工离职单.doc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COMSOL中进行超材料异常折射仿真的关键技术。首先解释了异常折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接着通过具体代码展示了如何利用相位梯度和结构色散精确计算折射角。文中还讨论了边界条件的设置、网格划分的优化以及参数化扫描的应用。此外,提供了多个实用脚本和技巧,帮助提高仿真的精度和效率。最后强调了验证结果的重要性和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 适合人群:从事电磁仿真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超材料和异常折射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理解和解决超材料中异常折射问题的研究项目。主要目标是掌握COMSOL中异常折射仿真的完整流程,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并优化计算性能。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技术细节,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应对实际仿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招聘工作数据分析表.xls
platform-tools-latest-windows.zip
个人资料临时存储QT资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微电网中三相交流下垂控制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首先,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模型,展示了传统阻感型线路下垂特性的实现方法,特别是有功-频率和无功-电压下垂曲线的解析。文中强调了关键参数Kp和Kq的选择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具体的仿真案例展示了不同参数设置下的动态响应。此外,文章讨论了波形分析中的注意事项,如谐波成分、滤波器设计以及虚拟阻抗的应用。最后,通过Python和C语言实现了下垂控制器的代码示例,进一步解释了实际工程中的实现细节。 适合人群:从事微电网研究和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下垂控制感兴趣的电气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微电网下垂控制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下垂控制的核心概念和技术实现,提高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调试和优化能力。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了大量的仿真代码和波形图,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验证所学内容。同时,文中提到的实际调试经验和常见错误也为初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