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
当一个任务(进程)执行系统调用而执行内核代码时,称进程处于内核内核态,此时处理器处于特权级最高的(0级)内核代码中执行,当进程处于内核态时,执行的内核代码会使用当前进程的内核栈,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核栈。当进程执行用户代码时,称其处于用户态,此时处理器在特权级最低的(3级)用户代码中运行。
当正在执行用户程序而突然被中断程序中断时,此时用户程序也可以象征性地称为处于进程的内核态,因为中断处理程序将使用当前进程的内核栈。这与处于内核态的进程的状态有些类似。内核态与用户态是操作系统的两种运行级别,跟intel cpu没有必然的联系,intel cpu提供Ring0-Ring3三种级别的运行模式,Ring0级别最高,Ring3最低。
Linux使用了Ring3级别运行用户态,Ring0作为内核态,没有使用Ring1和Ring2。Ring3状态不能访问Ring0的地址空间,包括代码和数据。Linux进程的4GB地址空间,3G-4G部分大家是共享的,是内核态的地址空间,这里存放在整个内核的代码和所有的内核模块,以及内核所维护的数据。用户运行一个程序,该程序所创建的进程开始是运行在用户态的,如果要执行文件操作,网络数据发送等操作,必须通过write,send等系统调用,这些系统调用会调用内核中的代码来完成操作,这时,必须切换到Ring0,然后进入3GB-4GB中的内核地址空间去执行这些代码完成操作,完成后,切换回Ring3,回到用户态。这样,用户态的程序就不能随意操作内核地址空间,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
保护模式,通过内存页表操作等机制,保证进程间的地址空间不会互相冲突,一个进程的操作不会修改另一个进程的地址空间中的数据。在内核态下,CPU可执行任何指令,在用户态下CPU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当CPU处于内核态,可以随意进入用户态;而当CPU处于用户态,只能通过中断的方式进入内核态。一般程序一开始都是运行于用户态,当程序需要使用系统资源时,就必须通过调用软中断进入内核态.
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的3种方式
a. 系统调用
这是用户态进程主动要求切换到内核态的一种方式,用户态进程通过系统调用申请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程序完成工作,比如前例中fork()实际上就是执行了一个创建新进程的系统调用。而系统调用的机制其核心还是使用了操作系统为用户特别开放的一个中断来实现,例如Linux的int 80h中断。
系统调用实质上是一个中断,而汇编指令int 就可以实现用户态向内核态切换,iret实现内核态向用户态切换
b. 异常
当CPU在执行运行在用户态下的程序时,发生了某些事先不可知的异常,这时会触发由当前运行进程切换到处理此异常的内核相关程序中,也就转到了内核态,比如缺页异常。
c. 外围设备的中断
当外围设备完成用户请求的操作后,会向CPU发出相应的中断信号,这时CPU会暂停执行下一条即将要执行的指令转而去执行与中断信号对应的处理程序,如果先前执行的指令是用户态下的程序,那么这个转换的过程自然也就发生了由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比如硬盘读写操作完成,系统会切换到硬盘读写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执行后续操作等。
这3种方式是系统在运行时由用户态转到内核态的最主要方式,其中系统调用可以认为是用户进程主动发起的,异常和外围设备中断则是被动的。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总的来说,这两个文件的组合提供了一个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Linux内核态与用户态之间的通信机制,实现对硬件设备(如LED)的控制。通过字符设备驱动,用户空间的应用可以安全地与内核进行交互,进行数据传输和设备...
用户态和内核态是操作系统中两个核心的概念,它们代表了程序执行的两种不同权限级别。用户态是普通应用程序运行的环境,而内核态则是操作系统核心和关键服务运行的环境。这两个状态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权限和功能上...
在Linux系统中,用户态和内核态的交互是通过特定的机制来实现的,这些机制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本篇文章将详细探讨这一主题,同时也会提及提供的代码文件与这一主题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理解用户态和内核态...
* syscall:系统调用接口,用户可以通过调用系统调用接口访问Linux内核的数据和函数。 * procfs:一种特殊的伪文件系统,是Linux内核信息的抽象文件接口。 * ioctl:函数是文件结构中的一个属性分量,可以控制设备的...
2. **内存管理**:Linux内核通过页表实现虚拟内存,提供地址转换,实现内存保护。同时,内核采用伙伴系统和slab分配器进行内存分配与回收,保证内存的高效使用。 3. **设备驱动**:每个硬件设备都需要相应的驱动...
Linux 下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数据交换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内核启动参数、模块参数与 sysfs、sysctl、系统调用、netlink、procfs、seq_file、debugfs 和 relayfs 等,每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开发者可以根据实际...
用户层 TCP 的主要任务是将用户进程的数据传输需求转换为内核可以理解的形式,并将内核的响应传递回用户进程。 2. 内核层 TCP:内核层 TCP 是指内核中 TCP 协议的实现。内核层 TCP 的主要任务是将用户层 TCP 的请求...
1. Linux内核锁:Linux内核中主要有自旋锁和信号量两种锁机制。自旋锁用于保护短暂的、不会引起阻塞的临界区,而信号量则允许任务在无法获取锁时进入睡眠状态,适合处理可能长时间持有锁的情况。 2. 用户模式与内核...
这本书涵盖了75个关键技能,旨在帮助读者掌握Linux内核的核心概念和技术。 1. **进程管理**:Linux内核如何创建、调度、管理和结束进程是其核心功能之一。理解进程状态转换、调度算法(如抢占式调度、实时调度)...
Linux内核使用PSR(Program Status Register)寄存器来标志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用户态下,进程可以执行普通指令,而内核态下,进程可以执行特殊的特权指令。 Linux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提供了基本的系统...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不仅能了解到Linux内核的基础架构和发展历程,还能掌握如何分析和调试内核源码的方法。对于想要深入了解Linux操作系统原理的人来说,《[Linux的内核及其内核源码分析] Linux 0.11》无疑是一本...
- 虚拟化: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是Linux内核内置的虚拟化技术,可创建和管理虚拟机。 - 安全性:Linux内核支持SELinux(Security-Enhanced Linux)等安全模块,提供强制访问控制,增强系统安全性。 -...
Linux内核是开源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为各种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平台来访问硬件资源和执行复杂的操作。Linux由林纳斯·托瓦兹于1991年首次发布,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更新,比如2.4版和2.6版,这标志...
Linux内核通过多种同步机制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这些机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内核过程: 1. **硬件中断服务例程**:处理来自硬件设备的中断信号。 2. **软中断(SoftIRQs)**:用于处理一些延后的中断处理...
Linux内核作为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核心,深受全球开发者和用户的喜爱。本篇将聚焦于“Linux简化的内核”,特别是版本2.4.18,这是一个在多年前就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的内核版本。通过深入理解其简化之处,我们可以更好...
- Linux内核采用页式内存管理,通过MMU(内存管理单元)进行地址转换,使得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分离,提高内存利用率和安全性。 - COW(Copy-On-Write)技术用于进程间的内存共享,直到其中一个进程尝试修改时才会...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内核状态、用户态与内核态的转换以及如何诊断和处理内核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Linux系统中,程序的执行有两种状态:用户态(User Mode)和内核态(Kernel Mode)。用户态是普通...
Linux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并提供服务给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这份"LINUX内核总结(PPT课件)(修改版)"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1.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是用户程序与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