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1998年代,PC迅猛发展,CPU速度逐年翻番,持续了7年,但下一个7年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太大提升;显示器从14英寸CRT发展到2005的21英寸LED,后来也没有继续进化。
为什么?当人对计算机的反应速度不再敏感时,PC性能的商业驱动力便消失了;当人机距离只能在60厘米,21英寸显示器是视觉舒适区极限时,扩大显示屏的驱动力也随即消失(抛开游戏和设计等特殊领域)。
从这个角度考虑,雷军的小米手机,打造发烧友概念,也只存活于现阶段。
因为PC将人锁定在电脑桌前(书房),在沙发和床头(客厅和卧室),并没有一种可用的上网设备,于是iPad一出世,便迅速席卷了这个市场,据统计近70%的用户并没有将iPad带出家门。上网本注定是一种临时替代品。
如果从纯技术的角度,是无法预测PC和Tablet(平板)的未来。预测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也应该从人使用互联网的场景及意图出发:他们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需求?
2000年的前30年,互联网是信息的互联,如telnet、ftp、http的发明;2000年后的10年,是人的互联,如QQ、BBS和SNS。
50年后的互联网?我心里真的没谱,但我了解一些基本的人性。
QQ,解决了人和人之间沟通,特别是后来的语音、视频聊天。与其说是沟通,不如说是性饥渴和无聊,因为重度使用者,往往是那些孤独的少男少女;对于沟通,在1998年QQ没有普及前,人们用书信和电话同样可以解决。
SNS,如针对生人社交的51和熟人社交的facebook,其发展初期,和QQ解决的都是同一类需求,那个经典的Poke(掐一下),暧昧之意,妙不可言。SNS程序UCHome的发布,让寻找一夜qing变得更简单和直接,很多SNS站查看MM资料需要先交纳100元入会费。
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确切说是手机互联网,即LBS,如微信、米聊,最受欢迎的功能,还是摇一摇,摇出你身边的陌生男女,LBS成了Local-Based Sex。据统计,手机互联网的用户,70%是高中及以下学历,80%月收入3k以下。
微博,根基在于粉丝。在20年前的农村中学,就有大批的追星族,她们听着音乐磁带,但他们对明星的热爱,一直被压抑着。20年后的都市中学生,这种需求依然强劲,微博的出现,正好释放这种压抑,这也就是为什么粉丝有千万级的博主都是影视音乐明星。各界大腕,如李开复、史玉柱一样都是明星。
上面的几大互联网应用,关注的是人的情感需求(部分是成长需求,如行业社区)。社交不是目的和驱动力,只是实现情欲、孤独、追求成功的一种手段。
2005年RSS的普及,曾被视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但RSS这种订阅模式有效的利用,最大的障碍,是人性中的贪婪。订阅太多,阅读压力和浮躁随之而来,原来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变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渐渐产生了厌倦和放弃。
微博订阅,也存在同样问题。我不太相信那种有2000关注的博主,真的看过所有的微博。新浪微博解决该的手段,就是微博分组,即分组阅读。当然了,因为微博的社交属性,别人粉你,你得粉过去,礼尚往来。
周鸿祎的360系列,在营销上,比其对手的高明之处,就是利用人的恐惧,它惯用的伎俩,就是在右下角弹出“危险、木马、病毒、感染”等恐吓词,然后建议你安装xxx,如360浏览器,并不是推“更快、更漂亮、更易用”等概念。
工具的越来越简单、便捷,其实是满足人性中的懒惰,比如自动扶梯。互联网也莫不如此。
互联网工具,从根本上说,并没有塑造我们的行为,而是赋予了行为发生的可能。我们的需求并没有变,变的只是它的实现方式。
互联网从信息的互联,发展到人的互联,而实现人的互联,就是社会化网络,它表现为BBS、Group(群组、圈子)、SNS和微博等。
互联网对生活渗透,更多还是娱乐和信息获取,谈不上真正的社交圈。
至今,没有一个真正的高端互联网社区。总监、CEO级别人物的社交,从来都是线下的,这类人也不太可能有时间闲聊,而且高端人物极其注意其个人隐私。有大把时间泡在社区里的,一般都是穷人和工薪阶层。
微博上,我们可以去粉、去评论、去转发明星,但你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还是现实中那样遥远,就如同你看周杰伦的演唱会,还得花2000去买票。你依然住你的合租屋,他还是回他的别墅。
现实社会的金字塔结构、社会分层,在网络的世界依然存在,永远是少数人掌握着话语权。
最开始,互联网是信息网;如ftp、telnet,解决信息的流通,IT基础建设阶段;
渐渐地,互联网是娱乐网,如QQ、交友,解决人的情欲、无聊;
再后来,互联网是生活网,如电子商务;
在未来,互联网是工作网,如商务联络、求职,解决人的生存压力和竞争;
大约是10年前,有部经典电影,《人工智能》,讲的是机器人伴侣对生活的影响。也许机器人确实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恶劣环境下的生物实验,但那不太可能进入消费者领域,如果那是现实,人们购买它的真正驱动力是什么,值得吗?
互联网可以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简单,但我们如何消化吸收,互联网却无能为力。就如同纸质书年代,我们一年买10本读3本;电子书年代,我们一年买100本,但可能依然只读3本。
但50年后的互联网?我觉得它依然只是一个工具性角色,它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但并不会让大多数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独立、越来越幸福。
它的价值,还是决定于使用它的人。
互联网的更多思考,请关注我的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zwchen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 《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这本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帮助人们更好地预见未来。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了企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而如何更好地利用数据预见...
"藏经阁-遇见双创 预见未来" 本资源摘要信息主要介绍了阿里巴巴的双创战略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以下是相关知识点: 1. 双创概念:双创是指创新创业,阿里巴巴认为这是DT数字时代的历史机遇,需要具备天时、地利和...
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助力,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工业生产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个性化,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响应速度更加快捷。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的社会将更加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为我们...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四个主要的互联网发展趋势:无线连接、多设备使用、多媒体主导以及社会媒体的普及。 1. **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 当前,Wi-Fi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3G和4G网络的快速发展更是...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它能够提升信息传播效率,优化房源匹配,增强用户购房体验。发布会则可能涉及新产品发布、战略公布、行业合作等内容,是企业展示...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从继续教育考试的角度审视其背后的核心知识点,以期对未来经济的走向有所掌握和预见。 首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依赖于传统的物质资源,如能源和材料,还依赖于信息资源。信息...
【评论:预测未来互联网的生存状况】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互联网巨头们开始通过大规模的收购整合市场资源,以求在未来的互联网生态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篇...
在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中,我们可以预见它将具有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 云计算将使工业互联网更加易于维护和拓展,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较低的使用成本。 2. 大数据技术将促进知识共享、管理和透明化,...
2015年的互联网教育白皮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互联网教育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全面认识,其深入的分析和预见性的展望,对于教育工作者、技术开发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革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零售、5G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马云预见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而这一切的核心,归根到底还是人——尤其是那些有着无限潜力的年轻人。 全球化是21世纪不可逆转的趋势,...
今天,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商业智能和战略决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应用范围从市场分析、消费者行为研究扩展到医疗健康、城市管理等众多领域。 除了技术层面的预测,盖茨还探讨了技术对商业模式的影响。他指出,...
根据所给标题和描述,“从百度...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一个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内容丰富和用户友好的移动互联网环境。而企业要想在这一趋势中占据先机,就需要不断在技术革新、用户体验优化、内容生产合作等方面下功夫。
其目标受众广泛,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客户、合作伙伴以及一般公众,通过这样的平台,让各利益相关者更直观地了解工业互联网,认识到其技术的先进性和应用价值,预见未来发展的巨大潜能。 参观者在进入体验中心后,...
面对互联网的未来,我们需要预见到可能出现的新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手段将持续演变,对此,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以应对不断升级的威胁。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
1. **创新与前瞻性**:许多口号强调创新和对未来的洞察力,如“创新网络,预见未来”、“预见未来,创新科技”,这反映了互联网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是技术创新和对新兴趋势的敏锐捕捉。 2. **智能化与连接性**:“智能...
1. **创新与未来预见性**:许多口号强调了创新和对未来的预见性,如“创新网络,预见未来”、“预见未来,创新科技”,这表明互联网行业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对新兴趋势的敏锐洞察。 2. **网络资源与...
第一,CEO必须具备预见未来的能力,捕捉到行业发展的新机遇,这不仅关乎商业机会,更关乎企业能否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领先。第二,CEO要能看到潜在的危机,提前制定应对策略,这体现了领导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和...
4. **明年工作计划**:规划未来一年的目标、策略和预期里程碑,展现对未来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5. **自我评价**:对个人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包括优点、不足以及改进措施,体现自我反思和成长。 6. **工作体会**:...
7. **创新与预见未来**:许多口号都提到了“预见未来”,这反映了团队对技术创新和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以及提前布局未来的决心。 8. **智能与移动**:智能移动技术是现代互联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口号中的...
而“IT云计算共享平台”则是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它将云计算的强大能力与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特性融为一体,为未来的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通过网络提供按需计算服务,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