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jklmm
  • 浏览: 57901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触动人心:如何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

阅读更多

在海量的应用里面如何脱颖而出成为了设计师们永远不变的话题,今天从用户使用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设计一款优秀的iphone应用。

用户是如何使用iPhone应用的


啊!美丽的梦!温情的iPhone应用设计师的美梦!每当用户沉浸于他设计的应用之中时,设计师就像梦见自己沐浴着阳光在漫步。我们的指尖在屏幕上滑动、点击、缩放、旋转、轻拂,就像芭蕾舞女那优美的脚步。我们很快就理解了屏幕上的每个图标、每个点击的含义;我们很快就看到了每个按钮;我们很快就能驾驭iPhone所有的变化和手势。我们了解应用,因为我们学着如何使用并沉浸于其中,就像应用设计师一样。可惜,唉,故事纯属虚构。冷酷的事实是,大多数人完全不认真思考也没必要认真思考应用的设计。最佳的应用设计是看不见的,操作本身看起来就是退回到幕后,而把用户的任务或是娱乐摆到前面的中心地位。创建这样简捷而有效的设计真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移动用户的习惯却让这样的设计高度变得举足轻重。

大家一般不会在应用上花太多时间。迅速点击屏幕,无心去探索所有的细节,而后切换至其他的应用。他们在跑步机上、
车里,甚至在超市里使用iPhone 应用。他们只会瞄一眼屏幕,因为他们还需顾及周边变幻多端的环境——前面的路、表格里的日期还有今晚的电视真人秀。他们并不知道所有的标准触屏手势,也没有兴致去学习新手势。这等于你精才鼎沸的大千世界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斗争。我们称之为人类学接触(Humancontact)。即使有人全神贯注地把玩你的

应用,也可能是在拥挤的地铁、嘈杂的餐馆或是客厅里,随时会被打断。也就是说,人们只用一只手操作你的应用,只用一只眼睛看屏幕,只用一部分注意力在你精心雕琢的界面上,这和作为设计师的你所看到的应用可完全不同。

这个模糊版的应用让大家要引以为戒。你应该更加小心地排布好屏幕上的信息。使用漂亮、大而醒目的视觉风格,并减少输入。下一章,我们会谈及这些话题。另外,受众启动应用的时间和地点,也同样会告诉你,他们的使用方式。尽快搞定移动环境使用户不能集中精神,用户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iPhone,使用的过程会被切成一段一段的,见缝插针于其他活动中。当一个朋友邀你周六去溜旱冰的时候,你停下话语,将相约好的地点输入到日历中,然后立刻继续交谈。当你正在邮局排号,叫到号之前的几分钟,你查了查邮件,看了看Twitter,还有你喜欢的网站。就是这样开开关关。优秀的应用能将其自身融入用户繁忙的日程中。这就需要关注界面的效率,尽量只需一两下点击即能搞定。当然,这也需要在视觉上做减法。环境处处令人分心,你不能期望大家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界面。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有些人会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沉溺于游戏中。还有些人会长时间全神贯注地阅读小说电子书,或是将一些想法记录在备忘录中。但是,游戏、电子书阅读器、备忘录等应用,同样的人,可能在下一次只会匆匆花上30秒时间来使用。这就意味着,对于这种使用周期较长的应用,也需要为快速点击进行深入的交互和设计。(从32页开始,你会了解到大家在使用移动应用时,不同的心态。)

你准备搞个控制飞机的应用。

满满一箱工具,你只是其中的一把

用户如此匆忙,他们要急着去干嘛?原来用户常常是急着切换到另一款应用中去。当在埋头设计你自己的应用时,很自然地会全心关注你的应用,也会很自然地以为你的用户也会全神贯注地使用你的应用: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会是iPhone了,而只会是一个超级无敌记事本。你自己作为一个iPhone用户,应该更 清楚这点。所有的应用只是一出长戏之中,众多角色之一罢了。而你也不是这出戏的导演。不仅用户会跳到其他应用中去,其他的应用也会通过推送通知来打断你应用的运行。电话随时都会打来,短信时刻都会弹出,用户还可能希望能将你应用中的内容复制到其他应用中,或者复制回来。也就是说,作为应用的设计师,必须去想象你的应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众应用皆为邻里。你的应用也随之和其他应用共享手机
空间,互相传递信息,偶尔还会相互争斗。


参考书目

用户iPhone里的应用多如牛毛,这也告诉了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你的应用所扮演的角色。完美的应用只专注一项工作。你应用的构想越天马行空,你的受众就会越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你的应用。要把iPhone想象成是一个装着各种各样工具的工具箱。“工具各尽其职”。你要假设大家会有很多其他的工具,这就是说,你的应用不用把所有事情做完。选择好其中一件事,集中精力,然后设法把你的应用简化到够用就好,接着改进,不断地改进。在下一章,你会学到如何让你的应用做好一件事。

无聊了,变卦了,于是换了

当你的应用得与其他应用和谐共存时,有时也须与其竞争。iPhone用户走马观花,会尝鲜很多应用,能忠实留下的极少。要是你的应用没法满足他们的兴趣,他们会毫不留情地换另一款应用。这也意味着他们不会向朋友介绍你的应用(和口碑营销说拜拜吧)。面对现实吧,用户对于应用的关注来得快去得也快,你必须尽一切努力提高用户体验去满足用户需求。若没能给用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大部分用户是不会回头的。应用的用户都很喜欢尝鲜。他们每个月大约下载10款应用,但是下载之后很少会经常使用或长期使用。研究显示,一般用户启动一款应用不超过20次就会删了它。下载下来的近15%的应用在手机上熬不过一周,只有三分之一的应用在购买后的两个月,还会继续被使用。在排名靠后的应用中,有些应用虽然热门,但是靠噱头吸引用户(比如播放放屁声音、编造的IQ测试、铃声),没玩几次,用户就会删除。如果你就是想开发个图新鲜的应用,那对你可能没什么影响,你或许原本就预料到你的应用只会被人们玩上那么几次。传递了笑声,任务也就达到了。然而如果你想让你的应用下载量持续增长的话,这里有个坏消息:根据某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应用是因朋友推荐而下载的。忠实的用户一传十,十传百,但很少有应用能够拥有庞大的粉丝团。

双击、缩放、旋转,这都是啥?



如果你是个iPhone专家,挖掘了iPhone所有的角落功能,这有个头条新闻:大部分人其实并不和你一样。花点时间接触一下普通的iPhone用户吧(如果想要惊喜,可以回头看看iPhone新手),看看他们对标准iPhone控件和特殊的触屏手势单击、轻拂、滑动是如何的一知半解。iPhone的触屏可是一大革命,这个创新让iPhone的使用变得易如反掌。所以用户对触屏手势也颇感兴趣。确实,即使是第一次使用iPhone的用户也能立刻发现这显而易见的物理隐喻:滑动屏幕、点击按钮、拖拽地图。你可以完全放心地依赖这些交互,因为他们和真实世界中的物体运作得一模一样。一拖拽就能移动,一点击就会按下。

一旦你开始翘尾巴,不限于使用单击和滑动,你就开始背离群众了。即使是有些标准的内置手势,也有大批人不知道也从没使用过。尤其是需要不止一根手指的多点触摸手势。测试发现,很多iPhone用户 提到多点触摸时,感觉其难以操作,甚至连标准的双指放大缩小的手势都觉得如此。所以,要尽可能选择使用单手指操作,例如用双击来放大地图。忠告各位,你的
应用最好要为单手操作优化。(你会在58页学到更多关于如何为单手优化的知识。)当然,由于手势并没有展现在界面上,也没带着标签,所以它尤其让用户捉摸不清,也不易发现。举个例子,在内置的“地图”应用中,即使是自称专家的用户也常常难以用双指缩小地图。另外,用户也难以发现横屏模式。例如在“股市”应用中,用户就从未想过旋转屏幕可以查看操作图表。无论你应用里的手势有多简单、多标准、多一致,你也不能自认为这些手势会被人发现。

只把手势作为一种完成某个操作的快捷方式,并确保这个操作能够以另外一种(虽说效率一般会更低些)方式完成,这样人们总有办法完成任务。你会在第8章看到关于手势更深入的讨论,还有第9章关于设备旋转的讨论。

我们可以谅解用户不能立刻意会手势,因为毕竟它们是看不见的。可是,用户连带标签的图标和按钮都可能认不出来。你的应用的新手可能对图标和按钮的意义难以理解。这种情况还不只会发生在自定义的图标上。 甚至有些内置应用里所用的一致的图标,在他们单有图标没有标签的时候,用户一时半会儿也会难以理解。

笨手笨“指”


手指是一项辉煌的工程发明,它能出色地掌管各种事儿:一根手指能测量风向,能在墙壁上挖洞,能测量温度,甚至能指挥一架电梯停靠指定楼层。可是,手指在精细的触屏上交互却十分笨拙。触屏笔或是鼠标指针能够很轻易地在一两像素之间点击所想的目标。相比之下,手指就不灵便了。这个笨拙的工具,每次点击都会点到一大片像素,更糟糕的是,手指还会遮挡住屏幕:当你的手指艰难地在屏幕上操作时,甚至连所指的东西都被手指遮住了。再加上用户的匆忙、心神意乱,麻烦就大了。没找着按钮;点错了地方;或是本想滚屏,却划多了,点到了底部的图标上。如果你在iPhone屏幕上多放几个可点击的项目,用户迟早会不小心点错。想要设计好触摸操作,就需要仔细认真地工作,并关注人类工程学(人类工程学对很多软件设计师来说还是个新鲜学科)。你会在第3章看到更进一步的讨论。

 

那,难道我要为笨蛋而设计?



烦躁、三心二意、笨手笨“指”、变卦无常、无趣、一知半解,这些辞藻未必是用来形容理想用户的。和你一样,iPhone用户也不傻的。可能你正点击着钟爱的设备的时候,刚才那些辞藻很多却是在描述你。埋头玩弄iPhone不见得是我们唯一可做的事。我们固有的iPhone使用习惯很自然地继承了移动应用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在行走中将事情搞定。这种理念只有在设备足够易用,不再费神之时,才能得到贯彻。

那还费啥劲?如果大多数人从不会下意识地关注你的设计,如果他们根本不留心甚至不在乎你的设计,那么设计有什么用?为何我们含辛茹苦地推敲细节,而用户却熟视无睹?如果(像你我一样的)用户那么漠不关心你的界面,那么答案就是我们只要做个简化的界面,是吧?

其实:漠不关心≠简化。


别人并不想要简化你的应用;他们想要的是简单易用。我们都只是想用iPhone来工作、学习、交流。优秀的应用是透明的,它不会挡住我们的去路。优秀的应用不会让我们思考——至少不会让我们思考该如何使用。优秀的应用不会让我们感觉任务复杂,优秀的应用会让我们事半功倍。点击“起飞”按钮,飞机就飞起;点击“降落”按钮,飞机就会降落。
要做到简单、易用是困难的。但简单、易用是一个优秀设计的品质保障。很可惜,用户总是报“忧”不报“喜”。他们吹毛求疵,小小的屏幕却放大了界面上的问题 。所以啊,你真的需要含辛茹苦地推敲细节。你的任务就是在用户体验设计的过程中,确保每一张页面、每一个行为都能传递欣喜,提高效率并能达到目标,让每个元素都能触动人心。

致力于做中国最棒的移动应用培训机构 http://www.miiceic.org.cn/ios/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英文原版)

    《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是一本由Josh Clark撰写的专业书籍,专注于探讨如何创造出色、用户体验极佳的iPhone应用程序。这本书由O'Reilly Media出版,面向全球发行,旨在为设计师和开发者提供有关iOS应用...

    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pdf

    本书能帮助你理解如何设计iPhone应用,要创建一款触动人心的应用,需要如何去综合思考设计、心理、文化、人体工程和可用性问题。在书中,你会看到大量的真实应用的设计实例和思考过程。除大量实例外,本书用通俗易懂...

    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 pdf

    作为一个设计师,需要学会如何构思并定义一个符合移动用户需求的应用。毕竟,设计一个触屏的手持设备和设计其他的软件界面大相径庭。因此,本书便会带领你去深挖iPhone界面元素的每一个细节:按钮、工具栏、各种新奇...

    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

    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

    App界面书籍(更优秀的APP:31个APP用户界面设计经典案例.pdf+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pdf)

    本资源包含两本关于App界面设计的书籍:《更优秀的APP:31个APP用户界面设计经典案例.pdf》和《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pdf》,这些都是设计师们学习和提升UI设计技巧的宝贵资料。 《更优秀的APP:31个APP...

    触动人心 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 中文版

    触动人心 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 中文版 关于用户体验的

    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

    这本书主要讲了如何让自己的app触动人心,让自己的app获得的大众的喜欢

    设计触动人心的iPhone应用工具书

    Tapworthy:Designing Great ...如何设计触动人心的iPhone应用?本书能告诉你如何从iPhone的角度来思考应用设计,如何去综合思考设计、心理、文化、人体工程和可用性问题。 难得的好书,推荐给各位iOS Developer阅读!

    《苹果的产品设计之道》迷你书_IT168文库1

    苹果追求的是这三者的完美平衡,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同时能触动人心的产品。 3. **产品即营销**:苹果认为,产品的设计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策略。通过出色的设计,产品能够自我表达,无需过多的广告宣传就能吸引...

    be here now,活在当下

    文档中提到了多个与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相关的概念和资源,包括推荐的书单,其中涉及到了《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Tapworthy(触动人心)》等,这些都是有关于如何创建直观、易用、引人入胜的产品的经典读物...

    LyricsX-iOS:iPhone和iPad上的LyricsX

    LyricsX-iOS是一款专为苹果用户设计的歌词显示应用,它能够为iPhone和iPad用户提供丰富的歌词体验,让用户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歌曲的内涵。这款应用正处于早期开发阶段,意味着它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对心爱的人说分手心理今天我将带着心爱的马匹回到城市(外一首).pdf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其独特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把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社会观察转化成语言艺术,触动读者的心灵。这种能力在IT行业中同样不可或缺。无论是在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还是...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