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ang_min
  • 浏览: 345354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上海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致面向对象技术初学者的一封公开信

阅读更多
致面向对象技术初学者的一封公开信
Alistair Cockburn 著(1996 年2 月),袁峰 译

介绍
首先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写这封公开信。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但这个步骤还是需要的。过去6 年中, 我曾经无数次地在饭店、酒吧、旅店大厅等各种地方以同一种方式度过愉快而漫长的夜晚:和同样追求真理、光明和智慧的伙伴一起探讨面向对象的真谛。现在,我已经可以回答很多当年我遇到的问题。这些同样的问题也在困扰着我的一位新同事,在一家饭店里,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和他讨论这些问题。结果第二天,他的同事又来问这些问题,并建议把我们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这样他可以拿去给他的同事看。考虑到还有很多和他的同事一样询问这些同样问题的人,我决定写下这篇文章。
主要的问题是:
z 为什么只要稍有一点不是严格或纯面向对象的做法、说法,OO 专家就大惊小怪的?use case 并不是面向对象的,为什么还这么流行?而且,OO 建模似乎和数据建模非常相似?
z 数据建模(data model)得到的模型和对象模型的结构部分会不会很像?流程建模(process model)和对象模型的行为部分呢?
z 业务结构建模中为什么要用use case 和场景(scenario)?
OO 的新手们反复问这些问题,但实际上,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应用面向对象的思维进行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为什么只要稍有一点不是严格或纯面向对象的做法、说法,OO 专家就大惊小怪的?use case 并不是面向对象的,为什么还这么流行?而且,OO 建模似乎和数据建模非常相似?
我想分三步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举我和Bob(著名的OO 专家)一起工作的例子, 当我们讨论OO 的时候,彼此都有一个共识,知道对方拥有面向对象工作的丰富经验并且是这项技术的坚定支持者。而且,对诸如对象识别(object identity)、多态、数据和行为的封装、实例职责、继承等对象技术都是手到擒来。因此,当我说:“明天对程序表单进行数据建模吧”,Bob 不会产生我要会因为关系表而放弃对象这样的误解,他知道我指的是在对象模型中体现出来的结构化特性进行建模。他知道我会说些什么,因此我使用或误用这些术语不会造成什么误解。但作为一个对象技术的初学者,如果Bob 发现你把数据和行为完全分离开了, 并且没有使用( 或者说忽视了)对象识别或者多态等技术, 这时候, 如果你说“ 数据建模”,Bob 会像一堵墙一样逼近你,直到你明白该怎样改变。这样工作几个月,你会发现,你的模型(以及建模)中渐渐有了对象识别、多态、数据和行为的绑定,这时候再用“ 数据建模”这个词就不是那么危险了, 但Bob 还可能会担心你走回到老路上。换句话说, 他对你还不够信任, 因此,你不得不很小心地使用这些术语。
就算一个对象模型可以分为“结构”和“行为”特性,我们也不会使用“对象建模”和“流程建模” 这种术语,以免引起混淆。事实上,为对象模型的“结构”特性建模可以看成是数据建模的特殊形式,只不过建模的对象不再是表,而是需要捕获的信息的结构。我们将它称为“ 概念数据模型”,而不是逻辑数据模型或物理数据模型。第二步,让我们考虑两个OO 使用者一起讨论的情况。如果其中一个家伙说到“流程建模”这样的词,肯定会让他的拍档琢磨半天:这家伙是说用标准数据流图作流程建模吗?如果这样的话,以后OO 实现的时候不是相当麻烦了吗?他是不是指模型的行为特性?是不是说在一个对象内部对流程进行建模?(如果这样的话,那会很有意思,因为很少有人这么做的。)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谈话中使用“ 流程建模” 这种意图不明的词实在是太危险了,很容易就将交流变得非常困难。
最后来说use case 和场景的问题,它们都是获取需求的主要手段,和实现技术无关。其好处是可以为设计时的讨论提供内容和范围。它们不是“面向对象”的,这是事实,它们类似于功能分解,这也是事实,而且这一点吓坏了很多人,但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它们为设计提供了内容,在用来描述内部设计时,它们表现了系统的行为。Flow chart 、交互图、Petri 网、数据流图、use case 都可以用来描述系统的行为特性, 但各自用途不同,各有优劣。关键是要知道:对象不仅有数据,也有行为, 认识到这一点, 就可以大胆地去考虑怎样可以更好地捕捉、描述对象内部和对象之间的行为。
数据建模(data model )得到的模型和对象模型的结构部分会不会很像?流程建模(process model) 和对象模型的行为部分呢?根据我的经验,数据建模人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存储的数据建模,而另一种是为系统或组织中的信息建模。这两者截然不同。前者讨论和思考所用的概念通常都很具体,比如说数据表。他们的模型和OO 建模者的模型大相径庭,而且他们并不愿意看到这些技术之间的相似性。在数据建模社区中,只有讨论逻辑数据模型或物理数据模型才不会受到攻击后者得到的是概念数据模型。根据我的经验,他们得到的模型和那些有经验的OO 建模者得到的模型非常相似。他们的工作更加类似于业务人员,而不是逻辑数据建模人员,这种说法可能会有助于理解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的区别。
似乎有一套学问可以帮助人们比OO 建模人员更快地得到结果。我多次发现这样的事实:OO 建模人员花了三四次迭代才得到的模型,实际上和(概念)数据建模人员一个循环得到的模型是一样的。这个发现使我对数据建模人员充满了敬佩。事实上,在进行对象设计的时候,我有时就直接去把数据建模人员的产品拷贝过来看看, 从中来看我最后得到的模型大概会是什么样的。
我曾经召开过数据建模人员和对象建模人员之间的会议。采取的方法是“ 一个听众的CRC 会议(CRC sessions for an audience)。四个经验丰富的OO 设计师坐在长桌一端,业务专家沿着长桌坐下,他们负责回答问题并纠正对业务的误解。接着是数据建模人员,长桌的另一头是其它有关人员。总的来说,屋里大概是十几个人,但谈话主要是在四个OO 设计师之间进行。
讨论大概一个小时之后,OO 设计师可以得到对象设计的一部分。这时候,咨询数据建模人员,这个模型和他们已经得到的模型本质上是不是一样的。他们说,“是的”,重复这个过程两次以上,每次都询问数据建模人员同样的问题,除了使用的符号技术是不同的,例如:他们没有用继承,但在同样的地方有同样的占位符,在本质上,这个模型和他们的模型没有什么不同的。接着,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包括一个业务专家、一个数据建模专家和一个OO 专家,很快就剩下的设计达成一致,找出技术上一些小的不同之处,并且进行排序。一般情况都是这样的:要么数据建模人员考虑得更加合理,要么OO 建模人员考虑得更加合理,小组要做的是在他们的设计之间进行协调。
从上面的这些经验可以看到,使用CRC 进行OO 建模得到的模型和概念数据建模得到的结果非常相似。另外,根据经验,基于逻辑(存储的信息)的关系建模和OO 建模是不同的。大多数情况下,区别是由于技术的不同导致的,例如,在OO 模型中可以自由地使用继承和多对多的关系。由于技术上的差异,两种建模人员之间不能很好地交流,这是最大的困难。
数据建模部分的问题就说这么多吧。
对流程建模而言, 情况却不一样了。90 年代初, 涌现出各种方法、计划、会议和项目,试图将数据流图的模型转变为对象模型。曾经有几个项目声称获得了成功,但都是后续无音,业界一致的结论是: 这个转变太困难了。大多数使用数据流图的建模人员最终都抛弃了这项技术, 投入了对象设计的怀抱(Martin-Odell 和Ptech 小组是著名的例外)。对于流程建模,现阶段我的回答是:其模型无法与OO 模型相比较。但这并不是最终的回答,OO 建模人员正在开始进行本质上的流程建模,下一步的发展将会怎样,我也并不清楚,流程将变成过程那样(过程编程复活?), 或者变成数据流图那样,还是类似于封装的对象?
业务结构建模中为什么要用use case 和场景(scenario)?
use case 和场景……
……为讨论提供范围和内容,
……预示内容,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讨论多广,多深入,什么时候停止,
……为设计的压力测试提供参数。
我见过一些不使用“场景”的小组,他们建模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问题域内作随机的探险。负责人根本不知道下一个该问什么问题?经常都是凭直觉。一般说来,他们也不知道现在捕获的信息最后是否真正需要,就算知道也是凭直觉或者瞎蒙。
在一个寂静的深夜,几个真正专家级的OO 设计师向我说了心里话:根本就没有一个有效的规则来指导漂亮的对象设计。其中一位说,“我们有时真的是在毫无目的地讨论”, 另一位也相当赞同,“有时候我们就象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直到突然把一些好的对象给撞出来。”
使用场景也不能防止盲目的讨论和到处撞墙,只是可以为讨论提供内容和边界。我曾经见过有的小组不用场景,长时间在很大的建模范围内四处乱撞,失去控制。因此,使用场景和use case 的第一个理由就是为建模的努力提供一个范围。
使用场景的第二个理由是决定需求获取到什么程度算足够。
假设现在让你为一家货运公司建模。你建模的内容是什么?卡车的购买价值……实际价值……转售价值……车内颜色……快送单据的数目……旅途的数目和目的地?如果你想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包括进来,那你将永远无法结束。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问题:从何处开始,何时结束,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需要多少细节? 场景可以回答关于内容的问题,答案是:你需要足以回答场景中所有问题的信息。在结构化模型或完全的对象模型中,如果用一个方框来对应一个场景。然后在浏览场景的过程中将涉及到的元素(译者注:这里的元素, 是比如在OO 的类或对象) 涂成红色, 会发现最后所有的元素都按某种顺序连接起来了(不会有遗漏的元素)。如果对所有的场景都执行这个操作,最后所有的元素都会被涂成红色。在建模过程中,讨论会经常离题,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针对当前的需要制定一个边界,这样不会跑题太远。
最后,场景还提供了压力测试的参数以保证质量。
怎样比较两个模型的优劣? “和业务相符”,这是必要的,但肯定不够,可能有很多模型都可以“和业务相符”,怎样来度量这些模型的质量呢?
软件变更的成本很高,另外,变更越靠后,变更的成本也就越高。(变更成本曲线)。软件设计的一个目的就是将变更隔离开来,每次变更只需改变一个模块。这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做到的,正如Kent Beck 所说,“如果你可以只改变一个类, 那软件的质量将得到显著的提高”。和软件相比, 业务模型的成本函数并不是很清楚,但将变更影响的范围降低到最低肯定是应该的。
为了测试变更曲线,需要参数,而场景可以提供这些参数。如果用户想要“something-or-the-other”,怎么办?模型中到底需要多少元素?像CRC(class-responsibility-collaborator )这样的技术鼓励用户在现场快速得到场景, 揭示可能的未来变更。最后,检查这些可能的变更,检查需要为之改动多少元素。对于两个都“和业务相符”的模型,哪个模型受场景影响的点少一些,哪个模型就要好一些。其它很多地方也可以找到压力测试的参数。例如相关产品的结构,变更时是不是可以只改一点就可以了?在评价模型时,这些参数都应该用上。
场景还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例如:同用户一起检查需求,为系统提供功能测试的用例。以上所说,就是在建模活动中采用场景的三个理由。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Dify智能体:JSON 修复.yml

    Dify智能体:JSON 修复.yml

    陕西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及评分细则.zip

    陕西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及评分细则.zip

    西门子S7-1200 PLC污水处理系统:博途V17版KTp1200屏程序设计与优化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西门子S7-1200 PLC在污水处理项目中的应用,涵盖模拟量处理、设备轮换、Modbus通讯以及事件记录等多个方面。文中展示了如何利用博途V17进行程序设计,包括具体的SCL代码实例,如液位检测的滑动窗口滤波法、提升泵的轮换逻辑、Modbus TCP对变频器的控制以及报警信息管理等。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防止信号跳变、避免设备过度磨损、确保通讯稳定性和提高报警记录效率的方法。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西门子PLC和博途软件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污水处理项目的PLC编程和系统集成,旨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维护成本并优化设备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来自实际项目的经验教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基于PLC的自动药片装瓶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PLC(西门子S7-1200)的自动药片装瓶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过程。涵盖了硬件选型(伺服电机、光电传感器)、软件编程(梯形图、结构化文本)、关键算法(传送带定位、振动盘控制、药片计数)、异常处理以及仿真测试等方面的内容。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精确的硬件配置和优化的控制逻辑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PLC编程和机电一体化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制药行业及其他需要自动化包装设备的企业。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干预、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际案例和调试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和方法。同时强调了仿真测试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实际部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改进建议。

    基于元启发式算法优化四级倒立摆系统的LQR控制器设计与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元启发式算法(如粒子群优化,PSO)优化线性二次调节器(LQR)控制器加权矩阵的方法,专门针对复杂的四级倒立摆系统。传统的LQR控制器设计中,加权矩阵Q的选择往往依赖于经验和试错,而这种方法难以应对高维度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将控制器参数优化问题转化为多维空间搜索问题,并通过MATLAB代码展示了具体实施步骤。关键点包括:构建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适应度函数、采用对数缩放技术避免局部最优、以及通过实验验证优化效果。结果显示,相比传统方法,PSO优化后的LQR控制器不仅提高了稳定性,还显著减少了最大控制力,同时缩短了稳定时间。 适合人群:控制系统研究人员、自动化工程专业学生、从事机器人控制或高级控制算法开发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高度动态和不确定性的机械系统,特别是在处理多自由度、强耦合特性的情况下。目标是通过引入智能化的参数寻优手段,改善现有控制策略的效果,降低人为干预的需求,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性能。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避免过拟合、考虑硬件限制等,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例如探索非对角Q矩阵的可能性。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如如何处理高频抖动现象,以及如何结合不同类型的元启发式算法以获得更好的优化结果。

    LLC谐振变换器设计与仿真的关键技术解析及实战工具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方法及其仿真模型的应用。首先,通过参数设计程序,如Excel表格和Matlab脚本,进行关键参数的计算,确保设计符合预期性能。其次,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闭环控制仿真模型,优化PID控制器和PWM生成模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最后,提供了详细的模态分析和波形解读,帮助理解和规避常见设计陷阱。文中强调了参数选择的重要性,如电感比k值、死区时间和谐振元件的实际测量值,并分享了多个实战经验和调试技巧。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设计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LLC谐振变换器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效、稳定的电源转换解决方案的研发项目。主要目标是掌握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原理和技术要点,能够独立完成从参数计算到闭环调试的全过程。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工具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快速入门,也能为有经验的工程师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特别提到了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和常见的错误,帮助读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深度强化学习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多智能体自主电压控制框架的Python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利用深度强化学习(DRL)解决现代电网复杂控制问题的方法,特别是针对自主电压控制(AVC)的应用。文中介绍了多智能体系统(MAS)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MADDPG)相结合的MA-AVC算法,展示了如何将电网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由一个智能体负责,通过集中训练和分散执行的方式进行电压控制。文章详细解释了智能体网络的设计、训练过程、奖励机制以及在伊利诺伊200总线系统上的实验验证。结果显示,相比传统方法,该算法在处理负荷突变、N-1故障和通信延迟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适合人群:对深度强化学习、电力系统自动化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尤其是希望了解如何将AI应用于实际工业场景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的实际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接入和快速需求响应的要求下。目标是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电网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实验结果,帮助读者理解和复现相关算法。特别强调了奖励函数设计和电网仿真的重要性,指出了一些常见的实现陷阱及其解决方案。

    MIMO通信系统中空间编码、系统容量与信道仿真的Matlab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MIMO通信系统的三个重要方面:空间编码、系统容量计算以及信道特性仿真。首先探讨了Alamouti空时编码的具体实现方法及其在接收端的解码过程,展示了如何通过共轭转置排列实现分集增益。其次,深入讲解了MIMO系统容量公式的推导及其在Matlab中的高效实现,特别强调了使用奇异值分解提高数值稳定性的技巧。最后,讨论了信道矩阵的条件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病态信道的方法如MMSE检测。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通信理论基础和技术背景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及高校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MIMO通信系统内部机制的人群,帮助他们掌握空间编码、系统容量计算和信道建模的实际应用技能,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储备。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Matlab代码片段,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和实践。同时提醒读者注意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数值稳定性、信道相关性和噪声增强等。

    【工业自动化】西门子PLC与测量光栅Modbus通讯实现:硬件配置、软件调试及参数设置详解文档的主要内容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西门子PLC与意普测量光栅通过Modbus RTU协议进行通信的方法。硬件方面,使用了1214DC/DC/DC PLC、CB1214通讯板、ESM4810NQ-2测量光栅以及USB转485串口线缆等设备。软件部分采用博图V18进行编程,并利用调试助手modbuSCAN和sscom来辅助配置与测试。文中具体描述了创建MASTER_COMM_LOAD指令、添加MB_MASTER主站指令及轮询程序编写的步骤,包括详细的报文格式解析如站号、功能码、寄存器地址、内容及CRC校验码等信息。此外,还提供了针对光栅的初始化、波特率、奇偶校验和停止位等参数配置示例及其对应的报文解释。; 适合人群:熟悉PLC编程并希望深入了解Modbus通讯协议的应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实现PLC作为主站与测量光栅之间的稳定通信;②掌握Modbus RTU协议的具体应用细节,包括报文结构的理解与配置;③解决实际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通信问题,如线路连接、参数设置等。;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在阅读时结合实际硬件设备进行操作练习,同时注意文中提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线序连接错误导致的乱码现象等。

    工业通信基于Qt的Modbus协议开发详解:涵盖协议原理、开发流程及应用案例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Qt的Modbus协议开发,涵盖协议原理、Qt框架支持、开发流程、代码示例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Modbus协议支持串行通信(RTU/ASCII)和以太网(TCP/IP)两种传输方式,具有功能码定义、数据模型和通信模式等核心功能。Qt通过Qt Serial Bus模块提供对Modbus的支持,主要类有QModbusDevice、QModbusClient(含QModbusTcpClient和QModbusRtuSerialMaster)、QModbusDataUnit和QModbusReply。开发环境配置需在Qt项目的.pro文件中添加相应模块,并准备硬件设备。文中给出了Modbus客户端(TCP)的连接、读取和写入寄存器的代码示例,以及Modbus服务器的实现步骤。还列举了常见的问题与调试技巧,包括通讯不稳定、数据异常和性能优化的方法。最后介绍了该技术在工业自动化、能源管理和智能家居的应用场景。;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Qt编程基础,对工业通信协议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学习Modbus协议的基本原理及其在Qt中的实现方法;②掌握Qt Modbus框架的核心类及其用法;③能够独立开发Modbus客户端和服务器程序,解决常见问题。; 阅读建议:本文内容详实,涉及多个知识点和技术细节,在阅读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开发环境进行实践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

    2021 SEO新手入门:掌握谷歌优化策略

    本书《SEO for Beginners 2021》旨在向读者介绍如何使用搜索引擎优化(SEO)技术,在谷歌上提升网站排名,吸引新客户,从而实现业务增长。作者加里·戈丁和阿伦·肯尼迪通过实例和策略指导,帮助读者了解SEO的基础知识,包括关键词研究、网站设置、链接构建、社交媒体SEO优化以及如何使用谷歌分析工具来监控SEO效果。书中还特别强调了SEO在商业世界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在谷歌广告平台上进行有效广告投放的技巧和策略。此外,作者还分享了如何通过解决SEO常见问题、设置广告账户、撰写广告文案、创建着陆页以及监控转化率等方法,进一步优化搜索引擎营销效果。

    基于Logistic映射的混沌系统图像加密算法:循环移位扰乱与扩散技术的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混沌系统进行图像加密的方法,重点探讨了Logistic映射生成混沌序列用于图像加密的具体实现。首先,通过Python代码生成混沌序列,确保其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然后,采用循环移位扰乱技术对图像像素进行重新排列,使图像的像素位置发生改变。接着,通过水平和垂直扩散技术进一步打乱像素之间的关联性,增加加密强度。文中还展示了加密效果评估方法,如直方图分析、信息熵计算以及相关系数测量,验证了加密算法的有效性。 适合人群:对图像加密技术和混沌系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信息安全专家及有一定编程基础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强度图像加密保护的场合,如军事、医疗等领域的重要图像资料保护。目标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图像加密解决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强调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参数选择和性能优化等。

    FLAC3D中双线隧道与临近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及关键技术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FLAC3D软件进行双线隧道开挖和临近既有隧道的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方法和技术要点。首先,针对隧道开挖部分,采用反力支撑法控制应力释放,并使用shell壳单元模拟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其次,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了地连墙加对撑的方式,分层开挖并及时安装水平对撑。文中还提供了多个关键代码片段,展示了具体的实现步骤。此外,文章强调了监测点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接触面参数解决潜在问题。最后,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固定云图色标范围、正确设置接触面摩擦系数等。 适合人群:从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和基坑开挖数值模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FLAC3D软件的应用,提高模拟精度和效率。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有助于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Android多数据类型传输(数据的交互)

    实现多数据类型的传输

    《202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创新白皮书》

    内容概要:《202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创新白皮书》由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与AIoT星图研究院联合编制,汇集了全国30多个省市物联网组织的智慧。白皮书系统梳理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涵盖了物联网的概念、产业结构、市场规模、投融资情况、面临的问题与机遇。书中详细分析了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及应用层的关键技术,探讨了智慧城市、智能工业、车联网、智慧医疗等九大产业物联网应用领域,以及消费物联网的发展特征与热门单品。此外,白皮书还关注了物联网数据安全、法规遵从、人才短缺等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适用人群:物联网从业者、企业决策者、政策制定者及相关研究机构。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从业者深入了解物联网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②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战略规划依据;③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定参考;④为研究机构提供详尽的数据和案例支持。 其他说明:白皮书不仅限于技术科普,更从宏观角度结合市场情况,多维度讨论了物联网产业生态,旨在为物联网企业、从业者找到最适合的技术应用场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报告还特别鸣谢了参与市场调研的企业,感谢他们提供的宝贵行业信息。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报告可能存在信息不充分之处,欢迎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车辆动力学中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相平面法的Simulink实现与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Simulink实现‘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相平面法,用于分析车辆的动力学行为。作者详细描述了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输入模块、车辆动力学模型以及相平面生成模块的设计。通过调整车辆速度、路面附着系数和前轮转角等参数,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车辆稳定性的变化。此外,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结果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适合人群:对车辆动力学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特别是那些希望通过Simulink进行车辆稳定性分析的人。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评估车辆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稳定性的场合,如汽车制造商的研发部门、交通安全研究机构等。目标是通过相平面法直观展示车辆动态响应,辅助优化车辆设计和改进驾驶安全性能。 其他说明:附带完整代码和Simulink模型文件,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同时,文中提到的一些调试技巧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也非常有价值。

    Minecraft PEB 1.21.90.20 v8a原版.apks

    Minecraft PEB 1.21.90.20 v8a原版.apks

    【Python毕设】p116基于Flask的酒类数据分析可视化系统.zip

    项目资源包含:可运行源码+sql文件+; mysql5.7+Flask+html+jieba+pandas+pillow+scikit-learn+wordcloud+matplotlib 适用人群:学习不同技术领域的小白或进阶学习者;可作为毕设项目、课程设计、大作业、工程实训或初期项目立项。 系统功能介绍: 数据可视化:品牌数据可视化、城市价格可视化、地址销量可视化、品牌付款可视化 词云图:商品、地址、商家词云图 价格预测:模型训练、参数调整、模型预测、线性回归预测 用户模块:用户登陆/注册、个人信息修改、添加日志 管理员模块:登陆、个人信息修改、用户管理、日志管理、价格预测、酒类数据维护

    C++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解题手册

    本书是《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 Analysis in C++》第三版的解答手册,包含了该教科书中许多练习题的答案。这些答案反映了第三版第一次印刷时书籍的状态。特别排除了一般编程问题和任何解决方案在章节末尾有参考文献的问题。解决方案在完整性程度上有所不同;通常,细节留给读者。存在的少量代码段落应该是伪-C++代码,而不是完全完美的代码。本书适合已经学习过《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 Analysis in C++》的学生或读者使用,作为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的辅助材料。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