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会议期间接识了一些国内的青年精英,在与这些青年精英接触和交流中感想颇多,思绪万千。多年的管理中,听到以及给别人讲过很多个、很多次有关"青蛙"的故事,似乎工作中的"青蛙"是自己教育的对象,与自己毫不相干。但是,通过这次的会议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也在不自觉中,充当着故事里"青蛙"的角色。
井底之蛙
连小学生都知道青蛙"坐井观天"的故事。井中的青蛙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曾经爬到井外的青蛙无论怎样讲"天是一望无际的",井中的青蛙也只能是半信半疑。
与一同参加这次会议的 "青年精英"相比,自己只能算是"井中之蛙"了。他们或是著名学者、或是中央企业的高管、或是国家重点项目的承担者,都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自己虽然从事过十多年的技术开发工作,却没有取得有影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事管理工作以后,尽管做了一些符合单位的实际需要的工作,但仅仅是局部的、小范围的创新。与他们相比,自己需要努力的方面还有很多很多。
回想自己读书的情景,也是这样。我在一个很小的学校上小学,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在一年级时班级学习第一,就意味着全校第一;到了二、三年级或更高的年级很容易是第一,因为学生群体没有多大变化,比较的对象没有变化,当时我就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了。后来,考上了重点中学,比较的对象变化了,考试得第一只能是可欲而不可求了,因为很多在其他学校也是第一名的学生都到了同一学校学习,但我仍然是成绩优秀者,那时我的视野比小学时宽多了。再后来,我上了大学,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都是佼佼者,想取得好成绩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这时,对自己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想想中学的那些做法,那些对比的"标杆",简直是"井中之蛙"了。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做过"井中之蛙".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及时地从井里跳出来,并能做到上到高处观景。长期在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人,看到的、听到的、比较的都是自己的同学、同事或邻居,容易成为新的"井中之蛙",尽管现在的"井"比以前的大多了,但毕竟"井中之蛙"看问题是有局限性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只要走出去,浩瀚无垠、气象万千的世界才会使我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坐井观天",只是狭隘的内部明争暗斗;只有做到不断努力、不断提升,才能让我们畅想未来。
从"坐井观天"到"上山观景"需要"跳出来"、"融进去"、"站高处"几个步骤。"跳出来"就是脱离原来的环境看问题,"融进去"是要适应新的、大的、发展的环境,"站高处"是在新的环境下脱颖而出,而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
温水之蛙
我们都听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故事里的青蛙由于对环境不敏感,没有及时做出反应、跳出温水,最后被温度越来越高的水烫死了。
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四、五百人,来自全国各地,我与其他代表以前没有接触,在会议中既需要介绍自己,也需要了解别人;有时不自在并有些忐忑不安,与自己这些年出差、开会有较大差别。
一直以来,自己在人际交往上很有自信。一方面,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经常与员工、领导沟通,经常协调各种复杂的事情;另一方面,自己认识的人比较多,在与人交往中还算是成功。但这次为什么会不适应呢?
回想自己从事管理工作以来参加的会议,都是自己很熟悉的人,不是同事就是同行。每到一地,工作之外的事情不需要自己考虑太多。想想自己从事技术开发工作时,到外地出差,面对的是客户,一切要以客户为中心,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干。当时,自己也做的很好,每到一地也很适应。而现在,参加一次不熟悉的会议就如此有不适应的感觉,是不是也成为了"温之青蛙"呢!
给别人讲讲故事,让别人受点教育是比较容易的嘴上功夫,这也是从事管理、教育工作的人员很容易患上的"职业病".但能教育别人,并不代表自己就已经做得够好,或者以前做得好也不代表今天和明天也做得好。经常听听、经常讲讲"温水之蛙"、"井底之蛙"的故事是有益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考,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来指导行动。环境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必须保持一种敏感状态,才不会成为故事里的青蛙,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这篇文章以“青蛙的哲理”为引子,探讨了大学生活与人生哲理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在大学期间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作者通过反思大学生活的初体验,揭示了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深刻...
阅读《青蛙军团爱地球》的感悟中,读者们表达了对黄金鑫及其朋友们所做努力的支持,批评了一些对环保持冷漠态度的人,认为环保不应被视为无足轻重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的行动。书中的故事激发了读者对环保...
在精读感悟环节,教师会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深入体验青蛙的情感变化,增进对故事内容的感知。 此外,教师还会设计互动活动,如模仿青蛙上山的动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攀登的...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提问、回答和讨论,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感悟。接下来,教师重点讲解青蛙眼睛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形象展示青蛙眼睛的独特...
6. **关键词语教学**:通过关键词如“泉水”、“引水”、“灌水”,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展示青蛙的智慧和勤奋,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7. **语言表达的训练**:注意到老牛和野鸭语言表达方式的共性,...
- **课程背景**:本教案设计针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旨在通过寓言故事《两只青蛙》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汉字和词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从故事中汲取智慧。 - **教学目标** - **...
《青蛙写诗》这篇课文是新人教统编版五四制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授基础的汉字认知和标点符号的初步理解。这篇教学反思深入剖析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
本设计中,教学重点在于认识生字、书写规范和朗读练习,而难点在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这些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寓言故事后的感悟,这样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坐井观天”的字面意义,更领悟到它深层的寓意。 ...
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感悟,以期达到寓言故事教学的真正目的——启发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则故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更能...
《坐井观天》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青蛙和小鸟关于天空大小的争论,以此寓言故事教导孩子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局限于自己的视野。这篇课文是人教新课标版的教材内容,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在...
- **教学重点**:通过对青蛙和小鸟三次对话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提升朗读能力。 -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并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续编。 #### 四、教学设计理念 - **个性化阅读**:强调...
心灵感悟部分,强调了青蛙作为自然界的捕虫能手,我们应该珍视并保护它们。通过随堂练习,孩子们需要阅读课文并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庄稼小卫兵》...
小组讨论则能锻炼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而绘画和写作等活动,则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创造力的平台,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综上所述,这个PPT课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
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旨在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德哲理,感悟生活,学会做人。同时,通过分享阅读体验,建立有效的同步阅读习惯,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语文能力的提升,更是个人...
- 想象并编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情节。 - 思考“亡羊补牢”故事中的教训,并尝试在生活中寻找类似例子。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伊索寓言》是一部古老而经典的文学作品,它源自古希腊,是人们口耳相传、代代相...通过阅读《伊索寓言》,我们仿佛随着故事中动物的经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从而对生活、对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经典的儿童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温馨旅程,还能深入观察青蛙的成长历程。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单纯的寻亲,它更像是一部科普影片,通过小蝌蚪的视角,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生命...
采用变序教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索,结合多元智能驱动法,如比较感悟、朗读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准备了相应的教具和学具,如青蛙和小蝌蚪的贴图、手指玩具等,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
最后,通过课件展示更多寓言故事,让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运用所学的道理去劝说青蛙跳出井口,以体验更全面的视角。这些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创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