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又名流行唱法)始于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开始叫流行歌曲唱法,后来称通俗唱法。
其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
通俗唱法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时有意借助电声的音响制造气氛,所以很注意话筒的使用方法和电声效果。
通俗唱法以青年为中心,可以说是:写青年,唱青年。青年唱,青年听。
古己有之的那种通俗唱法,并非我们目前所指的典型意义的通俗唱法。现代通俗唱法,有两个重要的特性,一是它风格样式国标化;二是它与现代高科技电子技术结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政治经济上的改革开放,文化上的禁锢被解除,国门大开,首先是港台通俗音乐一拥而进,形成热潮。这决不仅仅是因为年轻人在经济上的独立,而是由于流行音乐有青春活力。展示了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意愿。
同时,一大批通俗歌手不断涌现,并风格各异,五彩缤纷。通俗歌曲从此也受到了国家和人民以及音乐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在如今这个各类流行音乐充斥于大街小巷电台电视网络的时代里,也许流行唱法这个词大家一点也不陌生了,我们可以这样肤浅的认为流行歌手演唱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就是流行唱法。曾经有朋友在聚会的时候当面质疑过通俗歌曲有唱法吗,唱流行歌曲需要学吗?虽然普遍意义上来说流行歌曲应该是以易于上口便于传唱为前提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当它发展到一定高度和层面的时候大俗的东西往往会变成大雅,流行音乐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从曾经的所谓的“自然声区,不足一个八度”的演唱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随随便便抓一大把最近相当走红传唱度很高的歌手,比如周杰伦,林俊杰,陶喆,其实他们的歌并不是很好唱的,做一个不太适当的比较,其实在唱法上被许多人有相当程度质疑的周杰伦在《发如雪》里面高音的高度甚至比帕瓦罗蒂还要高,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和他的歌曲被大家所接受和喜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说明了其实流行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听众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水平了,所以流行歌曲有唱法,流行歌曲的演唱需要学习,如果仅仅还停留在“自然声区,不足一个八度”的层次,那么它最终会被时代淘汰.
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
在介绍了声乐演唱艺术的共通发声规律之后,我们再谈谈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对此,应有如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持通俗唱法者,应了解和熟悉科学发声方法的共通规律,努力改变自发式的用嗓习惯,将自己习惯的用嗓方式纳入科学发声的轨道。其二,从共通的科学发声规律中,努力寻找到通俗唱法声音个性的依据。也就是说,每演唱一首歌曲时,从发音、共鸣部位到气息的流动等诸方面,为通俗歌曲的演唱寻找到合理性。改变纯模仿或盲目用嗓的习惯,从感性的用嗓方式转变为理性的用嗓方式。其三,通俗唱法,无论其科学与否,作为一种用嗓流派早已形成,并为最广大的业余声乐爱好者所接受。由于它的普及性、通俗性以及独特的演唱个性,亦在各类大赛及专业声乐领域里占有一席地位。因而,不可否认,这种演唱方法必有它的独到之处,我们声乐界应予以关注。下面仅谈几点个人对通俗唱法发声特点的看法。
1.呼吸是根本
“气为声之本”,“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作为声乐演唱艺术之一的通俗唱法,同样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呼吸在通俗唱法中的运用,当它与歌曲情感、歌曲风格相结合时,更有其独特性。
[呼吸的表演性]
不同的歌曲内容,蕴含着不同的情感。通俗唱法十分注重歌曲情感的强化与外化,而呼吸运用乃是关键。比如在表达十分悲痛伤感、深沉内涵的情感时,呼吸用得很强,声带有意不全闭合,造成一种似漏气的沙哑声,并将这种带沙哑而深沉的声音色彩,夸张、外化、让观众(听众)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中这一句:440610123222 “话到嘴边却咽下”其中“嘴”、“咽”二字,就可以用带点沙哑的声音去唱,以表现主人公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以此来加强声音的感染力。又如抒情性较强,表达一种对美好情感的追寻与回忆时,呼吸要用得柔和均匀,与声带形成最佳配合,这种声音色彩柔美圆润,对呼吸的控制与运用,体现了声乐上的技巧。如《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及《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等曲目的演唱,皆可用此法。另外,在表达激烈粗犷的情感时,呼吸深度与力度必须加强,在腰围横膈膜处形成强有力拉紧状态,声音才会有爆发力,发出几乎类似呼喊的声音色彩。如电影《红高粱》中两段插曲:《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好酒歌》等,这两首歌中旋律已退居次要的了,而情感的体现已近乎自然状态,也就是前面谈到的第二种体力劳动时心情紧张、情绪兴奋之极的呼吸状态。至于欢快轻松的情感,则要求气息的流动要轻便流畅,不可过于深沉,亦不需要更强的力度,如《轻轻地告诉你》、《茶山情歌》等。
[关于“气声唱法”]
通俗唱法中呼吸运用的另一特点是“气声唱法”的运用,这不仅丰富了通俗唱法的表现力,也为声乐艺术增加了新的表现手段。
“气声唱法”是一种气与声不按发声规律而组合的样式。正常的发声规律,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要闭合而发声,这种声音比较结实响亮,而“气声唱法”则是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时发出。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这种声音更显自然亲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李谷一在“气声唱法”的运用上有突出的成绩,她演唱的《乡恋》(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及电影《小花》中的插曲《绒花》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
[声带]
在通俗唱法中,声带的主要功能是发音,即在气流振动两片声带时,闭合而发声。但,为了表达歌曲的某种特殊情感,或表现歌曲的某些特殊风格韵味,当气流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可以闭合一部分,而让另一部分不闭合,产生漏气的现象。此时声带的功能,就不仅仅是发音,而同时具有表达情感或表现风格韵味的功能了。如前节“气声唱法”中所述。
[喉咽与软腭]
在歌唱各共鸣腔体中、喉咽腔是主导共鸣腔。在通俗唱法的发声中,喉咽腔更显示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喉咽腔部位的声音自然质朴,有很强的可塑性,而通俗唱法的声音运用,更注重的也是自然或半自然的声音特色。也就是说,通俗唱法中喉咽腔比女声要开得大一些。情感深沉内含一些的歌曲比情感欢快跳跃的歌曲也要开得大一些。前者如《好人一生平安》、《掌声响起》;后者如《轻轻地告诉你》、《采槟榔等》。此外,歌曲的演唱风格不同,音乐体裁不同,喉咽腔的开合状态也有不同。
软腭的状态与喉咽的开合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在喉咽腔打开的情况下,才能要求软腭的状态。通俗唱法并不需有意抬高软腭去制造高位置共振,但凡学习过声乐的,都会灵活巧妙地运用软腭来显示声音修养,保护声带及咽喉,同时还可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软腭的灵活运用有如下几种情况:在强音演唱时,软腭可随喉咙的打开而自然抬起;在唱高音时,软腭亦可适当抬起。这样可分解一部分强气流对声带与喉部的冲击,扩大了共振范围减少喉部所承受的压力。但共鸣焦点不可全部放在抬起了的软腭处。这是因为软腭抬起后,高位置的共鸣色彩与咽喉部的色彩是有差异的,如果完全用高位置来演唱,必将失去通俗唱法的声音特征。因此,即使软腭抬起了,也只能巧妙地借用,而仍然要保留喉咽腔主导共鸣的地位。比如《千万次地问》(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曲),高音到BB2,这对于以真声用嗓为主的通俗唱法来说是颇有难度的,但若稍用上一点高位置共鸣,再加上气息的有机配合,高音便会完成得好一些。刘欢的演唱便达到了最佳效果,既保持了通俗唱法的风格,又显示了高音的色彩与情绪,展示了他运用发声方法的深厚功底,及对通俗唱法高难度技巧的把握。软腭的灵活运用,还体现在抒情性较强的通俗歌曲中。抒情歌曲注重声音的柔和圆润,松弛流畅,无须喉部用力拉紧,而要松开,形成一个空洞状。此时,若把软腭抬起,把声音控制在软腭及咽部,让气息均匀地流动,声音必然会出现抒情的色彩。这当然还要视歌词内容及音乐风格而加以区别。爱情歌曲更多一些柔美圆润。歌颂祖国及怀念故乡一类的歌曲,更多一些深沉敬仰,那么便可对软腭的状态作一些微调,以显示声音色彩上的差别。
3.语言的特征
通俗歌曲中的语言,以质朴为本。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许多歌曲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话、直抒情怀的方式出现,一般不过多地修饰雕琢。近来,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语化的歌词也有出现,使得通俗歌曲的演唱艺术也增添了新的样式。但是,绝大部分歌词仍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文学性。
吐字清晰是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国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话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这包括大陆创作的歌曲,一部分港台歌曲以及用普通话演唱的粤语原创歌曲。演唱大陆创作的歌曲时,语音大多比较规范,讲究“出字、归韵、收声”的咬字吐字过程,字字清晰、质朴无华。粤语歌曲的演唱,则应有浓烈的南国风格,但语言不通亦难为内地观众所接受,于是有人将粤语译成普通话演唱,但由于语系不同,字音规律差别甚大,因而仍然难于达到粤语演唱的效果。
可见,语言之于通俗唱法的重要性。吐字清晰,归韵收声准确乃是通俗唱法的重要特征。也有一些曾经学习过美声唱法的歌手,往往不注意咬字的力度,或不习惯把字头(声母)重咬,而过多注意追求声音的效果,因而在转唱通俗歌曲时,便觉风格不浓、韵味不足,乃至大大削弱了歌曲的感染力。
通俗歌曲的歌词,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即使是带有诗情画意,意蕴较深的歌曲,也都从歌曲的总体氛围上来刻画、追求,而歌词本身也多尽量做到口语化、生活化,因而要注意歌词的语言性。许多优秀的通俗歌曲表达意境与氛围十分浓郁,然其歌词仍十分通俗易懂,不刻意雕琢。如《弯弯的月亮》歌词:“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又如《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现又回到你面前……”这两首歌的歌词,公认是文学品位颇高的上乘之作。它们可以说是诗化了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通俗歌曲中这类有一定艺术功力的歌词不少。另外,也有一些歌词是大实话、大白话,甚至不讲究格律韵脚,如果没有音乐的帮衬,那简直就是在说话了。当然,由于通俗歌曲创作的无规定性,群众自我参与意识极强,所以,各种创作现象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但是,通俗歌曲的创作还是应当追求一种品位与档次,以提高创作质量,为广大群众贡献更多更好的好作品。
基于通俗歌曲歌词的口语化与生活化的特点,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上,就应当把歌词的语言特点表现出来。比如歌词的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与停顿,语气的鲜明与准确以及连贯性与整体性等,都要通过对语言特征的把握来予以表现。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通俗唱法应该怎么练声参考.doc
好的通俗唱法教师应该能在较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声音通道,解决音域问题。弱音练习并不意味着声音变小,而是为了找到正确的声音释放方式。在演唱通俗歌曲时,声音的方向性至关重要,始终要保持向前的咬字,...
同时,要克服当前教学中对呼吸训练的忽视,加强通俗唱法之外的多元化训练,拓宽学生的音域和音色。 其次,跨界演唱还需要情感和语言的深度训练。通过训练声、字、情、味、神、气,提升学生的艺术感染力。演唱者需要...
JavaScript中的原型对象是其面向对象特性的一个核心概念。在JavaScript中,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内部的[[Prototype]]属性,通常通过`__proto__`或者`Object.getPrototypeOf`来访问,这个属性指向另一个对象,即该对象的...
无论是美声、民族还是通俗唱法,正确的发声方法都是相通的,即声音在硬口盖处振动共鸣,高音则在硬口盖和鼻腔之间共鸣。对于任何想要提升高音技巧的唱歌爱好者来说,持之以恒的练习,结合正确的指导,都能找到属于...
演唱方式的创新,如在民族唱法基础上融入通俗唱法,使得作品既保留了民族韵味,又赋予其新颖的表达方式。例如,《青藏高原》等歌曲就巧妙地结合了藏族民间音调与通俗唱法,创造出独特的声音景观。 在曲式结构上,...
中国歌手李玉刚则将京剧元素与现代通俗唱法融合,打造出如《新贵妃醉酒》这般具有民族特色的流行音乐作品。 声乐演唱的跨界现象不仅仅是对传统的挑战,更是对音乐艺术创新和进化的推动。然而,跨界演唱过程中也存在...
教育理念上,不应拘泥于特定的演唱方法,而是要注重多元化,包括原生态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以及通俗唱法等,都可以作为民族声乐教育的组成部分。 其次,民族声乐教育的价值意义深远。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1. **演唱风格多样性**:声乐包括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以及原生态唱法。这表明声乐专业不仅关注传统唱法,还探索和接纳新的演唱风格。 2. **技术与情感结合**:声乐修养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训练,如嗓音训练和多...
此外,声乐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格,例如中国有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而在欧美则有更多样的体裁如声乐套曲、艺术歌曲等。器乐则根据演奏方式和种类分为弦乐、管乐、弹拨乐和打击乐,以及各种演奏形式和体裁...
而通俗唱法则更加注重歌曲的表达和情感的直接传递,技巧上更加灵活多变。两种唱法在帕瓦罗蒂的演绎中,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和诠释。 通过学习帕瓦罗蒂的生平,欣赏《我的太阳》这首经典的歌曲,学生们可以深刻体会...
声乐比赛则包括童声、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的独唱。美术类比赛包括油画、国画、水粉画和素描,书法类仅限毛笔书法,语言表演则涵盖古现代诗词、散文、小说片段和寓言等。 比赛的报名流程严谨,需要提供学校证明或...
约82%的学生未曾系统学习过乐理,对美声唱法的了解度极低,而对通俗唱法的喜好度较高。同时,视唱简谱的能力也普遍较弱,51%的学生完全不识谱。此外,尽管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小组课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但也有部分...
通俗唱法时,DELAY模式更为合适。 - **美声唱法**:使用LARGEHALL模式,以模仿大型音乐厅的自然混响效果,使声音更加圆润。 #### 四、其他设备的作用 - **激励器**:通过增加和谐波成分来美化音色,特别适用于增强...
首先,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它包括但不限于美声、通俗唱法、摇滚等多种风格。在音乐剧的演唱中,“假声位置真声唱”的技巧至关重要,这种技巧要求演唱者在保持声音真实感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发声状态,达到...
4. 娱乐与社交活动:歌手、个性、歌星、通俗唱法、娱乐休闲等词汇与个人表达和娱乐活动相关,强调了人类社会中个人独特性和社交活动的重要性。 5. 科技创新与日常生活:低头族、磁悬浮、二维码、网盘、网速、遗传...
她的声乐技巧涵盖了美声、民歌和通俗唱法,同时拥有深厚的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基础,以及音乐理论知识。此外,她还熟悉Office2000办公自动化软件,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运用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能力。 综合来看,这份简历...
2. 文学与艺术:题目涉及到“80后和90后的音乐口味”,这要求考生了解不同年代音乐风格的流行趋势,以及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包括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的特点和历史发展。 3. 逻辑推理:题目的逻辑推理题考察了对...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 在声乐学习中有哪些注意事项?(A)呼吸和气息大家学过物理,都知道声音(shengyin)产生物理原因是外界因素冲击物体,物体产生振动从而...
- **年轻一代的音乐偏好**:调查显示,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更偏爱通俗唱法的歌曲,而对美声、民族等传统唱法的兴趣较低。这反映出当代年轻人的音乐审美趋向于更为轻松、现代的音乐形式。 - **反驳论点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