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系统是一个输入输出的转化系统,将一些原料、信息输入,转化成产品和服务。而这个转化过程是通过业务流程来实现的,但是,业务流程的各个步骤或活动,是由组织结构中各个部门的某个岗位或作业中心来完成的。各个部门/作业中心协同、合作,组成一条完整的业务流程,而业务流程完成一类业务,也就是生产出一类产品,提供一类服务,这就是运营职能的运作方式。在确定如何建立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建模方法之前,需要弄清楚如何梳理他们的关联部位,即流程活动,更合适。
1、梳理流程活动的难点
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关联的单位是流程活动,或者叫流程步骤。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按照那个角度来梳理流程活动?是按照业务流程还是组织结构?从名称上看,按照业务流程来梳理,会更直接。可是,事实并不总像表面的那么样,这里也不例外。
判断哪种方法更好,首先得整理清楚难点在什么地方,这个东西整理清楚了,后面就比较容易确定了:哪种方法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些难点,那么对应的方法就会比较好。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确定割断业务流程的流程活动的粒度。业务流程由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关联,达到业务流程的目标。既然是一系列的活动,那么这些活动该如何区分呢?前面的文章已经提到,流程活动切分的粗细程度不同,会出现不同层次的流程活动。一个主要的业务流程不是一串链珠,而是像一张网络,一张渔网:存在大量的分支,存在大量的判断,以满足不同产品/服务所独有的特征。不管是网络还是链珠,在我们看到这个实物时,我们总是能够找到中间的那些珠子、那些网络节点。可是,如果放到组织的环境下,放到一个没有什么文档的环境下,如果想按照相同的粒度将这些珠子、节点找出来,困难可想而知。即使组成足够大的专项项目团队去干这个事情,也是很难说明白这个粒度,更不用说好好的组织管理了。所以说,表面上看到的、直观的割断业务流程以得到一个个的流程活动,这个方法看起来很直接、很美,可这个唯一的“很难实现”这个缺点就将这个方法排除在外。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确定割断各个流程活动的点。业务流程这个网络,主流程是由多个子流程组成的,就好像是一个网络的子结构还是一个网络一样。但是,并不是任何地方都需要隔开,或者隔开后对运营管理有帮助。如何确定这个割开点呢?仅仅从业务流程的角度,很难做出判断,因为业务流程就是一个个流程活动连接起来的,如果不引入其它的信息,每个流程活动都是一个节点,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业务流程角度整理业务活动,也不是什么好的解决方法,更确切的说是这个角度根本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整体到局部”还是“局部到整理”的梳理流程活动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整体是整个的业务流程,局部是单个的流程活动,或由多个流程活动组成的次要业务流程。能够按照业务流程的起始点一步一步的整理,以得到一个完整的流程,不能说不可行,但在实际中几乎没有人采用,而更多的是首先整理各个岗位的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然后进行汇总以得到一个整体的业务流程。为什么呢?因为让岗位的人整理岗位的SOP是让最熟悉的人去干他们最熟悉的事,后面的汇总才是专项项目的人员干的事情。每个岗位的人才真正对这个岗位的作业程序最了解,一个专项项目组的成员是不可能真正的熟悉岗位的作业程序的,他们知道的只是建立SOP的方法。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做的更好,所以就出现了大量的岗位SOP,最后让一个专项项目汇总得到最后的整个业务流程。从这个角度来说,实践中采用的“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决定了按照业务流程的“整体到局部”的方式是那么的不合适。
而按照岗位梳理流程是如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以及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步骤来梳理流程活动呢?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会一一讨论。
2、为什么按照岗位来梳理流程活动是合适的?
上面已经提到确定流程活动的粒度、分割点以及项目协作方面的难点,认为按照业务流程来梳理流程活动是不合适的,那么为什么按照岗位来梳理就是合适的呢?因为岗位为上面的三个问题都提供了一个载体。
首先是粒度问题。岗位是组织结构的最少粒度,以岗位为粒度来确定流程活动,就让粒度问题变成了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岗位就是流程活动的粒度。只要将岗位对应的工作理顺了,这个岗位需要干的活整理完整了,该岗位完成的流程活动就确定了。能把岗位的工作说清楚的粒度,就是一个合适的粒度。而是否把岗位的工作说清楚了,就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了。
说到这里,又有人会问:为什么岗位这个粒度就是合适的呢?有三个原因。一是岗位是组织结构的最小粒度、最小单元,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看,已经不怎么合适分到更细了。二是建立这个模型,更多的是为了确定运营资源的消耗,运营资源包括人、设备、原材料等,这些东西都是根据岗位和工作量配置的,也就是说岗位是框架,工作量是驱动因子,确定了岗位就确定了框架,也就确定了结构。三是如果粒度是岗位的更上一层,那么显然粒度是不够的,因为设置不同岗位的原因就是不同岗位干不同的活,能把岗位都混淆在一块,要么是分解的不够详细,要么是岗位设置的有些问题。不管是一个什么情况,都表明岗位的更上一层不是合适的。
第二个问题是分割点的问题。同样,岗位的出现让这个问题也变得不是一个问题:岗位就是天然的分割点。不同岗位干的活,通过岗位就分开了,一个岗位下相似的活动就成了一个节点。当然,由于一个岗位会干多项活,所以岗位下可能包括多个节点,但是已经到岗位这个层次,后面的处理就变得比较容易了,毕竟涉及的范围比较窄。当涉及的范围比较小的时候,在理论上要把问题解决清楚可能会有一点的难度,但在实际中解决这个问题肯定不会难,大不了多花点时间嘛。而当范围比较宽的时候,理论的指导才显得更有意义,因为仅仅花更多的时间来蛮干这种方法在范围比较宽的时候,就显得不合适了。只有企业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才体现管理的作用,可能也是相同的机理。
最后一个问题是项目协作的方式问题。上面已经说到了,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局部到整体”可能是更好的方法。一个员工常常只对应一个岗位(当然在实际的环境下,一个员工可能会对应多个岗位,也就是兼岗,但不会对下面的说明有影响),他常常会对自己要干什么事情很清楚,而对其它岗位要干什么事情不清楚。他清楚自己岗位要干的活,每个活的上游岗位是什么,下游岗位是什么,跟谁交接等等。这就决定了他可以很清楚的描述出自己岗位的SOP,而不能描述出别的岗位的SOP。此外,由于说明是按照岗位的SOP来分配资源、绩效考核,岗位的员工就很有动力把岗位的工作描述的很完整,这就解决了“局部到整体”而容易出现遗漏的情况。从而,只有对应岗位的员工才能更完整、清晰的描述出岗位的SOP,别的岗位的员工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即使专项项目的成员也是这样的。各个岗位描述自己岗位的SOP,然后由专项项目的成员进行汇总,就可以保证最后的汇总结果不会遗漏、不会多余,也不会冲突了,保证了质量;同时也减少了专项项目组的负担,保证了成本;不需要专项项目组花费大量时间摸索业务,只需要理顺岗位的SOP就可以了,保证了时间;岗位的员工自己描述的岗位SOP,他们肯定更会认可,保证了项目成果的有效。总之,是项目推动的有效方法。
3、梳理流程活动的操作步骤
上面已经讨论过,按照岗位梳理流程活动,然后由专项项目组汇总是一个好的方法,下面将给出操作的步骤。
第一步,各岗位描述自己岗位的SOP。需要包括的内容有:岗位的名称;科室、部门的名称;需要完成的工作列表;每项工作对应的上游岗位的活动、下游岗位的活动;需要的数据、信息;每项工作的大概描述;完成后的结果;衡量该项工作的工作量指标;单位工作量消耗的人力、设备、材料等资源数量。
第二步,专项项目组与岗位人员沟通,保证SOP符合规范,是合格的“产品”。因为专项项目组对SOP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常见错误都很了解,是SOP的“专家”,而岗位的人员在这方面会比较不专业,两者沟通可以保证SOP是合格的。
第三步,专项项目组成员汇总各个岗位的SOP,形成一个个的完整流程。在汇总的过程中,毫无疑问会出现遗漏、重复、冲突的流程活动、功能描述,这就要专业的专项项目成员来梳理、发掘,并于岗位SOP的编写人员沟通、完善,当然这个沟通过程常常是需要多方沟通。
第四步,将汇总的结果发给各个岗位的人员,由他们确认是否有不符合实际的情况。由岗位人员确认可以保证项目成果的得到更好的认可,也可以避免一些错误,应该在做项目时常常采纳。
第五步,形成这些文件的管理规范。这些文件描述的常常是某个时间点的静态的情形,实际会常常改变,所以必须要有一套规范来指导如果改变,或者改变之后需要做些什么事情,以避免这些文件在完成不久就失效了,这就是这些SOP的管理SOP。
关键点汇总:
1、流程活动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关联点,在梳理时候需要好的角度来指导。
2、按业务流程来梳理流程活动,会出现粒度难以确定、分割点确定不了,以及项目执行的难度。
3、按照岗位来梳理,然后汇总可以解决这些难点,是一个合适的方法。
4、按照岗位来梳理,也需要好的规划,一步一步来才能保证效果。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bjufo2/archive/2010/01/25/5253452.aspx
分享到:
相关推荐
- 客户导向: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识别哪些流程能够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 - 核心环节:找出对业务成果影响最大的那些流程,并对其给予特别的关注。 - 成功关键因素:识别出那些对于业务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并...
《产品思考:体系化设计流程与思路》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一个系统化的设计流程,以...这种体系化的思考方式有助于交互设计师跳出常规,从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从而创造出更优质的产品设计。
B象限涉及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企业的核心流程;C象限关注信息资源,定义数据模型和信息架构;而D象限则聚焦技术基础设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系统集成和IT治理等。这四个象限相互关联,共同支撑中台的构建。 ...
然而,要将这种前沿技术成功地融入产品之中,并确保其符合用户需求、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经理需细致梳理并理解整个工作流程。 需求分析是AI产品开发流程的起点,产品经理必须深刻理解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以计算机...
该体系主要涵盖人力资源、生产管理、技术质量管理以及采购管理四大核心领域,从多角度出发,为项目的高效、有序进行提供了规范化的流程保障。 首先,我们来详细探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建设。该部分从年度人力资源...
培训资料通过梳理流程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为学习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无论是企业内部的流程优化,还是对流程设计感兴趣的个人,培训资料都为提升流程设计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策略。 综上所述,...
第四节和第五节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哪些人更适合从事视频号带货。这里不仅仅指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人群,还包括对某个领域有深入研究或独特见解的人士。通过分析自身特点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可以更准确地判断...
同时,制作吸引人的招聘广告也很重要,需要从求职者的角度出发,确保广告内容简洁明了,包含关键信息如公司简介、福利待遇等。 ### 四、网站的简历筛选 面对海量的简历,HR需要学会高效筛选。可以通过设定关键词...
通过对电商平台618大促备战流程与技术要点的详细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从备战思路的确立到具体实施流程的设计,再到技术细节的把握,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全方位地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需求,才能确保大促活动的...
从会计学的角度来看,营改增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税务计算方式,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以及报表编制等多方面带来了变革。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其核心在于将原有的按营业额全额征税转变为只对增值部分...
为此,“ps淘宝美工修图标准流程.doc”文档详细梳理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图像修饰步骤,为电商从业者提供了一套专业且高效的图片处理方案,以确保每一张图片都能具备足够的专业性和吸引力。 首先,抠图是处理商品图片的...
综上所述,招聘面试工作的11个流程涵盖了从招聘准备到后续的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旨在为企业引入最合适的人才,并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成长环境。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需要HR精心策划和执行,以确保整个招聘流程的顺利...
Kotler等人则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讨论了CRM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尽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对于如何评估CRM实践的具体效果,尤其是在特定行业(如酒店业)内的应用,仍然缺乏系统的框架。 #### 研究目的 本研究...
项目组需与各业务领域的监督执行人和主题专家合作,梳理出业务流程的层次结构,如主要流程分组、子流程和具体活动,同时制定业务规则,以便后续与软件功能进行匹配。 在业务流程建模过程中,传统的方法如电子表格、...
通过对不同工种的实习,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而且在过程中能够对工业生产流程和安全规范有更深入的认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工程思维有着不...
设计师需要详细梳理自家产品和竞品的功能流程,以确保能够从整体链路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功能。例如,在分析小红书发布功能时,设计师需要详细了解用户从开始编辑笔记到发布整个流程中所涉及的每一个步骤,并尝试理解每...
为了使用户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完成发单流程,需要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优化各个环节。 **待优化点**: - **用车入口**:当前流程中,用户需要点击详情才能输入航班号或目的地,这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步骤。 - **送机...
IT 服务 流程管理服务管理客户/用户技术管理第一次转换 “梳理”技术管理到流程管理第二次转换“打包”流程管理到服务管理CADERPCRMITSM 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业务运作信息化“冰面”其他 MISERPCRMIT 服务管理...
提升工作效率要梳理关键工作逻辑,寻找合适的工具,总结实践经验并不断创新。同时,要建立个人的工作逻辑和技巧,不断优化工作流程。 【与业务部门的合作】 HR应如何赢得业务部门的信任和喜爱?首先要协助解决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