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可以休矣!
我亲历过两次中国企业家挑战西方管理学家的场面,场面可用“火爆”二字来形容。
两位管理学家,一个是菲利普·科特勒,一个是亨利·明茨伯格,在管理学界也算是泰斗级的人物了。前者被公认为“现代营销管理学之父”,后者被汤姆·彼得斯称为“当今最优秀的管理学家”。两位老先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本来是要“传道授业解惑”的,却差点被几个中国的企业家弄得下不了台。
两次冲突都是在第一财经《头脑风暴》的录制现场,这是一个要求有冲突感的节目。事实上,几个企业家嘉宾也很配合,早就准备好了一大堆石头,一开始就向台上的主嘉宾发难。有“地产哲学家”之称的冯仑对亨利·明茨伯格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严重不同意你的观点。”而另一个企业家嘉宾对菲利浦·科特勒说的话是:“你那套理论在中国行不通!”
到现在我也没搞明白,冯仑到底不同意明茨伯格说过的什么观点,那个企业家也没有说明白为什么科特勒的理论在中国行不通。两位管理学家也还算是很有涵养的了,不过场面确实比较尴尬,学生挑战老师也很正常,问题在于没挑战出什么所以然来。
我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挑战的逻辑,而在于那些中国企业家“亮剑”的姿态。几乎所有挑战的话语潜台词都如出一辙:“你那一套西方的管理学理论不适用于中国,你解决不了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要不你给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支支招?”
中国企业家的这种思维方式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管理学家应该像一个咨询顾问一样,给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二是“中国国情”和西方非常不同,需要一套“中国式管理”。
有需求就有市场,你需要“中国式管理”,我就给你“中国式管理”。中国的企业家经常坐飞机,于是便在机场书店的电视上(别的书店很少有电视)经常能看到一位老先生在讲“中国式管理”,这位老先生在中国拥有一大批“粉丝”。
这位老先生叫曾仕强。他喜欢用中国的历史来包装他的理论,而且强调“西方式管理”多么恶劣,来证明他的“中国式管理”多么正确。老先生学识渊博,也有演讲才能,以至于经常有人将他和那些做励志培训的人混淆起来,因为他们都能让人振奋起来,“我能!”
这种思维最近几年很流行,以至于中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都被中国的企业家当管理书籍来读了。“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一个好员工”、“王熙凤是一个好领导”,《水浒传》就不用说了,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管理教材,这种思维方式都是“中国式管理”。
在曾仕强先生的话语体系里,“中国式管理”的假想敌是“西方式管理”。我不知道两位管理学家听到“西方式管理”这种说法有什么感想,因为在他们看来,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西方式管理”这种东西,也从来没有所谓的“美国式管理”、“法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或者“德国式管理”这种东西。
不要说美国公司和德国公司的风格差异巨大,就是在美国,不同公司的管理风格也存在巨大差异,并没有一种统一的管理风格。即便是管理学界,也存在不同的流派,没有统一的“西方式管理学”。那么,为什么偏偏有所谓的“中国式管理”呢?
我想这大约与中国100多年的思维习惯有关。100多年前,张之洞就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说法和现在的“中国式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说,“体”还是中国的好,西方的东西都是“用”,都是器具层面的,不改变体制层面的东西。
“中国式管理”习惯于用一套西方的词语去包装中国的传统文化,类似于“改良旗袍”。如果说这种说法只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的话,其实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只是做一种简单的嫁接,就宣称我们发明了一种“中国式管理”,这种做法实在有些偷懒了。
肖知兴教授经常用“睡莲”来比喻管理的三种层次。如果说睡莲的叶是管理的器具层面,那么茎就是管理的制度层面,根则是管理的文化层面。如果我们不能掌握管理中的文化层面,而是从工具层面去学习别人的东西,结果往往是似是而非的。
我们自然需要从我们的文化中去发掘一些管理的本质性的东西,因为只有从文化层面去理解管理,这种管理才能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不过这种思维方式和“中国式管理”完全不同,我们需要更大的智慧,来探究管理的文化本质,而不是用管理来包装文化。
也是在《头脑风暴》,我终于等到了曾仕强和《一分钟经理人》的作者肯·布兰佳斗法。虽然肯·布兰佳不能代表“西方式管理”,我当时还是满怀期待,希望曾先生能够说清楚什么是“中国式管理”,可惜那天我花了两个小时,也没有听到什么有说服力的话。
正如明茨伯格后来接受我的采访时说的,他认为文化在管理中比较重要,管理的实践必须要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要素。但管理的本质在各个国家中并没有太多不同,“我调查过39个管理者,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太多不同。”
也许将来,中国会产生一位真正的管理大师,但我相信这位大师肯定不会打着“中国式管理”的旗号。他的理论也许会有一些中国文化的背景,但一定也是能被全球所通用的,这一天也是中国真正为管理理论作出自己贡献的一天。
分享到:
相关推荐
中国式管理(曾仕强 著)
中国式管理是一种融合了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管理方式,它强调以人为主,注重和谐与平衡。在本课程中,著名管理学家曾仕强博士详细阐述了...通过理解和应用中国式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凝聚团队,提升效率,应对市场挑战。
企业管理中国式管理.doc
模拟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以及选择页面调度算法处理缺页中断。 二. 实验目的 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了提高主存利用率,往往把辅助存储器(如磁盘)作为主存储器的扩充,使多道运行的作业的...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实现段页式存储管理的地址转换,这是一种高效的虚拟内存管理方式,它结合了段式和页式管理的优点。在段页式存储系统中,逻辑地址由段号、页号和页内偏移量三部分组成。设计时需要处理的参数...
在本主题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操作系统中的分页式存储管理和硬件地址转换,以及当发生缺页中断时如何利用FIFO(先进先出)页面调度算法进行处理。 一、分页式存储管理 分页式存储管理是现代操作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
中国式管理与人性化管理.doc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操作系统中的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包括硬件的地址转换机制和缺页中断的处理,以及如何应用先进先出(FIFO)页面调度算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我们还将实践构建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以便...
实践中国式管理与人性化管理.doc
中国式管理总裁领导学.pptx
中国式管理培训讲义全.doc
中国式管理总裁领导学(4).pptx
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分页式存储管理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页面置换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C/C++的实现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两种编程语言在处理底层系统级问题时的能力和灵活性。
通过"简洁响应式Bootstrap后台管理系统模板",开发者可以快速构建出专业且功能丰富的后台管理界面,同时保持一致的视觉风格和高效的用户体验。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正规式可以用来描述一系列字符串的集合,例如,所有由'a'和'b'组成的长度为3的字符串可以表示为"abb|bba|aba|bab"。 非确定性有限自动机(NFA)是一种计算模型,由一组状态、一个输入字母表、转移函数、初始状态和...
在制作复杂的中国式报表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合并拆分操作,制作表格更加方便和随心所欲,并且省时省力。AC Report单元格支持多种丰富的形态,例如格式化文本、图片、图表、条码、OLE容器等。 AC Report的一些...
通过编写和调试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的模拟程序以加深对请求页式存储管理方案的理解。 为了简单起见。页面淘汰算法采用 FIFO页面淘汰算法,并且在淘汰一页时,判断它是否被改写过,如果被修改过,将它写回到辅存。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系统的...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文档,可以深入理解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以及如何在Linux环境下用C++实现这些功能。这对于学习操作系统原理和实践编程技能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该程序采用C语言模拟操作系统对内存的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程序代码较为简单。其中涉及到了三个算法:FIFO、LRU、OPT。其中OPT算法用于评价各个算法的优劣。当使用内存块为2kb、4kb时有一定的Bug,请读者自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