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勒布朗
  • 浏览: 71224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上海
文章分类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HBase 学习

阅读更多

      最近有一段时间没有写文章和学习技术,主要是在弄一个项目的需求调研和概要设计。通过一个多月来的项目需求、概要设计,明白了一些道理,软件工程部只是写代码。说这话可能有人会觉得很搞笑,到现在才知道,但是我想说的是:知道不等于明白,知道不等于领悟到。有时间,等任务完成将项目带回公司后,好好的说一下这次调研的感受和学习。

       今天主要是将项目要用的一个技术来阐述一下。hadoop项目中的hbase。对于hadoop很多人都应该知道和了解,主要是来处理分布式任务。其中的工作原理会在后面的时间内慢慢的通过学习和实践补充说明。对于hbase,我们先一定要知道他的存储机构,再去了解他的工作原理和优势。

       hbase和我们传统的关系性数据库不同,他的物理存储结构是列式存储,不同于关系性数据库的行存储。下面我会引用一篇文章来对这个列式存储做一个介绍,对hbase有一定的了解。

数据模型

HBase数据库使用了和Bigtable非常相似的数据模型。用户在表格里存储许多数据行。每个数据行都包括一个可排序的关键字,和任意数目的列。表格是稀疏的,所以同一个表格里的行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列,只要用户喜欢这样做。

列名是“<族名>:<标签>”形式,其中<族名>和<标签>可以是任意字符串。一个表格 的<族名>集合(又叫“列族”集合)是固定的,除非你使用管理员权限来改变表格的列族。不过你可以在任何时候添加新的<标签>。 HBase在磁盘上按照列族储存数据,所以一个列族里的所有项应该有相同的读/写方式。

写操作是行锁定的,你不能一次锁定多行。所有对行的写操作默认是原子的。

所有数据库更新操作都有时间戳。HBase对每个数据单元,只存储指定个数的最新版本。客户端可以查询“从某个时刻起的最新数据”,或者一次得到所有的数据版本。

概念模型

从概念上,一个表格是一些行的集合,每行包含一个行关键字(和一个可选的时间戳),和一些可能有数据的列(稀疏)。下面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问题:

物理模型

在概念上表格是一个稀疏的行/列矩阵,但是在物理上,它们按照列存储。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设计考虑。

上面“概念上的”表格在物理上的存储方式如下所示:

请大家注意,在上面的图中,没有存储空的单元格。所以查询时间戳为t8的“content:”将返回null,同样查询时间戳为t9,“anchor:”值为“my.look.ca”的项也返回null。

不过,如果没有指明时间戳,那么应该返回指定列的最新数据值,并且最新的值在表格里也时最先找到的,因为它们是按照时间排序的。所以,查询 “contents:”而不指明时间戳,将返回t6时刻的数据;查询“anchor:”的“my.look.ca”而不指明时间戳,将返回t8时刻的数 据。

例子

为了展示数据在磁盘上是怎么存储的,考虑下面的例子:

程序先写了行“[0-9]”,列“anchor:foo”;然后写了行“[0-9]”,列“anchor:bar”;最后又写了行“[0-9]”,列“anchor:foo”。当把memcache刷到磁盘并紧缩存储后,对应的文件可能如下形式:

注意,列“anchor:foo”存储了2次(但是时间戳不同),而且新时间戳排在前面(于是最新的总是最先找到)。

 

 

下面我们简单的说一下hbase的工作原理以及他带来分布式存储的优势。

HRegion (Tablet)服务器

对用户来说,一个表格是是一些数据元组的集合,并按照行关键字排序。物理上,表格分为多个HRegion(也就是子表,tablet)。一个子表用 它所属的表格名字和“首/尾”关键字对来标识。一个首/尾关键字为和的子表包含[,)范围内的行。整个表格由子表的集合构成,每个子表存储在适当的地方。

物理上所有数据存储在Hadoop的DFS上,由一些子表服务器来提供数据服务,通常一台计算机只运行一个子表服务器程序。一个子表某一时刻只由一个子表服务器管理。

当客户端要进行更新操作的时候,先连接有关的子表服务器,然后向子表提交变更。提交的数据添加到子表的HMemcache和子表服务器的HLog。 HMemcache在内存中存储最近的更新,并作为cache服务。HLog是磁盘上的日志文件,记录所有的更新操作。客户端的commit()调用直到 更新写入到HLog中后才返回。

提供服务时,子表先查HMemcache。如果没有,再查磁盘上的HStore。子表里的每个列族都对应一个HStore,而一个HStore又包括多个磁盘上的HStoreFile文件。每个HStoreFile都有类似B树的结构,允许快速的查找。

我们定期调用HRegion.flushcache(),把HMemcache的内容写到磁盘上HStore的文件里,这样给每个HStore都增 加了一个新的HStoreFile。然后清空HMemcache,再在HLog里加入一个特殊的标记,表示对HMemcache进行了flush。

启动时,每个子表检查最后的flushcache()调用之后是否还有写操作在HLog里未应用。如果没有,那么子表里的所有数据就是磁盘上 HStore文件里的数据;如果有,那么子表把HLog里的更新重新应用一遍,写到HMemcache里,然后调用flushcache()。最后子表会 删除HLog并开始数据服务。

所以,调用flushcache()越少,工作量就越少,而HMemcache就要占用越多的内存空间,启动时HLog也需要越多的时间来恢复数 据。如果调用flushcache()越频繁,HMemcache占用内存越少,HLog恢复数据时也越快,不过flushcache()的消耗费也需要 考虑。

flushcache()调用会给每个HStore增加一个HStoreFile。从一个HStore里读取数据可能要访问它的所有 HStoreFile。这是很耗时的,所以我们需要定时把多个HStoreFile合并成为一个HStoreFile,通过调用 HStore.compact()来实现。

Google的Bigtable论文对主要紧缩和次要紧缩描述有些模糊,我们只注意到2件事:

1.一次flushcache()把所有的更新从内存写到磁盘里。通过flushcache(),我们把启动时的日志重建时间缩短到0。每次flushcache()都给每个HStore增加一个HStoreFile文件。

2.一次compact()把所有的HStoreFile变成一个。

和Bigtable不同的是,Hadoop的HBase可以把更新“提交”和“写入日志”的时间周期缩短为0(即“提交”就一定写到了日志里)。这并不难实现,只要它确实需要。

我们可以调用HRegion.closeAndMerge()把2个子表合并成一个。当前版本里2个子表都要处于“下线”状态来进行合并。

当一个子表大到超过了某个指定值,子表服务器就需要调用HRegion.closeAndSplit(),把它分割成2个新的子表。新子表上报给 master,由master决定哪个子表服务器接管哪个子表。分割过程非常快,主要原因是新的子表只维护了到旧子表的HStoreFile的引用,一个 引用HStoreFile的前半部分,另一个引用后半部分。当引用建立好了,旧子表标记为“下线”并继续存留,直到新子表的紧缩操作把对旧子表的引用全部 清除掉时,旧子表才被删除。

总结:

1.客户端访问表格里的数据。

2.表格分成许多子表。

3.子表由子表服务器维护,客户端连接子表服务器来访问某子表关键字范围内的行数据。

4.子表又包括:

A.HMemcache,存储最近更新的内存缓冲

B.HLog,存储最近更新的日志

C.HStore,一群高效的磁盘文件。每个列族一个HStore。

HBase的Master服务器

每个子表服务器都维持与唯一主服务器的联系。主服务器告诉每个子表服务器应该装载哪些子表并进行服务。

主服务器维护子表服务器在任何时刻的活跃标记。如果主服务器和子表服务器间的连接超时了,那么:

A. 子表服务器“杀死”自己,并以一个空白状态重启。

B. 主服务器假定子表服务器已经“死”了,并把它的子表分配给其他子表服务器。

注意到这和Google的Bigtable不同,他们的子表服务器即使和主服务器的连接断掉了,还可以继续服务。我们必须把子表服务器和主服务器 “绑”在一起,因为我们没有Bigtable那样的额外锁管理系统。在Bigtable里,主服务器负责分配子表,锁管理器(Chubby)保证子表服务 器原子的访问子表。HBase只使用了一个核心来管理所有子表服务器:主服务器。

Bigtable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问题。它们都依赖于一个核心的网络结构(HMaster或Chubby),只要核心还在运行,整个系统就能运行。也许Chubby还有些特殊的优点,不过这超过了HBase现在的目标范围。

当子表服务器向一个新的主服务器“报到”时,主服务器让每个子表服务器装载0个或几个子表。当子表服务器死掉了,主服务器把这些子表标记为“未分配”,然后尝试给别的子表服务器。

每个子表都用它所属的表格名字和关键字范围来标识。既然关键字范围是连续的,而且最开始和最后的关键字都是NULL,这样关键字范围只用首关键字来标识就够了。

不过情况并没这么简单。因为有merge()和split(),我们可能(暂时)会有2个完全不同的子表是同一个名字。如果系统在这个不幸的时刻挂 掉了,2个子表可能同时存在于磁盘上,那么判定哪个子表“正确”的仲裁者就是元数据信息。为了区分同一个子表的不同版本,我们还给子表名字加上了唯一的 region Id。

这样,我们的子表标识符最终的形式就是:表名+首关键字+region Id。下面是一个例子,表名字是hbaserepository,首关键字是w-nk5YNZ8TBb2uWFIRJo7V==,region Id是6890601455914043877,于是它的唯一标识符就是:

hbaserepository, w-nk5YNZ8TBb2uWFIRJo7V==,6890601455914043877

元数据表

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种标识符作为不同子表的行标签。于是,子表的元数据就存储在另一个子表里。我们称这个映射子表标识符到物理子表服务器位置的表格为元数据表。

元数据表可能增长,并且可以分裂成多个子表。为了定位元数据表的各个部分,我们把所有元数据子表的元数据保存在根子表(ROOT table)里。根子表总是一个子表。

在启动时,主服务器立即扫描根子表(因为只有一个根子表,所以它的名字是硬编码的)。这样可能需要等待根子表分配到某个子表服务器上。

一旦根子表可用了,主服务器扫描它得到所有的元数据子表位置,然后主服务器扫描元数据表。同样,主服务器可能要等待所有的元数据子表都被分配到子表服务器上。

最后,当主服务器扫描完了元数据子表,它就知道了所有子表的位置,然后把这些子表分配到子表服务器上去。

主服务器在内存里维护当前可用的子表服务器集合。没有必要在磁盘上保存这些信息,因为主服务器挂掉了,整个系统也就挂掉了。

Bigtable与此不同,它在Google的分布式锁服务器Chubby里储存“子表”到“子表服务器”的映射信息。但我们把这些信息存储到元数据表里,因为Hadoop里没有等价Chubby的东西。

这样,元数据和根子表的每行“info:”列族包含3个成员:

1.Info:regioninfo包含一个序列化的HRegionInfo对象。

2.Info:server包含一个序列化的HServerAddress.toString()输出字符串。这个字符串可以用于HServerAddress的构造函数。

3.Info:startcode是一个序列化的long整数,由子表服务器启动的时候生成。子表服务器把这个整数发送给主服务器,主服务器判断元数据和根子表里的信息是否过时了。

所以,客户端只要知道了根子表的位置,就不用连接主服务器了。主服务器的负载相对很小:它处理超时的子表服务器,启动时扫描根子表和元数据子表,和提供根子表的位置(还有各个子表服务器间的负载均衡)。

HBase的客户端则相当复杂,并且经常需要结合根子表和元数据子表来满足用户扫描某个表格的需求。如果某个子表服务器挂了,或者本来应该在它上面 的子表不见了,客户端只能等待和重试。在启动的时候,或最近有子表服务器挂掉的时候,子表到子表服务器的映射信息很可能不正确。

结论:

1.子表服务器提供对子表的访问,一个子表只由一个子表服务器管理。

2.子表服务器需要向主服务器“报到”。

3.如果主服务器挂了,整个系统就挂了。

4.只有主服务器知道当前的子表服务器集合。

5.子表到子表服务器的映射存储在2种特殊的子表里,它们和其他子表一样被分配到子表服务器上。

6.根子表是特殊的,主服务器总是知道它的位置。

7.整合这些东西是客户端的任务。

 

对于hbase最终的物理数据还是存储在HDFS上,后面我会将很多文章都说到的hbase的物理存储结构进行分析,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他的工作原理。

废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Hbase学习总结.rar

    **HBase学习总结** HBase,全称是Apache HBase,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它是基于Google的Bigtable模型构建的,专为处理海量数据而设计。HBase是Apache Hadoop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运行在Hadoop分布式...

    HBase学习利器:HBase实战

    ### HBase学习利器:HBase实战 #### 一、HBase简介与背景 HBase是Apache Hadoop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分布式、可扩展的列族数据库,它提供了类似Bigtable的能力,能够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随机读写操作。HBase是基于...

    Hbase学习分享资料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HBase,然后重点讲述了HBase的高并发和实时处理数据 、HBase数据模型、HBase物理存储、HBase系统架构,HBase调优、HBase Shell访问等。

    Hbase学习分享

    HBase的学习和使用需要对Hadoop生态系统有所了解,因为HBase与Hadoop的其他组件紧密集成,尤其是HDFS和Zookeeper。对于希望构建大规模、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的技术人员来说,掌握HBase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能之一。

    hadoop,hive,hbase学习资料

    【标题】:“hadoop,hive,hbase学习资料”是一份综合性的学习资源,涵盖了大数据处理领域中的三个核心组件——Hadoop、Hive和Hbase。这些工具在大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描述】:描述指出这份...

    Hadoop之HBase学习笔记

    【标题】"Hadoop之HBase学习笔记"主要聚焦于Hadoop生态中的分布式数据库HBase。HBase是一个基于Google Bigtable理念设计的开源NoSQL数据库,它运行在Hadoop之上,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以及可水平扩展的数据存储能力...

    小镜子之hbase学习

    《小镜子之HBase学习:深入理解分布式存储的基石》 HBase,全称为Hadoop Database,是一款构建在Hadoop文件系统(HDFS)之上的分布式列式数据库,旨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作为NoSQL数据库家族的一员,HBase在大数据...

    Hbase学习文档

    《HBase学习文档》 HBase,全称为Apache HBase,是构建在Hadoop文件系统(HDFS)之上的分布式列式数据库,是大数据领域的重要组件。它为海量数据提供了实时、高性能的读写能力,尤其适用于处理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

    Hbase学习资料

    学习HBase,可以从《HBase权威指南》和《HBase实战》这两本书入手,它们分别深入探讨了HBase的设计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最佳实践,是理解并掌握HBase的重要资源。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你可以全面了解HBase的核心特性和...

    hbase学习-脑图总结

    hbase学习-脑图总结,涵盖了大部分基础知识点,下个脑图查看器即可,方便大家学习

    hbase学习笔记

    在深入探讨HBase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HBase的基本概念。HBase是一个基于谷歌Bigtable理念设计的开源分布式数据库,它构建在Hadoop的HDFS之上,并依赖Zookeeper进行协调服务。HBase的设计目标是为了处理大规模的...

    Hbase学习总结

    Hbase学习总结,很不错的资源,对你绝对有帮助

    hbase学习课件

    ### HBase 学习知识点详解 #### 一、HBase 概述 HBase 是一个分布式、可扩展的大规模数据存储系统,它基于 Google 的 BigTable 模型设计并实现。作为一个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HBase 提供了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

    HBASE学习分享

    HBASE的主要原理解读:包括HBase 读写逻辑、HBase region拆分和合并

    hbase的学习

    【HBase 学习】 HBase 是一个分布式、列式存储的开源数据库,基于 Google BigTable 的设计理念,专为处理大规模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而设计。它运行在 HDFS(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之上,提供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

    hbase 学习 hbase原理 hbase资料

    通过深入学习HBase,你可以掌握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中构建高性能的实时数据存储系统。记住,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掌握HBase的关键,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经验,你会对HBase有更深入的理解。提供的“hbase 培训”资料...

    HBase学习资料

    ### HBase学习资料:深入解析HBase与Hadoop文件系统 #### HBase概览与应用场景 HBase,作为Apache顶级项目之一,是一个高度分布式的、版本化的列式存储数据库,其设计灵感来源于Google的Bigtable论文。HBase旨在...

    hbase学习资料收集

    文档收集了一些网络上的hbase相关学习资料,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省去了在网上找的时间,又省去了看一些无用的资料的麻烦。

    HBase学习笔记(个人整理)

    同时,掌握HBase的安装、配置和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等,是学习HBase的基础。 【HBase与其他技术的集成】 HBase可以与Apache Spark集成,用于实时数据处理和分析。Phoenix是SQL查询引擎,允许...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