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Last-Modified”?
在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某一个URL时,服务器端的返回状态会是200,内容是你请求的资源,同时有一个Last-Modified的属性标记此文件在服务期端最后被修改的时间,格式类似这样:
Last-Modified: Fri, 12 May 2006 18:53:33 GMT
客户端第二次请求此URL时,根据 HTTP 协议的规定,浏览器会向服务器传送 If-Modified-Since 报头,询问该时间之后文件是否有被修改过:
If-Modified-Since: Fri, 12 May 2006 18:53:33 GMT
如果服务器端的资源没有变化,则自动返回 HTTP 304 (Not Changed.)状态码,内容为空,这样就节省了传输数据量。当服务器端代码发生改变或者重启服务器时,则重新发出资源,返回和第一次请求时类似。从而保证不向客户端重复发出资源,也保证当服务器有变化时,客户端能够得到最新的资源。
2) “Etag”
我们都知道,HTTP/1.1中有一个Etag,用来判断请求的文件是否被修改。为什么要使用Etag呢?Etag主要为了解决Last-Modified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1、一些文件也许会周期性的更改,但是他的内容并不改变(仅仅改变的修改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并不希望客户端认为这个文件被修改了,而重新GET;
2、某些文件修改非常频繁,比如在秒以下的时间内进行修改,(比方说1s内修改了N次),If-Modified-Since能检查到的粒度是s级的,这种修改无法判断(或者说UNIX记录MTIME只能精确到秒)
3、某些服务器不能精确的得到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为此,HTTP/1.1引入了Etag(Entity Tags)。Etag仅仅是一个和文件相关的标记,可以是一个版本标记,比如说v1.0.0或者说”2e681a-6-5d044840″这么一串看起来很神秘的编码。但是HTTP/1.1 标准并没有规定Etag的内容是什么或者说要怎么实现,唯一规定的是Etag需要放在“”内。
Etag由服务器端生成,客户端通过If-Match或者说If-None-Match这个条件判断请求来验证资源是否修改。我们常见的是使用If-None-Match.请求一个文件的流程可能如下:
====第一次请求===
1.客户端发起HTTP GET请求一个文件;
2.服务器处理请求,返回文件内容和一堆Header,当然包括Etag(例如”2e681a-6-5d044840″)(假设服务器支持Etag生成和已经开启了Etag). 状态码200
====第二次请求===
1.客户端发起HTTP GET请求一个文件,注意这个时候客户端同时发送一个If-None-Match头,这个头的内容就是我们第一次请求时服务器返回的Etag:2e681a-6-5d044840
2.服务器判断发送过来的Etag和计算出来的Etag匹配,因此If-None-Match为False,返回304,客户端继续使用本地缓存;
流程很简单,问题是,如果服务器又设置了Cache-Control:max-age和Expires呢,怎么办?
答案是同时使用,也就是说在完全匹配If-Modified-Since和If-None-Match即检查完修改时间和Etag之后,服务器才能返回304.(不要陷入到底使用谁的问题怪圈)
Etag分strong etag和weak etag,如果两个entity的strong etag是匹配的,那么这两个entity的每个byte都是一样的。weak etag只是保证在语义上的一致性,并不能保证两个entity是否每个byte都一样。弱Etag以W/开始,比如:W/”2e681a”
在apache中,强Etag 根据配置文件中的配置来设置Etag值,默认的Apache的FileEtag设置为:
FileEtag INode Mtime Size
也就是根据这三个属性来生成Etag值,他们之间通过一些算法来实现,并输出成hex的格式,相邻属性之间用-分隔,比如:
Etag “2e681a-6-5d044840″
这里面的三个段,分别代表了INode,MTime,Size根据算法算出的值的Hex格式,(如果你在这里看到了非Hex里面的字符(也就是0-f),那你可能看见神了:))
当然,我们可以改变Apache的FileEtag设置,比如设置成FileEtag Size,那么得到的Etag可能为:
Etag “5d044840″
总之,设置了几个段,Etag值就有几个段。(不要误以为Etag就是固定的3段式)
说明
这里说的都是Apache 2.2里面的Etag实现,因为HTTP/1.1并没有规定Etag必须是什么样的实现或者格式,因此,你也可以修改或者完全编写自己的算法得到 Etag,比如 “2e681a65d044840″,客户端会记住并缓存下这个Etag(Windows里面保存在哪里,我还没找到:(), 下次访问的时候直接拿这个值去和服务器生成的Etag对比。
注意
不管怎么样的算法,在服务器端都要进行计算,计算就有开销,会带来性能损失。因此为了榨干这一点点性能,不少网站完全把Etag禁用了(比如Yahoo!),这其实不符合HTTP/1.1的规定,因为HTTP/1.1总是鼓励服务器尽可能的开启Etag。
重新考虑前面提到的3个(Last-Modified无法解决的)问题,以apache的etag实现为例:
问题1 、一些文件也许会周期性的更改,但是他的内容并不改变(仅仅改变的修改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并不希望客户端认为这个文件被修改了,而重新GET;
解决办法:如果使用强Etag,每次得会要求重新GET页面,如果使用Etag,比方说设置成FileEtag Size等,就可以忽略MTime造成的Last-Modified时间修改从而影响了If-Modified-Since(IMS)这个校验了。这点和弱Etag无关。
问题2、 某些文件修改非常频繁,比如在秒以下的时间内进行修改,(比方说1s内修改了N次),If-Modified-Since能检查到的粒度是s级的,这种修改无法判断(或者说UNIX记录MTIME只能精确到秒)
解决办法 :如果是这种情况,Apache会自动判断请求时间和修改时间之间的差值,如果小于1s,Apache 会认为这个文件在这1秒内可能会再次被修改,因此生成一个弱Etag(Weak Etag),这个Etag仅仅基于MTime来生成,因此MTime只能精确到s,所以1s内生成的Etag总是一样,这样就避免了使用强Etag造成的 1s内频繁的刷新Cache的情况。(貌似不用Etag,仅仅使用Last-Modified就可以解决,但是这针对的仅仅是修改超级频繁的情况,很多文件可能同时也使用强Etag验证)。
问题3、 某些服务器不能精确的得到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解决办法: 生成Etag,因为Etag可以综合Inode,MTime和Size,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http://www.path8.net/tn/archives/1765
http://en.wikipedia.org/wiki/HTTP_ETag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模 拟试题及答案详解.pdf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语音发射机的设计与实现,涵盖了从硬件电路到具体元件的选择和连接方式。文档提供了详细的电路图,包括电源管理、信号处理、音频输入输出接口以及射频模块等关键部分。此外,还展示了各个引脚的功能定义及其与其他组件的连接关系,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能。通过这份文档,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语音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 适合人群:对电子工程感兴趣的初学者、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以及需要深入了解语音发射机制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构建自己的语音发射设备的研究人员或爱好者,帮助他们掌握相关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为教学机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研究材料。 其他说明:文档不仅限于理论讲解,还包括具体的实施步骤,使读者能够动手实践并验证所学知识。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用易语言编写的单线程全功能注册机源码,涵盖了接码平台对接、滑块验证处理、IP代理管理以及料子导入等多个核心功能。文章首先展示了主框架的初始化配置和事件驱动逻辑,随后深入探讨了接码平台(如打码兔)的API调用及其返回数据的处理方法。对于滑块验证部分,作者分享了如何利用易语言的绘图功能模拟真实用户的操作轨迹,并提高了验证通过率。IP代理模块则实现了智能切换策略,确保代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此外,料子导入功能支持多种格式的数据解析和去重校验,防止脏数据污染。最后,文章提到了状态机设计用于控制注册流程的状态持久化。 适合人群:有一定编程基础,尤其是熟悉易语言的开发者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易语言注册机开发的技术细节,掌握接码、滑块验证、IP代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场景。目标是帮助读者理解并优化现有注册机的功能,提高其稳定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部分技术和实现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请谨慎使用。同时,建议读者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相关开发和测试。
计算机绘图实用教程 第三章.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 2018中文版基础教程 各章CAD图纸及相关说明汇总.pdf
C++相关书籍,计算机相关书籍,linux相关及http等计算机学习、面试书籍。
计算机二级mysql数据库程序设计练习题(一).pdf
计算机发展史.pdf
计算机二级课件.pdf
计算机概论第三讲:计算机组成.pdf
内容概要:本文档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通信学会共同发布,旨在探讨端侧算力网络(TCAN)的概念、架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场景。文中详细分析了终端的发展现状、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阐述了端侧算力网络的定义、体系架构、功能架构及其主要特征。端侧算力网络通过整合海量泛在异构终端的算力资源,实现分布式多级端侧算力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网络整体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关键技术涵盖层次化端算力感知图模型、资源虚拟化、数据压缩、多粒度多层次算力调度、现场级AI推理和算力定价机制。此外,还探讨了端侧算力网络在智能家居、智能医疗、车联网、智慧教育和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场景。 适合人群:从事通信网络、物联网、边缘计算等领域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士,以及对6G网络和端侧算力网络感兴趣的学者和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端侧算力网络技术原理、架构设计和应用场景的读者。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端侧算力网络的核心技术,理解其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潜力,推动端侧算力网络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其他说明:本文档不仅提供了端侧算力网络的技术细节,还对其隐私与安全进行了深入探讨
学习java的心得体会.docx
计算机二级考试(南开100题齐全).pdf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的内容和备考方法。首先概述了计算机二级考试的意义及其在计算机技能认证中的重要性,重点讲解了C语言的基础语法,包括程序结构、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等。接着深入探讨了进阶知识,如函数、数组、指针、结构体和共用体的应用。最后分享了针对选择题、填空题和编程题的具体解题技巧,强调了复习方法和实战演练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准备参加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的学生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C语言的核心知识点;②提供有效的解题策略,提高应试能力;③指导考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增强实战经验。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大量实例代码和详细的解释,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此外,文中提到的解题技巧和复习建议对实际编程也有很大帮助。
论文格式及要求.doc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三菱FX3U PLC及其485BD通信板与四台台达VFD-M系列变频器进行通信的设置与应用。主要内容涵盖硬件连接注意事项、通信参数配置、RS指令的应用、CRC校验算法的实现以及频率给定和状态读取的具体方法。文中提供了多个实用的编程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梯形图和结构化文本编写通信程序,并讨论了常见的调试技巧和优化建议。此外,还提到了系统的扩展性和稳定性措施,如增加温度传感器通信功能和应对电磁干扰的方法。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熟悉三菱PLC和台达变频器的使用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实现多台变频器联动控制的工业应用场景,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系统可靠性。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可以掌握如何构建稳定的RS485通信网络,确保变频器之间的高效协同工作。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指导,还包括了许多来自实际项目的经验教训,帮助读者避免常见错误并提升编程技能。
计算机服务规范.pdf
Discuz_X3.2_TC_UTF8.zip LNMP搭建安装包
2023年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缓解竣工下行加速的两大改革
win32汇编环境,网络编程入门之十五